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真人真事,经历)

  
  非常感激各位的支持,回首这些时间,心里真的很感谢。
  由于和天涯文学签约,很抱歉这里不能继续更新了,接下来只能在天涯文学更新,也会考虑全部写完之后出版。
  下面是今天发的最后一段,谢谢捧场,不再言谢了。。。
  最后祝大家生活安康,事事如意,问候秋天。
  
  
  
  作为农村的中小学,除寒暑假外,每年还有两次农忙假,夏忙假是五月二十五日开始,秋忙假是十月二十五日开始,每次忙假两个星期。中小学教师,大多数人家在农村,即使是公办教师,他们的父母或其他人多数也在农村,因而大忙季节都必须回家参加大忙,作为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少数家住县城的教师,虽然家不在农村,但一般学校都安排城镇教师护校值班,以体现对农村教师的照顾。秋忙假还没开始,家中就带信叫我回去,说父亲已给我选好了结婚的日子,正好是在忙假期间。为了不拂老人的心意,我遵照了他的要求。女方是经人介绍的公社中学的初中语文老师,是文革期间首批招收的师范生,进校时被叶老夫子考试选拔过。父亲说,他选的日子是这年最好的日子,将来是衣食无忧,儿女双全。说是结婚其实那时仪式很简单,选定日子后,那天就是我和小姐夫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我带着新娘,小姐夫带着伴娘,晚上回了家,家里人和亲友及邻居一共在家三桌人在一起吃顿晚饭,放了几个炮竹就算结了婚。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太简单了一点儿。
    我知道,过去的旧式婚嫁时间既长又复杂。先要合婚,双方不能相冲相克才能谈婚论嫁,接着是拿口语(送庚帖),订婚,请媒人。旧时光是请媒人就舀试三年,俗说媒人要吃到三十六个鱼头,然后是传日贴,拿嫁妆,结婚,分朝,会亲,回门。每个程序又有许多环节,这些我们都没有经历过。现在的结婚那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父亲说结婚主要是看结婚的日子,这是主要的。我当然不会相信看的日子,但还是按父亲的意图作了。
    照理说结婚是有假期的,且又是秋忙假中。要说忙,农村人那年月什么时候都忙,有时连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大搞积肥。说不忙,即便是大忙季节,只要生产队长说不开夜工,人们吃过晚饭仍聚在一起谈古论今。那时,我刚学会抽烟不久,本来对抽烟是没有好感的,既浪费钱,又伤害身体,可每次下去工作,人家敬烟是理所当然的,你老说不会抽,人家就说年小气。当然自己不抽烟,有时身边还必须带烟,在基层工作,香烟好似介绍信,又好似友谊桥。在公社学习也好,谈工作也好,书记主任不问你会不会抽,照样扔给你一支。用他们经典的话说,男同志不抽烟,比女同志长胡子还要难看。特别是万书记,别人敬他烟,即使普通群众八分钱一包的经济香烟,敬一根他也点着照抽。据说,他每月有两条大前门的计划,但他从来不买,而是买次一等的飞马抽,公社干部家中有什么红白喜事,他总是将计划给人。我结婚的事,书记主任知道了,特地关照办公室从供销社批了两条大前门两条飞马给我。以前我回来,因为自己还不会抽烟,因而就不需要发烟,人们聚在我家激昂山海经时,会抽烟的,父亲的水烟袋放在那里,想抽的就抽上几口。这次回来,当然是要发烟的,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亲朋好友,既是喜事,称为喜烟,说抽了不股疼。再说平常普通群众抽的烟基本都是抽旱烟,那时有个关于抽烟的顺口溜说:社员群众上秤称(旱烟),小队干部角四分(男士之类的差烟),大队干部两边分(指大前门)。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多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他们都打趣,说我将来做了大官不要忘了老家。我说,一个小学教师,也不可能当什么大官。父亲却一本正经的说,我们这地方,要论风水,最大的官可做到府官,那块好地,被我那十多年前去世的族侄葬了,要出大官,只有他的后人。那地方是他家的地,别人家也不可能去葬。而墓穴还必须准才行,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笑着说,那他有没有葬在那穴上。父亲说葬是葬了,但向导上稍偏了一点,因而只有时年的官运。那年葬他时,他家请的阴阳先生是细筛子,细筛子本事不如他哥大筛子,大筛子当时已去世,看了两天才定下那块墓穴。当时我也认为要出个大官。后来在墓的向导上,细筛子失误了,但他是阴阳先生,我族侄家只好由他说了算。人们说那他不是有个儿子,文革前那年考取了大学,虽然在大学里读了两年,几年前也已分配工作了,听说分在西部一个边远省份的厂里当技术员,难道他要当大官,恐怕不可能吧。父亲说,不是不可能,而是时辰未到。人们都不相信。大队干部打趣说,老头儿,你既能看风水,那你为什么不给自己家选一个好地,出几个大官。父亲说我家的地出不了大官,但可出文人。我猜谋了好几年,我们这地方的名字多好:绿涛塘,又叫鱼跃河,不是一般人能起得出这么有品味文雅的名字的。将来这地方一定能出出名的文人,也才不枉了这地方的名字。在说笑中,大家又推举刘叔讲故事。我又发了一圈大前门,刘叔点上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好,今天我就再凑个热闹吧,接着就讲了起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