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这就是苹果,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70年代的经济危机造就了苹果,更造就了苹果引领的PC时代,30年河东30年河西,岁月轮回,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揭开序幕,全智能,全渗透---------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确实是在走同样的路,让我们通过研究苹果的一个轮回,思索我们的未来之路,也许我们不会走到最后,但一定要埋在这条路上,现在上路吧
  
  
  愚人节对于MacFans来说,意义更是非同寻常。故事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夏日的相逢
  
  霍夫和自己设计的4004处理器
  1971年的夏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严酷而又燥热的,此时的大洋彼岸正蕴育着一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Intel公司的特德.霍夫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微处理器4004,为人类迈入信息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1年的这个夏天,在HP公司员工的身影中,有两个身影一直形影不离,这两个一胖一瘦的年轻人总是喜欢捣鼓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一天下班后,他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停车场和购买他们制造的小玩意的人接头,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把手枪。那个被手枪顶在肚子上的瘦子就是斯蒂夫.乔布斯,他看着自己的同伴,就是那个胖子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希望自己能够躲过一劫。持枪的人终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原来他想要的只是乔布斯手中拿的那个蓝盒子,一种能够盗打长途电话的小东西,一场虚惊。这个小盒子就是他们两个的杰作,斯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就是依靠出售这种小东西来换取一些额外的收入。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这种行径的违法之处,随之也结束了自己的电话黑客生涯。斯蒂夫.乔布斯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青年的乔布斯和沃兹
   大学的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是高深莫测的,但是对于斯蒂夫.乔布斯来说却是拥塞狭小的。仅仅一个学期之后,乔布斯做出了一个事后看来是足以影响世界的决定,乔布斯退学了。他来到当时赫赫有名的雅达利游戏公司,成为了一名游戏设计师,但是很快乔布斯就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这项工作,于是,他带上自己所有的积蓄远赴印度,一个他心目中神秘的国度。他希望在这里找到能为自己指引前进方向的灵光。在这里他渡过了三个月的时光,这三个月里乔布斯一直在寻求着精神方面的启迪。金秋时节,乔布斯从印度归来,他再次找到了沃兹尼亚克(后简称沃兹)。此时的沃兹热衷的还是技术,他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子设备,用途不过是用来满足自己对电子世界的好奇和征服欲望。而此时的乔布斯已经拥有了一个和沃兹完全不同的设想和方向。乔布斯所看见的,是一台台摆在千家万户桌面上的计算机,一种真真正正属于个人的计算机。
  
  乔布斯向沃兹讲述着自己的设想,这种全新的领域对于沃兹来说是再让人兴奋不过的了。于是,年长五岁的沃兹搬进了乔布斯的卧室。当时的情景是现在的 DIYer们难以想象的,键盘、主板、存储系统、运算系统这些我们均能在市场上买到的东西在当时只能由自己来制造。乔布斯和沃兹能够买到的最大的配件也就是一块块功能单一的芯片,这就是那个时代的DIYer。随着设计的一天天深入,乔布斯只得搬出了卧室,来到了自家的车库。1976年,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台完整的计算机。乔布斯建议将它命名为Apple。
  
  Apple I
  空手白狼,套来改变世界的杰作
   乔布斯开始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他希望通过这台计算机为自己带来足够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利润。于是沃兹来到了HP公司,向人们展示了这台Apple计算机。就如同一个孩子向大人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一样,HP公司对这种外表简陋的机器根本没有丝毫的兴趣。这让乔布斯和沃兹犯了难,没人对他们的计算机感兴趣,就意味着自己再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充足动力。乔布斯作出了决定,他们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汽车和计算机,他们要自己制造Apple计算机,他们要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1976年4月1日,苹果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是成立了,但是他们却犯了难,公司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客户。无奈之下,一招“空手套白狼”的好戏上演了。乔布斯来到了电子市场上开始了自己的游说,终于有一家公司和他们签订了购买50台计算机的合同。怀揣这一纸合同,他又找到了另外一家销售电子元件的公司,在几经周折之后,苹果的天才设想和真诚打动了公司经理,他答应先期提供苹果公司一批电子元件,等苹果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的销售合同生效之日,再收回这批笔欠款。就这样,苹果公司获得了起飞的动力,拥有了跳跃的基石。
   转眼又是金秋时节,沃兹的天才灵感再次爆发,1976年的秋天他独立完成了AppleⅡ的研发工作。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也是最后一台完全由一个人设计的商品化计算机。沃兹既是编程人员,又是电器工程师,他控制并决定了硬软件的每一项性能和功能。AppleⅡ有着微机历史上许多第一:第一次将Basic固化在 ROM;第一次有塑料外壳;第一次自带电源装置而无须风扇;第一次装有英特尔动态RAM;第一次在主板上带有48K容量;第一次可玩彩色游戏;第一次内置扬声器接口;第一次装上游戏控制键;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图形功能;第一次实现CPU和主板共享RAM……这一切,都属于沃兹。第二年,马克库勒向苹果公司投资了92000美元,同时,来自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为苹果设计了一个标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被咬了一口的Apple Logo。
  
  沃兹独立完成的AppleⅡ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77年。4月份,乔布斯带着AppleⅡ来到了美国的西海岸,此时的西海岸正云集着众多的计算机厂商,因为在这里将举办美国历史上第一届计算机博览会。当AppleⅡ登上展台的那一刻起,它顿时成为了博览会上的明星,经销商纷纷签下订单来销售这种有史以来最为出色的个人计算机。苹果开始拥有了真正充足的资金来进行扩张,到了年底的时候,这间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已经盈利 250万美元。第二年,对于其它厂商来说更为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苹果公司盈利1500万美元。这种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一直在持续着,进入80年代,苹果公司的盈利已经达到了3.35亿美元。这已经远远超过许多著名公司几代人的努力了。正如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无不慨叹的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赶上了。”那一年,乔布斯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这也是计算机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有它阴暗的一面。公司拥有了巨大的利润,是应当让那些为公司东拼西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得到奖赏的时候了。但是此时的乔布斯却选择了紧缩荷包,他不愿让这些已经呆在自己口袋中的财富溜进他人的皮囊。甚至连一直跟随乔布斯的老资格员工都没有得到哪怕是1美元的股份,整个苹果中间怨声载道。沃兹走进了乔布斯的办公室,要求乔布斯重新调整公司股权分配的比例。但是乔布斯根本听不进这些,沃兹只得悻悻的走出了乔布斯的办公室。看着一个个和自己征战多年的战友,沃兹心中实在难以平静。最终,沃兹自行实施了一项“沃兹尼亚克计划”,私下把他自己手中持股的 1/3——约8万股,让售给了苹果的员工。你知道这种创业股的价格吗?1980年12月,苹果的股票正式上市发行,250万美元,苹果第一年的利润,只能购买到1420股创业股。而沃兹,一次就向苹果的员工出售了8万股,更何况,出售的时候,苹果还没有上市。沃兹用自己的财富挽留了这些苹果的功臣。最终乔布斯还是得知了这件事情,但是让人们感到万分痛心的却是他对沃兹的这种做法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
  颠峰,寒彻刺骨
   苹果并不是战无不胜的,AppleⅢ的推出就让苹果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非但没有占领市场,反而因为设计上的原因造成了大量的产品回收。1979年末,两位杰出的科学家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带领乔布斯来到了施乐的帕洛阿托研究中心。当时的帕洛阿托研究中心是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孵化器,在这里诞生的技术,直到今天还依然坚强有力的支撑着现代计算机世界的技术天空,如菜单控制、面向对象、以太网络等等等等。在这里,乔布斯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他马上就感觉到这就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回到公司后,乔布斯以一百万美元的预售初次发行股票(约值 $18,000,000美元)作条件,让自己的工程师进入了帕洛阿托研究中心工作了三天。并且利用这个机会,顺势挖走了一些从事图形界面研究的科学家。
  
  夭折的Lisa电脑
   乔布斯中止了并不被普遍看好的Lisa计划,他要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个全新的计划当中去,这就是Macintosh。至于Lisa,则在1986年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残留的剩货被埋进了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也许乔布斯根本没有听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谁都会明白的。就在苹果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进行着Macintosh的开发的时候,沃兹所乘坐的飞机发生了事故,作为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作为Macintosh项目的带头人,作为乔布斯多年的挚友,沃兹对苹果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一名简单的员工。但是,沃兹却因为这次事故暂时的失去了记忆。此时的沃兹做出了一个让人痛心的决定,他要重新回到校园去进行自己未完成的学业。当苹果的员工看着这位曾经将自己的财产无私的出让给自己的精神领袖走出苹果大门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陪伴在沃兹身边的是一个婀娜的身影,沃兹结婚了。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位创造了如此业绩的天才会对饱含自己心血的成果如此轻易的挥手作别,难道仅仅是为了那一纸毕业文凭?谁也无法知道真正的答案。
  
  1982年的IBM PC
   当大象跳起踢踏舞的时候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震撼?就在沃兹离开苹果几个月后,蓝色巨人IBM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电脑IBM PC,虽然技术上依然不如AppleⅢ,但是开放的架构,简便的操作,低廉的价格轻易的就俘获了所有人的心。苹果,逐渐被PC的浪潮所淹没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要想一击致对手于死地,只有倾尽全力。苹果面对外界的PC风暴巍然丝毫不动,它所要做的,就是将Macintosh粹炼粹炼再粹炼,直至成为一把凝聚精华的绝锋利刃。1984年1月24日,Macintosh向全世界发出了自己的问候。人们第一次看到计算机如此绚丽的操作界面,人们第一次听到计算机如此美妙的声音,人们第一次体验到计算机如此简便的操作,人们第一次感受到计算机如此的和蔼可亲。乔布斯带领着他的苹果扶摇直上,人们对 Macintosh的热情将他们送上了业界之巅。
  
