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寻出版、寻影视剧改编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6章 治理海洋
  鲛人们消逝在黑沉沉的大海上,而岸上的人们却久久地伫立在那儿。就在武夫们互相交流鲛人的神奇和夜明珠的珍贵时,大禹面对辽阔的大海,想到了海洋的管辖和统一。涂山大会结束后,他们在回都城的路上,伯益曾经说,我们华夏从一个部族开始,是要掌管和统一天下的。这个天下,当然也包括浩瀚无际的海洋。
  大禹把大章和竖亥叫到身边,谆谆告诫他们,以后,你们俩有了新的任务,你们不但要探测天下的山川土地、河流湖泊,也要探测宽广无垠的海洋。大禹又对皋陶说,老哥哥,对海洋的治理和管辖,你有什么好的主张吗?
  皋陶说:“禹后,想治理大海,离不开海边的居民,只有他们对大海最熟悉。明天,我们有必要去拜访一下当地的渔民们。把治理海洋,管辖海洋的大任,放心大胆地交托到这些海边部落的民众手里。”
  听罢皋陶的话,渔民们犯软了,他们都以期待的目光,去注视他们群中的首领。
  自称蒙淇的首领,是一位五十岁以上的男人,他赤着膊,腰间只系了一块布,赤着双足。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位强劲有力的男人。虽然看上去有点精瘦,但肌腱壮实。一副黧黑的面庞,那是经受风吹雨打后的饱经沧桑。他匍匐在大禹面前,行了跪拜之礼。他说,他曾经听他的父亲说过,大禹是有名的治水英雄,他治服了天下洪水,平整出了肥田沃野,教化了无数部族,在人们心目中,大禹和上神一样被人尊崇。没想到现在已经是华夏君主。
  蒙淇对大禹说,他们的部落是以捕渔为生的。可是,近海部落经常发生抢劫和械斗,所以,族人们一看到有大批人来,他们就会自动地起来进行防卫,阻止那些入侵者们。
  进入蒙淇的部落以后,大禹让蒙淇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周围部落的首领,到蒙淇的部落中来,他要会见他们。蒙淇却面露难色,他说,这周围的部落大都是不相往来,互有戒备。如果让他去通知那些首领,他们很可能不会来。这样,岂不耽误大事吗?
  皋陶说:“禹后,蒙淇说的也是实际情况。不如这样,让蒙淇带路,伯夷和童律随他前往,另外再带100名精壮的武夫,你看怎么样?”
  大禹当即答应下来,并派伯夷和童律马上跟蒙淇一起走。
  直到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蒙淇他们才回来。在蒙淇的身后,站住整整八个首领。蒙淇每向大禹介绍一位首领时,大禹都热情地拉住对方的双手,犹如老友的见面。这让那些首领倍感亲切。随后,大禹让蒙淇拿出他们部落中最好吃的食物来招待这些首领们。
  吃完以后,大禹开始逐一地问那些首领叫什么名字,他们的部族中有多少人,主要靠什么维持生计的,以及首领们的家庭情况。都问完了之后,大禹对他们说,作为华夏君主,因为山高水远,不能及时地和诸位见面,不能提高族人们的生活质量,他深感愧疚。你们八个首领,加上蒙淇,你们九个部落,占六个部落都是以捕渔为生的。不管我们打猎也好,捕渔也好,农耕也好,我们都是亲兄弟,应该互相照顾,而不是互斗互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所以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家园建得更美好。希望你们团结一心,带领好自己的部族,互相帮助,相互协作。
  大禹恳切地对他们说,我们能活在这世上,这是上神对我们的恩典。我们能被族人们推选为首领,这是上神的旨意。上神派我们来领导族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族人们有好日子过,而不是自己先享乐。在我们所行的一切事务上,都没有我,而只有我们的族人。族人过好了,我们的日子自然而然就好了。族人过不好,那就是我们的罪过。
  在说到纳贡问题时,大禹说,纳贡虽然是必需的,但并不需要你们每个首领年年到都城去,每年只去一个人,向我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带领族人的就可以。究竟谁上都城,到时你们自己推选吧!如果你们连一个人也不上都城,我又怎么能知道你们的情况呢?
