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真人真事,经历)

  @小刀eleven 2011-6-22 18:50:00
  狗狗是边牧呀 哈哈 开心 我家的黑胖胖到八月就五岁了哦 边牧太聪明了 狡猾狡猾的
  -----------------------------
  嗯,是很坏很坏,很狡猾...
  老夫子的工资级别在全县的在职干部中, 除了县委书记就数他最高. 行政十四级. 每月工资人民币114.5元. 他虽拿这么高的工资, 但月到月不够用. 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 老夫子的农村亲戚朋友多, 他们都知道老夫子工资高, 为人义气, 从不亏待人. 每当知道他发过工资就来看望他, 给他带几斤山芋或胡萝卜之类的土特产. 每到这里老夫子都要留饭. 临走时还得给几斤粮票几块钱. 大家知道老夫子的手松, 除了一些亲朋常来打秋风外, 老家的邻居也常光顾. 老夫子从不待慢上门的客人. 可每个月来几次客人, 钱也不够了, 粮票也没有了. 那时农村人多少天没粮食下锅, 老夫子这时也过上了这种生活. 全家的大人小孩每天只好煮一点客人带来的山芋或胡萝卜充饥. 喝一点山芋茶胡萝卜汤. 直到下个月发了工资, 有了粮票, 才能再吃上粮食. 可是没吃上两天, 客人们又陆续来了. 于是上个月的一幕一次又一次的开始了重演. 老夫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文革开始后, 老夫子遭受的罪在全县众人皆知. 老夫子个子不高, 红卫兵每天早上要他从校门口爬到烈士桥. 然后挂上牌子示众. 有一天, 红卫兵们又叫老夫子从街上爬了, 街上的老百姓和从乡下上街的农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们忍无可忍, 拿起扁担拖把扫帚等工具闹哄哄的要打那些” 小将”,” 小将” 们害怕了, 从此不敢再让老夫子在街上爬. 只在校园里批斗. 一天夜里, 红卫兵们用布蒙上了老夫子的眼晴, 说是将他拉出去枪毙. 老夫子听说要枪毙他, 他挣扎着对红卫兵说, 我不是怕死, 你们真要枪毙我是要犯法的. 你们的父母养你们这么大不容易, 你们现在不懂, 将来一定后悔. 红卫兵们将他押到校园里的东河边, 对天放了几枪又将他押了回来. 他忍受着这一次又一次的批斗和折腾. 直到军管后, 县革会成立了, 老夫子才被解放出来.
  不久, 全国大中专院校开始恢复招生. 但不是考试, 而是贫下中农推荐, 学生叫工农兵学员. 老夫子被解放后, 上级安排老夫子到设在我县的师范学校担任革委会主任(即校长). 老夫子一上任, 对推荐来上师范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考试. 他说成绩特差的, 不要说是贫下中农推荐的, 就是天王老子推荐的也要退回去. 我们培养的是教师, 而且多数是小学教师. 我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大家都知道老夫子的脾气, 说话是滴水成珠. 因而各公社在推荐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时, 如真的被老夫子退回去面子上很不好看. 因而都是将好的和比较好的推荐上了师范(在老夫子当校长的那几年虽然仍在文革期间, 却为周围数县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一批市县乡领导干部). 老夫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老夫子担任了师范学校革委会主任后的第一个春节, 那时还没有兴时起后来的团拜.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 老夫子穿上了腊月里和老伴同时请裁缝做的确良加衫, 到县委县政府大院去拜年. 他刚被解放不久, 担任了师范学校革委会主任, 又逢正月初一, 老夫子心情特好. 他穿着新衣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去拜年. 县革会的领导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见老夫子来了, 都站在门口迎接互祝新年快乐. 不知怎的老夫子老觉得身上不舒服, 也说不出什么原因. 而县革会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与老夫子互相致以新春的祝福外, 一个个眼神都比较特殊, 有的人显得很是尴尬, 老夫子也觉得奇怪. 后来机关里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女同志找到了老夫子的子女说, 你们回去看看你爸爸今天穿的什么衣服? 几个孩子莫其妙回到家里, 老夫子也己从县委县政府大院拜完年回来. 孩子们一看, 个个都笑起来说:” 爸, 你怎么穿着妈妈的新衣服去拜年呀?”” 啊, 这衣服是你妈妈的呀? 难怪我穿在身上老是感到不舒服.” 原来两件衣服颜色差不多, 但花式不同, 男式的是暗扣, 女式的用的是包扣, 男女式样一看便知. 而老夫子是不懂这些的. 老夫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就到这里啦...
