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昆明军区战评:必须重视开辟通路
在麻栗坡、马关和屏边等地的烈士陵园,不用刻意寻找,人们都能发现,有许多烈士的墓碑简要生平中,都有关于滚雷、排雷、触雷的记述。
地雷,是最廉价、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防御武器。10年中越战争究竟埋了多少雷,已无法精确统计。1992年至2018年,我军先后组织了三次大面积扫雷,一位经历三次扫雷的老兵告诉我,通常说“中越边境埋了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爆炸物”,这组数据其实是根据军工仓库出库的地雷和爆炸物估算的,实地埋雷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残忍而血腥的地雷,给双方都造成巨大伤亡。在埋雷与排雷的较量中,我军涌现众多英雄人物。如,在收复者阴山战斗中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31师92团特务连工兵班副班长杨再林,被誉为“滚雷英雄”的31师92团战斗英雄安忠文,在老山作战中被地雷炸成重伤依然坚持战斗的118团战斗英雄史光柱、韩跃奎,还有带领全班滚雷开路、7分钟攻占662.6高地的119团6连6班班长马保卫,等等。
勇士们视任务高于一切、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感天动地,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和楷模。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一点:战士们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牺牲自我的方式捍卫祖国、捍卫胜利、捍卫荣誉。从军事上而言,这又是必须反思的问题。
战后,昆明军区司令部组织了战评,反思了在老山、者阴山地区拔点作战中的经验教训,其中特别把“必须重视开辟通路”作为一部分加以分析。
35年后再读这一战评,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先辈们的务实精神和朴素文风。战评首先肯定各部队想了很多办法,首次将73式、69式火箭开辟器和81式扫雷车等制式器材用于实战,但犀利指出,“开辟通路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如“有的连队在未开通通路的情况下发起攻击,突击班排还未冲到敌前沿,就因触雷伤亡失去了战斗力”。
烈士以命铸就的老山主峰254号界碑,是主峰归我的标志性界碑。这里是昔日我军冲击主峰的关键阵地,也是布雷的密集地,诸多烈士牺牲于此。不知情的游客只知这是一块很方便留影的界碑,知情的参战老兵拜谒主峰时,则在此跪拜牺牲的烈士。
战评指出的问题有三:一是合成指挥员未注意充分发挥步、工、炮的整体威力,缺乏多种手段和多手准备,单纯依赖突击连排的破障班组;个别分队指挥员不够沉着冷静,在通路尚未开辟时,即盲目蛮干,急于发起冲击。二是部分制式和自制的开辟通路器材不适用于丛林地作战。三是针对性训练差,使用器材不熟练。
对策也有三:1.各级必须对开辟通路进行统一计划和组织,尤其是师团指挥员应预有多手准备,充分发挥步、工、炮的整体威力,战前尽可能地组织秘密搜排;战中爆破和炮火开辟相结合,多种手段并用。2.必须把排雷破障作为部队战、技术训练的重点内容施训,切忌走过场。在时间和器材上应予以充分保障。3.目前我军各种制式开辟通路器材均不适于山岳丛林地作战,应本着轻便、实用、易操作、能组合的原则,加紧器材的研制。
35年过去了,战评中指出的三个问题是否还存在?三条对策是否已落实?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开辟通路,亦给后人上了深刻一课。真正准备打仗的军人,既要传承“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也不能忘却这份血染的战评。
十四军四十师老山地区进攻战斗
一、地形
老山海拔1422.2米,位于盘龙江西岸,对内对外均能瞰制20公里,紧锁船头通往越南一个省河江的咽喉;662.6高地、那拉位于老山东侧,是老山左侧"臂膀"和重要制高点。整个地区成东西走向,由东向西逐渐增长,向东经662.6高地、那拉至盘龙江;向东南经1072高地至756高地;向西南经20号高地至1426高地,山高坡陡,一般为70度,植树被茂密。骑线中方是橡胶林和灌木、青竹、荆藤交织的原始林区;越方多为蒿草,间有竹林、灌木和耕地。
道路稀少,境内主要道路有麻(栗坡)船(头)、麻猛(洞)公路,碎石路面,通行良好;天保农场至南榔、船头至曼棍、夭六至芭蕉坪、天保农场至偏马均有简易公路,晴通雨阻;乡间小路仅供人马单行。境外道路有从船头经清水至河江公路,碎石路面;黄罗至南戛、634高地、老山;1058高地至老山;绥都方至老山均有小路连接。
战区最大的河流是盘龙江,西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涉,泅渡困难。船头公路桥是唯一通车的桥梁,载重20吨;那马西侧钢索便桥,由工兵搭设制式桥面,可行车辆。整个地区属热带山岳丛林地,雾大潮湿,常年阴雨,能见度低,利于部队隐蔽集结和突然发起攻势,但机动困难。
二、敌情
越军三一三师一二二团成两个梯队部署,第一梯队由一、二营和三营1部组成,其中三营九、十二、二十侦察连各一部在12号界碑、3号高地和绥都方地域;二营在17号、18号高地、968高地地域;一营在100号高地、那拉东侧、清水地域防守;或部在241高地。第二梯队由三营主力组成,在南劳、朗屏地域,营部在那顿,团指挥所在谷怩(哥奈)。该师四五七炮团第十营在朗屏地,十一营在板兴,十二营在朗首;一六八炮旅四营在满美地区,直接支援一二二团战斗。
越军侵占老山地区5年的时间,构筑了以短洞、钢筋混土工事为骨干和土木质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组成了以迫击炮、机枪火力为骨干,远近、曲直、明暗、正侧、斜射与倒打相结合的火力配系,构成了地雷为主,辅以铁丝网、竹签、陷井、筑城障碍和地雷场相结合的障碍区,形成了既能独力作战,又能相互支援,能打、能藏、能生活的支撑点式的环形坚固防御阵地。
三、决心部署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编成两个梯队,采取秘密穿插、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向心攻击,;这打边剿的战术手段,速决全歼老山、662.6高地地区越军,尔后转入防御。
师决心以两个步兵团另1个步兵营为第一梯队,1 个步兵团为第二梯队,以1个步兵团(欠两个步兵营)担任前送后运,对老山、662.6高地同时攻击。分别由81号、1072高地向老山方向实施主攻,向上5号、48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从101高地向114号、116号高地实施主攻,向128号、119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首先攻占老山、1072高地、662.6高地,尔后分割、围歼残敌,改造工事,组织防御。
步兵第一一八团为师第一梯队右翼团,全歼老山之越军后组织防御,抗敌反扑;步兵第一一九团为第一梯队左翼团,全歼662.6高地越军后组织防御;步兵第一二二团为师第二梯队,隐蔽配置在铜塔、曼文、戈主地区。攻击发起后,在第一梯队后跟进,随时准备增强第一梯队的突击力量。
步兵一二0团(欠第二、三营,第一连,100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配置一一八团高机枪连,担负前送后运任务。
边防第十五团第五、八、十四、十五连坚守阵地,制止越军袭扰,保障攻击部位翼侧安全。机动营和炮兵营进至猛洞地区,加强扣林地区防御,与越军十四团炮兵作斗争,并以一部兵力牵制1426高地越军。
师炮群由军区炮兵第五团(欠一个营)和边防十五团152加农炮连编成,在交止城、夭六、老寨地区占领发射阵地。师炮团130火箭炮营(欠一个连)由师掌握,以连为单位分别在坡脚至磨刀石、那央地区选择发射阵地,掩护、支援步兵作战。拦阻增援之越军,压制其纵深炮兵、指挥所和集团目标。
师高炮群由军高炮团圆37高炮营和师高炮营编成,分别在坝子、干田地区占领发射阵地,掩护师指挥所和炮群空中安全。
诸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由师炮团85加农炮营1个连编成,配置在干田东南地区,随时准备摧毁突入的装甲目标;运动保障队,由军舟桥连编成,除在那马西南侧盘龙江面架设一座钢架桥,猫猫跳附近盘龙江面架设一处浮桥渡场、两处门桥场外,随时准备修复被越军破坏的道路、桥梁,保障交通顺畅;工兵预备队,由军工兵连编成,配置在干田东南岔路口南侧凹地,构筑师指挥所,保障曼棍至船头南榔,船头至猫猫跳的道路畅通,转入防御时担任快速设障;防消预备队,由师防化连(欠喷火排、防化个侦察排)编成。在南榔东北侧无名高地开设防消观察哨,在南榔西侧开设洗消站,负责化学侦察、观察、洗消。
师指挥所,后方指挥所在曼棍开设,观察所分别在大山、1175.4高地、南榔东北侧无名高地、1574.7高地开设。
四、战斗经过
老山地区进攻战斗从容不迫984年4月25日部队展开至5 月15日全线转入防御,经历如下:
1、多梯队夜间展开,隐蔽占领夜间出发阵地。
