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三十八年的“婚礼”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他们为了真挚的爱,参战士兵耑志强和女朋友郑周萍双双殉情,在800米的距离上却等待了38年。
耑志强1978年元月从洛阳市辛店镇延秋村入伍,来到昆明军区炮兵四师十八团汽车连。1979年初,该部队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前,为了熟悉热带雨林气候,部队开进云南省砚山县大稼依镇进行临战训练。
炮团汽车连驻地紧邻该村知青点,这里住的全部是砚山县的下乡知识青年,其中有个女知青郑周萍,美丽大方,勤快能干,尤其是有一颗对当兵的崇敬心情。每当战士们训练回来脱下的脏衣服、臭鞋子,她主动帮助洗刷,坚持每天为大家打洗脸水,让兵哥哥解除高强度训练后的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和汽车连通讯员耑志强产生了爱慕之情,爱情的火苗越烧越旺,在耑志强即将走向战场的某天晚上,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如约来到村外的原野,偷尝了爱情禁果。
郑周萍发誓:“这辈子非你不嫁!”
耑志强发誓:“如果我能从战场上平安回来,一定娶你!”
1979年2月17日凌晨,耑志强随部队奔赴战场,面对头顶呼呼飞过的炮弹和耳边子弹的尖叫声,他没有退却,而是勇往直前。在20多天的战斗中,他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英勇作战,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3月6日,部队撤出战斗,返回国内,仍然住在临战训练时的砚山县大稼依镇。郑周萍得知心爱的人平安返回后,激动不已,多次到连队找耑志强倾诉相思之情。
这件事终于被连队知道了,连首长找耑志强谈话,批评他严重违反了部队“不许在驻地谈恋爱”的规定,如果不断绝关系将要受到严厉的纪律处分。他立即找郑周萍商量,得到的答复仍然是“非你不嫁!”
面对严历的军纪和纯真的爱情,她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爱。商定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永恒的爱。
4月1日上午,他悄悄地那走了连长的手枪,俩人来到村外的山上。郑周萍坚持让耑志强先打死她,然后在自杀,就是死也要永远在一起。耑志强深情的看着眼前的姑娘,坚难的做着选择。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她催促他快点开枪,他终于下定决心,用振抖的手端起了枪,推上子弹,看看了眼前自己心爱的姑娘,最后狠下心扣动了扳机,“砰、砰、砰!”三声枪响,他们双双倒在地上。
十几分钟后,郑周萍从昏迷中苏醒,看到三发子弹全部打在耑志强的胸膛,而自己却完好无损。她发出了凄惨的喊声,使劲地摇晃着躺在血泊中的耑志强,不停地喊着:“志强!你等等我!”然后,拼命地向知青点跑去,拿起一瓶农药一口气喝下,又折回跑向耑志强躺着的地方。
山路上,她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跑。不,我不能倒下,我们一定要死在一起。她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最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她不忍心倒在这里,手死死的扣住地上石头爬着,一下,二下……,然而,她还是倒在了距他800米的路上。
三天后,放羊人发现自杀的耑志强,部队领导赶来了,吩咐原地掩埋。郑周萍家人也来了,村里为这位殉情的姑娘捐了副棺木,也埋在了原地。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就这样在800米的距离上遥遥相望,相互倾诉着思念之情长达38年。
耑志强在战场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没有退却,在异国他乡连续作战20多天,表现出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他在回国后仅仅25天就死在自己的枪口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爱的逃避,更是对生命的严重轻视。年轻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面对,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自觉接受部队的纪律处分,完全不应该采取这种极端的作法。
噩耗传到耑志强家里,他母亲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一病不起,一躺就是5个月,部队的人来了,放下300元又走了。几十年过去了,妈妈思念儿子的心情越来越强烈,其他孩子们都先后都盖起了楼房,让母亲搬过去一起住,她就是不搬,说:“志强在这里走的,我要等他回来!”
2015年5月,同村一起入伍又在一个团工作的战友尚荣灿,为了圆耑志强母亲思念儿子的梦,他在网上找到了云南省麻栗坡县青年志愿者张祥敏求助。张祥敏十五年来为参战老兵排忧解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称赞,被称为参战老兵心中的女神。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了砚山县参战老兵,发动大家帮助寻找这两人的埋设地点。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地方成了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寻找难度很大。经过半年的艰苦寻找,终于找到了两个荒芜多年的坟茔。
经过精心准备,2017年4月11日,战友尚荣灿和耑志强的家人踏上了赴南疆的寻找之路。4月16日晚,在当地战友和村民的帮助下,并征得郑周萍亲属的同意,对两个亡灵进行了祈祷。首先起出了用墨绿色塑料袋装着的耑志强的遗体,军衣军帽还完好无埙。天亮前又起出这位殉情姑娘的遗体。然后,经过三天的车程,19日中午,耑志强终于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洛阳。
4月22日上午,在辛店镇延秋村当年一同参战的战友和村民的见证下,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两副棺木摆放在一起,战友们和家人为他们祝福,完成了本该38年前举行的婚礼。
紧接着又举行了葬礼,战友们胸戴白花,向他们行了军礼,祝他们一路走好,并护送到墓地,800米的距离他们竟然走了38年。(巴易战友摄影撰文)
附近的学生凭吊烈士陵园。
英雄台上安葬了五位烈士。
傅书荣烈士,贵州省思南县人,1977年入伍,35211部队(41师122团)64分队排长,中共党员,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22岁,荣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段学章烈士,1934年生,云南省保山县人,1953年入伍,14军41师123团(35210部队)参谋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45岁。
岳鼎香烈士,云南省镇雄县人,1951年8月入伍,35211部队(41师122团)副参谋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48岁。
张玉田,195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东双河乡付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入学读书,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参加了武装基干民兵。由于他思想好、劳动好、军事训练成绩优异,被选为民兵排长。在担任民兵排长期间,他两次带领民兵扑灭烈火,保护了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还经常为孤寡老人挑水,淌水背小学生上学,村里人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1970年1月张玉田入伍,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
1979年1月初,张玉田准备结婚。此前由于工作需要,他已推迟过婚期,这是他第三次准备办喜事了。请未婚妻来连队的电报已经发出了,喜糖买好了,东西也都筹齐了。然而这时部队开赴前线备战的命令下达了。怎么办?他和前两次一样,二话不说,毅然决定又一次推迟婚期,向未婚妻发出了一封不要来队的加急电报。部队开拔那天,他和连长把喜糖装满两挎包,一路上,不断把喜糖发给晕车战士吃。
部队来到集结地域后,随即进行了扩编,补进来的一批新兵和从兄弟单位调来的老兵。由于不适应边疆地区的生活环境,一些战士产生了郁闷情绪。为了帮助他们转好思想弯子,作好战斗准备,张玉田推心置腹地找他们逐个谈心,并用边疆人民深受越南侵略者欺侮的大量事实教育大家,使他们认清了形势,明确了肩负的重任,积极投入了战前练兵。
中越边境,山高坡陡,阴云多雨。要使部队很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掌握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的技术战术本领,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张玉田带领战士们每天练爬山穿林,异常劳累。这段时间,他的-病气管炎经常发作,但他全然不顾,还是和大家一块摸爬滚打。由于每天训练时间长,一些战士流露出怕苦怕累的情绪,张玉田发现后,总是对大家说:“战前一分一秒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现在多流点汗,战斗中就会少流血。”大家听了张玉田的话,想通了这个理,练兵的劲头更足了。
1979年2月16日深夜,战斗就要打响了。部队来到攻击出发阵地,张玉田代表党支部向全连干部战士提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战士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杀敌立功、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让我们来一个杀敌竞赛,做一个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他简短有力的鼓励,使大家的心情更加激动。全连站在一个山坡下,面向祖国,举手庄严宣誓:“要做英雄董存瑞,誓死完成战斗任务!”