  在海洋的管理上,大禹深切地希望首领们,务必搞好团结。就比如你们在风浪中行船,没有见到困难不施救的。只有齐心合力,才能渡过难关。
  在和首领们分别的时候,大禹让庄禾拿出九块美玉,由伯夷在每块美玉上都镌刻上九位首领的名字,然后把这九块刻着他们名字的美玉交到九个首领手中。大禹说,“这就是我们订立的和约,你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你们所在的海洋,也是我华夏的一部分。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就接过这块美玉。”
  大禹一说完,九个首领纷纷伸出手索要美玉。临走,他们都诚恳地邀请大禹上他们的部落去。大禹对他们说,他和众贤臣已经离开都城大半年时间了,他们还要到东夷一带去巡狩。对首领们的邀请,不得不遗憾地一一婉拒。
  就在那八个首领辞别大禹要回他们的部落时,大禹说:“各位,且慢!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给大家说。”
  首领们又一个个坐下来,等待大禹对他们说重要的事情。
  大禹对庄禾说:“庄禾兄弟,麻烦你把那九颗夜明珠拿出来。”
  庄禾小心翼翼地把夜明珠递给大禹。即使是白天,夜明珠那璀璨的光芒也照得人眼花缭乱。大禹稍稍用兽皮遮挡了一下,这才对首领们说,“这九颗夜明珠,是前几天我们在海边宿营,看到海边有异样的光亮,我们便走到海边,那里正有十几个鲛人在水上嬉戏玩耍,她们把夜明珠抛给我们后,就隐身入水,再也不出来了。这九颗夜明珠也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但我却有一个心愿,当我遇到 各位首领的时候,我心里就想,你们都是我最好的兄弟,管理大海,团结各部族,全都要靠你们了。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作礼物,就把这九颗夜明珠给你们吧!正好九颗,每人一颗。来,蒙淇,先从你这里开始。”
  当大禹向庄禾要夜明珠时,皋陶就猜测到,恐怕禹后要把夜明珠送给这几位首领了。他心里就对大禹多了一层敬意。可大章和竖亥他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这几个首领是什么人,能值得这几颗夜明珠?既然禹后你知道这是稀世珍宝,为什么就这么轻易送人了?
  蒙淇和另八位首领一样,不仅仅只是受宠若惊了。他们先后俯伏在地,向大禹跪了下来。大禹一个个地去搀扶他们,让他们坐下来,可他们哪敢呀?
  蒙淇说:“我们没有给你进献见面之礼,已经是很大的罪过。我们怎么敢接受这稀世珍宝夜明珠啊!”
  大禹说:“你们都坐下来,咱们慢慢说,好不好?你们若这样,把我弄得高高在上的,我心里更不自在。这哪里还像亲兄弟?分明是已经分出了高下和彼此了嘛!”
  首领们只好站起来,回到座位上。
  大禹说:“我送礼品给你们,你们都不要,看来是我这个华夏君主还没有作好。你们若不要,我心里更有愧。”
  话说到这份上,皋陶看出了大禹的真心,他便替大禹说,“各位首领,禹后只所以赐夜明珠给你们,是想让你们和夜明珠一样,不但日夜都要放光,更要像夜明珠一样光华四射,团结一心,管理好我们的海洋。各位还是收下吧!禹后既然决定送给你们了,他是不会收回成命的。”
  几个首领看不收下大禹送给他们的夜明珠,大禹真的不高兴了,一个个感激涕零地收下了。
  这真是:
  无私忘我天下为公,
  有意兴民华夏最重。
  欲知大禹还要到什么地方去巡狩,请看第107章《航舟遇龙》。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7章 航舟遇龙
  蒙淇派了八条大船送大禹他们。大禹和其他人一样,在大海上乘船这还是第一次。尤其是那些武夫们,更是觉得新鲜。起初也有几个晕船的,一天过后,加上渔民们给他们吃了一些东西,竟然慢慢没事了。
  船在海上航行的第二天上午,原本平静的海面上突然间波涛翻滚,这让渔民们大惊失色,不知道要出什么变故。所有船只上的人都惊恐不已。就在人们惊魂不定的时候,猛然间从海里冒出来几个人头鱼身的鲛人。她们簇拥着大禹乘坐的那条船,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
  在大禹那条船上的两个渔民试图去捉鲛人,但是,被大禹制止了。大禹对他们说,“不要去伤害她们,在她们的世界里,她们有自己的欢乐也有自己的苦恼。也许她们并不想成为她们现在的样子,如果像我们人一样,有胳膊有腿,那多好啊!她们对我们有礼,我们怎么能作对不起她们的事情呢?”