  老曹不久被提拔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不再分工我们学较所在的片. 他讲的故.事暂且告一段落. 也许大家还记得我在第一所学校工作的同事蒋老师吧, 她的爱人姓王, 是农中的教师. 他们一家调走后, 我才第一次在学较有了自己的宿舍. 蒋老师老家住在洲上. 现在来说说发生在洲上的真实故事吧.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 有一位大干部被秘密押送到我县监督劳动改造. 那时从上到下, 各行各业都有被打倒的人. 不时就有被押送农村改造的. 也有的人老家是本县的, 文革中被遣送回乡. 反正形形式式的人都有. 人们并不把这当作一回事.
  
  唐书记五短身材, 身体微胖, 皮肤黝黑, 活脱脱一当地农民模样. 他在文革前就被组织上安排到洲上公社担任党委书记. 小时候曾读过几年私塾, 从小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 又带有江边农村汉子的豪爽. 更重要的是受党培养教育多年. 老百姓认为是一个脾气耿直的好官. 文革刚开始时, 他也曾受到过冲击. 但老百姓认为他不是坏人. 军管后唐书记是第一批被解放出来的干部. 公社革委会成立时成了革委主任. 不久恢复党委. 唐书记仍然担任洲上公社党委书记.
  唐书记也不知道这位被押送到洲上监督劳动的干部究竟是何许人. 但在那年月被冤枉的人太多了. 文革刚开始那阵自己不也曾被洲上初中的学生戴过高帽子批斗过吗? 我们这偏僻的消息闭塞的江边尚且如此, 何况省城这样的大城市. 在他看来是非好象被颠倒了. 凭他的直觉这个人不是坏人.
  
  
  今天到这里了,终于快期末了呵呵。。
  那干部到洲上公社不久的一天, 县城里的造反派和红卫兵到洲上去了一帮人, 要将从上面押来洲上监督劳动改造的走资派弄到县城去批斗. 那时唐书记虽然被靠边站, 但人们和当地的造反组织仍然将他当作领导. 当地造反组织的头头问唐书记怎么办? 唐书记眉头一皱说, 你们这点儿办法不会想还当什么屁司令. 就说被原单位要回去批判了. 有本事让他们到上面去要. 就这样, 县城里的造反派也就悻悻的走了. 唐书记对本地造反组织的头头说, 对上面放在我们公社参加劳动的人一定要保护好, 照顾好. 决不能出一点豁子. 公社成立了革筹小组. 唐书记被县革会任命为革筹小组组长不久的一天, 他将公社供销社, 粮管所, 食品站三个单位的革委会主任找到了自己办公室来下达了一个任务: 就是要保证那些被押送到洲上公社监督劳动的那些人的物资供应. 食品站的主任有点思想顾虑, 他说, 唐书记, 这样做会不会被人认为阶级路线不清….. 唐书记没等他说完, 眼晴朝他一瞪: 他们是什么坏人? 出了问题我负责, 我让你们安排的. 不得了啦, 你这个屁大的个官, 不要将你的乌纱帽弄丢了. 食品站主任被唐书记骂得面红耳赤. 供销社革委会主任是原来供销社的主任.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 老家是山东的. 因为战场上为了对战友的一个承诺来到了我县. 原来这位主任与我县的一位志愿军战士是战友, 在一次战役前, 两人互相承诺, 如这次战役中谁牺牲了, 那留下的人就必须赡养对方的父母. 那次战役中, 我县的那位志愿军战士不幸牺牲了. 山东籍的战士在退伍复员时, 主动提出到了我县, 担负起赡养对方父母的责任. 