第二天,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斗一打响,张玉田所在的一连闯过雷区,连克敌阵,大壮军威。在攻打仙人山的战斗中,二班战士郭光付英勇顽强,不幸中弹牺牲。张玉田立即号召全连:“向越寇讨还血债,为郭光付战友报仇!”战友们以高昂的战斗精神,英勇战斗,一举攻克了仙人山。
2月18日,一班攻打130号高地,动作迅速勇猛,全歼守敌。张玉田及时表扬一班打得好、打得猛,并号召全连向一班学习,用胜利的捷报向祖国人民汇报。
战场上,张玉田热情地关心着连队的每一个干部战士。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情况多么险恶复杂,战友们的饥渴冷暖,时刻挂在他的心上。2月18日,一连担任攻占孟康地区的任务。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勇猛直前地冲击,越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张玉田从越军的遗弃物品中拣了一个又圆又大、可装50公斤左右东西的背篓。开始,战士们都闹不明白战斗这么紧张,指导员拾只背篓干什么,因为每个人身上背的弹药、干粮都够重的。
过了两天,战士们才看出背篓的份量。随着战斗越来越频繁,一连担任穿插任务多,战士们为了多带弹药,干粮带的不多,细心的张玉田想到,随着战斗的艰苦开展,战士们的体力消耗会越来越大,补给会越来越困难,应该注意保存干粮,补充战士的体力。在追击越军中,他把一些战士轻装减掉的压缩饼干和越军丢弃的米袋拾起来,装进背篓。每当一次战斗结束,干粮又未及时送上来时,他就把背篓里的干粮分给大伙吃。有一次,二排长李永进负了伤,两天一夜没吃东西,张玉田知道后,就背着背篓,摸黑来到二排长的战壕里,拿出干粮送到他的嘴边。
步话机员刘安民行军时,把身上带的压缩饼干送给了被越军害得流离失所的越南老百姓,自己饿了一天多,张玉田知道后,一面表扬刘安民做的对:“中越两国人民是友好的,我们应当爱护他们”,一面从背篓内掏出一大包干粮递给刘安民。就这样,张玉田把背篓的干粮一次次送给战友们吃,直到牺牲的时候。这个背篓伴着他度过了11个昼夜,而他却常常是两天不吃一口干粮。
考虑到南方雨水多,张玉田在他们背篓里放上了几件雨衣。一个漆黑的夜里,天空下起了小雨,山路泥泞崎岖,很难行走。这时的张玉田身体十分虚弱,不时张开喉咙喘气,背上的背篓显得格外沉重,但他怎么也不舍得将背篓里的干粮、雨衣扔掉,为自己减轻负担。战士们走到一片树木中露营,身旁的几个战士因过度疲劳睡着了,他赶快拿出雨衣,将这几个战士盖住,他自己却在雨地里淋了一夜。
在战斗频繁的日子里,张玉田还一直坚持晚上查铺查哨。一次,战士们攻打孟康附近的两个高地,大家连续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战士们都很疲劳。一下阵地,有的战士往树上一靠就睡着了,有的就睡在水沟旁。张玉田把大伙叫醒,带到一个树木茂盛、茅草很厚的山坡上。对战友们说:“就在这儿铺上雨衣睡,为了战斗,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保重自己。”
南下途中,有11名战士从兄弟部队补充到一连,一路上,张玉田边走边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想些什么,有啥困难,有何要求。当他了解到战士王爱青是回族时,就关切地对他说:“现在打仗条件差,对你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照顾不到了,等打完仗,一定给你好好改善生活。”说罢,他又转身走到队伍后面,叮嘱炊事班的战士,送饭时,不要把猪肉罐头送给王爱青,多给点花生米。指导员张玉田对自己兄弟般的关爱令小王感动不已。
张玉田不仅对本连的战士情深似海,对兄弟部队的战士也关怀备至。坦克团有个坦克手,在战斗中腿部受伤,掉了队,张玉田见了,立即把他扶进一个安全的山洞,铺上毯子,让他休息。然后又冒着越军的炮火,找来医生给他包扎。这位战士感动地说:“到了一连就像回到自己的连队一样。”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玉田总是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给战士。有一次,他带领三排进攻一个高地,重机枪手刚架好重机枪,就遭到越军火力的猛烈扫射,护板中了弹,机枪手转移阵地十分危险。张玉田见此情况,毫不犹豫地爬出战壕前去抢救。子弹“嗖嗖”从身边穿过,他全然不顾,硬是把重机枪拖了下来,使射手脱离了危险,重新占领了高地。
3月1日,大雾弥漫。为麻地区14号高地上,一片火海,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张玉田带着连队的预备队三排,正向前运动,突然越军炮弹打过来。这时,他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察明敌情。预备队三排快要接近敌高地时,他发现战士许建云等5个伤员在战壕里急待抢救。而抢救组又被敌火力压制着,几次都冲不上来。于是,张玉田立即指挥三排开火,自己端起冲锋枪向越军猛扫。霎时,越军的火力稀落了,抢救组上来了。就在他指挥抢救组救护伤员的时刻,越军打来的一发火箭弹在他身旁,张玉田英勇牺牲。
张玉田为掩护伤员转移而壮烈牺牲的消息在阵地上传开,干部战士将悲痛化为力量,越战越勇。右脚被弹片打穿的火箭筒战士许建云,已经被抬上了担架,听到指导员牺牲了,大喊:“不要抬我,我要报仇!”猛地从担架上翻滚下来,双手捧着火箭弹爬着向敌进攻。
连长周金厚更是怒不可遏,拿起冲锋枪,领着报话员、通信员、炊事员向越军猛打猛冲,接连击毙十多个越军。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奋勇攻击。在这不可阻挡的铁流面前,14号高地的越军阵地顷刻瓦解。
战后,为了表彰张玉田的英雄模范事迹,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他“模范指导员”和“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打响,2月28日上午,122团4连,经过穿插开始了攻占珊嘎的战斗,4连3排奉命担任主攻任务。
战斗打响后,4连3排长傅书荣带领8班、9班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攻下了敌军左侧的无名高地。其后傅书荣命令8班在左、9班在右进行火力掩护,自己带领1个小组向敌军阵地进行攻击,指挥战士们注意隐蔽,分段跃进。凭借工事据险扼守的越军使用轻重机枪疯狂的向3排猛烈扫射,一名战士中弹牺牲,这时越军又用60迫击炮向3排射击,情况十分危急。傅书荣一看敌人火力太猛,赶快调整作战战术,将1个战斗小组分成2队,交替掩护前进。
3排2组战士在傅书荣的指挥下,互相掩护、互相配合猛打猛冲,勇往直前,向敌军猛烈进攻,消灭了第一道战壕阻击的6名越军,占领了敌前沿的第一道战壕。稍作整顿后,3排向第二道战壕发起进攻。这时突然遭到左侧树林中越军1个隐蔽火力点的阻击,傅书荣命令战士们还击,他拎着炸药包悄悄绕到越军火力点后侧,隐蔽着向越军火力点冲去。只听一声巨响,越军的隐蔽火力点被彻底报销了。
