今天这么多啊:)
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真人真事,经历)
今天这么多了啊:)
我那干爸一大早从鱼罾上回到家. 喊看我那干妈: 奶奶(我们乡下年纪大的老夫妻, 男的称老太婆叫奶奶, 女的称老头儿叫老爹), 快盛碗粥给我喝. 我吃了早饭还要帮着去找伢儿呀. 我那干妈忙着去给老头儿盛粥. 就在这时, 屋里东边那锁着房门的房间里有人讲话:
“老爹, 你吃了早饭去找谁呀?” 老夫妇二人听到东边锁着门的房间里有人讲话, 愣住了. 忙问: 你是谁呀? 怎么在东边房间里的? 我是三儿呀! 啊, 你是三儿啊, 你怎么会在东边房间的呀,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时, 三儿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干妈立即跑出了屋, 朝南边喊着我大姐夫和我大姐: 三儿他爹, 三儿他妈, 三儿找到了, 三儿在老屋家里呢, 在东边的房间里呢!
这时, 准备外出找三儿的人还没有出发. 人们听说三儿找到了, 而且是在路北的老屋里, 一个个都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听说后也赶去了. 三儿还在东边的房间里呜呜的哭着. 因为房门还锁着出不来, 我大姐夫和大姐从路南新屋取来了钥匙, 打开了房门上的锁. 只见三儿一个人坐在东边房间的大床床邦上呜呜的哭. 大家问三儿, 你怎么会在房间里的? 三儿一边呜呜地哭, 一边讲述着他记得的事情经过.
“老爹, 你吃了早饭去找谁呀?” 老夫妇二人听到东边锁着门的房间里有人讲话, 愣住了. 忙问: 你是谁呀? 怎么在东边房间里的? 我是三儿呀! 啊, 你是三儿啊, 你怎么会在东边房间的呀,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时, 三儿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干妈立即跑出了屋, 朝南边喊着我大姐夫和我大姐: 三儿他爹, 三儿他妈, 三儿找到了, 三儿在老屋家里呢, 在东边的房间里呢!
这时, 准备外出找三儿的人还没有出发. 人们听说三儿找到了, 而且是在路北的老屋里, 一个个都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听说后也赶去了. 三儿还在东边的房间里呜呜的哭着. 因为房门还锁着出不来, 我大姐夫和大姐从路南新屋取来了钥匙, 打开了房门上的锁. 只见三儿一个人坐在东边房间的大床床邦上呜呜的哭. 大家问三儿, 你怎么会在房间里的? 三儿一边呜呜地哭, 一边讲述着他记得的事情经过.
当人们乘过凉回去睡觉后, 三儿和他的两个退伍军人的族兄, 来到了庄上学校后面河对岸的小河岸. 三人将从学校借来的黑板搁好后, 说先睡会儿吧. 一人一块黑板. 三儿睡在靠玉米田最里面的一块黑板上, 迷迷糊糊刚要睡着, 他看到一个黑影, 从向北的小路上沿着玉米田走. 而且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三儿被惊醒了, 这不是有人在偷攀生产队的玉米吗? 他从黑板上爬了起来, 清楚地看到了那个黑影. 他看了看他的那两个族兄, 两人睡得正香. 他一个人就下了黑板, 穿上了拖鞋, 莫明其妙的向那黑影走过去. 那个黑影见三儿向他走来, 那黑影也走起来. 那黑影就领着三儿走. 这时三儿什么也不想, 只知道跟着这个黑影走着.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 也不知走了多远到了什么地方. 就在这时, 三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说: 三儿不要跟他走, 打转(回头走的意思). 三儿听了这句话后, 真的就回头走. 但自己巳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走了一会儿, 忽然又看见了开始见到的那个黑影. 三儿不自觉的又跟着那黑影走起来. 那熟悉的声音又响了: 三儿朝这边走. 三儿觉得这声音很熟, 就是记不起是谁. 他听从着这熟悉的声音, 又走了好长时间, 这时东方已经发白. 天快亮了. 刚才一切都模模糊糊的, 现在也看见了. 他发现自已巳经走到了庄东头的公路上了. 自巳怎么走来的他一无所知. 这时他见离家巳经不远, 天又快亮了, 就干脆向家走去. 他走到路北老屋的大门口, 推了推大门, 大门从里面栓着进不了门. 因为他还记得东边房间的大床是空着的没有人睡. 他忘记了即使进了大门, 房门仍然锁着, 也进不了房间. 这时他不知怎么想的, 就想从窗子里钻进去. 于是他爬上了窗台. 窗子上有一根根的铁洋圆(钢筋) 挡着, 中间还有铁扁担, 怎么钻也钻不进去. 就在这时, 他觉得有一只巨大的大手抓住了他, 将他从铁洋圆与铁洋圆的空隙间猛力向里这么一推一塞, 他就进了窗子. 他莫明其妙的爬上大床, 放下蚊帐睡了起来. 至于外面上百人找他的事, 他一概不知. 直到听到他祖父讲话时他才醒. 我带着人用手电从窗子向里照看大床时, 蚊帐还没放, 床上空空的. 说明那时三儿还没有回来.
