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探讨楼市趋势,以政策为依据,以数据为论据,以事实为佐证,不多不空

  北京打击公租房代办:所有窗口不接受任何代办申请

  澎湃新闻 2017-08-19 08:14

  

  2017年4月11日,北京,某公租房项目现场排队办理公租房登记的队伍。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针对近期一些不法个人和单位发布公租房代办、代租信息的行为,8月18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开发布声明称,对于宣称“确保摇上”或“公租房可售”的行为,已经构成虚假宣传,将加大打击力度,一经查实,将追究发布信息人员、单位法律责任。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正在多方努力,采取有力措施,让骗子没有生存空间。首先将通过严格落实申请人到场申请制度,严把入口关,使骗子失去代办的空间,所有窗口审核工作人员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代办申请。

  在已经简化多项证明材料、实现多部门联网审核基础上,北京市正在研究逐步实现公租房审核分配全程网上办理,同时也将全方位的进行政策宣传,努力实现住房保障政策家喻户晓,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另外,对于网络、微信上诱导群众的不实言论和信息,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将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净化网络环境,避免群众因偏听偏信而利益受损。



  
  【南京土拍现新模式 达限价后拼“出租面积”】就在南京出台租赁新政后不到24小时,南京市国土部门便于周六(8月19日)推出最新一期土地出让公告。在8幅上榜地块中,城南西善桥地区首次出现了要求房企自持住宅面积的土地,专门用于向公众出租,开发商不得分割销售。业内人士指出,该地块将成为南京建立“租购并举”住房体系的一次最新尝试。(扬子晚报)(来自华尔街见闻App)
  【严监管去杠杆下货币政策猜想:紧平衡是常态,暂看不到降准】无论是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央行8月11日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提到了一个思路:既要金融监管从严,又要维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部分市场人士解读认为,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趋缓以搭配严格的监管,基于此,有人甚至认为降准是一个可选的政策工具;而另一部分市场人士却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趋紧。(证券时报e公司)(来自华尔街见闻App)
  人民日报:北京楼市调控绝非控房价那么简单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8-20 07:51
  周四,北京公布租赁市场发展新政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给承租人的赋权是最大亮点,救助机制也是全国首创。

  北京的楼市调控,绝非“房价环比不增长”、然后进行行政性控制房价那么简单。住建部此前曾表示,北京调控经验值得全国学习……

  北京“租赁新政”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北京这份4300多字的文件中,租赁制度设计内容覆盖建设、供给、经营、双方权益、救助机制等环节,内容详实、细致全面,这种覆盖程度在全国同类制度中可谓首屈一指。

  与其他省市租赁政策相比,北京的新政在细节上更加强调可执行性。如建立住房租赁公益律师队伍,为住房租赁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这种救助机制也是全国首创。

  其他制度创新看点也不少,包括在政府统一监管下的多平台运作,打破了单一企业垄断,有利于租赁市场的发展和培育;给承租人赋予更多权益,使京籍无房家庭落户、子女上学更有保障;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通过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工具解决租赁企业经营难题;兼顾职住平衡,引导梯次消费,从本质上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

  今年以来,一系列手段多样、内容可执行、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的出台,及长效机制的有序推进和落实,体现了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扎实推进调控的决心。

  北京房协秘书长陈志分析,未来,随着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50万套租赁住房(包括19个企业自持租赁房项目)的供应上市,北京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将大大改变。

  多维度的房地产调控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可能是,即使你买不起也没关系,市场上将有多种供给方式可以选择。

  在共有产权住房新政和租赁市场发展新政之前,今年“3.17”以来,北京已经打出房地产调控一系列组合拳,密集研究出台18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包括细化限购限贷政策、遏制炒作“天价学区房”、清理整治“商改住”、严格产业项目管理、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和在途项目开工入市力度等,从“控”和“供”两方面发力,严格严密精准调控。

  目前看,北京的楼市调控措施,不仅有短期目标下的价格干预,也有“租购并举”的长期制度安排,体现“长短结合”的调控思路。

  同时,北京的楼市调控也不是“单打一”的,而是“系统性”、有长远目标、有重点有取舍、有动态平衡的长效机制的协调。

  从此次租赁新政由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教委、公安局、规划国土委、计生委、工商局、人行营业管理部等8个委(办局)联合起草,综合考虑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方因素,就可见一斑。

