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wqnet 2011-07-18 17:59:19
作者:贾治邦 回复日期:2011-07-18 16:18:08
回复
网购还在持续火爆,呵呵
D妈妈看样子是在等猪养肥了,才下手啊
------------------......
-----------------------------
你搞过销售吗?销售对于实体销售企业来说,零售是很少的一部分,增值税不算大头(正常经营下),主要依靠大客户,渠道,行业,招标。税虽然是很少的一部分,你得搞搞公关吧,这也是小头,大头是回扣,贿赂,扣点(行贿费用计入企业成本,这是大问题),这部分都是白白拉高上去的,需要用税补吧(这下增值税成了大头),营业额大了吧,所得税也少不了了。各种实体发生的费用,根本不是你们没有从事过销售的人,可以想想的。做零售,淘宝只能和零售小店相比,他们类型是相似的。做通路零售的,就像你说的那种凡客之类的,他们的对手是超市,大型百货店,连锁士多店。
作者:liuwqnet 回复日期:2011-07-18 18:41:59
作者:66端午88 回复日期:2011-07-18 18:11:53
你搞过销售吗?销售对于实体销售企业来说,零售是很少的一部分,增值税不算大头(正常经营下),主要依靠大客户,渠道,行业,招标。税虽然是很少的一部分,你得搞搞公关吧,这也是小头,大头是回扣,贿赂,扣点(行贿费用计入企业成本,这是大问题),这部分都是白白拉高上去的,需要用税补吧(这下增值税成了大头),营业额大了吧,所得税也少不了了。各种实体发生的费用,根本不是你们没有从事过销售的人,可以想想的。做零售,淘宝只能和零售小店相比,他们类型是相似的。做通路零售的,就像你说的那种凡客之类的,他们的对手是超市,大型百货店,连锁士多店。
-------------
看来你说到了实体店销售的真正劣势了...而网络销售一般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渠道公关,回扣,贿赂,扣点了.只要老老实实交税、规规矩矩经营、实实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扩大品牌影响力就可以了,遵循的是内在的市场规律。
实体店由于其根本性劣势,销售做不大的,无法实现充分规模经营。雅戈尔据说能给国家领导人做服装,但雅戈尔服装做了这么多年,销售额连只做几年的凡客都不如。雅戈尔主要靠地产和股票了。
-----------------------------------------------------
看来你的确没有做过营销,个人零售总额占据全社会销售总量的25-35%,企业(私营+体系内企业)和非企业集团消费,占据销售总额的6成以上,淘宝这类网销企业,其实是在30%的份额中抢饭吃,这部分都是民营体系生存的根本。这部分产品局限性很大,利润高的都是外资把持,低端的和生活必须品,利润普遍不高,但是解决了大约70%的城市人口就业。压低价格,你和做70%市场的企业拼发展速度,没有什么希望。
作者:liuwqnet 回复日期:2011-07-18 18:13:19
失业问题.
哪一次技术进步没有造成一定范围的失业??蒸气动力的自动织布机发明以后,手工织布自然失业了.
