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太自从弄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就想着“一线贞”是不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如果把她的心愿圆了,“一线贞”不再有什么执念,投胎转世,也不必受孤魂野鬼的苦。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女儿在外面疯了一天,睡的比往常早。
刘太太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帮“一线贞”这个可怜的女人圆了未了的心愿。
当夜,刘太太洗漱完毕之后,有些忐忑的拿出收拾干净的花髻,把它带在头上,自己一个人躺进了客房的床上。
果然,不多时,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
一会儿的功夫,刘太太再次进入了梦境。
梦境里刘太太从台上下来,卸了“红白妆”,收拾停当后,想独自一人出去走走。
她从没有来过香港,一直听说香港的繁华,这是见见世面的好时机。
从后台侧门走到后巷的时候,刘太太听到了后巷角落里有两个人在争吵,这让她不知是进还是退。
如果向前走,必定会打断那两个人,那么多少有些尴尬。
于是刘太太决定站在后门处等一会儿,等那两个人吵完走了,她才出去。
可听着听着,刘太太突然发现那两个人竟都是戏班的熟人,一个是掌班,一个是被叫做“蛇芬”的叶惠芬。
刘太太仔细听去,便听到“蛇芬”激动道:“杨穆贞凭什么就做正印花旦,而我只能做二旦,况且我和诚哥本来好好的,竟被她横刀夺了爱去。”
听到这话,刘太太一阵的难过,不由得想起了离别时“靓诚”说的,“一个人在外,万事都要小心”。
掌班在那儿劝解着,刘太太则悄悄退了回来。
虽然这是刘太太的梦境,但是仿佛“一线贞”把自己的记忆都输入到刘太太的大脑一样,刘太太清楚的知道,“靓诚”和“蛇芬”本来确有一段情,可自己同“靓诚”是他们分开后才在一起的;再说自己坐上正印花旦,那也是戏班中的人一起商议定的,可不只是因为她“定场诗”念得好,“坐场白”说的提劲儿。
刘太太突然又想起了在台上被人盯着后背的感觉,难道说那个人就是“蛇芬”。
正想着,画面又一转,刘太太已经坐在了返回广州的红船上。
为了节省时间,戏班开的是夜船。
还没有到休息的时间,所以,船上的人们三三两两,站在船头和船尾练功。
掌班突然走进了内舱,他先是把人聚拢到一起,然后向大家报了这一次赴港的票面收入和每个人除了佣金以外的花红。
花红数额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大家对这次赴港演出的票面收入早就都暗自算过;意料之外是没想到掌班这些高层拿出了超乎他们想象比例的银元,作为花红分下来。
当下所有人都欢心雀跃,掌班抬起双手向下压了一压,示意大家静下来。
等所有人都不说话,眼睛望着他,掌班才道:“这一次赴港演出,若说功臣,最大的非‘一线贞’莫属。”
他这一说,大家一边附和,一边向刘太太的这个方向看来。
刘太太感到不好意思,显得有些局促。
让刘太太没想到的是,这时“蛇芬”却站了起来,她笑意盈盈的走到了刘太太的面前,开口道:“我们福和班若说到台柱,当然非贞姐莫属,这唱念做打的功夫,我真是自愧不如。”
刘太太满心的诧异,差一点就认为昨天晚上她在后巷认错了人,但转念一想,可能是“蛇芬”自己想通了吧。
所以刘太太回道:“姐姐运气好,做了花旦女扮的第一人,可照芬妹的本事,早晚也是挑大梁做正印。”
戏班众人了听了,也都表示赞同,大伙儿闲聊了一会儿,各自散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蛇芬”摸到了刘太太的仓位,说是在《帝女花香夭》曲段上,有些唱腔和身形想向贞姐请教,约她到船舷上聊聊戏。