  房地产调控是多维度的,过去可能更多是在新建住房市场,虽然对二手房市场也逐渐重视起来,但总体来看,对租赁市场的建设、供给、规范、管理都远远不够,这也是民事纠纷频出,不法侵害时有发生的一大根源。

  此次租赁市场制度的完善和推进,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后,租赁市场容量可能比新房市场还要大,新房市场占比会逐渐下降,而存量市场会在住宅市场中占重要比重。”陈志这样认为。而北京的强监管、多供给、优服务等举措,似乎也在印证这个趋势。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 张达)
  
  深圳等9城房价都在跌 专家预计2018是楼市低谷

  澎湃新闻网 2017-08-20 09:44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或持平城市扩大到10个,比6月份增加了一个城市。而在70个大众城市中,7月份有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了4个。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轮上升周期的最高峰已经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走向下行周期,2018年可能会出现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的低谷。

  【新华网:治乱象成果初显 未来仍需久久为功】面对金融市场出现的积极变化和存在的潜在风险,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仍需持续发力,精准调控。乱象不是一日形成的,治乱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既要考虑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又要避免机构过度加杠杆。金融监管也要综合评估各项政策对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来自华尔街见闻App)
  【姜超:中国的未来一定在于控制货币发行同时大力改革】海通宏观姜超认为,收缩供给改善了部分行业盈利,减少了大规模失业的冲击,但这一定是权宜之计。中国的未来一定在于控制货币发行,同时大力改革、大力开放、大力创新,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不是继续放水、回到计划和管制经济。(来自华尔街见闻App)
  住房贷款利率上浮渐成主流 未来或全面“升破”5%

  金融投资报 2017-08-20 10:36
  对于购房者而言,2017年的房产市场依然烦恼重重。其中之一,正是房贷利率集体走高下,购房成本的急剧攀升。据融36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99%,相当于基准利率1.02倍,同时超九成的银行已无利率优惠,并转投入“上浮”阵营。
  9月将近 美联储若正式“缩表”对市场有何影响?

  中国新闻网 2017-08-20 10:40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电 4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首提开始考虑缩减资产负债表(下称“缩表”),7月,美联储明确若经济发展符合预期会“相对较早”启动缩表。9月将近,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美联储是否会在该月正式上演“缩表”大戏。

  “缩表”若正式启动,对市场有何影响?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的一场名为“‘缩表’压力下的市场形势展望”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对美联储“缩表”作出前瞻。

  中国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美联储“缩表”是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间的一环,并不是一个货币紧缩过程。

  通过“缩表”更多改变的只是美国的银行在美联储的储备,在此幅度之内,若美联储的“缩表”节奏和操作手法能够取得平衡,影响会更多地体现在其账务上的调整,对市场实际产生作用不会太大。

  在中投研究院副院长陈超看来,美联储“缩表”影响不能以简单判断得出结论,认为将导致流动性减少,国债压力增大,收益率可能减少。

  一方面,金融市场实际是由预期主导,而市场预期在影响着未来事件。陈超称,如果市场达成一致预期,认为“缩表”可能导致国债收益率上行,现在便开始抛售国债,引起收益率上行,就会进一步强化“缩表”的预期影响。“实际上怎样管理预期,合理引导预期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存在内在负反馈机制,其中最常见的利率和汇率负反馈机制则会对“缩表”产生影响。陈超指出,“缩表”导致流动性减少,美元变相加息,带来的是大量资金更愿意投入美元资产,对美元和美债的需求又将上升,如此便形成负反馈,也造成了市场走势的一大变数。

  “我觉得‘缩表’并不是像市场上判断的那么可怕的事情。”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如是说。

  他认为,若从上世纪大萧条之后来看,美国此轮经济恢复增长是周期最长的一次,但必须关注这次增长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失业率已大大低于自然失业率,但工资水平并未上涨,因而就没有通货膨胀,该现象对于“缩表”计划的可持续性和时间周期都会产生制约。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是否会受到“缩表”冲击?

