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


  四、认真搜剿,肃清残敌

  1981年5月7日7时45分,该连六0炮班在主峰西侧,四班在主峰南侧、无名高地,转入搜剿残敌,当六0炮班搜剿距主峰约20米左右时发现一残存火力点,该班以火力封锁洞口,随即用三接爆破筒将敌火力点的三个射孔炸塌,歼敌3人,缴获冲锋枪两支,四0火箭筒一具。

  7时52分主峰东南侧隐蔽部内的残敌,突然向我连已占领的30号高地疯狂扫射,连长立即命令二排长组织五班将其歼灭,该班采取火力封锁,两翼逼近,连续爆破的战术实施攻打,攻击中,五班副班长李泽龙迅速将爆破筒塞进洞内,可是狡滑的敌人把导火索拉掉,爆破失败,李泽龙又拿起一根爆破筒,将导火索剪为5厘米左右,再次塞进洞内,轰的一声,左侧的洞口被炸塌了,同时李泽龙也身负重伤。在这关键时刻,老战士余仁华接替李用6根爆破筒,连续爆破,将其余三个洞口炸塌,洞内之敌中尉连长以下9人被炸死,缴获武器,弹药,装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一部分,17时40分搜剿完毕,整个战斗圆满结束。

  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中尉连长以下37人,缴获各种枪支(挺)火炮两门(具),各种子弹、炮弹16782发,微型手榴弹8颗,地图、重要文件包、花名册各一份,其它装备物资一部分。2连牺牲9人,负伤28人。


  五、主要经验

  (一)战前准备周密、充分。

  2连授领任务后,多次组织班长以上的干部和骨干到实地侦察,并结合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教训,在沙盘上认真研究作战方案和打法,周密组织协同,隐蔽接敌、迂回包围、突然攻击、小群多路、向中心发展,步兵、炮兵密切协同配合等战术问题,选择相似地形进行实兵演练,使干部战士对地形敌情任务及具体打法有了明确的认识,使战斗胜利有了充分的把握。

  (二)指挥果断、灵活处置。

  此次战斗,我们的指挥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个别情况所急躁,果断指挥,灵活处置、审时度势、沉着应战。如;一、二班攻击1705.2高地前沿战壕时,两次受挫,伤亡较大的情况下,连长立即命令二梯队六班加入战斗,加强了突击力量,保障了第三次冲击,一举突破了前沿战壕。攻占主峰后,连长又及时指挥全连兵分两路向16号和30号高地发起进攻,协同友邻分队作战,为营主力全歼该地区守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小群多路、先围后歼。

  2连突破1705.2高地前沿战壕,攻击主峰,兵分三路,每路三组,多路向中心突击,使守敌倾刻陷入2连四面包围之中,敌人顾此失彼乱成一团,我连以猛打猛冲的闪电战术,迅速攻占了主峰,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残敌被迫隐蔽在洞内,企图趁机窜逃,又被我连逐洞搜索,遇洞围剿,各个歼灭,无一漏网。

  (四)充分发挥随伴火炮的作用。

  在这次战斗中,2连的随伴火炮配置恰当,指挥灵活,发射准确无误,支援及时,为夺取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战斗中2连的六0炮班班长,一直跟随主攻排前进,按主攻排长指示的目标及时给炮班赋予射向,减少了指挥程序,缩短了准备时间,保障了随叫随到,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又如;配属我连战斗的两门八二无后座力炮,在地形复杂、无依托的情况下肩炮射击,摧毁了敌人9个火力点,有效地支援了步兵作战。


  (五)政治思想工作及时有力,战斗作风勇猛顽强。

  战前2连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思想动员,使全连干部、战士作战意识增强,目的明确,求战情绪高涨,充分做好死打硬拼,一打到底的精神准备,纷纷向党支部呈交书面决心书、入党申请书、请战书等就达98份。战中又及时传播胜利消息,宣传英雄事迹,极大的鼓舞了干部战士英勇杀敌的士气,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如:一排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毫不气馁,决不畏缩,勇往直前,继续攻击,在六班的配合下仅用35分钟的时间就攻占了主峰。又如;副连长王光俊在部队攻击受阻时,不顾个人安危,端起冲锋枪亲自率领主攻排的战士勇猛攻击,直至光荣牺牲。

  五班战士佘仁华在副班长爆破负伤后,他毫不畏具,抓起爆破筒继续爆破,直到把剩余的火力点全部炸毁。新战士吴任刚负伤不下火线,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冲进敌战壕,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战友夺取敌阵地,歼灭守敌。


  六、主要教训

  (一)对敌防御作战特点分析不够,逐点夺取、逐点清剿的战术运用不够,至使敌火力点得以复活,拖延了作战时间。

  (二)后勤保障不够,伤员得不到及时后送,使轻伤变成重伤。弹药差点跟不上。

  战后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排被授予英雄排称号,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四排荣立集体二等功,三排荣立集体三等功,除八班、四0二班外,其余各班都分别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全连116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余仁华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
  

  42师126团一营一连机枪手吴顺国回忆(杨玉珍整理)

  1980年18岁高中刚毕业的我,在11月25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所在地是在云南蒙自县县城内,属14军42师126团,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一营一连八班,班长袁智奇,副班长苏信兵,战士有李长书、李自祥、吴顺国、张存光、杨高仁、张孝俊(扣林作战后调警卫连)、张甫(打扣林时留守营房)。

  刚到连队的第三天我们就进入紧张的练队列、学战术、穿障碍、越高墙,爬地网,真正体会了军人的摸、爬、滚、打和站如松,座如钟,行如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作风。
  
