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各位不要等更新,都早点休息,我回到家估计凌晨两点钟了,后续一并补上。
《黎粟异闻笔记》
黎炯光带领剩余的训练班学员蒲津古渡口一路继续东行赶赴晋东南屯留县,先不去说。
莫陕北掉转头,跟着蔡炳炎的队伍走了回头路。
按照时间推算,他们和米敬饶的中原文俗特遣队大致相距20公里,这一带山路难行,全力追上,估计要半天多的时间。
好在蔡炳炎从山西出来的时候带了马匹,人数又不多,而且毕竟是在自己的地面儿上,不会像米敬尧那样,有所顾忌,放缓行军速度。
一路上,疾驰的马蹄扬起尘土,在陕西的乡道上激起一阵黄尘。
中午时分,蔡炳炎和莫陕北预计追上中原文俗特遣队也就是在下午,于是一边停下休整准备中饭,一边派人出去侦查。
吃过午饭,蔡炳炎主动找到莫陕北,他想知道更多米敬尧部队的细节,而莫陕北是唯一跟他们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可是不论蔡炳炎怎么问,莫陕北都沉默不语。
蔡炳炎有些后悔,原想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哪知道带出来的人什么有用信息都提供不了。
正在他失望时,莫陕北开口了。只是一句话,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莫陕北把牙齿咬得腮帮子都支楞起来,闷声说:“等追上了,你准备怎么打?”
只一句话,就把蔡炳炎问的无法回答。
“是啊,怎么打?这是从山西一路出来,自己就不停在想的问题。”
这次事件突发,所以蔡炳炎没有充分的准备,行动匆忙,自己手下虽然精干,但毕竟只有十几个人;而米敬尧的队伍却有一百几十号,这实力相差的太悬殊。
沉默良久,蔡炳炎突然想起莫陕北是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的军事主官,所以反问道:“你觉得怎么打好?”
莫陕北这时想到了抗大一分校六支队军事科一名教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对,人数上相差悬殊,只能用奇。
蔡炳炎从衣兜里掏出烟来,递给莫陕北一支,莫陕北也不客气,接过来点上,狠狠地抽了一口。
吐出口中浓烟,莫陕北接过话说:“正面交锋肯定不行,要我说,先别想怎么打,要想什么办法能拖住他们。”
莫山北这么一说,蔡炳炎就听出了门道。
这是在陕西,虽然不是他山西的地头,但是只要拖住,让他们往前走一里地都难,那后边,机会就多了。
蔡炳炎刚才还在后悔,这个时候,倒有些庆幸。
“这莫陕北是个人才”,蔡炳炎心里想。
只是这么一沟通的时间,两个人就都有了点小默契,然后他们两个就蹲在队伍休整处旁的一个小黄土包上,猛吸着烟,商量着用什么办法能拖住米敬尧的部队。
不多时,一个怪异但实用的作战计划就成型了。
望着黄土地上划的沟沟坎坎草拟的作战计划,蔡炳炎得意起来,莫陕北脸上虽然还是阴沉沉的,但注意力已经从昨天自己部队的伤亡上,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上。
日头开始偏西的时候,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带回了查到的情报,前方行进的中原文俗特遣队,距他们只有不到十公里,对他们有利的是,前面那支部队只派出了前哨,而没有设后哨。
蔡炳炎一声命令,整支队伍上马,偏离出乡道,从野路上向前方疾驰而去。
日头西沉,远远看去,像一个橙红色的鸭蛋黄时,蔡炳炎的部队已经超过了中原文俗特遣队,赶到了一处叫陈梁的高地。
这是莫陕北他们之前路过的地方,是去合阳的必经之路,再往前,那就是一处便于宿营的荒村。
莫陕北推定,米敬尧的部队必定会经由此处,在前方荒村宿营。
蔡炳炎命令手下将战马的马口和马蹄用布套起来,在附近的隐匿,自己则带领队伍在高地上埋伏起来,他要打一场不一样的伏击战。
果然,埋伏下来没多久,远处一支部队缓缓行进,他们身着国民革命军军服,莫陕北认得,那正是昨天偷袭自己的队伍。
蔡炳炎很受阎锡山重用,所以人手一把20响盒子炮。
中原文俗特遣队越走越近,快要进入伏击圈的时候,蔡炳炎对自己人下了一道命令。
“每人两匣20响,打时一定要瞄准了,40颗子弹打完就撤,只是有一样,一定不能瞄着大腿以上开枪,要对着小腿和脚打。”
这招太毒了,是莫陕北的主意,当年他还在碾子沟做猎户的时候,就经常瞄着猎物的腿打,用这招掏兽窝,没想到有一天这招还能用到战场上,不过也没所谓了,毕竟,对手和禽兽也没什么区别。
莫陕北掉转头,跟着蔡炳炎的队伍走了回头路。
按照时间推算,他们和米敬饶的中原文俗特遣队大致相距20公里,这一带山路难行,全力追上,估计要半天多的时间。
好在蔡炳炎从山西出来的时候带了马匹,人数又不多,而且毕竟是在自己的地面儿上,不会像米敬尧那样,有所顾忌,放缓行军速度。
一路上,疾驰的马蹄扬起尘土,在陕西的乡道上激起一阵黄尘。
中午时分,蔡炳炎和莫陕北预计追上中原文俗特遣队也就是在下午,于是一边停下休整准备中饭,一边派人出去侦查。
吃过午饭,蔡炳炎主动找到莫陕北,他想知道更多米敬尧部队的细节,而莫陕北是唯一跟他们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可是不论蔡炳炎怎么问,莫陕北都沉默不语。
蔡炳炎有些后悔,原想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哪知道带出来的人什么有用信息都提供不了。
正在他失望时,莫陕北开口了。只是一句话,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莫陕北把牙齿咬得腮帮子都支楞起来,闷声说:“等追上了,你准备怎么打?”
