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抱歉了,存在U盘里的文件误删了,在尝试恢复办法,不行的话只能重新写了。
《黎粟异闻笔记》
看样子是恢复不了了,重新来过。。。
我是个重承诺的人,既然答应了黄老太太,就开始想其中的症结。
过了半晌说道:“人年纪大了,性格突变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是不是有生理上的器质性病变,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
我的话还没说完,黄老太太便一口打断了:“绝没有这个可能,我既然请了黎先生,也不怕告诉你,发现他的变化后,我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请人对他的身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的项目之多可以完全排除身体上的原因;至于心理上的问题,也决计不会有。”
既然事主一口咬定没有,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就回道:“说来说去,黄老先生收到的,到底是一扇什么门?总得让我看一看吧。”
黄老太太看来早有准备,立刻吩咐手下人带路。
我跟着带路的人走出内堂,一直向里,远远的就看到一扇黑乎乎的门放在那里。
看得出,黄老先生是花了大手笔,买过来的时候不单把门买了下来,就连门柱、门楣和山水檐这一整套都搬了回来,看门的制式,是典型的“莲花垂”。
再走近,就看到门上黄铜的乳钉,紫铜的门扣,左扇上是很多模糊的人物图案,右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等走的更近,我看得更清楚了,这才发现,面前的这扇门中间,没有门缝儿,左扇和右扇完全是一体的,而且我可以肯定,门上刻着的字,完全符合汉字的结构特点,但我居然一个都不认识,我的心里立刻生出一种怪异感觉。
我试着推了推,门柱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接着门檐上吊着的铜铃也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听着让人心里有些发凉。
正寻思着,一股异香突然飘进我的鼻子,那种香味先是淡淡的,然后愈发浓烈,紧接着我好像听到了什么人忽远忽近的叫我的名字。
我一下子警醒起来,立刻按照倪阴阳教过我的办法,猛地咬破舌尖,把血喷在自己的手上,向自己的脑门“啪”地一拍,意识一下子就会恢复过来。
刚才我差点着了道,看来这门确实有些邪性。
回到内堂,我跟黄老太太说:“这事儿我肯定解决不了,但我身边朋友或许可以,我需要问问他们的意见。”
出了大楼,外面阳光普照,我感觉精神好了些,就看见黑子和尾巴正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
这两个夯货估计也明白过来我是替老贝平事儿的,看我出来,就赶紧围了上来。
我带着他俩找了个喝东西的地儿,就问黑子和尾巴:“这门老贝是怎么收到?”
尾巴捂着带着个巴掌印的腮帮子,呲着冷气说:“去年老贝带着他们两个去了趟河北蔚县,本来是想收另外一个法器,但人家死活不放手,他们也没辙,又不能抢,闲着没事儿就去乡村里吃农家乐,就在那个村里找到一个破旧的残庙,这门就是那庙上拆下来的。当时大背头一看到这个庙,就‘咦’了一声,在庙前庙后的转了几圈儿,说灵气是从门上出来的,看样子是有年头了,应该也算是一件法器,然后仨人组团儿忽悠村长,说要给他们重修庙堂,顺势就把门给换了下来。后来在行里一打听,还真有好这口的,这么着,就让黄老先生给收了。”
我心里暗骂,这大背头干的是什么事儿啊?这哪里是灵气,明明就是邪气啊。
我想来想去,觉得既然门是从那残庙上拆下来的,是不是问题出在那间庙上,于是拿出一沓儿钱交给黑子和尾巴,让他们跑趟蔚县,打听打听那间庙,看能不能找到些线索。临走时,我交代他们两个继续联系老贝,或许这小子本来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送走了黑子和尾巴,我打了辆车,直奔张道长家里,按我对他的了解,这时候,他一准儿在家研究阵法。