人们对那个窗子发生了兴趣. 去看那个窗子. 叫三儿重新钻, 三儿演示着, 可怎么也钻不进. 人们找来了一个邻居家七八岁的一个小男孩, 让这小男孩来钻这窗子洋圆与洋圆之间的空隙怎么也钻不进去. 于是大人们就在一边帮忙, 这个孩子还是钻不进. 人们都感到不可理解, 不可思议.
人们对那个窗子发生了兴趣. 去看那个窗子. 叫三儿重新钻, 三儿演示着, 可怎么也钻不进. 人们找来了一个邻居家七八岁的一个小男孩, 让这小男孩来钻这窗子洋圆与洋圆之间的空隙怎么也钻不进去. 于是大人们就在一边帮忙, 这个孩子还是钻不进. 人们都感到不可理解, 不可思议.
这件事情发生后, 三儿这几天老是感到幌煌忽忽的. 大姐不放心, 于是跟母亲商量, 在一个晚上, 她们到港河东的庄上请了一个会过阴差的老太婆, 来到家里请她过阴差.
老太婆来到了我大姐老屋的东边房间. 房间的窗户推窗板巳推上. 在大床前的踏板上, 放着一张小条桌, 老太婆坐在条桌上, 头上顶了一条围裙, 将头脸全部遮住了. 她好象在念着什么咒语. 一会儿, 只见她两只脚在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晃一荡着, 好象在走路一样. 只听她开始自言自语的说起话来, 好似进入了阴间. 她一边跑一边说着, 这里住着谁, 是几间屋. 某人穿的什么衣裳. 还不时的和人打着招呼. 说得人好象亲眼所见一样. 当然她说的都是过去死了的人. 他们分别葬的地方. 那个人的坟靠那个人的坟, 说成是那个人的房子靠那个人的房子. 埋葬时的大棺材说成是大房子, 六寸头的棺木说成六间瓦屋. 薄的棺木说成是小房子, 有的说成是草屋. 那些房屋的顺序和大小与埋葬的坟的顺序, 棺木的大小, 包括死者死时穿的衣服说得一点不差.
