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上海是日本人在中国投资最集中,居住最集中,两国婚姻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上海对日本文化的认可程度较高,日本在中国经济起飞时,对上海进行了大量的工业项目援助,比如宝钢就是日本的援建项目之一。
  
   连续两日,游资利用日本核污染事件,对民生物资食盐进行了大规模且广泛的炒作,本城市食盐(加碘)依据平均价格已经从1.2元/斤飞扬至4元附近,市面已经看不到现货出售。如果盐业公司继续以低价销售,无疑会被继续抢购,如果拉高价格,则正中游资下怀,这波缺盐事件,就是前面所说的一次利用突发事件对主流资金进行的闪电狙击。
  本月消费意愿指数下滑至中国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打击房地产的政策将在中国消费大酱缸里继续发酵,直至升腾出酒精和甲烷,把政策调控烧的无影无踪。
  关于食盐行业,我想大家都很了解,这是一个垄断行业,在生产流程中,产能过剩异常严重,全国产能大约8000万吨,食用需求不足800万吨,其它工业需求大约5000万吨左右,食盐的成本很低,大约每斤不足0.3元,食盐行业的利润主要在流通领域,因为它是垄断经营,归属盐业局专营。盐业局的批发价格大约在1.05元/斤,零售价格从1.2元至1.6元不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在生产供应端基本没有前景的行业,中间最大的一块利润已经被垄断了。自从上溯千年,我国的盐业一直都是官营,特别是在配送链条,从古至今都是官营。
   那为什么在一夜之间,食盐这种平时看起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不起眼的调料,突然就被炒飞了哪?什么盐黄子弟,盐之有理,无盐的结局,无盐以对这些调侃之辞铺天盖地一般冒出来,大家也许会齐声回答:防核辐射。笑话,倘不说能不能对大陆有所影响,既算是有影响,大家看中的盐里那点碘含量也太低了点吧,10万分1的含量,你还不如买上一瓶碘酒,那里面有比盐含碘量高1000倍以上的碘。所以,核辐射只是食盐炒作的幌子而已。从战术上讲:食盐供应由于多年的供需平衡,供应链条不能一下提供出超额的产量。需求如果急剧放大,必然会导致货币在这一品种上呈现出通货膨胀的特性,在整个社会经济处于通胀的背景下,无疑会让这种供需关系的突然紧绷,有了更明确的标的,就像合唱中的领唱一样,一哄而起。而从战略层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也许读过前面分析的人还记着,游资是如何进行阻击的,寻找那些最不起眼的,供需多年平衡,多年无法涨价的,因为他们的供需已经形成惯性,很难一下扩大出巨大的产能,在突发事件的影响引发,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一击而中。由于最底阶层的强烈恐惧和愤怒,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以后,政府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食盐的储备力度,并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这样就会导致大量资金投入低效能的民生领域,如果辅以对资金使用数量的挤压,游资就逐渐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顺便也赚点低于通胀的超额利息。食盐的飙升,是又一次成功的阻击。
%本城市房地产销售量大幅下滑(由于管理方限制高价盘入市,开发商也大幅放缓了推盘力度),房价依然没有回落的迹象,甚至黄金地段的品种仍然呈现哄抢的迹象,万豪国际的一层加推了40个单位,当日售罄。这个价格比诚基中心二期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了整整40--45%。
  大家对房地产总是站在错误的角度去分析它,比如:你现在是这样的状态,我手里有30万或者100万,房子全款要80-100万,要不要买,不买或者买,这是你一个人的态度,在过往前15年,有无数的人手里曾经有过30万,300万,3000万。在下一个15年,仍然会有无数人手里会有30,300,3000万。