  吴顺国

  在实弹训练中由于我射击成绩优秀,被选为机枪手和我扛机枪的还有战友李顺祥,部队有规定枪配到战士手中,就什么时候都必须是人在枪在,每天训练背着17斤重的枪,四门手榴弹,被包、挎包、水壶、铁锹,每天30斤是少不下的。部队的训练不分天晴、下雨,不分场地好坏,不管你前面是水塘或是粪便,叫你爬下,你就必须爬下,首长说:“这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1981年4月27日我所在的126团接到上级命令,作好对越作战的准备,在蒙自县126团的大操场上,全团官兵召开了作战誓师大会,会上军、师首长到会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官兵人人英勇杀敌,个个立功受奖,战斗中,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部队以连为方块列队,整齐地通过检阅台,接受首长的检阅“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请首长放心!的口号响彻在蒙自兵城的上空。

  从27日开始,每天开饭时全连集合在饭堂门口,由越语教员教最简单的作战用越语:1、举起手来(罗松空叶)。2、我们宽大俘虏(从队宽红谷民)。3、缴枪不杀(热的泥)每天饭前我们都要练习几遍。


  4月30日下午18时中央军委正式签署命令,命令我军“对越惩罚性打击,收复被越军占领的部份高地”。下午19.30分,我们接到团部命令:“全团官兵上车待命”一声令下,我们紧急集合,爬上大操场上早已列队等候的卡车上。在126团大操场上,上百辆的军用卡车载满我的战友整装待发。

  晚20点上级命令:“出发!”上百辆军车排成长龙,从蒙自县城经过,蒙自街两侧早已站满了送别的人群,人群中没有宣哗声和呼叫声,大家都默默地相送,相互只有注目礼,眼里只有淡淡的泪花,我们这批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车上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只是在心里说:“再见了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蒙自!”用注目礼表示对祖国、对亲人、对蒙自的留恋。
  

  我们座在车上看到的是不见首尾的车队,也不知道车子往什么地方开,战友们一个也不说话,各自想各的心事,这时班长袁智奇拿出一包春成牌香烟,发给战友,战友们不管会抽不会抽的都抽起烟来。副班长苏信兵说:“抽!今天抽了不知明天我们是否还在一起?”战友曹沛中叹息到:“哎!还不知道谈恋爱是什么味道,就要上战场了。”战友李玉福骂道:“妈的,真可惜,还没有拉过女朋友的手,就要去打仗了。”其他人面面相觑,默默对视。

  车队出了文山城后,就没有像刚出发时那样极速前进,而是以连为单位,白天在人烟稀少的乡村小道上停歇,摆出野营拉练的架式,晚上则开足马力快速前进。5月5日我们到了麻粟坡县猛洞公社,已接近边境地区,白天我们照样在林荫中休憩,晚上上车,车子熄灯前进,车子前进在黑漆漆的山路上,驾驶员只能凭感觉驾驶,我们只能听到风声和车轮磨擦地面的声音,我真佩服我们的运输兵,能练出这样的驾驶技术,真可谓技术高超。
  
  照片左起一连八班班长袁智奇、李顺祥、副班长苏信兵。

  急行了两个小时,前面传来口令,就地休息,我就地倒下睡着了,约十分钟,副班长苏训兵一把拉起我,轻声地说:“起来,继续前进”我不情愿而被动地被拉起来,战友们深一脚,浅一脚,你带我,我帮你,急行在曲曲弯弯、陡峭、崎岖,杂草丛生,灌木遍野简直不是人走的山上。我上气不接下气,在战友们的带动下我艰难地迈步前进,体力完全透支,到了快虚脱的感觉。

  深夜近3点,前面传来轻声的口令“进入潜伏区,小心前进,选择有利地型潜伏”终于到达了14号高地前沿,我们选择了一棵大树旁,轻轻地放下机枪,进入战备状态,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睡意全无,潜伏在杂草丛中的滋味最难受的,五月的扣林山,白天气温高,夜晚露水大,加上蚊子、蚂蟥的叮咬,衣服被汗水、露水打湿,浑身上下痒就不说了,闷热又潮湿,那难受的滋味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5月7日早上6点30分,在14号高地上响起了轰隆隆的爆炸声,炮弹阶梯型地向越军阵地推进,14号高地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击15分钟后,连长刘宪一声令下,我们分组向14号高地发起攻击。还在睡意中的越军,有的光着上身,有的衣冠不整,有的还不知怎么回事,就一命呜呼,在14号高地的战斗中,由于是在越军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响,只遇到小股抵抗力量,我连伤亡不大,(但随同我连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负伤,三排长王建军也负伤了,由八班长袁智奇代理三排长),30多分钟全部占领了14号高地。

  我们简单地清理了一下战场,打死越军7人,其余的越军已跑无名高地和15号高地。我们作了10多分钟的休整,战友们喝口水,吃块“761”压缩饼干,8点多钟我们又向无名高地和15号高地发起冲锋,回过神来的越军拼死抵抗,由于我们打的是进攻战,我们的行动多数要暴露在越军的视线内,越军利用无名高地和15号高地的有利地形和战壕的掩护,作拼死的抵抗。

  敌人的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冲锋枪嗒嗒嗒—嗒嗒嗒,步枪叭、叭、叭地向我们压过来,把我们的战友,压在无名高地和15号高地前沿,战友焦杰、刘旭林两名战友在敌人的枪口下倒下了(刘旭林战友伤势过重牺牲了)。


  二排长肖登贵一跃而起,向两名负伤的战友冲过去,大声吼道:“机枪掩护”哒哒哒—哒哒哒,我们的火力一齐射向敌人,胖子小贵阳郭荣贵掏出手榴弹,投向敌阵,咣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枪声哑吧了,胖子小贵阳,大步向敌阵冲去,嗒、嗒、嗒几发罪恶的子弹射向胖子小贵阳,小贵阳郭荣贵壮烈牺牲。

  二排长肖登贵大声疾呼:“小胖子,同时向前冲去,叭、叭、叭、我们英雄的排长肖登贵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战友们喊到:“冲!为排长报仇!”四班长邓德富急声喊到:“敌人火力太猛,大家不要强攻”同时命令到:四班左面进攻,五班正面迎敌,六班向右夹击,七班、八班助力支援。