4月25至27日,在炮兵分队掩护下,4个步兵团、3个炮兵群和高炮群,分3个梯队从麻栗坡集结地域出发,秘密向待机地域开进,炮兵群全部完成射击准备,担任攻击的第一梯队在待机地域休整后,于27日17时开始秘密接敌。一一八团在马黑、80号高地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一九团在83号高地和里头寨南侧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二0团一连在17号高地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二二团到达指定位置;边防十五团七连秘密占领1019高地;诸预备队进入配置地区,师、团指挥所亦开设完毕。
2、多路秘密接敌,占领冲击出发阵地。
28日2时30分,攻击、穿插分队向预定目标运动。一一八团一营先头穿插至78号高地南侧;二营在20号、45号高地一线展开;三营进至59号和82号高地南侧地区,一一九团二营穿插至474高地被越军发觉,随便即强行穿插;三、六连分别在104号、102号高地展开;一营在127、128号高地展开。
3、突然发起进攻,攻占老山662。6高地。
28日5时56分炮火准备,6时30分发起攻击。第一一八团一营加快穿插速度,向76号、1072高地发起攻击,遭火力压制。二营攻占21、45号高地,在46号高地北侧遭火力压制。三营攻占56、57号高地,向54、50号高地进攻。一二0团一连穿插至1153和平共处071高地,形成对内对外正面。一一九团六连在炮火准备中攻占103号高地,发起冲击9分钟即占领662,6高地。其它连队相继攻占了124、123、634、119号高地。至7时15分,基本攻占越军一二二团一营表面阵地。
4、分割围歼守敌,攻占老山主峰。
攻占662。6高地后,各分队密切协同,展开多路攻击,分割围歼守敌。第一一八团五连向老山主峰攻击,遭越军炮火反击,几经反复,立足困难。9时10分,该连与四连并肩突击,仍未奏效。10时15分,四、五、七连和六、九连共同围攻老山主峰和59号高地。与此同时,八连攻占54号高地,一连攻占76号高地,三连攻占77号高地。第一一九团在巩固即得阵地的同时,先后又攻占116、114、138号高地。边防十五团秘密占领1426高地,并以一个排前至13号高地,控制了该地区。28日除1072高地外,全部攻占预定目标。
5、乘胜扩大战果,攻歼那拉之敌。
29日,部队主力转入防御,一部兵力积极准备攻占1072高地和那拉。10时15分,对那拉、146高地进行炮火急袭,16时45分,一二二团八连在七连配合下,攻占146高地。随便后,九连和一一九团三营相继投入战斗,20时前,先后攻占那拉地区大部高地。老山方向,第一二0团四连于13时55分占领1072高地。
30日拂晓,一一九团组织部队继续在那拉地区发展进攻,于12时15分攻占168、156、167、149、150号高地。至此,全部攻占那拉以南号高地以北地区,全歼越军一二二团一营和三营一部。
6、巩固即得阵地,抗击反扑袭扰。
5月1日17时后,调整防御部署,一二0团分别以1 个步兵营另1个连在老山和662。6高地、那拉地区组织防御,于5月3日完成防御部署。其余分队配置在里头寨、662.6高地和60号高地附近,担任团预备队。一一八团、一一九团分别以一个步兵营另一个步兵连在老山和662.6高地、那拉地区组织防御,于5月3日完成部署。其余分队配置在里头寨、662.6高地和662.6号高地附近,担任团预备队。一一八团、一二二团为师预备队,分别配置在马黑、响水、小坪寨地区和那谢、铜塔、曼文地区。
5月2日上午,越军趁我刚转入防御之际,出动五辆坦克配合步兵反扑,被一一九团、师炮团击退。毙33名,击毁坦克3辆。4日至14日,越军4次偷袭1019高地,均被边防十五团击退,毙敌91名。8日,越军向高地实施反扑,一二0团三营连继击退其8次冲锋,毙敌40余名。5月15日6时15分,一二二团向八里河东山发起攻击,经62分钟战斗,收复了八里河东山诸要点,至此,老山地区进攻战斗结束,部队全线转入防御。
40师118团3营4、28攻打老山作战经过
步兵第一一八团三营加强步兵第一二二团100迫击炮连,团无后坐力炮连第三排,师工兵连第二、三排、防化连喷火器一、四班、防化侦察第三班二组为团第一梯队左翼攻击营。决心集中主力在57号高地和58号高地东侧地域占领冲击出发位置,从56、54号高地向老山主峰实施主要攻击,一部分兵力由57号高地东侧向50号高地攻击。步兵第八连配属师工兵连1个班、师防化连喷火器2具,团无后坐力炮连第七、八班,营重机枪连一、二班为营的主攻连,在56号高地突破越军防御,向54号高地实施主要突击,尔后听令参加老山主峰战斗。
步兵第九连配属师工兵连两个组,喷火器2具,营炮连82无后坐力炮排第七、八班和营机枪连第三、七班,担任营左翼攻击,首先在57号高地突破,在六连配合下,夺取50号高地,尔后听令向老山主峰发展进攻。
步兵第七连配属师防化连喷火器1具,营炮连82无后坐力炮排九、十班,营机枪连第四、五班为营的预备队。攻击发起后,主力随第八连后跟进,准备在54和50号高地方向加入战斗,在友邻配合下夺占主峰,一部兵力在60号高地展开,从正面配合营主力进攻。火力队由团82无后坐力炮连九班和机枪连两个高射机枪班组成。
第一二二团100迫击炮连和营炮连一、二排在1067.7高地附近占领发射阵地,支援步兵战斗。营指挥所在59号高地开设,战斗中随八连跟进指挥。
26日17时30分,营由南温河三板桥乘车开进至曼那西侧900米小桥后,改为徒步行进。按七连、营部、八连、九连的序列,于27日6时隐蔽进至铜塔丫口以北地域待机。
20时,按七连二排、八连、营部、九连、七连、炮连的序列,成一路队形开始接敌运动。因下雨路滑,
28日1时30分,先头八、九连各1部和营部到达马黑,其余分队均未能跟上。
1时55分,团指令营长率先头分队继续前进,由教导员收拢掉队分队。
5时25分,营指到达59号高地指挥所位置。七连二排在60号和62号高地之间迷失方向。
5时40分,八连二排在56号高地东侧占领冲击出发阵地;九连三排由副连长孙明义带领,由58号高地东侧开始向57号高地实施穿插;
5时50分,七连主力进至59号高地东北侧,占领预定位置;营战勤组进至59号高地东北侧;掉队分队由教导员带领继续向预定展开位置快速前进。
5时56分,上级炮兵开始炮火准备,八、九连掉队人员跟上了本连突击排。八连二排利用炮火延伸地机,在越军雷场、铁丝网等障碍物中开辟通道,并向56号高地发起冲击,夺占了56号高地。
6时25分,营指命令八连抵达54号高地开辟通道,作好冲击准备。此时,带九连的侦察兵因未能及时判明57号高地位置,营长命令即向56号高地靠拢,尔后直插57号高地。同时,迷失方向的七连二排,在排长率领下,正向枪炮响声方向急速前进。
6时30分,八连二排向54号高地东侧攻击,夺占了第一道堑壕,在壕内与越军展开战斗。一排从二排右侧加入战斗,遭炮火压制,前进受阻。
7时10分,连令一、二排组织火力,再次发起冲击,三排准备从北侧加入战斗。火力组摧毁了4个火力点,一、二排乘势发起冲击,又遭50号高地火力压制,冲击受阻,连请求营炮火支援。
8时许,营炮兵向54号高地北侧阵地进行压制射击,4挺重机枪对54号高地南侧7个火力点进行交替压制射击。一、二排在营、连各种火力支援下,猛打猛冲,于8时25分夺占了54号高地南、北侧两个高地。
9时许,九连向50号高地连续冲击受挫,伤亡较大。营指边组织人员抢救九连负伤人员,边令其调整力量,再次组织冲击。
9时35分,八连一、二、三排依托既得阵地,交替掩护向54号高地两侧发起冲击,遭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火力压制。营炮兵立即以火力支援八连战斗。越军向主峰龟缩,八连乘胜追击,于9时45分夺占54号高地,毙越军50名,俘2名。
10时27分,七连分3路分别由54号高地北侧、东南侧阵地超越八连战斗队形,占领53号高地,并作好冲击准备。八连积极组织火力摧毁主峰东侧和50号高地东北侧火力点。此时,八连留1个排巩固54号阵地,其余兵力组成“老山突击队”在七连后面跟进,直插主峰,协同步兵第二营全歼坚守主峰的越军。
三营经过7小时激烈战斗,先后攻占了56、54、57号高地。在友邻的密切配合下,攻占了59号高地。毙越军117名,俘3名。缴获冲锋枪18支,班用机枪3挺,重机枪8挺,高射机枪1挺,40火箭筒11具,60迫击炮3门,82迫击炮1门,无后坐力炮2门,掷弹筒3具,各种枪、炮弹55000余发和其它军用物资一批。三营伤122人,亡37人。
1983年12月5日,原昆明军区第14集团军第40步兵师受领作战任务。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我老山地区,形成有利于我方的边境态势。118团被定为40师的主攻团。主要任务是攻击并占领老山主峰。部队经过短暂的准备后,于1984年2月16日夜采取昼伏夜进的方式摩托化开进,于2月20日凌晨一时抵达麻栗坡县城西南20多公里的南温河一带,集结完毕即转入临战训练。
为了确保夺回老山的绝对把握,原昆明军区领导根据中央军委“杀鸡要用牛刀”的指示,对四十师又加强了炮兵第4师、14军炮兵团、41师炮兵团、步兵第122团、昆明军区通讯团、军区工兵第7团、汽车第22团、军区敌后侦察大队、42师侦察大队和麻栗坡县民兵团。同时,原昆明军区为了在战略上麻痹越军,采取隐真示假的手段,调动了500部各种型号电台,并配以少量佯动部队,造成我企图向越南黄连山省进攻的假象,成功迫使越军调动其主力316A师、311师向西移动,以加强其西线防御。
在临战训练期间,我参战各部队针对老山战区的地理特点和越军防御特点,组织部队熟悉地形、强化训练、研究战法、模拟演练,并对作战武器和器材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至1984年4月25日止,我军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
这次老山作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2日至4月27日,主要以部分炮兵对越军的军事目标进行火力打击,造成敌人的错觉;第二阶段,从4月28日至5月1日。主要任务是收复被越军侵占的领土,清除敌人在我境内的各种军事设施;第三阶段,从5月2日至8月30日。主要任务是转入防御,打击敌人可能发动的各种进攻。