并把其当成亲身父母对待(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将这件事写成剧本, 拍成了电影, 此电影上映时曾哄动一时). 供销社革委会主任首先向唐书记表态, 虽然物资紧张, 但我们对他们保障供给. 每人每月两条上海大前门. 至于食糖, 酒, 火油, 火柴等对他们不限计划. 粮管所革委会主任也表示了态度, 除了他们本身的粮食计划外, 不够的我们照贴, 暂定每人每月补贴十斤. 到这时食品站的主任不再有顾虑了: 只要他们需要, 食品站优先保障供应. 这三家的问题解决了唐书记也很高兴, 他又将某企业的负责人和所在的那个大队的负责人找来. 原来这批人食宿在这个企业里. 他要企业负责人为这些人单独开伙并要他安排一个较好的厨师. 他对大队负责人说, 人家是大城市里来的, 以前没有劳动过, 你不能真正将他们当成劳力来使用. 大队负责人说, 他早就这样做了. 最后他要求要做好他们的安全保卫工作, 有什么事及时向他汇报. 这一切安排妥当, 唐书记还经常去看望他们, 问他们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要求不要客气尽管说.
  洲上是盛产长江四鲜的地方. 俗称四鲜货, 又称时鲜货. 这里的长江四鲜很出名. 所谓的长江四鲜是指: 刀鱼, 鲥鱼, 河豚, 蛔鱼. 食 这几种鱼时各有一定的时令. 故而又叫时鲜. 现在, 过去的四鲜早已变成了三鲜. 因为这一段长江中的鲥鱼近二十年来已基本绝迹. 那时长江中的这些特产丰盛, 价格也很便宜. 唐书记常与他们在一起打伙.
  河豚是有剧毒的. 而在长江三鲜中河豚却位居首位. 每到河豚上市时, 周围的公社和邻近的县也都打出正宗长江三鲜的招牌吸引食客. 然而每年春天时有吃河豚鱼中毒送命的事件发生. 洲上原在江中, 是我县产河豚鱼最多的公社. 然而历年来洲上吃河豚的人无数, 多少年没有一个人因吃河豚而中毒丧生的. 即使如此, 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吃河豚是只约不请. 也就是说如果某户人家今天煮河豚了, 就对亲朋好友及邻居讲, 我家今天煮河豚, 要吃你晚上就来. 这就是约. 但到吃晚饭时, 煮河豚的人家是不上门请那些约过的人的, 你要吃就自巳走上门去. 因为以前吃河豚终究还是有风险的. 因而我们那里一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 之说. 就是说你想吃河豚就要不怕死. 据说河豚的毒在三个方面, 即血, 籽和眼晴. 有血麻籽胀眼晴毒之说, 因为是剧毒, 中了毒有的根本来不及抡救. 即使如此每到上市季节, 吃河豚的人仍然趋之若鹜.
  有这样一个笑话. 县里某局的局长一天到了洲上. 洲上盛情款待, 煮了河豚. 在吃饭时, 洲上领导将河豚皮用筷子先拣给了这住局长(吃河豚时往往是将河豚皮先拣给尊贵的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那局长吃了一口河豚皮, 嚼了嚼, 说了声” 不好.” 这时全桌的人都愣住了: 难道河豚没有弄干净, 局长中毒了不成? 一个个都十分紧张的站了起来忙问, 怎么啦? 这局长又说了两个字:” 戳人”. 全桌的人一个个都松了口气, 坐了下来. 大家知道河豚皮上有钉子, 象小石子一样, 吃时必须将皮反过来包着钉子不能细嚼, 原来这位局长以前没有吃过河豚. 以至使大家虚惊一场.