  在大海中行驶到第五天时,鲛人们突然消失不见了。因为一直顺风顺水地行驶,到第七天时,几条大船靠岸了。蒙淇对大禹说,在十多年前,他曾经跟随他的父亲来过这地方。如果没有错的话,登陆以后,走不上多少日子,就能到浮玉山(今浙江天目山古名)。再往那边,他就不知道了。至于浮玉山什么样,他一次也没有去过,只是听别人说的而已。
  蒙淇和大禹他们依依惜别,互道珍重,随后,蒙淇他们驾船返航,大禹便带领巡狩团往北进发。
  几个月后,一条大江拦住了大禹他们。自从在大海边登陆这一路上,大禹也遇到不少的氏族部落,有好多部落还不知道种植,更别提技术的提高了。大禹他们教给他们种植的方法,还教会他们制陶的技术。那些部族明白了他们不但一直被上神眷顾,还有大禹对他们的关怀。最终,他们认识到,只有作华夏的顺民,才有出路。
  大禹的巡狩团顺着江边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一个部族,当大禹对他们说,巡狩团准备上浮玉山的时候,那些族人们说,想上浮玉山,需过钱塘江。可是,这钱塘江,好像没有人能过得去。至少他们还没有听说有人能过这条大江。
  伯夷对大禹说:“禹后,大海我们就过了,这一条江恐怕算不了什么吧?”
  皋陶说:“看来,我们需要教会他们造舟船了。”
  大禹自我解嘲地说:“老哥哥呀,不是我们教那些族人们造舟船,而是我们要造几只舟船给他们看看。当我们渡过钱塘江以后,就把那渡航之舟送给他们作礼物吧!”
  并不是说作了领头人,什么主张都得自己决定。大禹把大家聚在一起,让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最终结果是自己动手,打造舟船。因为有200武夫,砍伐树木,打造舟船的时候,也没有影响当地族人的生产生活。
  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大禹他们打造出五条舟船。当地的首领仉没有见到过舟船,便虚心地问大禹,“禹后,这是什么东西呀?”
  没等大禹说话,益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夸耀地对仉说,“航舟!”
  仉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不得不再次请教大禹,“禹后,怎么说是航舟昵?”
  大禹笑着对皋陶说:“老哥哥,麻烦你给仉讲一讲吧!”
  皋陶习惯性地捋捋他那银白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说,“所谓的航舟,就是渡航之舟,航行之舟。不管再大的水流,也挡不住它的去路。不论大江或者大海,有了它,我们就能到天涯海角;有了它,我们就能博击风浪。”
  仉说:“禹后,这是你亲手打造的,为什么不叫禹航之舟呢?”
  皋陶第一个拍手赞叹道:“好!仉说得太好了!这就叫禹航之舟吧!”
  【后来,在这儿聚居的部落就叫航舟。再后来,叫着叫着,变成了杭州。又后来,有个小镇叫禹航。但禹航叫着叫着成了余杭。但人们对大禹渡过钱塘江一事念念不忘,于是者乎,杭州城里有一条路被命名为禹航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历史事实,有待商榷。附带说明,大禹的都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有道是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大禹他们打造成功航舟以后,让首领仉叫来他的族人,由伯夷和益他们教会他们划船、撑舟的方法,目的是当大禹他们渡过钱塘江以后,这五艘航舟就归他们了。如果他们连驾船的本领都没有,岂不白白地浪费了这么好的水上交通工具?