敌人失去了左侧的火力点,仍作垂死挣扎,战斗更加激烈了。这时战壕里的敌人投出了集束手榴弹,当场有5名战士负伤,1名战士牺牲。傅书荣腿部也被弹片打中负伤,进攻一时受挫。傅书荣忍着伤痛,重新组织队伍,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继续发起了进攻。
由于越军火力太猛,3排经过多次反复争夺,终于接近第2道战壕,这时3排也损失很大,就剩8名战士了。凶恶的敌人一面用机枪疯狂的扫射,一面向解放军战士投手榴弹,又有4名战士相继负伤。
傅书荣把4名战士分成2个战斗小组,他带领1名战士从正面牵制越军,另2名战士绕到越军后侧进行攻击。傅书荣这组2人不停变化作战位置,以迷惑越军,另2名战士成功从敌后方进行了攻击,一时阵地上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此时越军以为我军援军冲上来了,丢下阵地向山下逃窜。
傅书荣抓住这有利战机,指挥3名战士猛打猛冲,并不断向敌群投掷手榴弹,借助手榴弹腾起的烟雾作掩护,继续向主峰阵地冲去。眼看就要占领主峰阵地时,越军增援部队从战壕两侧反扑过来,瞬间双方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又有1名战士负伤,傅书荣命令2名战士将负伤战士护送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后面负责掩护。
敌人反扑的机枪扫射的更加猛烈了,傅书荣临危不惧,狠狠地予以还击,身上多处负伤,最后子弹打光了,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战壕前沿。
这次战斗,傅书荣带领3排战士和越军激战了7个小时,向越军阵地进行了4次冲锋,消灭越军3个火力点,歼敌20多名,其中傅书荣1人就歼敌8名。战后,部队追记傅书荣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越南有着特殊的山地和丛林地形,十分不利于正面行军,因此越军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游击队伍,尤其擅长骚扰偷袭伏击等,且他们培养了许多的特工和民兵,冷不妨就会突然有个人出来放冷枪,参谋长段学章便是牺牲于这样的越南特工手里。
14军41师123团参谋长段学章
这也和我军将领英勇作战,身先士卒的无畏精神有关,越军的指挥官基本上都是躲在大后方指挥,见不到身影,而我们解放军将领通常都是冲锋在前,临战指挥。段学章本也是在队伍后方指挥的,可由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行动方针,及时地掌握队伍的部署和战况,段学章便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行军队伍前方,可不料当时的队伍里混进了一名越南特工,伪装成解放军战士的样子,没有被发现,这名特工趁人不注意,向段学章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在场包括段学章五位人员在内,都被炸伤,段学章也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而那个特工也被随后反应过来的战士击毙了。
还击战开始,父亲所在的八连是孟康战斗7号高地的主攻连,他带尖刀排。2月18日攻下孟康高地后,转移阵地时,杜振玉和他在越南战场相见,格外亲切。他掏出我的照片,说:“别的没挂心事,就挂着这个还没见面的小子。”杜振玉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当时分秒之间死神就可能降临,简单交流分开后,他们抓紧投入到战场中去了。
20日,扣周战斗,父亲他们仍是主攻连,他仍是带尖刀排。从上午十点交火,下午五点战斗结束,他们连战果挺大,缴获山炮两门、汽连两部,各种枪支弹药一大宗堆在公路边,此战他们出了一个全国战斗英雄--英雄火箭筒手甘在和。
父亲在前两次战斗中一点都没有受伤。24日拂晓,东家战斗打响,越军趁我军立足未稳,阻前截尾,实施炮火袭击,近距离轻火器相互交火,我们也是几个连队交替前攻,占领制高点。父亲的尖刀排当运动到一个山头路边突出部时,越军122榴弹炮炮弹倾泻而来,呈覆盖式落点,就在此时,父亲全身性弹片重伤,被抬到一大石后包扎。杜振玉此时前冲占领阵地,看到了父亲,当时他还很清醒。杜振玉因另有指挥责任,只作短暂停留,就离开了父亲。后来听救护人员说,包扎后坚持到天黑,父亲被抬到汽车上,运到境内的河口县,因是重伤又送上闷罐车运到昆明。
我在德州市区上学的日子里,生活平淡而快乐,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艰难。叔叔婶婶待我很好,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十分关心,母亲也时常坐车来看我,寒暑假的时候,我也会回老家和母亲团聚。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的情况,对我也是格外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党和政府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上学减免学费、生活上处处照顾。每逢年节,各级领导到家中走访慰问,甚至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区里的领导、民政局的领导还经常给予关心、帮助,这一点一滴的温暖关怀,逐渐在我心中累积。
如今,我已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在组织的关心下,工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母亲今年已年届七十,现在和我一起生活,身体还算硬朗。
“雷霆反击忘生死,铁血军魂四十年”。40年弹指一挥间,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当我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保家卫国长眠在祖国南疆的烈士们。他们已化作巍巍青山、滔滔江河,守护着祖国的一草一木。正如烈士们所愿,现如今,我们的祖国很强大,人民很幸福。
马加富追忆父亲马传海的文章
我的父亲马传海是禹城市伦镇张架子村人,1972年冬入伍,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父亲时任昆明军区十四军四十一师一二三团八连副连长,与敌人进行了几场激烈的战斗,受了重伤,在昆明军区医院抢救了十几天后牺牲,时年27岁。当时我只有1岁半,父亲牺牲时兜里还装着我的照片。因当时条件所限,直到父亲牺牲,我们父子俩从未谋面,我对父亲的感知来自于家人和他的战友,但是,父亲作为共产党员、钢铁军人的形象却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是我一生的骄傲和榜样。