看刘太太起身,“蛇芬”又请她带上粉蓝假彩花髻,说是要学学贞姐的扮相。
刘太太也没多想,从衣箱中拿出花髻,穿上鞋,跟着“蛇芬”来到了船舷。
如果把她的心愿圆了,“一线贞”不再有什么执念,投胎转世,也不必受孤魂野鬼的苦。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女儿在外面疯了一天,睡的比往常早。
刘太太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帮“一线贞”这个可怜的女人圆了未了的心愿。
当夜,刘太太洗漱完毕之后,有些忐忑的拿出收拾干净的花髻,把它带在头上,自己一个人躺进了客房的床上。
果然,不多时,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
一会儿的功夫,刘太太再次进入了梦境。
梦境里刘太太从台上下来,卸了“红白妆”,收拾停当后,想独自一人出去走走。
她从没有来过香港,一直听说香港的繁华,这是见见世面的好时机。
从后台侧门走到后巷的时候,刘太太听到了后巷角落里有两个人在争吵,这让她不知是进还是退。
如果向前走,必定会打断那两个人,那么多少有些尴尬。
于是刘太太决定站在后门处等一会儿,等那两个人吵完走了,她才出去。
可听着听着,刘太太突然发现那两个人竟都是戏班的熟人,一个是掌班,一个是被叫做“蛇芬”的叶惠芬。
刘太太仔细听去,便听到“蛇芬”激动道:“杨穆贞凭什么就做正印花旦,而我只能做二旦,况且我和诚哥本来好好的,竟被她横刀夺了爱去。”
听到这话,刘太太一阵的难过,不由得想起了离别时“靓诚”说的,“一个人在外,万事都要小心”。
掌班在那儿劝解着,刘太太则悄悄退了回来。
虽然这是刘太太的梦境,但是仿佛“一线贞”把自己的记忆都输入到刘太太的大脑一样,刘太太清楚的知道,“靓诚”和“蛇芬”本来确有一段情,可自己同“靓诚”是他们分开后才在一起的;再说自己坐上正印花旦,那也是戏班中的人一起商议定的,可不只是因为她“定场诗”念得好,“坐场白”说的提劲儿。
刘太太突然又想起了在台上被人盯着后背的感觉,难道说那个人就是“蛇芬”。
正想着,画面又一转,刘太太已经坐在了返回广州的红船上。
为了节省时间,戏班开的是夜船。
还没有到休息的时间,所以,船上的人们三三两两,站在船头和船尾练功。
掌班突然走进了内舱,他先是把人聚拢到一起,然后向大家报了这一次赴港的票面收入和每个人除了佣金以外的花红。
花红数额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大家对这次赴港演出的票面收入早就都暗自算过;意料之外是没想到掌班这些高层拿出了超乎他们想象比例的银元,作为花红分下来。
当下所有人都欢心雀跃,掌班抬起双手向下压了一压,示意大家静下来。
等所有人都不说话,眼睛望着他,掌班才道:“这一次赴港演出,若说功臣,最大的非‘一线贞’莫属。”
他这一说,大家一边附和,一边向刘太太的这个方向看来。
刘太太感到不好意思,显得有些局促。
让刘太太没想到的是,这时“蛇芬”却站了起来,她笑意盈盈的走到了刘太太的面前,开口道:“我们福和班若说到台柱,当然非贞姐莫属,这唱念做打的功夫,我真是自愧不如。”
刘太太满心的诧异,差一点就认为昨天晚上她在后巷认错了人,但转念一想,可能是“蛇芬”自己想通了吧。
所以刘太太回道:“姐姐运气好,做了花旦女扮的第一人,可照芬妹的本事,早晚也是挑大梁做正印。”
戏班众人了听了,也都表示赞同,大伙儿闲聊了一会儿,各自散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蛇芬”摸到了刘太太的仓位,说是在《帝女花香夭》曲段上,有些唱腔和身形想向贞姐请教,约她到船舷上聊聊戏。
看刘太太起身,“蛇芬”又请她带上粉蓝假彩花髻,说是要学学贞姐的扮相。
刘太太也没多想,从衣箱中拿出花髻,穿上鞋,跟着“蛇芬”来到了船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