  经过强化训练,几天后,族人们能自由地驾驶航舟了,大禹这才领众人登上航舟。另外,皋陶的神兽獬豸,大禹他们所骑行的马匹,全都载到了航舟之上。他们要渡过钱塘江,前往浮玉山。
  未上船之前,族人们是载歌载舞,欢欣异常。坐上船之后,大家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那欢声笑语,真格是满船满江。
  五艘航舟行驶到江中心的时候,在大禹他们的那艘航舟后边,忽然间巨浪翻卷,随着浪涛,猛然从江中浮出两条黄色的水怪,头上支叉舞角的,像是廘的角。也许它们是一雌一雄,两条水怪趴伏在舟船的尾部,它们的身子却在江水中漂荡。其他船上的人也看到了,都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吱声。歌声停了,笑声没了。都在窃窃私语,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皋陶安慰大伙:“莫怕莫怕,这只不过是两条黄龙而已。龙凤皆属吉祥神兽,有龙出现,说明我华夏日益强盛,更说明禹后受命于天,他是要一统天下的。”
  皋陶的话并没有让人们减去多少恐惧,航舟继续前行,而那两条龙却紧紧扒住船尾不放。有时,还用力地甩动几下尾巴,随着它们尾巴的摇摆,连整艘航舟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几个驾驶航舟的族人已经开始浑身打颤,几乎都要无法驾驶航舟了。其他的人中,也有好多个在瑟瑟发抖。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大禹。
  大禹往船尾走了两步,试图接近那两条黄龙。他面对两条黄龙,先是毫无畏惧地哈哈大笑了几声,像是对黄龙说,也像是对众人说,“老哥哥皋陶说的一点不错,我姒文命受命于天,是上神派我来领导着族人们过好日子的。打从治理天下洪水开始,我一心没二用想的就是天下苍生,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寻找天下贤能者,还为的是天下苍生的利益。我心无所憾,心无所愧。我所憾所愧的是如今天下还有许多苍生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你们怕什么?我们能在这世间生存,那是我们的人性,这是上神的恩典;真是不幸死了,那是命该如此。两条龙你们就这么怕,它们有什么可惧怕的?既然世间有这种动物,就是上神让我们来使用它们的,只是我们不能理解上神的美意罢了。也许是我们还没有得到使用它们的好方法。”
  就在大禹说话的时候,两条黄龙互相凝视着对方,它们好像已经听懂了大禹的话,在不住地点头。等大禹一说完话,它们便松开船尾,悠悠然离开大禹他们,随后便潜进江中。
  直到航舟靠岸,所有人才逐渐恢复过来。万一有谁惹恼了那两条黄龙,船上的人焉有命在?不曾想,那两条黄龙连大禹都害怕,可见大禹是真正的天下君主,他果然堪比龙凤啊!
  渡过钱塘江后,又过了些日子,大禹他们终于到了浮玉山。找到本地的部族打问,大禹他们才知道,往南去是茅山,往北去便是涂山了。原来这么近,可惜涂山大会时,他们没有再往东行。
  在众人休息的时候,皋陶陪着大禹在林间散步,皋陶说,“禹后,我有一件事说给你,请你千万答应我。”
  大禹坦然地说:“老哥哥呀,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客气呀!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皋陶也不再转弯,直来直去地对大禹说,他心里一直牵挂着江淮地区那些部族,不知道大东氏族长柯岩、具湖尤苗氏族长水浒,他们现在的情况。他们远离都城,虽说他们已经归我华夏,我想,通过他们,到底能影响几个部族。有必要再去仔细考察一番。同时,我再把禹后您的宽厚仁慈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把更多部族归入我华夏。你到涂山,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走了,不过,也不要等我,这次我重游江淮,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为着江山社稷,老皋陶算是拚上了。大禹有心阻止一下,说他年纪大吧,自己已经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不能再说这样的话了。那确实伤了老哥哥的心。再说,已经选定皋陶老哥哥为华夏君主的接替人了,如果再说他年纪大,反倒显得自己没有了诚意。大禹为老皋陶的一片赤诚之心而倍受感动。
  大禹只得说:“老哥哥呀,依我看哪,你还是跟我一起上涂山去吧!我们在涂山好好休息休息,之后,我们就一起回都城,你看如何呀?”
  皋陶坚定地说:“禹后,为了巩固江淮地区,为了让他们更紧密地跟随我们华夏,我还是再去一趟吧!很有必要啊!”
  大禹只得紧紧握住老皋陶的手,眼含热泪说:“老哥哥,你一路上可要多多保重啊!”
