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心态变化

  又被删
  48年以前,香港得益于中国大陆的异·常·状·态,作为一个脱离于各种事·件·之外的避风港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远远不能与同时期的上海相提并论)。49年以后,上海、广州、天津等大陆沿海城市意外地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退出了中国沿海中外贸易枢纽的竞争,使得香港几乎独占了中外贸易的红利,从而得到了超常的发展。
  48年以前,某港得益于中国大陆的异·常·状·态,作为一个脱离于各种事·件·之外的避风港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远远不能与同时期的上海相提并论)。49年以后,上海、广州、天津等大陆沿海城市意外地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退出了中国沿海中外贸易枢纽的竞争,使得某港几乎独占了中外贸易的红利,从而得到了超常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某港在上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其实是“超常”的发展,并不是某港仅凭自己一地发展潜力而能获得的正常发展。某港的区位优势并不算特别优秀,其经济腹地狭小,也没有新加波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的话,某港大概率只是中国沿海的一个中小城市(应该还比不上当年英国人的首选目标,舟山)。事实上,某港的发展是挤占了上海、广州等地的发展潜力而获得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中国大陆才是某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中国大陆的某港注定会迅速沉沦,甚至连生存可能都会成为问题。
  某港的前途是与中国大陆紧密相关的,中国大陆是某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是由地缘因素决定的(这一点,其实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也从未改变)。在人类技术无法将整座城市随意搬迁之前,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以京叔之见,这样的技术也不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出现的。)。从中长期来看,某港的相对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某港现在正在经历的,并不是衰落,而是回归,回归其正常的状态。
  历史上,一座城市由于一时的机缘巧合,而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超常发展,然后逐渐回归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敦煌便曾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咽喉的地理位置而在汉唐时期得到了超常的发展,一度成为当时“一线”城市之列。但是,在丝绸之路由于各种原因逐渐衰败之后,敦煌也就回归其西域小城的正常位置。时至今日,我们只能在莫高窟中与月牙泉边凭吊敦煌昔日的辉煌了。
  在意大利,特里亚斯特是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城市,与近在咫尺的威尼斯相比,知名度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外来访客也相对稀少。在京叔到访的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末,特里亚斯特几乎没有中国游客(京叔多次到访特里亚斯特,但是从没有碰到过中国游客),定居这里的华人也相当少见。
  在整个逗留期间,京叔仅见到了一间华人开的小杂货店。记得当时大约是当地时间晚上接近七点钟,由于当地的饭馆都要七点半以后才营业,京叔也不习惯在饭前喝上一两杯酒,于是就在所住酒店附近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闲逛。在那个时间,特里亚斯特绝大多数街边的店铺都已关门。(在中国,人们已经习惯于街边店铺会开到晚上很晚的时间,极少有店铺在晚饭前便关门闭户,下班走人的。但是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街边店铺一般都会在正常下班时间关门停业,而且周末也不会营业。这一点,有时候会令初到欧洲的中国人相当不习惯。京叔有一次在巴黎出差的时候,不巧在周六上午抽光了身边的香烟。为了买一包香烟,京叔在巴黎街道上足足找了40多分钟,都没有找到营业的烟草店,直到最后看见一个正在吸烟的路人,在他的指导下,又走了十多分钟,才终于解决了烟荒。)在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小街,京叔远远地地发现了一个任然在营业的小店。