  不一会儿,何志贵(三等功臣,特等三级残废),李玉福(三等功臣)和我的三挺机枪同时射向敌阵。哒哒哒—哒哒哒,嗒嗒嗒—嗒嗒嗒、叭、叭、叭,咣、咣、咣,15号高地的三面同时响起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经过战友们的浴血奋战,到中午12点多钟我们终于拿下无名高地和15号高地。


  我们的任务是拿下主峰1705.2高地。从我们潜伏的14号高地到1705.2地,约有两公里多的战线,10多个大小山头,79年我军撤出后,就被越军占领,越军在上面埋藏有大量的地雷,并挖有战壕,重要位置修有暗堡。 中午1点多钟,部队经过休整,补足弹药,调整人员后,我们又向16号高地发起进攻。16号高地比15号高地高出很多,从15号高地到16号高地,必须通过一条宽约5—6米的沟道,这条沟道成手腕形,越军在手腕两部建了暗堡,除通道外,其他地方是雷区,在扣林山上埋的地雷比效多,有压发雷、拌发雷、跳雷,有我军埋的,有越军埋的。

  我们组由副班长苏信兵代领,从右翼向16号高地进攻,冲在最前面的是班长的小组,班长袁智奇小组刚冲进沟道,暗堡里的两挺机枪同时向我们射来,哒哒哒—哒哒哒,子弹在我们面前扬起泥土,代理排长袁智奇喊道:“机枪掩护”,我和李顺祥战友扣动了扳机,哒哒哒—哒哒哒子弹射向敌阵。

  副班长苏信兵和我掏出手榴弹同时向前投去,咣、咣两声爆炸声,敌人的机枪哑吧了,班长刚一跃起,敌人的机枪哒哒哒—哒哒哒的又响起,两发子弹射向了班长的左臂,代理排班长袁智奇倒在血泊中……同时一发炮弹咣的一声在我的左翼爆炸,我的战友李顺祥手部血流不止,我掏出急救包为战友包好伤口,端起机枪调整位置,继续掩护战友。


  副班长苏信兵对我说:“小吴,注意隐蔽,瞄准暗堡观察孔打”哒哒哒—哒哒哒(机枪),叭、叭、叭(步枪),嗒嗒嗒—嗒嗒嗒(冲锋枪)、咣、咣、各种火炮射向敌暗堡,嗖的一声战友王云华的火箭筒同时也射向暗堡,同时喷火枪的一条火龙也飞向敌堡,越军的拦路虎终于被炸掉,(王云华战友荣立二等功)。

  在步兵作战中,机枪属于重火器,最容易暴露目标,也是对方攻击的主要目标。我刚准备往前冲,从16号高地上方飞驰过来一发子弹“嗒”地一声射向我的左肩膀肩胛,同时一发炮弹“咣”地落在我的左侧爆炸,副班长苏信兵脑部重伤,鲜血染红了扣林山植物的叶子,副班长苏信兵由于伤情严重,壮烈牺牲。

  同时三块弹片飞驰射进了我的左侧脑部,右手臂也被炸伤,鲜血染红了我的半边脸和军衣,我也负伤倒下了,由于激烈的疼痛感和流血过多,不一会,我就处于半昏迷状态。


  5月8日早上5点多钟,我从伤疼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棵大树下,旁边躺着战友曹培忠的尸体,我们的身上都盖着树枝,看到我亲密无间的战友离我而去,我放声大哭,摸了摸战友的身子,已经冰凉,我四处张望,没有看到战友们,看到的只是经过激战的战场狼籍。

  我摸摸身上的干粮袋,拿出一块“761”压缩饼干,用嘴巴咬住水壶盖,拧下盖子,喝了口水,我支撑起身子,忍住伤痛,侧身向16号高地方向爬行,由于体力不支加上伤口一动就流血,我没爬行多远,再一次昏倒。

  大约在6点多,救护队的同志发现了我,用担架将我抬下山,上午9点多我被送到猛硐140野战医院, 140野战医院的医生对我的伤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护士说:“左肩肩胛伤口严重感染,弹片存留,头部三处有弹片留存,对伤口做好清洗、消毒、消炎处理和补充身体能量,同时做好转院准备”。


  5月9日早上8点,护士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两个馒头叫我慢慢吃下,同时给我倒了一杯水,对我说:“吃完早点后要吃药了,准备送你到67医院。”8:30分担架车将我推到南温河大桥上,早已等候在大桥上的直升机将我送到了文山67医院。一入院,医院的医生就对我进行了全面检查,然后对护士说:“对伤口进行清理、消毒处理,观察一天,明天中午进行手术。”

  5月10日中午两点主治医生对我的伤又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然后对我说:“小吴同志,你头部的三粒弹片,可能会影响大脑神经,先观察几天再说,左肩膀肩胛、右手臂,必须马上手术,你的意见如何?”我对主治医生说:“一切听首长的按排。”

  2:30分我被推进了手术室,等我醒来已是下午5点多,已经在病房中休息,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瓶子,瓶子里面装有一颗弹头,就是这颗罪恶的子弹打进了我的身体。


  由于医院的护理和药物的作用,我的身体复原得相当快,头部也不感觉到疼痛,头部的手术也就没有做了。在医院住院期间,享受的是“老爷式”的生活,护士为我们倒屎、倒尿、端水、送饭、问寒问暖,在67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我十分想念我的战友,天天和主治医生软磨硬泡要求回扣林山。

  6月13日主治医生终于批准我出院,我十分的高兴,搭载到67医院拉战备药品的车回到了猛硐,第二天我和后勤部的战友们一道上到了扣林山,见到了我生死离别的战友们,大家相互拥抱,有千言万语的话要说,但又说不出来,最后只化成一句话:“我们终于又在一起了!”当时的心情真是百感交加。

