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


  

  

  
  甘洒热血守边疆,誓与阵地共存亡。




  

  

  


  
  “老山精神万岁”碑对面,有支前民兵的塑像,边疆各族人民,为了前线,为了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奉献。



  
  硝烟丛中英雄壮举惊天地,猫耳洞里将士精忠映山河。


  


  
  放眼望去,云中群山,在云山叠雾之间时起时伏,云雾飘浮,山峰随风呈现,那一定是烈士的英灵在驾云巡航老山。


  老山主峰十天九雾,非常幸运的是今日阳光普照。

  
  我也留个影。

  
  老山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67军199师参加老山轮战的老兵。


  

  

  

  
  我听见这些老兵在唱《血染的风釆》,我也跟着唱了起来。

  

  
  青山不老,老兵不死,英雄永在,军魂永存!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矿山。

  1979年对越大规模作战结束后,边境地区遭到越南入侵的地带被肃清。但是越南并不甘心失败,越军趁我边防主力部队回国之时,趁机对边界上的部分高地、山头进行侵占,并大修工事,和解放军对阵下去。为了保障边疆安全,南疆部队对越军侵占的据点进行了拔点作战,并利用和越南作战的机会,将全军各主力部队纷纷调到边界进行作战锻炼,并在这一地区进行新式武器的实验。


  1980年10月,云南省军区地方部队对罗家坪大山进行拔点作战,15日收回整个罗家坪大山。越军退出罗家坪大山后,对解放军阵地频频炮击挑衅,两军频频进行小规模冲突。时间进入1981年,14军42师126团于5月发起扣林山战斗,于7日收复扣林山主峰,歼灭越军几百人。同时,广西边防三师九该2营5月5日收复法卡山,随即整个2营进入法卡山进行防御,打退越军5次,该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法卡山英雄营”的称号。

  1984年4月,40师、41师、31师对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入侵越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是1979年进入越南作战后中越边境最大的战事。4月2日起,边防部队炮兵对老山地区越军防区进行了长达26天的炮击,对越军修筑的工事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在炮击的同时,各潜伏部队潜伏到了攻击高地的下面。

  4月28日,40师率先向松毛岭发起突击,打响了收复老山主峰的战斗。在炮火的配合下,主攻部队几次冲上了老山主峰,但又几次遭到压制,退了下来。经过三次冲锋,尖刀连副连长张大权率领战士们拿下了老山主峰。4月17日,第31师在者阴山周边佯动,吸引山上越军消耗弹药,30日,全面对者阴山发起进攻,31师以伤亡不到百人的代价全歼者阴山地区越军一千多人。5月15日,解放军收复八里河东山。


  

  老山战役实际上有老山(包括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扣林山三个主战场,这三个战场均位于麻栗坡县与越南西北部几个县的交界处。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东与富宁县接壤,北与西畴、广南县相连,西与马关县毗邻,南与越南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五县接界,国境线长227公里。著名的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就耸立在中越边境线上。

  从地图上看,该县象一个巨大的哑铃搁置在中越边境上。县城距昆明38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80公里,距越南北部省会城市河江市63公里。经过麻栗坡县城通往河内的公路是云南省通往河内取道最直、里程最短、境外公路最平坦的一条重要通道。
  



  老山、者阴山山岳连绵,山势陡峭,海拔一般都在 500m左右,坡度都在30-60之间。各高地山脊狭窄,两山之间多为深沟峡谷,谷深达数十米至数百米,道路稀少。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多数高地被森林和杂草覆盖;自然洞穴很多,每洞能容纳几人或几十人。该地区河流密布,雨多雾大,高温高湿。整个战区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易守不易攻。

  老山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中越边境第二段12与13号国界碑之间中方一侧。,与越南河江省渭川县清水乡相接。老山脚下是中越水路陆路交通命脉和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关口。这里有原称船头的国家一级天保口岸,越南抗法(国)抗美(国)时期,中国的援越物资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出境;此处距离越南的河江省只有23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300来公里。

  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此处往北,没有更高或高程相近的山峰,往西直距约30公里处有海拔2579米的老君山。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老山山系和八里河东山山系由一条由中国境内自北向南缓缓流淌的盘龙江隔江相分,连结中国和越南的2号公里沿盘龙江逶迤而行。盘龙江到达越南之后,改名泸江。以种植橡胶为主的云南国营(有)天保农场场部在船头,离边境不到5公里。

  者阴山,位于老山东面的杨万乡。者阴山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1052.4、1142、1250高地比较突出。各高地比高300至700米,坡度30至65度,北陡南缓。石灰岩溶洞较多,便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植被为灌木丛林和茅草(草高1。5米以上),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上午多为浓雾笼罩,视度较差,雨天能见度10--50米。

  扣林山,位于老山西面的猛硐乡。
  



  1979年以后的广西、云南边境防御作战,主要发生在“骑线点”上,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都是这样。所谓“骑线点”就是指边境上的界山,通常国境线沿山脊延伸,按国际惯例‘骑线点’一般互不派兵。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我军各参战部队纷纷返回营区,越军趁机占领了中越边境线上的部分重要“骑线点”,从而引发了另一场长达十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在老山战役的三个主战场中,老山主峰及附近的高地(包括八里河东山)是最主要的战场,者阴山、扣林山是这一战场的左右两翼。

  1979年,越军抢占老山主峰及边界线我方一侧的有利地形,建立了4个军事据点区。

  1979年3月,越军占领占了者阴山5个高地,这些高地能瞰制我境内杨万乡及以北纵深十余公里以上,又能掩护越方江利以南地区的安全,有一定的战略地位。1981年越军收缩了3个高地的兵力,重点加强了1250高地和1052.4高地的防御力量,并在这两个高地上修筑了永备工事和半永备工事。


  1980年9月18日夜,越河江省属247团九连摸黑侵占了我境内猛硐乡的罗家坪大山。

  越军以这些制高点为依托,不断进行挑衅,1979年3月至1984年3月,向麻栗坡县境内开炮690多次,发射炮弹2.8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民300多人,炸毁民房上百幢,对我境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此,中央军委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作出这样的指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保持对越南的军事高压;第二是大规模越境作战战果大、代价也大。这样,在边界线上有利地区的攻防作战就成为最佳选择。

  1979年4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1980年10月收复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其后战况相对较为平缓。1984年4月27日该部撤离文山州归建。


  1984年1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32师共计8932人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14军40师,41师122、123团共计18297人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在砚山驻训。