  由于整条街上只有这一家小店还在营业,所以十分显眼。小店的规模很小,只有一间门面,远远看去,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反正京叔也百无聊奈,为了消磨时间,还是决定过去看一看。走近以后,京叔意外在小店外见到了久违的中文。在小店的招牌上,有几个不大的汉字,写的是“上海商店”(好像是,记不太清楚了)。整个小店的确很小,主要是卖一些诸如衣服、鞋、日用品等杂货,看样子大部分都应该是来自于中国。店里卖的商品都很便宜(当然是以意大利的价格水平来衡量),记得一条丝质围巾好像是20欧元,一件T恤也大约是几十欧元。,
  店主人是一个年约中年的中国人,可能是由于较少在特里亚斯特见到从国内来访的中国人的缘故吧,也可能是没有什么顾客的缘故吧,店主人热情地与京叔聊了很久。
  原来,这是一间温州人开的小店,夫妻两人在大约十多年前来到意大利(京叔没有细问是如何去的意大利,店主人也似乎不愿意细说,大家心照不宣吧)。到意大利以后,先是给同乡打工,干过餐馆、杂货店。待了大约十年以后,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以后,便开了这样一家小店。小店主要是从中国进口一些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卖给当地的意大利人。
  由于中国商品的性价比相对当地货极有竞争优势,再加上夫妻两也比当地人更加能吃苦(这从别的店都已关门,只有这家小店还在营业便看的出来),所以小店的收益还不错。凭着早几年的打工,再加上后来的开店,夫妻两也算在意大利站住了脚跟,日子也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只是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国中国了,虽然听说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听到京叔说到国内不少人已经可以买车买房以后,还是表现出相当地惊讶。
  京叔在国外的经历中,时常能够遇到中国移民。这些移民有已经移民数代的老移民,也有长在中国,然后移民的新移民。京叔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便是在上世纪以及本世纪头十年的时候,这些移民在与京叔这样来自祖国的人相处的时候,都比较友好,而且对于祖国的发展持有比较正面的态度,对于中国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里获得的发展成就交口称赞,对于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相当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这些移民在与京叔等人的相处中反而日趋冷淡,而且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日趋负面,更多地强调一些负面的地方。京叔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个人感觉,还是普遍现象。
  就像这家小店的店主,当时与京叔聊了将近一个小时,而且与京叔分享了十多年在意大利的经历,对于中国的情况也相当好奇在上世纪以及本世纪头十年,这样的华人不在少数。在交流中,他们中的大多会强调自己的中国渊源(比如祖上来自哪里,在中国大陆还有什么亲人,等等。)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见。有时候,京叔想与遇到的华人多聊几句,却明显地感到对方的冷淡,似乎不愿多谈。也许,这是由于现在去国外旅行的中国人太多了,在国外遇到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太频繁的缘故吧。

  当年在京叔海外遇到的由中国大陆前往海外的新移民中,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通过到国外读书深造,然后留在当地的留学生,京叔的同学中,便有相当数量这样的人。另外一种是通过各种手段前往国外打工,然后由于吃苦耐劳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开枝散叶,前面提到开店的夫妻两便是这种情况。不管前者还是后者,华人在海外的处境多数都还不错。甚少有过不下去得情况。
  前者,多数都能够过上当地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真正能够进到当地上流社会的非常少。在这一点上,印度移民相对中国移民有很大的优势。在欧美公司中,尤其是美国公司中,印度裔的高管十分常见,甚至有著名公司的CEO。而中国裔的高管却十分罕见,更不用说CEO了。相反地,由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大陆出身的跨国公司高管倒是日益多见。以京叔了解相对较多的美国社会来说,与其它.Zu..Yi.(例如黑人、西班牙裔)的.Zheng..Ke.愿意强调自己的.Zu..Yi.属性,并且大张旗鼓地为本.Zu..Yi.争取利益不同。华人的.Zheng..Ke.更多希望淡化自己的.Zu..Yi.属性,也不敢为华裔争取利益,在许多时候表现得比白种美国人更美国人。