但技术进步提高了社会效率,增加了社会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投资”
-----------------------------------------
你只看到英国的蒸汽机织布,没有看到英国蒸汽机牵引的战舰,就没有武力控制的市场,就没有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的繁荣。你只看到中国的出口额,没有看到多少关税壁垒和贸易制裁,并由此带来的损失,没有足够利润率的支撑,哪里有钱搞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你不会是火星来的吧。
楼上的确是个笨狼,偶好像在头几页就告诉大家怎么规避物业税了,你现在要问一声,有贷有房的广大P民该怎么办,都办不了,这个税也办不了了。
作者:yixr2001 回复日期:2011-07-19 12:48:20
回复
@66端午88 2011-07-18 20:56:33
楼上的确是个笨狼,偶好像在头几页就告诉大家怎么规避物业税了,你现在要问一声,有贷有房的广大P民该怎么办,都办不了,这个税也办不了了。
-----------------------------
端午,怎么规避物业税啊,望指教
------------------------
家庭成员均衡配置,到了年纪就分户,住宅每人不要超过2两套,注意:均衡配置,不要集中持有。
@66端午88 2011-07-19 13:22:06
家庭成员均衡配置,到了年纪就分户,住宅每人不要超过2两套,注意:均衡配置,不要集中持有。
-----------------------------
@yixr2001 2011-07-19 16:50:19
房产税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征收的吧,一个家庭的第二套房,或者规定家庭成员的最大面积,超过面积征税...如果这样,避不开啊
-----------------------------
什么叫分户,要求的严,咱就假离婚。要求的松,就把孩子的户口分出去。
转篇文章:
郑永年: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 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2011年07月19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T|T
3979人参与87条评论打印转发
郑永年: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 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资料图)
【中国企业家网】民富才能国强,这是西方的经验,也是亚洲日本和“四小龙”的经验。一部经济史实际上既是一部市场发展和扩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政府如何学会规制市场的历史。
因为成功组织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巨大型国家活动,也是因为有效应对了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巨大危机,这些年来,“举国体制”似乎已经成为描述中国模式的一个关键词,似乎中国和世界上其它体制的不同就在于“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之间有哪些困境亟待于突破。
以下是郑永年的观点梳理:
“举国体制”的另外一个名称是国家动员体制。应当看到,这种体制在一定的环境下的确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来。就是说,国家有能力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办一些大事情或者应付大危机。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一般的情况是,一个体制最成功的地方,也往往是其最脆弱的地方。如果和西方体制作一比较,人们很容易看到这一点。如果说中国是国家动员型体制,那么西方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市场动员。
简单地说,在西方,如果市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平衡市场力量,那么危机必然发生。上世纪30年代的危机是这样,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是这样。反之,在中国,如果国家力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没有任何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平衡国家力量,那么危机也必然发生。
历史地看,“举国体制”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1949年之后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国家通过政治手段把社会的每一个经济细胞都组织起来,在短时期内来达成国家设定的目标。“举国体制”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汉代的《盐铁论》就已经把“举国体制”的道理说得很清楚了。《盐铁论》的主题就是论述国家为什么要垄断关键商业活动,其所举的理由都和国家动员有关,主要包括国防军事、应对危机、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准市场”。在西方近代国家产生之前,中国就已经实现了举国体制,有西方学者把此称之为“水利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说,很难质疑国家的这些功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论述到了政府的功能,包括提供公共秩序(尤其是法治)、基础设施和国防等。即使是在西方,近代以来,总趋势是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但问题在于,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西方,政府从属于市场。尽管从总体上看,政府的经济功能在不断强化,但政府毕竟还是市场的一部分。无论是规制型国家(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还是干预型国家(凯恩斯主义),政府和市场之间仍然有明确的边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但在中国,市场从属于政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空间在扩大,其功能也在不断强化,但市场还是政府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市场只是政府实现其经济社会目标(或者政治工程)的一种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根本不可能像一些经济学家所说出现了凯恩斯主义。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超越了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边界,尽管在不同国家,两者之间的边界划在哪里是不同的。先发展国家和后发展国家之间存在着区别。总体上看,在后发展国家,政府的作用要比先发展中国家的大。例如在欧洲,英国因为其最先得到发展,其自由市场的空间远较后发展的德国和法国大。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个边界应当划在哪里的看法也不同,这可以从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和当代的不同经济流派的不同意见和主张中看出。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妨碍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所以,在西方,每次经济危机发生,人们总会强调政府的作用;而每次危机过后,总会强调政府要及时退出市场领域,还空间给市场。上一世纪30年代危机前后是这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情形也是这样。实际上,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西方,市场经济被视为正常,而政府经济被视为不正常。尽管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很多人就忙着寻找政府的“退出”机制。
还必须指出的是,因为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着边界,政府在努力寻找和发展各种制度机制来和市场发生有效关联。一方面,政府必须发展出有效的制度,保障市场、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这样政府才能把税基做大;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须发展出同样有效的制度,在保障能够从市场领域汲取足够的税收收入的同时来规制市场,避免市场失控而发生危机。近代以来西方经济制度很多方面的创新就是在这样一种动态中进行的。