  同年4月,该前述部队配属边防15团(守备2团)先后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共毙、伤、俘越军6633人(其中11军毙、伤、俘越军2128人,14军毙、伤、俘越军4505人),该前述部队牺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牺牲651人,者阴山方向牺牲115人,在老山战区最为惨烈的“7.12”战斗中,仅14军40师119团、41师122团等部队便牺牲61人。同年8月5日——12月9日,该前述部队撤离文山州归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14团,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共计 26624人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18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第115团。


  另据总参谋部电示,调武汉军区第20、54军,成都军区第13、50军,广州军区第43军分别组成以军为单位的第1、2、3、4、5侦察大队(五个侦察大队计有3532人)。该五个侦察大队于1984年7月27日到达云南麻栗坡县茨竹坝、杨万、八布、猛硐、都龙地区驻训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

  1985年1月30日,根据总参电示,沈阳军区通信干扰营于1985年4月15日前开赴麻栗坡县,配属昆明军区前指,接替总参通信第7团干扰营的任务。调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接替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

  1985年5月25日,根据总参4月9日指示,第1军所属部队和第1、2、3、4、5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12团全部撤离出战区,凯旋归建。同年5月30日,第1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第1军所属部队共歼灭越军5007人,在1984年12月20—21日越军团级规模进攻中,第1军所属部队牺牲17人,负伤48人,在1985年1月15日战斗中,牺牲46人,负伤75人。五个侦察大队与越军作战68次,毙敌520人、伤敌140人、俘敌17人。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第46军138师、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共计31146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该前述部队于1985年5月30日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防务。同时进入老山战区(含八里河东山)的还有第26、46军组成的第6侦察大队,空降第15军组成的第7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

  同年7月,第67军200师598团亦进入老山战区。自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在中越边境执行防御作战任务以来,该上述部队毙敌4000余人、伤敌4390人、俘敌10人、毁敌车27台、炮225门、工事1150个、缴炮3门、枪141支。第6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1721人、牺牲413人,其中199师就牺牲300余人(其中在1985年5月31日—6月11日的战斗中,仅595团就牺牲120余人,被俘1人;同年12月22日,597团在进攻405阵地的战斗中牺牲20余人)。第67军所属部队是各轮战部队中战果最为显赫的、但同时也是付出伤亡代价最大的。

  1986年6月,第67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凯旋归建。同时撤离战区的还有第6、7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


  1985年9月,新疆军区组成的第8侦察大队,陆军第19军组成的第9侦察大队和陆军第21军组成的第10侦察大队相继进入战区,至1986年六七月间,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5年6月4日,北京军区工兵第16团率14个连(欠舟桥连)共1400人于该日由河北官厅启程入滇作战。

  1985年8月26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兰州军区第47军接替6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47军139师,141师421团、炮兵旅、高炮旅;第21军61师,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共计37351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4月30日,第47军所属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67军防务。第47军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2440人、伤敌4151人、俘敌6人、毁敌车22台、炮302门、工事2000余个。第4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892人、牺牲149人。

  1987年5、6月间,第47军所属部队先后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6年9月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北京军区第27军接替第4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1986年9月,北京军区陆军第27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11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文山马关县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由陆军第38军组成的第12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麻栗坡八布地区执行侦察任务。

  至1987年2月,先后撤离战区归建。1986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27军79师,80师,81师241团,军区炮兵第14师10、37团共计33700人集结文山、砚山两县驻训。1987年4月30日,第27军所属部队接替第4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第27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1580人、伤敌1800余人、俘敌1人、毁敌车35台、炮103门、工事808个。第2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172人、牺牲63人。1988年3月27日—6月3日,第27军所属部队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7年12月,由沈阳军区第16军组成的第13侦察大队;第40军组成的第14侦察大队;第64集团军组成的第15侦察大队进入战区执行侦察任务。1989年1月14—16日,第13、14、15侦察大队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8年1月12日至25日,成都军区陆军第13军37师,38师1、2团,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共计17000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1988年3月25日—4月24日成都军区汽车第13团入滇作战。1988年4月30日,成都军区第13军所属部队进入战区,接替第27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务。

  第13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725人、伤敌1062人、毁敌车8台、炮49门、工事228个、弹药所24个、枪2支、缴炮1门、枪40支。第13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215人、牺牲26人。第13军所属部队于1989年5月和10月分两批(第一批为第109团)撤离老山战区,凯旋归建。

  自1979年1月至1991年1月,空军航空兵第5、11、17、21、22、27、28、30、33、37、44、45、46师;侦察3团、运输机团以及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军区的地空导弹营先后在老山战区轮战。航空飞行师(团)驻砚山县平远机场,地空导弹营驻麻栗坡县大坪和马关县马鞍山,轮战时间为6至9个月。


  1989年10月31日,奉总参命令,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部分部队配属第40师部分兵力接替第13军所属部队老山战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

  1990年2月15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在正式将老山战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权移交云南省军区前指后撤销。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批复: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撤销云南前指,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守卫,停止空军航空兵和地空导弹部队在中越边境轮战。

  成都军区决定:1993年3月31日前,云南前指撤销和各支援保障分队撤离;边防15团(守备2团)于1993年4月1日零时转为正常守备。云南省军区各部队在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执行防御作战和支援配合轮战部队作战任务,参战16000余人、炮400门、车500台,截止1989年10月31日轮战结束。期间歼敌1242人、伤敌1693人、俘敌27人、毁敌车15台、炮17门、营房212栋、工事128个、弹药所6个、缴152火炮1门、枪40支。云南省军区部队负伤884人、牺牲59人。


  综上

  老山战况在1984年4月陡然升级,随后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1984年4月28日,14军40师118团、119团先后攻克老山、662.6地区;5月15日,14军41师122团攻克八里河东山地区。至此,老山主峰及附近骑线上三个方向的主要制高点全在我军控制范围内。

  从5月15日后,部队转入防御。1984年5月1日,14军31师收复者阴山,大大地改善了老山主战场我军左翼的防御态势。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相继被我军收复,致使越方清水地区门户洞开,越南河江省西北广大地域直接处于我军的瞰制之下。越军头目对此甚是惊恐。1984年7月12日,越军集中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分别在老山、662.6高地、八里河东山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企图重新占领骑线点,在14军40师的顽强抗击下,越军最后惨败。

  从1984年8月11军32师首批接防到各大军区部队轮战开始,在长达5年的轮战期间,老山地区的攻防战斗,主要集中在662.6高地、那拉、和1072三个地区。敌我双方防守和争夺的重点又集中在662.6高地和那拉两个地区。在上述战斗中,以14军40师的收复老山之战最激烈、最残酷,以11军31师(廖锡龙时任该师师长)的收复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以67军的前期作战最具争议。