   不要试图以自己的情况套在别人头上,手里有钱时,你要平衡的问题会和手里的财富成正比,手里有30万的人只有一个矛盾,买或者不买,300万的人会思考另外一些问题,投资方向的问题,3000万考虑的可能会是行业问题。那些手里有上亿以上的人,他买房子基本是不用考虑的,你们的出发点完全不同,这就像一个亿万富翁吃顿饭那么简单,你就得纠结于买或者不买,他考虑的是其它问题,买房对于他来说,始终都不算什么事。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立场去套在别人身上,比如一个年入50万的“公务员”,他有了钱,肯定是要不断买房的,因为他没有其它途径对财富进行快速增值。一个事业没有了进展的老板,他也是会不断的把财富转投地产的,还有其它人为了这样活着那样的目的,不约而同的把财富锁定于房地产,这说明的并不是人们失去了理智,这只是一堆问题共同产生了唯一的结果,而不是他们买了很多房子导致了很多问题。这堆问题的根源的核心就是我们的经济体系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探讨经济体系的构架,一定会牵涉政治制度的构架,这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一样,中间是用车轴连着的,经济问题一般比政治制度跑的快,因为它是要实际处理现实问题的,大部分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速度快的时候,它是早于政治制度而先发生的,政治制度长期的稳定,虽然对体系的平衡有益,它极少变动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但是当经济发展远远数倍快于政治体系时,如果政治体系不进行变革,那么这台马车只能原地绕圈。如何构建一个既稳定又可以顺应经济发展而同步跟进变化的政治体系,这才是中国问题最终解决的终极方案。
   不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返回1981年前,就一切天下大同了,在此之前我国的政治制度同样留有鲜明的特权印迹,只是一般老百姓连知道都不会知道这些特权所在。轮子是一样的轮子,你不能卸掉一个,关键问题出在两个轮子中间的轴,那就是我们的议政制度上,在一个平衡的轴之上,本来应该反应出经济问题对政治问题的带动和反作用,结果通过这个轴之后,基本这两个轮子已经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了,虽然都固定在轴上,但各种关系都已经失去了力的传感。
  今日对监测的5个楼盘做了调查,在施行限购政策后,销售量普遍下滑,房价并未见下滑,且有小幅涨价,但同样不明显,房租大幅走高20%(环比上季度末),符合预期。
   现在有句话比较流行,就是“不折腾”,在二元化体系构架下,不折腾代表了主流阶层的思维角度,那就是体系不折腾,体系外紧着折腾,比较显著的是主粮又开始走高了,同时各种副食品和劳务价格也大幅走高,虽然这些消费占比我们的总消费比例不高,但是如果所有的小品种消费轮番涨价的积累,最终一定会影响总体消费价格的。
  由于房租水平大幅扬升的同时,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相当于房价下滑了20%,也许你的房子不是用于投资的,可是你会发现,你如果选择租房,那么支出就会增加20%。房租和房价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按住房价,房租就会露出来,近期土地转让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投资人集体给地方政府断奶了,成交量大幅萎缩90%左右。按照先前的时间流程,商品房在1-2年后可供销售的总盘子将有明显储备不足的基础,它影响的应该不是今后1-2年,而是长期的影响,今后1-2年供应量主要以前期囤积的土地缓慢释放来提供。这个信号的解读:地方政府将面临长期的,持续的断奶威胁。地方政府现在的日子是极端不好熬的,说是硬挺也不为过,所以,你看到地方政府这样的言论:房价调控的目标不是跌,而是随着GDP,人均收入增长,形成了限制涨价的调控结果,而不是下跌的调控。如果房价真的开始跌了,麻烦就会真的来了。麻烦如果真的来了,你也别信房价涨跌的假象,因为房地产是有地域属性的,可以通过平均价格数据来调节高低,但是你可以观察一个先行信号,这就需要一个小品种的涨跌来进行量化分析,那就是红木市场的变化,通常红木市场早于房价调整而调整,先于经济启动而启动,因为红木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期非常缓慢,通常需要大约6-12个月的生产期,甚至比经济启动周期还要长,且红木家具有强烈的资源属性。红木市场,最关键的特点是它仅仅对于中国市场有需求,排除了外界因素的间接干扰,这就注定了它具有了中国经济现行指标的一切属性。红木产品的需求最直接的刺激,也来源于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们P民看不到的数据外,这是最直接最容易获得的经济先行指标数据。
  下面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到红木家具对房价走势的现行引导提示。