  陈道富表示,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已有过市场动荡,并积累了较多外汇储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机制,“缩表”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不及市场担忧得那么严重。(完)
  余额宝限额不是事儿,关键的问题在这里

  锋火资讯网 2017-08-20 08:52
  日前,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14日起,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10万份。近年来余额宝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日前,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14日起,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10万份。此前的5月27日,余额宝账户限额刚刚从100万份调整至25万份。

  这是不到四个月之内,天弘基金对余额宝限额的第二次大幅下调。近年来余额宝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天弘基金却两次收缩余额宝账户限额,这究竟是要闹哪样?

  是余额宝投资出现问题了吗?公开信息显示,到2017年二季度,余额宝的资产组合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82.9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8.90%,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债券等)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7.94%,其他资产占0.21%。应该说,资产组合情况正常。

  从表面上看,余额宝的投资资产大部分仍然在银行体系之内,但作为小额现金管理工具,余额宝过快的增速及过大的规模蕴藏着流动性风险,不仅存在类似存款“挤兑”的风险,还可能对整个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因此需引起高度关注。从这个角度看,下调个人账户持有额度上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其主要目的有三:


  一是要让余额宝回归业务本源。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它的巨大流量来自支付宝拥有的大量客户;它的收益与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究其实质,它是支付账户余额管理的一种工具,主要特点是小额、分散,其支付、消费属性较强,理财属性其实并不突出。数据表明,2016年余额宝户均持有2490元,超过70%的用户投资额在1000元以下。下调账户限额,就是要让余额宝回归到支付账户余额管理工具这一本源上来,而不是成为大额投资工具甚至是套利工具。从这个角度看,限额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二是要降低余额宝流动性风险。货币基金只能依靠新申购资金以及变现持有资产两种方式补充流动性。当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余额宝本身出现负面影响时,大规模赎回将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危害远大于存款“挤兑”。在我国金融市场“去杠杆”和防控风险大背景下,货币基金的日常风控管理应重点考虑应对集中或大额赎回等极端情况。尤其是在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出台后,如果流动性管理跟不上,像余额宝这样超大规模的产品日常风险控制和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下调账户限额是必要和及时的。


  三是要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支付宝用户账户余额流向余额宝,余额宝用以配置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而银行资金再流向各类资管产品,投资链条不断被拉长,多数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部分资金最终可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这是资金“脱实向虚”的一种表现。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不断走高,加上股市低迷,机构投资者不断进入,“脱实向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此外,余额宝在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存款成本进而间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下调账户限额,有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天弘基金表示,下调账户限额是他们主动采取的行动,绝大部分小额用户都不受影响。从余额宝户均持有份额看,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是真的。只要你不是土豪,余额宝下调账户限额就不是什么事儿。但下调限额是不是主动而为,就不得而知了。从目前情况看,余额宝连续两次下调账户限额,可能与近期的两件事情有关:一是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有报道称,有关方面正酝酿货币基金新规,限制或禁止货币基金对部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的投资;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货币基金投向同一银行的存款、同业存单与债券的总额,不能超过该行净资产的10%。如这两件事情落到实处,将对余额宝产生重要影响。下调账户限额,如果说是主动的,那么算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应对措施。


  最近,不少人拿余额宝的规模与银行存款进行比较,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这并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较,就像你问:西瓜和香蕉,哪个更漂亮?但是,关于余额宝,还有更重要的三件事你要明白:

  第一,余额宝不是银行存款。余额宝一开始就宣称其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这是一个坏的示范。你不是把钱“存”到余额宝,资金进入余额宝是去购买货币基金;你把钱转出余额宝,也不是“提现”,是赎回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身支取,但货币基金赎回是有条件的。

  第二,余额宝风险大于存款。货币基金尽管相对稳健,但作为理财产品,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尽管余额宝没有发生亏损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亏损就不会出现。事实上,货币基金出现亏损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有。而存款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即使银行破产了还有存款保险作为保障。

  第三,你不应该只有余额宝。如果经常使用支付宝,余额宝是不错的余额管理工具。但如果不用支付宝,或者可投资资金超过10万元,那么你应该寻找更好的理财产品。比如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不错。超过10万元的资金一直都砸在余额宝上,那么你就很傻很天真了。

  说到这里,最后就问你一个问题:你真的了解余额宝吗?
  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发布:房地产泡沫最大


  网易财经
  2017-08-20 14:13
  消灭房奴和炒房客,中央的决策深意原来是这样


  地产情报站
  2017-08-20 13:02
  最近的调控手段是越来越多,尤其是租购同权和共有产权最为受关注。只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是租购同权,还是共有产权,越来越走向普通购房者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的路子了呢?