  这真是:
  老臣常怀忠君志,
  赤子不改爱国心。
  欲知大禹和皋陶分手以后,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遭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请看第108章《家国情缘》。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8章 家国情缘
  大禹和皋陶分手时,大禹派给皋陶100名武夫,可是,皋陶说什么也不要。但大禹执意让他带上那100名武夫,说是好照顾他。皋陶看大禹那样坚决,若一味地推辞,反倒显得不厚道。于是就要了30名武夫。
  大禹和皋陶在会稽山分手,他很容易就想到了涂山大会时,他对天下诸侯说,到第二年约定他们上会稽山来,给诸侯们论功行赏。由于当时他太忙了,抽不开身,就由伯益代替他来到会稽山。
  大禹作华夏君主第六年的夏五月,涂山氏国的女王女妁,怀里抱住个四周岁的小男孩,亲切地接见了大禹和他的巡狩团。
  当初的女王室,已经改建成了女王宫。王宫里不但有宫女,还有卫兵。女嫣和女妁姊妹俩相见,免不了的是喜极而泣,之后,有好多话,都要向对方倾诉,但又不能一下子就说完。她们就只有紧紧地拉着手。用肢体来表达她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就在女妁和华夏君主大禹在女王宫里会谈的时候,女妁很自然地掀起衣衫,露出雪白的奶子,给她的儿子哺乳。四岁的孩子吃奶,这并不奇怪,有的孩子六岁多了,仍然拱进妈妈怀里吃奶。这在那时很常见。女妁给孩子吃奶这一动作,向大禹他们传递了一个信号,这孩子是她亲生的。难道女妁嫁人了?大禹和女嫣不免同时起了疑问。
  近臣们很快就为巡狩团安排好了住处,一个近臣来向女妁请示该怎么办时,大禹便让他的一干贤臣都去休息了。女妁也把她的宫女和卫兵们打发到了门外。屋子里,就剩下他们几个人。有私情话,也可以说一说了。
  大禹对女妁有孩子一事,虽然有疑问,他只不过是考虑女妁的生活过得好不好,至于那孩子是谁的,他倒无所谓。但女嫣是要急于弄明白的,她看孩子吃完了奶,就伸手去抱孩子。这孩子并不认生,女嫣一伸胳膊,他就随着势,钻进了女嫣怀中。
  女妁笑着说:“整天这个抱过来,那个抱过去的,他也习惯了,谁抱他都让抱。”她笑着对孩子说,“叫嫣妈妈!”
  孩子用他那小奶腔儿,甜甜地叫了一声,“嫣妈妈!”
  这让女嫣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女嫣抱住孩子,亲昵地看孩子的眉毛,看孩子的眼,看孩子的鼻子,看孩子的脸。看着看着,她不由地对大禹凝视,然后再看看孩子,就这样两相对照起来。这弄得大禹莫名其妙的。心想,女嫣她这是咋了?难道,这孩子跟我还有啥关系不成?但这想法如鸭背上的水珠,一滑而过。他并没有多想。
  女嫣忍不住就问妹妹,孩子几岁了?起的什么名?孩子的父亲在哪里?
  从表面上看,女嫣的问话很是随便,但女妁知道她姐姐的重点。于是,女妁把这些问题全部交给了她的儿子,让儿子来回答。
  女妁对儿子说:“快,对你嫣妈妈说,你几岁了?”
  孩子说:“我四岁了!”
  女妁又对儿子说:“对你嫣妈妈说,你叫什么名字啊?”
  孩子说:“我叫发!”
  不等女妁问,女嫣问道,“你父在哪里呀?”
  发说:“我父是大……”
  孩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妁便把孩子从女嫣怀里接过来,对他说,“你看,几个小姐姐在门口叫你呢!快去玩吧!”
  孩子喊着:“小姐姐,小姐姐!”跑向门口。
  门边,正有几个宫女在向孩子招手。
  女嫣因为没有得到圆满的答复,询问地说,“妹妹?!”
  女妁却亲昵而又像撒娇似地叫了一声:“姐!”