  国内关于对苹果旋风的财经评论近期屡屡见诸于各类媒体,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尊重苹果的技术和文化,同时拒绝苹果这类产品,我们应该汲取的是苹果的创新模式,而不是成为苹果的奢侈消费群,我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投资越级向上,消费越级向下。
   另外一个重大的信号于昨日新闻中初露端倪,那就是央行开始有意开放国内证券市场的信号,这个信号以投石问路的有关人士透露面目出现。所谓剪羊毛这种收网行动,以前在国内是无法实施的,尽管我们的M2超高,各类资产价格已经炒到不可理解的程度,可惜这锅肉是只对内不对外的,开了这个口子,央行的意图是向外输出流动性(超发的货币),可惜也为国外开了一个巨大的套现途径,先前向国内输入的2万多亿美金,终于有了退出的方式。这很危险,货币一旦成为自由流动的物质,一定会掀起滔天巨浪。
  关于利比亚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欧美银行的资本输出要求资金介入国必须接受附加条件,就是向投资方出售核心资产(资源,公用行业等),但是中国的投资是没有附加条件的,中国的资本破坏了欧美国家金融体系的规矩,欧美的资本便由于中国的低价介入竞争,无法获得高利润,必须将这种交易破坏掉。既然暂时无法动中国,那么就动交易的另一方。中国和欧美体系,有两种结果,第一是通过长期的磨合,中国融入欧美体系,就像日本那样。第二通过一次翻天覆地的博弈,中国资本和欧美资本并驾齐驱同时存在,因为中国的资本首先是政治体系下的资本,它是有国界的有鲜明政治目的的资本。欧美资本则凌驾于政治体系之上,甚至可以说是欧美政治体系的基础。这就是两者的不同,短期内,中国资本不具备和欧美资本抗衡的权利,融入是较好的避战措施。既然是融入,那就得按照人家的规矩来,不能做的太过份,比如你可以拉着美国的垄断金融资本一起做这些项目,就像中石油和美孚那样的合作方式,企图利用低价来垄断,必然遭到欧美体系的强烈反击,就像利比亚局势一样,今后将在中国资本输出地域频繁出现。
  如果房产投机就此终结的,无疑是令人欣慰的,房地产长期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我指的房产是广泛概念上的房地产,包括:商用+住宅。一部分用来控制商业成本,一部分控制生活成本,并在长期持有中,缓慢的在财富链条中寻找自己合适的契合点,并加入财富循环。这个理念的达成,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含有相同概念的房地产不再无度的供应出来,退出的财富循环的房地产和加入进来的必须保持动态平衡,这个平衡并不是就此不再增加,而是增加的数量和经济发展严格保持平衡,甚至略微低一点。
   其实,我们的央行和美联储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在同样的事情,蒙上所属国P民的眼睛,让货币完全脱离价值衡量的功能,作为自己发行(供应)货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只有让货币长期保持贬值,才能增加货币总量,并在货币贬值中,收取P民的货币税。同时利用震荡,做财富的不同形式转换,提取第二次货币税,总之,货币失去了硬通货的功能后,就是一种廉价的货币。这种廉价的货币将失去财富属性的很大一部分,两个央行的不同在于美联储不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只是私人的中央银行。而人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所以,美元财富属于欧美金融家,人民币财富属于中国政府。不论作为美国P民,还是中国P民,都是浮云而已。
  在黄金和白银在各个控制金融市场的央行严厉打压下,失去了法定和货币固化的机会,美元锁定了石油,人民币锁定了房产,所以:看美国的一切经济行为,先考虑石油问题,对待中国的一切经济问题,首先思考房地产问题。美国虽然有了石油化的美元,但是它没有直接管辖权,所以它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管辖,于是有了世界战争的纷纷扰扰(1972年以后),中国锁定的房地产,它自己有管辖权,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自由经济的产物,它是行政管辖的产物,想要美国垮,就得让石油垮,或者剥离附加在美元上的石油,想要中国垮,就得让房价垮,或者剥离附加在人民币上的房地产。所以,你会看到只有行政力量可以让房价跌,但行政力量导致房价跌的可能性,堪比美元和石油分离的可能性。看问题,要有高度,特别是站在战略高度上推演,否则,一切都是意淫。
  日本核危机会很快结束吗?利比亚危机会很快结束吗?结果是不会。
  
  日本核危机持续发酵---------日元需求下滑------货币需求转向美元需求------符合美国利益。
  
  利比亚危机持续演绎---------石油供应有压力--------石油价格走高------石油美元需求大增---------符合美国利益。
  