此次老山作战,第40师在各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共歼敌7100余人;击毁敌人火炮188门;坦克四辆;军车78辆;摧毁敌弹药库、弹药所62个;营房350余栋。
在我军发起进攻的第一天,我“老山主攻团”即毙敌341名;俘敌7人;缴获冲锋枪264支;轻机枪15挺;重机枪17挺;高射机枪15挺;四零火箭筒17具;六零迫击炮12门;八二迫击炮8门;八二无后坐力炮13门;电台11部;各类炮弹8千余发;手榴弹5万枚;子弹32万余发。在后期的防御作战中,战果更为显著。
战后,“老山主攻团”涌现出史光柱、陈洪远、张大权、尹光中4名一级战斗英雄;8名二级战斗英雄;还有一大批英模集体。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步兵五连是二营的尖刀连,九班是五连的尖刀班,主要任务是沿连队的攻击线路为全连开辟通路。
开辟通路就是在部队发起攻击前,派人将敌人防御前沿的障碍物拆除,为攻击部队疏通道路。在老山地区,越军为了阻止我军进攻,在其阵地前沿设置了宽正面、大纵深的防步兵雷场。所埋地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压发雷,只要是有一定压力,它就爆炸;另一种是绊发雷,就是用头发丝粗细的铜、铁丝将地雷单个或串联起来挂在树枝上、草丛里或人行小道两侧,只要有人绊住铁丝,马上就会引起连锁爆炸。
我军的作战传统是阵地指挥员带队冲锋,这次老山作战也不例外。
步兵五连的进攻由游副营长带队。第一个进攻目标是21号高地,尔后顺22号、45号、50号高地向主峰发起进攻。
1984年4月28日凌晨1点30分,九班韩班长带着全班悄悄摸到21号高地前沿展开,开始秘密排雷。当时雾大天黑,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排雷不能出现任何声响,以免暴露企图,所以排雷效率相当低,一小时只能前进20来米。
凌晨6时左右,我炮兵开始向敌实施火力急袭。趁此机会,九班采用导爆索开辟通路,但由于草深林密,30米长的导爆索无法伸展开,连续三次发射都不成功。这时候,我军的炮火已经开始延伸射击,按战前部署,这预示着离发起攻击的时间仅剩25分钟。军令如山,如果在最后时刻仍不能按时开通道路,将会大大增加即将发起冲锋的连队战友的伤亡。
团指在急切地询问五连的位置,营指在不断催促五连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副营长和连长在焦急地等待着九班破障的消息,全连的战友都在为九班捏着一把汗。
这时的韩班长,心中非常清楚殆误战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清楚在这种地形上破障开路的难度。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死神在一步一步地向连队逼近。韩班长思虑再三,将全班召集在一起,坚决而果断地说:“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我命令:全班编成四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距离15米,用人体依次开辟通道。”话音一落,他就带着第一组的另外两名战士走向了雷区。
他用竹竿拍、用刀砍、用脚踩,走在全组最前面。当他们在雷区前进了约7米时,他的左脚踏响了一颗地雷,左小腿被炸伤,左脚掌被炸掉四分之一,头部和胸部也受了伤,战友们用了三个止血带才给他包扎好。他急切地对副班长说:“第二组向前走,一秒也不能耽误。”接着,他拉住本组战士小孟说:“背着我,跟在第二组后面。”小孟背着他走了不到5米,第二组的三个战士就被爆炸的绊发雷击中,全部阵亡、重伤,小孟也被一颗地雷炸断了腿,背着的韩班长被摔到两米多远的草丛里。他挣扎着将第三、第四组的战士叫到跟前说:“这里离越军第一道战壕大概还有50米了,地雷可能越来越多,要打开通路,伤亡肯定更大。听我命令,我先在前面爬,如果我不行了,你们再分别上,无论如何我们九班要在十分钟内完成任务。”
说完,他就拖着被炸伤的双腿,利用胳膊的支撑力,向前爬行、滚动……仅仅前进了4米,又一颗地雷被引爆,将他的右手炸飞,头部和胸部再次负伤。韩班长实在爬不动了,过多的流血和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了过去…… 就这样,九班的战士们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硬是在总攻发起之前用血肉之躯在雷区开辟了一条宽3米、长72米的通路。当九班最后一名全身血迹的战士找到韩班长时,他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两眼望着前方,双手伸向了主峰方向。九班的12名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们全班战前立下的“攻克老山洒热血,愿为祖国献青春”的钢铁誓言。
步兵第三营为“老山主攻团”的左翼攻击营,所辖的八连负责攻击54号高地,九连负责攻击50号高地。两个连队犹如两把尖刀插向了敌人的心脏。
九连二排是突击排,在第一次攻击过程中,排长身负重伤倒在阵地上。此时,全排被敌人的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压在一片开阔地带,由于分队无人指挥,陷于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地,人员伤亡不断增加,形势非常危急。
在这关键时刻,四班长史光柱大声喊道:“全排注意,我是四班长,排长负伤了,现在全排听我指挥:四班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掩护五班、六班撤退。”全排撤到安全地带后,史光柱将全排人员重新进行了编组,把轻重火器也进行了调配。尔后,用861指挥机向连长报告,请求继续向50号高地进行攻击。
当史光柱带领全排冲到距敌人阵地前沿只有5米左右时,他踩响了一颗地雷。在地雷爆炸的一瞬间,他只觉得两眼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史光柱用手拍拍脑袋,正常;用手一擦脸上的泥土,摸到了一团血糊糊的肉,原来是他的左眼球被弹片削出了眼眶,只剩一些肉丝粘连着挂在脸上。史光柱又揉揉右眼,右眼球也被弹片带动的热力严重烧伤。战友们要给他包扎一下,他一把将掉出眼眶的眼球扯掉,大喝一声:“快去拿下高地,向连长报告火速增援我们。”说完,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了过去。
战斗结束后,史光柱被送进了后方医院。由于伤势过重,他的左眼做了眼球摘除手术,右眼也处于失明的危险状态。当时的军委副 杨尚昆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总后由全军乃至全国抽调最高明的眼科医生,务求保住史光柱的右眼一线光明。但是,尽管军内外的专家们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终因伤势过重,史光柱的右眼最终被摘掉了。
双目失明的史光柱,没有悲观,没有泄气,相反还经常安慰、鼓励其他受伤的战友。当战友们到医院看望他时,他轻松地说:“相对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虽然双目失明,但毕竟还活着。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但我的心里是一片光明。”
战后,中央军委根据他的英雄事迹,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史光柱伤愈归队以后,就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抓紧时间自学盲文。他的英雄事迹见诸报端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深圳大学破格录取他为该校的一位盲人学生。大学毕业后,他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1990年12月出版了自己的诗歌专集《黑色的河流》。他的诗歌通俗明快,热情奔放,朴素中流溢出风韵,自然中浸透着情趣,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诗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战友的怀念,既有对邪恶的鞭挞,又有对弱者的启迪。他在《小草歌》中写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春风啊,春风把我吹绿,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这首诗被作曲家谱成曲子后,妇孺皆唱,响遍了全国。
步兵一营为穿插营,主要任务是在战斗打响前越过国境线沿46号、47号、48号、76号高地,秘密摸到越军防御阵地后方的纵深地带。
首先攻击76号高地、77号高地一带,并设法打掉敌人的营指挥所,使其群龙无首,失去指挥。尔后,攻击1072高地,截断越军的退路,阻击越军第二梯队对老山主峰的增援,配合二营、三营形成对老山守敌的围歼态势。
通过介绍“老山主攻团”所属三个步兵营的主要任务就可以看出,“老山主攻团”所采取的战术手段是:隐蔽接敌,秘密穿插,侧翼突破,侧后攻击,分割包围,多路向心攻击。
对这一战术手段的运用,外行人是很难看得透的。但对越军来讲,对此却并不陌生。因为越军的营以上军官大都在我国各级、各类军事院校培训过,所学的技术、战术与我军基本一致。其中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一般都在前苏联的军事学校和我国高等军事学府深造过,他们对我军的作战思想、战役企图、兵种编成、火器配置等都比较熟悉。