  后一种人,多数也能够开一盘餐馆或者店铺,过上不错得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叔挺佩服他们的。就拿前面提到的夫妻两来说,初到意大利的时候,语言不通,几乎身无分文,由于身份、知识、技能、语言等原因,几乎没有可能与当地人争抢相对优越的工作,只能从事当地人不愿从事的最苦最累的工作,或者接受当地人不能接受的工作条件与报酬。靠着勤劳与吃苦,逐渐克服困难,在当地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然,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出国早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现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其组成已经丰富了很多,上面两种情况已经不占占绝大多数。海外华人的组成与生活状况,也已经与二三十年前情况大相径庭了。比如京叔的同学们当年出国留学时,没有父母能够负担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无一例外都要靠打工或奖学金才能够完成学业。许多人为了节省费用,整个学习期间,以及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曾回国。而现在的中国海外留学生,恐怕已经没有人靠打工赚取学费与生活费了。
  再说回到京叔前面提到的那对开店的夫妻,他们的经历便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代表。从十几年以前来到意大利,没钱、没技能、人生地不熟、还完全不会意大利语,可以说是满手烂牌(京叔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硬是靠着吃苦耐劳,在短短的十余年中便站稳了脚跟,其收入足可以和当地的中产阶级媲美。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强忍的生命力。
  但是,即使如此,从他们与京叔的交流之中,还是能感觉到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社会。虽然当时语言沟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还是有着浓重的口音,这让他们时不时会被当地人笑话(当然大多数时候这种笑话只是善意的玩笑,说者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听着却可能不舒服)。而当当地人笑话的时候,不管自己有多不开心,还必须装着很豁达地赔上笑脸。由于生活习惯以及观念与当地人还是有相当地差异,所以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意大利朋友,其真正的交际圈子几乎也仅限于当地的华人。他们告诉京叔,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均加入了天主教会。
  由于夫妻两的小店营业时间远长于当地人开的店,店里商品的价格也比较实惠,所以小店的生意明显好过附近当地人的店(其实,以京叔的观察,与国内的小店相比,他们的生意好像算不上特别繁忙)。而这也造成了一些当地意大利店主的不满,据说还有人投诉他们。想想也是,本来人家意大利人过的好好的,大家都一样到点便下班,周末也能享受悠闲的假期,消费者也已接受原来的利润率。大家也是乡里乡亲的,有事好商量。然后,新来了一家外国人,没日没夜地干,东西还卖的便宜,这不是来砸大家的饭碗嘛,当然也不能让他太舒服了。而且,那些意大利人并不会认为是由于他们自己以前做的不够好,一定会认为是新来的人在搅局。其实,这种心理放大到国家层面,就是`Zhong`Mei`之间正在发生的情况。
  京叔也问到夫妻两是否计划以后会回国。夫妻两告诉京叔的确有过这个打算,毕竟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嘛。但是,出来已经十几年了,回国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原本以为出来能赚一大笔钱,然后回家过富豪的生活。但是没想到中国的飞速发展,国内的“富豪标准”也迅速提高,使得这一打算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京叔在特里亚斯特访问的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厂,该厂始建于二次大战以前。京叔在欧洲接触的传统制造业工厂基本上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至少也是始建于二次大战以前。京叔印象中没有接触过历史短于60年的欧洲传统制造业工厂,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厂不在少数。这一方面反映了作为现代制造业发源地的欧洲,在制造业上的深厚底蕴。这种底蕴是欧洲(这里指东欧以外的欧洲)能够在失去世界主导权以后,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发展水平于与生活水平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制造业在欧洲后继乏力。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必然使得欧洲制造业不可避免的逐渐衰落。那些历经几十年、上百年而依然存在的工厂,可以说见证了欧洲制造业的发生、发展与衰落,也可能将会见证欧洲制造业的最终没落。
