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转帖)
九大城市群整体比较
在纵向比较上看,九大城市群的各指数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十分明显,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则持续出现波动。这反映出九大城市群在城市人口、经济及生活文化水平方面均不断取得进步,同时,一直居于三大城市群之列的珠三角的波动和减速,最值得关注和探讨。
在横向比较上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各自的劣势和问题在短期内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长江中游的三城市群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和相关政策出台、推进迟缓,也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
排在第一位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长三角的城市生活指数排在首位,首位比指数也排在首位。相比于其他八个城市群,长三角在人口、经济、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平衡,表明在经过30多年的磨合与一体化进程之后,一种良好的层级体系与合理的协作机制正在生成,无论是从生活便利程度还是文教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来看,均具有极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济发达,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其最大的软肋仍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在2012年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
珠三角城市群
排在第二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珠三角的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位列第一,在城市人口指数中的优质和职业人口二级指数也有很好表现,在城市经济指数的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数上保持优势地位,是其在城市经济指数上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但珠三角的生活指数和首位比指数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基本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在城市文化指数上不仅与长三角、京津冀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成渝经济区,排在第四位。以年接待游客数量指数为例,2012年珠三角接待游客量从上一年的2.8亿人次跌至近2.5亿人次。珠三角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京津冀城市群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八个城市群,继续保持在第一的位置,城市经济指数中的第三产业二级指数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以北京为首位城市的京津冀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区位、政策、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文化中心。2012年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比指数水平有所提升,但其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城市群的内部差异和两极分化严重,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人口、经济、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表明,北京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一体化发展仍长期停滞在研究层面和启动阶段。但自2014年开始,京津冀城市群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具体效果的体现还会有一个“延时”阶段。
山东半岛城市群
排在第四位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和城市生活指数均排在第三位,表明其优质人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较强,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在这三个方面积累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比指数排在第二位,表明城市群内的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凭借这些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超过了体量比自身大得多的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城市群第二方阵的重要代表。但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文化指数”仅排在第六位,仅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三个城市群之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传统文化资源与资本等方面并不弱,关键是城市群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出来,也可以说是“有大本钱但没有做出大生意”。这种现象在我国二线城市群中相当普遍,是今后各城市群在文化建设中亟待关注和突破的困境。
中原经济区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原经济区。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中原经济区的城市生活指数依然保持在第二的位置,表明从生活成本和便捷度等指标看,中原经济区的宜居水平在九城市群中相对较高。同时,在九大城市群中,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前者揭示出“人口大城市群”与“人口强城市群”、“人口数量”与“优质人口”的突出矛盾,后者则显示出中原经济区在经济领域发展程度不高,与东部发达城市群有着明显差距。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与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表明人才不足与就业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揭示出当前的经济增长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九大城市群整体比较
在纵向比较上看,九大城市群的各指数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十分明显,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则持续出现波动。这反映出九大城市群在城市人口、经济及生活文化水平方面均不断取得进步,同时,一直居于三大城市群之列的珠三角的波动和减速,最值得关注和探讨。
在横向比较上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各自的劣势和问题在短期内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长江中游的三城市群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和相关政策出台、推进迟缓,也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
排在第一位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长三角的城市生活指数排在首位,首位比指数也排在首位。相比于其他八个城市群,长三角在人口、经济、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平衡,表明在经过30多年的磨合与一体化进程之后,一种良好的层级体系与合理的协作机制正在生成,无论是从生活便利程度还是文教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来看,均具有极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济发达,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其最大的软肋仍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在2012年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
珠三角城市群
排在第二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珠三角的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位列第一,在城市人口指数中的优质和职业人口二级指数也有很好表现,在城市经济指数的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数上保持优势地位,是其在城市经济指数上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但珠三角的生活指数和首位比指数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基本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在城市文化指数上不仅与长三角、京津冀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成渝经济区,排在第四位。以年接待游客数量指数为例,2012年珠三角接待游客量从上一年的2.8亿人次跌至近2.5亿人次。珠三角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京津冀城市群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八个城市群,继续保持在第一的位置,城市经济指数中的第三产业二级指数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以北京为首位城市的京津冀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区位、政策、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文化中心。2012年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比指数水平有所提升,但其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城市群的内部差异和两极分化严重,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人口、经济、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表明,北京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一体化发展仍长期停滞在研究层面和启动阶段。但自2014年开始,京津冀城市群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具体效果的体现还会有一个“延时”阶段。
山东半岛城市群
排在第四位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和城市生活指数均排在第三位,表明其优质人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较强,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在这三个方面积累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比指数排在第二位,表明城市群内的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凭借这些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超过了体量比自身大得多的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城市群第二方阵的重要代表。但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文化指数”仅排在第六位,仅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三个城市群之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传统文化资源与资本等方面并不弱,关键是城市群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出来,也可以说是“有大本钱但没有做出大生意”。这种现象在我国二线城市群中相当普遍,是今后各城市群在文化建设中亟待关注和突破的困境。
中原经济区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原经济区。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中原经济区的城市生活指数依然保持在第二的位置,表明从生活成本和便捷度等指标看,中原经济区的宜居水平在九城市群中相对较高。同时,在九大城市群中,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前者揭示出“人口大城市群”与“人口强城市群”、“人口数量”与“优质人口”的突出矛盾,后者则显示出中原经济区在经济领域发展程度不高,与东部发达城市群有着明显差距。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与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表明人才不足与就业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揭示出当前的经济增长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