在战前,越军根据老山地区的的地形,已预计到由46号高地至1072号高地一线,很可能是我军的穿插路线(这从后来缴获的越军作战计划上得到证明)。据此,越军除在沿线各高地设置了大量障碍设施外,还对沿线各高地准备了炮火射击诸元。
同样,我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已预料到穿插分队必有一场恶战。因此,除对一营的人员、武器进行加强外,并由一个炮兵团随时支援一营的战斗。同时,对一营的战术运用和运动的方式作了专门规定。
4月28日,我军发起的第一次炮火急袭刚过,一营先头连队步兵一连已进至76号高地北侧,并击毙了敌哨兵、占领了其警戒阵地。步兵二连则向48号高地展开攻击。同时,步兵三连在张副营长的率领下向47号高地发起了攻击。
一时间,在越军防御阵地的前方和后方到处是炮声、枪声和喊杀声。在穿插路线上,各个高地的越军无法搞清我军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只有固守一地,仓促应战。至早7时30分,一营的三个步兵连已经夺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对各高地守敌形成分割包围之势。
直到此时,越军的指挥官才弄清我军的战术企图。为了挽救败局,他们用电台向其上级请求炮火支援,对整条穿插路线和沿线诸高地进行覆盖射击。
几乎是同一时间,“老山主攻团”为了加快一营的战斗进程,以便尽快占领1072高地、形成对主峰的围攻之势,也要求上级炮兵和本团炮兵对穿插路线上的各高地之敌实施炮火急袭。
起初,是越军的炮火对我穿插路线进行轰击;紧接着,就是我军的炮火对穿插路线上各高地进行轰击。到后来,是双方的炮火在所有地段和高地轮番轰击。整条穿插路线和诸高地转眼间变成了光与火的世界。
阵地上到处都是弹片撕破空气的尖叫声,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这令人胆寒的爆炸声中,还有一个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情况,满山遍野的原始次生林和高大的毛竹在空中就将各种弹药引爆,这大大提高了弹片在空中的覆盖面和杀伤范围。敌我双方的士兵在这排山倒海般的呼啸声中一片一片地倒下去。
7时40分:步兵一连吴指导员被地雷炸伤头部,肋骨被炸断四根,重伤倒在了阵地上;跟随一连的顿副营长也被炸成重伤;一连副连长遭敌重机枪射击,中弹阵亡。
7时50分:二连丛副连长带领突击排向48号高地发起冲锋,遭敌重机枪射击中弹阵亡;二连王连长在指挥战斗中遭敌炮火袭击,重伤阵亡;二连高指导员遭敌炮火袭击,被弹皮削断左腿,重伤倒地。
7时55分:机枪一连陈连长与陈指导员在指挥作战时双双中弹,几乎同时阵亡;三连副连长在率队攻击中中弹阵亡;随三连指挥作战的张副营长(代理)遭敌炮火袭击被炸成重伤,倒在了阵地上。
战斗打响后不到两个小时,在穿插路线的各个高地上,已到处是伤兵和尸体。树枝上、竹林里、草堆里、灌木丛中到处是横飞的血肉和断肢残臂。有的尸体被弹片削去头颅,头断之处在咕嘟咕嘟地冒着血泡;有的尸体被炸成几截,五脏六腑被高挂在枝头上,令人惨不忍睹。阵地上那呛人的火药味、刺鼻的尸体焦糊味和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相互交织到一起。
炮火急袭之后,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营的情况是:刘营长、卢政教及在一营参与指挥作战的向副团长率领营指挥所位于48号高地南侧,并指挥着一个60人的营预备队向1072高地运动;步兵三连的建制被炮火打乱,郑连长带领20多名战士由1048高地向1072高地运动;步兵二连的阵地指挥员几乎全部伤亡,剩下的战士群龙无首,失去组织;步兵一连的17名战士,在胡连长率领下,正在继续向1072高地的残敌进行攻击……
从整体上看,一营的战斗力已是基本丧失。就在这残酷的情况下,步兵一营的官兵却没有一个退却,没有一个溃逃。他们从不同的阵地,不同的连队,不同的方向,自动组织起来:或三五个人一组,或十来个人一班,或单枪匹马向有枪声响的地方去,向有喊杀声的地方冲。老山地区的27座山头,几乎每一个阵地都有一营的兵。
步兵三连的两个战士被打散后,在树林里摸索了一个晚上,次日凌晨,正巧碰到友邻部队122团正向敌人攻击,就主动加入了该团的战斗。由于他们俩作战勇敢,击毙数敌,122团分别给他俩记了二等功和三等功。
二连四班有个新战士小李。小伙子入伍后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临战训练中,刻苦训练,认真钻研,在团队组织的军事对抗赛中,他获得了单兵战术和个人技术第一名。就凭着这过硬的军事技术,使他在血与火的厮杀中成为幸存者。在战斗打响后,他们班呈前三角队形向敌发起冲锋,冲至48号高地前沿。小李正在集中精力向前跃进,突然感到脚下一软,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踩中了越军埋设的压发地雷……在这性命攸关的一瞬间,小李以一个极其敏捷的侧滚翻,摔倒在一个炮弹坑里,地雷随之爆炸,但他却活了下来。
在二连攻克48号阵地以后,他们班就只剩下他一人了。随之而至的越军大规模炮击,又使他与连队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他考虑了一下下步的行动,然后就从阵亡烈士的遗体上找来了子弹、手榴弹作为补充,顺着山梁向枪声激烈的1072高地摸去。
此时,一连胡连长正带着本连17名战士向1072高地残敌进行攻击。但是,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加之攻击力量不足,连续两次攻击都受到挫折,这时,战场上的敌我双方都在调整兵力准备着新一轮的拼杀。阵地上一时处于对峙状态。
小李从1072高地的两侧(也就是越军防御阵地的后面)摸到了第一道战壕。可能是由于残余越军正在全力对付一连的进攻,居然没有察觉到一名中国士兵已经进入了阵地。等到小李摸到第二道战壕时,才被越军发现,他们马上组织了5名士兵从三个方向向小李包围过来。
小李见状,立刻隐蔽在堑壕内的小猫耳洞里,开枪击毙一名越军。接着,他又沿战壕迅速转移到一块盖沟水泥板的下面,突然出击,又击毙一名越军。正当他悄悄地准备转移到另外一条战壕时,却在战壕的拐角处和一名悄悄包抄的越军突然碰了头。于是,战场上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极近距离内,敌我双方士兵同时举枪,同时射击,同时倒下……越军头部中弹登时毙命,而小李却没有死,越军发射的子弹击中了他胸前的子弹夹。
正当小李准备爬起来转移时,他听到又跑来一名越军,此时,由于敌我双方距离太近,小李已经来不及转移,于是,他就干脆倒地不动装死,手中紧紧握住冲锋枪的扳机、眼睛的余光则盯住越军士兵的身影。等到越军靠近用脚踢他时,他突然跃起,一枪将其击毙。
就这样,小李在1072高地上东打一枪、西打一枪、上打一枪、下打一枪,搅得整个1072高地上的越军乱了套,成为敌人的心腹之患。这为步兵一连最终夺取该高地做出了突出贡献,战后小李荣立了二等功。
直到4月29日深夜,攻打老山的战斗已接近尾声,小雨伴随着还没停止的的枪炮声音不停地下着。
这是打响战斗的第二天,被我军收复的各个阵地都在加固工事,开挖掩体,防敌炮击。各分队也在组织寻找失散的负伤人员和烈士遗体,保障连队以及民兵、民工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阵地上运送弹药物资、压缩饼干和各种罐头。由于山势险峻,道路泥泞,地雷遍布,特别是在28日的晚间又下起了小雨,抢救伤员的工作十分艰难,一些重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在阵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18八团1营搜救小组的同志们冒着1072高地上敌人机枪的封锁在老山主峰与1072高地之间进行着搜救伤员的任务。他们踏着泥泞的道路在一个炮弹坑里发现了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1连2排长赵天亚(河南邓县人,1980年1月入伍,1983年提干)。赵排长是在头天早晨按照上级的命令,穿插到指定位置后,带领2排向1072高地发起冲击中,遭到了敌人轻机枪的猛烈扫射,子弹击中大腿而负伤摔倒在炮弹坑内。
当战士们向枪声最激烈的地方发起冲击后,他自己用急救包做了简单的包扎,忍受着剧烈疼痛、干渴缺水、饥饿寒冷,孤立无援地在这个弹坑里磝撑了20多个小时。当搜救小组的战友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因伤口长时间被雨水浸泡而引起了严重感染,身体发起了高烧,生命危在旦夕。战士们为了抢救他,使他尽量减轻痛苦,在用担架抬着他下山时,后面的战士只好双膝跪在地下滑着下山,两个膝盖被划破,地上留下了两条长长的血痕。经过几个小时艰难的爬行,终于将他安全送到了曼棍师野战医院救护所进行紧急抢救。医护人员立刻把他抬上手术台,进行消毒,做手术取出子弹弹头。由于抢救及时,最终将赵排长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老山主峰收复后,为了巩固既得阵地,我英雄的119团、122团各一部根据师前指的命令,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收复了位于那拉地区的诸高地。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高度赞扬部队说:“这几乎就是古代三国时邓艾突袭阴平关、智取成都的翻版嘛!”