  扣林山之战

  
  扣林山其主峰海拔1705.2米,整个山势崎岖险要,坡陡路窄,沟谷纵横,蒿草茂密。占据扣林山,即能俯视麻栗坡一带纵深20余公里的中越边境。北可见中国境内的公路、村寨与主要交通口岸;东可进窥老山一带;向西能连接罗家坪大山,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体防线。

  自宋初交趾独立,中越边界便大体形成,但很多地段经常存在小幅变动。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越南的宗主国,双方开始正式确定边界。扣林山位于猛峒乡境内,周围还有几个山村,生活的主要是苗民。这一片地区在小赌咒河以南,清中期时雍正皇帝因安南“累世恭顺”,便将这块地方赐给了安南。因此,中法勘界初期扣林山地区是划在越南境内的。

  但是,此地的苗民相当强悍,不愿意当外国之人,不断要求回归中国,也不向安南地方纳税。法军于是前往进剿,苗民们便打开了游击战。弓箭竹签、毒蛇陷阱,不断袭扰,令法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不得不又退出猛峒。无奈之下,法国提议用别的地方和猛峒地区交换。清政府因猛峒地区土地肥沃,而建外三猛(今越南莱州与封土一带)难于管理,便同意二个地方进行交换。1895年,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附章》,扣林山地区重回祖国怀抱。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越军吃了亏,想办法要找回面子。除继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外,还越境占据边界骑线点,有更大企图,要“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于是,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境纵深。

  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军队只能亮剑以待,发起拔点作战。这就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越军的“王牌部队”以扣林主峰为主要依托,在相连相邻的8个大小山峰上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形成了“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在阵地右侧配置了火力强大的各种曲射火炮。同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整个扣林山,就象一只张开了血盆大口的恶虎,凶险地高卧在荒草怪石之中。


  1981年5月7日凌晨,攻击扣林山的是昆明军区14军42师126团。14军前身主要是中原野战军4纵的11旅和22旅,4纵司令员正是鼎鼎大名的陈赓大将。从红四方面军31军,到八路军129师386旅,到中原野战军4纵,再到陈赓兵团,这支英雄的部队西征,北上,东出,南进,纵横中原江南,铁流万里,歼敌50万,留下英名无数。14军42师则是由淮海战役起义的原国民党第12兵团所属廖运周部110师改编而成的,在解放军序列里是一支年轻的部队。

  5月7日,42师126团在2个122榴弹炮营,2个107火箭炮连和1个85加农炮连的火力掩护下,经8小时艰苦攻坚收复扣林山主峰阵地。歼灭越军313师14团9连和11连大部,毙敌170人云南边防部队对入侵云南省麻栗坡县扣林山的越南军队进行反击。第 3连迅速穿插合围,粉碎越军4次突围。曾获“钢刀连”荣誉称号的第1连担任主攻,连克3个高地,第2连在雷区开辟了通路, 第1排首先攻占越军主阵地──1705.2高地主峰,各连打搜结合,全歼守军,收复了扣林山。

  6月11日,越军约1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3连第7班守卫的30号高地反扑,7班9名战士在战友们的支援下,浴血奋战6个小时,打退越军4次反扑。该营在66昼夜的战斗中,共打退越军13次反扑,击毙200多人,守住了阵地。


  1980年10月15日收复罗家坪大山后,越军声称夺回"被中国占领的土地",不断在边防境地区进行挑衅,并炮击驻兵点。12月19日,昆明军区决定对越军采取军事佯动,拔除越军据点,以牵制其行动。

  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决定由陆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担任主攻任务。第十四军决心由一二六团加强一二五1个营,四十二师炮兵团两个122榴弹炮营,两个107火箭炮连,1个85加农炮连,攻歼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经昆明军区审查后,决定再增加8个步兵连,1个大口径火炮连。边防第十团炮兵营编入第一二六团炮群,归该团指挥。据点攻克后由一二六团坚守1个月后,由边防部队接替坚守。

  5月1日,步兵第一二六团,一二五团一营和三营七、九连,第四十二师炮兵团,分别从蒙自地区出发,向作战地区开进。中越边防部队出动6个巡逻分队,两个伏击组,5个二线机动连,3个一线连以拉练、战术演习等形式展开活动,掩护作战部队开进。


  5月5日,第四十二师第一梯队到达猛洞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指挥所,封锁边境。

  5月7日6时30分,步兵第一二六团第一、二营和三营八连,炮兵团一部,对扣林地区1705.2高地越军发起进攻,战至15时,歼灭越军第三一三师十四团九营九连队、、十一连大部,毙170名,其中尉官3名。缴各种炮6门,各种枪支52支,电台2部,炮弹1300余发。作战部队伤119人,亡42人。

  5月13日,昆明军区命令第四十二师以部份兵力继续攻占1574.7高地。5月22日7时40分,步兵第一二六团配属第一二五团三营,对1574.7高地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战至12时20分,全歼越军第三一三师十四团九营十连,毙连长以下91名,缴各种武器40件,电台1部。作战部队伤73人,亡18人。
  


  5月24日,越军以班、排规模的兵力对1574.7高地袭击11次,均被击退。步兵第一二六团七连实施阵前出击,毙越军25名,伤2名。第七连伤亡各1人。

  自5月7日至24日,作战部队步兵、炮兵共毙、伤越军430名,其中毙251名。作战部队伤亡276人,其中亡64人。

  自此,越军步兵、炮兵不断向扣林坚守部队进行反扑、偷袭或炮击。

  7月10日,步兵第一二六团与边防十五团交接扣林地区防务,第十四军混合炮营转隶边防十五团指挥。18时起,十五团前进指挥所在猛硐开设,接替指挥。13日,陆军第四十二师炮兵团、第一二六团全部撤离猛洞地区归建。
  


  1979对越作战时,东西两线打得热火朝天,而位于中越边境中部的越南河宣省,也就是后来的河江省,却只有少量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动作不大。河宣省与中国云南省接壤,这一带的中越边境都是高山密林,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大部队集结、转运十分困难,难怪当时战火较小。有意思的是,到了1980年代,中越两军却在这里大打出手,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场一个连着一个,双方的精锐部队一批批轮番上阵,一连打了8、9年,一个抗战都出来了。

  现在想想,当年双方都只是进行有限规模作战,并不想扩大战火。选中这么一片偏僻之地作为战场,吸引对方的精锐部队不断投入,可以说是互相牵制,保持军事接触,留有余地,双方的战略思想惊人一致。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1980年12月19日,昆明军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作战时间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以牵制越军可能实施的反击行动。这一战也是云南方向部队继1979年之战后第二次规模较大的自卫还击作战。


