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虎头沙” 是捉鱼人最吃力的活计.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 正是虎头沙散子的时侯. 虎头沙这种鱼不大, 但全身是肉, 生得傻乎乎的, 人们又称它为” 虎呆子” 虎头沙最喜欢到沟头上和有树桩的地方. 成群结队. 多的时候可碰上成百上千的虎头沙. 而且一般在三四更天时最多. 这时捉鱼人就要挑着脚盆鱼篓赶沟头和有树桩的地方. 走的沟头和有树桩的地方越多, 能碰上成群的虎头沙的机会就越多. 因而每逢赶虎头沙的日子, 香哥和其他捉鱼人一样挑着脚盆和鱼篓都是奔跑着.
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真人真事,经历)
有一天晚上, 已近四更天, 香哥己赶过了十几个沟头. 鱼篓里己有了近半篓虎头沙. 走到了兰家坝, 这是人们传说中最作怪的地方. 为了赶近路, 他从乱葬坑中挑着担子奔跑着. 突然, 只听嘎吱一声, 一只脚竟陷进了土里. 担子竟么肩上滑了下来, 鱼篓来了个底朝天. 鱼篓里的近半篓虎头沙一下子泼到了地上. 不少已泼到了那脚陷进去的坑里. 香哥急出了一身汗. 但急也没有用, 看了看鱼篓还好, 绳子也没断, 就摸黑将泼下的鱼朝鱼篓里拾. 看看脚下的坑, 原来是刚埋了不久的死孩子的小棺材, 上面的木板被一脚踩断了. 香哥没法, 只好将手伸进那被踩断了木板的小棺材里, 摸着泼进去的虎头沙. 就在这时, 他模模糊糊看见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在动. 这时正是夜里最暗的时候. 那东西人不象人, 说象狗但也不是狗. 他本来着急, 难道真的有鬼, 心中这么想着, 那泼出去的鱼有没有拾干净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他看了看乱葬坑里那靠近自己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坟堆的轮廓. 清明刚过, 还隐约看到有的坟帽下的纸, 不过看不清颜色. 只见那黑乎乎的家伙在一座矮坟边将土撒得哗哗直响. 他直起身来, 将挑脚盆和鱼篓的鱼叉抽了出来. 他又揉了揉眼晴, 肯定不是人. 他轻手轻脚走过去, 见那东西好象在刨洞, 向四周撒着泥沙. 他对准那家伙靠地的地方狠狠的就是一叉. 并用力摁住了叉柄. 那家伙发出哦哦的叫声. 香哥用力摁着叉, 那家伙拼命挣扎着. 他走近一看, 黑暗中他认出了这家伙竟是一只獾子. 他一边摁着鱼叉, 一边用脚使劲去踩. 在那家伙头上足足跺了几十下, 那家伙终于不动了.
这时东方巳经发白. 天快亮了. 他不再去赶沟头, 用细麻绳捆住了被他打死的獾子, 挑着担子回家. 这时他看见鱼篓中有个红红绿绿的东西, 他又放下担子, 拾出那东西一看, 竟是从那小棺材中拾虎头沙时看不见, 竟将孩子尸体上的一只鞋子拾进了鱼篓. 他将那鞋子捡出来扔进了河里. 挑着担子回了家. 虽然这天只赶了十多斤虎头沙, 但意外的收获是打到了一只六十多斤重的獾子. 那天香哥将獾子洗烫干净, 烧了一大锅. 周围邻居都吃到了獾子肉. 那獾子油很多, 熬了有满满一海碗. 香哥将这獾子油也分给了邻居. 因为獾子油是治疗烧伤, 烫伤的最好良药.