1072高地是越军在老山主峰南侧的最后一道防线,夺取该高地,就可以直接窥视968高地之敌的一切行动。为了巩固老山主峰阵地,师里命令122团一部、120团一部务必拿下该高地。
中午13时30分,弥天大雾渐渐散去,我118团炮群对该高地前沿实施炮火急袭,首群炮弹覆盖目标,敌工事被我炮火摧毁。这两支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奋勇冲击,前仆后继。于13时50分攻克了老山收复战的最后一个目标——1072高地,扫除了老山的最后一道障碍。
一一九团老山战斗要图
那拉地区位于船头西南侧,662.6高地东南侧,紧靠盘龙江河。由146、150、166、227等十几个高地组成,是敌通往662.6高地的主要通道。该地区有越军122团1营2连和4连据守表面阵地。
为了巩固已收复的老山主峰阵地,必须扫清那拉地区诸高地之敌。根据军区首长指示及军前指指示。师前指命令我122团7连、8连、9连、120团3营配属119九团8连、9连,于4月29日上午10时开始攻击那拉地区之敌。
10时15分,师炮群对那拉地区诸高地进行炮火急袭。我强大的炮火铺天盖地地倾泻向敌人阵地,整个阵地火光冲天,刺耳的炮弹爆炸声响彻整个山谷。
119团8连在连长韶照台带领下,由1排担任主攻,2排佯攻,3排掩护,4排担任连预备队。他们从刚收复的100高地出发,途径662.6高地、124高地,当到达19号高地和634高地时,遭到了越军的炮火拦截,部队前进受阻,122团8连当场有十几人负伤倒地。而后在我炮火支援下,他们强行通过了越军的火力网到达越军143高地右侧。这里有六间房屋,越军刚从这里撤离,此时又遭到了敌人的炮击。
担任连预备队的4排十几个人爬在房屋一角,排长宋国现突然发现一颗带线的地雷,后面的人向前挤十分危险,他迅速排出了地雷。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们四米处爆炸,所幸无人伤亡。他们又迅速撤离房屋转移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当他们路过一战壕时,看到配属他们连的重机枪班11名战友有10人牺牲,一人重伤,两米多长的战壕堆满了烈士的遗体。
此时连长命令全连加速前进,当他们到达146高地前时,遭到了146高地敌人的火力封锁,攻击分队无法前进。师前指命令122团8连攻击146高地,命令119团8连攻击166高地。攻击连队用六零炮、高射机枪、重机枪以及团属火炮同时攻击166高地。炮火准备后,两个连队同时进攻,半个小时解决战斗。紧接着连长命令3排攻击147高地。3排在李海欣排长率领下,勇往直前,猛冲猛打,仅用20多分钟就解决了战斗,缴获敌人电台一部,各种步枪九支。此时,攻击分队战士一天没有吃上东西,又饿又渴。
李海欣,高中文化程度,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李海欣率领14名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坚守142号高地55个昼夜。特别是在7月12日的防御战斗中,指挥14名战士,同多我十倍之敌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在李海欣英勇献身精神的鼓舞下,142号高地的战士们高喊着“为排长报仇”的口号,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1个营和1个特工连的6次轮番攻击,以毙104名的辉煌战果。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李海欣等15位同志,被大家誉为“十五勇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高地,被称为“李海欣高地”。1984年9月,李海欣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4时,我122团8连在146高地的战斗打响。该高地是连接老山主峰与越南清水方向的咽喉要道,敌人苦心经营构筑了钢筋水泥永备性工事和堑壕、盖沟、短洞相通。阵地前沿又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并重新调整了火力配置,用火炮和轻、重机枪封锁我冲击道路,主阵地用直瞄火炮、高射机枪支援前沿战斗,整个高地形成了上下连接、明暗结合的立体交叉火力,既可以互相支援,又能独立战斗。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越军防守部队的番号也是122团,驻有一个营部和一个加强排防守。他们企图以此为依托,等待增援部队到达,伺机向老山主峰发起反扑,最终是两军相遇勇者胜。
我122团8连决心以1排主攻,3排助攻,2排则从翼侧吸引敌人火力。战斗打响后,1排刚刚接近第一道堑壕前沿,就被敌人的机枪、炮火拦阻;2排从侧翼向阵地发起攻击,也遭到敌人火力压制,副连长和排长相继身负重伤。
两次攻击未成,连长及时调整部署,请求炮火支援,代理副连长安云芳带领3排,在2排的掩护下,一鼓作气,连夺4道堑壕。在冲击中,7班轻机枪手段平摧毁了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之后,在冲锋中被暗堡里射来的子弹击中腹部,肠子顺着伤口流了出来,鲜血直流,他忍着疼痛将肠子塞进肚子里,仍然以坚韧的毅力向敌人猛烈射击,又毙敌2名,伤敌3名,并吸引敌人的火力于自己身上,为冲击部队占领阵地创造了条件。后被敌人射来的子弹击中头部,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战后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在收复143 号高地的战斗中,122团9连9班战士扬树武冲在最前面,奋勇冲杀,连毙两名敌人后被暗堡射出来的子弹击中胸部,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绿色的军装。他最终因伤势过重,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战后部队为他追记了二等功。
3排长白谊明率8班,在7班、9班的火力掩护下,沿着一条小石槽向敌接近。他们一鼓作气,连续发起冲击,终于在下午17时零9分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堑壕。
在那拉地区作垂死挣扎的敌人,用严密的火力封锁了主阵地前沿200米宽的一片开阔地,全排伤亡人员不断增多。白排长冷静分析了敌情后,果断下令停止进攻,研究歼敌对策。决定由他带领一支精干的突击队,采取偷袭的办法,利用夜暗绕到敌人背后,直捣敌人营部,并设想了碰到雷区、被敌人发现、走错道路等三种情况下的处置措施。
午夜零时,8名突击队员在白排长率领下趁夜暗出发,轻装前进。在长满了飞机草、树丛和荆藤的道路上前进。突然被一道十来米左右高的悬崖陡壁挡住了去路,前进受阻。战士们就搭人梯向上慢慢爬行。接着又抠石缝,拉着树藤,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突击队员于凌晨4时登上了146高地主阵地侧翼,白排长用指挥机沟通了与连部的联系,并约定战斗在拂晓打响。
山头上的越军经过一天的顽抗,也都疲惫不堪,见我军几个小时都未发起攻击,以为要到第二天白天才会进攻,所以大部分越军都东倒西歪地打盹,有的已经呼呼大睡。天刚蒙蒙亮,我突击队员如神兵天降,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战士们端着冲锋枪朝敌人一阵猛扫,敌人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死伤众多。敌高射机枪弄不清我突击队的攻击方向,又怕打着他们的自己人,只好朝天乱放枪壮胆,连长见突击队在主阵地上战斗已经打响,也率领战士们从正面发起了猛攻。
突然,隐藏在主阵地正面的一个石洞里的敌人用轻机枪疯狂向我主攻队形射击,瞬间多人伤亡,冲击受挫。由于这个石洞是我突击队员射击的死角,手榴弹投过去就滚到一边去了,效果不佳,石洞两边是绝壁,不好接近敌人。白排长急中生智,迅速解下绑腿将三颗手榴弹绑在一起,拉火后顺着山崖递到洞口,只听一阵巨响,那个石洞被炸塌,藏在里面的敌人应声毙命,敌人的轻机枪停止了狂叫。8连主力乘机冲了上来,接着白排长率领7名突击队员又一阵猛打,敌人仓促抵抗了20多分钟就全部被歼灭,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有四十多具越军的尸体。
军区首长谢振华听到2排突击队智勇双全的英雄事迹后,连连称好。他高兴地说:“这几乎就是古代三国时邓艾突袭阴平关、智取成都的翻版嘛!”
4月30日拂晓,119团9连、122团9连相继投入战斗,先后收复了143、168、167、148、150、227、241等高地,至此,越军占领的那拉地区所有阵地全部被我攻克,全歼守敌122团1营和3营一部。
越军313师师长亲自给越北二军区司令武立打电话,声称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夺回老山。在30日凌晨2时,越军在六○炮,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以一个连的兵力向我120团4连坚守的77号高地进行疯狂反扑,这时4连大部分兵力分散在48、49号高地上,只有3排防守在77号高地与76号高地之间的凹部,情况万分紧急。指导员郭兴科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赶到3排阵地,指挥3排先后击退了敌人6次进攻,敌人弃尸而逃。
4月29日凌晨,盘踞在1072高地的敌人以一个连的兵力,向被我占领的77号高地反扑。的敌众我寡的危急情况下。郭兴科冒着炮火,赶到4连3排驻守的77号指挥战斗,鼓励大家“沉住气,坚决打退敌人的反扑。”3排在战斗中打得很顽强,接连挫败敌人6次冲击,牢牢守住了阵地。郭兴科随后到各排及时宣扬3排的事迹,号召全连连续作战,坚决拿下1072高地。下午1时55分,战斗打响,全连同志勇猛冲击,迅速攻占了1072高地。
6月12日晚,敌人向1072高地猛烈炮击,连部通往1、3排的电话线被炸断,指挥中断。郭指导员不顾连长阻拦,带着通信员冒着敌炮火,摸黑查接线路,保证了连指挥所电话的畅通。6月14日下午3时许,郭兴科前往察看阵地时,不幸被敌炮弹炸成重伤。他在牺牲前,还吩咐大家:“你们要坚守住阵地。我存的五十元钱,取出来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战后,郭兴科被中央军委授予“战地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
4月30日,已经持续几天阴雨的天气终于结束,小雨渐渐停止。前沿阵地的战壕里也积满了雨水,自老山主峰被我攻克后,越军不断采取小股偷袭、炮击等手断,以此疲惫我军。为了配合老山主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巩固老山地区主峰阵地及那拉地区诸高地,昆明军区首长根据总参首长的指示,命令11军31师向者阴山守敌发起攻击。
31师在师长廖锡龙率领下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两翼突破,向心攻击,穿插分割,边打边围的战术手段向敌发起攻击,至5月1日16时15分,92团二连攻占江利公安屯;5月6日7时30分,师侦察连2排在2个步兵班的配合下攻占了那腊后山。至此,者阴山进攻战斗胜利结束。
者阴山地区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老山主战场的防御作战。吸引了越军二军区的兵力,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胜利完成了在侧翼牵制越军的战略任务。
无法完成的穿插!40师118团1营老山穿插作战行动受挫
这是一场距离我们最近的边境战斗;这是一场被很多人遗忘或回避的战斗;这是一场带有悲剧色彩的战斗;这是一场倒下不少英烈,也诞生了诸多英雄的战斗;这是一场因上级决策有误,至今让幸存官兵饱受心灵创伤唏嘘不已的战斗;这是一场发生在1984年4月28日老山主攻团收复老山首战中,1营惨烈至极的穿插战斗。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场战斗尽管惨烈,却一直少有传播。
今天,让我们掀开这尘封已久的战争记忆,昭告世人:曾经有这样一个营的勇士,为保卫祖国,用血肉之躯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史诗;有这样一个营的幸存者,续写着一部堪比电影《集结号》的英雄曲折篇章。
铭记历史,用光荣和壮烈,写就国家故事、国家记忆!