  对于收复扣林山作战,昆明军区指示14军加强攻击兵力,要求一击必中,按时完成作战任务。据此,昆明军区和14军先后给42师加强了力量,参战部队计有126团、125团1营及3营7、9连,共14个步兵连,炮兵群由42师炮兵团2个122榴弹炮营、2个107火箭炮连、1个85加农炮连和军炮兵团1个122榴弹炮连、边防15团炮兵营组成,还有师直1个喷火排、1个防化组、军工兵和气象各1个排,以及高炮65师、23分部等单位的部分人员车辆,共参战人员8000余人、车辆450余台、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100多门。昆明军区要求,攻下扣林山后由126团坚守一个月,然后交给边防部队接替守卫。

  根据军区和军、师的指示及当面的地形、敌情,126团团长姚双龙缜密部署,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攻占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毗连的1682.3 高地,第一攻击梯队为1、2营和3营8连1、2排,3营主力为团预备队。其中以1营配属3营8连1、2排攻打主峰1705.2高地,1、2连从正面进攻,3、8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2营攻打1682.3 高地,4、6连从正面进攻,5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师混合炮兵群以火力支援一线步兵作战。攻击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得手后,再由3营继续攻占1574.7高地。

  1981年5月1日,42师参战各部队126团、125团1营及3营7、9连,师炮兵团分别从蒙自地区出发,向作战地区开进。为迷惑越军,边防部队还出动了6个巡逻分队、2个伏击组、5个二线机动连、3个一线连,以拉练、战术演习形式展开活动,掩护作战部队开进。5月5日,42师第一梯队到达猛峒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指挥所,封锁边境。

  5月6日晚20时30分,126团第一攻击梯队利用夜暗掩护,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战区前沿开进。经连续8小时行军,各攻击分队分别集结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1、2、4、6连分别占领了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3、8连进至1461及以东500米山梁,5连进至1682.3 高地西南600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了两个多小时。越军观察所在当天的值班日记上写道:未发现情况,一切正常。

  5月7日早晨,战区上空晨雾笼罩。42师师长王润成、副师长袁玉昌在上扣林附近的指挥所山头上密切观察着扣林山顶云雾变化的情况。当云雾刚散之际,师前指立即下达了炮击准备命令。6时30分,42师混合炮兵群突然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1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迅速发起冲击。


  126团1营主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守敌为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在1705.2高地及周围的15号、16号高地、1442高地、30号高地各有1个排,连部设在1705.2高地南侧约100米处。越军依托各高地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其中主峰1705.2高地上的工事更加坚固完善,有分段覆盖环形堑壕一道,有一处三个洞口的大掩蔽部、一条四个洞口的坑道及明暗火力点14个,并与交通壕相连接,非常不易攻打。

  1连从主峰西侧发起冲击,在1979对越作战中,该连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1连在连长刘宪率领下利用炮击效果首先攻占了14号高地,接着插向15号高地及旁边的无名高地。此时守卫越军已从睡梦中惊醒,立即组织了密集火力进行拦截。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地幅狭窄,上山的小路不过是一条条流水沟,部队根本展不开。

  越军又早已标定了火力打击诸元,在阵地前沿形成了层层火网,还有此起彼伏的地雷不断爆炸。1连猛攻三次,都被打了下来,部队伤亡不小。混战中,1排长罗志祥带领3班猛打猛冲,插入15号高地右翼,堵住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的守敌退路。此时3班已负伤3人,并与连主力失去联系。罗志祥带领全班集火向敌射击,钳制敌人火力,顽强配合连主力从正面攻击。在攻击受挫后,连长刘宪、指导员李立忠迅速调整了部署,组织重机枪高架和82无坐力炮肩射掩护,以爆破组用直列装药在雷区中打开了通道。


  炮排长穆晓云一口气投完了李立忠指导员特地为他集中的60多枚手榴弹,有效压制住了越军火力。2排长肖登贵带领全排发起勇猛攻击,火焰喷射器抵近向越军地堡和工事发射,爆破手冲上去用爆破筒爆破,一个一个地端掉越军火力点。2排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越军3个阵地,摧毁7个火力点和1个掩蔽部,击毙越军26人,攻占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随后1连继续向16号高地发展攻击。

  2连在1营副教导员蒋家聪和连长曹治富率领下从东侧向主峰发起冲击。2排5班首先沿19号高地西侧推进至20号高地西侧突出部占领有利地形,用火箭筒摧毁了16号高地东北侧越军一个火力点,并以猛烈的火力向1705.2高地射击,支援主攻的1排战斗,保障全连的右翼安全。副连长王光俊带领1排迅速抢占了20号高地,然后以猛烈火力压制1705.2高地之敌,掩护3班和工兵在20号高地东北侧越军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1-2米宽、20米长的进攻通道。

  1班、2班迅速冲过通道,兵分两路向1705.2高地前沿越军堑壕发起冲击。当冲击至堑壕前80-30米处时,先后遭到越军的火力压制,前进受阻。副连长王光俊被越军投来的钢珠手榴弹炸伤胸部、面部,他坚决不下火线,组织火力压制越军火力,又端起冲锋枪亲自带领1、2班继续冲击。冲到距堑壕约30多米处时,又遭越军暗火力点突然扫射,1排伤亡较大,1班仅剩4人,2班仅剩3人,前进再次受阻。王光俊副连长在毙敌2名后不幸再次中弹负重伤,战士们把他背下去时,他在昏迷中还在问:“主峰攻下来没有?”由于伤势过重,王光俊副连长最后光荣牺牲。


  此时1排长张全义主动接替副连长指挥,带领1、2班剩下的人员以猛烈的火力压制越军,掩护3班从右侧再次发起冲击。连长曹治富命令2排6班从左侧加入战斗,形成两路包围守敌。在连火力掩护下,2排长成文勇和1班负了伤的新兵吴应刚首先从左侧冲进了1705.2高地前沿堑壕。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吴应刚沿草丛匍匐接近堑壕旁边的越军暗堡,先后4次爆破,终于将暗堡炸掉。然后他又连续爆破了越军5个火力点,压住了越军火力,有力支援了全连的战斗。

  副班长卓国模冲到距越军堑壕前10米时,左胸被手榴弹片击中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跃入堑壕,以冲锋枪火力封住了越军的一侧通道,掩护战友们突破敌前沿。炊事班长何开道多次冲上阵地抢救了5名伤员,在第六次冲上阵地时,发现附近有个复活了的越军火力点从背后扫射前进的连队。何开道在伤员李自洪的火力掩护下,毅然冲上去用爆破筒炸毁了这个火力点,歼敌2名,然后又把伤员背下阵地。

  在2连指战员们的英勇战斗下,6班和3班从左右两侧冲上来,占领了越军第一道堑壕。与此同时,3排长带领3排和高射机枪、82无坐力炮班,在39号高地以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东北侧越军的火力,摧毁敌火力点2个,有力支援了连主力作战。


