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粟异闻笔记》

  听蔡炳炎这么说,黎炯光和莫陕北两个人一脸不解,什么叫不是人?难道他们遇到的是鬼怪不成。

  莫陕北清楚地记得,白天遭遇战时他开枪还击,有一枪刚好打中对方一个人的面部,那爆出来的红色鲜血和白色脑浆可是货真价实的。

  蔡炳炎一看就明白他们两个疑问,又接着道:“我说他们不是人,是说他们就是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生。你们白天遇到的那支队伍,是日本华北方面军山田满直属的中原文俗特遣队。”

  这时天已翻出鱼肚儿白,有人开始准备早饭,借着这个空档,蔡炳炎向黎、莫二人道出了他的任务和中原文俗特遣队的由来。

  民国二十八年初,山田满接任华北方面军长官后,在各师团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七支特遣队,这七支特遣队不参加战事,各有特殊使命,白天青年训练班遭遇的中原文俗特遣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中原文俗特遣队的使命,是搜罗中国未现世的国宝级文物。

  蔡炳炎之所以说他们不是人,是因为他们在搜罗文物后,为了防止消息泄露,通常不惜杀人灭口,有时甚至是整村的屠戮殆尽,别说妇孺了,甚至鸡犬不留。

  黎炯光和莫陕北听蔡炳炎的意思,昨天他们遭遇的竟是一队的鬼子兵,两个人对望了一眼,眼睛里全都是仇恨的怒火。

  只听蔡炳炎继续讲道,他加入了山西新军不久后,因为文化素质过硬,作战勇猛,很快得到重用,后来阎长官为了建立自己能够掌控的队伍,在新军内部组织“三三铁血团”,在第三字辈的人员名单中,他便被吸收加入。

  阎锡山对蔡炳炎非常看重,按照“三三铁血团”的字辈,蔡炳炎属于“公”字辈,阎锡山亲自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蔡公白,由其带领一支队伍专门对付日本华北方面军的特务机构。

  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蔡炳炎对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的特务机构分布非常熟悉,他也一直知道日军中有中原文俗特遣队这样的机构存在,但这个组织善于隐匿,在一些事件中,仅能查出他们涉猎其中,却一直无法摸清关键。

  直到蔡炳炎在太原发现了一个叫米敬尧的可疑古董商人,才寻到中原文俗特遣队的蛛丝马迹,原来这个化名为米敬尧的人便是中原文俗特遣队的负责人。
  蔡炳炎一有发现,并未立刻采取行动,他想等待时机,将中原文俗特遣队一网打尽,连根拔起。山西的情报机器一旦运转,各种情报不断收集上来,最后,从“鸡鹅巷”交换的信息显示,米敬尧原为日本人,早年在中国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七七事变”后被派遣到中原一带,以古董商人的身份为关东军收集军事情报,侵华日军进入中原后,其被山田满钦点,以其名字为机关代号,搜集中国未现世国宝级文物,偷运日本。

  蔡炳炎发现了米敬尧的真实身份,便对其社会关系进行监视。

  直到前不久,被监视中的中原文俗特遣队成员突然全体失控,这让蔡炳炎一度认为自己方面出了叛徒,几经打探,才得知特遣队全体人员乔装,一路西行,要西渡黄河到陕西合阳寻找一面青铜古镜。

  中原文俗特遣队全体人员出动,很明显,他们对这面青铜古镜非常重视。

  蔡炳炎能够探寻到的唯一信息是,这面青铜古镜传自先秦,被称为“归墟”,传说中能通天地,役鬼神。

  一知道事情因果,蔡炳炎担心又是一件国宝流失海外,便报请阎长官,组织人马一路追踪,目的便是破坏日本人的阴谋,却没想在这里遭遇了老同学的队伍。

  听蔡炳炎这么一说,黎炯光和莫山北总算知道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吃早饭的时候,他们两个人躲在角落里商量起来,商量来商量去,两个人竟起了争执。
  争执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想离队,跟着蔡炳炎的队伍。

  说穿了,就是想替死去的117名学员报仇,他们当然都知道,这样的决定非常不妥,但这时都顾不得那么多了。

  那117名学员都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算是自己的嫡系了,还没上战场,就死在了途中,两个人一个是军事主官,一个政工干部,都脱不了干系。

  他们都想让对方带着剩余的学员,赶赴晋东南,自己随着蔡炳炎的队伍,追击中原文俗特遣队报仇雪恨。

  这时他们谁也顾不上面子了,黎炯光就说莫陕北是军事主官,哪怕只剩一名学员,也有责任把他带到指定地点;而莫陕北的理由是黎炯光是文弱书生,虽然跟蔡炳炎有同学情谊,但上战场杀敌,那是需要真本事的。

  两个人都知道他们中间必须有一个人带领队伍到晋东南,完成任务,并且报告中间经历的事件始末,不可能同时离队,所以争得面红耳赤。

  蔡炳炎的部队要离开的时候,两个人竟决定用最原始的方法,抓阄决定。

  结果黎炯光抓到了“东”,代表带领学员继续向东;莫陕北抓到了“西”,代表跟随蔡炳炎的队伍向西追击。

  蔡炳炎倒是对莫陕北的加入表示欢迎。

  早饭过后,两支队伍各奔东西。

  让黎炯光和莫陕北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情成为两个人前程的分水岭,莫陕北此后再到达晋东南时,经历的是无穷无尽的内部审查,在之后的历次运动中,他都首当其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