  1984年的Macintosh
   一位杰出的船舶设计师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船长。当苹果这艘万吨巨轮驶进商业这片汪洋大海的时候,它所需要的,就是一名优秀的船长,更何况现在的苹果已经处在了风头浪尖。在苹果即将发布Macintosh的关键时刻,乔布斯来到了百事可乐的总部,他要见的,就是百事可乐饮料部的总经理约翰.斯卡利。斯卡利对于乔布斯的到来备感惊讶,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个和自己毫无干系的IT业明星为何会突然造访自己的办公室,但是一阵寒暄之后,乔布斯甩出了两句话:“难道你想下半生都卖汽水?你不想有机会改变世界吗?”这两句话结结实实的撞在了斯卡利的胸口,一番思索之后,斯卡利做出了决定。他离开了条件优越的百事可乐,来到了正处于IBM PC强大压力下的苹果公司。
   斯卡利来到苹果之后,苹果就发布了划时代的Macintosh,苹果也被推上了业界之巅。但是高出不胜寒,要想牢牢的占据这个能够俯视所有对手的地位,除非自己有着深厚的内力,否则,脚下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John Sculley
   在发布Macintosh的第二年,苹果开始亏损了。这一切,都是源于Macintosh的不兼容,乔布斯封死了Macintosh的外壳,他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往这台计算机中添加板卡。人们逐渐的发现,在Macintosh上面根本感受不到使用IBM PC时那种对整个系统完全掌控的畅快感觉,Macintosh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1985年,苹果的帐簿上第一次出现了财政赤字,亏损高达1700万美元。在董事会的斥责声中,乔布斯把所有的失利的原因都归结到了斯卡利的身上,在他看来,苹果之所以得到如此糟糕的业绩,完全是由于斯卡利本身就是一个计算机的门外汉造成的。而斯卡利则认为乔布斯根本不懂经营和管理,但却常常无端干涉公司的决策经营。两人的矛盾逐渐的不可调和,这样的冷战一直持续到 1985年8月份,在一次董事会议上,斯卡利直接指出只要乔布斯在公司存在,他就无法完成任务。按照乔布斯的性格,他当然要对这种公然的指责做出报复。当斯卡利来到中国出席会议的时候,乔布斯在公司内部发动了一次政变,试图将斯卡利赶出苹果公司。但是,乔布斯失算了,他决然不会想到自己平时特例独行的习惯已经让公司的管理层颇为不满,他的计划未经实施就已经被斯卡利了如指掌了。面对这样的局面,董事会做出了决定,解除乔布斯一切行政职务,仅保留 一职。面对这样的结果,乔布斯想到的并不是深刻的反思,他想到的却是从苹果完全的辞职。他要离开苹果,他要创办一家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他要证明给所有的人看,我,乔布斯,我的能量是无穷的。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没有了乔布斯,苹果公司内部逐渐的归于寂静,唯一的动作就是斯卡利裁掉了1200名员工。但是,此时的苹果却犹如失去了一只翅膀的天鹅,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他从神坛跌落。斯卡利是一名优秀的船长,他熟知商海的脾性,但是苹果这艘巨轮的建造技术却一窍不通。乔布斯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他对技术的敏锐感觉保证了苹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他们需要的相互的扶持和帮助,二者缺一不可。现在,随着乔布斯的负气出走,苹果也失去了灵感的源泉,失去了创新的力量。后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当时的比尔.盖茨正带领着他的微软员工面对着Macintosh冥思苦想,他恨不得将Macintosh掰开揉碎来寻觅苹果是如何作出如此易用美观而又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万般无奈之下,盖茨只得使出了一个下下之策,他要亲自往苹果的总部跑一趟。那时乔布斯还身在苹果,他带领着这位软件英雄参观了自己的工厂,并向他演示了Mac GUI的原型。这正是盖茨想要的东西,他刚刚和身边的苹果员工聊上两句,就听见了乔布斯对那位苹果员工狠狠的甩出了几个字母:“Shut up!”盖茨只得悻悻离去,但是这一次的收获还是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料的,毕竟他见到了Mac GUI的原型。随着乔布斯的离去,盖茨再一次来到了苹果公司,他要和苹果签订一份合同。当时的苹果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急需要一套办公软件来让更多的人选择Macintosh。而苹果所看中的,就是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盖茨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同意为苹果公司开发Office软件,但是作为条件,苹果公司要允许微软使用一部分自己的图形界面技术。急火攻心而又对技术毫不知情的斯卡利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大笔一挥,斯卡利签下了这个合同。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85年10月24日,我们要感谢斯卡利,因为从今往后,我们看到了Windows,用上了Windows3.0,然后就是Win95、Win98直到现在的Windows XP。
  直到1988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2 .0,斯卡利才感觉到苹果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由此,苹果对微软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诉讼。
   一晃十年过去。此时的斯卡利已经于两年前离开了苹果,他所倡导的“牛顿”(世界上第一款PDA)不但没有为苹果带来巨大的效益,反而让苹果耗光了自己的财力,斯卡利引咎辞职。
  
  至今仍然让老一辈苹果发烧友迷恋的牛顿PDA
   1996年,苹果迎来了自己二十岁的生日。这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的苹果总部前热闹非凡,苹果将在这里隆重庆祝自己的生日。一阵骚动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斯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将近十年了,人们没有见过他俩的身影。沃兹还是那样的憨态可掬,作为苹果的创始人,沃兹站在台上只是向大家鞠了一躬,脸上依旧是浅浅的笑容。乔布斯依旧精心打扮,在台上口若悬河的向人们灌输着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这十年,他们都是在干什么呢?
  
  现在的沃兹再也不是那个家财万贯的富豪了,十年间,沃兹迎娶了三位新娘。每一位妻子的离去,沃兹都会将自己的财产分出一半。因为在沃兹看来,自己欠妻子的太多太多,自己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计算机中。当年飞机事故之后,沃兹仅仅在第二年在苹果待上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苹果,虽然他至今还在领取这苹果每年12000美元象征性的工资。沃兹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摩尔定律尽快的失效,他希望每一台电脑都能像课桌一样用上20年。但是沃兹知道自己已经不适合当今的计算机发展,在几次不成功的投资之后,沃兹再也没有踏进计算机业一步,这种对名利的澹泊让沃兹早早的就远离了计算机舞台的中心。对于过去的成功,沃兹报以淡淡的一笑,在他的心目中,计算机应该是开放的,计算机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应该是计算机实实在在的主人。人们要做的就是让计算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行,而不是每个人在计算机后面拼命的追赶。沃兹认为理想中的PC厂商一定是由许多顶尖的工程师组成,有为许多科学家所准备的实验室,而苹果,显然不是。这就是沃兹的想法,这个曾经仅凭一己之力就改变了人类计算机发展进程的人在庆祝苹果二十周年的舞台上对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并说了几句祝福的话语之后,再一次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乔布斯的NextStation
   作为沃兹的同伴,乔布斯显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当年从苹果负气出走之后,乔布斯创办了NexT公司,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有着相当敏锐感觉的乔布斯将电脑动画作为了自己全新的发展方向。他找到了红极一时的乔治.卢卡斯公司,花费了将近1000万美金的价格买下了卢卡斯麾下的Piaxr电脑动画工作室。乔布斯在赌气,他卖掉了手中所有的苹果股票,以此来发泄心中对苹果的不满。1988年,NexT发布了自己的计算机产品NexT电脑。但是此时的乔布斯已经偏离了苹果创立之初的方向,他那极度追求完美的理念被深深的烙在了NexT电脑的身上。但是NexT电脑却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因为乔布斯的意愿并不能代表千千万万的用户。NexT一天天在衰落,乔布斯对待手下的员工也越来越苛刻。进入90年代,乔布斯不得已裁掉了NexT的硬件部门,从此专著于操作系统的研发。此时的PC领域正在飞速前进着,奔腾处理器的发布让PC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的获取更加的便捷,Windows操作系统也已经羽翼丰满,开始挑起PC的大梁。再看看此时的乔布斯和他的NexT,对不起,我们在报刊杂志中几乎找不到这两个名字,也许,他们已经被慢慢的遗忘。
  
  Michael Spindler
   让我们再来看看身处庆典中的苹果电脑。亏损、亏损,连年的亏损让苹果已经走到了死神的身边。产品上的缺乏创新,技术上的落后让苹果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此时能够挽救苹果的,只有它自己。时任苹果总裁米歇尔.斯宾德勒开始了拯救苹果的行动,但是在一系列没有效果的动作之后,斯宾德勒颓然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响了,斯宾德勒甚至已经懒的去接它。电话那头传来了乔布斯的声音,他带来了一整套拯救苹果的计划,他要重新回到这个曾经属于他自己的家。十年的磨砺让乔布斯成熟了许多,虽然他还会穿着裤衩背心去参见董事会议,虽然他对经营管理依然不屑一顾,虽然他对手下的员工仍旧是那样的苛刻。但是,此时的乔布斯已经重燃二十年前的创业激情,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神圣的殿堂,他要做的,就是指引着苹果的方向,向着那个无人到达的殿堂。苹果当即收购了乔布斯的 NexT,他们不能放过这一线生机。
  
  短暂的Gil Amelio
   斯宾德勒感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接力棒也传到了吉尔.阿梅利奥的手中。此时的阿梅利奥刚刚帮助国民半导体渡过了危机,斯宾德勒看重的,就是阿梅利奥这种能够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的能力。但是,斯宾德勒错了,他忽视了苹果自大、任性的企业文化。当阿梅利奥带着自己的改革方案走进苹果的时候,他已经处在了一个错误的思路当中。他忽视了乔布斯,忽视了乔布斯所倡导的特例独行,忽视了乔布斯对于苹果的意义。一年后,四处碰壁的阿梅利奥只得选择了辞职。
  涤尽凡尘,终独舞
   乔布斯事隔十年之后,重新掌起了苹果的大权。此时的苹果早已经忘记了当年乔布斯的苛刻和任性,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伟大领袖的重新归来。创业NexT的十年,让乔布斯魄力倍增,他重归苹果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让所有的人瞠目结舌。他来到了苹果的死对头,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微软公司。乔布斯找到了比尔.盖茨,他需要钱,需要足够拯救苹果的钱。1997年8月6日,微软宣布购买苹果价值1.5亿美元的非投票股票,并成立Macintosh软件部,继续为 Macintosh平台开发Office软件。做为回报,苹果放弃对微软的诉讼,并且在每一套Mac OS操作系统中捆绑IE浏览器。就这样,一个曾经的敌手走到了一起,结成了联盟。随后,乔布斯就被任命为公司的临时CEO。
  
  乔布斯在展示iPod mini
   从一个MacFans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感谢这个决定,随后的PowerMac G3的发布,让苹果公司品尝到了久违的盈利滋味。乔布斯对外界的PC根本不屑一顾,他对苹果电脑的狂热程度甚至可以用崇拜来形容,他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对苹果任何一件产品表现出丝毫的冷漠,他对苹果电脑追求极度的完美,他丝毫不去理会当前的历史潮流,他也从来不会将任何公司放在眼里,因为他认为苹果电脑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而不是HP或者康柏。终于,当我们在PC千篇一律的模式面前渐渐麻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iMac。
  
  无限灵动的iMac
   1998年8月15日,苹果将iMac带到了我们的面前。水果般的色彩,晶莹剔透的质感让我们麻木的心灵感受到了泌人心脾的清凉。天使般的iMac重新唤回了人们对苹果那逐渐尘封的记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面带笑容的乔布斯,失去了沃兹的苹果原来也有如此肆溢的灵感。乔布斯用iMac让苹果缥缈成仙,留在身后的,只是PC那千篇一律却又自惭愧形的脸。随后,乔布斯从NexT带来的NeXTstep操作系统终于完成了提炼过程,一款有着水晶般光芒的操作系统Mac OS X翩然而至。结合了Mac OS的易用性和UNIX的稳定性于一体的Mac OS X有着和苹果电脑如出一辙的质感,他们的完美融合再一次让世人惊叹,让PC自惭。
  
  iMac G4和Mac OS X操作系统
   正像阿梅利奥对乔布斯的评价一样,乔布斯是一名优秀的啦啦队长,但是他却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乔布斯对的苹果绝对完美主义让苹果一次一次的走进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但是他却不能时刻保持着公司的运转。他那狂妄自大,好大喜功的性格特点让苹果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价值,2000年,苹果的股票一泻千里,狂跌 45个百分点。
  