今天就到这里了,ms天涯吞贴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ms天涯吞贴了。。。
一个初冬的夜晚, 香哥在一条小河里下好了几条丝网. 来到了与另一条河分界的坝前. 他将脚盆拖过了坝, 又在坝这边的河里下了几条丝网. 下好网后他回到了坝桩口, 将脚盆拖上了岸. 从鱼篓中取出油布摊在坝桩与田交界处的河岸小路上. 他坐在油布上, 掏出旱烟袋, 点上一袋烟抽了起来. 天已经刮起了西北风, 吹到人脸上已老好刺人. 田里的秋庄稼早已收割干净, 种下的麦子也己出上来有一寸高了. 四周根本没有挡风的东西. 他把老棉奥紧了紧, 将束在棉衣外的带子重新系了系. 感觉比刚才暖和多了. 他将油布重新摊在坝头的河坎避风处, 想在上面打个盹. 他将旱烟袋中的烟灰放在鞋底上敲尽, 将旱烟袋插回腰间的带子上. 正要闭上眼晴睡觉, 这时听见一种轻微的吱吱声. 他轻轻的坐了起来, 眼睛向响声处看去, 月光下看见从坝的那边爬上一只黑黑的东西. 不象老鼠, 更没有刺猬那样大. 那黑乎乎的东西爬得很慢, 爬几步就停下来. 好象在观察什么, 又好象在等待什么. 那东西爬到了坝上竟又停了下来. 忽然那小东西爬得飞快, 一眨眼就钻进了坝这边河中的水里. 香哥瞪大着眼晴, 他看清了那黑乎乎的小家伙原来是一只半大的螃蟹. 那小东西爬进水里后就既无了声响, 也无了踪迹.
香哥觉得好笑, 一只小螃蟹又不是鬼变的. 他想, 如是鬼变的, 那正好捉回去用蟹黄煎豆腐. 自己吃了鬼变的蟹的蟹黄煎豆腐, 今后鬼见了我就都要怕我, 让我了, 怕我吃了他们. 香哥不禁为自己的想法笑了起来, 慢慢合上了眼晴.
正要入睡的香哥又被吱吱吱的声音惊醒. 紧接着声音大作, 吱吱吱的声音响成一片, 好象好多大锅在炒那要被炒熟的黄豆同时发出的声音. 他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只见坝上有无数只螃蟹从坝那边的河里慢慢爬上来, 爬过了坝, 爬进了坝这边的河里. 他在这一刻才想起听老人们讲过的蟹阵的事. 今天自己真的遇上蟹阵了.
老人们讲, 蟹是有蟹阵的. 一个蟹阵少的有数百只上千只螃蟹. 多的有上万甚至数万只也是有的. 蟹阵一般都在坝上才能发现. 这边河里的无数螃蟹要到坝那边的河里去, 于是就有一只螃蟹先出来探路, 俗称探路蟹. 这探路蟹不大, 但壳很硬, 听觉灵敏, 行动灵活, 爬起来很快. 蟹阵要过坝前, 探路蟹先要上岸探路. 它慢慢的从水里爬上岸, 爬到坝上, 如这时听见有什么响动或它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危险, 就会立即飞快的爬回去. 即使爬过了坝也要重新爬到原来的坝那边去. 据说是回去报有危险的信号. 那么这个蟹阵就不会从这里过坝了. 如探路蟹慢慢爬到坝上, 它认为没有什么危险, 就会飞快的爬过坝, 爬进这边的河里不再回头. 河那边蟹阵中的蟹过一段时间如不见探路蟹回头, 就认为没有危险. 那么无数只螃蟹就象有组织有纪律一样会从坝的那边河里爬到坝的这边河里来. 它们决不争先恐后, 即使中途遇到危险, 也决没有一只螃蟹退缩或爬回去的.
正要入睡的香哥又被吱吱吱的声音惊醒. 紧接着声音大作, 吱吱吱的声音响成一片, 好象好多大锅在炒那要被炒熟的黄豆同时发出的声音. 他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只见坝上有无数只螃蟹从坝那边的河里慢慢爬上来, 爬过了坝, 爬进了坝这边的河里. 他在这一刻才想起听老人们讲过的蟹阵的事. 今天自己真的遇上蟹阵了.