  河豚样子虽然难看, 但味道确实鲜美. 吃河豚有一油二肋三皮四头五肉之说. 不知道的人都说河豚肉细腻鲜嫩. 实际上在吃河豚时肉巳排到末尾了. 那时江中的河豚也多也不值钱. 一斤河豚便宜时只有两毛钱. 每当食堂煮到三鲜, 唐书记总忘不了那几个被监督劳动的人员. 有时干脆将河豚等三鲜弄到他们那里去煮. 唐书记常和他们在一起品尝长江三鲜的美味. 当然现在洲上煮河豚的饭店比比皆是. 但野生的很少且价格昂贵. 多数是人工养殖的河豚. 毒性也比野生的小得多. 据说有一个叫奇香阁的饭店, 专门从事长江三鲜出了名, 生意火红. 每天从省, 市, 以及外市县来品尝长江三鲜的人络绎不绝. 每到饭时饭店门前都停着数十辆小轿车, 不预订是吃不到的.
  
  那是公社还没有成立革委会的时候. 一天洲上公社革筹小组接待了几位从省城来的人员. 他们带着省城某造反司令部的介绍信, 要将在洲上监督劳动的走资派押回省城去批斗. 办公室的同志向公社革筹小组组长唐书记作了汇报. 唐书记感到奇怪, 省革会己经建立. 大家都知道省革会主任是军区司令员. 不久前到江边某县检查水稻栽插进度, 对该县的革委会主任说, 三天完成栽插任务. 如完不成, 你给我爬到长江里去, 一时间这件事作为笑谈. 主任脾气虽然暴燥些但决不会允许造反派乱来的. 现在某造反组织怎么好来带人呢, 很可能是派性作怪. 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于是唐书记说, 不行. 我们公社革筹小组代表一级地方政府. 他们不好带人. 如要带人必须要有省地县三级革委会的介绍信. 那来的几个人听接待人员说不肯带人, 大为光火. 嚷着要见洲上负责人. 唐书记礼貌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见这样一个五短身材跟农民没有两样的黑汉子说要省地县三级革委会的介绍信就威胁说:: 你不怕我们用卡车装上几百人来砸烂你这个革筹小组么? 说不定我们明后天就来, 看你还要不要省地县三级介绍信. 唐书记铁青着脸说, 来人呀! 公社秘书走来了, 问唐书记有什么事. 唐书记说: 通知民兵团长, 让武装基干民兵营的三千名基干民兵随时集中, 做好打仗的准备, 最近可能有几百名龟孙子想到洲上来撒野, 替我将这帮龟孙子全部扔到长江里去喂鱼. 秘书加问了一句, 普通民兵营要不要准备? 唐书记说, 那要看那些龟孙子来多少人再说. 省城来的几个人一看这架势, 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洲上.
  
  又过了一段时间, 县革会主任陪同上级领导来到了洲上, 将秘密押来洲上监督劳动的大干部接走了. 临走时大干部紧紧握着唐书记的手说: 老唐, 这么长时间多亏你了. 感谢你对我们的照顾. 老唐憨厚的嘿嘿地笑着说: 应该的, 应该的. 那大干部一再叮嘱: 今后如有什么困难或需要我帮助解决的事情就到省城去找我. 你如不去, 我可是要到洲上来的哟. 品尝三鲜时可不要忘了我啊! 老唐说, 你仅管来, 没人招待我私人招待得起. 说罢双方都哈哈大笑.
  没有多久, 那位大干部担任了省委主要领导. 在市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 他积极主张从基层选拔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干部, 并举了象我县唐书记这样的例子. 不久唐书记被提拔为县委副书记县革会副主任.