  PowerMac G5
   乔布斯不得不重新正视苹果,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乔布斯对绝对完美的追求让苹果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设苹果专卖店,从此苹果可以不再受到代理商的羁绊,而苹果也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产品的研发上。正如乔布斯所说:“我希望苹果能够站在计算机和艺术的交汇点”,正是这样,我们在后来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苹果在艺术的殿堂中忘情独舞,从晶莹剔透的PowerMac G4,到白璧无瑕的iBook,从滑如凝脂的iPod,再到简练阳刚的PowerBook,苹果早已经忘记了当今计算机届的种种规律,种种潮流,她的舞姿行云流水、曼妙婀娜。苹果似乎已经不再属于这个计算机的世界,她更适合的身份,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完美的执着。
  
  iMac G5
   不管你喜不喜欢苹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苹果依然会精彩下去,因为她有着一份完全不属于世俗的理念,她所倡导的就是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用一个人的精彩来吸引别人的崇拜。就像乔布斯在解释iPod容易留下划痕时所说:“ipod是容易留下划痕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划痕就有了不同的ipod,属于每个不同性格的人的ipod。”
  
  
   这是截至到2006年的苹果,后面大家都很清楚,苹果做了什么,首先把中国人做臭了大街的MP3精细化设计和制造,然后又重新整合了便携视频播放器,接着整合手机,接着是便携易用的笔记本,奥巴马上台伊始,就写了一个变字,苹果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变,重新整合,搭配,精细化设计市场中的最优技术利用,整合研发,生产,销售。带动了更多的新企业和即将熬不下去的企业进行变化,比如行将破产的摩托罗拉,比如在手持终端领域屡战屡败的微软,甚至英特尔也开始努力的降低功耗,来匹配手持终端的电能供应。
   回到手持设备的另一个巨头,索尼,同样也展开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攻势,NEX系统对大感应器影像设备的小型化做出了实质的贡献。导致索尼NEX成为去年影像市场占有率提升最快的系列。
   当一条路走到尽头的时候,就到了另寻出路的时候,苹果,索尼的这些新概念产品,都是在企业利润大幅亏损后的重生之做,更是希望之做,一个崭新的春天就孕育在最寒冷的冬季,对于我们同样如此。
  
  通过苹果看转型(ii)
   不论是苹果还是微软,不论是乔布斯还是盖茨,你都会发现很多相同的东西,同样的提前退学,同样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把他们作为终身的职业,同样在旁边站着两个伟大的技术奠基人,一个是沃兹,另外一个是艾伦。
  他们创业期的组合也完全一样,一个商业奇才+一个技术奠基人的组合,一个善于创造新技术,另外一个善于包装并推广新技术,都是一样的特立独行,并特立独行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行业,只有特立独行才能摆脱原有体系的纠缠,面临一个我们无法预知的转型期,让我们了解并分析一下苹果的故事,去感知一下我们的未来之路在哪里?来,让我们迈出第二步。
  
  
  
  
  苹果“教主”乔布斯:一个人的世界
  
    在多年记者生涯中,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这些或高傲或刻意低调的中国企业家们都会提到一个名字——斯蒂夫•乔布斯。一说到这个名字,他们脸上流露出一种奇异的痴迷和崇拜的神情——他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他光芒万丈,高山仰止。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在精神上向他寻求支持。” (田溯宁语)
  
    别怪他们没见过世面,成就辉煌如比尔•盖茨。也说——他此生最尊重的人不是他自己,不是巴菲特,而是也将他视为此生唯一劲敌的斯蒂夫•乔布斯。
  
    随着苹果平板电脑i-pad在全球发售。4月13日,乔布斯生平第七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距他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间隔27年的时间。
  
    ——记者手记
  
    两个斯蒂夫
  
    十来岁时,斯蒂夫•乔布斯知道了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
  
    乔布斯夫妇是一对普通的蓝领夫妇,大块头的保罗替财务公司追债,业余做点机械修理,克拉拉则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全力爱着这个有些麻烦的男孩。
  
    他的生身父母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会抛弃他?这个孤单的、相当爱哭的男孩内心充满迷惑。
  
    10岁时,乔布斯对电子学方面的兴趣就明显表现出来了。在加利福尼亚州,新兴的电子公司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每逢周末,一些惠普和其他电子公司的工程师就会在自家的车库做维修。一次,一个工程师送了他一个碳晶麦克风。
  
    斯蒂夫不喜欢自己所读的中学。他告诉他的养父母,他决定不去上学。保罗•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因此我们只好搬家。”
  
    搬到洛斯阿尔托斯市后,斯蒂夫觉得自己进了天堂:他随时都能在各处的箱子翻到一两只废弃不用的电子元件,拆开来看个究竟,玩上好几个小时。他结识了对他后来成功最重要的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比乔布斯大5岁的沃兹是远近闻名的电子学小专家,当时已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一年级学生,曾经因为恶搞学校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而被赶出学校。
  
    当在沃兹家车库里看到他设计的计算机时,一直为自己电子学知识自豪的乔布斯清醒了,“在电子学方面沃兹是我遇见的第一个水平比我高的人。”
  
    两个斯蒂夫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做事都很专心,生性孤僻,不那么合群,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抱着极大的热情,一碰到兴趣范围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两个人又截然不同:沃兹单纯快乐,总是沉浸在计算机和电子学的世界里;而乔布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
  
    两个天才少年很快有了一次以恶作剧开始的合作。
  
    在一个老牌黑客那里,乔布斯和沃兹见识了一种盗打长途电话的做法。两人决定设计出自己的装置。经过几次试验后,沃兹设计了一个性能非常好的称为“蓝匣子”的电子装置。当他们向身边朋友卖弄时,竟然人人都想问他们要上一只。
  
    乔布斯说服了沃兹,在校园里兜售“蓝匣子”。他凭借买电子元件时讨价还价的本事做起生意,第一批每只卖40美元,由于非常走俏,逐渐提价到150元并同时提供售后服务,最后卖到300美元。
  
    他们通过这个方式赚了不少钱。直到一天晚上,在停车场推销产品的乔布斯感到一支枪对准了他。
  
    上个世纪70年代,个人主义的思潮在美国西海岸兴起。乔布斯很快就吸收了这种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他对个人主义非常向往,拒绝受各种规则的约束或者胁迫,沉迷于迷幻般的自由世界。他和同学克里斯•安恋爱了,常常在一起散步、喝酒、吸食大麻。
  
    到上大学年龄的乔布斯决定去读俄州一所崇尚自由思想但是收费昂贵的私立大学。他告诉养父母,说那是他唯一想去的大学。夫妇俩再一次满足了养子的任性要求,穷其所有,把他送进了里德学院。一个学期后,乔布斯退学,并设法讨回了所交的学费。
  
    乔布斯依旧住在学校,无所事事。他的兴趣转移到东方哲学上。他跑到印度,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开始精神之旅。回来后,穿着橘黄色的长袍,剃光头发。越发冷漠,沉默寡言。他内心的那种欲望仍旧没有得到满足。
  
    他决定以一种与从前不同的方式重新开始他的人生。
  
    乔布斯开始重新思考他和沃兹的关系:他缺乏沃兹在技术上的卓越天赋,但是,他知道如何把一个产品转化为利润。既然少年时的恶作剧——“蓝匣子”这么成功,他们一定还能设计出别的东西,然后拿出来卖。但那是什么呢?
  
    当时,乔布斯打工的一家叫阿尔塔的游戏公司委托他开发一款叫“突破”的游戏。48小时后,乔布斯拿出了使用非常少电脑芯片的设计方案。
  
    事实上,它全是沃兹的功劳,乔布斯只是在沃兹研发的时候买些糖果和可乐。阿尔塔公司最后支付了1000美金设计费。乔布斯告诉沃兹,阿尔塔公司只给了600美金。就这样,他只给了沃兹一半。负责了所有研发工作的沃兹赚了300美金,而乔布斯拿到了700美元。
  
    一年后,沃兹才知道自己被朋友欺骗的事实。当他得知真相后,伤心得哭了。当《甜苹果?酸苹果?》的作者把这段往事写到书中,乔布斯为之大发雷霆,他打电话给沃兹解释说“我根本记不清那件事”,或者“那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种奇特的合作关系还将持续很多年。他的财富与成功一直来自对别人创造性成就的支持。在未来辉煌的几十年里,这个掠食者还将攫取许多其他合作者的成果,事实上,乔布斯正是以这种方式让别人记住他的。
  
    硅谷神奇小子:创业
  
    1975年1月,一篇名为《大众电子学》的文章介绍了一台阿尔泰(Altair)计算机的详细情况,这标志着人们一直争论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一些计算机发烧友成立了家庭计算机制造俱乐部。
  
    乔布斯开始考虑他和沃兹如何在这个新的领域获得商业利润。
  
    他的内心处在一种矛盾状态——既想做百万富翁,又想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亲生父母依然是个迷团,他还处于精神上的迷茫状态。他开始吃素,并在附近的一个禅宗中心静坐冥想,领悟禅宗。
  
    沃兹已经一头扎到个人计算机的世界,设计出了电路板。斯蒂夫知道后很高兴,他告诉沃兹,他要把这项技术变成电子企业。可是,沃兹的家人对他和乔布斯的关系心存疑虑,沃兹的父亲不明白——“这个没做任何事的家伙凭什么五五分成”。直到1976年愚人节这一天,沃兹才最终在合作书上签字。
  
    新公司有一个文雅而生动的名字——苹果。沃兹卖掉了心爱的惠普65可编程计算机,乔布斯卖了自己的大众汽车,凑了 1000美金作为启动资金。两人在新公司占相等的股份,剩下的10%归答应帮助他们的罗恩•韦恩。苹果公司的产业模式非常简单:由沃兹设计电路模型,然后生产出电路板投放市场。3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宏伟的明天即将到来。
  
    一个经营计算机的店主以每台500美元的价格向他们订购了50台计算机。令他生气的是,两个年轻人拿出来的第一代苹果计算机是一块光秃秃的电路板,既没有机箱、电源、键盘,也没有显示器。乔布斯此时对设计和产品还毫无认识。
  
    沃兹设计的苹果II计算机获得了重要的突破。1976年,他和乔布斯赶往亚特兰大的个人电脑节,随后又去了费城,急着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是次颇为丢脸的经历,展示会上,人们对这两个邋遢的年轻人和丑陋的“箱子”都视而不见。
  