  在扣林山上和战友们修战壕,挖猫耳洞,山上的生活十分的艰苦,喝的水是用钢盔接的雨水,吃的多数是干粮,几乎没有蔬菜,偶尔能吃到一点绿菜,睡的是猫耳洞,床是用竹子铺的,多的只有一件雨衣。战友们白天、黑夜的轮流站岗,挖战壕,累了就睡在竹床上,“真是地当床来,天当被”。扣林山属亚热带气候,6月的天,气候异常,气温闷热,晴、雨交错,早上雾大,夜晚潮湿。


  战友们由于一个多月没有洗操,没有换衣服,身子已是汗臭冲天,好多战友长了皮肤病,我才上山一个多星期,身上也痒痒的,就用手抓,无意中抓破了伤口皮肤,没几天伤口又严重感染,并化脓。

  6月25日,战友李荣贵、姚兴富、陈明华、杨忠祥又将我强行送到140野战医院,140野战医院又将我转到了文山67医院,一到医院就被原来主管我的主治医生大骂了一场,他骂到:“伤还没有好,叫你不要出院,你天天来吵,怎么又回来了?不听话的吊兵,这次不好完全决不让你出院”。

  就这样我在67医院又住了20多天,等伤口完全好了后才办理了出院手续。但头部的三颗弹片确作为我参加“扣林山战斗”的记号,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头里,它将伴我走到来世。
  
  一连八班战友前林华才,后左吴顺国,右苏海雁。


  一组一二六团扣林山战斗前后的照片

  

  

  

  


  

  

  

  

  

  

  

  

  

  

  

  

  

  

  

  

  

  

  

  

  

  

  

  

  

  

  

  

  

  

  

  

  

  

  

  

  杨门俩烈士,精忠报国情!

  

  哥哥:杨龙海,126团3连班长,1956年7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1979年3月11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扫果坪战斗”中牺牲,23岁。

  弟弟:杨龙文,126团9连战士,1958年12月出生,1979年10月入伍,1981年5月22日在扣林山对越作战中牺牲,23岁。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26团牺牲87人。一部分烈士的弟弟妹妹仅在半年后,就义无反顾的进入军营,来到哥哥生前所在的126团,接过了哥哥手中的钢枪,杨龙文就是这其中的好男儿。

  1981年扣林山作战之前,126团党委有一个关于保护好烈士弟妹的决定。遵循这一决定,部分烈士的弟妹被留在了营区,部分烈士的弟妹被调整了岗位。

  杨龙文最初也是被安排“留守”的,但他“拒不服从”这一安排,坚决要求上战场,白天白天“磨”,晚上晚上“缠”,他两次写血书请战,最终把连长指导员“磨”得“焦头烂额”,不得已,连长指导员决定带上他,把他放在连部,就在连长指导员身边,杨龙文答应了。

  可当部队开到战区后,杨龙文又坚决要求下到战斗班去。这一次,杨龙文“犯浑”了:你不让我下到班里,我自己去。若违反战场纪律,你枪毙我好了。碰上这情形,你有“辙”吗?没辙!他杨龙文比《英雄儿女》里的王成更有“缠”的功夫。


  1980年8月,入伍不到一年的杨龙文被特别批准回家探亲,他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子杨平英,见到了出生8个月才见上面的女儿杨仁惠。这是他和女儿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杨龙文的老爸爸杨少华和女儿杨仁惠


  2013年杨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为杨龙海、杨龙文扫墓

  

  “爆破英雄”佘仁华


  
  佘仁华同志是步兵第一二六团二连五班战士,云南富宁县人,汉族,一九七九年一月入伍,二十三岁,共产党员。

  在一九八一年五月七日反击入侵越军的战斗中,佘仁华机智勇敢,战果显著。他在沿交通壕向三十号高地搜索前进时,毙敌一名。接近三十号高地时,又毙敌一名。接着,他在战友们的支援下,先后六次对一七O五点二高地主峰的敌人环形隐蔽部实施爆破,将工事全部炸塌,共炸死敌人九名,其中有中尉连长阮孟光飞、少尉副连长黎庭寿。缴获各种枪支六支,火箭筒一具,电台、电话机各一部,越军连队人员花名册一份。上级党委给他记了一等功,原昆明军区党委授子他“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


  冉冉上升的太阳凭着自己巨大的内涵能量,挥舞千万把闪着金光的利剑,劈斩紧锁扣林山头的层层浓雾。浓雾翻卷着、滚动着,殊死反扑——好一场搏斗!

  更为惊心动魄的搏斗,在两军之间展开了!侵占我扣林山的越军,依仗险峻的地势,分布在前沿的雷区,密密麻麻的高草、荆棘,以及远近、明暗结合的各类工事,阻击我反击部队前进。我指战员为了收复祖国的土地,为了边疆的和平与安宁,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已夺占了大部分表面阵地。困兽犹斗的敌人,有的钻进草丛间与我周旋,有的龟缩进地下工事负隅顽抗,战斗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白举化阶段。

  二连连长曹治富根据敌情变化,迅速调整了部署:以分散对分散,分片清剿,逐点夺取。
  “佘仁华,你带卢义山沿交通壕向30号高地搜索!”二排长命令。

  “是!”佘仁华响亮地回答。



  佘仁华中等身材,眉清目秀,一看就让人想到是“学生兵”。

  佘仁华的确是个学生兵。他出身在中越边境的云南省富宁县。粉碎“四人帮”后,佘仁华满心希望好好读几年书,可是,越南小霸天天来捣乱,不是到我境内埋地雷,就是抢耕牛,不是打炮,就是枪击我下地劳动的社员,……要想安心念书,实在念不下去了。

  一九七九年初,佘仁华毅然投笔从戎。自卫还击作战的锻炼,部队几年的严格训练,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平时站在队列里,他并不显眼,.可在干部们的心中,他占着显著的位置:有任务交给他,困难再大他也会想方设法完成,是个可以放手使用的战士。可不,排长刚才分派任务,就把重的、难的分给了他。交通壕是两个高地间的唯一通路,残敌随时注视着这里,随时可能拦阻射击。