相比之下,在中国,市场存在并生活在政府规定的边界之中,政府和市场之间不存在任何边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在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财政税收、金融等制度。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制度的主体是政府。随着政府在这些方面体制能力的提高,其控制和调控市场的能力也在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市场空间有了很大的扩张,但政府对市场的能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提高。在西方,政府掌握税收制度,但往往是私人部门主导金融部门。不过,中国最为重要的是政府本身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就是说,政府仍然拥有一个庞大的国有部门。
三种资本主义并存
一些经济学家形容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权贵资本主义”。这并不很确切。实际上,中国同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即市场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市场资本主义存在于经济的底端,尤其是地方,其规模不大,主要体现为各种交易市场或者民间网络。这种市场在传统社会也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这种市场也“非法”地存在着,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代,这个市场开始扩展。在1990年代,尤其在“抓大放小”期间,市场资本主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市场基本上流离于政府管制之外。政府在容许其生存的同时,并不给予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支持,包括法律、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在缺乏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这个市场注定受很多限制。例如地域限制,没有法律支持,信用就很难建立起来,使得这个市场不会发育成为全国性市场。又如经济领域的限制,国家不容许私人在金融等领域发展,私人一旦进入这些国家垄断领域,就面临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风险。
比较而言,后两者即权贵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则是大举扩张。在东亚其它经济体,很多私人企业的发展是在国家政权大力支持下,并且是以依附于国家政权的条件下得到发展的。这就是权贵资本主义概念的来源。在中国也一样。在这个领域,很多民营企业也是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本来就是从国有企业通过民营化(或者中国式私有化)演变而来。这些企业高度依赖和政府的关系。离开了政府,它们就会面临生存的困境。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领域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市场资本主义领域的要大得多,国家也不容许它们完全独立,会想方设法地去控制它们,保障它们不会对国家构成任何形式的威胁。权贵资本主义近年来越来越甚。在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抱央企的大腿,和央企结成各种形式的联盟。对这些民营企业来说,它们得到了政治保护的同时,可以分享一些央企所拥有的政治和行政权力的好处;而对央企来说,这样做可以保证这些民营企业不会对国家构成威胁。从短期看,这似乎是一场双赢游戏;但从长远看,则可能是一场双输游戏。
扩展得最快的当然是国家资本主义。1990年代的“抓大放小”战略,使得从前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很快摆脱了困境。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从规模上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这并不表明国企的强大。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表示过,中国的国企大而不强。本栏已经多次论述国企的弊端,这里不再重复。这里想强调的是,国企完全是中国“举国体制”的工具,它更多的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也应当看到,这种工具也已经扩展到海外市场。尽管国企在 “走出去”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走出去”更多的是受政治的驱动,并没有足够的市场理性。在西方,国企遇到了西方政府强大的政治上的抵制,而在非西方(非洲和中东等),国企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民富才能国强,这是西方的经验,也是亚洲日本和“四小龙”的经验。一部经济史实际上既是一部市场发展和扩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政府如何学会规制市场的历史。尽管如上所说,国家和市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但政府从来不会把市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政府规制市场,但不是控制市场。市场创造财富之后,政府才会有能力进行社会改革,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权利。西方国家从原始资本主义过渡到福利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本身发展的结果,而是政府在社会力量的压力下规制市场的结果。但后来国家主导的福利制度,导致了国家空间的大扩张和市场空间的收缩,尤其在经济领域,于是就有了私有化运动,特别在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首相期间。总之,保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均衡,一直是西方经济体能够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
中国的“举国体制”能够在很短时间里达到“国富”的状态。今天,就国家财力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代价是“民弱”。“举国体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国家或者国家的代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包括政治、行政、市场等等,有效地把财富从“民”转移到“国”。但是,从长远来看,民弱必然导致国弱。应当看到,国富并不必然导致国强,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的体制环境下,国企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国家的代理者。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所积累的财富并不能为政府所支配,而是为少数代理者所支配。在很多情形下,这些代理者的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政府的控制。或者说,这个领域的存在不但没有使得政府更强大,反而是有效地制约着政府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举国体制”正在快速地导致社会资源枯竭。社会资源一旦枯竭,政府就会失去经济基础,进而是政治基础。
很显然,在政府和市场高度失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改革的要务就是重新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如果政府(尤其是国有部门)无限扩展,市场空间继续萎缩,财富继续从社会流向国家(或者国家代理者)而不是相反方向,那么今天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举国体制”,必然会最终演变成一种自我击败的体制。 郑永年: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 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保障房公平分配,透明监督是很难实现的,有相当一部分保障房会沦为权贵阶层的盛宴,这就是偶前面说的“房地产货币”的兑水。所以,买房子一定要买在核心地段(相当于货币中的黄金),这些核心土地和房产是所有人都关注的,很多人会免费来监督(有权的也在抢啊),想潜规则几套的难度相当大(虽然无法完全杜绝)。
%前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突破5万亿 同比增29.6%.