只一句话,就把蔡炳炎问的无法回答。
“是啊,怎么打?这是从山西一路出来,自己就不停在想的问题。”
这次事件突发,所以蔡炳炎没有充分的准备,行动匆忙,自己手下虽然精干,但毕竟只有十几个人;而米敬尧的队伍却有一百几十号,这实力相差的太悬殊。
沉默良久,蔡炳炎突然想起莫陕北是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的军事主官,所以反问道:“你觉得怎么打好?”
莫陕北这时想到了抗大一分校六支队军事科一名教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对,人数上相差悬殊,只能用奇。
蔡炳炎从衣兜里掏出烟来,递给莫陕北一支,莫陕北也不客气,接过来点上,狠狠地抽了一口。
吐出口中浓烟,莫陕北接过话说:“正面交锋肯定不行,要我说,先别想怎么打,要想什么办法能拖住他们。”
莫山北这么一说,蔡炳炎就听出了门道。
这是在陕西,虽然不是他山西的地头,但是只要拖住,让他们往前走一里地都难,那后边,机会就多了。
蔡炳炎刚才还在后悔,这个时候,倒有些庆幸。
“这莫陕北是个人才”,蔡炳炎心里想。
只是这么一沟通的时间,两个人就都有了点小默契,然后他们两个就蹲在队伍休整处旁的一个小黄土包上,猛吸着烟,商量着用什么办法能拖住米敬尧的部队。
不多时,一个怪异但实用的作战计划就成型了。
望着黄土地上划的沟沟坎坎草拟的作战计划,蔡炳炎得意起来,莫陕北脸上虽然还是阴沉沉的,但注意力已经从昨天自己部队的伤亡上,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上。
日头开始偏西的时候,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带回了查到的情报,前方行进的中原文俗特遣队,距他们只有不到十公里,对他们有利的是,前面那支部队只派出了前哨,而没有设后哨。
蔡炳炎一声命令,整支队伍上马,偏离出乡道,从野路上向前方疾驰而去。
日头西沉,远远看去,像一个橙红色的鸭蛋黄时,蔡炳炎的部队已经超过了中原文俗特遣队,赶到了一处叫陈梁的高地。
这是莫陕北他们之前路过的地方,是去合阳的必经之路,再往前,那就是一处便于宿营的荒村。
莫陕北推定,米敬尧的部队必定会经由此处,在前方荒村宿营。
蔡炳炎命令手下将战马的马口和马蹄用布套起来,在附近的隐匿,自己则带领队伍在高地上埋伏起来,他要打一场不一样的伏击战。
果然,埋伏下来没多久,远处一支部队缓缓行进,他们身着国民革命军军服,莫陕北认得,那正是昨天偷袭自己的队伍。
蔡炳炎很受阎锡山重用,所以人手一把20响盒子炮。
中原文俗特遣队越走越近,快要进入伏击圈的时候,蔡炳炎对自己人下了一道命令。
“每人两匣20响,打时一定要瞄准了,40颗子弹打完就撤,只是有一样,一定不能瞄着大腿以上开枪,要对着小腿和脚打。”
这招太毒了,是莫陕北的主意,当年他还在碾子沟做猎户的时候,就经常瞄着猎物的腿打,用这招掏兽窝,没想到有一天这招还能用到战场上,不过也没所谓了,毕竟,对手和禽兽也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