今年是收复老山作战胜利35周年,记者(老山记忆)怀着崇敬之心,先后走访了原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1营当年参战的部分亲历者,根据他们的回顾、整理和分析,现将1984年4月28日1营收复老山穿插作战“行动受挫”(即所谓“基本未完成当日任务”)的历史真相还原如下。
【左至右:1连班长简传全、枪1连副指导员杨朝旭、3连指导员陈勇、副团长向坤山、教导员陆豪、2连指导员高韶林、2连排长刘金昆、3连排长周培武】
1984年4月28日,对于我们所有参战官兵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被越军霸占的老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天,全团有159名勇士的鲜血染红了老山,他们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他们唱着英雄的赞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化作了英雄的山脉!
今日老山实景全貌(我方一侧)
老山(越方称1509高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以南约50公里,中越边境口岸船头西南5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422.2米,巍峨矗立,与其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比高相差达1260余米。整片地区雾大潮湿、丛林茂密,山陡谷深,平均坡度为40度左右,接近主峰坡度为60-70度,主峰正北面是60米高的悬崖峭壁。以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条大山梁,成鼎足之势,易守难攻,可俯瞰两国边境纵深20余公里地区,因此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价值。
老山(越方称1509高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以南约50公里,中越边境口岸船头西南5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422.2米,巍峨矗立,与其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比高相差达1260余米。整片地区雾大潮湿、丛林茂密,山陡谷深,平均坡度为40度左右,接近主峰坡度为60-70度,主峰正北面是60米高的悬崖峭壁。以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条大山梁,成鼎足之势,易守难攻,可俯瞰两国边境纵深20余公里地区,因此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价值。
1979年后,越军第313师122团抢占了老山主峰及附近有利地形,建立了4个军事据点群。老山防御之敌为越军第313师122团2营,其部署是:老山主峰(1422.2高地)、50号、52号、54号、57号高地为敌6连防守,其连指设在50号高地;48号、49号、76号、77号高地为敌7连防守,其连指设在76号高地;敌5连、24火器连配置在1072和74号、75号高地,敌营指设在1072高地;敌122团直属14迫击炮连配置于968高地南侧。
老山(越方称1509高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以南约50公里,中越边境口岸船头西南5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422.2米,巍峨矗立,与其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比高相差达1260余米。整片地区雾大潮湿、丛林茂密,山陡谷深,平均坡度为40度左右,接近主峰坡度为60-70度,主峰正北面是60米高的悬崖峭壁。以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条大山梁,成鼎足之势,易守难攻,可俯瞰两国边境纵深20余公里地区,因此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价值。
1979年后,越军第313师122团抢占了老山主峰及附近有利地形,建立了4个军事据点群。老山防御之敌为越军第313师122团2营,其部署是:老山主峰(1422.2高地)、50号、52号、54号、57号高地为敌6连防守,其连指设在50号高地;48号、49号、76号、77号高地为敌7连防守,其连指设在76号高地;敌5连、24火器连配置在1072和74号、75号高地,敌营指设在1072高地;敌122团直属14迫击炮连配置于968高地南侧。
(一)作战任务:1营穿插路线,战前突然提高了400米,即从山脚提高到了山坡
根据军、师的作战意图,118团确定的收复老山战斗部署是:
1营为侧后穿插突击营。配属团100迫击炮连,师工兵连第1排第1班,团无炮连第1、2排,师防化侦察第1班第1组,利用夜暗,隐蔽在马嘿东南侧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在80号和59号高地之间越境。沿79号、1214号、78号高地秘密向76号、1072高地穿插,首先攻占77号、76号、1072高地,歼灭该敌。尔后一部兵力在1072高地形成对968高地方向正面,阻敌增援;营主力继续沿48号、49号高地向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发展进攻,配合团主力全歼老山地区之敌。攻占老山后,迅速在48号、76号、1072、44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抗敌反扑,固守阵地。
在40师原定作战方案中,1营的穿插路线是从80号、81号高地之间越境,沿山脚的森林边缘穿插到敌后。但在战前,上级亲自到118团研究进攻作战时,将1营的穿插路线提高了400米,即从山脚提高到了山坡上。理由是山高坡陡,林密隐蔽,可以起到出敌不意的效果。加之,1营在临战模拟训练中,山岳丛林夜间行进的速度,从未突破过200米/小时;含配属分队、军工连,1营穿插分队编制近600余人,军令要求3小时穿插到位,并按战斗部署完成攻占各任务高地,致使1营的穿插作战任务变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18团和1营的干部虽然对新的穿插路线和穿插时间充满疑虑,但还是坚决执行了这一方案。
【1营预定穿插红色任务路线与2、3营攻击方向关系卫星地图(越方一侧,蓝色为越军防守高地,顶部黄色线为国境分界线)】
2营为右翼攻击营。配属步兵第120团第1连,100迫击炮连,团无炮连两个排,师工兵连第4、5班,师喷火排第1、5班,师防化侦察第2班第2组,在1080高地、小响水地域占领进攻出发位置。首先以一部兵力沿19号高地向1153、1071高地秘密穿插,并占领这两个高地形成对外正面,阻敌增援;以一部兵力沿46号高地向50号高地实施攻击;营主力沿21号高地、52号高地向老山主峰实施主要攻击。歼灭老山地区之敌后,在1153、1071、50号、老山主峰、18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
3营为左翼攻击营。配属步兵第122团100迫击炮连,团无炮连第3排、师工兵连第2、3班,师喷火排第4班,师防化侦察第2班第1组,在马嘿北侧展开。在57号、58号高地东侧占领冲击出发位置。营主力沿56号、54号高地向老山主峰实施主要攻击;一部兵力沿57号高地向50号高地、老山主峰攻击,歼灭54号、老山主峰和50号高地之敌。尔后在1214、57号、54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
步兵第120团2营配属团无炮连一个排为团预备队。
1连进行战前动员,受领作战任务
【1连尖刀突击排3排进行战前出征宣誓,前排戴红花者为排长周龙勇(烈士),后排左至右:杨昌先、程江(烈士)、谢勇、曲静、饶玉明、罗继松(营部,烈士)】
(二)惨烈历程:全营伤亡46%,坚决完成全部穿插作战任务
按军、师的预定部署,4月28日凌晨2时30分开始,各攻击分队利用夜暗秘密向预定进攻出发位置推进。1营的穿插路线和作战任务与2营、3营相比,更为凶险、更为繁重;热带山岳丛林地,沟堑交错,根本没有路,且临变更的穿插路线未经缜密侦察;地图显示全程直线距离1.5公里,含山谷系数,实际距离则近7公里;但规定先头要在5时30分占领冲击出发位置,到位时间仅有3个小时。
因穿插路线地形复杂,坡陡谷深,到处是荆棘丛生,灌木纵横的原始森林,为保障按时穿插到指定位置,跟随穿插指挥的副团长向坤山和营长刘年光决定在全营到达80号高地的越境位置后,将穿插发起时间提前2个小时。
【1072高地与其他主要阵地相互关系实景图(我方一侧)】
4月27日19时30分,1营沿马嘿东南侧向80号高地隐蔽接敌,于23时进至80号高地。经过休整后,4月28日凌晨0时30分,开始从80、59号高地之间越境,按侦察工兵组、1连、3连、营指、火力队(枪1连3排)、战勤保障组、2连(营预备队)、军工连(120团3连)的序列成一路队形,在侦察兵的引导下,沿79号、1214、78号高地进至51号高地,侦察兵秘密取缔敌警戒,毙敌3名;1连向76号、1072高地;3连向77号、48号高地实施秘密穿插,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5时56分,上级炮火准备开始时,1连先头两个多排按上级规定时间到达76号高地前沿,3连先头进至51号高地东北侧,营指到达78号高地东北侧山腰,火力队先头进至78号高地东侧,战勤保障组进至78号与1214高地鞍部,2连先头到达1214高地。
6时许,营指在78号高地开设并展开向下指挥。同时,敌方炮火开始还击。穿插中的营指和火力队、2连先后遭敌炮火拦阻覆盖,出现伤亡。危急时刻,营指作了分工:营长刘年光向下指挥,教导员陆豪向上汇报,副团长向坤山负责全营进攻和防御。
6时20分,1连报告先头已到达76号高地东南侧谷地,正在占领冲击位置;3连报告正占领冲击位置(实际已迷向,错误占领冲击位置),其他分队报告到达预定地点。营令1、3连全速前进占领冲击位置,开辟通路,把握攻击方向,防止误攻目标;令后续分队注意防炮。