    从展示会回来,乔布斯意识到:要让沃兹设计的计算机取得成功,必须开拓出一条商业经营的通道,要有雄厚的资金,同时还得有维护客户关系和进行广告宣传的专业人士的帮助。
  
    那时起,许多硅谷公司的老板都被一个头发胡子拉渣、穿着破牛仔服的年轻人骚扰着,或者电话或者被他堵在办公室里。在乔布斯的死缠烂打下,广告创意公司麦金纳、投资人麦克马库拉加盟到这家新公司,苹果正式转变为一家股份公司。
  
    在随后的计算机展销会上,他有力地助推苹果II取得商业成功
  
    半年之后,苹果Ⅱ在西海岸出尽风头。在花了5000美元设计费的展位,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专业的电脑,乔布斯要求每个接口都必须做得巧妙,完全采用流线型设计;沃兹使出浑身解术向观众展示苹果的产品。事实上,开幕之前,乔布斯还对运来的难看机箱非常恼火,立马命令几个员工对机箱进行打磨、刮擦和喷漆。
  
    数月之内,他们接到300份苹果II定单。到1979年,苹果Ⅱ已成为商圈必备的计算机设备。
  
    当沃兹和乔布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做出重大改进时,他们的竞争对手阿塔里公司计算机采用了BASIC编程语言,它是由哈佛大学的辍学生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保罗•艾伦开发的。相比苹果的设计,盖茨的软件因为不能开机时自动加载操作系统,不那么受程序员欢迎。
  
    乔布斯一直习惯迫使别人服从他,他现在碰到一个麻烦:和他分分合合的克里斯•安怀孕了,她拒绝了乔布斯要她去堕胎的邀请。克里斯生下孩子后,他坚持说他不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并拒绝给克里斯抚养费。然而,他给这个新生儿起了一个名字——丽莎。
  
    1979年,24岁的乔布斯已成为百万富翁,他买了一辆梅塞德斯-奔驰。他依然拒绝支付抚养费。亲子鉴定报告显示,丽莎是他女儿的可能性是94.97%。第二年,忍无可忍的克里斯把他告上法庭。乔布斯最终败诉。
  
    之后很多年,他还是拒绝作一个父亲。
  
    妒忌
  
    随着新型苹果电脑的陆续开发,苹果成为真正的个人计算机市场“龙头老大”。
  
    乔布斯却被一种深切的挫败感折磨着。他妒忌沃兹在技术上的辉煌,害怕自己在公司被排在沃兹之后,时常为排名顺序发生争执。他要向世人证明,苹果公司不仅仅有沃兹一个计算机天才,还有一个乔布斯,他也能研发出超一流的计算机。他甚至已经给这台计算机取好了名字。
  
    最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名字叫——“丽莎”。几年里,苹果公司内部流行着一个游戏——谁能提出一个关于“丽莎”品牌含义的合理解释,谁就是赢家。事实上,苹果的员工对此心知肚明。
  
    1980年,苹果公司公开上市。交易当天,460万美元公开股在1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开上市以来,超额认购数量最大的一次。一夜之间,斯蒂夫•乔布斯的资产到达2.175亿美元。他成为了公众的偶像——一个正在改写历史的相貌英俊、带着胜利微笑的年轻单身汉。
  
    不知何故,他拒绝给一起创业的员工任何股份和期权。为了公平,善良的沃兹不得不把自己的股份发送给许多本应受到奖励的员工。对此,乔布斯振振有词地说,“沃兹无法拒绝他们,很多人都在利用他。”——乔布斯是故意不给这些元老们任何股份的,他要以此提醒他们:他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在苹果公司,一个名叫杰夫•拉斯金的杰出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小型、价格更便宜的大众计算机,他以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苹果为他命名——麦金托什。乔安娜•霍夫曼逼真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只要看一下斯蒂夫流露出来的目光,对杰夫来说大事不妙的日子为时不远了——斯蒂夫要把他的研发成果据为己有了。”最后,乔布斯硬生生夺走对麦金托什机项目组的控制权。
  
    乔布斯想着在这个成果的关键部分烙上自己的“印记”。既然他不懂得具体的技术信息,就把机箱设计当作是自己的领域。一次,他把电话簿扔在会议桌子上,要求设计出来的机器只能这么大,所有的人面面相觑。
  
    为乔布斯工作好像是在攀登一座难以到达山顶的山。他的命令有时听上去是很不合理,但他总有能力把成员挑战到一个极限。
  
    1984年1月24日,苹果公司历经3年研发的成果——麦金托什机终于亮相。在展示会上,斯蒂夫穿着有双排钮扣的夹克,配了一个圆点花纹图案的领结。
  
    这是他最洋洋得意的时刻。他朗诵了鲍勃•迪伦的诗,然后按程序,取出计算机。这时这台麦金托什机开始说话了,“嘿,大家好……在这里,我带着极大的自豪感向你们介绍这位像我父亲一样的人——斯蒂夫•乔布斯。”
  
    雷鸣般的掌声从全场响起。斯蒂夫又一次完美无瑕地展示了苹果的产品。他证明自己没有输给沃兹,他也有了“他的”电脑——麦金托什和丽莎。
  
    历史总不能记住那些真正英雄的名字。麦金托什机最后面世时,只有乔布斯一人风光地接受媒体的赞美和欢呼——虽然,他不过是麦金托什机的“养父”。
  
    被逐
  
    “当你可以做更有意思的事的时候,你还愿意一直卖你的糖水吗?”
  
    当这句后来成为美国商业史上最蛊惑人心的话从乔布斯嘴里出来,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的心动了。他之前已拒绝苹果公司请他做CEO的邀请。
  
    身为董事长的乔布斯一直渴望成为苹果的CEO,如果董事会一直不让他掌控整个苹果,那么,他还有一个选择——挑一个他能控制的人。1983年,乔布斯到纽约拜访了颇有威望又对高科技一无所知的斯卡利。
  
    事业稳定的斯卡特选择了挑战自我。他没有预见到,他踏上一艘将要沉没的船,并出任船长,还只是个挂名——真正的权力依然被乔布斯牢牢掌控在手里
  
    苹果公司开始呈现颓势:新开发的苹果III开机故障率达到20%;定价高达1万美元的丽莎电脑销售萎靡;连买下麦金托什机的用户们也开始问一个问题——它到底有些什么?它的屏幕太小,一共只有6种应用程序,还没有供用户扩展的功能。
  
    当时,IBM的个人电脑只售3000美元,有数千种软件可供使用,而且是实用性很强的微软软件,消费者自然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乔布斯一度给他的销售主管们灌输“奋斗就会成功”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百天销售7万台的荒唐计划。现在,麦金托什机的销售额持续下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糟糕。为了解决苹果公司的困境,他四处寻找愿意联营的大公司。
  
    在去日本和爱普森谈合作的路上,地震隔断了公路,他们不得不换乘铁路。在火车上,斯蒂夫忽然转向一个叫埃利奥特的高管倾吐心中的怨恨:“我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他们这么不理解我?”
  
    一直拒绝做父亲的乔布斯开始渴望家庭。他迷恋上大他很多的歌星贝•琼兹。琼兹离经叛道,她公开宣布自己和女人睡过,更重要的是她曾和乔布斯最崇拜的著名歌手鲍勃•迪伦有过一段情。乔布斯一直在努力使自己与众不同,贝兹的疯狂正是他想追求的。
  
    一次,乔布斯痛苦不堪地对研发组的成员吐露心事:“如果她还能生小孩,我一定会娶她的。”
  
    到1985年,苹果公司的旋涡越来越大,斯卡利再也不能任凭乔布斯摆布了。在他的旅馆房间,他联合市场部总裁默里• 麦金纳对苹果的未来做出决定——该考虑让“掌门人”斯蒂夫离职了。5月,斯卡利联合董事会进行投票——正式剥夺斯蒂夫在苹果公司的工作,他可以继续留在苹果公司,但只能当一名“新产品构想者”,不再让他负责任何一个部门。
  
    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乔布斯被赶出倾注了他所有心血的苹果公司。
  
    当晚10点30分,乔布斯的朋友默里因为担心他会做出傻事,赶往他的住处。他发现,在一片漆黑中,这位苹果的创始人正孤独地躺在地板的垫子上。默里紧紧地抱住他,两个人放声大哭,一起待到第二天凌晨,他才离开乔布斯的家。
  
    在漆黑的房间,乔布斯一直听着鲍勃•迪伦的歌。外头,美国各地报纸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他被罢黜的新闻。
  
    “如果苹果公司需要我扫地,我可以去扫地;需要我去扫厕所,我也可以清理厕所,”他通过一位瑞典记者向斯卡利抛橄榄枝。可是,斯卡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几天后,乔布斯卖出了苹果公司的85万股股票,断了自己回苹果的退路。
  
    斯蒂夫后来向苹果提出辞呈。在他家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用一种伤感的语调来描述对苹果的感情:“我的心还会一直在那里”,“苹果公司就像是我的初恋一样。就像所有的男人都会想念他们第一个深爱过的女人一样,我也会一直想念我的苹果公司的。”
  
    旷野东山再起
  
    他很年轻,他很富有,他还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找一些事情做。
  
    乔布斯曾向一家咨询公司了解从政的可能。在斯坦福大学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伯格和他提到,模拟试验项目的计算机价格高、软件少。斯蒂夫眼睛一亮,他的创业激情又被点燃了。
  
    向苹果提出辞呈后,他带着几名苹果员工对外宣布新创建NeXT公司
  
    最初,乔布斯的名人效应为创业撒上鲜花:金融投资家罗斯•佩罗立马投了2000万美金。“这是对斯蒂夫品质、才能的投资,”他解释说。NeXT号称在研发的计算机也让IBM一度神经紧张。
  
    NeXT进入的企业领域随后让乔布斯完全迷失了方向:这个市场由一些机构委员会决定采购;此外,还需要投入昂贵的营销资源;NeXT计算机的上市日期一再被延后。NeXT团队被压力和失败弄得精疲力竭。1993年,忍受着羞辱的乔布斯宣布关闭工厂,把方向转向开发操作系统和软件。
  
    难道,乔布斯已是个过时人物了么?
  