  佘仁华带着卢义山出发了。他抢先跃进交通壕。他的用意十分明显,在这样复杂的敌情下搜索,自己走在前面,多承担风险。

  交通壕沿山脊修筑,弯弯曲曲,忽高忽低。二人时而侧身搜索,时而弯腰跃进。一阵山风吹来,浓雾疑团逐渐散开了。前面二三十米处依稀可见两个人影。佘仁华收住步子,定眼细看,仍分不清是战友还是敌人。佘仁华向卢义山打了个手势。突然,走在后面那人急转身一梭子打了过来。佘仁华滚倒在壕沟里,卢义山也爬卧在壕壁旁。

  那人大概以为佘仁华已被打死,提着枪跑过来。佘仁华右手勾着板机,眼睛瞪得大大的,看清来人高颧骨、凹陷眼——是敌人!敌人也看清了佘仁华准备射击,急转身钻进了草丛。过了一会儿,敌人爬出来准备逃跑,佘仁华一个长点射回“敬”过去,将那人撂翻在地。几乎同时,卢义山的枪也响了,走在前面那人也应声倒下。佘仁华走上前,厌恶地踢了敌人尸体一脚,带着卢义山继续搜索前进。


  这时,通讯员赶采传达了连长的命令,要五班返回一七O五点二高地主峰清剿残敌。佘仁华和副班长李泽龙分在一个小组,他们交替掩护着接近了高地主峰。突然,不远处响起了炒豆般的机枪声,子弹就打在二人身旁,打得枝断叶落,尘土飞溅。二人判断是个暗堡。

  李泽龙解下背上的简易爆破筒——这是临战前连队用竹筒自制的,向着机枪响处扑去。佘仁华猛力射击,掩护副班长。李泽龙侧身接近火力点,猛地将爆破筒从射孔塞进敌人工事里。可是,敌人很快将发火装置拔掉。第一次爆破没有成功。李泽龙又进行第二次爆破,炸塌了洞口。

  敌人的机枪打得更凶了。佘仁华眼里冒着火花,从身上把一米二长的爆破筒取下,用匕首把导火索切短到四公分左右。佘仁华向洞口投了几枚手榴弹,趁爆炸烟雾升起,冲到暗堡侧边。他用爆破筒在暗堡侧部捅了一个槽,放好爆破筒,点燃导火索,结果,只炸开了一个洞。第二次爆破,效果仍然不好。第三次,他将爆破筒从射孔塞进去。敌人使劲往外推,他死死往里顶。过了一会儿,佘仁华向后一滚,几乎同时,一声巨响,敌人暗堡被炸塌了。


  佘仁华脸上露出了微笑,李泽龙情不自禁地喊道:“干得好!”可是,不到半分钟,原来射孔后的一洞口里,又向外喷射火舌了。正向主峰运动的五六个战士,被压在一片低洼处,难以动弹。佘仁华和李泽龙仔细观察了一番,判明这不是个一般地堡,而是个环形隐蔽部。二人商量后,李泽龙用冲锋枪封锁住敌人,佘仁华到后面班排要来个简易爆破筒。乘李泽龙冲锋枪将敌人压下去的时机,佘仁华第四次冲上去,将爆破筒从射孔塞进,把第二个洞口又炸塌了。但由于隐蔽部太大,残敌仍在深处向外射击。曹连长得知此情况,立即调来重机枪,掩护他们爆破。

  战友们有的集火压制敌人,有的准备爆破筒,佘仁华劲更足了。他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五次爆破。战友们几次要换佘仁华,他说:“我熟悉情况,还是我上!”残敌困兽犹斗,龟缩在隐蔽部最深处,更疯狂地向外射击。佘仁华接过一位战友送来的爆破筒,用衣袖擦了擦满脸的汗水,从侧后迂回到了隐蔽部顶部,用爆破筒一端在顶部刨了个深槽,将爆破筒插下去。佘仁华一个鹞子翻身滚下工事。敌人整个隐蔽部被炸塌了。

  战友们打扫战场时,在隐蔽部内发现越军中尉连长阮孟光和少尉副连长黎庭寿等九人的尸体。还挖出冲锋枪、步枪、手枪各二支,火箭筒一具,电台、电话机各一部,公文包一个,内有侵入我扣林地区的越军三一三师十四团九营九连的花名册。

  至此,侵入我扣林山的越军的最后一个工事被捣毁了。


  李卫东入伍来到14军42师126团3营炮连后,当时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昆明军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作战时间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以牵制越军可能对法卡山实施的反扑行动。收复扣林山一战,也是云南方向部队继1979年之战后最大的一次自卫还击作战。

  临战前夕,李卫东被抽调到团卫生队短暂的学习了一些战场救护知识。5月2日,126团作为收复扣林山的主攻部队,开赴麻栗坡县南温河乡一带聚集。李卫东被配属到负责穿插切割敌人退路的8连。

  5月6日晚20时30分,126团第一攻击梯队利用夜暗掩护,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战区前沿开进。经过连续数小时急行军,各攻击分队分别集结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1、2、4、6连分别占领了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3、8连进至1461及以东500米山梁,5连进至1682.3 高地西南600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待命。


  5月7日凌晨6时30分,战区上空还是一片晨雾笼罩。我混合炮兵群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占领阵地,1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随即迅速发起冲击。

  实施穿插的8连1、2排在连长邵维贵、指导员何正昌率领下,边冲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负责进攻的1连、3连向各自朝指定目标推进。在运动至16号高地半山腰时,遭遇越军3个火力点射击及猛烈的炮火压制,8连伤亡很大。

  2排长熊晴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冲击途中左大腿中弹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又被机枪击中膝盖及胸部,李卫东冒着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赶到熊晴身边时,只见他还在吃力地坚持向前爬行。前面的战友用杂草将他的伤口捆住止血,李卫东迅速将他几个伤口处的杂草解下,用急救包重新进行包扎,然后又打止痛针给他止痛,然而,令李卫东至今感到遗憾的是,他最终没能将这位后来被授予“英雄排长”的战友的生命抢救过来!