  当有一阵风强调干部要高学历年轻化时, 许多干部五十出头就被退了二线, 有的甚至五十岁不到就退了下来. 眼看唐书记已离六十岁不远, 属于当然要退的行列. 在一次全省组织干部工作会议上,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会作了指示. 强调了干部年轻化不能搞一刀切. 对于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 身体又好的老同志可以继续留任. 接着又举了我县唐书记的例子: 象某县的某某同志, 虽然年龄大了点, 但实践经验丰富, 身体也好, 我看完全可以再干一届. 于是唐书记一直在领导岗位上干到六十岁, 后又到县人大去干了几年才退下来. 他虽然没在县里做过一把手, 但他的话是没有人不听的. 有人在背后称唐书记是我县的第二位太上皇.
  
  今天就到这里了,周末忙期末杂务就不更新了,下周开始停课考试了,呵呵。
  一转眼又是一年毕业时,这几天校园里满是穿学士服捧鲜花毕业留影的学生,放着毕业生的歌曲,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氛,忍不住想到一句话,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呵呵。
  @行以秋冬 2011-6-24 16:10:00
    期末后希望老先生能够处理好杂务,多点时间更新,以飨我们这些忠实读者啊。
    
  -----------------------------
  呵呵,谢谢啊,不过也快结束了。。。
  @南望王师8 2011-6-24 17:33:00
    好贴
    顶
  -----------------------------
  谢谢你哦:)
  @zjzj82 2011-6-23 21:08:00
    老先生的帖每次都要顶的。
  -----------------------------
  感谢,呵呵:)
  @wbv123 2011-6-24 16:50:00
    看了这个帖子 我必须回帖 太好了
  -----------------------------
  多谢多谢呵呵。
  原来点那个回复的小框就可以直接回复啊,我以前都是粘贴的,呵呵呵呵。
  要说到太上皇, 我县第一位要首推王家大老爹. 说他是太上皇实际上是老百姓对他的尊称.
  王家大老爹在家排行老大. 年轻时家里很穷. 人们都称他为王老大. 他给地主打过工.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 中共江浙独立支部在我县成立时, 那个在广卅农民运幼讲习所受过培训的负责人就发展了王老大等人为中共地下党员. 王老大等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红十四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后, 王老大等人转入了地下活动. 三十年代初上级派人到我县组建第一届县委, 王老大等人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 王老大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刚解放时就被任命为地区专员.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 王老大己经到省政府工作. 在他负责采购志愿军的被服时上了黑心资本家的当. 后来发现被服里全是烂棉花, 因而王老大曾被组织审查过. 审查的结果王老大要负领导责任. 文化大革命前王老大离休了. 他不愿留在大城市, 坚持要回到自已的老家安度晚年. 领导上满足了他的意愿和要求. 虽然他享受副省级待遇其实他仍象老百姓一样生活. 年纪大了, 地方上的老百姓都尊称他为王家大老爹.
  县委县政府每当有什么重要活动预先都要把王家大老爹接到县城来请他参加. 每逢党代会, 人代会, 王家大老爹都是作为特邀代表, 而且都是被请上主席台就座.
  
  七十年代后期, 地方上搞农田水利建设, 竟将垛子上的几间破破烂烂的无主房屋拆了. 原来这里曾是中共江浙第一独立支部成立所在地. 大老爹知道后大怒, 那天一大早,叫了辆二轮车几十里路赶到县政府. 拄着拐杖直奔县长办公室. 一见县长就夹七夹八一顿臭骂. 县长被骂得晕头转向莫明其妙. 忙给大老爹让坐泡茶. 问大老爹为什么事发火? 大老爹怒气冲冲的说, 你们现在做太平官了, 就忘记了过去, 为什么要将垛子上的房子拆了? 那是我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的地方, 你们怎么就不想想为革命牺牲了的那些人……县长听了大老爹的指责后才知道为了什么事, 这才放下了心. 于是耐心的告诉大老爹, 县里己经有了计划, 拆了是为了重新修建, 作为今后的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并将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几项事情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让秘书找来给大老爹看. 大老爹这才转怒为喜: 不看了, 我也看不清. 我说呢,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家伙不是忘本的人. 大老爹要急急的回去把这消息告诉乡亲. 县长硬是要留他在招待所吃过中饭再走. 大老爹又火了, 拐杖朝地上一捣说: 省点儿钱为群众办点儿实事吧, 吃, 吃, 吃, 你们就知道吃. 风气就是被你们吃坏的. 你们说, 一年要被你们吃掉多少钱. 县长不敢再说, 只好让秘书安排县政府的吉普车送王家大老爹回家.