按照我大姐和母亲的要求, 先请过阴的老太婆带了我三哥. 那时三哥刚去世两个多月. 听到老太婆在讲着: 小先生, 你家里让我带你回去呢. 啊呀, 你的脚踏车是新的呀? 接着老太婆又装着三哥在说话, 我这些时忙呀, 每天都有人请我去看病呀. 我本想抽空回去一下的, 又怕家里人怕, 实际上也没什么, 我看见家里的人他们不一定看见我. 是谁叫你来带的呀? 是你妈和你姐. 好吧就跟你回去一趟吧. 是到你姐家. 走吧. 老太婆又晃荡起双脚嘴里絮絮不休的说着. 你看盖屋匠到今天还是住的草房子. 细老倌这么大年纪了不歇歇还割牛草. 你看你表兄那房子多漂亮还是这么嘻嘻哈哈的. 王老头子今天躺在藤椅上睡午觉啊….. 到了. 妈, 姐. 我好想你们啊! 接着是抽泣声. 母亲和大姐也陪着掉眼泪. 过了一会儿抽泣声停止了又开始说起话来, 妈, 姐, 几天前如果不是我, 三儿就要出事了. 你们知道庄后野田里那里住的一大片杂七杂八的外地人, 他们想将三儿弄去. 那天正好我骑车子路过. 看到有个外地人引着三儿向那儿走(我们庄后那儿原来有一乱葬坑, 现早巳平除种上了庄稼). 是我叫三儿不要跟他走. 我还放下车子和那家伙干了一架. 那家伙被我打跑了, 我将三儿送到家, 他进不了门, 爬窗子又进不去, 我看天要夜了, 我一着急, 一把抓住三儿, 将他从窗子里塞了进去的. 今后叫三儿注意点, 不要随便跟生人跑. 只听过阴的老太婆又在说: 不要喊, 小先生还有几句话就来了. 只听大姐又问了一句: 究竟是那个女的惹你的呀? 老太婆又装着三哥在说话: 还有谁呀, 云儿呗! 现在就是她跟我住在一起呀, 我走了, 人家等我去看病呢! 母亲和大姐明白了. 母亲叹了口气说: 孽缘. 接着母亲和大姐又请过阴的老太婆带了已经亡故的老人. 其中有一个是我的叔祖, 他对母亲说, 难为你每年的周年都记得请我, 送钱给我. 母亲说这是应该的…有些话说得别人莫明其妙. 又过了一会儿, 老太婆说, 我走得累了, 走不动了, 我要回去了. 接着又晃荡起双脚. 不一会双脚停止了晃动, 人一下子倒在了小长桌上. 停了一会悠悠醒来, 恢复了正常.
呵呵,今天就到这里了。
多谢各位的支持和等待:)
老太婆来到了我大姐老屋的东边房间. 房间的窗户推窗板巳推上. 在大床前的踏板上, 放着一张小条桌, 老太婆坐在条桌上, 头上顶了一条围裙, 将头脸全部遮住了. 她好象在念着什么咒语. 一会儿, 只见她两只脚在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晃一荡着, 好象在走路一样. 只听她开始自言自语的说起话来, 好似进入了阴间. 她一边跑一边说着, 这里住着谁, 是几间屋. 某人穿的什么衣裳. 还不时的和人打着招呼. 说得人好象亲眼所见一样. 当然她说的都是过去死了的人. 他们分别葬的地方. 那个人的坟靠那个人的坟, 说成是那个人的房子靠那个人的房子. 埋葬时的大棺材说成是大房子, 六寸头的棺木说成六间瓦屋. 薄的棺木说成是小房子, 有的说成是草屋. 那些房屋的顺序和大小与埋葬的坟的顺序, 棺木的大小, 包括死者死时穿的衣服说得一点不差.