    命运在另一个角落已给他留下机会。
  
    1983年,《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准备离婚。为了应付所需的财产分割,他不得不忍痛出卖旗下的一家电脑动画制作公司。
  
    乔布斯最终以1000万美元买下了包括人员、电脑和软件在内的整个动画制作组。他想买的只是在自己名下再增加一个公司。他对软件从来都不太懂,一直想让别人把他当作电脑硬件产业的领航者看待。他后来承认:“如果我在1986年知道经营皮克斯需要花费多少资金的话,我就得考虑到底应该不应该购买这家公司”。
  
    为了让皮克斯不受乔布斯的干扰,皮克斯的创立者阿尔韦和卡特穆尔宁可开车去位于帕洛阿尔托的NeXT公司总部向他汇报。忙于NeXT的乔布斯也没精力指手画脚。在皮克斯,他只是一个银行家、谈判者和一个经常提出蠢问题的“局外人”。
  
    1985年,皮克斯的灵魂——天才动画制作大师拉塞特制作了令专业人士目瞪口呆的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1988年,拉塞特带着新作《锡铁小兵》走上奥斯卡颁奖舞台,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奥斯卡颁发给完全使用电脑制作动画电影的制作人。
  
    这都缓解不了乔布斯的痛苦。两家企业正在慢慢榨干他的财富,以前,他曾是财富远远高于比尔•盖茨的全美最富有的人之一。现在,他的私人财产已经减少到2500万美元了。他开始寻找退路了。可是,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乔布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交易。
  
    在一次次的裁员风波中,拉塞特带领的动画制作小组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信心十足的拉塞特已经决定接受更大挑战,他向某迪斯尼高层提出一个大胆设想——由皮克斯来制作一部动画电影,迪斯尼来投资。迪斯尼公司最终同意了提议。
  
    和好莱坞做生意的念头深深吸引着乔布斯。他立刻扮成一副强者姿态,在谈判桌上和这家有70年历史的电影巨头讨价还价,最终签下3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协议。
  
    乔布斯赌赢了。
  
    1995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在感恩节前一天首映,仅仅一周内全美票房收入达到2900万美元,随后继续攀升,成为当年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共创下了3.5亿美元的票房,另有1亿美元的电影录像带租金收入。
  
    乔布斯还不自觉地开创了一种后来很流行的商业模式:一家发展良好的小型公司为尽快发展,可以吸取大量的投机资金。“领头”的一家叫罗伯逊-斯蒂芬斯的小投资公司和他合作完成这个梦想。
  
    在《玩具总动员》首映第6日,当日收盘价创下49美元。公司顷刻间从4700万美元的赤字变为7600万黑字。之后几年里,皮克斯接连制作屡创票房新纪录的几部动画电影。到2001年,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作公司。
  
    1995年在旧金山的一家影院,斯蒂夫举行了自己的《玩具总动员》首映式,他邀请来老朋友、高技术领域精英、一些公司的CEO来观看。当天晚上,他破天荒穿着一件无尾晚礼服,挽着光彩照人的妻子劳伦娜进场,成为全场的焦点。
  
    放映结束,他走上了舞台。仿佛是沃尔特•迪斯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一流的人物。
  
    《福布斯》记者如此描述这一时刻:“斯蒂夫独自在舞台上献艺,整个硅谷都对他无比佩服。约翰•拉塞特已经成为幕后人物,斯蒂夫是不会与他分享这个舞台的。”
  
    王者归来的游戏
  
    皮克斯上市后一年,乔布斯神奇般地回到了苹果。
  
    苹果早期员工还记得1978年万圣节前的一幕情景:在苹果公司首次举办的一场化妆晚会上,23岁的乔布斯扮演了基督耶稣,他那次玩得开心极了,很多员工也这么觉得。那些相信天命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1997年的苹果公司已处于破产的边缘。过去一年亏损了10亿,而且数字还在扩大。在几任外来者手里,苹果公司丧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能力。在硅谷兴旺的年代,苹果股价从1992年的60美元跌落到1996年底的17美元。
  
    此时主政苹果公司的是吉尔•阿梅里奥。他始终没能适应苹果那种异样的企业模式和管理风格——那正是乔布斯塑造的。为了重振苹果的信心,他答应乔布斯以3.775亿美元现金收购NeXT,并支付150万股票给乔布斯本人。此外,他还任命两位苹果创始人为“特别顾问”。
  
    乔布斯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是吉尔把NeXT这家失败的公司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拯救出来,让乔布斯重新获得了财富,也是吉尔帮助他重回苹果公司。现在,是时候干掉这个阻碍他道路的人了。
  
    忠诚法则不适用于乔布斯。他始终对苹果怀着强烈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深信自己是唯一扭转苹果局面的人——毕竟这是他斯蒂夫•乔布斯创建的企业。
  
    1997年,一名叫布伦特•施伦德的记者在《财富》写了一篇关于苹果公司的文章。文章绝口不提吉尔的贡献,但对他个人和管理风格作了激烈地批评。他还告诉读者们:苹果就要得救了,因为斯蒂夫•乔布斯已经准备接管了。
  
    在私下里,乔布斯抓住机会策动一次阴谋政变:他拉拢了一位董事会成员,并让自己的朋友、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以诉讼相威胁,软硬兼施,逼董事会罢免了吉尔。那以后,乔布斯在任何场合都远远躲着吉尔,像是害怕被他报复。
  
    1997年夏天,乔布斯正式执掌苹果公司。他要了1美元年薪,头衔是“临时首席执行官”。
  
    上任后,他对苹果公司的股票期权进行重新评估,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股票奖金挂钩;在公司内部重塑平等主义的氛围。几周内,他以董事长的身份轻而易举地赶走了大部分和他意见不合的公司主管。
  
    乔布斯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吉尔的改革政策,力度更大、纪律更严、管理得更加细致入微。宣传栏、办公室和大楼上到处贴着一句简单的标语——“新的思想”。这一切表明苹果要有一个新的开始了。这句标语大大激发了苹果公司员工的士气。
  
    这些年来,苹果公司都是由局外人交替执掌,他们都不能理解、掌控苹果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只有一个人有能力掌控这种“特殊企业文化”——他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的商业奇迹又回来了。1998年1月旧金山的苹果世界产品展销会上,在主题演讲快结束时,乔布斯好像忘了什么,又回到麦克风面前:“噢,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了,苹果公司又开始赢利了。”——他已经把展销会变成他精彩的个人秀。
  
    观众们心醉了:才几个月时间,“神奇小子”就让他们心爱的苹果又赢利了!
  
    事实上,没有人能在几个月里改变一家大公司的困境。然而,吉尔几乎完全被人遗忘了。苹果公司的一位工程设计主管承认:在乔布斯接任CEO的3年里研发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从吉尔在任时就开始研发的,包括后来几年里把苹果带上好转的iMac电脑。乔布斯又一次从别人辛苦栽种的树上摘到了桃子。
  
    2000年1月的展销会上,开始秃顶的乔布斯站在舞台中心。他感谢自己重回苹果后员工们兢兢业业的工作,谈到自己经营两种产业的辛苦,“今天我很高兴地向你们宣布,我要放弃‘临时’首席执行官的头衔了”
  
    呼喊着“斯蒂夫”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淹没了——所有的观众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他的身上。他脸上带着温顺的笑容,被一种温情和爱所包围。
  
    成为4个孩子的父亲、被驱逐又归来的“国王”应该变得更成熟,更富有人情味了么?
  
    不。他又开始在为残障人士设置的停车场里停车了;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又变得言行无礼、傲慢自大,还经常侮辱人;在面试一位年轻女性时,他曾穿了一件松松垮垮的短裤,没穿底裤,“更令人不齿的是,他交叉起双腿,引诱完全不知情的应征者”。
  
    事实上,乔布斯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他是个自我为中心并且有着强烈控制欲的人。当失败把他打倒,他会变得谦卑而富有人性;而成功会立刻唤起他性格中的阴暗面。一旦在事业高峰时期,他又恢复暴君的面目。
  
    乔布斯的胞妹、著名作家玛娜•辛普森在小说《平常人》中描写一个自我陶醉、沉迷于工作但对爱人和小女儿的情感需要漠不关心的商业大亨,直到被驱逐出公司,变得地位低微后才给她们足够的爱。
  
    这本书多少结束了斯蒂夫和她之间的亲密关系。乔布斯偶尔还会给她打电话,他没有多少亲人。通过私家侦探找到亲生父母后,他曾分外珍视这个和他血脉相连的妹妹。但是,他已经感觉到背叛。
  
    “第三帝国”的加冕
  
    重返王国的乔布斯开始寻找能够带来革新性创新的方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重新“复兴”苹果公司。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音乐领域:既然一款失败的技术都能做成PDA,他相信人们会更加需要音乐领域的产品。
  
    2001年的展示会上,乔布斯宣布了一种把苹果公司带到音乐世界的产品——iTune。通过iTunes,麦金托什机的用户可以把CD盘上的音轨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用户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MP3音乐。
  
    此时,乔布斯已经预见到音乐领域的一场变革:传统的音乐产业利润下滑,音乐爱好者们更愿意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作品,而不是去商店把CD唱片买回来。他俨然把自己当作这场变革的时尚先锋。
  
    情况对苹果非常有利。只要在苹果早就掌握的PDA技术平台上开发出一种音乐播放器就万事大吉。可是,乔布斯完美主义的“狂躁”显得超乎寻常,比苹果II电脑时代要求电脑焊接线笔直、完美,他对细节的苛刻已经到了常人很难理解的地步。
  
    负责设计iPod设计的是技术创造天才乔纳森•艾弗,iMac电脑的外型也出自他的灵感。他喜欢苹果公司,因为老板和他一样对高水平的设计非常欣赏。他认为,斯蒂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设计人员”。
  
    乔布斯曾阐述过他对设计的深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是:如果要想把一种产品设计好,你就要抓住这种产品的灵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这种产品”,“要想完全了解一样东西需要一个人的积极投入,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花费时间。”
  
    从苹果公司2001年的iPod到2007年的iPhone手机,无一不体现着乔布斯对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理解。 2004年夏天,当乔布斯开车行驶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上,他注意到每个街区都有人耳朵上戴着白色耳机。“我当时想:‘哦,我的上帝啊,iPod真得开始流行了’。”
  
    等2007年iPhone上市时,已经有大批的苹果产品迷在全美各个iPhone销售门店提前排队,以争取在第一时间使用上这款新时代手机产品。
  
    2007年,带着苹果气息的苹果专卖店的零售额达到10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一家其他公司。
  
    iPod-iPhone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时尚流行文化的象征。很少有人能有一种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更难预计哪种产品会获得文化的象征地位。
  
    斯蒂夫•乔布斯做到了。50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3个产业领域的偶像。
  
    现在,他的一大批仰慕者、众多投资者、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数以亿计的电影爱好者和数字化时代的年轻人,都想看看斯蒂夫下一步将征服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他还在和恶性肿瘤做斗争,为他的控制欲、为他个性带来的麻烦所苦。
  