杜振玉与我父亲在同一个营参战,任另一个连的指导员。1982年,他转业到德州市区,后来在德州医药公司退休。据他回忆,战前他们一直在云南河口县边寨新店界碑哨所观察敌情,年关是在哨所战壕内度过的。大年初二杜振玉去勘察地形,给我父亲带去了一盒云烟和两个午餐肉罐头,兄弟俩聊了有五分钟。父亲直到还击日开始,一直没有下过哨所。
贵州省石阡县本庄镇人,1977年1月入伍,35547部队15分队工兵排排长,中共党员,1981年4月1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罗家坪大山排雷时壮烈牺牲,终年25岁,荣立一等功,1981年11月6日昆明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装甲兵工程学院教练团有8位同志光荣的参加了战斗,他们是坦克一连战士叶景年、尹忠杰;坦克二连车长张洪喜、战士田蜡学;坦克三连车长刘全正,战士龚学武;坦克四连车长马富群,修理连工程车司机刘安群。
战斗中,马福群、尹忠杰光荣牺牲,马福群被装甲兵党委授予“雷锋式的战士”称号,追记一等功。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练团地处北京,远离战场,教学单位又没有作战任务,他们怎么会去入越作战呢?
原来,有些部队长期生产,很少训练,使用装备的技术较差,战前训练时,总部就从装甲兵院校的教学单位抽调技术骨干当作教练员,到参战部队进行教练。叶景年、尹忠杰、张洪喜、田蜡学、刘全正、龚学武等六位就是作为教练员,去参战部队进行战前训练的。有些参战的部队装备缺编,总部暂时从教学单位抽调补齐,而马富群、刘安群就是去完成送装备的任务的。但这些同志不怕牺牲,坚决要求留下参战,而参战部队正缺像这样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也很愿意留下他们,就这样,这8位同志加入了作战的队伍,留到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入越作战。
排雷英雄吴宗臣
1980年9月24日凌晨,边防十二团工化连工兵排一班接到命令,班长吴宗臣与全班在团参谋长王国江率领下,开赴20多公里外的前线———马关县金厂九连驻地,接受为收复罗家坪大山阵地开辟通路的战斗任务。29日,前线指挥部传来捷报:边防十二团工兵一班通过昼夜作业,成功排除地雷11颗,开辟通路多条,为侦察敌情赢得了时间。特通令工兵一班长吴宗臣荣立三等功一次,全班通令嘉奖。
10月15日,收复罗家坪阵地战斗打响,吴宗臣率全班冲锋在前,并在前沿阵地趟过雷场,吴宗臣和全班毙敌多名,缴获冲锋枪等战利品。阵地收复后,吴宗臣不顾疲劳,又立即投入到背送伤员的抢救中。根据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工兵一班荣立了集体一等,班长吴宗臣立一等功、火线入党,并被提拔为排长。
1981年4月3日中午,吴宗臣率工兵排在罗家坪阵地布防,布防领导小组长、高副团长提出要深入纵深了解排雷进展情况时,被拒绝。为了首长的安全,吴宗臣再次进入排雷前沿,不幸触雷。在救援吴宗臣过程中,步兵十二连刘副连长等多人再次触雷。吴宗臣于次日凌晨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在前沿救护所光荣牺牲,年仅23岁。
噩耗传来,阵地上全体官兵无不悲痛,副团长更是失声恸哭。鉴于吴宗臣入伍5年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臣,原昆明军区授予他“排雷英雄”光荣称号。并根据吴宗臣亲人的请求,批准其在老家贵州省石阡县农村的妹妹入伍,接过吴宗臣的钢枪保家卫国。
很多朋友在说到对越反击战中有个疑问,我军空军为什么没有参战,为什么不从空中直接支援步兵的前沿战斗,充分发挥空中机动能力强,火力突袭猛的优势。
其实,我军空军与全国陆海空军全部武装一样,在对越反击战期间,厉兵秣马,积极备战,高度戒备,有效保证了战区的制空权,只能说空军及各武装力量一样,只是参与程度不同的区别。下面转一篇空军陆文至大校讲述的在对越反击战中的战备过程。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从东西两线向那个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地区小霸,发动了历时一个月的自卫还击作战,狠狠地教训了恩将仇报的“邻居”,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的安全,彰显了我“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形象。
一、战争准备
中央军委命令规定空军的任务是: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般不越出国境作战。除当时驻广西、云南地区的歼击机部队按部署担负境内防空任务外,决定向广西、云南地区前调一批高炮、地空导弹部队担负防空作战任务;其他准备参战的空军部队在原驻地加强训练,做好准备,伺机前调。空军根据中央的命令,立即展开一系列的战前准备。
1、调整兵力部署和各项保障措施
首先组织第一批防空部队前调。按照空军预先的高速机动计划和相应措施,在武空、广空、成指、昆指的严密组织下,这些部队昼夜兼程,顺利到达指定位置,迅速担负起防空作战任务,比军委要求的时限提前了4天。
为了适应多机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紧急组织和扩编了一些部、分队,从兄弟军区空军调进部分人员、装备、车辆和战备物资。在航空工程、通信、雷达、侦察情报、领航、气象、电子对抗等系统,组织了严密的保障网。
“红旗”-2地空导弹部队赶赴战区
2、健全和加强战役的指挥组织
根据这次作战的特点,广空和昆指分别建立了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广西、云南方向的空军参战部队。广西方向由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王海指挥,云南方向由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侯书军指挥。前沿机场分别建立了合成指挥所,由前指派出领导干部任指挥员,对驻场的不同建制的航空兵和附近驻防的地面防空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合成指挥所是以机场原驻航空兵指挥所为基础,外来的航空兵部队分别向合成指挥所派出指挥员和少数战勤人员组成,各部队的指挥人员直接负责对本部队的指挥引导。高炮、地空导弹部队在合成指挥所内开设指挥分室,并向主室派出指挥员协助合成指挥员实施指挥。
实践证明,在当时条件下,在没有建立指挥自动化之前,建立前指和合成指挥所是解决集中统一指挥,减少指挥层次,提高指挥效率的有效办法,也利于组织各兵种、各机种的协同动作,掌握整个战斗活动情况。