  曹治富连长指挥2连乘胜进攻,6班从左,3班从右,1、2班越过第一道堑壕,从正面分多路沿着60度的陡坡向主峰发起勇猛冲击。高地上的越军这时已被打乱了手脚,纷纷丢弃阵地钻入盖沟、暗堡、掩蔽部中。2连一鼓作气占领了1705.2高地主峰表面阵地,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11个,毙敌26人。从攻击发起算起,攻占主峰仅用了36分钟。

  此时1连正沿着山梁继续攻击16号高地,主攻的2排遭到越军密集火力拦截,伤亡很大,排长肖登贵中弹牺牲。4班长邓得富虽头部负伤,仍主动接替排长指挥,重新组织火力掩护,带领全排继续向16号高地冲击。

  2连攻占主峰后,也兵分两路向16号、30号高地发展进攻。1排和2排4班密切协同,趁16号高地守敌被正面进攻的1连和8连打得焦头烂额时,迅速从侧后发起突击,一举攻占了16号高地,先后毙敌4人。与此同时,2排5班经主峰向南侧的30号高地攻击,进至该高地北侧前沿堑壕时击毙越军4人。


  3连在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指挥下,向1705.2高地主峰侧后进行穿插分割。1排长谭显愉带领全排猛打猛冲,首先攻占1461高地,然后插到33号高地前沿,剪断了越军的通信电缆,打乱了越军的联络指挥,仅用18分钟又夺占了33号高地,扫除了前进障碍,掩护全连继续向敌纵深穿插。

  前方遇到越军雷区拦路,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赶到前面,观察分析了地形、敌情,当机立断率全连绕过雷区,攀上旁边的悬崖峭壁夺路前进。全连指战员互相帮扶,手攀石壁上锋利划手的藤条、树枝,脚踩湿漉漉的陡坡,有的地段还要身体贴地艰难爬行。终于翻过了悬崖后,又遭到越军机枪火力射击。

  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判断是与越军的增援小分队遭遇,于是指挥火箭筒手连发两弹,打掉了越军的机枪,紧接着指挥连队迅速穿过越军火力封锁线,继续向敌后猛插。沿路是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荆棘杂草,前面的尖刀班立即用手扒,用脚踩,用头钻,甚至用身体滚,硬是打开了一条通道,使连队得以继续前进。3连官兵连续翻越多个山头,3次横穿过越军的火力封锁线,通过了5道纵向交通壕沟,冲破重重拦阻,终于提前25分钟插到1442高地前沿,切断了主峰方向越军的退路。


  随后3连分别向1442高地和27号、28号、69号高地展开进攻。1442高地是主峰背后的重要支撑点,依托旁边的30号、69号高地形成纵深屏障。防守越军立即以交叉火力阻击3连,并出动小股兵力向3连进行反击。连长熊万明指挥1排从正面向1442高地发起猛攻,排长谭显愉在冲锋时头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端着冲锋枪只身冲入敌阵,毙敌2名。他连着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直到带着全排冲上山头后才昏倒在地。

  战士段有明第一个跃入越军堑壕,毙敌2名。在继续冲击时不幸胸部中弹,他挣扎着对战友们说:“要多杀越寇,向敌人讨还血债!”说完就光荣牺牲了。3班副班长熊显森端着冲锋枪打一阵跃进一段,第一个冲上高地顶部。一名越军突然出现在环形堑壕一侧,两人同时开火。越军被当场击毙,而熊显森的腹部也中了数发子弹,肠子流出了一大截。他强忍住剧烈的疼痛,用手将肠子塞进肚子,连包扎都顾不上,便抱枪滚到堑壕里,选择了一个有利位置,继续以火力支援全排战斗。

  与此同时,2排在排长曹云锋的带领下迂回到了越军阵地后侧,利用增援之敌的射击死角,采取小群多路的战法,坚决切断了1442高地之敌的退路,并打退了附近高地前来增援的越军。经过1、2排的协同作战,终于攻占了1442高地。3连继续进攻,又攻占了69号高地,站稳了脚跟。随后调整部署,巩固阵地,并先后打退了主峰方向越军的5次突围。


  3连出色地完成了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的任务,有力配合了营主力从正面歼敌。在穿插进攻战斗中共毙敌27人,缴获冲锋枪3支、轻机枪1挺、40火箭筒1具,以及各种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从另一路实施穿插的8连1、2排在连长邵维贵、指导员何正昌率领下,边冲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1连、3连向各自指定目标推进。在运动至16号高地半山腰时,遭遇越军3个火力点射击及炮火压制,伤亡很大。2排长熊晴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冲击途中左大腿中弹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又被机枪击中膝盖及胸部,坚持向前爬行20多米直至光荣牺牲。

  连长邵维贵带队加快穿插速度,不顾越军火力拦阻直插主峰侧后。他亲自带领5班攻上了30号高地,歼敌1个班,随后又指挥4班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4班长吴良保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只身突破了16号高地上的两道环形堑壕,击毙越军5人,缴获冲锋枪2支、重机枪1挺,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2排猛攻猛打,连克5个山头,毙敌31人。1排也从另一侧向28号高地发展攻击。8连迅速跃进,先后攻下了30号、28号高地及附近几个高地,摧毁了越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分割守敌任务。


  2连攻占主峰表面阵地后,展开小分队开始搜剿残敌。60炮班在搜索至距主峰西侧约20米左右时,发现一残存越军火力点,迅速以火力封锁洞口,然后用爆破筒将越军火力点的3个射孔炸塌,歼敌3人,缴获冲锋枪2支、40火箭筒1具。不久,躲在主峰东南侧隐蔽部内的残敌,突然向8连已占领的30号高地猛烈扫射。

  曹治富连长立即命令2排长成文勇组织5班返回将其歼灭。5班很快采取火力封锁,两翼逼近,连续爆破的战术攻打敌掩蔽部。攻击中,5班副班长李泽龙摸上去将自制的简易爆破筒塞进越军工事射孔内,然而里边的越军迅速将导火索拔掉,爆破失败。李泽龙又拿起一根爆破筒,将导火索剪短至5厘米左右,再次塞进工事射孔内,将掩蔽部左侧的洞口炸塌,同时自己也身负重伤。越军从其余洞口继续向外射击,战士佘仁华继续冲上去,先后使用爆破筒进行了6次爆破,终于将这个大型掩蔽部炸塌。

  战士们后来进入掩蔽部内打扫战场时,发现了9名越军的尸体,其中包括9连连长阮孟光中尉和副连长黎庭寿少尉,还挖出冲锋枪、步枪和手枪各2支、40火箭筒1个、电台和电话机各1部,还有公文包1个,内装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的花名册。