  连长邵维贵带队加快穿插速度,不顾越军炮火拦阻直插主峰侧后。他亲自带领5班攻上了30号高地,歼敌1个班,随后又指挥4班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4班长吴良保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只身突破了16号高地上的两道环形堑壕,击毙越军5人,缴获冲锋枪2支、重机枪1挺,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

  2排猛攻猛打,连克5个山头,毙敌31人。1排也从另一侧向28号高地发展攻击。随后8连迅速跃进,先后攻下了30号、28号高地及附近几个高地,摧毁了越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分割守敌任务。

  到当天完全收复扣林山时止,李卫东一天就对20多名战友进行了救护。其中几名还是他一同入伍的贵阳老乡。提及那惨状,他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姓关的四川籍战士,在负责主攻的连队冲上去后,有一个暗堡没有被发现,当他冲到那个暗堡前时,暗堡里的敌人立即用机枪和手榴弹向他开火,听到这名战士“我着了,我着了的”惨叫声后,李卫东一看他小腿上骨头都露了出来还没出血……另一名在他不远处的战士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一只腿被炸飞到了几米开外断腿还在抽动……他所见牺牲的战友没有一个是合上眼睛的……


  据战史资料记载,越军在扣林山主峰地区遭到惨败后,越军副总参谋长即于8日由河内飞赴河江亲自坐镇,督促313师夺回扣林山,要“洗刷耻辱,挽回声誉”。随后又从黄连山方向调过来1个榴弹炮团,还将在柬埔寨前线立过战功的特工824团也配属给了313师,准备乘中国军队立足未稳进行反击。

  在随后守卫的时间中,扣林山地区连降暴雨,造成阵地上频频发生工事灌水、掩体塌方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有一天晚上狂风暴雨下个不停,李卫东们11个人挤住的猫耳洞掩体经不住雨水的渗透发生垮塌,将他们全部埋在里边,好几名战士牺牲,李卫东被战友们抢挖出来15分钟后才苏醒过来。

  守卫在阵地上的李卫东是攻上阵地三天后才吃上第一顿饭,还是当地的老乡用背萝冒着敌人的炮火送上来的。此后,所有的驻守官兵常常是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这顿饭还需要在山下做好后派人艰难背上山。要喝水则更是困难,需要冒着踏响地雷的危险,从几里外的山沟里取水后用水袋背上阵地,往返得一个多小时。因紧张的战场环境,加上雨灌阵地,昼热夜寒,睡眠不足,致使许多官兵吃不下,睡不着,体能下降,生病增多,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中国军队在扣林山各阵地和纵深地区炮击2个多小时,先后发射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在炮火掩护下,越军出动2个连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冲击。坚守高地的是126团7连5班,在班长周京牧指挥下沉着应战,敢于近战歼敌,经过14小时战斗先后击退了越军班、排规模的兵力冲击11次,击毙越军24人,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牢牢守住了阵地。

  一天傍晚,李卫东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中受伤,被送到南温河野战140医院抢救住院。在战斗期间,李卫东共救护过伤员50多名,其中就有被昆明军区授予“英雄排长”荣誉称号的熊晴和 “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周京牧。他自己也荣立三等功。

  说到老山战役及扣林山之战、者阴山之战,就不能不提到云南省军区边防十五团,因为上述战斗均发生在边防十五团的防区內。

  老山、东山、者阴山、扣林山,一座座轰轰烈烈的山,一座座英雄辈出的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云南省军区边防十五团的防区。他们长期坚守在战区,默默奉献,甘做配角。轮战部队走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这支部队,一直坚守在最前线。

  边防十五团,曾用番号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二团,对外番号35550部队,现为文山军分区边防2团,对外番号77322部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支参加了老山地区全部作战的部队。

  
  歌唱家李双江到边防十五团为炊事班演出


  边防15团先后配属了陆军第14军、11军、1军、67军、47军、27军,步兵第37师以及加强的兵种部(分)队和原成都、武汉、济南军区,空降15军、兰州、北京、沈阳军区的15个侦察大队在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等地的作战,历经大小战斗247次,攻占高地27个,毙伤敌1740余名,俘敌6名,摧毁敌住房70余幢,隐蔽部、暗堡62个,观察哨(台)10个,击毁敌坦克3辆,火炮30余门,汽车4辆,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

  在“天天有枪声,月月有炮火,经常有伤亡”的艰苦战斗中,全团官兵同仇敌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铸造和实践了闻名全国的“老山精神”。作战中共有192个排以上单位和4296名个人立功。其中,有5个连(队)、2个排、1个连荣立集体一等功,7名个人荣立一等功;6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连和12连分别于1984年、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戍边英雄连”的荣誉称号;5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连队。

  涌现了危险时刻冲在前、荣誉面前不伸手的工兵班长龙伟;排雷英雄何志文;无畏的钢铁战士张永山;战地模范指导员杨忠年;“永生的战士”高永年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团队于1985年荣立集体三等功,1991年11月19日,成都军区党委给团队记了集体二等功。


  1979年

  4月,边防十五团被紧急从美丽的西双版纳调防至老山地区。为保卫祖国边疆和领土完整,边防十五团迅速在老山地区18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构筑工事,展开设防。东起者阴山脚下的八布,西至海拨2000多米的母鸡坡,全都要靠他们去守卫、去防御。

  到1979年底,全团共开辟堑壕、交通壕6000余米,修筑各种火器工事、猫耳洞1500多个,与此同时,一线分队加强对边境的巡逻控制。9月12日,2连在得知敌情报后,副连长张及全带领由11人级成的武装小分队,在南木坪打响了调防以来的第一仗,毙伤敌各1名。10月,边防15团又主动出击,给予敌一连串打击。10月5日,1营营长和志光,带领小分队到了3段2号界袭击越军哨所,毙敌3名,伤敌6名。