作者:edaoke 回复日期:2011-07-19 22:58:20
@66端午88 2011-07-19 18:42:10
转篇文章:
郑永年: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 典型的经济国家主义
2011年07月19日 15:00......
-----------------------------
郑永年对举国体制的描述跟郎咸平“二元论”的描述,如出一辙。
端午,对于“后举国时代”,我们P民来说,可能存在哪些机会呢?
--------------------------------------------------
要么想方设法挤入体系内,要么竭尽所能破坏原有秩序。说破坏,偶们这些小虾米没这本事,不过可以利用政策的缺陷,借力打力,顺势而为,火上浇油,借用政策对经济行为导致的惯性,很赚一把,让政策导致市场行为过头,这一直都是游资的主要策略,想想太极拳的打法,你会有心得的。
今日中午传来公募基金仓位上升至87%,偶减仓了6成。下一个机会将考虑高送转概念。
作者:qinshiye2000 回复日期:2011-07-19 23:34:35
老三醒悟醒悟吧,ZY政府要打组合拳啊
一方面限购然后提高首付,将很多人踢出去,以免伤及无辜!当然有钱全款买房的死了也是活该了!
一方面杀打压经济,只要经济不好很多房子租金回报就难了,想租金抵月供门都没有!
第一招目的是接盘的人大幅度减少了
第二招打压经济目的就是切断贪官的资金来源,只要经济不活跃
贪官的资金来源就成问题了
你去剥削一个打工的是不可能的了
人家凭什么给你钱啊
你腐败可以啊
但是经济不活跃你如何权利寻租啊,经济不活跃将寻租空间直接挤压掉了
估计你行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你给我一个赚100万的机会,我给你分20万的利润
到时候月供供不上的就交枪吧
ZY政府以自己的信用命令银行收购作为廉租房
既得民心又赚便宜货!
----------------------------------------------
逆向思维,这个主题的核心就是用逆向思维递归你自己的议题,不要想当然,经济,社会,政治从来都不是1+1=2,比如货币流动性,你以为刺激4万亿就是释放了4万亿吗?自己看看这几年多了多少货币。你也是极视的老人了,你自己把自己的提法递归一下,结果都是不会发生的,谈什么开始哦。行贿20万,自己赚100万,这是猴年马月的行情了,现在是你赚20万,要行贿100万,呵呵。
接盘的人少了吗?昨日偶盯的一个盘,保利海德公馆,起价1.45万,均价1.6万,开盘当天销售率75%,最便宜的一套160万,最贵的400多万,周边的房价在09年时,5500左右。现在被这一个盘拉到1.1-1.2万了,这就是事实。流动性放出来,就是放出来了,你没赚到,算你倒霉,看看这房价就知道了,有人的确赚到了钱。
@姜有牙 2011-07-20 10:36:36
保利海德公馆,起价1.45万,均价1.6万,开盘当天销售率75%,最便宜的一套160万,最贵的400多万
为什么需求依然旺盛?那么买的这么多是不是一直会托起房价?求楼主正解!
