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3章 九州巡礼
姒启在铸鼎的荆山岭服苦役的第七个月,正是大禹作华夏君主第五年的春四月,在老臣皋陶等贤臣的谋划下,大禹决定沿袭帝舜五年一巡狩制度,要到南方进行视察。在视察之前,他们首先明确了目的,第一、对江河湖海、山川地理进行考察。那就需要以前的从人,大章和竖亥两个人的辅佐。在大禹时代,除了大章和竖亥再也没有比他们步子更大的人了。前些日子,他们俩曾经陪同伯益到西荒山和南山进行过实地测量,伯益还作了一本羊皮卷,叫作《山海经》。第二、对那些既不反对华夏部族,又不纳贡的部族,进行访问。能联合的尽量联合。如果拒不联合者,等巡狩回来后,那就派武夫队去征服他们。其主要目的是作到华夏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只有部族之间的团结,天下苍生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如果负隅独守,关着门子朝天过,族人们能有什么发展?那样,整个部族都会停滞不前。所以,那些过着离群索居日子的部族,有必要放开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华夏大族中。只有这样,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第三、边远地区仍然生活有不开化的部族,需要对他们的蒙昧无知进行合理而有效地教化。要让他们学会更多的生存技能,改进农耕、渔猎技术,更好地生活。
和大禹一同到南方去巡狩的除大章和竖亥外,还有老臣皋陶,伯夷,益,从人庄禾,女嫣,以及200名武夫。让伯益留在都城和其他贤臣共同主持政务。女嫣一再要求带上姒启,但姒启仍在荆山岭服苦役,虽然再有50天姒启就服刑期满了,可大禹并不想等下去,所以就没有带姒启。
四月丙申,老皋陶骑着神兽獬豸,大禹、女嫣、以及从人和贤臣们骑着马,离开了都城阳翟。他们计划途经山南,从丹朱的封地丹水渡过大江,然后深入南方各地。从南海沿海到江淮,在涂山作短暂休息后,再返回都城。考虑到计划没有变化快,虽然是这样计划的,但不知这一去会遇到什么样的不测之事。风云变幻,路途艰险,这一趟行程少说也得大半年时间,如果路上再有耽搁,恐怕没有一年多,那是回不来的。说的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可外出这事儿,很难预测到会发生什么,怎么防备。穷山恶水是避免不了的,狼蟲虎豹说不定啥时间就会从路边窜出来。为着华夏的统一大计,为着沿袭尧舜二帝的旧制,为着继承他们良好的风范,巡狩是一定要进行的。
在挑选巡狩的随行人员时,大禹和皋陶颇费了一番周折。在说起这件事时,大禹笑着说,“老哥哥,我第一个就先选你!”
皋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认为这也许是大禹在跟他开玩笑,他便随口说,“禹后,我记得五年前我们上涂山氏国去开天下诸侯大会,那时节,我可是毛遂自荐,主动争取,你才最终同意让我去的。可是,这一次却非同寻常啊!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真格是要踏遍万重山了。一路上说不尽的风餐露宿,数不完的艰难险阻,我这一把年纪,恐怕是不行了!”
大禹诚恳而厚道地说:“老哥哥呀,说良心话,这个华夏君主当初我就没有准备当。只是帝舜相信我,非要把位子传给我。天下诸侯又纷纷到阳城去请我出来主持政务。后来,商均又领着一批贤臣找到我。我实在是推脱不了,才作了华夏君主。我想等这次巡狩回来之后,就让你接替华夏君主的位子。我确实不想再作下去了,所以才请你和我一起,熟悉一下外面的情况,到时候你也能有个应对之法。另外,也是老哥哥你博学多艺,这次巡狩,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事情,没有你在我身边,我会不知所措。有了你,我便能充满信心。况且,咱们两个出去了,有伯益主持部族事务,我也就放心了。”
大禹的推心置腹,让老皋陶唏嘘不已。说实在的,他和大禹在一起共事,两个人从来没有分过彼此,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上几分。就连各自的隐私,谁也没有对谁隐藏过。大禹连在涂山大会期间,和小姨子女妁发生的情感纠葛,都毫不隐瞒地对皋陶讲了。大禹总怕耽误了一个年轻女子的青春,如果因为他,而让她独守寂寞,害上相思,那完全是他大禹的罪过。可皋陶却劝大禹,既然女妁作了那样的选择,她应该是无怨无悔的。再说,在他们那个时代,这完全算不得一回事。有了皋陶的宽慰,大禹心里好受多了。但对女妁的思念也更多。并不是说他对女嫣的爱情不专一。他爱女嫣,也爱女妁,内心深处仍然没有忘记女娇。就像帝舜同时爱着娥皇、女英姊妹俩一样。在情爱方面,也许男人们能做到互相兼顾。而女人们却非得注重一个。如果和男人一样,则会被人耻笑。可能是男权至上的原因吧?也许是雄性的征服欲望一直存留在人性中,只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男人们不得不收敛的缘故。
说起接替华夏君主一事,皋陶谦恭地笑着说,“禹后啊,依我看啊,什么我都能答应你,什么我都敢作,就这一条我不能答应你,我也不敢作。老哥哥我从来没有这非份之想。要找接班人啊,你还是在年轻人的群里找吧!其实啊,依我说,等以后,你就把君主的位子让给启娃吧!”