  在进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及附近高地的战斗中,2连共击毙越军中尉连长以下37人,缴获火炮2门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战后,2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在主峰1705.2高地的东北侧,126团2营也向1682.3高地发起攻击。5连在连长金有新率领下,迅速插到高地守敌侧后,切断了越军的退路。4连和6连从南北两侧正面发起夹攻,打得干脆利落,仅用40分钟即攻克了1682.3高地,歼灭守敌313师14团9营11连大部。

  126团各攻击分队占领各高地表面阵地后,即转入清剿战斗,分成若干战斗小组,配置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分片包干,先围后剿,打、炸、喷、搜相结合,像堵地老鼠一样将隐藏在地堡、盖沟、掩蔽部和树林、草丛、石缝中的越军逐个清除。

  至下午15时,战斗胜利结束,各攻击分队随即转入全面防御。


  在5月7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收复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1连大部,共毙敌170人,缴获各种火炮6门、各种枪支52支(挺)、电台2部、炮弹1300余发。攻击部队牺牲42人,负伤119人。

  因主峰1705.2高地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之间距离较远,沿途分布着近百个大小高地及无名山头,加上山势陡峻,丛林密布,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7日当天的作战情况来看,仅靠几个连的军工是难以完成攻击部队后勤保障的,坚守在各高地上的分队立即遇到了吃饭、喝水的困难。很明显,第二阶段进攻存在着准备不足等诸多问题,必须推迟。8日凌晨,团指被迫下令将已准备向1574.7高地发起进攻的3营撤回,择机再战。

  越军在扣林山主峰地区遭到惨败后,越军副总参谋长冯世才即于8日由河内飞赴河江亲自坐镇,督促313师夺回扣林山,要“洗刷耻辱,挽回声誉”。除将该师191团调往前线外,又从黄连山方向调过来1个榴弹炮团,还将在柬埔寨前线立过战功的特工824团也配属给了313师,准备乘中国军队立足未稳进行反击。


  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扣林山战斗经过要图

  
  放大了看
  

  在随后的十多天里,扣林山地区连降暴雨,造成阵地上频频发生工事灌水、掩体塌方现象。守卫在阵地上的126团官兵常常只能吃上一顿饭,这顿饭还需要在山下做好后派人艰难背上山。要喝水也很困难,需要冒着踏响地雷的危险,从几里外的山沟里取水后用水袋背上阵地,往返得一个多小时。

  因紧张的战场环境,加上雨灌阵地,昼热夜寒,睡眠不足,致使许多官兵吃不下,睡不着,体能下降,生病增多,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并有蔓延之势。团长姚双龙也不例外,连续腹泻一个多星期,日渐消廋,精神萎靡,仍坚持吊着药瓶在指挥。19日,王润成师长强令将他抬下阵地,由师副参谋长朱启临时接任代理团长。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组织准备,5月22日,代理团长朱启又指挥126团3营配属125团3营,在师混合炮兵群火力支援下,向1574.7高地及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带领1排按时从南路插到1574.7高地侧后的78号高地,抢占要点,断敌退路。7连主力和9连从正面分多路向1574.7高地之敌发起进攻,不怕牺牲连续冲击,相继攻占了80号、81号、82号、83号高地。8连3排从北路迅猛突进,一举攻上了1574.7高地主峰,然后从上向下打。


  残余越军沿小路向南溃逃,正好被7连1排和团侦察排2个班截住,遭到痛击。7连1排灵活作战,敢于短兵相接,接连打退了突围的越军,以牺牲1人的代价毙敌42人。从8时05分战至12时20分,全部攻占了各高地,全歼越军313师14团9营10连,击毙敌连长以下91人,缴获各种武器40件、电台1部。攻击部队牺牲18人,负伤73人。战后,126团3营被昆明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

  至此,扣林山各高地全部被中国军队收复。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中国军队在扣林山各阵地和纵深地区炮击2个多小时,先后发射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在炮火掩护下,越军出动2个连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冲击。坚守高地的是126团7连5班,在班长周京牧指挥下沉着应战,敢于近战歼敌,经过14小时战斗先后击退了越军班、排规模的兵力冲击11次,击毙越军24人,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牢牢守住了阵地。

  6月10日夜,越军从特工824团中挑选出5名尉官、10名上士、50名下士组成敢死队,又配属了313师14团7营,乘夜暗向扣林山最前沿阵地30号高地前运动。

  越军的这支特工敢死队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其中一些人曾被越国防部树为“攻击能手”、“特工模范”。越军特工都身着苏式“斑马”条纹迷彩作战服,头戴美式圆边伪装帽,脸上涂着一条条斜纹的草绿色油彩,随身携带美制M16自动步枪,一副标准的美剧形象。越军特工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解除中国军队埋设雷区的绊线,逐渐接近了30号高地前沿。

  6月11日凌晨1时20分,越军在摸进中触动了前沿地雷,战斗打响。


  30号高地位于主峰1705.2高地南侧前沿300米处,与越南一线相连,是整个扣林山防御的前线哨所,守住了30号高地就等于守住了扣林山的大门,位置十分重要。

  30号高地只有100多平方米大,由126团1营3连7班的9名战士守卫。地雷炸响后,7班战士们迅速向响声处和越军伤员呻吟处扔去数枚手榴弹,越军见偷袭计划暴露,暂时退了下去。

  3时10分,越军特工又一次摸上来,被7班副班长韦国吕发现。韦国吕刚讯问口令,越军就开枪射击。韦国吕立即开火还击,2名越军中弹滚下山坡。

  4时50分,越军向30号高地发起火力准备。313师师属炮兵以107火箭炮、160迫击炮及美制105榴弹炮进行了猛烈地火力急袭,仅10分钟时间,30号高地上就落弹200余发,7班9名战士平均每人头上就落了20多发炮弹。

  5时整,越军停止炮击,出动1个排兵力分三路向30号高地扑来。在越军接近阵地前沿30-40米处时,7班战士们投出了一排手榴弹,引发了前沿雷区的连锁爆炸,冲在前边的越军纷纷被横飞的弹片打倒。7班以冲锋枪、轻机枪一齐开火,迅速将越军的冲锋压制。主峰附近的42师炮兵群也按事先标定的火力诸元对30号高地前沿予以炮火打击。仅仅5分钟时间,越军的第一次冲锋就被粉碎了。


  几分钟后,越军又一次以猛烈炮火向30号高地轰击,掩护2个排兵力冲了上来。越军这次改变了打法,将部队分组展开,成半圆形向上攻击。前边的先锋队以炸药包引爆前沿雷场开辟出通路,紧接着敢死队边冲锋边投掷钢珠手雷,掩护后边的步兵向30号高地接近。这种战法立时就分散了高地上的守军火力,越军的钢珠手雷爆炸后迸射出数十枚钢珠,四下飞溅,7班多名官兵负伤。

