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济关系的基本构成
我们将在双方认为有价值事物,并用来交换和流通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统称为标的物。
最初的标的物,往往是指一些农产品或武器,在长达数千年的社会中,农产品是人类所创造的可以用来让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必须品,而武器,通常可以保护或帮助获得这些物品。
1.最早的商人
距现在4200年时,商汤的祖先便拿自己养的牛,换取周边部落的羊和帛粟,最终拥有了强大的物资基础。当时中原各部族邦国的物品交换,主要在今天的商丘个更可怕,并且是靠马来拉车。但这些马,主要来自于西域,马少了,生意交往受到影响,当时的商人亥的便驯牛拉车,解决了标的物在流通环节的问题,而他自己也负责赚各部族邦国的钱。接近于快递或货运公司
而他的后代商汤更是醉心于商业,用自己部族制作的“文绣”换夏人的粮食,使商人的粮食迅速增多,人口激增,最终灭亡夏王朝,创建商朝。因此,后世将从事物品经营的人,都称为商人。
尝到了甜头的商人,立国之后,却建立了“禁商”的政策。
因为他们明白,“商人”是和政府抢饭碗的。而此后的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2.公平缺失的经济关系
在当时的社会中,整个社会结构呈二元关系,农民是物资的生产者,而另一方,便是统治者,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便从自身内部分派出一些人,来充当经营者的角色。
这是一种显失公平的经济关系,因为物资的生产者,被统治者规定了他们的生活区域,从而无法成为商品经营者。而所有的生产的物品,要么被统治者低价收购,要么烂在地里。
而作为与官方的经营者身份类似的商人,便受到来自统治层的各种政策打压,因为在统治者看来,这些人不但不会创造财富,并且还会跟自己抢财富。
在中国几千年中,盐一直是是统治者独家经营的,因为其利润可达300多倍。这样的利润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莫大的吸引,因此,虽然多有规定私人贩盐是要砍头的,但照样有大量的“绿林好汉“贩卖私盐。其实贩卖私盐最大的罪,是让统治者少赚了些钱。最大的功,是消费者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盐。
因此,对统治者来说,他们最想维持的经济关系,便是以各种理由或借口,垄断生产资料(土地)、垄断必需品的经营(盐、粮油、布料等)、打压民间物资经营者。
3.完整的经济关系
一个社会,其经济关系的基础构构分为三部分,分别由标的物的创造或生产者、标的物的经营者、以及经济关系的协调者构成者
标的物的创造或生产者,他们直接创造有价值的标的物,是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这些人可以是种土豆的农民,可以是建筑工、可以是画家作家、可以是服务员。
标的物的经营者,他们负责为交易双方解决标的物在流通、交易环节中所存在问题,使标的物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交易,并且实现了经济关系在更大范围的发生,间接创造大量财富。
这些人可以是收购土豆的商人(他们将局部过盛的土豆,转买到他地,农民和商人双方都将获得更好的收益);可以是包工头(他提供建筑设备,方便建筑工更高效率地工作);可以是经济公司或出版社(他们帮作者扩大宣传,使画作和图书的作者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创作,从而提高效率。);可以是饭店老板?(他们给服务员创造财富的就业机会)。
经济关系的服务者,他们负责协调标的物创造或生产者之间、创造或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并以约定的价格,收取佣金,其中,政府以税金的形式收取,相关公司以服务咨询费一类的形式收取。
四、封闭与开放,战争与和平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封闭小山村里,我从小学会了做香的整个流程(将榆树皮剥下、晒干、磨粉、加香料、入水化熟、在铁筒中挤压成圆柱形、摆放在香板上、凉晒、分割、分装),也学会了做鞋的整个流程(碎布拼接、粘板、分割、钻孔、穿麻、订制),同样学会的还有制作粉条等
其中制作粉条很简单,先找一块铁片,用钉子钉出小孔,拿洗干净的土豆在上面磨,让其变成碎泥状,然后用细网装盛,在水中拧,最后那些水底部会有沉淀,沉淀下来的东西便是淀粉,然后再将淀粉做成市场上变卖的粉条。
如果在我小的时候,有人将我们村庄封闭一年,我们村庄的人肯定都能活下去,我们整个村庄就是一个自循环系统。
但我们村庄很穷,我小的时候为了给学校交作业本的钱,只有2块钱,借了大半个村庄,只借了9毛钱。
有人拉了一拖拉机西瓜来我们村,当天又全都拉走了,没有卖掉一个。
过了三天,那人又来了,说小麦换西瓜了,不到半天,他人拉着半车小麦回去了,到市场上一变卖,比单纯卖西瓜赚是更多。
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村庄,比其他省同样的村庄,要落后几十年。