大禹惊诧地看着皋陶,好像皋陶是一位陌生人一样。当皋陶发现了大禹这一异样的表情时,内心中一阵惶惑不安,难道自己说错什么了吗?他不得不询问地说,“禹后!”
大禹深沉地说:“老哥呀,我宁肯相信这句话不是你说的。启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不比我更清楚吗?你这样说,真的让兄弟我颜面无光了。我若这样想想,也是对天下苍生的大不敬,更是对上神的最大冒犯。若把华夏君主之位交到启娃这类人手中,尧舜二帝的基业会被他毁于一旦,你我的努力都会白费。再莫提他了,我们还是说说巡狩的人选吧!”
在挑选巡狩随行人员时,皋陶首先提出了大章和竖亥二人。那时,各部族没有人不知道大章和竖亥这两个人的。说他俩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步子大,世人无人能比。大章在天下用他的脚步测量了东西方向的距离,而竖亥则用他的脚步测量了南北方向的距离。华夏的版图,都是他们俩用自己的脚步测量出来的。说到底,他俩也就是探险家而已。不然的话,伯益也不会带他俩外出。皋陶认为,此次巡狩,有了大章和竖亥的辅佐,能解决很多旅途中的困难。于是,大禹和皋陶就把他二人确定下来。
在从贤臣中挑选人员时,大禹说,伯夷曾经辅佐过他治理大江和淮水,他作事比较细心,又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就让伯夷跟从他们。益虽然年轻一些,经历的事比较少,但益是个可以塑造的人才,就让跟随他们一起去历练历练。好好 地培养培养益这棵好苗子。因为有些烦琐事需要处理,有从人庄禾的跟从,他们也省一些心。
皋陶提出派500名武夫护行,大禹认为太多了,经过斟酌,最终确定200名武夫。皋陶考虑到万一遇上什么凶险事,有这200人足以对付了。不过单单有武夫,没有一个大将统领他们也不妥。大禹的意见是让庚辰率领武夫们保护好都城,若发生其他大事,用得上武夫时,就由庚辰作为督导。另外,武夫队还要扩大编制,至少还要招收1500名武夫,这个任务就交给庚辰,让他全权处理。选大将随行的话,就选童律吧!
最后皋陶扳住指头算了算,说,“大章和竖亥,伯夷和益,童律和庄禾,你和我,这一共是八个人。可是禹后,你不认为还少一个人吗?”
大禹一时没有搞明白皋陶的意图,也扳住指头算了算,说道,“对呀,正好八个人呀!一个也不少啊!”
皋陶多少显出了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还少一个人。”
大禹说:“老哥哥,你也别给我打哑谜了,你就直接说出来你还想让谁随行吧!”
老皋陶真是人老心不老,他有点卖弄,也有点卖关子地说,“我对你说的这个人呀,就在你的身边,你们整日耳鬓厮磨,鼻子不离腮的,再没有您俩的关系好了,可你却竟然把她给忘记了。我若是一说出来,你肯定愿意。我就是不说,你也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谁了。”
大禹恍然大悟地说:“哎呀,老哥哥,说了半天,你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你干脆直接了当地对我说,就是你的弟妹,启娃他嫣妈妈,那不就行了?让她去?一个女人跟着我们这一大群男人们,碍手碍脚的,有诸多不便啊。还是让她留在都城吧!”