按照我大姐和母亲的要求, 先请过阴的老太婆带了我三哥. 那时三哥刚去世两个多月. 听到老太婆在讲着: 小先生, 你家里让我带你回去呢. 啊呀, 你的脚踏车是新的呀? 接着老太婆又装着三哥在说话, 我这些时忙呀, 每天都有人请我去看病呀. 我本想抽空回去一下的, 又怕家里人怕, 实际上也没什么, 我看见家里的人他们不一定看见我. 是谁叫你来带的呀? 是你妈和你姐. 好吧就跟你回去一趟吧. 是到你姐家. 走吧. 老太婆又晃荡起双脚嘴里絮絮不休的说着. 你看盖屋匠到今天还是住的草房子. 细老倌这么大年纪了不歇歇还割牛草. 你看你表兄那房子多漂亮还是这么嘻嘻哈哈的. 王老头子今天躺在藤椅上睡午觉啊….. 到了. 妈, 姐. 我好想你们啊! 接着是抽泣声. 母亲和大姐也陪着掉眼泪. 过了一会儿抽泣声停止了又开始说起话来, 妈, 姐, 几天前如果不是我, 三儿就要出事了. 你们知道庄后野田里那里住的一大片杂七杂八的外地人, 他们想将三儿弄去. 那天正好我骑车子路过. 看到有个外地人引着三儿向那儿走(我们庄后那儿原来有一乱葬坑, 现早巳平除种上了庄稼). 是我叫三儿不要跟他走. 我还放下车子和那家伙干了一架. 那家伙被我打跑了, 我将三儿送到家, 他进不了门, 爬窗子又进不去, 我看天要夜了, 我一着急, 一把抓住三儿, 将他从窗子里塞了进去的. 今后叫三儿注意点, 不要随便跟生人跑. 只听过阴的老太婆又在说: 不要喊, 小先生还有几句话就来了. 只听大姐又问了一句: 究竟是那个女的惹你的呀? 老太婆又装着三哥在说话: 还有谁呀, 云儿呗! 现在就是她跟我住在一起呀, 我走了, 人家等我去看病呢! 母亲和大姐明白了. 母亲叹了口气说: 孽缘. 接着母亲和大姐又请过阴的老太婆带了已经亡故的老人. 其中有一个是我的叔祖, 他对母亲说, 难为你每年的周年都记得请我, 送钱给我. 母亲说这是应该的…有些话说得别人莫明其妙. 又过了一会儿, 老太婆说, 我走得累了, 走不动了, 我要回去了. 接着又晃荡起双脚. 不一会双脚停止了晃动, 人一下子倒在了小长桌上. 停了一会悠悠醒来, 恢复了正常.
呵呵,今天就到这里了。
多谢各位的支持和等待:)
@白云轩主001 2011-5-30 20:26:00
三哥和云儿的故事,应该是很感人的,楼主应该跟我们讲一讲啊。
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期待中
-----------------------------
下面就讲.
三哥和云儿的故事,应该是很感人的,楼主应该跟我们讲一讲啊。
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期待中
-----------------------------
下面就讲.
云儿老家离我们庄六七里路, 父母只生了她一个女儿, 爱如掌上明珠. 父亲读过几年私塾, 从小教云儿断文识字.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从小教云儿针线活儿. 十二三岁就出落得如花似玉. 谁知命运多舛, 父母不幸接连亡故. 云儿只好跟着门房叔父母一道生活. 土改那年, 土改工作队在全乡织组了一个业余文工团. 三哥那时虽然只有十六七岁, 但已经学会了拉二胡, 因此也成了业余文工团的文场成员. 云儿那时已二十出头, 被工作队发展为党员. 她又识字因此是业余文工团的台柱子. 那时最出名的新戏是<<小二黑结婚>>,云儿表演剧中的小芹. 在全乡都出了名. 她曾私下对人说过, 要嫁就嫁给三哥这样有文化的人. 土改工作队一走不久文工团就散了. 三哥不久也就跟张老先生学医去了. 即使如此, 全乡都知道云儿是出了名的美人, 她肯定要嫁一个满意的郎君. 俗说自古红颜多薄命. 云儿早己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 叔父母给她找了一个婆家, 男人是个匠人且瞎了一只眼腈. 云儿当然不同意. 她受了新思想的熏陶, 又是党员, 自已的婚姻她想要自已做主. 在工作队没走时, 叔父母还有点顾忌. 工作队一走就没有云儿的主了. 叔父母答应了男方的婚事, 并定下了娶亲的日子. 云儿几次反对也无济于事. 叔父母总是将云儿看得紧紧的. 要出嫁的前几天, 云儿想跑出去, 但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她想跑到县政府去. 结果被叔父派人抓了回来. 为了怕云儿再跑, 叔父母剥光了云儿的衣裳, 将她锁在房里. 对外说云儿得了疯病. 据说后来云儿真的发了疯, 光着身子朝外跑, 嘴里嚷着: 我要嫁给先生, 我不嫁给匠人. 结婚那天, 云儿是被用绳子绑着上的花轿, 嘴里还塞了毛巾. 到婆家后仍然被剥光衣服锁在房里整整一个多月.