  房屋产权是否会收归国有?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公有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土地公有,私人是无法占有的,只有国家和集体有所有权。

  因此,大家购买的房子,除了支付房产的费用外,还依据40年至70年不等,支付土地使用费。

  随着房价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刚需族买不起房,政府部门也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先是开发商拿地后房子可租可售,到后面的限售不限租,再到后面出现的只能自持出租,甚至出租年限也有了规定。


  即便是最近出现的共有产权房,也是政府拿一部分产权,个人拿一部分产权。换句话说,个人肯定是没有全部的产权,算不算私有财产,不好说。

  这些政策,刚开始四点儿没觉得怎么样——不过是很多人买不起房,政府想办法让他们有地儿住,也算是好事。

  可是,最近,四点儿突发奇想。以后要是都以租房为主了,那谁来买房呢?普通人买不起,政府有又义务保证大家的居住权,那只能是政府出面了。或者政府自己开发,或者政府组建公司,或者授权国有公司开发。

  这样一来,政府可能会成为最大的房东,大家都来交租金,有了居住权,但所有权——不仅是土地,包括房子——都回到了政府手里。

  似乎有点像1998年商品房改革之前的样子,政府分房,大家可以住,但没有所有权。只不过,1998年以前是单位分房子,现在是大家自己从政府手里分房子。

  仔细想想,似乎跟以前是不太一样了哈。

  炒房客死定了

  在政策逐渐转向租赁为主的情况下,开发商的利润会受到严格的控制个挤压。这就可能形成一种现象——私人企业不再有动力拿地,而是转向服务——做物业、做品牌等等,也就是最近非常热门的“轻资产”。而土地资源将更多地向政府和国有企业倾斜,大大的充实国企的资产。很可能,国企在此种情况下,会获得用相对廉价的价格拿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有的“窗口期”。

  在这种趋势下,可以用来交易的房产和购房者均会大幅减少,也就是自由市场的空间将被极大压缩。对于炒房客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不过,对于购房的刚需一族来说,购房的难度也会大大提升。普通的刚需族大部分是社会的中间阶层,不够申请廉租房、限价房等政策性住房资格,买房又不一定买的起。如果私有房产越来越少的话,房价可能会出现天价——这时,私有房产应该和普通购房者没什么关系了,大家可以选择租赁公有住房,房奴也会大大减少。

  “千年大计”不是随便说说的

  可能有人说,四点儿你说得也太绝对了,不可能都是政府出来当房东啊,那不是还有很多开发商嘛,肯定也会有房子卖啊。

  确实如此。只是从最近的风头来看,只租不售,似乎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很重要的一部分。先是上海开始试点,之后广州、深圳、北京等热点城市跟进。加上早期的北京出让土地时要求开发商自持一部分或者全部自持的土地转让政策,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当房东的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

  不能忘的,还有雄安新区。之前吵得也是沸沸扬扬。雄安新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不再搞土地出让发展房地产业。不管是依据单位分配住房,还是凭当地特有的“居住证”分配住房,也都是属于不再出现“购房者”,也不再有住宅私有。也就是说,雄安新区即是“消灭”住房私有化的一个试点新区。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千年大计”这个词还真不是随便说说或者抬高雄安地位的,而可能是全面实行公有制、真正迈向共产主义制度的试金石。

  嗯,坚持党的领导,跟党走。

  “双轨制”到来?

  不过,这种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造成“双轨制”。毕竟现在还有非常大量的房产是个人私有的,也是可以拿出来交易的。

  在这种一边是国有的房产、一边是私人的房产,这种“双轨制”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两方的关系,还需要中央及政府部门仔细研究。

  对于大量还没有住房的人群来说,选择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手里租房,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而私有住宅方面,如果坚持长期限购限贷限售等等一系列政策的话,肯定会形成一种租房热购房冷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我国的房地产业肯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应该就此成为现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了产权,是否能尽快适应,还要经历一段磨合期。

  当然,在不动产市场这种新的格局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谁能获利、谁利益受损,也值得探讨。
  长沙、济南取消限购?相信中介谣言的要交智商税了!
  原创 2017-08-20 陈小瑛 樱桃小房子
  