皋陶笑着说:“我说老弟,不是老哥我说你,上涂山氏国,那是咱们回程的事儿。如今,还没有启程呢!就是想见小姨子,也得一年半载过后。再说,我们进行的是九州巡礼,哪有不带君主夫人的道理?你看看咱们的帝舜,哪一次出行不带上他的两个娇妃呀?”
大禹和众贤臣提前一个月就作好了巡狩天下的准备。最后的程序是,皋陶和大禹共同用九州神龟,通过伏羲八卦,占卜到最吉利,最顺畅的一天,那就是夏四月丙申。这天确实是个好日子,不温不火,不冷不热,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天清气朗。大禹头戴斗笠,手提耒锸,骑着骏马,和女嫣并辔而行。老皋陶骑着神兽獬豸在后边紧紧跟随。实际上,临出行前,驯兽师关凌氏非要让大禹骑他的神兽麒麟。但大禹说,他不能夺人所爱。况且,这一去就不是三五个月的事情,弄不好一年都不行。这么长时间,坚决不行。关凌氏知道大禹的性情,也不再多劝,便从他驯化的近三百匹马中,挑选出一匹最强健的枣红马,给大禹当坐骑。
当大禹骑上这匹马开始他们的九州巡礼时,大禹才知道,关凌氏为他挑选的这匹马果真是一匹宝马良驹,也就是别人所说的千里马。
这真是:
求振兴促团结九州巡礼,
众归心民和谐一统天下。
欲知大禹一行怎样巡狩天下,请看第104章《祭拜帝舜》。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4章 祭拜帝舜
几个月后,大禹一行涉洞庭,过湘江,来到了九嶷山上。醉人的风景,迷人的山川,好一派潇湘风光。一丛丛茂林修竹,一片片苍松翠柏,微风过后,林涛阵阵,伴着淡淡的野草和野花芳香。行走在铺满鲜花的山路上,大禹和众人商量,既然已经来到了九嶷山,那就必需前去凭吊帝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来过这里,要寻找帝舜的陵墓,并不容易。就连大章和竖亥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他们对此也是一片茫然。
皋陶对大禹说:“要寻找帝舜陵墓,须先找到叔均,若要找叔均,最好找附近的部落,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得更清楚。”
大禹立即采纳了皋陶的建议,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当地氏族部落的人,一说他们要去找那个在他父亲陵墓边耕种祀田的叔均,部落里的人特别地热情,其中有个叫杉的人,毛遂自荐,愿意作大禹他们的向导。
一路上,杉不住地夸奖叔均的仁德善良,并向大禹他们把自己了解到的叔均的所有情况,和盘说了出来。他说,叔均当初来到九嶷山时,他家也就七八口人吧?后来他的几个儿子先后和当地氏族部落的女子通婚,现在他一家大大小小可能有二十多人了。前几年,他的叔父象每年来祭奠一次他的兄长,后来,象因为不堪忍受长途跋涉之苦,他又看这儿风景优美,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捉不完的飞禽,捕不尽的走兽,网不完的鱼虾。他便举家搬迁到这里。如今,象一家也有十五六口人了吧?他两家合起来足有三十多人。自然就形成了一个部落。其他氏族因为居住在深山中,总是觉得孤单寂寞,又要防备野兽侵袭,又要提防外族入侵,就想和叔均比邻而居。叔均是个爽快人,内心耿直,又有一副火热心肠,对别人的请求,他是有求必应。马上答应让人搬过来。可他的叔父象是个有心机的人,虽然阻挠了几次,但叔均并不听他的。坚持自己的观点,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完成。所以,这几年,和叔均住在同一部落的,大概有三百人了。
说着说着,一转弯,前边是一个山坳,这儿鲜花盛开,芳草茵茵,鸡犬之声不绝于耳。加上周边静谧的山林,潺潺流水,让谁不说这儿就是一处世外桃源呢?想必这里边的居民,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吧?