我之所以去找张道长,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扇门的名堂虽然我说不出来,但我总觉着有道门的影子;二是人家可是正儿八经有法脉传承的,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儿或者民间法教那可是门儿清。
果不其然,我一到,就看到张道长正背靠着大书柜,坐在椅子上摆弄“阴阳谱”,他抬起头一看到是我,还挺高兴的,可是等我走进了,他却脸色一变,急急的问我,是不是最近惹上什么阴气重的东西了。
我正想说道长真是道法高深,他顺手从桌子上抄起一面黄铜的八卦镜递给我。
我狐疑地接过来,对着自己一照,立刻吓的是大惊失色。
过了半晌说道:“人年纪大了,性格突变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是不是有生理上的器质性病变,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
我的话还没说完,黄老太太便一口打断了:“绝没有这个可能,我既然请了黎先生,也不怕告诉你,发现他的变化后,我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请人对他的身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的项目之多可以完全排除身体上的原因;至于心理上的问题,也决计不会有。”
既然事主一口咬定没有,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就回道:“说来说去,黄老先生收到的,到底是一扇什么门?总得让我看一看吧。”
黄老太太看来早有准备,立刻吩咐手下人带路。
我跟着带路的人走出内堂,一直向里,远远的就看到一扇黑乎乎的门放在那里。
看得出,黄老先生是花了大手笔,买过来的时候不单把门买了下来,就连门柱、门楣和山水檐这一整套都搬了回来,看门的制式,是典型的“莲花垂”。
再走近,就看到门上黄铜的乳钉,紫铜的门扣,左扇上是很多模糊的人物图案,右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等走的更近,我看得更清楚了,这才发现,面前的这扇门中间,没有门缝儿,左扇和右扇完全是一体的,而且我可以肯定,门上刻着的字,完全符合汉字的结构特点,但我居然一个都不认识,我的心里立刻生出一种怪异感觉。
我试着推了推,门柱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接着门檐上吊着的铜铃也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听着让人心里有些发凉。
正寻思着,一股异香突然飘进我的鼻子,那种香味先是淡淡的,然后愈发浓烈,紧接着我好像听到了什么人忽远忽近的叫我的名字。
我一下子警醒起来,立刻按照倪阴阳教过我的办法,猛地咬破舌尖,把血喷在自己的手上,向自己的脑门“啪”地一拍,意识一下子就会恢复过来。
刚才我差点着了道,看来这门确实有些邪性。
回到内堂,我跟黄老太太说:“这事儿我肯定解决不了,但我身边朋友或许可以,我需要问问他们的意见。”
出了大楼,外面阳光普照,我感觉精神好了些,就看见黑子和尾巴正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
这两个夯货估计也明白过来我是替老贝平事儿的,看我出来,就赶紧围了上来。
我带着他俩找了个喝东西的地儿,就问黑子和尾巴:“这门老贝是怎么收到?”
尾巴捂着带着个巴掌印的腮帮子,呲着冷气说:“去年老贝带着他们两个去了趟河北蔚县,本来是想收另外一个法器,但人家死活不放手,他们也没辙,又不能抢,闲着没事儿就去乡村里吃农家乐,就在那个村里找到一个破旧的残庙,这门就是那庙上拆下来的。当时大背头一看到这个庙,就‘咦’了一声,在庙前庙后的转了几圈儿,说灵气是从门上出来的,看样子是有年头了,应该也算是一件法器,然后仨人组团儿忽悠村长,说要给他们重修庙堂,顺势就把门给换了下来。后来在行里一打听,还真有好这口的,这么着,就让黄老先生给收了。”