  女嫣想再继续追问下去,却被大禹用其他话叉开了。大禹已经隐约感到,这里边是要有故事的。也许正是他和女妁的故事吧?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但这一切,又不由人不去想。如果这一切都成了事实,那该怎么办呢?而此时,女妁正在深情地凝视着他。这让他的思绪拉回到了五年前的涂山大会。还有那轮圆圆的月亮。
  大禹正在想着心事,也没有听清女嫣和女妁就说了些什么,本来她们是在喁喁耳语,想听清也不容易,当他要侧耳倾听时,这时女妁轻轻的问他,“禹后,这次到涂山来,你们准备住多长时间啊?”
  大禹便告诉女妁他的这次行程安排,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他们的老父亲戎鬲和她的姐姐女娇;第二件事是召集附近部落的首领到涂山来开一个会,商讨商讨管理天下的大事;第三件事是他要走访涂山氏国中的长者,询问他们治理天下的建议意见。估计这三件事作完,至少也得七天时间。
  女妁又问:“除了你的军国大事,就没有别的私人事务了吗?”
  大禹直爽地说:“祭拜我们的老父亲和你的姐姐女娇,这不是私人事务吗?”
  女妁笑了笑,但这笑看上去多少有点牵强附会。屋子里的空气也顿时显得压抑起来。大禹却站起来说,“你们不觉得有点闷吗?还是到外边走走吧!”
  女嫣却说:“在外边跑了这么多天,你还没有跑够?我可是累了,要上外边去转,妁妹您俩去吧!”
  女妁顺风打旗地说:“好啊好啊!姐,你在家好好休息休息,顺便管管发娃娃,我陪禹后到外边转转,我还有些事情要对禹后谈谈。不要着急,我们一会儿就回来了。”女妁调皮地补充说,“一位华夏君主来视察我涂山氏国,国王不陪在身边,也是失礼的事啊!”
  其实,大禹说的“到外边走走”,是说的到屋子外边去透透风,并没有想离开屋子多远,更没有想让女妁单独陪他的意思。只是女妁提出来了,大禹也不再好意思反驳。就顺着女妁的心思。两人一直走出部落。刚走出王宫时,宫女和卫兵们要跟着女妁一起走,被女妁制止了。
  虽然还在人们的视力范围内,但他们说话的声音别人是无法听到了。女妁便对大禹说,“你有了儿子,你不高兴吗?”
  大禹有点木讷地说:“你是说发娃娃他……”
  “是啊!”女妁说,“你离开涂山的九个多月后,发娃娃就出生了。从他还不会说话起,我就告诉他,他的父就是华夏君主大禹。”
  大禹对此是又震惊又愕然,本来这是暗地里的事,偷偷摸摸搞的,如果说出来,让天下苍生都知道,那人们又会怎样评价他姒文命呢?与其这样,还不如当初把她姐妹们都带到都城蒲坂算了。可今天,出了这样的事。大禹实在是左右为难了。把女妁她母子都带到都城阳翟去吗?怎么对众贤臣说这件事呢?把她母子都留在涂山,他大禹能作到这无情无义的事吗?妁妹呀,你为啥这样傻啊!他又埋怨自己,一夜风流 ,现在孩子都有了。
  “你,以后准备咋办?”大禹愁肠百结地说。
  女妁平静地说:“这你还用问吗?你不是说过了吗?你至少在涂山住七天。七天以后,我抱住孩子,跟你一起上你的都城阳翟去呀!你巡狩天下,你得到了许多部族,得到了许多民的拥护,又得到了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你得到的还少吗?你还不满足吗?我已经想好了,接着再为你生一个孩子。你不喜欢吗?”
  “妁妹,你的涂山氏国咋办?你若跟我上阳翟,我可不能给你派宫女和卫兵,因为我们都发过誓,我们作为领头人,不是为着享福的,而是要吃苦在前,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
  “这么说,你是不想让我上都城去,也养活不了我们母子?作为一位赫赫有名,威震万邦的华夏君主,你连一个女子都养活不住?”
  “我们不能带头坏了规矩,更不能只想到自己而不管他人呀!作为天下苍生的君主,作为一个国度的王者,不考虑自己的民,而只为自己,那还算一个什么君主,什么王者呀?”