  王家大老爹拄着拐杖到县长办公室骂县长的事, 第二天就在县级机关全部传开了. 机关干部在背后议论, 别看县长平时会骂人, 但也有被人骂了不敢回嘴的时候. 有人说, 他敢回嘴吗? 王家大老爹当县长的时候现在的县长还不知道在那里穿开裆裤呢! 王家大老爹就是我县的太上皇嘛. 于是王家大老爹就有了我县第一个太上皇的美名.
  
  解放后, 我县出过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 以及人们称颂的好干部. 当然也出过贪官. 第一个贪官就是贪污过七斤二两粮票的某区区委郑书记. 当然后来的贪官中比郑书记职位高, 官儿大的比比皆是. 在这里暂不去提他们. 还是先讲讲这位郑书记.
  郑书记二十岁不到就参加了革命. 在战争年代, 因为他是城里人, 上过几年学, 曾在我方的县级机关做过文书, 当过科员. 也曾随部队参加过北撤. 解放后当上了我县某区的区委书记. 他有文化, 有水平, 有能力, 更有魄力. 他能说会道, 样样工作总有办法取得领导满意的成绩. 人们曾议论, 郑书记不久肯定会进入县领导班子. 他自己也认为提拔是早晚的事.. 在大跃进的年代, 他领导的区亠夜之间家家户户的锅灶全被扒光, 第二天全部实行了食堂化. 区也改叫人民公社. 为了使粮食产量放卫星, 他一天撤去了十三个大队支部书记的职务, 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六百多斤, 一星期不到的时间直线上升到一万八千多斤. 在全县夺得了单产总产两个第一的桂冠. 大炼钢铁撬窗砸锅, 搜罗各家的铁器, 连各家的火叉菜刀都全部收尽, 就是从他们这里取得经验向全县推广的. 为了发展集体养猪全区(因为以区为范围的公社太大, 后又恢复区, 下辖若干个小公社) 一夜之间曾搭起五百间集体猪舍. 这些猪舍的墙是用泥和麦草干打垒造成的. 每间猪舍与猪舍之间的柱子有的竟是向日葵杆子. 又将群众户上养的猪一天集中了五千头到集体猪舍, 两天就发展集体养猪五千头, 预计年发展集体养猪百万头以上. 在全县又夺了集体养猪第一的荣誉. 为争各项工作第一, 郑书记有的是办法, 有的是点子….. 郑书记在全区每说一句话都落地有声, 跺一跺脚地都晃动.
  在现在人看来, 一个区的区委书记官儿太小了, 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正科级干部. 然而在那时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官儿了. 记得我们邻庄有一老汉, 他的儿子是某区的人武部长. 老汉逢人就夸耀他儿子是个大官, 只比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小三级. 因为他曾听儿子讲过, 上面还有省地县是儿子的领导, 省上面就是中央.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就在中央. 话还得从三年困难自然灾害说起. 前几年郑书记各项工作虽然在全县每每争得第一, 然而上级提拔干部时竟然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另一个区的区委书记都做了副县长. 而自己仍在原来的位置上. 他埋怨领导, 埋怨下级. 于是由过去的浮夸冒进闭着眼晴瞎吹牛皮的混蛋, 变成了一个每天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贪污受贿不问老百姓死活的混球.