我心里暗骂,这大背头干的是什么事儿啊?这哪里是灵气,明明就是邪气啊。
我想来想去,觉得既然门是从那残庙上拆下来的,是不是问题出在那间庙上,于是拿出一沓儿钱交给黑子和尾巴,让他们跑趟蔚县,打听打听那间庙,看能不能找到些线索。临走时,我交代他们两个继续联系老贝,或许这小子本来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送走了黑子和尾巴,我打了辆车,直奔张道长家里,按我对他的了解,这时候,他一准儿在家研究阵法。
我之所以去找张道长,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扇门的名堂虽然我说不出来,但我总觉着有道门的影子;二是人家可是正儿八经有法脉传承的,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儿或者民间法教那可是门儿清。
果不其然,我一到,就看到张道长正背靠着大书柜,坐在椅子上摆弄“阴阳谱”,他抬起头一看到是我,还挺高兴的,可是等我走进了,他却脸色一变,急急的问我,是不是最近惹上什么阴气重的东西了。
我正想说道长真是道法高深,他顺手从桌子上抄起一面黄铜的八卦镜递给我。
我狐疑地接过来,对着自己一照,立刻吓的是大惊失色。
我接过黄铜八卦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张道长是让我照一照自己的脸,所以眼神上还是狐疑地盯着他,但眼角的余光却下意识的向黄铜八卦镜上扫去。
只是一扫,我的手就是一哆嗦,“铛”的一声黄铜八卦镜子便掉在了桌子上。
我简直不敢相信在镜子里看到的,但是又没有勇气再拿起来确认。
我在镜子里似乎看到一缕一缕像是活了般的黑气在自己脸上缠绕盘旋。
我的鼻尖瞬间就渗出汗水。
不过这毕竟还是白天,身旁还有一个道法高人,所以不多时,我便冷静下来,但身体却好像是被掏空了,有出气没进气的。
等平静下来,我赶紧问张道长这是怎么回事。
张道长死死地盯住我的脸又说道:“所以我刚才问你是不是惹上什么阴气重的东西。”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过来找张道长的目的,于是把黄家那扇门的前因后果复述给他。
张道长听我描述完,想了半刻,却忽然转过身去,在身后的木柜里左右的翻找,最后才从最下面的格子里找出一张已经泛黄的半页残签。
这半页残签看起来一定有些年头了,泛黄中甚至还带些许裂纹,而且残存部分的边儿上有些黑焦色的痕迹,一看就被火烧过,残存的部分看样子也只剩下了全页最上方的三分之一。
张道长招了招手,示意我坐在他对面,然后把残签放在桌子上,又推了过来。
我小心拿起残签,在手上仔细观瞧,一看之下就“咦”了一声,虽然这残卷只余下三分之一,但是我敢肯定,它的完整内容和大背头卖给黄老先生的门上人物图案和文字一模一样。
看来,我还真是找对人了。
我有些疑惑的问道:“这画的和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上面的文字这么怪异难辨,人物也模糊不堪。”
张道长想了想道:“其实你也注意到了,那扇门左右一体,根本没法儿推开,因为这门,根本就不是给人走的。如果没有猜错,那根本就是一扇鬼门,左侧人物模糊的图案叫做百鬼夜行错;右侧的文字叫做殄文,那是专门写给鬼看的文字,而原来的那个残庙,供奉的神主必定是阴山老祖。”
我对道门道法涉猎的也算够多了,但却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位正神,于是更加疑惑道:“看门的制式应该就是道观门里常见的‘莲花垂’,难道民间还有这样的法教?”
张道长却一口否认:“它根本算不上一个法教,因为从来只有‘阴山法’,但绝无阴山教,这是一门只有法脉流传而没有教统传承的术数,所谓‘有法无教’,说的就是‘阴山法’。学有‘阴山法’的人把施法叫做放阴,而放阴的人施法却与道家正教绝不相同,比如正教用符讲究黄纸朱砂,而放阴人用的是缟纸碧水,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我对阴山法为所未闻,急急让让张道长讲一讲“阴山法”的来历,看是否有办法化解黄家的“邪门”。