  宅基地流通缺乏法理基础,宅基地的土地属性是集体土地,未经过土地确权,如果贸然上市,第一是怎么控制土地向个人手中集中,这会造就一个新阶层,地主。城市房地产虽然有金融属性,但是土地仍然是国家的,只会造就一个准地主阶层,只要土地不私有化,承载在土地之上的一切财富都是虚幻的,中国不存在实际意义上可以延续的富人。一旦将土地私有化,那么目前收入不公平的问题,马上就会暴露出来。其次,农村土地一旦可以合法并无条件的转让继承,怎么去控制土地取得的公平问题,宅基地的转让还涉及更广泛的耕地问题。这是中国30年土地革命的遗产,没人敢去轻易触碰,这个问题在前面说过的,关系到执政党取得政权的合法性问题。目前由国家直接控制还是比较恰当的,不恰当的是国家低价拿地,然后高价转让给需求放,中间的差价不恰当,而且还存在大量的腐败问题。
  由于土地导致的高房价,很容易控制,只是做不做的问题,比如对低价土地形成的房地产征收土地附属建筑物增值税,然后补贴给高房价阶段的持有人,这才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削峰填谷,真正平抑了房价,而不是征了税用于吃饭财政或者投入GDP工程。
  利比亚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且对抗强度将大大减弱,由于利比亚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一旦套现,将直接打击美国的经济,首先:美国银行持有大量的ETF基金,杠杆倍率已经扩大至20-100倍。如果大量的黄金抛出,这些银行就得从姥姥家亏到奶奶家(如果一周跌20%),而且将导致持有这些黄金期货对冲基金的合约在短期内失去流动性。如果美联储此时救市,就还得再发国债,美元就稳不住了,同时,卖出黄金的美元,也大大增加市面流动性,给美元以双重的流动性压力。第二:有能力低位承接黄金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中国目前也非常想增持黄金,无奈不敢轻举妄动,一旦买入,就会导致黄金价格上天,中国的人民币和美国的美元,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个德行,如果此时中国获得从容的增持机会,将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含金量。人民币一旦和美元脱钩,人民币就有机会获得硬通货的地位,从而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打下良好的基础。后一条对美国的威胁更直接,美国只有降低对抗强度,争取利比亚独裁政府协议放弃权利,并继续持有黄金,甚至会要求利比亚将黄金储备送进美联储的仓库保管。
  近日国内食品,副食品,日用品,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价格大幅蹿升,下午得到的近二周零售统计数据显示,上述产品涨价幅度大致在2.5%--40%之间,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副食品类,基础粮食涨幅最小,仅有2.5%--10%之间的涨幅。我们由此发现,通胀已经传导至附加值含量低的加工行业,综合计算对CPI的影响,虽仍在可控范围内,但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因为这次通胀的推动是前拉后推,两边给力,前拉是指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后推是指资源产品和公共事业部门的涨价导致的生产成本抬高。民营体系的去产能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未来将有大批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被拖下水,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在此类行业中经营或者就业的,应该迅速计算出未来一年的成本和利润率,好好掂量一下,早撤或许还能剩个仨瓜俩枣,晚撤就落得个滴米不剩。
  刚刚买了一大坨豫光金铅,31.98启动在即,目标位40以上
  果然不出所料,对房地产打压的结果是不足一个月,企业库存就开始大幅走高了,本来春节后一个到二个月,应该是上游企业加速消减库存的旺季,这些生产资料将在其后的1-2个月转为社会和工业制成品在工业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上市销售,可惜由于将房地产这个容纳最终投资和消费的消费终极链条和仓库人为锁住,导致了消费链条和投资及工业加工需求的大幅走弱,体现在消费信心指数上,应该走平然后开始向下,体现在工业企业上就是企业经理人信心指数也开始走平向下,体现在微观企业报表中,应该是库存增加,回款不足,再延续2个月以上,一定会迟滞企业资金流动速率,在央行回收流动性的背景下,亏损是马上就会出现,如果企业为了粉饰报表,那么就会产生巨额的库存或者无法结算的销售押款。