  京叔这次到访的工厂以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标准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工厂,整个工厂有几千员工。由于历史悠久,整个工厂的建筑不管外部,还是内部装修,都显得比较老旧,有一种灰扑扑的感觉。工厂的办公室不是现在流行的开放式大办公室,而是以前那种一间一间的中小办公室。整个办公楼沿着中间走廊,两边排布着很多办公室,这种布局,在加上较为陈旧的装潢与老式的办公家具,竟然与以前的国企有着七八分的相似,这不禁让京叔油然而生了一种亲近感。与京叔在其它的欧美工厂见到的工厂食堂不同,这家工厂内食堂的布局居然也与中国工厂内食堂有着相似的布局。在供普通员工进餐的开放式空间以外,还有单独隔出独立“雅间”,专供工厂领导层与比较重要的客人使用。这种布局在号称平等的欧洲是比较少见的。这不禁让京叔猜测,这家工厂是否与中国国企有某种间接的渊源。
  与办公区域不同,这家工厂的生产区域还是相对比较现代化的,虽然厂房建筑由于历史久远而显得比较陈旧。但是地面墙壁都相对整洁,机器设备排列井然有序,各种管线排布合理,一点都不凌乱。与同时期同行业的大多数中国国营工厂相比,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不过,最近十几年,中国工厂的发展十分迅速,与十几年以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据京叔所知,与国外同类工厂的差距已迅速缩小,许多行业已经可以并驾齐驱,甚至在不少行业已经超越了国外同行。
  家母生病住院,停更两天
  在中国如果朋友们一起聚餐,对于晚餐来说,一般两三个小时应该就会结束了(京叔有一次与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由于很久没见了,聊的时久了一点,大约到晚上十点多还没有结束,店家就已经催着京叔买单走人了)。而在意大利,一顿晚餐却可能长达四五个小时。
  前面说过,吃一顿意大利式的午餐,包括餐前汤、莎拉、意面、主餐、餐后甜品、咖啡等六七道餐品,前后大约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对于意大利午餐的时长,京叔已经是叹为观止,但是相对于意大利式晚餐,却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特里亚斯特的时候,京叔曾经参加过一次当地人的晚餐。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隆重的事情,也就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顿晚餐而已。
  京叔一行六七个人,大约于下午七点钟不到到达了餐馆。由于意大利餐馆要到七点半才开始供应晚餐,所以到餐馆的第一步是大家坐在餐馆的吧台前,一人一杯酒,喝酒聊天。作为中国人,京叔并不是太习惯于在餐前空腹喝酒,所以只是要了一杯葡萄酒,慢慢地品味。说到葡萄酒,京叔想提几句题外话。在中国,有钱人炫富的时候(包括许多的电影电视剧在表现剧中人物倍有钱的时候)都喜欢用法国葡萄酒(比如“著名”的拉菲)作为烘托气氛的道具。无形中给国人一种印象,这便是法国葡萄酒似乎是和茅台、五粮液比肩的高档酒,喝法国葡萄酒也是一种奢侈而高雅的行为。其实,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葡萄酒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饮料,几乎所有的人也不会刻意地去追求高档的葡萄酒,大多数人喝的基本上都是一二十欧元一瓶的葡萄酒,喝葡萄酒也是十分平民化的消费行为,与奢侈一点都不沾边。而且据说葡萄酒也不是年份越久越好,而是某些特定的年份某种品牌的葡萄酒会比较好,另外的年份另一个品牌的葡萄酒会比较好(似乎是与特定年份不同地区日照、雨水、温度的差异有关,而品牌则与葡萄的品种、土质、向阳被阳有关。如果各种条件搭配的比较好,葡萄酒的品质与口感便比较好)。当然京叔对于葡萄酒完全是外行,虽然能够喝出不同的葡萄酒有不同的口味,但是完全无法区分好坏,几千块一瓶的葡萄酒在京叔嘴里与两三百块一瓶的葡萄酒真没什么区别。上面的说法,也只是道听途说。
  京叔这两天一直在张罗家母住院手术的事情,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心里已经将中国的`Yi.`Liao`系统与`Yi.`Yuan`骂了无数次。中国的`Yi.`Liao`系统也是广被诟病,好`Yi.`Yuan`人满为患、莆田系`Yi.`Yuan`陷阱密布…,而网上也有不少的自媒体盛赞国外的`Yi.`Liao`系统。