  10月13日,8连与团侦察队合作,对窃居我1580高地之敌进行袭击,毙敌4人。10月24日,6连副连长赵凡带领1个排,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对窃居我1705。2高地之敌进行主动出击,毙敌8人,伤敌4人。10月28日,1连副连长自顺安带领一支十人组成的小分队,向窃居我5号地区之敌进行袭击,毙敌4人。10月29日,1连班长张继昌带领4名战士再次袭击5号之敌,毙、伤敌3人。接二连三的主动袭击,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入侵我国领土的霸权行为大大收敛。


  1980年

  7月1日卡房脚围歼敌特工战斗毙敌3名,缴获冲锋枪3支,子弹38发,军用地图1幅观察记录纸3张,及其它物资一部,我战士轻伤1人。1980年11月7日,云南省军区作战部门根据司令员张海棠关于“骑线点,我军不占领越军就要占领,攻击时必然要会付出更大的牺牲,应先予以占领或封锁”的指示,给边防15团下达紧急命令:“你团务于11月8日20时前完成对1175。4高地的地雷封锁,不得有误”。

  11月8日,团司令部电令5连:“奉军区指示,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命令你连组织人员于11月9日10时前占领1175.4高地,完成布防任务及做好长期坚守准备”。2营营长杨恒接到命令后,亲自到5连组织了支精干小分队,由副营长张阿林、5连付连长李世荣、排长夏天光率领,开上了1175.4高地。11月18日,越军一股武装人员,向张阿林、高永年等5人的埋雷组展开突然袭击,战士高永年端起埋雷组唯一的一支冲锋枪,不顾个人安危边射击边向敌人扑去营救战友。在撤退途中,其腿部中弹,倒在雷场,触雷牺牲。

  《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并附了编后语《这样的战士是永生的》,云南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文山军分区给他记了二等功,团党委号如全团官兵广泛开展向高永年学习的活动。19日清晨,数倍于我的敌人冲向了1175.4高地,并步步逼近阵地,在抗敌进攻时,排长夏大光中弹牺牲,在紧急关头,营长杨恒带领支援分队奔赴了阵地,击退了越军的进攻。5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连队。


  1981年

  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号令。决定由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担任主攻任务,边防第15团炮兵营编入第126团炮群,归该团指挥。据点攻克后由126团坚守1个月,再由边防15团接替坚守。5月7日6时30分,步兵第126团对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越军发起了进攻。

  边防15团投入14个连队、452门火炮,分别在6个方向、22个点上实施佯动,另有586名官兵直接配属125团攻打扣林诸高地。团炮营主要任务是:对船头、老山和662。6高地实施炮击;对清水地区实施拦阻射击和压制敌纵深火炮。5月7日至8月7日,历时3个月,全营对19个目标进行60次射击。共发射炮弹1304发,毙伤敌约80余人,压制敌观察所2个,迫击炮阵地1个,击毁105榴弹炮7门,压制摧毁敌炮阵地13个,土木质发射点7个,坑道4个,掩蔽部4个,堑壕510米,盖沟250米,单人掩体170个,击毁运输车一台,拦车队4次51辆,军车8次15辆。

  5月24日,8连2排奉命,组织24人的巡逻小分队,在指导员叶本森的带领下,到1160高地和老邓弄一带进行搜索巡逻,当小分队行至老邓弄时,突然与潜与我境的5名特工人员遭遇。此战毙敌5名,其中1名中尉连长,缴获“五、四式”手枪一支,苏制冲锋枪4支,子弹144发,手榴弹12枚,望远镜1具,军用地图1份,匕首及其它物资一部分。我方亡伤各1人。


  7月1日,边防15团3营奉命接替126团在扣林地区的防务,第14军混合炮营转隶该团指挥。团长张清汝率机关人员在猛硐开设前线指挥所,直接指挥扣林地区的战斗,接替扣林山地区防务后,扣林官兵顶住了越军100余次炮击,粉碎敌50余次偷袭,牢牢守住了扣林山,并破袭1442高地,巩固了已得阵地,多次受到总部和两级军区首长的表扬;

  1981年9月18日,13连副连长李智能,付政指李干弱率部队27人在1134高地,香草坪、昆脑河一线对敌形成严密包围后再分片搜索,越特工王保福,李发全被我严密包围,无法逃脱,抵抗无望的困境下,于17时束手就擒。缴获手枪1支,子弹35发,匕首1把, 吊床1张,手表1块,会议纪要1份。


  1982年4月对盘据在杨万区之敌进行了炮击作战;

  1983年3月,又园满完成对1442高地,扫果屏、艾拉多等地区之敌的炮击任务。


  1984年

  4月,云南部队实施了代号为“14、17”的作战计划。从4月12日至27日为“14工程”阶段,这是“17工程”即拨除“两山”之敌战斗的前奏。在“14工程”期间,军区组织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陆军第14军、11军的各种火炮257门,以船头为中心,对田蓬、马林、杨万、船头、都龙、金平当面之敌工事,炮兵阵地、指挥所,驻兵点仓库等414个目标,实施了全线大规模炮击,总计毙、伤敌900余人,摧毁敌火炮30余门、军车20辆。

  4月28,14军118团攻占老山。4月30日,11军31师在师长廖锡龙的指挥下攻克者阴山。在“两山”拨点作战阶段,团队配属14军主要担负确保侧翼安全的任务。4月22日8时30分,14军前指令边防第15团7连于26日占领1019高地,确保老山左翼安全。25日19时,7连124名干战乘车离开驻地夭六,于20时到达芭蕉坪,20时30分,7连干战在夜暮掩护下向1019高地秘密开进,于26日9时55分顺利占领1019高地。7连在1019高地潜伏7天7夜,战斗打响后又坚守阵地10天10夜,顶住了敌2500余发炮弹的轰击,粉碎了2次偷袭,11次进攻,毙敌66名,伤80余名,击毁敌轻重机枪各1挺,缴获轻机枪2挺,冲锋枪4支和部分弹药物品。战后,昆明军区给7连记集体一等功1次,中央军委授予该连“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