大禹一行看到这一处所在,已经是心向往之,开始不住地赞叹。
叔均万万没想到,大禹和皋陶他们会上九嶷山来。他在这里耕种祀田的七八年里,对故人们可以说是天天想,夜夜盼。虽然叔父象和他住在了一起,但叔父的为人实在让叔均不敢恭维。前几年,他的叔父象是每年来一次,连续来了两年,象便厌烦了,他看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况且叔均又是那么好的脾气,就索性把一家子都带来,再也不走了。
象搬迁到九嶷山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更方便地祭祀他兄长虞舜,而是终于有一个藏身之处。一直以来,族人们不断对他进行诋毁,可他自认为没有作错过什么。但族人们总是对他指指点点,甚至总是拿他当作反面教材。自己就那么坏吗?坏得成了人人嘲笑和讽刺的对象。来到九嶷山,真格是一处神仙福地。远离了族人们的鄙视和轻蔑,远离了族人们的冷嘲热讽,他认为他作对了。
叔均和大禹他们一见面,他便紧紧地搂住大禹,并痛哭流涕。他想到了父亲临终时他不场的遗憾,他想到了母亲和姨妈为父亲殉情湘江的悲壮。而今见到了华夏君主大禹,他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想对大禹说,可那些话语却都变成了一颗颗珠泪。
在皋陶和大禹的劝说下,叔均终于止住悲声。他请大禹他们进入正屋,坐在明堂之上,然后叫出他的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媳,五个孙子,四个孙女,这一群孙男娣女,按次序一一向大禹他们拜见。
叔均一家行礼毕,部落中的十几个长者也先后到来,在叔均的引见下,他们朝见大禹,拜见皋陶,叩见伯夷诸人。
为招待远道而来的人们,叔均安排儿子们去杀猪,并特地嘱咐他们,一定要宰杀一头肥壮的牛犊。
大禹看叔均家的院子里,屋子中,到处都悬挂着风干的动物肉,便问叔均,“那不是有现成的肉食吗?为啥还要宰杀活的?”
叔均恭敬地说:“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九嶷山,我无以为报,咱们就吃点新鲜的肉吧!”
大禹说:“那也好,客随主便嘛!不管咋说,我们是你的客人呀!”大禹又对童律说,“你派武夫们去采集九大束鲜花回来,我们先去祭拜一下舜帝,随后再安排一场大的祭祀活动。不这样的话,我的内心不安啊!”
童律领了大禹之命,到外边吩咐武夫们去采集鲜花。这边,大禹对叔均说,“我和老哥哥皋陶以及众贤臣来到九嶷山,就是为了凭吊先帝的。等一会儿,你先领我们到先帝的寝陵去看看。”
叔均感激地点头称是。
武夫们没有采摘回来鲜花之前,大禹及皋陶他们详细地问了叔均在九嶷山的生活情况。叔均说的和向导杉说的几乎大致相同。
叔均说,他的三个儿媳,都是这周边氏族的。除二儿媳是三苗人,另两个却是另外氏族的。因为这儿山深林密,居住的人相当稀少,几个儿子成婚后,儿媳的娘家都搬迁到他这儿来了。所以,他的部落现在是越来越大。亲家们都推荐他当首领,他出于无奈,又想到这许多的人也应该有个组织,大家团结起来了,自身安全也有了保障。不论农耕或者渔猎,合伙人多了,收获相应就会丰厚一些。叔均感叹道,“说到底,还是需要人啊!有人有世界,没有塌了天。此言不虚,一点不假啊!”
