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中的奇事(二)

  成分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是很看重了,我爷爷解放前有点小资产,解放后房子、土地、店面全被没收,父亲受了不小影响,我八零年开始读书,一直填学生,没觉得有啥影响了
  再次感谢各位顶帖的朋友
  不要沉
  暴富
  前几天,上进的堂哥从广西返川过中秋,我隆重的在乡上最大的酒楼:何二娃幺花儿店给他接风,饱暖之余还奢侈的请堂哥浴了个正经足,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感激之余,堂哥主动奉献了几件道听途说的异事:
  第一件:堂哥广西工地附近某个乡镇,有家人在短短一年内突然暴富,这是个三口之家,父亲老梁是某乡镇企业会计,黑瘦矮小,老实本分,母亲那单位原工人,现政坛发展:乡妇代会代表兼村妇女主任,酷爱声乐,据说唱得还不错,但龅牙驼背,注定最多就是声替的命。
  儿子是个木讷的年轻人,资质平平,学习非常一般,大专毕业后在市里打工,但长相极其英俊(堂哥手机里有其照片,长相出众的笔者见后也不得不承认确属有的一拼),以致众人包括其父母都认为在医院抱错了孩子,压根儿不考虑老梁戴环保色帽资格。
  儿子没有利用外形优势傍富婆、做舞男等,让大家对其品行都赞赏有加,他还是个极具责任感的人:为了给不断要求上进的自己一个雄厚资本以便到更广阔的空间大展拳脚;为了给深爱的父母一个优渥的环境以便能舒心的生活、养老;为了给福利、体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以便其能长足进展,小梁也像我那努力上进极富爱心的堂哥一样,坚持从每月微薄薪水中抽出相当一部分支持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博彩业。
  虽收效甚微,但坚持不懈,广西沿海能买到境外彩票,小梁对此更是热衷。
  几个月前,小梁一家突然在市里购房,听前去祝贺乔迁之喜的亲友讲新房坐落高档住宅区,进出小区、单元均需刷卡,电梯直接进户,一栋楼就住四家人,房屋装饰得简直像宫殿,厕所里面只有坐便器,要想蹲着非常考验平衡力,让人好不露怯。
  不久又听说这家人在办移民,众人更觉异样,后又传言原来小梁这几月连中大奖,还均属海外彩票,所获极丰,具体金额不详。
  暴富(二)
  乡邻对此均是羡慕妒忌,后悔没有在这家人发迹之前搞好关系,特别是那两家:被提亲却嫌小梁家境不宽裕而拒绝,更是懊恼,赶紧撺掇媒人重提旧事,结果不负众望:打脸而归,只好高喊两声:富贵不能淫了事。
  谁知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小梁离奇失踪了,为啥说离奇,因为他可以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见的:城里刚买的新房是跃层,共三层,顶层有间小阁楼,阁楼窗户落地,装修时没做防护栏,小梁他妈总觉不安全,怕小偷从邻居家楼顶经过这道窗进屋,遂考虑补装个不锈钢栅栏,按理说都暴发户了,请两个工人来安了就是,但小梁觉得自己本来就是做这个的,最近又闲得蛋疼,遂在原来那个打工店里制作好栅栏,借了把电钻一并放车上带回家自己安装。
  阁楼上老梁夫妇扶着栅栏,小梁将电钻接通电源,刚要钻孔却没电了,小梁挺纳闷,就到阁楼另一边准备换个插座试试,夫妇二人此时均背对小梁,就听碰的一声,二人急忙回头,就见电钻掉地上,外壳已经摔裂,儿子不见了。
  直到现在,大家都不知小梁去了哪里,为何会如此迅速的不见踪影。
  顶贴寥寥,提不起更新冲动。
  谢谢顶帖的各位朋友,特别是那几位老熟人
  故事多的是,异闻就没几个,空了就写
  节后就更,只要有人看
  说一件奇怪的事情,前段时间听到一段异闻,我都在手机备忘录里面标注了题目:可怜的富婆,几天时间,忘得一干二净,连是谁告诉我的都忘了,要不是看备忘录都不知道有这个事,还从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看来只有放过那可怜的富婆了。
  奇怪的音乐爱好者
  我同学郑某,混迹于某大城市,最近在陌陌上结识了一高年资美女,据说是原曲艺团老师,起初对貌似下层表面俭约的郑某极冷淡,尽显文艺工作者清高,一次偶然机会得知郑某竟然是本市最大连锁美容店老板娘之继老公,资深软饭硬吃有骨气人士后,陡然发现郑某诸多优点及共同爱好,顿时相见恨晚,时时主动联系一诉衷肠。
  一次二人在某星级酒店通宵促膝谈心,探讨人生。尽兴之余无话不谈,竟告知郑某一件奇事:
  老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某音乐学院学习,所住女生宿舍门房是位中年阿姨,二年级的时候突然多了个年轻姑娘住在门房,听说是阿姨的远亲。
  年轻姑娘头脑活络,一来门房就批发些方便面、榨菜、丝袜、生日卡、贺年卡之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暗暗售卖,价格比小卖部优惠不少,并且可赊账、可物物交易,甚至可二次批发鼓励大学生参与分销提前就业等,生意挺好,以致其他宿舍楼的学生都频频关顾,
  学校内原有些兼职学生,和年轻姑娘完全没有竞争优势,根本构不成威胁。
  奇怪的是其他宿舍楼门房却不知仿效,因此姑娘的独门生意一直延续到老师毕业。
  老师老家在某山区,附近就是著名风景名胜区,但那个年代旅游者还不多,老师家也就没办宾馆、饭店、售卖旅游纪念品之类,所以家庭条件也不太宽裕。
  老师常在门房赊购一些零食,姑娘从不催欠,只是在积累到一定金额后让老师教授一些歌唱、表演技法,用以抵消欠资。
  老师虽是专业成绩拔尖、口才出众、又因为能赦免外债,所以教授非常尽力,但奈何姑娘资质平平,天生缺乏音准,又毫无基本功,所以收效甚微,但让老师吃惊的是姑娘好像对音乐专业知识掌握颇丰,甚或远在那些老教授之上。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