-----------------------------
房产有固化浮动收益的重要功能。即把风险大的进攻性收益,转为稳定的固定收益。房地产再贵,只要满足两个条件:1.不可无限供应 2.相对稀缺 也会不断被增持,货币发出来了,就无法再行回收,成为稀释财富的白水,并融合在财富中,这种白水是可以无限制提供的。相对于不可无限供应的房产,你能找到不增持的理由吗?也许是这个人买,也许是另外的人买,谁赚到钱谁去买,因为货币泛滥了,总是有比其它人赚的更多的人涌现出来,比如去年的工程机械行业,今年的建筑业,快递业(投资人),还有很多收益稳定(抗通胀)的行业,医药,连锁零售,IPO融资人,官员,撤出实业的老板,甚至淘宝的皇冠卖家,他们赚到钱,固化的手段只有房地产。
不要认为淘宝就能解决商业地产问题,只不过换个赚钱的通路而已,我一个朋友是济南的一个3皇冠卖家(消费电子),今年她逆市购房三套,胆子很壮,原因是网销火爆,盈利暴增。:)
@乡下丫头 2011-07-20 08:58:10
楼主,保利海德公馆的位置不是核心位置吧,你怎么对这个盘有兴趣啊
-----------------------------
因为他的概念独特,就在二环边上,也不算很差,关键它全部是大户型,可以有效杜绝低收入人群入驻,以后生活环境良好。
@姜有牙 2011-07-20 10:36:36
保利海德公馆,起价1.45万,均价1.6万,开盘当天销售率75%,最便宜的一套160万,最贵的400多万
为什么需求依然旺盛?那么买的这么多是不是一直会托起房价?求楼主正解!
-----------------------------
@wxp0597 2011-07-20 12:30:02
济南这小城市都要这么贵吗?即使是别墅,以后也难找人接盘,不是暴发户就别考虑了,太贵总价的房子在小城市不好出手。
-----------------------------
山东和广东不一样,山东是内需经济的代表省份,各个行业发展均衡,人均收入差距没有拉开,所以房价没有暴涨过,一直稳定上扬,青岛有南方的特点,其它地区你可以视作坐落在东部的西部地区。山东炒房的明显比其它省份少,这是历史文化形成的。
@66端午88 2011-07-20 01:13:34
作者:qinshiye2000 回复日期:2011-07-19 23:34:35
老三醒悟醒悟吧,ZY政府要打组合拳啊
一方面限购然后提高首付,将很多人踢出去,以免伤及无辜!当然有钱全款买房的死了也是活该了!
一方面杀打压经济,只要经济不好很多房子租金回报就难了,想租金抵月供门都没有!......
-----------------------------
@qinshiye2000 2011-07-20 12:32:11
或许你我投资方式不一样吧,我赚的是稳稳当当跟紧郎教授的步伐就可以了!09年30万翻了四倍多而已!
根据郎教授的观点目前外汇是一个机会,来回折腾欧元和美金!要求不高,一年20-30%!建议你也去看看他179期的节目!
-----------------------------
你没有赚四倍,按照我的计算,09年1月到现在,短短的2年半,货币一共贬值了55%。翻番而已,你累吧,倒腾来倒腾去的,风险还得自担。房子就放在哪里,不管你住不住,用不用,也是升值一倍,而且不带水的涨了一倍。
@极度思维 2011-07-20 13:02:19
端午兄,如果资源税开征,会有什么影响?
-----------------------------
无影响,反而助长通胀。资源是短缺产品,卖方市场,正好给卖家提供了涨价理由。
@87可爱兔 2011-07-20 15:47:41
赚钱容易?不知道你从哪里得来的结论,我这边中小企业倒闭,外企裁员,我看不出钱好赚
★ 发自天涯专用iPhone软件-百读不倦
-----------------------------
肯定是出口加工基地城市吧,呵呵,正在进行外贸去产能,好不了。
@出生于西部 2011-07-20 16:18:55
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按20%征收,依然无忧,哈哈。
鞭!