大禹他们和叔均正谈话的时候,童律回来了。他说九束鲜花已经准备好。
大禹便让叔均带路,他们去祭拜先帝虞舜。
走过六七里山路,大禹一行终于到达帝舜的陵墓。这儿处于一片向阳的山坡上。周围林木葱郁,山峦起伏。往远处眺望,一道江水似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陵墓周边,叔均精心地开辟出几亩地的花圃,那花儿一丛丛,一行行,竞相开放。陵墓的左右两边,各种植着一大丛翠竹。正像娥皇、女英两位妃子陪伴在帝舜身边。
大禹和女嫣并肩走到帝舜的墓碑前,虔诚地献上手中的鲜花。之后,依次是皋陶、伯夷、益、童律、大章、竖亥、庄禾。都献过花后 ,他们绕着帝舜的陵墓走了一圈,仔细查看了陵墓的情况。也表示了一种敬意。
在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大禹说,“自炎黃二帝之后,天下最贤德的就是尧、舜二帝。舜帝一生光明磊落,一直不懈地践行着上神的旨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接替了尧帝的华夏君主职位以后,仍然和一个普通的苍生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仍然不忘耕田、打猎。他在处理部族事务时,却没有一丝半毫的私心杂念。他心中从来没有那个独立的自我,而只有天下苍生。今天我们只所以前来祭拜帝舜,是希望每个人都要像先帝一样,不要让纯洁的心灵染上任何一个污点。彻底地从心灵深处剔除那个独立的自我。在部族事务中,在天下大事中,没有什么我,只有天下苍生。在此也提醒各位,莫以现在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理解和揣摸先贤。更莫要以现世的事情去还原先帝的事迹。炎、黃二帝,尧舜二帝的心迹我们不懂,但我们要追随,要学习。我们的所作所为,后人也不懂,那就留待后人评说吧!关键是要作好眼前的事情,决不能违背上神赋予我们的使命。虽然帝舜回到了上神身边,并不是他对我们撒手不管了。而是他和上神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在关切地注视着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上神和帝舜的眼睛。你怎样做,是你自己的事。但是,抬头三尺有神明,还有天下苍生在作证。这就是人在作,天在看。希望各位务必管好自己,不作亏心事,更不作有辱先贤,违背上神的事。”
大禹他们从帝舜的陵墓,回到叔均的部落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了。他对叔均说,今天先祭拜祭拜先帝,也算是先和先帝见见面。明天让叔均在他的部落和周边部落多找一些人,他要给帝舜来一场大型的乐舞祭祀。以此来表达他对帝舜的崇拜之情。也是寄托哀思,慎终追远。
两天后,大禹带人在帝舜的陵墓前举行了大型的乐舞祭祀。乐舞开始之前,他们先举行火祭仪式。他们先把宰杀过的三头猪和三只羊架到柴堆上,然后点燃柴堆。大禹带头在墓碑前行了跪拜礼。等所有人都跪拜之后,族人们便开始绕着火堆跳舞。绕过三圈之后,这才绕着帝舜的陵墓,正式跳起“追魂舞”。
领舞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长发飘舞,身上斜披着兽皮衣服,他起初是轻灵地跳跃着,代表那个不愿意离开人世的灵魂。风吹起了他的长发,音乐缓缓地响起,两队舞者是分开的两队男女,他们在领舞者后边追逐着,寻觅着,像是在黑暗中探索,像是在向上天寻求。当他们终于追上领舞者时,便把他团团围在中间,先由一队男舞者逐一上前去问询。然后那队女舞者搀扶着领舞者,在陵墓前的小广场上拥抱。但是,悲催的音乐又响起了,乐声分开了领舞者和舞者们。领舞者渐渐远去,男女舞者对天仰望。痛苦的表情,悲苦的形状,让围观者们看得悲痛欲绝。
柴堆上的火焰由弱变暗,舞者们回归到平静状态,好像一切都终止了。
祭祀结束后,大禹向叔均说了这次他们巡狩的计划,下一站是哪里,大禹说,也许是南海之南,也许是东海之滨。不过,他们暂时准备再往南走走,若真是蛮荒之地,渺无人烟,就转向东行。
辞别了叔均后,大禹一行踏上了往南海去的坎坷之路。
这真是:
追慕千古先贤遗风,
慎思一代圣哲英明。
欲知大禹他们在巡狩的路上将要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请看第105章《南海鲛人》。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5章 南海鲛人
大禹的巡狩团未到南海之前,就已经遇到了很多奇异的动、植物,更有奇特的人类。不过,在那时,那些动、植物和奇特的人类,都已经成了稀有物种,也应该成为华夏部族的保护动物了。怎奈那时还有占三分之二的苍生们仍然以捕猎为生,如果大禹真的颁布一条猎杀保护动物就杀头的法令,恐怕他的民就不会那么尊敬他了,闹不好还会有人揭竿而起,还谈什么和谐与安宁?