为了解决空地协同作战问题,在全空军范围内抽组了9个作战小组和11个目标引导组,派往广州、昆明军区前指、陆军军部和担负主要任务的陆军师。
在战役开始前,空军向广空和昆指前指派出了两个联络组,直接了解这两个方向上的作战情况。我记得在1979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三),正值春节放假期间,我接到紧急通知,去空军指挥所主室开会,参加会议的是赴广空和昆指前指的空军联络组成员,由空司副参谋长曾幼诚、张伯华率领,机关的作战、情报、通信、领航、气象、雷达、电子干扰、高炮、地空导弹、工程机务等业务部门的领导和骨干组成。
张廷发司令员在会上作了布置和动员,要求大家到达前指努力工作,当好空军领导的联络员,及时汇报和反映情况;同时要当好广空和昆指前指首长和机关的参谋和帮手,不要给下面添乱、找麻烦。
最后宣布了组织纪律和保密规定。说这是执行一项特殊的作战任务,时间长短不确定,每人只带随身携带的替换衣服等轻便行李。对外不得泄露出差地点和任务,包括自己的家属、孩子以及亲朋好友。到达目的地后也不得与家人通信、打电话。接着宣布两个联络组的组成人员名单,并规定第二天一早从空司大院出发,乘飞机分赴南宁、蒙自。
我随曾幼诚副参谋长一组,在到达广西南宁的当天下午,集体听取广空前指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情况介绍。尔后分别到机关相关的业务部门协助工作,与大家打成一片。几天后,广西方向空军联络组又分成几个小组,先后到吴圩、宁明、田阳等机场以及驻前沿地区的高射炮、地空导弹、雷达等部队了解战备情况。我和联络组其他两位同志先到吴圩机场,所到之处,秩序井然,各个岗位上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级一声令下,可以立即出动。
随后,我们联络组的3名同志驱车到位于中越边境突出部位峒中镇,那里驻守着中国空军高射炮兵部队。这个阵地位置险要,在越南抗美战争时期,中国空军高射炮兵第10师30团,曾于1967年4月24日击落过1架美军F-4B型飞机,同年5月1日又击落过2架美军A-4B型攻击机。这是敌机入侵中国广西地区经常要通过的地点。
我们见到空军高射炮兵部队的官兵们严阵以待,风餐露宿,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一切为了保卫祖国领空,打击胆敢来犯的侵略者,心中由衷激起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我们与官兵们同吃、同住,晚上在营地帐篷中度过。我们联络组分头下部队的人员很快回到广空前指,向曾幼诚副参谋长做了汇报。大家认为部队战前的战备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士气高昂,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尔后再由曾幼诚副参谋长上报空军首长。
空军轰-5轰炸机在机场待命
3、制订和完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计划
广西、云南空军前指根据大军区和空军首长的作战意图,制订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计划,包括歼击机掩护轰炸机、强击机突击地面目标、航空侦察、防空和地面防卫等计划、方案。各指挥所、机场、仓库、阵地都制订了一旦遭到突然袭击的处置方案。我们联络组到达广空前指后,听取了他们的介绍,对计划中的各个方案的具体细节又作了补充和核实。由于航空兵部队进驻较多,又对机场战时最大吞吐量进行了计算,做到心中有数。
歼-7是当时我空军拥有的最先进战斗机
4、检查各项战前准备工作的落实
1979年1月中旬,根据总参的命令,空军预定参战的第2批部队调往前沿机场。1月下旬,空军曹里怀副司令员率空军机关工作人员前往广西、云南空军前指及参战部队检查战前准备情况,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2月上旬,空军领导集中精力关注战役中空军实施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在听取昆指、广空的战役计划、方案汇报后,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指示,并派空司作战部长张执之连夜飞往南宁,向广空领导当面汇报,并与有关人员一起进一步研究完善战役出动计划。
2月10日,空军司令员张廷发飞往广西、云南地区,对空军参战部队直接进行临战前的检查布置。他在南宁听取了作战准备和计划的汇报,参加了作战会议,进一步了解了敌我情况分析。根据中央军委对空军的使用方针,经反复酝酿思考后,他提出:“挽弓待发,先声夺人”的作战指导方针,基本内容是:
所有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敌机一旦入侵就能予以有力打击;军委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出动突袭指定目标。同时,在国境线上空组织声势强大的持续的空中巡逻,显示力量,威慑敌人,使越南空军不敢轻举妄动,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为了增加威慑力量,并在一旦敌机敢于出动前来袭扰时有更大的取胜把握,他指示空军机关向总部提出增调1个歼-7团、1个轰炸机团进驻广西地区。
几年前,原空军歼击航空兵3师师长张滋老人,讲述了率领3师9团的歼-7战斗机参加自卫反击作战的情景。
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夕,我奉命率师机关作战指挥班子和9团20多架歼-7战斗机进入广西南宁和田阳机场。临出发前,为了增加力量,空军又增拨4架成都飞机厂新出厂的歼-7给我们,要求我师立即派员接收。广空派一架运输机送空地勤人员去成都。我派副大队长江文兴等4名飞行员随机去接收飞机。
江大队长他们在飞行途中就争分夺秒地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研究试飞内容和回程飞行诸元。他们一行到达成都后,第二天就试飞,完成后立即飞回南宁。由于我师这次任务完成得出色,还受到了军区空军首长的表扬。作战时,为了震慑敌人,我们的歼-7有时还故意打开加力,超音速飞行,产生巨大的爆音……
随后,张司 令员到桂、滇一线地区检查空军部队战备并做了战斗动员。2月16日上午,张司令员在从蒙自返回北京的飞机上,口授了一份给邓小平副席主的报告:空军部队已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士气高昂,决心完成军 委赋予的一切任务。
二、实施经过
2月17日凌晨,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空军参战的各兵种、各机种都进入临战状态。
我们空军联络组的同志们按专业分工,分头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去蹲点。我是搞指挥引导的,所以几乎整天都蹲在广空前指的指挥所里,注视着我空军歼击机群在中越边境中国一侧上空穿梭巡逻的航线标图。广空前指指挥员方子翼副司令员辅佐王海司令员,始终坚守在指挥岗位上,不时地向参战部队发出指令,牢牢控制着战区上空的制空权。