    18岁时曾和乔布斯一起去印度朝圣的老朋友丹•科特里说:“他的成功源自他内心怀有的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得他必须出去闯荡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命运早在他的性格确定后就基本延续在一条逻辑上向后延伸了,如果一个社会能由着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优良的,如果一个社会能选择你性格优良的部分走你的命运之路,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伟大的。一个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就是容纳你的性格生存,而不是扼杀它。
   我在初入职场时,经常和一个大学同学搅在一块,他是一个异常特例独行的人,说实话,由于我的能力所限,我是非常不服气他的,但是结果2-3年后,实际的进展确每次都纳入了他的展望,虽然他无数次创业失败,只是因为这个社会没有足够的包容性,让我翻翻他的N多次穿越式的创业吧,本城甚至本省第一个从事互联网行业(网站)建设和推广的创业,第一个基于.NET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管理的创业,第一个国产化汽车载重动态测量的研发,第一个储备粮动态管理的创业,第一个大型楼宇外立面机器人清洗的研发,第一个城市职能灯管管理的研发。他的创业无一例外的都遭遇了先甜后苦的结局,我非常不欣赏他的创业模式,那就是打工两年赚上几十万,然后再通过2年创业把积累赔光,然后再去打工,我劝过他好多次,留在一个行业里多呆几年,可是他还是老样子,半年前,我再次遇到他,他还是那样充满创业激情,还是那样年轻的心态,还是那样朝气蓬勃,还是那样兴致勃勃的谈他的创业新项目。看来,我得去找他好好聊聊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家都不曾经历过的全新时代,一个重大的转型期,机会决不再留给放弃的人,更不会留给苦苦坚守的人,也许就此到了改变的时候。
  大家可以相信,苹果已经启动了第二个智能化创新时代,索尼的NEX(奶昔),竟然和乔布斯的二次创业公司用了几乎相同的名字,未来10年很可能是一个智能化普及成为引领科技潮流的时代,全功能,全智能,全渗透,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这只是我自己的预测。
  细节决定成败,终端决定胜负,通过苹果看转型(iii)
  
   苹果的新闻一件接着一件,从去年五月份苹果市值超越微软成为最有价值和前景的IT企业后,分别又在年初,和2月底超越了中国石油和美孚,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企业。近来还有一件新闻,就是大家纷纷在谈云,不但从互联网谈,甚至还在对实体经济的组织结构和聚合方式谈这个云的构思,大意是资源的常态分布是蒸汽式的分布,当需要一个应用时,就立刻组织社会资源加入一个云,达成目的后,再次分离成蒸汽式离散状态,这样资源的利用率最高,不会随着企业的兴衰而沉浮,那么谁来做云集合发生器,这个平台无疑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中,操作难度极大,只能通过收购兼并,再投资两种方式达成。这两种聚合资源的过程,成本高,速度慢,无法适应大家对未来经济组织形式的期望,中国的特点,有其缺陷,有其弱势,同时也有其高效整合的优势,特别是体系内的整合,没有一个自由经济体可类比。
  
   苹果,这个几近破产的公司为什么突然在2003年后异军突起,成了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让我们从微观上剥开苹果皮,看看苹果里面有什么,看,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三步。
  
  
   iPod掀起了音乐播放器革命,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概念,iPad则让平板电脑成为一种潮流。过去 10年来,苹果的每个产品都是革命性的。这家1997年靠着微软一笔1.5亿美元的投资才得以幸存的小公司,如今也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人人都想知道,苹果为什么能成功,乔布斯不说,苹果也不言。《fast company》整理的这10条苹果游戏规则,也许是你目前能获知的最接近苹果成功秘诀的东西。
  
  
  
   美国当地时间5月26日,苹果公司的市值正式超越了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成为美国仅次于美孚的第二大公司。
  
   苹果,连同它的产品以及领导者,正成为人人效仿的对象:戴尔想做个人电脑界的苹果,汽车共享公司Zipcar也发誓成为该业界的苹果,甚至连喜 剧演员比尔·马赫都开玩笑说,乔布斯当总统的话,美国政府会更高效。
  
   简单模仿或许人人都会,但是对于苹果来说那些最关键、最重要的成功原因,却从未公开过,就连乔布斯本人也从不公开谈论这些。只是在新产品的发布 时,这位CEO才会隔靴搔痒般说上那么几句。
  
   如何才能成为“苹果”?在与这家公司的前任职员、现在的商业伙伴以及多年观察苹果发展的人士交流之后,我们能够得到一个大体的印象,苹果的成功不外乎四点:纪律、注意力、长远规划以及对业界常规的藐视。下面10条是我们对苹果游戏规则的整理,它们也许是你目前能获知的最接近苹果成功秘诀的东西。
  
   1、独树一帜
  
   苹果的办公室后现代感十足,玻璃和不锈钢是最主要的两个元素,墙面刷成白色。二楼的办公室里坐着的都是这家公司的资深元老,他们自苹果创立之时便跟随乔布斯,一起想出了那个被啃了一口的苹果商标,一同设计了独一无二的产品线,并共同创建了全球287家苹果零售店。但办公室的门,却总是紧锁着。
  
   门后面到底发生了、发生着什么?“(关于此)我们不能说得太多。”苹果的首席设计师威廉·奥荷,用一些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词语来描述门后的工 作,比如“重新定义高雅”,“保证设计的完整性”,让“产品成为英雄”等。
  
   大门紧锁的办公室,保护着对这家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设计师以及研究人员。这样的办公室,出现在苹果全球的分公司里,也是其狂热保密制度的象征。 这样的做法也并非偏执,对苹果而言,外界的各种杂音实在太多了。唯有大门紧闭方能保证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们两耳清净地工作。
  
   乔布斯从不关心业界的说法。早在1980年代,苹果电脑仍处于设计研发阶段时,乔布斯就显露出不走常规的特点,他常常会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点子抛给工程师。“一次他在百货店看见一台Cuisinart(美国厨房用品品牌)的食品处理机,觉得它的设计好极了,便让苹果的设计师们进行模仿。”《硅谷的革命:苹果电脑的疯狂与伟大》一书作者,参与苹果草创的工程师安迪·赫兹菲尔德说,乔布斯甚至一度希望苹果电脑看上去像保时捷跑车。
  
   对苹果来说,电脑就应当像跑车或高档厨房家电,因为高端人群——那些能买得起或者渴望买保时捷的人才是他们的营销对象。这与硅谷老牌科技公司截 然不同,对于苹果来说,听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毫无意义。
  
   2、“一人独大”
  
   现在,科技界奉行的是全面的、自下而上的革新。参与改革的人越多,成果也就更显著。Google就是典型,员工可以将一些上班时间,投入到任何 一个感兴趣的项目上。这种“20%时间”帮助Google创造出了很多热门的应用,比如Gmail和Google新闻。
  
   苹果却完全不同。在这里,百分之百的产品设想都来源于少数的高层,有些甚至完全就是乔布斯的个人理念。事实上,乔布斯可以算作苹果每项重要产品 的实际策划人和执行者。他每周都要会见一次下面的开发人员,推动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到极致。
  
   对于苹果这种大型公司来说,如此少的几个人拥有如此之大的决定权,这样的运作方式也的确出现过一些瓶颈。根据一名苹果前工程师的说法,负责开发 苹果电脑Mac操作系统的设计小组由十名左右的人机交工程师组成。由于团队太小,所以每年苹果只能推出一两款新产品。
  
   但也正是这种做法让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像谷歌这样的分散化企业,每年可以推出数十款新品,但成功的几率却很小。相反,苹果 的产品平均水平更高,公司强大的领导团队,可以保证明确的开发方向。
  
   “大家都知道(公司)计划是什么,公司很少有内讧。”苹果前雇员,也是iMOVIE程序的开发者格林·里德说。
  
   3、实用主义
  
   现在,科技行业掀起了一场大战:一方认为软件应该开放,另外一方则认为限制开发没有什么不妥。在技术派看来,开放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符合道德 标准,这一阵营的代表是Google,它一直宣传Android手机比iPhone更开放。
  
   苹果显然被视为封闭企业的代表。美国科技博客Boing Boing编辑科利·多克托罗曾将反对苹果的观点提炼成了一句话:“在一个有创意的世界中,任何有好想法的人都可以付诸实施,并且使之在你的硬件上运行。如果你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iPad就不是你的好选择。”
  
   尽管有关苹果思想封闭的批评不绝于耳,但苹果对这些批评毫不在意,它重视的只有两个——推出好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苹果就像是一家注重结果的企业,而非教条主义的大学哲学教授。例如,苹果曾欣然接受了音乐行业的版权保护要求,因为这有助于苹果成功推出iTunes音乐商店。
  
   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也满腹牢骚,因为软件要想进驻苹果应用商店,必须获得批准,而苹果制定的规则又往往独断、不透明且频繁更改。但应用商店的成功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就连那些最激烈的反对者也承认苹果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充满乐趣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找到更可靠、更有用、质量更高的内容充实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也是苹果唯一看重的哲学。
  
   4、勇敢说“不”
  
   新款的苹果平板电脑MacBook Touch是可以弯曲的。它看上去只是一台简单的OLED屏幕,但是却兼具笔记本电脑、13英寸屏幕甚至是台式机的功能。这款新产品有用六个外设接口,一支触控笔,有两种颜色可供挑选。这款电脑并未上市,它仅仅是意大利一位名叫托马索·格其林的学生的设计。他并非苹果雇员,全球各地有很多他这样的热衷于为苹果设计产品的粉丝。
  
   这些个人设计都很漂亮,有的也很实用,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产品拥有过多的功能。这显然不是苹果的设计风格,因为苹果追求的从来都是简约。
  
   在苹果,乔布斯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驳回一切复杂的设计。“他就像个过滤器。”前Mac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每天,会有大量的新产品点子以及已有产品的革新理念呈现在乔布斯面前,而他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不”。每一个曾和乔布斯共事过的工程师,都会对他说“不”的速度印象深刻。
  
   乔布斯之所以说“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厌恶复杂的事物。苹果产品的利润率一直很高,对新产品、新功能说“不”可以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去掉某些功能也有利于为产品的下一代造势。“省略某些功能的最大好处是,消费者会对它们变得更加渴望,当你在新版本中满足了某些要求,甚至能让他们更快乐。”前苹果工程师里德说。苹果曾多次玩这一花招,最近一次体现在iPhone 4上,它包括了消费者从2007年就在恳求的多重任务处理功能。
  
   iPhone怎么可能直到第四代才推出如此基本的功能呢?很可能,这只是苹果吸引你购买它下一代产品的小把戏。
  
   5、顾客至上
  
   无论产品有多好,总是难免出现故障。按照传统的客服理论,只有这时,用户才能真正看清一家公司。
  
   最近几年,各类企业尤其是苹果在电脑和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们,都对客服采取了逃避策略。他们花很少的钱将此业务外包,把用户打发给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接线生,更有甚者干脆让用户自己上网阅读“常见问题解答”。谷歌今年1月通过网上商店推出Nexus One手机时,就忽略了这一问题,没有安排足够人手来提供现场解答。结果没多久,谷歌的网上论坛就被愤怒挤爆。
  
   十年前苹果在设计零售战略时,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为用户提供与传统电脑行业的体验截然不同的零售店,为此苹果分别从塔吉特百货和美国服装品牌GAP挖来了高管罗恩·约翰逊以及乔治·布兰肯希普,在广泛调查后他们发现多数消费者都对酒店的服务台有好感,受此启发,苹果的“天才吧”应运而生。
  