  由于家母身体不好,长期生病,京叔对于中国的`Yi.`Liao`系统可以说有足够的切身体会,同时,京叔对于美国的`Yi.`Liao`系统也有一定的了解。这里,便用自己的了解给大家对于中美`Yi.`Liao`系统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当然,京叔不是研究`Yi.`Liao`的专家,观点难免以偏概全,各位朋友权当一家之言吧。
  首先,京叔来谈谈`Yi.`Liao`费用。中国的`Yi.`Liao`费用,大家都比较了解,京叔就不多说了。美国的`Yi.`Liao`费用非常复杂,以京叔了解的情况来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差钱的大富豪不包括在内)。第一类,是有`Yi.`Liao`保险的人群(奥巴马医保不是很了解,据说被特朗普基本上搅黄了,这里不论);第二类:没有`Yi.`Liao`保险,而且不算贫困人口(好像是另一个叫法,记不清了,但是意思差不多,姑且就称之为贫困人口吧)的人群;第三类,没有`Yi.`Liao`保险,算贫困人口的人群。第一类又由于不同的`Yi.`Liao`保险品种,而保险程度极不相同。
  据京叔的了解,美国的`Yi.`Liao`体系,对于第三类人群应该说是相当友好的。如果能够被界定为这一类人(当然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Yi.`Liao`基本上是不用自己花钱的。这可能便是网上有些自媒体号称美国`Yi.`Liao`免费的来历。既然这一类人可以享受基本“免费的午餐”,会不会有不属于贫困人口的人冒充贫困人口而享受这一福利呢?京叔问过不少土生土长的美国朋友这个问题,被问到的人基本上都是很惊讶会会有人这样做。因为美国是一个信用社会,如果这样弄虚作假被发现了,便会造成信用污点,一个人如果有了信用污点,在美国社会是很难以生存的(顺便说一下,京叔对于美国社会的这一点是最为欣赏的。反观中国社会中,便缺乏这样一种机制与认知,致使不守信用的行为大行其道,比如明明有钱高消费,但就是借钱不还的老赖。当然,国家也应该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逐步采取措施。但是,与美国社会还是有极大的差距)。基于这种认知,京叔没有发现也没有听说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伪造信息以享受之一福利的,但的确听说有中国移民这样干的。
  第二类人,应该是美国社会中在`Yi.`Liao`方面最悲催的人了。美国的`Yi.`Liao`费用,如果没有`Yi.`Liao`保险的支撑,是极为昂贵的,称之为天文数字一点都不为过。曾经有网上信息说中国人在美国旅游时的了一个什么病,回国后要求偿付几十万美元的`Yi.`Liao`费(好像如此,记不清了),京叔对此一点都不奇怪。所以美国人只要能过负担,没有人会为了省钱而不买`Yi.`Liao`保险,只不过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而选择不同的保险品种而已。另外,京叔也建议中国人出国旅游时,一定要买临时的`Yi.`Liao`保险,千万不要为了省几百块钱而不买`Yi.`Liao`保险。如果没有`Yi.`Liao`保险,如果真的在国外生病,在很多国家中,其费用可能令你终身难忘。所以美国的第二类人,多数时候都选择不去看病,而据说奥巴马医保便是要照顾这一部分人群(当然以牺牲第一类人的利益为代价)。
  第一类人(这部分人占美国社会的绝大多数),根据所买的`Yi.`Liao`保险的种类不同,基本上会有不同程度的保障,当然越贵的保险,其保障越好。京叔所供职的公司曾经为京叔购买过一项`Yi.`Liao`保险,每年的保费折合成人民币,将近二十万。这样的保险,其保障就相当不错了,几乎在全世界各国都可以享受到当地第一流的`Yi.`Liao`条件(只是普通中的第一流,还不是高级的`Yi.`Liao`条件)。京叔的这个Yi.`Liao`保险,虽然是美国的商业保险,但是却可以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可以获得保障,当然每个国家所能获得的保障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这一保险不仅可以保障京叔自己,还能够保障京叔指定的任一一个家庭成员。在国内,如果在和睦家医院(一家在中国主要服务外国人的`Yi.`Liao`机构,如果大家希望了解一下美国医院的运营模式,这家医院倒是一个不错的标本,京叔后面还会再聊聊),或者各大城市的许多一流医院的特需门诊就诊,基本上都可以做到100%的免费,而且可以不用去等候挂号,基本上也可以保证能够预约到顶级专家(顶级专家有时需要提前预约,但基本上能够保证约到)。由京叔的亲身经历,可以知道如果能够负担昂贵的费用,美国的`Yi.`Liao`保险还是“相当给力”的。京叔的这种`Yi.`Liao`保险还远远不是美国最好的,应该还有许多更好的`Yi.`Liao`保险(当然价格越是更贵的)。