在作战间隙中,我向他请教这次作战空中巡逻的方式、手段的看法时,他胸有成竹地说:从抗美援朝作战的“一域多层四四制”到这次空中机群巡逻,都有不同的特点。那时作战,集中指挥、集中引导飞到指定空域,空战主要靠空中指挥员;这次作战是集中指挥,分散引导,分工更加精细,地面指挥员严格控制每一批飞机的位置;空中指挥员知道空中的全面情况,不会出现打乱仗的状态。方副司令员还说:空中作战不光要求技术精湛、战术灵活、勇敢顽强,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空军活动要服从大局,违反政策,就是打了胜仗,也是要挨批的,国家会受到损失。这次作战,飞机不出国境,就要严格遵守。方子翼是位老红军,参加过长征,蹲过新疆盛世才的监狱,当过八路军航空队长,后在东北老航校毕业,抗美援朝作战时曾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师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他飞过15种飞机2000多小时。这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对空军作战指挥造诣很深,他的许多看法和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1、歼击航空兵部队
空军驻前线机场的部队,从拂晓起就按计划大批量出动,不间断地在广西、云南国境线中国一侧上空,进行穿梭式的巡逻警戒,注视着越南空军的动向。自卫还击战的第1天,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就出动飞机170批567架次,在国境线上空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在整个自卫还击战期间,空军共出动飞机3131批8 500架次,平均每天出动112批304架次,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昼夜不问断的空中掩护态势。为了显示中国空军的威力,多次有意识使用歼-7做高空超音速飞行。遇有比较复杂的天气,甚至在云底高只有200米的条件下,仍专门组织技术水平较高的飞行员起飞巡逻。夜间则组织装有机载雷达的飞机进行巡逻。
这种以威慑、造声势为目的的大规模空中巡逻活动,是在我强敌弱,敌我机场距离较近,己方飞机又不能出国境作战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特殊战法。用这种战法对付越南,达到了预期目的。自卫还击战发起后的头3天,越南空军飞机一直未敢起飞。第4天后才有了飞行活动,但其指挥所仍不断警告其飞行员:“不能飞到那边去……”,“不能飞得太远,掌握不好的话就很危险……”
随后,越军怕遭中方飞机空袭,多次进行疏散隐蔽,说明越南空军已惊慌失措,毫无斗志。整个战役期间,越南空军的飞机即便有时活动,也在离国境线较远的空域中飞行。中国空军强大的机群巡逻,确实镇住了敌人,同时,中国地面部队在进攻中看到头上强大的“保护伞”,也大大鼓舞了战斗意志。
广空和昆指前指在组织歼击机进行高强度巡逻的同时,严密掌握敌方动态,随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实战准备。
第一,当获悉越方要组织“空中敢死队”,企图袭击中方地面部队和前沿机场时,中方前沿机场各歼击航空兵部队都指定3~4个技战术较强的中队,专门研究各种对策,随时待命出动,以歼灭敢于来犯之敌。
第二,当获悉越空军拟采取米格-21型飞机小分队低空隐蔽出航,到国境线附近突然爬高,对中方巡逻飞机进行偷袭时,中方前指立即组织歼-7小分队,隐蔽转场至宁明机场,一旦发现其来犯,便以歼-6在中高空作诱饵,歼-7在低空尾随越机,攻其不备。
第三,当获悉越军的F-5、A-37型飞机和UH-l直升机北调至河内内排机场,企图袭击中方地面部队时,中方歼击航空兵部队研究了以歼-6分队在歼-7的掩护下,打敌战斗轰炸机和直升机的作战方案。越方上述的这些阴谋,在中方严密的准备下,都没有得逞。
2、轰炸、强击航空兵部队
驻守在前沿机场的轰炸、强击航空兵部队的广大空地勤人员,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待战状态之中,随时准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和奉命突击敌方预定目标。但中央军委规定,出境作战必须经军委批准,所以他们只能摩拳擦掌,在地面反复研究各种目标的突击方案,等待军委的命令。当地面部队作战比较激烈和遇有困难时,军区曾几次提出要求空军轰炸、强击航空兵对敌实施突击,支援地面部队往纵深推进。空军及时上报了总部,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军委考虑到这次作战的性质,仍坚持空军不出境作战。空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服从命令,待命出动。
3、侦察航空兵部队
他们多次执行实地照相侦察任务,为地面部队和领导机关提供了大量珍贵实时的情报资料。
4、运输航空兵部队
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这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协助其他航空兵部队紧急转场,把参战部队急需的物资、弹药、人员及时送到前线,先后出动各型运输机、直升机228架次,运送人员1465名、物资151吨。空军第13师副大队长崔明玉机组,一次奉命将一批紧急物资运到广西、云南前线,他们连续飞行12小时26分钟,圆满完成任务。
直升机分队不分昼夜,不怕艰难险阻,飞临前线阵地,把伤员迅速安全地转送到后方医院,先后抢救危重伤员628名。分队长张爱兵和飞行员杨志钦,一次送6箱血浆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前线野战医院,那里山峰林立、云海茫茫,飞行条件极为恶劣。他们凭着勇敢的精神和熟练的驾驶技术,钻山沟、穿云海,按时把血浆送到了野战医院。
5、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广大指战员,日夜坚守在阵地上,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在整个自卫还击战期间,随时准备打击敢于进犯的敌机,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6、雷达兵部队