  班长韦力仕的右臂、腿、腰、背都被钢珠炸伤,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立即指挥全班协调火力,分方向猛射逼近阵地的越军。韦力仕忍着剧痛,顽强地坚持战斗。右手端不起枪就用左手向越军不停投弹,连续多次负伤也顾不上包扎,终因流血过多倒下牺牲。战士李明刚连续击毙多名越军,后被一发160迫击炮炮弹击中壮烈牺牲,遗体仍保持着射击时的姿态。副班长韦国吕也被弹片击伤昏迷过去,爆炸溅起的泥土将他的半个身体盖住。

  醒来时,发现5名越军沿着弹坑向高地冲上来。韦国吕奋力拔出被泥土掩埋的56式冲锋枪,与冲过来的越军对射,5名越军全部被击毙,韦国吕也中弹牺牲。在异常险恶的情况下,7班战士们以有我无敌的气概顽强奋战,终于在后方炮兵群的火力支援下将越军的第二次冲锋打退。


  5时55分,越军又出动1个加强连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扑了上来。此时7班的正、副班长都已牺牲,剩下的6人中有5人已经负伤,后方的援兵又没有赶到,情况非常危急。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此时显现,共青团员何运胜、祝云华自动接替了班长、副班长职务,继续指挥全班战斗。阵地上的所有战士毫无惧色,组织不乱,又一次投入战斗中。代理班长何运胜与冲上阵地的3名越军展开对射,将其全部击毙。越军连续将手雷投上高地,何运胜也被弹片击中,在打光了最后一个弹匣后,倒下牺牲。

  越军越冲越近,操着生硬的汉语喊着:“中军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阵地上幸存的官兵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何如坤都已负伤,但临危不乱,在代理副班长祝云华指挥下以机枪火力猛射正面敌军,其他战士们集中手榴弹向几个方向的越军狂甩。后方的42师炮兵群再次用集射炮火封锁30号高地前沿。经过艰苦战斗,越军的第三次冲锋又被打退。

  苦战到上午10时50分,7班连续打退了越军的4次冲锋。越军终于打不动了,不再发起攻击,而是出动抢尸队向后方拖尸体。在30号高地前沿丢弃了大量带血的急救包、木夹板、衣帽、野战背囊、手雷、炸药包和各种枪支。


  在当天上午的血战中,7班9名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冲锋,共毙敌58人,伤敌40余人,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战斗中,班长韦力仕、副班长韦国吕、战士李明刚、战士何运胜4人壮烈牺牲,战士何如坤、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5人光荣负伤。战后,韦力仕烈士使用过的枪机匣上染满血迹、枪托上留有十余处弹孔的56式冲锋枪被送到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越军不甘心失败,不断以炮火轰击扣林山的中国军队阵地,先后发射18000多发炮弹,并组织从班到营级的反击和偷袭392次,都被中国守军粉碎。到后期,越军知道已无法夺回扣林山,除进行间歇炮袭外,不再实施兵力反击。313师191团因增援迟缓,后来被越南国防部撤销番号。

  42师126团及配属部队攻强守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扣林山阵地上坚守了66天,直到防御态势基本稳定。7月10日,126团向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交接了扣林山地区的防务。13日,126团、42师炮兵团及其他配属部队全部撤离猛峒地区归建。


  扣林山地区收复战斗,14军42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在66天的战斗中,基本歼灭了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0连、11连及特工824团一部,重创14团7、8营和313师191团3营,共歼敌802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各种枪支102支(挺、具)、子弹11万发、手榴弹、手雷和地雷500余枚、电台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42师部队在战斗中牺牲104人,负伤369人。

  战后,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授予在扣林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功卓著的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

  中央军委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扣林山战斗英雄营”荣誉称号

  昆明军区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连2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1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九勇士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2排长熊晴烈士“英雄排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智勇双全的副连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1排长谭显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长周京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机枪连班长韦建勇烈士“能文能武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4班长吴良保“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5班战士佘仁华“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扣林山上九勇士

  班 长 韦力仕烈士 一等功臣 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副班长 韦国吕烈士 一等功臣
  战 士 何运胜烈士 一等功臣
  战 士 李明刚烈士 一等功臣
  


  
  6月11日,守卫在扣林前线某阵地上的35215部队三连七班九名战士,顶住了越军炮火的狂轰滥炸和步兵的轮番进攻,如九颗钢钉铁铆,紧紧地钉在阵地上,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这天凌晨,越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在107火箭炮、160迫击炮,105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趁着浓雾,沿着山梁分八路向七班猖狂进攻。顿时,阵地上火光闪闪,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弹片横飞,班长韦力仕,沉着指挥,待敌人离阵地只有20米时,大喊一声,狠狠地打!

  全班机枪、步枪、冲锋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死得死伤得伤,连滚带爬,滚下了山坡。敌人不甘心失败,又打来了一阵更猛烈的炮弹,七班掩体、堑壕遭到破坏,韦班长手臂、腿、腰部四处负伤。战士祝云华、何如空也负了伤。没有工事,战士们就伏在一个个炮弹坑里坚持战斗,负伤的同志也端着枪,握着手榴弹,严密注视敌人的动静。

  越军的十几个敢死队员端着枪嚎叫着往上冲,为班长咬着牙关,忍着剧痛,以共产党人特有的钢铁意志顽强战斗,右手不能打枪,他就用左手投弹,接连炸死4个敌人,最后昏倒在弹坑里。战士李明刚端着一支冲锋枪堵住敌突破口,一阵猛烈扫射,枪管打红了,他又换一支枪打,一直到中弹壮烈牺牲。

  战斗越打越激烈,七班多数同志都负了伤,但仍然顽强战斗,寸土不让。这时,韦班长从昏迷中醒来,鼓励大家坚守阵地。共青团员祝英华当即表示,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一定要守住阵地。四个敌人冲上来了,小祝忍着伤痛,抓起手榴弹,两颗两颗地投向敌人。又有5个敌人弯着腰从炸毁的堑壕里摸了过来,副班长韦国吕待敌人走近,突然开火,将敌击毙。一伙敌人从前沿冲到他们眼前,机枪手宋兆成端起轻机枪把他们打倒。新战士李继华两处负伤,担架队前来抢救,他怎么也不肯下阵地。


  七班战士们就凭着这股不怕流血牺牲的钢铁意志,在仅50平方米的阵地上,顶住了敌人200多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和步兵的4次进攻,毙敌14名,牢牢地守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胡耀邦 看到了关于“九勇士”的报道,他写下一段批示:“用九勇士血战卫国精神,鼓舞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大干四化的决心。”
  