  
  
  明天继续:)
  一天吃中午饭时, 区机关食堂的炊事员将书记一家的饭菜用托盘送进了书记家的小饭厅. 谁知书记家今天来了客人, 郑书记陪客人扒了一上午的纸牌, 忘记叫食堂准备客人的中饭了. 一看桌上只有四五个菜和一个汤, 连炊事员再去炒几个荤菜并叫拿几瓶优质洋河来. 炊事员搓着手说, 现在…郑书记眼一瞪. 现在什么, 我们现在就等着吃. 炊事员走出小饭厅, 急忙找到区办公室主任说, 书记家有客人现在要炒几个荤菜, 可食堂里今天什么荤菜也没有了. 办公室主任说, 快, 到镇上的饭店去, 叫饭店炒, 记区政府的账. 你怎么到今天连这个也不知道呀? 吃完饭送走了客人, 喝得醉熏熏的郑书记一直睡到太阳下山. 一觉醒来后想起了一件事, 立即让通讯员将炊事员找来. 炊事员提心吊胆的走进书记宿舍, 站在那里等着书记的指示. 书记打着呵欠说:” 我昨天说今天中午的汤叫你汆腰子汤的, 你怎么烧的蛋汤呀? 我的话你怎么听不进去了呀?” 炊事员吓得脸色发了白. 嗫嚅着说:” 没有腰子.”” 怎么不去食品站拿呀?”” 去了, 食品站站长说, 三天没有杀猪了.”” 你胡说什么, 怎么可能三天不杀猪呢, 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万人的区怎么会三天不杀猪呢? 不杀猪我们每天吃的肉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不要听他胡说, 猪内脏恐怕又被他开后门开掉了. 去将食品站长给我找来.” 食品站长到下面小公社催猪去了, 刚回到食品站. 听说郑书记找他, 晚饭也没顾上吃, 就赶到了区政府.
  郑书记一手用牙签剔着陷在牙缝中的肉丝, 一手端着紫砂茶壶, 歪躺在藤椅上, 不时呷一口龙井. 见食品站长来了, 他慢斯条理的说:” 听说食品站三天没有杀猪了, 有这回事吗?” 食品站长尤如小鬼见了阎王. 毕恭毕敬的说:” 是这样, 郑书记, 这几天没有人家卖猪, 站上一条猪也没有了. 我今天就是下去催猪的.”” 怎么会没有猪呢, 我们这么大一个区, 向县里报的虽说没有以前多了, 不是还能达到人平一条猪吗?” 食品站长脸上流着汗小声的说:” 听付业科长说 恐怕十人也没一条, 反正站上收不到猪是真的.” 郑书记扔了手上的牙签, 放下茶壶, 拿起桌上的牡丹烟, 抽出一支扔给了站长. 自己也抽出了一支. 站长连忙躬腰拾起烟叼在嘴上掏出火柴先给书记点了火, 然后也将叼在嘴里的烟点着了. 提到付业科长郑书记就有点头疼, 但他还是叫通讯员去把付业科长找来见他.
  
  付业科长是个解放前打过游击的老同志. 大老粗, 识字不多, 脾气直爽, 家在离区政府所在小镇三里多路的农村. 通讯员骑着自行车来到付业科长家, 科长正捧着一只海碗喝着胡萝卜糁子粥. 见通讯员说书记找他, 他说, 等我将碗里的胡萝卜汤喝完再去. 不然路也走不动. 通讯员说, 我用自行车带你.