云儿终究还是成了匠人的老婆. 正所谓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云儿结婚后虽然生儿育女, 但身体一值不好. 经常感到腰膝酸软. 好几年前脸上和下身有时浮肿, 农村人有点病痛不当回事. 谁知好好坏坏, 一拖数年. 直 到卧床不起时她家里才请三哥给她看病. 那年我刚分配工作, 星期天无事, 跟着三哥一同去病人家长长见识. 云儿婆家离我家有三里多路. 三哥给云儿号了脉, 看了舌苔, 问了一些情况, 用中医的话说, 云儿是脏腑气血阴阳亏损, 已至迁延难复之时. 用西医话讲, 由肾脏炎引发水肿进而将成为尿毒症. 云儿也知道自己病好不了, 将不久于人世. 当三哥给她号脉时, 她见家人不在, 断断续续地对三哥说, 年轻时我想嫁给你的呀, 不知你知不知道, 哎, 今生不能嫁给你, 到阴间也要与你成夫妻. 三哥被她说得面红耳赤.
三年前云儿最终因肾衰竭而去世了. 她葬在离三哥工作的医疗站不远的大港岸边.
三年前云儿最终因肾衰竭而去世了. 她葬在离三哥工作的医疗站不远的大港岸边.
今天更新少一点,明天继续:)
@特懒的猫 2011-5-31 16:24:00
追了老先生好几天了,很为三哥的故去可惜,没想到纠缠他的会是一个爱他的女人,三哥故去的时候是38岁,难道他没有结婚吗?
-----------------------------
他去世时已婚,但没有子女。
追了老先生好几天了,很为三哥的故去可惜,没想到纠缠他的会是一个爱他的女人,三哥故去的时候是38岁,难道他没有结婚吗?
-----------------------------
他去世时已婚,但没有子女。
三儿的年龄不大. 但经历的奇事这己经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是一个月前看到了庄上传说中的巨蛇.
那是一个星期天, 这天午后, 邻居四娃子喊三儿同到庄后河里去割蒿瓜(野茭白, 只长叶不结茭白) 给生产队的牛吃.( 按割的重量记工分). 四娃子比三儿
大两岁, 他是开羊肉店春哥的小儿子. 春哥死后, 羊肉店没人开了, 家里本来就穷这下更加困难了, 因此小学没毕业就停了学.
四娃子和三儿每人划着一只脚盆(我们那里用于捕鱼捞水草用的长型象小船一样的木制盆, 不是用于洗脚的盆). 沿着村后的小河找蒿瓜长得好的地方. 他们一方面是割蒿瓜, 另一个目的是寻” 苦哇雀儿” 窝, 想拿到苦哇雀儿蛋. 苦哇雀儿窝都是做在蒿瓜叶长得茂盛的地方. 雀儿将蒿瓜叶折得穿插在一起, 织成一个窝. 一般离水面有近一尺高, 使水淹不到窝里, 上面有茂盛的蒿瓜叶复盖, 不到靠近还真看不出那儿有窝. 苦哇雀儿生的蛋有野鸡蛋那么大. 如果运气好找到苦哇雀儿窝, 有的窝里一次就能拿到四五个蛋.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那是一个星期天, 这天午后, 邻居四娃子喊三儿同到庄后河里去割蒿瓜(野茭白, 只长叶不结茭白) 给生产队的牛吃.( 按割的重量记工分). 四娃子比三儿
大两岁, 他是开羊肉店春哥的小儿子. 春哥死后, 羊肉店没人开了, 家里本来就穷这下更加困难了, 因此小学没毕业就停了学.