封闭的社会,可以存在,但经济关系发生频率偏低,势必会形成与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往往体现在,对方拉一车西瓜,就可以换走高几倍价钱的小麦。
这种封闭,往往是由于两个因素形成的。
第一种:交通原因,交通的落后随着交通问题的解决,这种封闭状态会渐渐得到缓解,并最终无限度地完全开放与外界。
第二种:政治原因,因为政治原因封闭的国家,最显著的特征是,统治者往往不同程度地垄断了该区域内生产必需资料的供应,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盐、粮油、布料、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最想要维持的这种经济关系,便只能是采取封闭式的社会经济结构,保持以上行业的不开放。
然而,这样的长期封闭状态,必然使得该区域落后于其他国家,犹如清政府的统治时的中国。然而对其他强者来说,他们最希望的,便是打开这个市场,而这个市场又是统治者的命根子。
最后的结果,结济文明成度更高,更开放的一方,以暴力或是威胁政权的方式,迫使统治者开放以上领域。
而这种开放,其实是先进的经济文明对落后的经济关系的冲击,它迫使统治阶层放弃扮演标的物经营者的角色,从而使得经济关系恢复自然活跃状态,客观的结果是,它使得经济关系的各方在经济关系发生时,能更为接近公平。
因此,经济文明的显著标志之一,便是开放,经济的全面开放,可以有效防止战争及人为灾难。
经济开放可以有效防止战争及人为灾难?
1.经济开放,战争与和平
在两国关系中,只要有一国是经济封闭者,那么在该区域内,该国将是战争风险最大的国家。
中国有句古话,投鼠忌器,如果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短期的现实利益还是长远的利益,双方都会尽量避免以战争的形式,来解决各自的纷争。
在古代,各个国家之间,往往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从属关系,通过一方向另一方纳贡的形式,来确保各自间不爆发战争,如同中国古代与越南和朝鲜的关系。第二种关系是和亲关系,互派人质在对方国家,来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第三种是经济往来极少、一方属于封闭经济的关系。通常,第三种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最高。
如上所述,以间的经济开放程度,决定了各自在经济方面的依存性极低,最易爆发战争。
在当代,凡两个国家经济交流频繁的国家,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而且相互依存度越高,这两国的关系就越是稳定。
因此,经济文明的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相反,越是经济封闭的国家,越热衷发动战争威胁,成为整个地区的不安全因素。
2.很多天灾,其实是人祸
有年我家的小麦因为干旱欠收,我记得那一年只收了不到600斤粮食,这是我家实际粮食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好在,那年我们家通过借村里人的粮食度过了一年,第二年粮食丰收后,才还上。
从7000年前,人类已经解决了吃饭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创造的物质财富,其实是要大于其消耗的物质的。但人类历史上仍爆发过若干次人被饿死的大灾难。
这些灾难,在历史上大多被冠以自然灾害之名的,但其背后,基本最大根源,是人祸。
这些灾难发生的共同特征是,这些灾难都发生在经济关系封闭的社会中。
从物流配送已可达世界各地的近现代,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大饥荒,都可以通过物资调配的方式加以解决。然而封闭的经济关系后面,是统治者对标的物经营权的独断和政治上的独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每一次大灾难的爆发。
“乌克兰”大饥荒,有至少250万人死于饥饿,因为消息被严密地封锁, 宣传机构和官方人士在不同的场合对饥荒均矢口否认,使得外界根本不相信饥荒的存在。在灾区外,在欧洲的人们甚至还吃着从苏联进口的粮食。饥荒发生时访问苏联的英国剧作家肖伯纳说: “俄国发生饥荒的消息是谣言, 我可以证实, 俄国的粮食供应在我旅行期间比任何时候都好。”
3.经济关系开放的首要任务是防垄断
在经济关系自由开放的社会中,人们首先要防范的,是各种形式的垄断,因为在经济意义上,一旦垄断形成而不受制约时,经济文明将会发生倒退,它使得有一方不同程度地垄断了该区域内生产必需资料的供应。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要再回到受制于人、听任他人安排命运的时代,而是要拥有选择权,通过拥有选择权,来保障自己一切与之相关的权利。
因此,经济关系开放的社会,它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决定着,每个人是否有机会或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