老人们讲, 蟹是有蟹阵的. 一个蟹阵少的有数百只上千只螃蟹. 多的有上万甚至数万只也是有的. 蟹阵一般都在坝上才能发现. 这边河里的无数螃蟹要到坝那边的河里去, 于是就有一只螃蟹先出来探路, 俗称探路蟹. 这探路蟹不大, 但壳很硬, 听觉灵敏, 行动灵活, 爬起来很快. 蟹阵要过坝前, 探路蟹先要上岸探路. 它慢慢的从水里爬上岸, 爬到坝上, 如这时听见有什么响动或它认为有可能遇到什么危险, 就会立即飞快的爬回去. 即使爬过了坝也要重新爬到原来的坝那边去. 据说是回去报有危险的信号. 那么这个蟹阵就不会从这里过坝了. 如探路蟹慢慢爬到坝上, 它认为没有什么危险, 就会飞快的爬过坝, 爬进这边的河里不再回头. 河那边蟹阵中的蟹过一段时间如不见探路蟹回头, 就认为没有危险. 那么无数只螃蟹就象有组织有纪律一样会从坝的那边河里爬到坝的这边河里来. 它们决不争先恐后, 即使中途遇到危险, 也决没有一只螃蟹退缩或爬回去的.
香哥没想到今天夜里能遇上蟹阵. 一骨碌从油布上爬起来. 双手去拾螃蟹. 可放那儿呢? 蟹不是鱼可放在鱼篓里, 蟹是会爬的. 鱼篓上面没有重的东西盖住是不行的. 眼看那无数只螃蟹在不紧不慢的爬着. 看着那放进鱼篓里的几只螃蟹又爬了出来. 他急得双手放在大腿处搓了起来. 脑中灵光一闪: 这不是先成的袋子吗? 他急忙脱下了自己的长外裤, 本想在每条裤管处打个结, 但那样就装不了多少. 他每次外出都是要带上几根细绳子的. 俗话说: 出门带上三根绳, 万事不求人. 他用细麻绳扎好了两个裤脚管. 他生怕这蟹阵过去捉不到蟹, 因而他虽然脱掉了一条裤子, 反而忙出了满头大汗. 他拎着这特殊的口袋, 走到了坝上, 将那些不紧不慢爬着的螃蟹朝口袋里拾. 可螃蟹太多, 不一会儿口袋就拾满了.
那些螃蟹不因为香哥在这里拾而感到危险. 没有一只蟹后退. 香哥也感到十分奇怪. 他用细麻绳将装满螃蟹的长裤裤腰扎紧. 看那坝上蟹阵还在过, 不知道还有多少螃蟹. 他感到无能为力了. 心想就让它们过吧, 我也没东西装你们了. 那些螃蟹吱吱吱的吐着泡泡, 仍在从坝的那一边向坝的这一边不紧不慢的爬着. 满坝的螃蟹, 声音吱吱爻爻的响成一片. 香哥看着那许许多多只爬着的螃蟹, 又看了看鱼篓, 心想如果鱼篓能装….. 这时, 他,不禁暗自笑骂自己太糊涂了, 这不是现成的很重的鱼篓盖子么? 他看了一眼那装满了螃蟹的长裤. 他连忙拎起鱼篓和装满螃蟹的长裤又来到了坝上, 将装满螃蟹的长裤盖在鱼篓上当作鱼篓盖子. 一手提着那装满螃蟹的裤子裤腰处, 一手拾着螃蟹. 每拾一只掀开” 盖” 盖上, 每拾一只掀开” 盖” 盖上. 总以为要拾满一篓, 谁知拾了半篓, 吱吱爻爻的声音越来越小 坝上竟然一只螃蟹也没有了. 他站在坝上又等了好一会. 确信没有螃蟹了. 他不禁有点懊悔, 如果早一点想到也可能鱼篓就拾满了. 但随后想想又笑了, 人心不能不足, 谁能想到今天能拾到这么多螃蟹, 虽说那时的螃蟹也只有两三毛钱一斤, 但也可卖不少钱.
第二天他留下了一二十只螃蟹, 周围邻居家各送上了几只. 说是让各家吃上蟹黄煎豆腐.