四娃子和三儿每人划着一只脚盆(我们那里用于捕鱼捞水草用的长型象小船一样的木制盆, 不是用于洗脚的盆). 沿着村后的小河找蒿瓜长得好的地方. 他们一方面是割蒿瓜, 另一个目的是寻” 苦哇雀儿” 窝, 想拿到苦哇雀儿蛋. 苦哇雀儿窝都是做在蒿瓜叶长得茂盛的地方. 雀儿将蒿瓜叶折得穿插在一起, 织成一个窝. 一般离水面有近一尺高, 使水淹不到窝里, 上面有茂盛的蒿瓜叶复盖, 不到靠近还真看不出那儿有窝. 苦哇雀儿生的蛋有野鸡蛋那么大. 如果运气好找到苦哇雀儿窝, 有的窝里一次就能拿到四五个蛋.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关于” 苦哇雀儿” 怎么有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 我们那里多少年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说, 古时候, 庄上有婆媳二人和一个孩子, 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婆婆是个瞎子, 孩子又小, 家中的一切全靠媳妇一人. 那时是最讲究孝顺的, 即使自己饿死或自己的孩子饿死都必须保证长辈不饿死. 长辈要吃什么, 做晚辈的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 否则就是不孝. 上天不时的派神仙下界查访. 如发现不孝之人, 就会严加惩处. 话说有一天瞎狠婆婆对媳妇说: 媳妇儿啊, 娘多少年没吃过鳗鲡了, 你把娘的银镯子上街卖了买几条鳗鲡回来烧给娘吃吧. 说完脱下银镯子给媳妇后到邻居家玩去了. 媳妇听了瞎眼婆婆的话到街上卖了银镯子买了几条鳗鲡回来, 冼净放在锅里煮了, 待要熟时尝了尝淡咸然后下地干活去了. 谁知小儿子在外面玩, 老远看到母亲尝淡咸以为母亲在吃东西, 回来后又闻到了香味, 到锅上一看原来是烧的鳗鲡熟了, 以为是留给自己的, 就将鳗鲡全吃了. 媳妇从地里回来一看, 鳗鲡没了, 这怎么办呢, 是婆婆的银镯子卖了买的鳗鲡啊. 孩子不懂事也是自巳的责任, 怎么办呢, 灵机一动就想了个坏主意, 认为婆婆反正是瞎子看不见, 就拿起锹来到田里挖了几十条蚯蚓冼洗干净放在锅里煮熟了, 婆婆回来后就将煮熟的蚯蚓盛给了瞎眼婆婆吃. 瞎眼婆婆吃着煮熟的蚯蚓问媳妇, 买的鳗鲡怎么小哇, 又有土腥味, 一点儿也不好吃. 说这话时, 上天差下界查访有无不孝之人的神仙恰好经过了门口. 听瞎眼婆婆一说, 就进了屋一看, 那里是什么鳗鲡分明是蚯蚓. 就上天禀告了玉皇大帝. 说下界有一忤逆的媳妇欺悔瞎子婆婆. 瞎眼婆婆将银镯子卖了让媳妇买鳗鲡, 谁知鳗鲡买回来后煮了自已和儿子吃了, 从土里挖了蚯蚓煮给瞎子婆婆吃. 玉皇大帝一听大怒. 天下竟有这等忤逆的媳妇. 于是下旨罚这媳妇来世变成鸟儿, 让它叫七天七夜才许吃一条蚯蚓. 使它永远挨饿. 于是这媳妇死后就变成了一种鸟. 它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 就叫着” 苦哇, 苦哇”. 这鸟儿本来没有名, 因为它的苦哇苦哇的叫声, 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 苦哇雀儿.
四娃子和三儿两人一前一后的划着脚盆. 专拣蒿瓜长得好的地方去. 他们记得庄后的这条河里好几个地方有苦哇雀儿叫. 顺手用弯刀割了些蒿瓜叶放在了盆里. 划过了好几个曾发现苦哇雀儿窝的地方, 今天怎么一个窝也没碰到. 没有找到窝就谈不上拿到蛋了, 两人很扫兴. 一商量继续向西划去. 在我家与我家西边邻居屋后的河里, 那里有一片蒿瓜长得很好, 不过我邻居屋后那里的蛇比较多. 一般人不到那儿去.