残酷的现实是,还有好多氏族不是大禹的民,即使那些人也属于天下苍生的一部分。说句寒心话,有的部族不但没有听说过大禹这个名字,连偌大的华夏都不知道。更有的连开垦土地都不会,也不乏茹毛饮血之民。
大禹他们一路上是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既要宣讲华夏的强势和庞大,又要传播尧舜的仁德,以及大禹的圣贤。这让大禹深深地感到,教化这件事任重道远。想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华夏一统,前边的路还很长很长。无形中,大禹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作为一位华夏君主,他要担当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大任。这就不仅仅是扩大华夏疆域,更重要的是传输观念和信仰,给天下苍生领出一条兴旺发达的可行之路。在这种意义上,大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号,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一个民族的支柱。他已经不属于他个人,他所作的一切,从根本上来说应该也必需超越自我,忘却或失去自我。那就是,只有天下苍生。
大禹和皋陶他们经过近半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大海边。面对大海,大禹禁不住一阵阵地心潮澎湃。他的内心和大海一样,波涛汹涌,浪潮翻滚。这是大禹第三次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第一次是在黄河的入海口,第二次是淮河的入海口。看到大海,大禹仿佛他乡遇故知。正是海洋的宽阔和激情,给了他带领族人治水的动力,也让他的心胸变得和海洋一样宽广。什么叫有容乃大?什么叫海纳百川?没有真正见过大海的人,只有去猜测和揣度,而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体会大海的那种空前的豪迈。
巡狩团在海边的一个半山坡上扎营。这让从人庄禾忙活了多半个下午。他主要是料理大禹和女嫣的起居。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在荒郊野外,巡狩团差不多的夜晚都是风餐露宿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天当房、地当床。刚出都城时,在山南一带还能找到一些部落,晚上能住进屋子中。一过了江,能找到氏族部落的机会逐渐少了,他们是走到哪儿算哪儿,遇到晚上,便就地宿营。好不容易进入到一些部落中时,才能好好地休息一两天,然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女嫣也就渐渐地适应了。
虽然他们的这次行动名为“巡狩”,倒不如说是探险更贴切些。因为只有通过他们的探测和考察,才能决定如何开拓疆域,对哪些地区要进行合理地开发。在传递先进农耕技术的同时,进行广泛交流,联合更多的部落。
在食物方面,他们从来没有忧虑过,每每在休息的时候,大禹总是会对护卫他们的武夫们说,不要为每天吃什么、穿什么而思量,你们看,树上有吃不完的果子,林中有打不尽的猎物。天上的鸟儿能活,地上的花在开放,何况我们人乎?只要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只要我们有智慧的心灵,世间的一切都是为我们而用的。
话虽然这样说,在实际中,大禹他们的巡狩团,特别是那些武夫们,不单要执行护卫大禹他们的任务,还要狩猎,采摘野果,把这些物品,当作他们整个团队的食品。更多的时候,大禹、女嫣、皋陶他们也会加入到狩猎、采摘野果的活动中。只有共同收获,才能作到共享。
晚上的时候,大禹和皋陶坐在半山坡的石头上,一边聆听大海的涛声,一边梳理着这一路所经过的部族,以及各地的出产。同时,就怎样加强对各地的领导,怎样选举合适的领导者,他们俩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那边,伯夷和大章他们也在谈着话。不过都是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不知什么时候,海上忽然闪起若明若暗的光亮。随着波涛的推进,那亮光由远及近,亮度越来越强。几乎把巡狩团点燃的篝火之光给压下去了。那亮光到海边时,就在那波浪上翻滚。再也不向别的地方去。
首先发现这奇异景观的是几个武夫,他们惊异地大声说,“你们快看,海上是啥东西?”
这一喊,把刚刚躺下休息的女嫣也给惊动起来。
其实,用不着武夫们喊叫,因为那亮光已经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童律对武夫们说:“快点快点,过来几个人,咱上近处去看看那到底是啥东西!”
有十几个武夫跟着童律下了山。
从他们的宿营地到海边,距离也就在1000米以内。童律领人走出大约有300米的时候,大禹对女嫣和皋陶他们说,“走吧,我们也去看看。”
一边走,大禹一边向皋陶请教,“老哥哥,你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应该知道那发光的东西是什么吧?”