因为香哥胆大是出了名的. 因而庄上谁家老了人, 守夜, 下材, 送丧等想到要请的人首先是香哥, 香哥也总是很乐意的为人家帮忙. 现在香哥自己也要走了. 今后如庄上老了人象香哥这样既有胆量又十分热心帮忙的人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第二天他留下了一二十只螃蟹, 周围邻居家各送上了几只. 说是让各家吃上蟹黄煎豆腐.
因为香哥胆大是出了名的. 因而庄上谁家老了人, 守夜, 下材, 送丧等想到要请的人首先是香哥, 香哥也总是很乐意的为人家帮忙. 现在香哥自己也要走了. 今后如庄上老了人象香哥这样既有胆量又十分热心帮忙的人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又到期末季了,一堆事情,周末就不更新了,见谅。
顺便贴张我家狗狗的图,第一次贴图,不知道有没有贴上,呵呵。
老曹为人厚道. 说话幽默风趣. 见多识广, 知识也渊博. 他分工在我们学校的那个片上. 经常在我们学校的食堂搭伙. 茶前饭后, 经常讲一些真人实事幽默风趣的事情.
有一领导干部给下级作毛主席哲学著作辅导报告. 毛主席有一篇出名的哲学著作, 题目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文章的一开头是这样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这位领导就照着秘书写的稿子读报告了. 稿子开头照例要写一些自己水平有限, 毛主席哲学著作自己学习得还不够好, 毛主席哲学思想领会得还不够深等谦虚之词. 领导照读不误. 当读到第一页的最后一行是: 毛主席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后面的吗字和问号被秘书写到了第二页的开头第一行去了. 这位领导就读成了: 毛主席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坐在旁边主持会议的领导听不下去了, 就小声的提醒他: 还有” 吗?”. 意思是后面还有吗字加问号呢. 这位领导听了堤示, 立即大声的问了一句: 还有吗? 台下听报告的个个哄堂大笑.
我县也有一位领导,在动员机关干部下乡调查研究的大会上作报告. 这位领导讲话很有特色, 包括读秘书写的报告也不例外, 那就是每讲或每读两个字或三个字就要一停. 秘书的报告中写着: 我们下乡要与群众实行三同(过去常提的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位领导就读了: 我们, 下乡要, 与群众, 实行, 三月. 因秘书写的稿子中同字是手写体的, 看上去有点象月字. 在旁主持会议的领导就提示他:” 三同”. 这位领导不知是没有听清提示, 还是自以为读得不错, 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三月就是三个月嘛! 本来这次下乡调研没有准备这么长时间, 因为领导将三同读成了三月, 组织部门会同办公室只好连夜赶快制定了机关干部下乡调研三个月时间的调研内容和工作计划.
有一领导干部给下级作毛主席哲学著作辅导报告. 毛主席有一篇出名的哲学著作, 题目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文章的一开头是这样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这位领导就照着秘书写的稿子读报告了. 稿子开头照例要写一些自己水平有限, 毛主席哲学著作自己学习得还不够好, 毛主席哲学思想领会得还不够深等谦虚之词. 领导照读不误. 当读到第一页的最后一行是: 毛主席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后面的吗字和问号被秘书写到了第二页的开头第一行去了. 这位领导就读成了: 毛主席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坐在旁边主持会议的领导听不下去了, 就小声的提醒他: 还有” 吗?”. 意思是后面还有吗字加问号呢. 这位领导听了堤示, 立即大声的问了一句: 还有吗? 台下听报告的个个哄堂大笑.
我县也有一位领导,在动员机关干部下乡调查研究的大会上作报告. 这位领导讲话很有特色, 包括读秘书写的报告也不例外, 那就是每讲或每读两个字或三个字就要一停. 秘书的报告中写着: 我们下乡要与群众实行三同(过去常提的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位领导就读了: 我们, 下乡要, 与群众, 实行, 三月. 因秘书写的稿子中同字是手写体的, 看上去有点象月字. 在旁主持会议的领导就提示他:” 三同”. 这位领导不知是没有听清提示, 还是自以为读得不错, 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三月就是三个月嘛! 本来这次下乡调研没有准备这么长时间, 因为领导将三同读成了三月, 组织部门会同办公室只好连夜赶快制定了机关干部下乡调研三个月时间的调研内容和工作计划.