  付业科长来到区政府见了郑书记. 郑书记一见到他劈头就问, 你这科长是怎么当的? 食品站三天没有杀猪了你知道吗? 科长说, 知道呀, 我看望后三十天没有猪杀都有可能. 郑书记没想到这老倔头这样回答他.” 什么原因?”” 没猪.”” 我们全区不是还有十万头猪吗? 集体养猪场不就有五万头吗?” 这次轮到科长问书记了:” 谁说有这么多猪的?”” 这不是前天办公室将汇报给县里的数字拿给我看的吗?”” 那你去问办公室去.” 办公室主任也被找来了. 郑书记问起生猪存栏的事, 主任额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说, 那天我将统计上报的数字给你看, 你说这数字是不是错了, 后面少了个零呀? 我们上报前是按照你的指示, 在数字后面加了个零后上报的. 郑书记很想发火, 但想到以前上报有关数字基本上如办公室主任所说, 按照他的指示上报的. 他稍停了片刻说, 就算多加了个零全区还有一万多头猪呀, 怎就没有猪杀了呢, 为什么不多养呀? 付业科长说, 一万多头算什么, 你知道全区老母猪有多少, 公猪有多少, 仔猪有多少吗? 猪不是一生下来就能杀的. 老母猪瘦得放不上窝. 现在社员中十家没有一家养猪, 人都没得吃谁养猪. 集体的猪没饲料, 光靠饲养员割点草是不长的, 几百条猪一年多了, 最大的还不到六十斤, 一个个长得象剌猬.” 集体猪舍不是有五千头吗?” 郑书记问.” 哼, 五千, 不知又是谁捏造的数字, 原来年初还有近五百头, 杀的杀了, 死的死了, 剩下二百多头牢茄子.” 付业科长说着用眼角膘了办公室主任一眼. 办公室主任低着头一声不吭. 郑书记想不到这老倔头今天将个个的军. 本来早就想给这个老倔头点颜色看看, 今天正好是机会. 于是板起脸来说, 生猪发展不起来, 是你付业科长的责任. 我看你这个付业科长是不想当了. 付业科长本来也是大炮脾气, 憋在肚子里的火这次也发了:分管的副区长说做不了主什么事都要向你汇报: 从去年开始我多次找你向你汇报, 你总是与客人扒牌说没有空. 我这个科长早就不想当了. 不要说猪没饲料现在有多少老百姓几个月没有一粒粮下锅你知道吗? 今年以来全区饿死了多少人你知道吗? 郑书记一听付业科长竟如此胆大不光顶嘴, 而且揭了他的短. 不禁恼羞成怒. 将手中的紫砂壶望桌上砰的一放说: 这是向社会主义制度脸上抹黑, 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农村的大好形势, 是典型的反对三面红旗的反动言论. 我们区粮食产量在全县是第一的. 虽然也遇到了自然灾害, 但从上报的数字看每人每月还有二十斤粮食吧, 什么时候饿死过人? 付业科长冷冷的插了一句: 二十斤, 又是加了个零吧? 付业科长的话真的使郑书记发了大火, 连连拍着桌子: 从明天起你不要工作了, 给我停职检查.
  付业科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 但资格较老. 早就想向上级反映区委书记及区里存在的问题. 让他停职捡查正好给了他时间和机会. 于是他写了一封检举信, 从各项工作的虚报浮夸, 弄虚作假到书记本人的吃喝玩乐, 贪污腐化, 信中写到了今年以来全区已死了多少人, 虽不是全部饿死的但死亡人数是正常年份的三倍还多. 书记每天抽的牡丹香烟总要三包以上(那时牡丹香烟是我们那里最好的, 每包五角) 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是无荤不了饭, 他每月工资也只有七八十元, 钱从那里来的? 信的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信写好后寄给了他曾在一起打过游击现在在地委监委工作的一位同志. 该同志觉得付业科长反映的问题严重, 将信呈给了监委的领导. 领导在信上作了批示: 认真调查, 严肃处理, 但要注意工作方法. 这封信转给了我县的主要领导. 不久县委组织了一个抗击自然灾害工作组进驻该区, 协助区委区政府战胜自然灾害.
  
  
  期末考试开始了,回来晚了,今天就这么多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