  “所以,你连家都不要了。你宁愿让我的姐姐吃苦受罪,13年中,你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老婆都不要了。如今你得到了什么?你以为我真的舍得了我的涂山氏国吗?你以为我真的舍得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王位子吗?你以为,我真的会跟你一起上都城去吃苦吗?我为什么那么傻?你以为你清廉了,所有人都要清廉吗?禹哥哥,你别害怕,我不会厚着脸皮让你养活我们母子的。七天之后,你还回你的都城,作你的华夏君主,我仍然住在涂山,还作我的女王。”
  “可是,我真的放心不下你们母子呀!”
  “没有你在我身边,我不是照样把发娃娃生下来了吗?没有你在我身边,我不是照样把发娃娃养这么大了吗?你进行你的九州巡礼,你巡狩你的天下,为什么非要往涂山来呢?我本来过着平静的生活,可一见到你,我的心便乱了。禹哥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生活在一起呢?你说,禹哥哥,这到底是为什么?”
  “妁妹,”大禹无助地喊了一声,再去看女妁时,她早已泪流满面。他便扯开袖子为她拭泪,她趁势躺进他的怀抱中,并不住地轻轻哽咽着。
  这真是: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亲情爱情人间情。
  欲知大禹将怎样处理他和女妁的情感纠葛,请看第109章《皋陶离世》。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109章 皋陶离世
  大禹越想自己是越没成色。在和女妁的情感问题上,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被动?越是顾忌的多,越是轻易地就被女妁抓住自己的软肋。女妁的话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大多的时候,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哪一句是谎言,哪一句是实话。扪心自问,自己究竟喜欢不喜欢她?想到此,大禹就越发地进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今,连孩子都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她?自己是一个大男人啊!要担当起一个大男人的责任,可这责任,她总是不愿意让他来承担。这就更让他内心有一种迷离之感。不管咋说,她毕竟是一个氏国的女王,她有着她的追求和向往,她有着她的威严和气度。那么,一切都随她吧!但是,她需要爱,需要一个男人的呵护。他到底给了她多少她想要的?大禹紧紧地抱住女妁,虽然她仍然在不停地流泪,他却不住地亲吻她的脸颊。这比说多少句话都顶用。那已经不是一句顶一万句的问题了,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渐渐地,她安静下来。不再流泪了,脸上却涨起了一片红晕。
  他们相拥着往前走,已经远远地避开了人们的视线。
  女妁怀着深深的期望说:“禹哥哥,我已经想好了,我还要再为你生一个孩子。”
  大禹说:“我们不是已经有了发娃娃了吗?”
  女妁刚强地说:“那是我自己的事!在涂山办完你的事后,你尽管回你的都城,回去以后,请你待我姐姐好一点。养活孩子的事,我自己担承。你什么也不要管。”
  “这不太好吧?”
  “我愿意!”
  此时,大禹和女妁已经走进了一片树茂草密的林子。
  女妁大胆地说:“当年,你曾经和我大姐野合,今天,你也要和我野合。”
  这真正是一个疯狂的女人。疯狂的原始人啊!大禹简直是目瞪口呆了。她既然敢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就一定要达到她的目的。如果真的拒绝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你懂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因为此情此景不可描述。
  当他们重整衣衫,二人又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他说,“今晚你要陪我入眠。”
  他为难地说:“可你嫣姐姐咋办?”
  她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一到涂山来,你就是我的,我嫣姐姐心甘情愿。”
  阳光照进五月的树林,整个林子都显得光怪陆离。一草一木都含情脉脉。温润的空气里荡漾着浓浓的似水柔情。女妁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他们刚刚躺过的草窝,一丝羞怯掠上她的面孔。也许那只是一根发丝挂在了脸上,她轻轻的拂了一下,很自然地牵住了大禹的手。她又一次尝到了作女人的妙处,那种激动便在她心里延展开来。
  回到女王宫,大禹和女妁立即开始着手祭拜父亲和姐姐的事情。第二天,大禹带着巡狩团的全体成员,女妁率领宫女、卫兵,组成了一个盛大的仪仗队,顿显女王出宫的威风。
  娃娃哭闹着非要跟大禹他们一起走,但大人们都笑了。发娃娃不明白,这个名叫大禹的人,为什么说走就走了。每当大禹抱住他的时候,他总感觉到有一股父爱的力量在他们中间涌动。可是,他太小了,他说不出来。连他的哭闹大人们都不理解,还能理解什么?