在国境线前沿驻守着一批空军雷达兵连队,他们是祖国的“眼睛”,严密掌握境外飞机的活动情况。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他们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其中驻守在广西友谊关附近金鸡山上的雷达6连,地势最为险峻,阵地位于三面受敌的突出部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20多天里,在只有0.077平方千米的阵地上,越军打来300多发重型炮弹,到处布满弹坑。
该连怀着“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战斗意志,冒着越军的炮火开机工作。开战的第6天,越军炮火猛轰一号雷达阵地,天线接连中弹,停止了转动。他们立即派出对空观察哨,严密监视空情,并在修复之前用人力拉动天线转动,使雷达继续工作。入夜后,他们迅速把天线修好,又恢复了工作。对雷达6连这种大无畏精神,战后上级机关给予记集体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钢铁雷达连”荣誉称号。
三、战后总结
3月8日至16日,中方地面部队陆续撤离战区,返回国内。
3月8日,中央军委首长对整个战役做了总结讲评,对空军不出国作战做了说明。叶剑英主副席还说:这是巧妙地使用了空军。
战后,按照中 央军 委的意图,空军参战部队仍在前线继续执行任务,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对越南保持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熟悉战区,锻炼部队。直至5月中旬,部分外区部队才分批归建。
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空军虽然没有与越南空军直接交战,但各个环节都是按实战要求进行的,所有参战的机关、部队和各类人员都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指挥人员的素质较低、经验缺乏,各兵种、机种之间、陆空之间协同不够协调,以及部队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一些不适应现代作战要求的问题。
为认真总结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总部组织了强大的调研班子,分赴广西、云南进行调研,与两个军区及参战部队一起进行总结。空军党委根据总部的指示精神,向有关的军区空军作了布置,并派吴富善副司令员、叶松盛主任带领空军机关的人员到广西、云南地区进行调研,与广空、昆指和参战部队的同志共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空军派往广空、昆指前指联络组的人员,包括我也自始至终地参加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各专业的总结,直至该项工作结束,4月7日乘机返回北京。我从参战准备开始至战争结束的68天,全程参加了空军的各种行动,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历练。
长期以来,人们对那次自卫还击作战我空军的作战情况都是莫知所以,甚至相当一些人认为空军什么也没干,没有空军,陆军照样打败越南。陆文至大校身处空军的领率机关,自始至终参与了空军在作战中的各个环节。他的讲述客观、真实、权威,也对兵圣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名言有了一种全新的注释!
这张照片当时在全国媒体上广泛刊登,影响颇佳
昆明军区空军后勤汽车营老兵李军的回忆参战经历
四十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许多参战老兵挥之不去的记忆,都有老母亲,都有心上人,都有离别情,都有骨肉亲。为了祖国,我们一群年轻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走向硝烟。虽已过去四十年,当年的景象已尘封在记忆里,可往事的点点滴滴却又恍如昨天记忆尤新。
驻守云南的我空军部队,对越作战前的准备提前一年就开始了,初始阶段,昆指汽车营倾巢而出,在昆明连接前线各场站的公路上来回穿梭,将大量的沙子水泥运抵各机场跑道及滑行道两边每五十米堆积起来,那时大家私下议论各机场要扩建了,因为没经历过战争,不知道这就是为便于战时抢修而做的安排,战争脚步按着固有的节奏紧锣密鼓,而我们却是“见怪不怪”了。
接下来我们汽车一连按各个场站所要进入的机型将副油箱和灭火器材运输到位并部署在各场站滑行道边,还从各仓库运了大量的航材到各场站内场。记得有一次去74库运航弹,有老美的航弹弹体上有USA的标记,还有日本的,有些航弹弹体上印着昭和✘✘年制的字样,这些二战时的老爷货还真不少。
要打仗了,连队宿舍外的墙上贴着越南当局迫害我华侨的照片,战备动员开始于战斗打响的半年前。长期的和平环境,让当时我们这些二十郎当岁的毛头小子不以为然。虽然战备运输忙的脚打后脑勺,但时间一长,耳朵都被磨出茧子了,心里就有到底打不打的疑问,即使这样营里各连队还是一派繁忙紧张。
昆指汽车营原四个连,一、二、三加教导连,自从战备开始逐渐又增加六个连队,光运输连队就有九个连,其中九连光打了一个照面,直接配属高炮15师,后来跟着人家跑到重庆去了。战前两个月从成空和北空补充了一部分驾驶员到各连队,并且全营进行了个人物资点验,补齐装备,凡个人与作战无关的东西全部打包上面写上每人的家里地址由连里统一保管。就是从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战士铺的床单是白色的,那就是活着当床单用,死了用它来盖尸体。这就是随时准备牺牲的军人。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四号,下午我刚从蒙自场站执行任务回来,加好油检查完车辆,想忙里偷闲去营里的温泉澡堂去泡个澡,说起我们营的温泉澡堂,那可是在方圆大名鼎鼎,不光昆指各分队都来光顾,就连附近的老百姓也常来,整天人头攒动摩肩擦踵的,煞是热闹。
进澡堂的门,刚打开更衣柜,就被紧随其后的王营长堵在更衣室里,营长不由分说对我说“跟我走”,这让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营长心急火燎的样子,一路上我心里直打鼓,我也没“犯什么事”啊,什么情况?如此猴急,连澡都不让人洗。
来到营部,看见一辆大屁股北京越野车停在营部门口火还没熄,营部黄调度一脸茫然和一个外单位的年轻军官站在车边,跟着营长来到车前,营长指着那位军官说;这是机动雷达营一连的连长,并对着我和调度说“现在营里也抓不到机动人员了,你两个跟来人走,空军新组建机动雷达营,人手不够”。这时调度说“那我俩算那部分的”,“解放军的,空军的”。营长有些急,看到这,我们都不做声了。营长转向来人说“人交给你了”。“那我俩也要准备一下”调度急吼吼的又说了一句,营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不行,马上走”!又转向我说“回头我通知你们连里”。得,革命战士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二话不说告别营长,我们跟来人上车就走了。