  1984年4月28日,为保障老山主攻部队的右翼安全,团12连奉命首先攻占12号界碑附近的7、8、11、15号高地,尔后攻占1426高地。 4月28日凌晨,4时20分,12连按计划一举攻占了12号界碑附近的7、8、11、15号高地。11时20分,团首长命令12连迅速攻占1426高地。该连立即调整部署,由1排加强工兵、重机各1个班,担任攻击任务,2排接替1排坚守7、8、11、15号高地。11时55分,副连长陆增平带领1排沿山背经负1号地区逐点搜索。


  17时48分,尖刀班摸入敌第1道堑壕,17时50分,1排控制了整个高地,并向负2、3号高地搜索前进,分队在向负3号高地前进中,6名战士触雷负伤,指挥员立即组织抢救伤员,调整力量,以火力压制负3号高地之敌,掩护分队攻击,分队获占负3号高地后,在搜索中缴获枪榴弹12枚,手榴弹70余枚,还有一部分文件、书信、教材、密语等。29日18时30分, 12连又奉命占领13高地,该连经调整部署,冒着敌人炮火连夜开辟通路,尔后向敌阵地摸进,于30日凌晨6时,占领了13号高地。保障了老山主部队翼安全。

  从5月2日起,在老山、者阴山地区全面转入防御。团前指率3、4营防守1426高地、扣林地区。团指挥组率2营防守1019高地,1175.4高地和马店地区。5月13日,18连在连长甘正良的率领下,开上1019高地,增援7连战斗。5月5日陆军第40师第122团配属边防第15团100迫击炮连,攻占八里河东山。

  尔后,以122团加强边防第15团第2营,并以炮4师18团2营、军炮团122加农炮营编入122团炮兵群,在八里河东山方向组织防御,负责盘龙江以东地区的防务,进一步加强了防御态势,初步建立了适应长期坚守的防御部署。6月11日3时25分,敌313师约一个团的兵力,在821特工团配合下,向我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发起攻击,边防15团坚守现有各阵地,119团、112团前沿坚守分队依托工事,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将敌击退。


  7月12日,敌第二军区前指直接指挥313师266团、314师818团,316A师174团,356师876团、312师141团及821特工团,198特工团1 个营,向我老山、662.6高地、那拉口子、八里河东山发起了大规模的全面进攻。敌主要方向指向那拉口子、662.6高地, 该地区展开了3个团兵力,企图一举夺占,取得依托,向老山进攻。14军119团粉碎了该方向敌进攻企图。在八里河东山方向,14军41师率122团、边防15团2个连靠前配置以2个步兵营作为第二梯队,在老邓弄至白石岩地段疏开配置,向北侧边境警戒。7月12日13时12分,敌约一个连的兵力进攻我30号高地,边防15团18连在炮火支援下,于16时45分击退敌之进攻,毙敌19名,伤敌40余名,缴获60迫击炮1门,至此,敌停止了向八里河东山的牵制性攻转为炮击。  

  经过14小时的激战, 行谋已久企图攻占老山,且规模甚大的“MB―84”战役计划破产。我阵地前敌尸横遍野。7月22日,昆明军区司令员向边防第15团团长蒙利兴下达口述命令:“西边的门已关紧,东边的门未关紧,你团迅速攻占13号界,关紧这扇门。”据此,边防第15团5、9连于8月4日攻点了13号界碑,迫使敌后撤,控制了反阳地区。为保障船头,那拉防御阵地左翼的安全和友邻拨除敌东山观察所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4日,陆军第11军接替14军在老山地区防御,并指挥者阴山方向的防御,边防15团改为配属第11军作战。 11军接替防御后,为改善防御态势,不断给敌以军事压力,开始对我防御前沿敌部分目标实施主动出击。为此,边防第15团加强了对扣林方向间隙地区的控制。基本上堵死了敌可能进入的通道。

     8月8日,边防15团侦察队袭击1442高地,毙敌13名,伤敌10余名。1984年12月9日,陆军第1军接替陆军第11军在老山地区防御,并指挥边防第15团。1军接防后,分别于1984年12月21日和1985年1月15日抗击了越军2次团规模的进攻。1985年2月11日,陆军第1军组织陆11师、36师、边防第15团1个加强连的兵力在5个地区,对敌18个据点进行了出击作战。团15连于当日5时5分攻占扫果屏地区,于14时撤回,毙敌4名。


  1985年

  5月8日开始,陆军第67军开始接替第1军在老山地区防御任务,至29日接防完毕,边防第15团配合陆军第67军作战。为扩大战果,7月中旬,团长蒙利兴率作训、炮兵股长等人翻越205高地出境,对敌龙井地区实施抵近侦察,发现敌阵地为梅花阵地。地形极为复杂,对步兵极为不利,便决定采取炮击方法歼灭敌人,炮击中,毙敌28。10月,团炮营炮击达莫扣地区,毙敌20余人;12月,152榴弹炮连炮击戈摆大桥,毙敌24名,伤敌27名;1985年11年3日凌晨3时,越军982团1个加强特工排,从1495高地分3个方向向我12号界阵地偷袭,14连击退敌进攻,毙地4名。

  1986-87年 

  1986年1月8日,12连出击1495高地敌据点,共歼敌22名,同年3月前完成了出击老虎山,1420、包谷洞、高棚之敌据点的作战准备工作,大量牵制了当面越军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主战场行动。1986年4月30日,陆军第47军接替了67军任务,并于1987年4月30日将防务移交27军。团队继续在侧翼配合两集团军作战,团炮营、机炮连多次奉命执行炮击作战任务,毙伤敌数名。

  1988年

  1988年4月30日,步兵第37师加强112团、集团军地炮旅和工兵团接替27军。边防15团配合37师展开反敌侦察渗透活动。这一时期我军在逐步降低战场温度的同时,积极主动歼敌,保持了边境一线的军事压力,较好地配合了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