大军渡江那年, 我县出了个渡江英雄丁广田. 老丁是个不识字的普通渔民. 他胆子大, 水性好, 驾船技术高. 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 丁大胆. 渡江那天是他驾着渔船第一个将一船大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送到了长江南岸. 接连送了几船. 当最后一船返回北岸时, 江面上簿簿的雾中, 遇到了一艘国民党的军舰. 原来这艘军舰是从武汉方向开向吴凇口想逃跑的. 到这里碰上了丁大胆的渔船. 军舰到这里停下了, 他们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急需要了解江面的情况. 见了丁大胆的渔船就让丁大胆上了军舰. 丁大胆上了军舰后, 见国民党军舰上的官兵象没头的苍蝇乱哄哄的. 于是就说, 你们还不知道啊, 解放军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 你们现在完全被包围了, 要想逃到那里去已经不可能了, 不如现在就投诚. 军舰上的国民党官兵本来有不少人不想随军舰到台湾去, 于是就听从了丁大胆的话准备投诚. 可是谁去跟解放军联系呢? 丁大胆自告奋勇. 他叫军舰停在原地在军舰上挂起白旗, 等候他的消息. 他又驾起渔船回到江北, 找到了解放军首长. 将江中遇敌舰, 孤身一人说服敌舰投诚之事说了. 开始有人不太相信一个不识字的渔民孤身一人竟能说服一艘军舰投诚. 后来有人报告江中确实停着一艘军舰, 上面挂着白旗. 这才派了代表和丁大胆一起上军舰去接收投诚. 鉴于以上种种功劳, 丁广田被评为全国渡江英雄.
全国刚解放, 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大会. 丁广田这位不识字的渔民也去参加了这次大会. 当时县政府还为他专门做了一套卡其布的中山装让他穿着上了北京. 一天, 中央领导接见他们并与他们合影. 老丁不识字, 更不懂得那些繁文褥节. 在合影前他不问三七二十一, 走到那个前排, 就往中间的那张椅子上一坐. 他见大家都站着拍手, 有一行人向第一排走来, 他觉得也应该站起来拍手, 于是他站起来拍着手看看两边空空的,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坐错了地方. 就想走开. 这时那走来的人中有一个人见他要走, 忙拉住他说: 别走别走, 你就坐在这里. 他看着这人穿着军装好面熟, 突然才想起这就是自己家里跟毛主席的画像贴在一起的另一张画像中的那个人: 朱总司令.
原来合影前老丁急急的要解手, 服务员给英雄们整队时留了老丁的位置, 老丁解好手急忙出来, 见别人都有了位置, 前排还都空着没有坐人就急忙找个位置坐下. 因为不识字, 竟坐到了朱总司令的位置上. 这时总司令叫服务员在前排再增加一张椅子. 于是老丁就紧靠着总司令合了影. 丁广田回来后, 每每讲起此事就说总司令平易近人, 没有一点儿大官的架子.
老曹说, 现在的干部那里有总司令的思想境畀呢? 谁的位置在那里一点是不能乱的. 谁先谁后, 谁左谁右, 包括吃饭上桌都要排过一二三四, 其实这大可不必. 你排的位置高, 你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未必就高. 回想起老曹那时说的话联想到最近有篇报导和照片: 美国总统奥巴马观看拉登被击毙的实况录相时, 是坐在墙角的小凳子上观看的. 记得有一次县里召开某工作会议, 忙会务的同志在摆放席卡时不慎, 将分管副县长的席卡放在了上首, 分管的县委常委部长的在下首, 那常委部长进会场一看大为恼火, 连主席台也没上就拂袖而去. 想不到在我国现在任何场合位置都是那样重要.
今天到这里了。。。
原来合影前老丁急急的要解手, 服务员给英雄们整队时留了老丁的位置, 老丁解好手急忙出来, 见别人都有了位置, 前排还都空着没有坐人就急忙找个位置坐下. 因为不识字, 竟坐到了朱总司令的位置上. 这时总司令叫服务员在前排再增加一张椅子. 于是老丁就紧靠着总司令合了影. 丁广田回来后, 每每讲起此事就说总司令平易近人, 没有一点儿大官的架子.