6时30分,上级炮火准备结束后,为保证1、3连的后续分队有效占领冲击位置,又令营炮火向1072、76号、77号、48号高地加时五分钟炮火压制射击。尔后,1、3连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火力队、2连向51号高地东侧位置推进。
【营指抵近侦查(左:教导员陆豪,中:副团长向坤山,右:营长刘年光)】
1连1、3排在随队指挥的副营长顿景田和代理副连长张登武率领下,2排(欠四班)、4排在连长胡湘江和指导员吴德众率领下,分别向1072、76号高地发起攻击,遭敌猛烈火力压制,出现争夺战。
此时,1连按营示,采取正面钳制,两翼进攻,多路突击的战术,运用政治鼓动的方式,在团营炮火的支援下,先后6、4次向敌发起冲击,于17时许攻占了1072、76号高地,但连队伤亡较大,伤亡率达百分之五十多;
1连随队指挥的副营长顿景田、指导员吴德众、副指导员朱绍文重伤,排长康勇、赵天亚、蔡云轩负伤,排长周龙勇牺牲,两高地仅剩10余人坚守。加之,先后前去支援1连的火力队和营长刘年光亲自收拢的战士,在途中均遭敌炮火杀伤;于下午按团令先后派出的团预备队120团4、6连又未支援到位。至20时许,1072高地因无力坚守,被迫撤至76号高地,防守待援。
3连在进至51号高地东北侧,因雾大林密迷向,误判友邻3营的54号、56号、57号高地为77号、48号高地。代理副营长张仁龙率1、2排,连长郑周勤率3排,分别向三个高地发起攻击,当攻上54号、57号高地发现3营8连、9连上来的战士时,方知打错高地。
此时,连队伤亡率达60%多,3连随队指挥的代理副营长张仁龙重伤,副连长袁德发、副指导员张云书负伤,排长钱留云、曾荣德、王中林、陶有彬(29日牺牲)及9名正副班长牺牲,建制被打散,出现班自为战,组自为战和人自为战。
尔后,营令其核实位置,救护伤员,转运烈士,收拢战士重新编组,在连长郑周勤、指导员陈勇指挥下,重新投入战斗;并在2连一个排和营炮火的支援配合下,分别战至13时许、17时许先后攻占本连任务77号、48号高地,全歼守敌。
火力队(机枪1连3排)在受领营令支援1连攻打1072高地后,由连长陈晓川、指导员陈发川率领剩下的10余名战士,当进入51号高地西北侧和76高地半山坡时,分别遭敌高射机枪和炮火压制袭击,两位主官先后牺牲,且战士们全部伤亡,连队再无力冲击。
2连(营预备队)在进入1214高地、78号高地东侧和51号高地东北侧位置时,多次遭敌炮火拦阻急袭,当即伤亡50余人,伤亡率达百分之五十多;连长王仕田重伤后牺牲,指导员高韶林重伤,副指导员汪斌在抢救伤员时不幸被俘,副连长丛明率领收拢战士支援3连攻打48号高地时,遭敌炮击牺牲。
至此,营令排长李财所、刘京昆指挥连队,在3连的协同下,首先攻打48号高地,尔后占领49号高地;在营炮火支援下,先后4次向敌发起进攻,战至17时许,攻占两高地,全歼守敌。
4月29日7时30分,团预备队120团4连,在1连代理副连长张登武带领下,沿48号高地交通壕进至76号高地东北侧,与前夜抵达76号高地的团预备队120团6连会合;11时40分,1连余部利用团炮火,在120团4、6连支援配合下,于12时许重新占领1072高地。至此,1营完成全部穿插作战任务。
13时20分,120团2营接防1营阵地。按团令1营余部重组为连,由营长、教导员分别担任连长、指导员,负责撤至78号、1214高地和80号、81号高地,转入搜寻伤员烈士和防御。
注:4月28日,1营副教导员韦玉辉在救护伤员过程中,先后两次遭敌炮击后牺牲。
(三)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英雄营还是英雄营
此战,1营穿插作战任务完成得异常艰险惨烈,可谓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但1营官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与敌殊死奋战。全营在伤亡近半(伤亡率46%)的情况下(不含配属分队、军工连,全营共参战494人,其中,负伤155人,牺牲73人。步机分队4个连和营部各仅剩2名干部未负伤),4月28日当天,除攻占的1072高地因兵力不足一度被弃外,76号、77号、48号、49号、51号(敌警戒)高地全部被1营攻占。
老山拔点作战首长决心图标示老山共有27个高地,其中16个高地有敌防守,截至4月29日收复老山战斗结束,1营除攻占了本营任务的1072号、76号、77号、48号、49号、51号高地外,因1连4班及3连迷向而协同2营、3营攻占了50号、54号、56号、57号高地,共计攻占了10个高地,占全团任务近三分之二,毙伤敌一个多连和一个营部。打乱了1072高地敌营指挥所,使老山之敌失去指挥;挫败和阻止了敌人从1072高地方向对老山主峰增援和逃跑的企图。为保障2营、3营从正面突破敌阵,夺取老山诸高地,赢得了时间,达到了“端敌指挥,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之目的!
事实证明,1营的侧后穿插作战对当日全团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1营基本完成了当日穿插作战任务!
1营不愧是1979年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营”!
战后,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曾实地查看穿插地形,感叹:“1营不愧是伟大的军队!”
这次作战还涌现出歼敌炮班,端敌连指,毙敌16人,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的战斗英雄陈洪远(1连班长);
【1连战前动员,受领作战任务(左下角为1连4班班长陈洪远)】
118团4.28日牺牲最高职务干部韦玉辉烈士(1营副教导员);
孙思广烈士(团特务连连长)和丛明烈士(2连副连长);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网络诗歌《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的背景原型赵占英烈士(2连战士);
2015年被称赞“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王建川烈士(3连战士);
攻占1072高地尖刀突击排长周龙勇烈士(1连排长);
带着蜜月中的柔情离去的杨铸烈士(1连班长);
战前血书请战、申请入党并写有一份未发出家书的程江烈士(1连战士);
战前即将新婚的钱留云烈士(3连排长);
具有“文学家情怀”的小诗人曾荣德烈士(3连排长);
身负重伤后宁死不当俘虏的张学成烈士(3连副班长);
素有“文艺细胞”的“顺风耳”杨如文烈士(团通信连战士);
【3连战士王建川(烈士,右二)所在班进行队列训练】
然而,执行穿插作战的1营,在战后不仅没有立功受奖反被歧视。幸存的营长刘年光、教导员陆豪、1连连长胡湘江和跟随穿插指挥的副团长向坤山(险被致罪)分别受到停职降职及处分(后经申诉,党纪处分被取消,行政处分降至警告和严重警告)。
后期在拉那地区坚守防御作战的23天中,他们忍辱负重,积极寻找战机,亲自带领分队冲锋陷阵,先后于“7.21”日炸毁敌142号高地东南侧山崖下的一座弹药库,歼敌一个班,我伤1人;于“7.28”日攻占敌前沿156号高地,歼敌一个排,我伤9人。最终,他们(包括1营幸存的连及以上干部)非但没被评功,反被转业地方,身心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更令人不解的是,团政委王映洲在亲自深入穿插路线调查后为1营正言,后于“7.12”日防御作战前被调离到人武部。
至今,昔日“英雄营”幸存的勇士们,仍背负着这场人为结论为“基本未完成当日任务”而留下的心灵创伤。
【1连2班,前排左至右:杨恒(烈士)、黄如田、李文绿,后排左至右:班长王定海(烈士)、陈明礼(烈士)、张光禄、李顺林】
(四)“穿插受挫”因由:一次无法完成的任务
1营穿插作战“行动受挫”(所谓“基本未完成当日任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前筹划的问题,也有战术指挥方面的原因。事实证明,其根本原因在上级决策,战前情况预想不足,没有充分估计到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夜间穿插的困难,在穿插路线的选择上没有充分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用老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战术思想指挥一场面临新情况的山岳丛林地穿插战斗。
①上级“保姆式”的传帮带,以致穿插路线选择不当,增大穿插难度,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上级没有充分采纳下级的意见,对敌情、地形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判,凭借老经验和兵书,直接指挥到1营穿插路线的选择上。
一是制定的穿插方向和路线与越军预判我穿插分队路线几乎重合(见下图)(战前在沙盘研究1营穿插路线时,向副团长已向上级建议从老山右侧绥土方一带穿插,优势一路近,优势二障碍物少,且不用过峡谷,爬山脊,优势三可能会避敌炮火袭击。此战印证,120团1连通过此方向路线,成功穿插至1071高地。可惜此建议终未被采纳),致开战后穿插路线遭敌炮火拦阻覆盖,后续分队陷入敌炮火封锁区,造成火力队、2连和军工连(120团3连)遭敌炮火急袭,均伤亡过半,战斗力基本丧失。
二是战前,将穿插路线由山脚下提高400米至山腰,选定在横越三个峡谷,翻爬四道山脊,穿越于荆棘青藤、乔木竹林的原始森林中。触犯了山岳丛林地作战忌横越峡谷、翻爬山脊的大忌;致使战士的体力严重透支,部队行动迟缓,给穿插行动增大了困难。(说明上级制定作战目标即可,忌对具体作战措施进行规定,而应交由一线指战员根据战时情况灵活制定。)
【战后缴获越军老山(1509号高地)防御决心图(复制图)】
②上级计算穿插时间违背科学规律,给予穿插时间不足以保证部队在总攻开始前全部穿插到位。