-----------------------------
没有卖出欲望,何来征税一说?
@benlii 2011-07-20 00:14:49
@qinshiye2000 2011-07-19 23:34:35
用三年的思维回复你
“第一招目的是接盘的人大幅度减少了”
国内游资还是很多,接盘手法也是很多的,限购以来,楼价降了吗?......
-----------------------------
@qinshiye2000 2011-07-20 14:46:38
我是没有做过生意,但是郎教授的话语中的玄机逃脱不了我的眼光,至于他什么时候发出杀进去的信号什么时候发出撤退的信号我看得很明白!
-----------------------------
你已经把郎师傅给神话了,郎不炒股,也不炒房,郎靠写书+讲演,赚米,郎也不会加入什么国家智囊,因为那样就不能自由自在的赚米了。郎一年入1亿没什么问题的,但不是靠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人家自己都说了,他只知道发生的事情对不对,而不是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本身就有投机成份。
@66端午88 2011-07-20 16:25:46
@出生于西部 2011-07-20 16:18:55
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按20%征收,依然无忧,哈哈。
鞭!
-----------------------------
没有卖出欲望,何来征税一说?
-----------------------------
@出生于西部 2011-07-20 16:30:09
不卖留着出租,租金够你全款存银行的定期吗,现在五年定期可是5.25%。北京一套二百万的房子,能租到4000元已经不错,你算算这收益比。买房不能跳涨后转卖,拿来出租不是亏的没裤子穿 ?
-----------------------------
你只经历了一次货币贬值,哥已经经历了3次了。哥眼见着一块钱连吃带喝能逛一天济南城,现在一块钱也就做趟公共汽车,还得走回来,累不累啊你,你以为存银行保险吗?大额存银行的人,想在连跳楼的心都有了。
作者:五亚广海 回复日期:2011-07-20 17:07:25
07年还在学校的时候 关注郎咸平 08年 进极视论坛的。
刚开始 偶是很敬佩郎教授的。。。
这么多年下来,对郎咸平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不可否认 郎 是一个出色的公司财务专家 ,这是他的看门狗。
他前些年谈去谈来就 是6+1模型,其实韩国的模型更适合我国。
郎的语言能力 和“适当的自我吹牛逼”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郎只是一个说书的人,就像三年哥说的 人家不是靠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去赚米。
郎利用P民对社会的不满兜售悲情。
郎教授对我的意义 让我这个电子专业的人关心经济,启蒙老师的作用。
还有一个 时寒冰 此人良心是大大的好,比郎教授要好多了。但是 此人 对金融只是 欠缺太多。
--------------------------------------
郎的贡献在于将中国二元化经济体系化,从理论上做了阐述,并作为一个首先总结出的成果,标在中国经济的标签上,有划时代意义。有这一条,足以傲视中国经济理论界了。
TAN(31)=0.6,H/50=0.6,H=30米,每层如果3米层高,需要10层以上。
转个文章:
韦森:减间接税才真正惠民 中国1年通胀税将近1.5万亿
2011年07月19日 15:02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字号:T|T
695人参与23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财经讯 在沸沸扬扬的个税起征点讨论声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身上最大的负担——隐形税。凤凰网财经《财•知道》栏目本期将视线聚焦于隐形税,来揭开民众身上这座大山的神秘面纱。
隐形税,即指各种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中除增值税外,其他税种全部实行价内税,具有十分隐蔽的特点。
更严重的隐形税负则是不在税种之列的通胀税。通胀税, 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本期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表示,城乡居民加上政府所有的储蓄是73万亿。通货膨胀是5.1%左右,一年的存款利息3.5%,每存1分钱一年就要折掉2厘。73万亿一年的通货膨胀税就将近1.5万亿。也就是说每年除去十几万亿的税收之外,通胀税还有1.5万亿。
韦森教授同时认为,税负轻重并不是目前中国最关键的问题,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税收没有用之于民。
以下为《财•知道》栏目与韦森教授对话实录:
凤凰网财经:前段时间个税改革沸沸扬扬,但有人认为是用力用错了方向,真正的负担是在那些间接税,隐形税上,您是否认同?