  祝大家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另外,美国的`Yi.`Liao`保险与中国商业保险公司的所谓`Yi.`Liao`保险是完全不同的,类似于中国的汽车保险,如果在缴费年度内没有出险,保费就打水漂了。例如京叔那相当于每年二十万人民币的`Yi.`Liao`保险,如果一年内没有生病,便是白交给保险公司了。第二年如果停止缴费,保障便立即停止。就京叔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应该都不会选择这样昂贵的`Yi.`Liao`保险,好像没有一两百美元,几百美元的居多。就算是两三白美元的保险,一家几口人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不少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可能会替员工负担一部分`Yi.`Liao`保险)。多数美国人的`Yi.`Liao`保险,都要求患者自己承担一部分的`Yi.`Liao`费用,这部分的费用会根据`Yi.`Liao`保险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如京叔的`Yi.`Liao`保险,绝大多数情况下,京叔自己需要负担的费用都微不足道。而通常的`Yi.`Liao`保险,自己要负担的费用其实也相当可观(京叔了解的几个案例,其自费部分都比中国的全费还贵)。
  美国`Yi.`Yuan`的就医环境相对于中国的`Yi.`Yuan`,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仅就硬件设施来说,中国的许多大`Yi.`Yuan`并不逊色于美国`Yi.`Yuan`。但就就医体验来说,美国`Yi.`Yuan`远远好于中国`Yi.`Yuan`。一般来说,美国的医生对于患者都比较友好,也比较有耐心,一般都会乐于回答患者的疑问(当然,京叔在美国的第一手看病体验并不多,许多信息也是别人的第二手资料,也许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难免以偏概全)。以京叔来看,这是美国`Yi.`Yuan`相对于中国`Yi.`Yuan`的最大优势。尤其是最近几天,京叔陪同家母看病的经历,更是使得京叔无比怀念在国外的就医经历。
  这种良好的就医体验,是建立在牺牲效率的基础之上的,就京叔所知,中国医生门诊一天诊治的病人数是远远大于美国医生的,据说是数量级的差异(这一点京叔没有求证,不保证正确,姑且录之)。这种良好的就医体验,也是建立在有预约的基础之上的。患者突发疾病,没有预约,除非是断腿断脚或是心脏病突发这种需要急救的,如果仅是阑尾炎这种病,让病人候诊几个小时为人问津的情况并不罕见(京叔一个朋友的小孩在美国突发阑尾炎,便在候诊室等了好几个小时。京叔的另一位美国朋友,阑尾炎手术后伤口开线,也不去`Yi.`Yuan`,选择自己在家处理)。
  毋庸置疑的是,美国的医疗技术以及制药平绝对是当今世界顶尖的,世界上的有钱人大多都会选择前往美国治病便是明证。从表面上来看,美国医院的看病体验也是远好于中国医院的。前面提到过的和睦家医院便是一个在中国国内体验美式医院的一个较好的标本。和睦家医院的环境十分舒服与人性(医院内还设有儿童乐园),一点没有中式医院那种令人紧张的氛围(主要是人少,与公立医院人山人海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使得就诊的病人相对比较放松。十多年前,京叔的一个朋友的太太由于十分害怕在中式医院生小孩,便选择了在和睦家医院生小孩。整个过程包括产检、分娩(剖宫产)、产后护理,总费用好像是十万人民币左右(记不太清了,应该是这个数字)。由此可见,其费用是极为昂贵的。当然,整个的过程都设置的十分人性化,尽量减轻孕妇的紧张感。比如,每个产妇都有单独的产房,在分娩的全过程中,丈夫可以陪同产妇,以安慰产妇。另外还有一个朋友曾经由于崴脚而前往和睦家医院,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便有护士推来轮椅,在看病的整个过程中,都由护士全程陪同。医院的医生对于病人也非常有耐心,基本上都会详细解说病情与治疗方案,并解答病人的问题,使得病人对于病情与治疗有一个相当清晰的了解,从而减轻了紧张感。
  从模式上来说,和睦家医院比较类似于美国的医院。以京叔的经历来说,和睦家医院的就医环境与体验应该还要好于普通美国人在美国医院可以享受到的条件,但美国医院的就医环境与体验要远好于中国公立医院是毋庸置疑的。
  总的来说,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在美国就医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说器官移植,据京叔的欧洲朋友说,在不少欧洲国家,并不是你有钱,便可以做器官移植的。医生会评估每个申请做器官移植者的情况,将有限的可移植器官应用于最有效益的病人身上。如果医生评估某个申请做器官移植者由于器官移植而改善的概率很小,即使你出再多的钱,医生与医院也不会给你做器官移植手术,以免浪费宝贵的可移植器官(这一情况是京叔听欧洲朋友所述,没有求证)。而在美国,只要出钱,便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所以,不少有钱的欧洲人会前往美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总而言之,以京叔的了解,美国的医疗体系对于有钱人与赤贫者,是相当友好的。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间阶层,却是不太友好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