车动了才搞明白,战争迫在眉睫,空军决定成立一个机动雷达营,进行前沿部署,现在正从昆指各部队抽调人员紧急赶往陆良场站集中。雷达一连长指着小车司机,对我和调度说“我和司机都是思茅雷达团的,前天刚报道,现在我们一连工作方仓没人开,昆指雷达处让我们先到你们营要两个人,我们机动雷达营现在陆良集结,我们连二、三排人员还没到齐呢”。
“赶鸭子上架”呢,车到陆良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由于我俩什么都没带所以被安排在场站招待所住下。原来在陆良场站驻训的是昭通航校的一帮人,这是个备用的一级场站,内场房子多数都是空的。第二天一大早来到离招待所不远的机动营一连临时驻地,接手了那辆连部指挥方仓,三人行小的受累,况且部队从来都讲究“论资排辈”,一起来的调度是我原教导连的老班长,所以我让他休息,我对车辆的各主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车子的电瓶不行,驾驶员都知道,跑长途要想不受累,车子的电瓶和轮胎好不好是很关键的,不搞掂紧急时刻是要掉链子的。我向连长请示,连长忙的焦头烂额,让我直接找场站,由于昆指有指示;机动雷达营在陆良遇到的一切困难由场站负责协调解决,找到场站协理员,问题迎刃而解,到场站配电室拉回来只刚充好电的新电瓶。给方仓车换上,发动机一点就着。嘿,真不赖!就这只电瓶还真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我负责驾驶的这个指挥方仓车,是连长一帮人用的,仓里排列着各种仪表仪器,有什么作用因我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不能妄加揣测,方仓车后面还要拖着个发电车,简称“油机”,这玩意负责全连装备的用电,整个方仓和油机由一个姓杨的技师负责,记得他是云南元谋人。
从我接手车辆,就听他说;他管的设备有点问题,敢情要和对手交手了,家把什还不顺手!这都什么节奏啊。上午十点紧急号声骤然响起,全体跑步去场站礼堂,不明就里心里有点紧张,莫不是前面干起来了,到了礼堂才知道是开会,只见礼堂 台中央上空悬挂着一横幅,上书《昆指机动雷达营组建成立大会》。这会开的相当简要,前后不过半小时。
会上昆指参谋长宣读了空军关于成立机动雷达营的命令,司令部雷达处处长宣布了雷达营各级首长的任命,直到这时我才知这个营是空军唯一的机动雷达营,怪不得如此重视。机动雷达营一连,暂时被安排在场务连用餐,我抓紧时间去了一趟场站军人服务社买了洗漱用品,晚上场站放电影,美国片《巴顿将军》。我没去看,抓紧时间睡觉,这是汽车兵的本能。
二月十六日,天刚蒙蒙亮,全营向蒙自场站开拔。我开的这个车是解放CA30越野牵引车,这是当时雷达部队装备最多的一种车,有名的“油老虎”,光是这车单独跑还行,要拖上个油机,就有点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人坐在驾驶室里,上坡时感觉有人使劲往后拉你,下坡又有人使劲推你的背,平路上,一会往前一怂,一会往后一坠。开上半天,人下得车来两脚像踩着棉花,浑身发飘,脑袋嗡嗡的响。
得亏当时还是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伙,放到现在浑身骨头非拆散了架不可。一路上不断有新的人车加入我们的行军队伍,天擦黑,全营安全到达,在跑道边布置了阵地,借着跑道航行灯发出的光,发现在我们的四周有不少高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天穹,那一晚天特别晴,满天的繁星,机场静悄悄的,和我前几天来时飞夜航训练大不一样,真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睡梦中,突然被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吵醒,房间窗户的玻璃被震的哗啦啦的响,起身下床,脚一着地,感觉整个大地都颤动起来,跑到房间外面,只见停机坪上战机轰鸣,跑道上航行灯全部打开,在跑道的尽头射出一道蓝白色弧光,光柱贯穿整条跑道,歼6战机四机编队起飞,喷气发动机的爆鸣震的人无所适从,热浪瞬时将跑道旁的人包裹,飞机尾喷口蓝橘色火焰划过黎明之前的黑暗,眨眼之间变成远方天际的四个亮点,融入天边晨星的队伍中。
这是我当兵以来第一次看到四机编队起飞,壮观震撼激动,又有点莫名的紧张。战机编队不间断的起降像车轮大战,轰鸣声不绝于耳。天亮的刚能看见人影,就见雷达营长坐着他的北京吉普在各连转,和各连长交代着什么。我们住地边是陆军的一个高炮连,我们就搭他们的伙,这个连队的炊事班手艺了得,菜炒的好,伙食吃的还不错。
上午九点,在跑道边与我们连祥东副连长率领来蒙自场站执行任务的一个小分队汇合,据祥东副连长来通报,反击作战于凌晨四时打响,陆军14军两小时拿下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
沃靠,听着心里有点不顺,守老街的是越南公安军,屁大个老街,生生让我军这只丛林猛虎愣啃了两个点,当时我空军不出境,只在边境一侧执行战斗巡逻,否则砚山的“空中坦克”师只需出动四架强5瞬时让老街变成平地!14军部队正向纵深穿插,同时传达雷达营营长指示,机动营可能随时前出,连长命杨技师快将设备修好,我当时就奇怪组建新部队为什么不弄点好装备。
后来才知道,这支队伍是临时动议,仓促组建的。不大一会杨技师报告装备修好了,连长有点不放心的说“你有把握”?那扬技师把胸脯拍的山响说;“放心,到时设备出问题割了我的卵子”,真见鬼,这小子之前是不是故意操蛋。利用休息间歇我又把车彻底检查了一遍,免得到时丢了咱专业部队的脸。下午祥东副连长带着小分队归建,依依不舍和他们在跑道边话别。
十八号一早,没事正掰着指头在数着飞机起飞的架次,突然见营长的车冲我们风驰电掣般驶来……突然紧急集合哨声响起,昆指前指命令机动雷达营马上开赴河口待命,营长特别强调红河南侧山岭连绵,草深林密,去河口的公路就蜿蜒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要求全营行军途中提防河对岸越军特工队袭击,未经允许不得中途停车,就是拉屎也要拉在裤子里,出发!立刻全营的车辆发动起来,汽车发动机声似乎盖住了飞机的轰鸣。陆军高炮连的弟兄们看到我们要走,纷纷投来惜别的目光,频频向我们挥手告别。
从蒙自一路向南直抵屏边,之后沿着红河南岸向河口急进,我车队前进方向的右侧是红河,河北岸则是群山连绵,山上草深林密,河水咆哮盖住了车队行进时发动机的噪音,车在河谷中我方一侧的山路上一字蛇行,对面热带雨林里,潜伏着随时扑向猎物的野兽,此时的车队是防御最薄弱的,如果敌人掐头断尾那么整个车队就是对手的盘中大餐。
红河水流湍急,河对岸灌木丛中埋伏的对手随时会给我们行进之中的车队以致命一击,全营都是第一次处在临战状态下,我的车是全营的头车,所以紧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寻思其他人也好不到那里去。走了不大一会,遇到陆军的一支炮队,好像大海里一叶孤舟,遇到了救星一般。我长吁了一口气,有了主心骨,紧张的心情逐渐平复了下来。跟着老大哥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