老曹说, 现在的干部那里有总司令的思想境畀呢? 谁的位置在那里一点是不能乱的. 谁先谁后, 谁左谁右, 包括吃饭上桌都要排过一二三四, 其实这大可不必. 你排的位置高, 你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未必就高. 回想起老曹那时说的话联想到最近有篇报导和照片: 美国总统奥巴马观看拉登被击毙的实况录相时, 是坐在墙角的小凳子上观看的. 记得有一次县里召开某工作会议, 忙会务的同志在摆放席卡时不慎, 将分管副县长的席卡放在了上首, 分管的县委常委部长的在下首, 那常委部长进会场一看大为恼火, 连主席台也没上就拂袖而去. 想不到在我国现在任何场合位置都是那样重要.
今天到这里了。。。
业合作化时期, 我县又出了个全国劳动模范. 他姓任, 土改时就入了党. 文化水平虽然不高, 但工作积极, 事事想着群众. 他在我县第一个建起了农业合作社. 又是第一个将几个初级社合并在一起建起了高级社. 群众都相信他, 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那时每逢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 国家会举行国宴. 宴请外国使节和国际友人. 出席国宴的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 各地的劳动模范及战斗英雄也常被邀请参加国宴. 老任既是全国劳模, 先后好几次参加过国庆招待会. 他经常向人讲述参加国宴的情况.
老任在公社化后一直担任大队支部书记, 后来担任村支部书记. 他说, 你们不要以为国宴好吃, 不是那回事, 肚子不好的人是不能参加的. 因为桌上没有一样菜是热的, 都是冷的. 你不要看那些桌子上的菜样子好看, 实际上没有多少. 我们农村去的人饭量大, 不一会儿桌上的菜就全被吃光了. 肚子根本就不饱. 我们旁边桌上的人有不少的是大干部和城里人吃不了多少. 见我们桌上的菜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他们很有互助友爱精神. 就将他们桌上没吃得了的菜端给我们吃. 我们也不客气. 即使这样, 肚子仍然不饱. 好的是桌上的水果比较多, 可以用来填饱肚子. 周总理不简单, 一个桌子一个桌子的去敬酒. 酒量大呀. 我看酒量不大的人是不能当总理的. 任支书一再告诫大家: 不要以为国宴好吃, 肚子吃不消. 于是在全县流传了一条新的歇后语: 任支书吃国宴--肚子吃不消.
那时每逢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 国家会举行国宴. 宴请外国使节和国际友人. 出席国宴的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 各地的劳动模范及战斗英雄也常被邀请参加国宴. 老任既是全国劳模, 先后好几次参加过国庆招待会. 他经常向人讲述参加国宴的情况.
老任在公社化后一直担任大队支部书记, 后来担任村支部书记. 他说, 你们不要以为国宴好吃, 不是那回事, 肚子不好的人是不能参加的. 因为桌上没有一样菜是热的, 都是冷的. 你不要看那些桌子上的菜样子好看, 实际上没有多少. 我们农村去的人饭量大, 不一会儿桌上的菜就全被吃光了. 肚子根本就不饱. 我们旁边桌上的人有不少的是大干部和城里人吃不了多少. 见我们桌上的菜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他们很有互助友爱精神. 就将他们桌上没吃得了的菜端给我们吃. 我们也不客气. 即使这样, 肚子仍然不饱. 好的是桌上的水果比较多, 可以用来填饱肚子. 周总理不简单, 一个桌子一个桌子的去敬酒. 酒量大呀. 我看酒量不大的人是不能当总理的. 任支书一再告诫大家: 不要以为国宴好吃, 肚子吃不消. 于是在全县流传了一条新的歇后语: 任支书吃国宴--肚子吃不消.