韦森:我认同这个观点。个税减不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虽然减了对低收入家庭是有一点好处,但是中国更重要的税收是间接税,对低收入家庭的伤害很大。我们都知道西方的个税占总体税收的比重很高,所以个税可能更应该增加一点。我比较同意高培勇、贾康他们的看法,从长期发展来看,个税总量不但不应该减,而应该增加。真正应该减的,是间接税。把间接税减下来,才能真正惠民,才对低收入家庭真正有帮助。
凤凰网财经:其实个税覆盖的人群很少,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几亿低收入者完全没有作用。
韦森:是啊!提高个税起征点后,财政部其实减不了多少税收收入。研究税收的人都知道,在目前中国的税收里面,最主要的是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这些间接税,这些税在商品价格里面占很大比重。老百姓到超市里买东西,到餐馆吃饭,都是要交这些税的,这些隐形税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影响很大。事实上,中国的物价目前这么高,很大一部分跟这些间接税太高有关系。最近,我在《华尔街日报》自己的“经济学如诗”专栏里,曾写了两篇文章,专门探讨了政府税收与中国的高物价之间的关系。
凤凰网财经:两会的时候,就有代表提到,馒头都要征17%的税。
韦森:对啊!国内研究税收的专家曾估算过,在目前在中国商场出售的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就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还有 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了。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政府税收,比较保守的说,在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至少有超过50%部分被政府拿去了,也就是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50%以上。也有专家测算过,在一件500元的女性时装中,大至政府要征85元的增值税和65元的营业税,光这两项加起来,就超过一件时装价格构成的30%了。如果是进口的时装呢?还要加关税和其他消费税。即使在国内生产的女性时装中,加上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中的各种直接税和间接税,政府的税收在一件女性时装的最终价格中又占多少?
凤凰网财经:您觉得间接税这块,减税的力度能有多大呢?
韦森:我估计不大会减。现在政府决策层的整个政策导向还是增加税收和其它财政收入。国税局局长肖捷和财政部长谢旭人,都一再表示中国的税收和财政收入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按肖捷局长的说法:“政府集中的税收收入还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公共支出需求,有必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合理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这说明,政府决策层目前还根本没有减税的想法。
凤凰网财经:您觉得国家有没有能力大幅消减这些税?
韦森:这不是个政府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个基本的施政导向的问题,说到底是个体制问题。中国政府决策层总是觉得财政收入不够用,又怎么会考虑在整体上减税?我们现在的财政,仍然是发展财政、建设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中国经济的增长,还是靠政府投资来推动,所以,不管你政府征多少税,也总是不够用的。今天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同比增长31.2%。就算下半年和明年再增长30%多,还是不够用的。关键还是政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上没有弄清楚,没有认识到,把税收减下来,或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几乎疯狂地增加了,把钱留给民间,留给企业,留给家庭和个人,才会刺激内需,才会增加民间投资,才会用得比较有效率,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才是可持续的。政府以税的形式从民间征来钱,替家庭和企业来花,总会是低效率的。按照税收学的一个术语来说,政府征税花钱,总会产生一种“滴漏效应”。
韦森:减间接税才真正惠民 中国1年通胀税将近1.5万亿(2)
2011年07月19日 15:02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字号:T|T
695人参与23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财经:这可能就是中国增长模式的问题。
韦森:对。这不仅仅是税收的问题,税收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还没有转过弯来,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推动,还是政府来花钱。
凤凰网财经:前段时间讨论个税起征点的时候,网民们都特别关心,但是间接税问题很多人都忽略了。可能因为它是价内税比较隐蔽。您觉得价内税能不能全部变成价外税?