  苏州画家沈彬如挥笔画出大幅九骏马图,赠给勇士所在部队。《人民日报》1981年7月13日4版刊登这个消息《边防九勇士战绩振奋人心,江南老画家挥毫寄深情》。

  

  
  王润成师长(中)和新整补的九勇士班。师长左为祝云华。师长右前李继华,右为李中才,前排右边第一个是钟兆成,其余4人是新补进的战士。

  步兵126团1营2连 --- 1705.2高地进攻战斗


  1981年5月7日,步兵126团1营2连在扣林地区1705.2高地攻坚战斗中,采取包围迂回、穿插分割、小群多路,向中心突击的战术,火力爆破紧密结合,果断指挥,勇猛攻击。仅用35分钟的时间就攻破了1705.2高地的前沿阵地,后一举歼灭了该高地主峰守敌,捣毁敌连部,震撼了敌防御,为营主力全歼该地区之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战后全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一、地形敌情

  1705.2高地系中越边境线的要点,位于我国云南省麻栗坡县猛洞公社东南约5公里处,东北连1682.3高地,西接11号界碑,南通越南老寨,该高地踞高邻下可直接俯制我猛洞地区。

  该地区系亚热带丘林地、山高坡陡、沟深谷陕、林草茂密、地势险要,高差均在500至700米,坡度在40至60度。该地区守敌系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其兵力部署15号、16号高地、1442高地、30号高地、1705.2高地各一个排,连部设在1705.2高地南侧约100米处。该敌经过两年多苦心经营,在该地区构筑了以土质结构为主的掩体和钢筋水泥的隐蔽部。

  坑道、暗堡、地洞、战壕、盖沟相连接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并有进出道路和生活设施,前沿埋有大量防步兵地雷,基本形成了能打、能藏、能生活、能速跑的较为完善的防御体系。1705.2高地主峰工事更加坚固完善,有分段覆盖环形战壕一道,有一个大隐蔽部三个洞口,有四个洞口的坑道一条,有明暗火力点14个,并与交通壕相连,该敌依托工事凭险坚守,对我进攻极为不利。


  二、决心部署

  2连在一营编制内配属工兵两个组,重机枪两挺,高射机枪一挺,八二无后座力炮两门,本连六0炮两门,四0火箭筒6具。奉命向20号高地、1705.2高地攻击,配合一连围歼该地区之敌。2连决心沿20号高地向1705.2高地突击,配合一连攻歼该地区之敌,一部份兵力占领38号、39号高地,以火力支援连主力攻击和阻击逃敌,保障本连队翼侧的安全。

  其部署;一排配属工兵两个组,重机枪一挺,八二无后座力炮一门,四0火箭筒两具,为突击排,在19号高地南侧100米处开展攻占20号高地和1705.2高地前沿战壕,然后向1705.2高地的主峰进攻。

  二排(欠五班)为二梯队在一排后跟进,准备在1705.2高地北侧加入战斗,攻占1705.2高地主峰。五班配属四0火箭筒一具,在20号高地西南侧凸出部,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右侧和16号高地之敌,保障本连队右翼的安全。

  三排配属高射机枪一梃,八二无后座力炮一门,四0火箭筒一具,用一个班占领39号高地及附近有利地形,保障本连队左翼的安全,并以火力支援连主力战斗,用两个班占领38号高地及其南侧峡谷,阻击逃敌。

  六0炮班在19号高地占领射击位置,向20号高地与1705.2高地接合部实施炮火,开辟雷区,为主攻排开辟冲击的通道,然后又向1705.2高地前沿战壕实施猛烈的炮火,掩护主攻排突破1705.2高地前沿战壕。


  (一)隐蔽接敌,潜伏待机

  1981年5月6日20时30分,2连(不含三排)从上扣林集结地域出发经9号高地,于7日1时30分抵达19号高地。一排位于东南侧,二排、炮班在西北侧。三排先于本连队10分钟前出发,经9号高地西侧,20号高地南侧,于7日3时15分到达39号高地西侧潜伏待机。

  (二)勇猛突击,攻占主峰

  1981年5月7日6时30分,我们的炮火开始发射,与此同时五班沿19号高地西侧推进至20号高地西侧凸出部占领有利地形,用火箭筒摧毁了16号高地东北侧的一个火力点,并以猛烈的火力向1705.2高地主峰射击,支援主攻排战斗,保障本连右翼的安全。6时30分,一排开始向20号高地攻击,占领该高地后,迅速以猛烈的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之敌,掩护三班和工兵,在20号高地东北侧敌雷场中,开辟了一条一至两米宽20米长的进攻通道。


  6时49分,一班、二班迅速通过通道,兵分两路向1705.2高地前沿战壕发起冲击,当冲击至前沿战壕约80至30米处时,先后遭到敌人的火力压制,前进受阻,这时副连长王光俊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的火力,又端起冲锋枪亲自带领一、二班继续冲击,冲击至前沿战壕约30多米处时,遭敌暗火力点突然疯狂扫射,伤亡较大,一班仅剩4人,二班仅剩3人,副连长在毙敌两名后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前进再次受阻,此时一排长带领一、二班剩下的同志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三班从右侧再次发起冲击。连长曹志富命令六班从左侧加入战斗,形成两路包围敌人。

  在我火力的掩护下,二排长成文勇和一班负了伤的新兵吴任刚,首先从左侧冲进1705.2高地前沿战壕,六班和三班随即从左右两侧占领第一道敌战壕,六班从左,三班从右,一、二班越过第一道战壕从正面多路向1705.2高地的主峰发起总攻,一举攻占了1705.2高地主峰表面阵地,摧毁敌火力点11个,毙敌26名,缴获枪支和其它军用物资一部分。

  与此同时,三排长带领三排和高射机枪、八二无后座力炮班在39号高地以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东北侧敌人的火力,摧毁敌火力点两个,有力的支援了2连主力作战。


  (三)主动作战,攻打16号高地

  5月7日7时21分,2连攻占主峰后,连长重新调兵和布置,即兵分两路向16、30号高地发起进攻。一排沿巡逻道无名高地南侧向16号高地攻击,途中歼灭敌人2人。当一、二班进至16号高地南侧敌生活区时,三班迅速向16号高地左侧战壕攻击,此时,四班沿主峰、无名高地向16号高地右侧攻击,三班与了四班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很快攻占了16号高地,毙敌4人,与此同时,五班经主峰向30号高地攻击,进至该高地北侧前沿战壕时歼灭敌人4人,六班留守主峰巩固阵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