有一次我那西边邻居的族嫂到屋后的竹园边摘豇豆时, 看到竹园里到处是蛇, 好似有成百上千条. 我那族嫂豇豆没摘, 就去喊我那经常用鱼叉戳鱼的族侄. 说竹园里有无数条蛇. 我那族侄听说后就拿了鱼叉走过去, 老远就看见竹园里到处是蛇. 各种各样, 五颜六色, 密密麻麻, 遮得地上没有一点空隙, 足有几千条之多.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蛇过. 自已也有点儿胆寒. 于是他手执鱼叉, 一叉向那满是蛇的地方抛掷过去. 鱼叉戳在竹园里, 眼见鱼叉上戳住了几条蛇. 只见有许多条蛇向他蜂拥而来, 他吓得叉也不敢拿, 掉头就跑, 一口气跑回了家. 将自家的大门关得紧紧的. 生怕蛇追上来拥进门. 过了好长时间, 不见门外有任何响动, 这才开了门. 小心翼翼的再走到我族嫂家的竹园边一看, 一条蛇也没有了. 全游得干干净净. 原先眼看到戳在叉上的几条蛇不知怎么的也没有了. 但鱼叉的叉齿全被绞弯了, 那里还有一些血迹.
因为这里蛇多, 到这里割蒿瓜或掏苦哇雀儿蛋的人比较少. 四娃子和三儿划着脚盆, 快要到我家屋后了, 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了一个粗大的树干一样的东西倾斜在河边的大树顶到河面上. 两人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条巨大的蛇. 尾巴卷在我那族嫂家河边的大树上. 身子从树上挂下来一直到河面的蒿瓜叶, 足有二三丈长.. 最粗的地方象小水桶那么粗. 压得大树直打晃. 头上好象长着象羊角一样的两支角和鸡冠一样的冠子. 蛇舌伸出有近二尺长. 将苦哇雀儿蛋象吃豌豆一样一个个吸进去. 四娃子和三儿两人一见, 魂差不多都吓掉了. 两人一下子扎进了水里, 钻着猛子向东拼命逃跑着. 当两人逃了好远, 游上了岸, 再向那里看时, 那条巨蛇早巳不见了. 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今天这么多了啊。。。
有一次我那西边邻居的族嫂到屋后的竹园边摘豇豆时, 看到竹园里到处是蛇, 好似有成百上千条. 我那族嫂豇豆没摘, 就去喊我那经常用鱼叉戳鱼的族侄. 说竹园里有无数条蛇. 我那族侄听说后就拿了鱼叉走过去, 老远就看见竹园里到处是蛇. 各种各样, 五颜六色, 密密麻麻, 遮得地上没有一点空隙, 足有几千条之多.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蛇过. 自已也有点儿胆寒. 于是他手执鱼叉, 一叉向那满是蛇的地方抛掷过去. 鱼叉戳在竹园里, 眼见鱼叉上戳住了几条蛇. 只见有许多条蛇向他蜂拥而来, 他吓得叉也不敢拿, 掉头就跑, 一口气跑回了家. 将自家的大门关得紧紧的. 生怕蛇追上来拥进门. 过了好长时间, 不见门外有任何响动, 这才开了门. 小心翼翼的再走到我族嫂家的竹园边一看, 一条蛇也没有了. 全游得干干净净. 原先眼看到戳在叉上的几条蛇不知怎么的也没有了. 但鱼叉的叉齿全被绞弯了, 那里还有一些血迹.
因为这里蛇多, 到这里割蒿瓜或掏苦哇雀儿蛋的人比较少. 四娃子和三儿划着脚盆, 快要到我家屋后了, 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了一个粗大的树干一样的东西倾斜在河边的大树顶到河面上. 两人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条巨大的蛇. 尾巴卷在我那族嫂家河边的大树上. 身子从树上挂下来一直到河面的蒿瓜叶, 足有二三丈长.. 最粗的地方象小水桶那么粗. 压得大树直打晃. 头上好象长着象羊角一样的两支角和鸡冠一样的冠子. 蛇舌伸出有近二尺长. 将苦哇雀儿蛋象吃豌豆一样一个个吸进去. 四娃子和三儿两人一见, 魂差不多都吓掉了. 两人一下子扎进了水里, 钻着猛子向东拼命逃跑着. 当两人逃了好远, 游上了岸, 再向那里看时, 那条巨蛇早巳不见了. 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今天这么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