在计算时间上,上级对地形的影响认识不足,给部队规定的穿插时间仅3小时(经随队指挥的团、营干部争取7小时未果),并限于28日2时30分开始穿插,最终导致部队无力在5时56分炮火准备前按时全部穿插到位,有效利用炮火效果发起攻击。临战模拟训练时,一营穿插的路线已按相似地形进行夜间实验结论为:辟路行进速度100—150米/小时(与亚热带丛林训练经验数据相符),故穿插时间应保证9小时,少则7小时。但上级认为全程直线距离1.5公里(含山谷系数,实际距离则近7公里),给3小时足矣,多了提前到位易暴露企图。
28日0时30分,营决定提前2个小时实施越境穿插(事实证明此决定的正确:一是确保了1连先头2个多排按时穿插到位,打乱了1072高地老山之敌营部,致其失去指挥;二是确保了1营大部超越军预设的炮火封锁区,避免了营主力遭敌炮火覆盖,失去指挥及攻击力之危险),但部队还是难以全部穿插到位,占领冲击出发位置。以致3连在上级炮火准备时,奔袭前进,仓促到位,急于冲击,致3连因雾大林密迷向,误将友邻3营的54号、57号高地为本连77号、48号高地攻打,但有力地支援了3营8连、9连战斗(8连“老山英雄连”的奖旗上也有3连官兵的光彩)。
③团明知敌兵力部署,却赋予1营不合理超负荷的作战任务,违背了穿插分队的作战原则。
战前查明与战后证实:76号、77号、48号、49号和1072高地有敌一个多连加一个营部的兵力防守。团除赋予穿插、攻占上述高地外,同时还赋予向50号高地进攻,配合正面攻击营攻占老山主峰(此作战方案在未经团研究同意的情况下,即报备上级执行)。
显然,团赋予1营的任务已大大超出了左、右翼攻击的2营、3营任务。同时,团赋予1营的作战任务是不符合穿插分队应担负的任务原则(穿插作战应合力向心攻击,目的要单一,忌兼顾多重),严重超出1营的战斗极限,增加了1营完成任务的难度,直接导致3连与1连未能形成合力,达到向心攻击1072高地之目的。后亦经军事科学院认定,此次1营穿插作战任务期望当日完成,则是“一次无法完成的任务”。
④团指对1营报告的战事情况不重视,未及时有效使用团预备队,导致1营战斗未得到有效增援。
当28日营指得知:7时40分、9时52分,2连两次遭敌炮击,正、副连长阵亡,指导员重伤,全连伤亡50多人;10时30分许,3连误攻54号、57号高地为77号、48高地;1连在攻占1072、76号高地伤亡过大等实际情况后;营向团指报告时,团非但不重视,反指责营,后当营再次请求团预备队增援时,团却令营收拢人员继续攻占1072高地,致未及时使用团预备队支援1营战斗。
至14时30分,团令担任团预备队的120团6连从80号、78号高地进入;16时30分,团令120团4连从46号、48号高地进入;先后从两个方向投入战斗,支援1连攻占1072高地。但团指对其指挥关系交待不清,联络方法(电台频率和呼号等)不明;加之未派其指挥员一并参与1营营指指挥,造成对其指挥、联络不畅,导致120团4连因指挥关系不清,不服从指挥。当120团6连在1营刘营长的带领下前往支援1连时,途中多次遭敌炮火袭击,部队前进受阻,掉队严重。
黄昏时分,刘营长只好带着收拢2连9名战士先行支援1连,至76号高地又遭敌炮火拦阻覆盖,9名战士全部牺牲,刘营长被掀下山崖晕迷至29日凌晨。至此,1连在当日未得到及时有效支援,致已攻占的1072高地因无力坚守,一度被弃,余部撤至76号高地防守待援(21时10分,按上级命令停止进攻,部队就地转入防御。此时,120团4连进入48号高地北侧,6连两个排进至76号高地东南侧)。1072高地在当夜由我团、营炮火保障其安全,敌未重占,阵地未失守。
⑤营连指战员缺少山岳丛林地及浓雾情况下,把控攻击方向的作战经验。
当3连进入占领冲击出发位置时,营指虽指示其把控攻击方向,防止误攻目标,但未提出须使用指北针校准目标方向的要求,致该连迷向、误攻友邻3营任务高地,延误了本营、本连任务的提前完成。
⑥受老山地区地形、植被和气侯等因素制约影响,阻碍了一营有效穿插攻击。
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地形、植被和气候极为复杂,我部(分)队在接敌、展开和攻击时遇浓雾,观察视线严重受阻,由此给部(分)队的穿插攻击直接带来了机动与展开、联络与协同(排与班无通讯工具<靠手势、口令>)、组织与指挥、观察与射击等造成诸多困难。
(五)启迪与反思
1营穿插作战“行动受挫”,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影响了部队荣誉。这个教训极为深刻。值得我们乃至当年参战部队及指挥员深思和反思。更应该从穿插目标的确定、穿插路线的选择、穿插行动的组织、战中炮火运用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深刻总结这场战斗的惨痛教训,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去寻求答案。
【1营实战穿插红色(1、2连)、黄色(3连)路线卫星地图】
①战前情况预想不充分。
兵者,死生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兵凶战危。作出一套方案,要权衡利弊,多方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考虑到。
一是有没有必要非要穿插?在两条穿插路线都面临不利的情况下,部队可以逐步拔点,稳打稳扎。
二是穿插路线选择是否正确?两条穿插路线各有利弊。在第一条穿插路线面临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能否考虑第二条路线,想法设法解决雷场的问题。或者第三条路线。
三是战前是否实地勘察?亚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部队必须具备丰富的丛林战术素养,熟悉战场环境。地图上的距离跟实际行走距离有较大的出入。山路的崎岖、方向的测定、敌人火力拦截、雷场的阻碍,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在未经侦察分队实地勘察的前提下,冒然单凭想象就制定作战方案、选定穿插路线是否有些主观之弊?
②缺乏逆向思维定律。
越军经历几十年的战争,通过了抗法、抗美战争的洗礼,具备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其军官大多经过中国军校的培训。一场山地攻防战,越军前沿部队不知准备了多少年,战前经过多少次情况预想和战术推演。在我可能穿插的路线上,越军早就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炮兵的射击诸元都标定好了。如我为越军指挥员,会做何防御部署?我方如何应对?在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情况下,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方式。
③军事民主与作为下级的不可选择性。
历史总是带有局限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部队指挥员作战指挥水平与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老旧的层次上。山地攻防战术手段单一,仅仅是主攻助攻、穿插迂回、步炮协同等几个简单的方式上。6年以后的海湾战争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场战争震惊了军内的一批人,让我军对新的作战手段的形态样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批人认识到:原来战争可以这样打。至此,军内开始了作战理念上改革。此战前演练和模拟中既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就应该敢于接受事实,综合多方意见。这不是违背上级意愿,这关系到500多人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战斗目的的能否达成。哪怕是违背了首长的既定意图,跟取得战斗胜利,减少战斗伤亡来比,都是值得的。从这一点来看,师、团班子在当时还是缺少一定的原则性。单纯地服从,不如发扬一点军事民主。
④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因素。
军事服务于政治,战略服从于政略。穿插战斗打的不顺,必然要总结经验教训,必然要有人承担责任。穿插受挫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责任不可能让更高一级的首长来承担。团的主官也不可能承担,因为2营、3营打得不错。整体是不错的,局部的受挫代表不了全局。当然,还涉及到更高一级的态度。战斗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是否有其他个人恩怨?或者其他原因?都已经不重要,也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这有待思量。
【当年立足1072高地,右前方无植被山头为越军968高地】
战后,一批指挥员受到过激的处理,各级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倾听到了基层的声音。更高层级的首长从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考虑了部分基层的申诉,觉得矫枉过正,重新进行了组织处理。这些纠正虽然迟了些,但也是对我们的幸存官兵有了一个交代。
综上所述,1营穿插作战应是“行动受挫”而非“基本未完成当日任务(失利)”!究其根本原因是上级决策失误。此战事实证明,28日,1营基本完成了当日穿插作战任务(29日,1营完成全部穿插作战任务)!
“基本未完成当日任务”的结论是人为认定,且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注:代号“一七工程”老山拔点作战行动命令中,并无当日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定。
最后,强调说明:实战是不会像演习那样一厢情愿地按时间、地点和计划去实现作战目的。这正是演习与实战之根本区别!
愿为国捐躯的烈士英灵安息!
愿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为国捐躯的英烈!
愿昔日为国流血的幸存勇士不再流泪!
愿我们这个时代能真正善待幸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