  作者:陈小瑛;来源:樱桃小房子(ytxfz8)
  昨天今天很多人问我,朋友圈中介都在转发长沙、济南取消限购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不用去查细则,我想肯定是大家又误解了,说你智商堪忧心里肯定不爽,但你动动脑子想想,现在可能取消限购吗?中介的谣言你怎么也信!
  1
  很多人给我发来这样的截图:

  

  北京限价的事,我之前写文章说过了就不重复了,链接是(北京8万以上楼盘放行是取消限价了?圈内人说出了真实内幕)。

  今天只说限购的,首先,你要搞明白,政府一旦取消限购的前提是什么?肯定是市场低迷,需要放松创造购房需求对吧。

  现在是什么行情众所周知,即使限购了,长沙、济南这些城市的购房热情依然高涨,新房开盘就被一抢而空,缺需求吗?政府想灭火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还去加一把油!

  现在中央要求地方根据当地情况来调控,地方政府很害怕调控不力被中央问责,但其实决定楼市最关键的还是货币政策,其它行政调控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即使很多一二线热点城市限购、限贷了,但信贷并没有明显收紧,利率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所以楼市的虚火仍难灭。

  为了达到调控房价的目的,现在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在限价上做手段,就是压制新盘入市,尤其是高价盘,不按照政府指导价开盘的新盘,不给你发预售许可证,房企也没办法,不甘心降价卖,那就只能拖着不入市。

  但对于追求资金快速周转的房企而言,显然不入市也不现实,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双合同,捆绑装修。

  这个结果就是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因为装修部门需要一次性付款,有的甚至是要全款买房,地方政府现在也是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在房价统计数据上,我的房价降下来了就行了,你们购房者愿意出现金买的就买吧。

  也有的项目没有捆绑装修,确实是比周边二手房要便宜20%,但购房者根本买不到,项目卖的太火爆了。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至于什么时候改观不是今天的重点,总之,项目卖这么好,还需要取消限购吗?

  其次,调控才多久?连做出来的统计数据,都还没有明显下降,借地方政府十个胆子,它也不敢取消啊!五年一次的大会都没开完,乌纱帽不想要了吗?完全不讲纪律了?没有中央的示意,地方政府敢随便取消限购?

  要知道2014年取消限购,当时是因为先有中央支持的,地方政府才敢放开。

  2
  长沙的政策,只是针对人才出台新政策,降低落户门槛,比如35岁以下的本科生即可落户,另外,对本科以上的人才,第一次买房可以拿到几万块钱的购房补贴,租房也有补贴,购房方面,专科以上在长沙买首套房的,不受限购。

  我昨晚跟长沙的房企朋友和业内人交流了一下,取消限购是根本没有的事,顶多说是在人才上开了个小口子,但这个更多是为了与各个城市展开的人才吸引战争,提高城市发展的竞争力,毕竟哪里都想要高端人才,完全就谈不上是为了取消限购,因为楼市太火爆了,需求太多了,都需要政府想法子压抑需求呢,哪里还用得着去创造购房需求。

  中介们为了进一步把谣言传的有模有样,还把长沙2014年的取消限购新闻移花接木,醉了,上次也是中介们把哪个城市(合肥?忘了)几年前的电视报道截屏出来。你能不能先去百度一下再来问我?

  而济南的,也是放低了落户条件限制,以前需要买房才能落户,现在只要你在这居住工作达到条件就可以落户。

  这很新鲜吗?其它很多城市早就是这样了,只能说他们实行的太晚了,南京今年已经取消了之前“买房落户”的政策,而是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积分”落户。长沙更多是为了引进人才,这方面,成都、武汉前段时间不也是这样放开的吗?怎么不说他们取消限购了?

  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落户都不需要你买房,只要居住工作积分就可以落户,凭什么济南这样的弱二线还在设置落户门槛,自掘坟墓吗?本来放开户口限制就是大势所趋,跟楼市调不调控有毛关系?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打人才战,都在出台政策补贴人才购房租房,这有什么稀奇的?博士在深圳工作,最高可以补贴150万给你,还有人才安居房可以排队申请。广州上海都有对人才的补贴,以后不要再大惊小怪好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