   在“天才吧”,无论苹果产品的购买地是何地,苹果的客服人员都会为你免费提供服务,他们不仅会修复一些与苹果无关的软件问题,甚至会帮用户完成一些与技术支持无关的要求。只有过了保质期的商品才会收费,而且这个费用店员还有权力决定是否免去。苹果怎么会如此慷慨?“这是为招揽顾客而做的亏本生意。有时,人们进来只是为了寻求帮助,但出门时可能会决定再买点东西。”德尔说。他于2006年离开苹果,并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
  
   6、全面营销
  
   如同“天才吧”被证明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一样,如今已被奉为经典的苹果广告语“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也已超越了文字的范畴:苹果粉丝的头脑的确与众不同。
  
   畅销书《购买学》的作者、品牌咨询师马汀·林德斯特罗曾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过这些粉丝的大脑,他发现这些粉丝就像耶稣信徒一般,“苹果的品牌力量 太过强大,不少人已经把它当做一个真正的宗教。”
  
   苹果一直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培养其信徒的宗教热情,包括神秘感以及暗示用户是被选定的人,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苹果对于符号化信息的挚爱。想想 iPod的白色耳机、Mac的开机声音以及MacBook那与众不同的后盖。苹果深知这种持续性感知暗示的力量,并且不遗余力地将所有能够增强用户记忆的做法都用于宣传品牌。
  
   这种思路也延伸到了苹果的重大产品的发布会上。如果你用心,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在苹果产品正式发布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前通常都会出现相关传闻。真正的发布日更会精心设计,就像检阅军队一样隆重。例如,在iPad发布会时,苹果买下了会场周边的所有公交车站广告。当乔布斯登台演讲时,所有的海报都被换掉。1月27日,当我前往iPad发布会现场时,街道两侧还一切如故,我离开时却发现到处都是iPad海报的身影。研究一下海报中的iPad,你会发现上面的时间都是上午9:41——这正是乔布斯向全世界展示iPad的时间。除了苹果,还有哪家公司的品牌宣传能细致到这个程度?
  
   7、忘记过去
  
   如果苹果某天推出一款“无桌面”电脑,千万不要感到惊讶。这种电脑可以让你躺在沙发上使用无线键盘来操纵,内容则通过巨大的投影仪来显示。或者 会提供一个平面来识别手写姿势,以便在触摸屏上实现签名。
  
   这可不是幻想。苹果最近的专利文件中已经提到了这些内容。你或许从没见过这样的产品,但苹果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重新思考其业务的基本元素。
  
   苹果完全漠视向后兼容的概念,在其短暂的历史上,已经多次更新操作系统和底层芯片架构,每次升级都会使其现有的产品立刻黯然失色。乔布斯在 iMac中抛弃了软盘,随着MacBook Air的推出,光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触摸屏技术又让其抛弃了鼠标。要知道,鼠标之所以能够流行,恰恰归功于苹果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推广。这种毫不留恋过去、一心向前发展的方法总能够奏效吗?也不是,乔布斯在第一代Mac中取消了方向键,但在后来的版本中却被迫再次增加了这一按键,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更多情况下,苹果抛弃过去的做法能够让自己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让苹果总能站在科技前沿。当然,这一战略也迫使忠实的苹果粉丝不断购买最新 产品。
  
   8、将意见变为灵感
  
   乔布斯经常引用亨利·福特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这是乔布斯为苹果拒绝倾听用户建议所作的辩解,即便那些最富激情的用户也不例外。“苹果的整个理念就是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会告 诉你一堆想要的东西,但当你真的做了,却会发现做错了。”
  
   乔布斯并非完全忽视用户,他只是将用户的想法作为一种灵感,而非方向;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上网本兴起以来,许多人都在乞求苹果推出同类产品,这种体积小巧且便携的产品是P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但乔布斯却表现得异常坚决,在谈及上网本前景时,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出500美元而又不是垃圾的电脑。”
  
   不过,2010年1月,乔布斯带来了一款售价500美元且不垃圾的电脑iPad。本质上说,iPad并非上网本,它欠缺上网本的一些功能,但也 有优于它的地方,换言之,它不仅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9、不要发明,要再创造
  
   “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单词之一。在iPhone、iPad等多项产品的发布会上,他都用了这个词。
  
   乔布斯认为,苹果的每个发明都具有独特和原创的特性。而批评者却坚持认为,这些产品不过是自由地使用了早已存在的技术。毕竟在iPod诞生前,音乐播放器就已存在,智能手机的诞生也早于iPhone。部分批评比如诺基亚和HTC,甚至让苹果面临着专利侵权诉讼,iPod和iPhone都曾经遭遇过这种问题。
  
   与简单的侵权相比,苹果更为狡猾,利润率也更高。它搜集科技行业的最佳创意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苹果还是一个伟大的修理师,它可以改进现有产品的缺点。iPad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很多功能以前都出现过,比尔·盖茨曾于2001年展示过一款基于Windows的平板电脑,并预言5年内将成为一款主导产品。但微软的平板电脑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微软没有完全改革台式机的界面,需要使用蹩脚的触控笔来完成所有任务,盖茨也不鼓励开发者开发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
  
   乔布斯和苹果则不同。论操作系统,苹果iPhone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赢得了满堂彩;论界面,iPhone的多点触控完全不需要使用触控笔;论应用,网上商店已经让众多开发者乐此不疲。所有这一切,再加上对设计和营销的大量思考造就了这款全世界都想要的平板电脑。至于iPad是否真的是一款“新”设备,这真的有关系吗?该产品上市60天就已经售出了200万台。
  
   10、玩转自己的世界
  
   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决定推迟并重新开发Slate平板电脑,几乎同时,微软也取消了Courier平板电脑的上市计划,RIM也将平板电 脑计划推迟到2011年。他们此前都被认为是有希望挑战苹果“耶稣平板”的产品。
  
   这些产品都比iPad复杂——只是将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以平板电脑的形式生产出来,由于iPad的市场反响强烈,他们不得不重新“回炉”设计。
  
   尽管对手林立,苹果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产品发布计划也完全围绕着自己的战略和目标稳步推进。苹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在于乔布斯的显赫地位。美国CEO的平均任期不到6年,现在还在往下滑,许多CEO甚至只干了几个月就被解雇。只有乔布斯永远不会被解雇,所以他才会无拘无束地制订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苹果的高标准,并获取丰厚的利润。
  
   苹果的长期专注使之可以做一些更为复杂的事情:借助现有的产品来拓展未来。过去10年间,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平台,例如Mac OS X、iPhone OS、iTunes、零售店、应用商店。最近,苹果还推出了自己的微处理器和iAd广告平台,这都为苹果今后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ad是这些产品的集大成者,它的玻璃屏幕、界面、一次成型的结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都来自其他的苹果产品。在iPad身上,透露着苹果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展望,尽管我们只能在事后发现这一点。
  
   苹果专注长远目标的能力和决心是其最大优点。该公司有自己的计划,目前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将进一步激发苹果的信心和抱负。它也在身体力行,这是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的原因。苹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成功,蛰伏不是为了放弃,下蹲是为了跳的更高,而按动起跳按钮的执行人就是乔布斯,所以乔布斯的身体健康情况决定了市场对苹果估值。战术层面,苹果从来没有放弃过细节和设计,产品以用户为导向,销售则直接面对用户,它的高效经营,可用八个字总结:关注细节,终端制胜。
  专注细节,终端制胜。
  
  这八个字更好。
  住宅交易市场的蛋糕貌似已经开始缩水,建议房地产中介公司转向新蓝海,现在大部分商业地产售后运营模式简陋,并没有展开精细化的专业管理运作,导致商业物业的潜力未被完全挖掘,带给客户最大的收益,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就在今年开始。
   经过细心调研,大部分散售的商业物业缺乏精确定位,比如根据周边消费群体特点,将物业整体运营成为各类专业市场,而是乱搞一套,结合目前国内零售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缺乏足够特色和体量的街边铺和经营无特色的散售商场商铺,面临灭顶之灾。随着网销的热络,独立门店和商场商铺这种小规模的零售方式零售下滑严重,主要是商铺的定位不准,入住经营户销售标的散乱,既不能对抗大型超市集中销售的规模效应,也无法对抗网销的低廉成本,市场份额在近一年来,急剧下滑,很多投资人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他们的尴尬就是低价借入地产的绝佳时机。目前很多这种类型的商业地产,都没有专业的管理公司运营,只是依靠普通中介代租和物业公司代租,效果非常不好,特别是繁华地段的有些商铺竟然还会空置,这无疑是中介公司转型的重点指向。
   笔者有两个朋友是做专业管理运营公司的,收益还算不错,他们的观点基本一致,实体零售是无法回避的,因为从体验到购买,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只有实体零售店可以提供这种衔接。目前大量的二三线城市从事这种业务的企业很少,专业人员更少,希望有志在此行业发展的公司关注这次行业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
   随着租赁市场交易被国家统筹,随着大量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广泛部署,目前中介行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基本业务包括买卖中介和出租中介的交易量不但面临前者的短期萎缩,未来巨大的中介产能将直面很难扩大的租赁交易市场,对于这种利用单边信息优势的简单交易撮合,将逐步失去原有的市场,中介公司今后的转型将围绕房地产代理经营和功能挖掘再造展开,仍然是借产权人的资产,加以精细化的整合包装,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地产产品,原来那种买卖中介的模式将夕阳日下,结合目前国家对服务业的大力促进,对房地产的功能性再造将成为中介公司的最优转型选择。
  
  RE:我是百草园一棵草
  
  目前的形式看,大城市小幅走低,小城市会大幅走低。
  
  RE:江南小城2009 
  
  假离婚
  房价小幅走低是可接受的结果,必定涨的太多,适当调整有益于夯实基础,另外吓阻开发商大量向市场提供流动筹码,对于国家搞的公租房,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会强烈打压位置不佳的中小户型纯居住型房产的投资价值,主要打击的是出租收益比,这也是核心位置稀缺性可强力对抗调控的优势。总之,房市的中短期调整,对于长期投资者百利无一害,我还是得强调一句:作为一个合格的长期投资者,你一定想好了你的房子做什么用途,不要为了短期的账面浮赢而欢呼,价值在于准确的锁定稳定收益。
  楼主,如果只有六七十万现金,玩这些商铺之类的也玩不了,拿去做民间信贷怎么样?是不是做放款人很不安全?信贷公司应该可以做好这个中间人的吧。
  
  RE:房产目前适合持有收租。目前持币人急需增厚资金储备,可关注一下股票市场。半年内很难有风险,不要买小盘股。
  楼主你那个关于二手中介的转型,我看的不是很懂,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什么,怎么操作,盈利模式,都没听过,这个想详细听听,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的呀
  