张道长却是先拿出一串“五帝钱”,让我挂在胸前散阴解煞,然后这才给我讲出一段道门秘幸。
只是一扫,我的手就是一哆嗦,“铛”的一声黄铜八卦镜子便掉在了桌子上。
我简直不敢相信在镜子里看到的,但是又没有勇气再拿起来确认。
我在镜子里似乎看到一缕一缕像是活了般的黑气在自己脸上缠绕盘旋。
我的鼻尖瞬间就渗出汗水。
不过这毕竟还是白天,身旁还有一个道法高人,所以不多时,我便冷静下来,但身体却好像是被掏空了,有出气没进气的。
等平静下来,我赶紧问张道长这是怎么回事。
张道长死死地盯住我的脸又说道:“所以我刚才问你是不是惹上什么阴气重的东西。”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过来找张道长的目的,于是把黄家那扇门的前因后果复述给他。
张道长听我描述完,想了半刻,却忽然转过身去,在身后的木柜里左右的翻找,最后才从最下面的格子里找出一张已经泛黄的半页残签。
这半页残签看起来一定有些年头了,泛黄中甚至还带些许裂纹,而且残存部分的边儿上有些黑焦色的痕迹,一看就被火烧过,残存的部分看样子也只剩下了全页最上方的三分之一。
张道长招了招手,示意我坐在他对面,然后把残签放在桌子上,又推了过来。
我小心拿起残签,在手上仔细观瞧,一看之下就“咦”了一声,虽然这残卷只余下三分之一,但是我敢肯定,它的完整内容和大背头卖给黄老先生的门上人物图案和文字一模一样。
看来,我还真是找对人了。
我有些疑惑的问道:“这画的和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上面的文字这么怪异难辨,人物也模糊不堪。”
张道长想了想道:“其实你也注意到了,那扇门左右一体,根本没法儿推开,因为这门,根本就不是给人走的。如果没有猜错,那根本就是一扇鬼门,左侧人物模糊的图案叫做百鬼夜行错;右侧的文字叫做殄文,那是专门写给鬼看的文字,而原来的那个残庙,供奉的神主必定是阴山老祖。”
我对道门道法涉猎的也算够多了,但却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位正神,于是更加疑惑道:“看门的制式应该就是道观门里常见的‘莲花垂’,难道民间还有这样的法教?”
张道长却一口否认:“它根本算不上一个法教,因为从来只有‘阴山法’,但绝无阴山教,这是一门只有法脉流传而没有教统传承的术数,所谓‘有法无教’,说的就是‘阴山法’。学有‘阴山法’的人把施法叫做放阴,而放阴的人施法却与道家正教绝不相同,比如正教用符讲究黄纸朱砂,而放阴人用的是缟纸碧水,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我对阴山法为所未闻,急急让让张道长讲一讲“阴山法”的来历,看是否有办法化解黄家的“邪门”。
张道长却是先拿出一串“五帝钱”,让我挂在胸前散阴解煞,然后这才给我讲出一段道门秘幸。
却说西汉景帝年间,“三茅”在北山修道济民,这“三茅”披星戴月,采药炼丹,风餐露宿,济世救人,历经千余年,然后自成道统,继而又分出上、中、下三茅。
有宋一朝,崇道抑佛,宋理宗淳佑年间,“三茅”中人提出“道分南北,茅不分上下”,“三茅”分久亦合,被称为“茅山宗”。
也就是在理宗年间,一名叫赵蛰的人拜身茅山宗门下,炼丹修行,这人是个道法天才,入门不多时,门内秘术,无有不精。
后来却不知赵蛰从哪里得了一些邪门的秘法,竟将其与“茅山术”共修,“茅山宗”发现后,自是不允,那一代茅山掌教亲自用了秘术,除了赵蛰“法慧”和“道根”,逐出宗门。
除去“法慧”和“道根”再难修行,本以为是清理门户,哪成想赵蛰被逐出宗门后怀恨在心,干脆舍弃道门正法,一心报复,专修邪毒之术,最终竟让他独辟蹊径,自成一脉,修炼出一套被称为“阴山法”的法术。
“阴山法”修炼方法与茅山术完全相反,茅山术斩鬼除妖,“阴山法”便养鬼供魔;茅山术修庙祈神,“阴山法”便建观奉鬼,“阴山法”几乎每一个法术都与茅山术作对。
虽然茅山宗后来一有发现修炼“阴山法”者,必定斩草除根,但其却传承不断,又因“阴山法”第一代法主出身“茅山宗”,为免落人口实,宗内人等对此秘而不宣。
直到明末,“茅山宗”出了一位高人,遍观历代曾现世的“阴山法”,发明了一套专门针对他的数术,并记述成录,在宗内流传,这本书的名字叫《奎星食鬼录》。