老曹讲述任支书吃国宴的趣事时, 不由我想起小时候上小学二年级时, 我们学校请来了全国劳动模范任支书给我们作报告时的情景. 那天一早, 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 排着长长的队伍站在通往小镇的大路两旁, 跟着老师拍着巴掌, 口里喊着” 欢迎欢迎, 热烈欢迎”. 好久, 看见校长陪着一个剃着平头, 穿着兰色人民装, 胸口戴着一朵大红花圆口黑布鞋的人从我们欢迎的队伍中走过. 大家说, 这人就是任支书.
后来, 我们都集中在大操场上听任支书作报告. 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任支书讲的这样几句话: 我们到北京去, 也吃得好, 也困(本地土话指睡觉) 得好. 一天, 大家排着队, 说是毛主席来了. 我们就踮起脚来望. 嗨, 我只顾看毛主席的脸, 都没有看到毛主席的脚.
后来, 我们都集中在大操场上听任支书作报告. 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任支书讲的这样几句话: 我们到北京去, 也吃得好, 也困(本地土话指睡觉) 得好. 一天, 大家排着队, 说是毛主席来了. 我们就踮起脚来望. 嗨, 我只顾看毛主席的脸, 都没有看到毛主席的脚.
殷老夫子是县中学的校长. 全国刚解放那阵, 老夫子做过一任县政府副县长. 领导上考虑全县最高学府没有一个水平高的有能力的干部去任校长是不行的. 于是从那时起他就担任了县中学的校长. 我县人民群众历来重视教育, 县中学在老夫子的带领下越办越好. 每年的高考入学率稳居全省省属中学前列. 因此老夫子出席过全国的群英会.
老夫子治学严谨, 从不搞歪门邪道. 每天早晨总是早早到校站在校门口. 师生到校后, 他总要到各教室门前巡视一遍, 每天如此, 从不间断. 文革前的有一年, 中考结束后不久, 我县有一位在省里工作的领导专程来到中学看望老夫子. 陪同省领导到学校来的本县的领导和县教育局的负责人. 原来这位省领导的孩子在这次中考时与县中的分数线差了三分. 县领导对老夫子讲了省领导的孩子这次中考情况, 请老夫子是否可照顾一下. 老夫子说, 这个孩子要照顾的话, 那凡是差三分的老百姓的孩子要不要都照顾? 县领导被问住了. 因为象我们这样的大县每降一分说不定就会多出几十个人来. 同来的县教育局负责人插话说: 可以将这孩子先作为备取生, 然后请校长机动操作一下不就行了嘛. 老夫子正色道, 分数是死的, 一点也不能机动. 即使确定几个备取生也应从差一分的学生中来选定. 我看这事不好办. 那位省领导听了老夫子的话后很是生气, 站起来说, 除了你这里难道我的孩子就没地方上学了? 我看你这个学校也没什么了不起. 老夫子笑笑说, 我这里也不是扫盲班. 你根本就不应该来找. 那位省领导气乎乎的走了. 老夫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就到这里了。。。
老夫子治学严谨, 从不搞歪门邪道. 每天早晨总是早早到校站在校门口. 师生到校后, 他总要到各教室门前巡视一遍, 每天如此, 从不间断. 文革前的有一年, 中考结束后不久, 我县有一位在省里工作的领导专程来到中学看望老夫子. 陪同省领导到学校来的本县的领导和县教育局的负责人. 原来这位省领导的孩子在这次中考时与县中的分数线差了三分. 县领导对老夫子讲了省领导的孩子这次中考情况, 请老夫子是否可照顾一下. 老夫子说, 这个孩子要照顾的话, 那凡是差三分的老百姓的孩子要不要都照顾? 县领导被问住了. 因为象我们这样的大县每降一分说不定就会多出几十个人来. 同来的县教育局负责人插话说: 可以将这孩子先作为备取生, 然后请校长机动操作一下不就行了嘛. 老夫子正色道, 分数是死的, 一点也不能机动. 即使确定几个备取生也应从差一分的学生中来选定. 我看这事不好办. 那位省领导听了老夫子的话后很是生气, 站起来说, 除了你这里难道我的孩子就没地方上学了? 我看你这个学校也没什么了不起. 老夫子笑笑说, 我这里也不是扫盲班. 你根本就不应该来找. 那位省领导气乎乎的走了. 老夫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