  RE:不动产管理运营公司,大型的国美,苏宁都是这类模式。本地有这种类型的,但是规模不够大,比如:缤纷五洲,万货会二期,齐鲁鞋城,银座数码等。这个模式有两类,一种是单一业主的委托经营,比如:国美,苏宁,各大超市基本都是这一类型。多业主共同委托的就是上面我说的那类小型的。小型的必须让业主赔一段时间,当他们无路可走时,必须放弃一部分收益,交给专业的运营公司统一经营,很多人买了商铺是自己用的,但是这样会造成无法统一管理,特别是商场商铺,很容易造成定位散乱,没有特色。所以,必须统一经营管理,定位准确,锁定各类专业市场。这和大业主自持经营模式有显著的不同。
  楼上,反过来说,就是物业税根本不用考虑了。房产税,鉴于可规避的复杂因素,不会上纲上线,到此为止了。连房子都拿不住的人,这个社会不会给你更容易的机会了。
  楼上,有点类似,但内容不会如此简单,它要做调查,做什么类型的专业市场可以和其它卖场产生差异化,而且有足够的买卖成交量。它还得进行包装,引进旗舰店,引进主力品牌,合理配置销售资源,适时展开营销促进,它得精心包装这个物业,打造一个可持续长期经营的实体卖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进一出,钱就如此容易赚到了。
   不是所有的中介公司都可以顺利转型,有的会选择短租类的公寓经营酒店业,有的会选择平价公寓(介于普通住宅和酒店之间),有的会选择打造这种综合卖场或者专业市场。这种市场的大小,是可以算出来的,周边的消费人群,消费量,和你的经营面积都是有算法的。
  %自二月份以来,管理层依靠回收流动性,直接以行政干预房地产的恶果已现,出口在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合力打压下,大幅下滑,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进口价格同步上升,导致进口入超,进出口在11月来首次呈现逆差,上次出现逆差是去年3月份,也是这两个问题,造成经理采购人指数大幅下挫,国内经济低迷,直到去年六月份才遏制了下滑,此次下滑应该和上次类似,延续时间一个季度多一点。鉴于如上分析,偶将在明日大幅减仓2680点买入的白银股和航运股。贸易逆差可视作标志性事件,虽然不具备持续性,但构成短线对经济的利空压力,但整个经济系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为中国经济现在是靠体制内企业维持的,从中石油总经理今日的谈话中就可管中窥豹了,因为他说;中石油上缴的税费,占据销售总价的45%。
  请教下楼主:
    我在内地二线城市居住,有两套房闲置,因当时购入价不高,我也不想费神装修,所以未出租。但房子地段不算好,升值潜力不算大,请问现在是卖掉这两套房,转购品质地段更高,档次更好的房产的时机吗?
    谢谢!
  ---------------------------------
  
  炒作性房产离场的最佳时机早就过了,应该在去年4月,去年10-12月离场,当时我评估了一下我的房产,只有一套可抛,但是借给同事住了,没法卖,索性长线持有吧。如果你的房子是炒作用的,当地没有出台限购措施,可在近期逢高减持,如果没有好的价格,可暂等几个月,我相信:政府的税收压力比房地产商的压力更大,不出一年,就会放松房地产政策,那时卖比现在卖,从容而又价高。卖出后,可等待时机,买入核心地段房产,长期持有,好地段房子的价值是不跟随政策波动的。
  楼主别在这里害人了,谁说中国股市半年内无风险,谁说小盘股就有风险?股市上半年就能扒掉你层皮,我把话放这。
  ---------------------
  
  600日线的底部转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判断现在是顶部,600日线则有可能出现震荡后继续走低,那就判断现在是顶部还是底部,如果是顶部,这波下跌,将跌破2000点,目标直指1600点。这个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判断现在是底部区域。在底部区域,600日启动,就是一波长期牛市的开始阶段。
  600天是中国牛市的极限周期长度。
  楼主推理极为理性,应当是有相当社会阅历的中年成人,希望不要被一些无谓的争吵扰乱思路:
     顺便请教.
     敝人来南方二线城市 东莞某小镇 ,发现此地小区新房价格颇高,而没有小区环境的二手房价出奇便宜,。12-15年楼龄的旧房子 1200-1500 /平米 接近内地小城市的价格。
     已经入手几套 稍加装修 租金回收 180-200个月 的样子。
     此地是否为一绝好的投资洼地?值得大规模下手?
     另有部分小产权房 价格更在 产权房的 6折左右,租金比 在100-120月的样子, 哪个更值得入手?
  --------------------------------
  
  这种房产将和未来的公租房需求重叠,所以,你的了解公租房将来的租金情况
  风险很大,机会也挺大,观望并探听未来公租房的建设区域是否重合,公租房是否分流你的客源,公租房的租金水平是否对你的收益有重大压力。小产权的价格应该为同位置商品住房价格的3.5成-------4成。价格再高就有很大风险了。
  你去问问下午股市跳水的原因?10个股民有9个会告诉你,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然后再问问房民,日本大地震了,你房子给便宜10%卖给我吧,一定会被反问一句:你脑子被驴踢了吧。
  潘石屹今日撰文内容:
  3月9日,SOHO中国[简介 最新动态]董事长潘石屹在每周例行的微访谈中称,十二五规划建设的3600万套保障房至少占据房地产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未来两三年里至少有50%的房地产企业将被淘汰。
  
  淘汰的对象应该是实力比较差、产品与保障性住房在地理位置、产品质量和户型上没有太多差距的企业,以及没有特点的房企。
  
  潘石屹认为,与97、98年房改为行业带来春天不同,今年公布的36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犹如房地产市场成长的更年期,这将使整个结构都面临重大的调整和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住宅开发商。
  
  同时,这次调控的根本是调整结构,即由原来商品房占市场90%以上调整到保障性住房占到50%以上的格局。
  
  但这种转型是需要时间的,为了使市场不至于失控,目前政府采用了限价、限购的办法来抑制房价,通过冻结房价、甚至冻结市场的手段来争取时间,等5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调整完毕后,政府就没必要控制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了。
  
  老潘指出,这对现有的房地产和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未来中国房地产的格局和结构应该像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一样。
  
  房地产企业生存最重要的是资金,这也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些实力不强,尤其是资金不足的企业将淘汰出局。
  
  据他观察,2010年房企的资金应该都比较宽松,但从今年恒大[简介 最新动态]、碧桂园[简介 最新动态]等纷纷在港融资及从紧的货币政策来看,开发商对资金仍存在许多担心。
  这基本符合偶的判断,投资绝对要避开公租房和廉租房地块,配建公租房的商业盘,不予纳入投资范围,如果不幸持有该类住宅,应伺机抛出。
  在政府强力使用行政手段干涉房价的同时,作为填充市场需求不足的对冲,大规模的启动了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计划,像这种一刀切的断层式指令,在计划经济模式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早先由于早退休一年,退休金一下比晚退一年的少几百上千块,比如错过了单位福利房的一代,可能甚至半辈子的工作成果都付诸东流,更如这次,一旦在去年买了高价房的夹层刚需,可能也需要一辈子来还这个政策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计划经济往往构成了最大的风险,而且是系统性的风险,放在全体房产持有人上,这个比例可能很少,但是落实在某个个体,这种政策变动往往会导致你终生的遗憾。
   体现在经济走势曲线上,公租房的建设本来是需要10年来建设的,现在1-2年去补7年的窟窿,就会造成经济的大规模和幅度的变化。探讨整个链条的结果,可能是稳定的,因为供需两端基本平衡,但是在政策调控的重要环节上,就看出这次对投资人(资产方)的掠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腰斩了。那么有没有可以防范风险的手段哪?是的,有。那就是房产的价值本质,长期抗通胀的本质,通过出租收益比缓慢对冲货币潮起潮落的价值回收能力,这很容易理解,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的位置普遍远离财富聚集的核心,这样他们的使用性能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使用交通工具缩短距离,就会造成燃料使用费支出的增加,同时也会浪费大量的通行时间,这部分时间也是有巨大成本的。所以,我看到汽车越来越多,道路通行效率越来越差,汽油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这都是房地产位置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资的构成都是平衡的,你强调了其中一种性价比去追逐它,就会导致其它链接资源的性价比严重下降,这就是大自然无处不在的能量守恒规则。对于核电,我是抱有很大期望的,特别是在我国解决了核燃料使用期限和效率问题后,现在看到日本地震所引发的有可能大规模扩散的核污染,看来我的思考方式,还是有问题的,总之,出来混是早晚要还的,那么尽量把还钱的时刻向后拖吧,谁让大家总是想暴富哪。
  说起计划生育来,倒还真挺有意思,一刀先给限到两个,又一刀给限到1个,计划,生育竟然也可以计划了,于是一家一个孩,给了这个孩子成长期以巨大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两个,我想70%的城市家庭是负担不起的,不光财力负担不起,就是家长的精力也负担不起。农村能生,可惜出生的人口在成长过程中素质急剧降低,会大大拉低了中国人口素质。
  人们对核污染的恐惧,来源于核裂变的单向不可逆性,至今为止,人类都无法在高安全系数前提下和平的利用核能,虽然核能的成本是除化学燃料外最低的一种,像日本这种地质灾害极为频繁的地区,人口密度又如此之大,确实不适合发展这种危险的能源,但由于核电不能离开水源太远。唉,这种能源真是让大家欢喜让大家忧。倘若这次日本核污染扩散,俄罗斯占据的四个岛,韩国,中国都会有很大影响。
  由于日本地震影响,国内利率上调计划可能会押后执行。
  核泄漏不管会不会继续恶化,人类都应该强烈的反思对核能源大量使用是否超越了目前科学发展的能力,对于我国的核电站计划,也应该多一些可行性分析,慎重更慎重,否则中国的核电站大跃进造成的后遗症可能比日本更严重,可能所失大大高于所得。
  关于证券市场的影响,估计不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但是影响会相当强烈,如果不幸大陆沿海遭到核污染,无疑会导致我国外贸型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即算是这种比较微弱影响也导致了证券市场的强烈波动,反观房地产,在如此政策打击下,也仅仅不过小幅震荡了一下,相信在需求大幅萎缩前提下,中国经济根本撑不过半年,房子塌不了,证券市场会先崩一下,随即投资会大幅放缓,消费会接着大幅萎缩,如果我是管理层,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更不知道在停止了主发动机正常运行前提下,如何处理发展动力的问题,转型问题不是1-2年,甚至长达1代人可以顺利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转型,任何企图通过大跃进方式的发展,必然遭到经济规律的强烈限制和反制。
  建议大家买一些罐头食品和粮食,以防不备之需。
  东三省,河北,山东,江苏南部。将是潜在的核泄漏微弱污染区。
  刚刚看到新闻,中央决定暂时停止审批核电站建设项目,这是负责任的做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像核能这种项目,我国还有很多,大部分是在缺乏长期规划和缺乏远期效益权衡的前提下,以大跃进的模式,打着内需促进,促进新兴产业的幌子下匆忙上马的,管理层不但要反思我们在核电项目上的不严谨,更要反思大跃进模式,只有夯实基础,本着适配原则和长期战略高度出发,才能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关于房地产,今年的任务就是逢高卖出已经高估的商业地产,在其它品种上,不做激进的操作,着力提高出租收益比,并积极和共同投资人(相邻物业)进行沟通和协商,把物业的定位体系捋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