韦森:政府很难会这么做。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这些国家,他们是实行价外税,你去超市买100块钱东西,它征多少税,就直接显示出来了。可是中国不敢明显征,一明显了,老百姓不都反了嘛,会说这个税怎么占这么多。像增值税,真正哪个环节消费者都不知道。生产环节、运输物流等,各个地方都有这种税。这种状况我觉得很难反映在最后的价格里。
凤凰网财经:感觉个税改革仿佛像一个障眼法一样,很多民众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个税上面了,忽略了真正的负担?
韦森:是啊,民众也会想,你看啊,政府也听我们的话了,也听我们的呼声,你看起征点也提到了3500,一年起码3万到4万不征税。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就会觉得,政府还蛮好的,还听我们的。事实上大量的税收,老百姓不知道。在超市里买瓶牛奶,买点青菜,税都在里面了。
凤凰网财经:这些税,远比个税多得多。
韦森:对呀,日常的消费都要被征税,当然要比个税多很多。
凤凰网财经:很多人也提到通胀税。因为这些年的通胀等于无形间向百姓征走了很多税。有人统计说33年间100万元被通胀“偷走”了85万,您怎么看通胀税?
韦森:城乡居民加上政府所有的储蓄是73万亿。通货膨胀是5.1%左右,一年的存款利息3.5%,每存1分钱一年就要折掉2厘。73万亿一年的通货膨胀税就将近1.5万亿。也就是说每年除去十几万亿的税收之外,通胀税还有1.5万亿。
凤凰网财经:通胀税也可以算做是第一隐形税吧,负担最重?
韦森:当然了。这个税收最后还是转移到政府手里面。等于说是政府的负债。老百姓拿了税后又去帮助政府,减少了政府的负担。
凤凰网财经:这是不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误之处?
韦森:最近我一直在看哈耶克的一些东西。现在全世界都在刺激经济增长。哈耶克晚年也批评过凯恩斯。他认为凯恩斯政策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现在说通货膨胀完全是中国政策的失误似乎也不公允。中国经济毕竟在高速的增长。我们看到它坏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
与英国、美国、欧盟相比,中国的经济目前还算不错。当然我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一些批评,但是应该说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也有它好的一方面,这点也得看得到。
凤凰网财经:通胀是经济快速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吗?
韦森:问题是中国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是政府,不是民营企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还是靠政府在花钱推动经济增长。经济扩张的时候,钱都到了国有企业,到了政府去,修公路工程,又修大楼,建广场等等,也有小部分用到民生上去。
但是一收缩流动性,首先伤害的就是民营企业。里外都是民营企业困难。真正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还是民营经济,而它们目前日子很难过。
凤凰网财经:也正是由于这种增长方式,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恶化?
韦森:对。现在税收跟政府官员腐败都是连在一块的。现在动不动查出来就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甚至更多的,这都是连在一块的。
凤凰网财经:在您看来,中国税负重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韦森:中国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完全是税重和税轻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征税不经过人民代表的批准。10万多亿的收入怎么用?西方有些国家像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他们税收也都很重,但是税收是用到老百姓的身上去了。我们看全国的社保基金,整个国家才1075亿,征了10万亿用到社保基金才1000多亿,征的税并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这是问题的所在,并不在于高或低。
税收在使用方面没有任何制约。这个问题更大。像国税局长、财政部,包括贾康和高培勇,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的税收还不是太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税负比较重,个人税负并不重。这一点我没有感觉到,在国外拿工资或者在国内拿工资都感觉不到,但是中国真正的问题是它征的税并没有用在老百姓身上。
凤凰网财经:这似乎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韦森:这个问题是跟中国的政治体制连在一块的,不仅仅是税收的问题。我最近也讲,税收仅仅是中国走向民主的一个逻辑起点,在这方面限制政府的权利是最重要的。
凤凰网财经: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要动大手术了?
韦森:得动大手术。这些年我觉得温总理已经意识到我们提的一些看法,讲民主、讲法治、讲宪政、讲自由都是空的,限制税收才是重要的,应该从税收开始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