皋陶摇头说:“我活这八九十岁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听人说,大海中有夜明珠,说不定是夜明珠随着波浪到了海边吧?我考虑着,这也不可能。夜明珠是有重量的啊,它们本身又怎么会漂浮呢?所以,这就很奇怪了。”
大禹又问大章和竖亥,知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俩也是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
大禹两次在海边,每次都达两个月以上,但也从来没发现过这种光,也没有听人说过大海中有夜明珠的事情。
而此时,海中的光芒由许多点组合起来。使得大海更明亮了。
大禹和皋陶他们走到童律和那十几个武夫旁边时,武夫们早已被这奇异的景象震撼了。他们的魂魄就好像被摄去了一样。海边的水里,十几个人首鱼身的怪物在水上嬉戏。看上去,她们像是一个个婷婷玉立的少女。曼妙的身材,灵活的腰肢,闪闪发光的鳞片,那如梦如幻的光影,不由得让人想入非非。她们每一个都推动着一颗闪光的珠子,也许是皋陶所说的那种夜明珠吧?从她们的嬉戏声中,还不时传出美妙的旋律,像是她们发出的笑声,更像是她们在唱歌。如果论年龄的话,她们只中最大的也只有二十七八岁,最小的也超过了十八岁。她们那如痴如醉的表演,看得岸上的人心旌摇荡。
女嫣有点胆怯地往后退了退。大禹和皋陶走到武夫们前边,试图去接近那些人鱼。皋陶附在大禹耳边,低声说,“我看清楚了,这就是鲛人。她们生活在海洋深处,一般很少到近海岸来。她们既能在水中潜游,又能在陆地行走。但她们极少登陆。她们之中多雌性,善歌。一个个都如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们推动和玩弄的那发光的东西,正是世所罕见的夜明珠。她们身上所穿的鲛衣,如果穿在我们身上,我们就会像她们一样,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畅游。她们若是流泪,每一滴泪都会变成一颗珍珠。”
大禹似信非信地说:“老哥哥,这不会是你临时编的故事吧?”
皋陶连忙制止大禹:“禹后,小点声,别惊动了她们。如果她们发现我们在偷看,她们会随波逐流而去。”
皋陶的话刚说完,不知是哪位武夫,也许要急于和那美人鱼发生一场惊天地、泣鬼神,而又轰轰烈烈的爱情,便急不可耐地对着鲛人们扯开嗓子喊道,“美人们,过来呀!近一点,再近一点。到岸上来吧,我们喜欢你们!”
皋陶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那个冒失的武夫喊叫过后,鲛人们非但没有被吓跑,她们的表演反倒更热烈了。可能以前她们的表演从来没有被人这样如痴如醉地欣赏过吧?而岸上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她们艺术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音。所以,她们闹腾得更厉害了。由此,她们的歌声也更响亮。她们推动着璀璨的夜明珠,优雅而窈窕地扭动着身躯,尽量向着岸上的人接近。岸上的人们,也不自觉地往前移动着脚步。这是一场无声的交流,但又是这样的融洽。
夜明珠的光亮,几乎把这一片地带照得如同白昼。一个看上去有二十五六岁的鲛人,一边唱着优美而婉转的旋律,一边用她的双鳍把夜明珠抛到了岸上。
岸边上是不太大的沙滩,而大禹他们就在这方寸的沙滩上驻足。那颗鲛人抛过来的流光溢彩的夜明珠,正好落在大禹的脚边。
武夫们惊呼:“禹后,她给你送夜明珠了!”
大禹却说:“也可能是她在玩珠子时失手了,还是归还给她吧!”说过,大禹捡起夜明珠,说了声,“还你的夜明珠!”又给那鲛人抛了过去。
夜明珠在海水上溅起了不太大的水花,那个鲛人像是一位技术娴熟的球员,就在珠子下沉的一刹那,她用自己的双鳍挡住了珠子。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她一接到珠子,就又抛了过来。就像个倔强的孩子一样。随即,她便潜入水中。看来,她真的要送给大禹一颗夜明珠了。就在岸上的人们惊诧不已之时,那群鲛人接二连三地把夜明珠抛过来,随后她们便消逝在浪波之中。除了沙滩上夜明珠的闪光,大海上一片黑暗。
伯夷和益他们数了数沙滩上的夜明珠,不多不少,恰好九枚。
庄禾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说,“这实在是那些鲛人们送给我们的礼物呀!愿上神祝福她们!”说罢,庄禾就要给大家分珠子,伯夷却说,“你还是先保存着吧,等我们都回到都城以后再分也不迟嘛!”
这真是:
明珠生辉耀盛世,
瑰宝炫彩绘华章。
欲知大禹的巡狩团还要到何地去巡狩,请看第106章《治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