  地方给中央的统计数字一般是押后1个月的,目前中央尚无法得到准确的地方经济运行数字,因为中央能看到的最直接的数字是:央企。这些企业,作为体系内的骨干力量,可以获得最优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供给保障,所以,即使经济已经开始下滑,他们的报表还是会走高的,直到整个经济一片低迷时,才会影响到他们的运营,所以,你会发现在2008年危机时,绝大部分央企的报表数据直到2008年底到2009初才暴露出问题,其它地方国营企业在奥运会前后就已经开始飞速下坠了,那些民营体系企业则早在2008年初就感到刺骨的寒意。
   地方政府目前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暧昧,并非是强硬对抗中央政府,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只有地方政府这种直接贴近微观经济的管理部门最清楚,一旦失去房地产,对地方意味着什么。
  截至到昨天,中国金融系统所有大型企业的年报都公布了,在惊诧于三家石油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后,对于金融系统的利润,仅仅惊诧已经不够了,简直可以用惊悚来形容,我强烈建议大家重读一下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带着问题去读书,比读完书什么也没记住要好的多。
   就在金融行业利润爆棚之际,各大银行纷纷祭出追加资本金融资的大旗,越放贷,利润越高,越放贷,资本金反而越不够用,资本金到底去了哪里?呵呵,原来是被央行收走了。中国的央行是政府的银行,美联储这个所谓的央行是股份制的央行。中国的现金税被政府收走,美元的现金税被金融集团收走。关于为什么要收这个高额的存款准备金,我前些天写过一个贴,事实上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就是针对2万多亿美元而收的,中间的亏损(美元对中国的投资收益减去中国的美元储备投资收益),就是由国内通胀提供的。中国的通胀为美元投资打工,最后由百姓埋单。
  简单说一下一套房子可以拉动多少行业吧。
  
  1.装修:平均费用为5万左右。其中包括大约不少于2万的施工费。施工时间大约2个月左右,施工人员同时可以施工多套房产,实际工期不足20个工作日,实际施工人数不高于3个人。这是对劳务的贡献,同时使用的装饰材料涵盖了建材行业(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玻璃,设计行业等),新材料行业,电器生产,照明,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木材加工,木材生产,塑料加工,塑窗和铝合金行业,五金行业,各种型材,涂料和墙纸,印刷行业,石材行业,管道和散热器加工,化工行业,商业批发等等等等。
  2.软装:纺织行业,纤维行业,化工行业,农业(棉麻丝),印染行业,零售行业,地毯织造等等。
  3.家具:这个不用说了,基本和装修费用差不多。
  4.电器:白电(空调,冰箱,厨房燃气具,小家电),黑电(电视,音响,DVD等),娱乐电器(投影机,电脑,游戏机等)
  5.公用事业:水电气,广播电视,数字网络及缴费系统
  6.如果房产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还要购置汽车,缴纳停车费,消耗燃料,养交警所缴纳的罚款和年检,支出大量的维修费用。
  7.养护费用:装修一般15--20年左右会更新一次,每个月缴纳的物业费和其它附加费用可创造大量的就业,还会顺便养了一批供你消费的零售行业等等。
  8.艺术品和文化用品消费会因为自有房产而成为下一个潜在的购入对象,比如红木家具,字画,装饰画,装饰瓷器等等。
  
  具统计:买房后如果自己使用,可提高个人消费30%左右的支出。如果用于出租,大部分费用还是需要支出的,不装修的房子很难得到好的出租价格。
  如果是公租房,上述各方面的投入会减少80%以上,如果是廉租房,基本就别指望任何支出了。
  
  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可以这样全面的拉动经济,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的刺激可以覆盖这么宽的行业面,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可以轻易让你付出几十年的债务成本来无怨无悔的给自己背山一座山一样的付出,在没有房地产行业之前,货币也曾飞速贬值过,我们两手空空无法应付这种残酷的掠夺,人民币高估了吗?一定是高估了,比起美国的美金竞争力,人民币除了把自己绑在房地产之上,别无出路,人民币超发了多少,房地产就会给你一个真实的面孔。就像美元绑在石油上一样,涨的慢,就得发动军事战争,涨得快就得发动经济战争。在中国,房地产涨的快就得打买方,涨的慢就得刺激刚需脆弱的神经。你现在根本就不要相信什么以纸形式出现的货币,你完全可以把房地产视为货币,只是房地产是一大坨,它无法分割而已。