张道长讲到这,又指了指那半页残签:“你所看到的这份残签,便是《奎星食鬼录》其中一页,原本是我师傅的一位道友所藏,不过可惜了,上个世纪的那场运动,道门秘籍几乎烧毁殆尽,这仅剩的半页残签还是我师傅在焚毁秘籍时冒死踩在脚下,才能流传下来。”
我一边感叹,一边问道:“令师可有流传秘术,如何破解这‘阴山法’。”
张道长便可惜道:“听我师父讲过,黄老先生收的这扇鬼门,在《奎星食鬼录》里叫做众鬼参奉,意思是引鬼叩拜,也难怪老先生收了门没多久便性格大变,这是众鬼缠身啊。”然后他又摇摇头无奈道:“我虽出身天师府,有些拷鬼除妖的本事,但对‘茅山术’却不甚了了,不过这百鬼参奉局是个阵法,说穿了,就是设阵招鬼,可你还别说,那个叫老贝的还真没说错,这百鬼参奉虽不是正教所用,于‘阴山法’而言,也确实是件法器。”
刚刚张道长说百鬼参奉局是个阵法时,我的心思突然一动,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关键,但却怎么也想不出这关键到底是什么,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未经历过的场景却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感觉一样。
我想了好一会儿,想的头都有些痛了,又看在张道长这儿也在问不出来什么,便起身告辞,张道长也答应帮我问问他的朋友。
有宋一朝,崇道抑佛,宋理宗淳佑年间,“三茅”中人提出“道分南北,茅不分上下”,“三茅”分久亦合,被称为“茅山宗”。
也就是在理宗年间,一名叫赵蛰的人拜身茅山宗门下,炼丹修行,这人是个道法天才,入门不多时,门内秘术,无有不精。
后来却不知赵蛰从哪里得了一些邪门的秘法,竟将其与“茅山术”共修,“茅山宗”发现后,自是不允,那一代茅山掌教亲自用了秘术,除了赵蛰“法慧”和“道根”,逐出宗门。
除去“法慧”和“道根”再难修行,本以为是清理门户,哪成想赵蛰被逐出宗门后怀恨在心,干脆舍弃道门正法,一心报复,专修邪毒之术,最终竟让他独辟蹊径,自成一脉,修炼出一套被称为“阴山法”的法术。
“阴山法”修炼方法与茅山术完全相反,茅山术斩鬼除妖,“阴山法”便养鬼供魔;茅山术修庙祈神,“阴山法”便建观奉鬼,“阴山法”几乎每一个法术都与茅山术作对。
虽然茅山宗后来一有发现修炼“阴山法”者,必定斩草除根,但其却传承不断,又因“阴山法”第一代法主出身“茅山宗”,为免落人口实,宗内人等对此秘而不宣。
直到明末,“茅山宗”出了一位高人,遍观历代曾现世的“阴山法”,发明了一套专门针对他的数术,并记述成录,在宗内流传,这本书的名字叫《奎星食鬼录》。
张道长讲到这,又指了指那半页残签:“你所看到的这份残签,便是《奎星食鬼录》其中一页,原本是我师傅的一位道友所藏,不过可惜了,上个世纪的那场运动,道门秘籍几乎烧毁殆尽,这仅剩的半页残签还是我师傅在焚毁秘籍时冒死踩在脚下,才能流传下来。”
我一边感叹,一边问道:“令师可有流传秘术,如何破解这‘阴山法’。”
张道长便可惜道:“听我师父讲过,黄老先生收的这扇鬼门,在《奎星食鬼录》里叫做众鬼参奉,意思是引鬼叩拜,也难怪老先生收了门没多久便性格大变,这是众鬼缠身啊。”然后他又摇摇头无奈道:“我虽出身天师府,有些拷鬼除妖的本事,但对‘茅山术’却不甚了了,不过这百鬼参奉局是个阵法,说穿了,就是设阵招鬼,可你还别说,那个叫老贝的还真没说错,这百鬼参奉虽不是正教所用,于‘阴山法’而言,也确实是件法器。”
刚刚张道长说百鬼参奉局是个阵法时,我的心思突然一动,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关键,但却怎么也想不出这关键到底是什么,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未经历过的场景却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感觉一样。
我想了好一会儿,想的头都有些痛了,又看在张道长这儿也在问不出来什么,便起身告辞,张道长也答应帮我问问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