   美元为什么被国人称作美金,因为在1972年前,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人民币想要恢复价值衡量工具的功能,也必须重拾黄金白银,可惜如果挂钩黄白二货,货币的刺激功能就丧失殆尽了。美元的超发,源于美元是向世界供应,所以其国内并无膨胀压力,它的国内政策只能先国内后国际,至于国际上的通胀,不是它政策的主导,人民币供应是只能对内的,从国家财政的立场上看,需要把流动性向外扩散,所以才有了人民币加速国家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说法,因为通过这个记账处理,发了货币也可以不用,如果像现在这样,发了就跑到真实的经济体系中,不膨胀才怪哪。
  3月份房地产销售数据已经出炉,全国环比上月涨0.59%,年化上涨率约为7.2%。本城市环比上涨0.18%,均价已至9227元,预期年底前继续向万元均价靠拢,等待公租房大批供应后,才有可能产生一小波下滑,通过对有关人士证实:公租房开建附近地块的房产持有人。已经开始联名向政府发起质询,要求将公租房位置迁移,随着越来越多的公租房和廉租房开建,将有更多此类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化解,想起这事也情由可原,廉租房和公租房一般是不进行配套建设的,一旦交付使用,肯定会挤占原有地产的配套资源,降低附近商品房的使用价值,最终稀释附近区域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关于利比亚局势最新解读,美国下令撤出战斗机攻击群,只提供保障等后勤服务,攻击权全面转移至北约方面。美国需要怎样一个利比亚局势,套用这个原则,使利比亚问题长期化,同时降低对抗强度,这是美国需要的利比亚局势。
   这样的局势可导致利比亚石油出口大幅的长期的走低,提高欧盟的石油供给成本,从而间接打击欧元,为美元强势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利比亚问题长期化,直接打击中国的非洲投资计划,迫使中国大量的美元储备被严格限制用于直接投资,为美元发债提供良好的承接需求,间接打击中国的财政,迫使中国通胀维持延续。
  怀疑是房托?
  -------------------------------
  
   不要怀疑,我就是房托。我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房托,揭示中国经济问题的乱象,你不要东一榔头洗衣棒槌,找问题就要直刺主题,没有一把好的手术刀是不行的,手术刀非常尖锐,一刀下去,什么都清楚了。中国经济问题只有从房地产这个点扎下去,才有可能理清思路,上面我已经非常清晰的告诉大家一个结论,房价虽然是你们最关心的,但这只是诸多经济问题形成的结果,绝非起因。剖析这个结果,向上捋清导致房地产价格飞涨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之前,就需要让这个病灶充分的暴露出来,引起所有人的关注,房价现在高吗?的确高,比起货币发行量来说,它还不算高。暂时压制房地产价格,以后它还是会再涨,直至反映出货币的真实数量。
  千万别拿国家可能支持中小企业说事,最近各个银行分别组建小企业贷款公司,加大对小企业贷款力度,为什么哪?人来人往皆为一个“利”字,小企业贷款时间短,利率高,利差更高,通常比大企业贷款成本高50%-200%不等,虽然管理成本高了点,还是大有赚头的。不过,话说回来了,随着小企业去产能进程的加快,这块短期负债没准还真是不好回收哪。
  IT行业带头转型,你不转,别人帮着你转,信息家电目前正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白电行业引领了这一趋势,随着安卓系统在平板电脑的广泛运用,这股潮流正在向电视行业迁移,从而完成对台式电脑的终极打击。全智能,全渗透,这股风气已经被苹果点燃,让我们看看,谁有更具创造性的想象力,谁能引领这股潮流而不死。
  我的第一套房改房,基本就是按照你说的装修标准装修的,因为穷,也因为那会人工便宜,一直到2006年的房子装修时,标准也没提高多少。2007年以后,装修越来越高档了,因为什么?因为我发现高档装修事实上也是投资,投资于人工,投资于豪华原材料的涨价,装修费用越高档,装修的损耗反而越小,因为货币不可能升值,所以人工和材料会一直涨价,以前3万的装修标准,现在已经涨到了8万,就算自己控制施工,也就省一点人工费用而已。家电汽车,少投资,那可是包赔不赚的买卖,所有高附加值的商品,皆非投资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