  大禹和他的巡狩团回到都城阳翟,刚到他的议事茅屋那儿,大家伙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九座金光灿烂的大鼎,在太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气势磅礴的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这九座鼎分三纵三橫矗立在那儿,样式一模一样,均是三尺高,三尺宽。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
  豫州鼎为中央大鼎,显示豫州为中央枢纽,大禹为九州之主,天下一统。这也显示九鼎是至高无上的王权、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大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他豪迈地对贤臣们说,“这九座鼎真乃是镇国之宝啊!”
  在随后的日子里,九州牧以及各地的首领和族长们,听说大禹已经成功完成了九州巡礼,纷纷带着贡品到都城阳翟来祝贺。当他们看到这九座惊世骇俗的大鼎时,不由得一个个顶礼膜拜。九座鼎在诸侯们心目中,已经成了华夏重要的礼器。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
  每到晚上,大禹一个人处理部族事务的时候,就想起了皋陶。如果有老哥哥在身边,那该有多好啊!他这一去江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都城中来。大禹想起了以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每天晚上,他们二人谈论伏羲八卦,探测八卦的神奇,寻找其中的奥秘。玩味八卦中蕴含的真理,赞叹上神的奇巧安排。可那美妙的时刻什么时候还会重现?
  此时此刻,大禹后悔不该让老哥哥皋陶再走江淮。那么大年纪了,万一发生了什么不测,那可咋办啊!可他却又那样地倔强,非要重游江淮,也为的是华夏的繁荣和稳固啊!老皋陶的一片苦心孤诣,只有他大禹能理解。而老皋陶也是只有一个想法,辅佐大禹,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八月仲秋后的一天晚上,大禹送走贤臣们,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议事茅屋中,松明子的火光跳跃着,他凝视着燃烧的火光,又想到了老哥哥皋陶。
  突然间,女嫣从后室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毫无来由地说,“没有啊?!”
  大禹迷惑不解地说:“你这是弄啥哩呀?”
  女嫣对大禹说,刚才她起床小解,回屋时看见一个全身着白的人进了厨房,她从厨房看过来的时候,那人又进了议事茅屋。可她跟着过来了,却不见了那人。看着像是皋陶老哥哥。可是,也没有听说老哥哥他从江淮回来呀?
  听女嫣这么说,大禹猛地一冷惊,浑身就要起鸡皮疙瘩了。老哥哥他……大禹不敢往下想了。他站起来,走到女嫣身边,拍拍她的肩膀说,“说不定是你眼花了。回去睡觉吧!”
  女嫣说:“我有点害怕!”她扯扯大禹的手说,“你也睡吧!”
  当他们二人走进卧室后,女嫣又对大禹说了一遍她刚才看见的一个白衣人。她说,她真的没有眼花,她看得真真切切。那确实是皋陶老哥哥的样子。
  大禹无奈地喟然长叹道:“上神哪!求你保佑我老哥哥平安回来吧!”
  女嫣失声说:“难道老哥哥他回归上神身边了?”
  大禹连忙捂住了女嫣的嘴,他不想听到那不吉利的话。
  九月,从江淮地区传回老臣皋陶在六(Lù)地(今安徽六安)去世的噩耗。
  报信的是跟皋陶一起照顾皋陶的50个武夫。他们说,一个多月前,就在他们准备回都城的时候,老臣皋陶突然感觉自己不大舒服,他自己为自己配制了药剂,但都不顶用。仲秋后的一天晚上,老臣皋陶终于回归到上神身边。那边的首领们安设了灵堂,筹办了祭奠。这才让他们快速回到都城来。
  大禹和伯益一样,惊悉老皋陶去世,都是哭得痛不欲生。接着,大禹便设下灵堂,率领文武贤臣,以及都城中的所有居民,祭奠老臣皋陶。并下令整个华夏,为老臣皋陶举哀三日,实为国丧。
  在祭奠老臣皋陶的仪式上,大禹痛哭流涕地对人们细述了老臣皋陶的不朽功勋。他说,皋陶老哥哥的回归上神身边,是华夏的大不幸。也可以说是折了一根擎天大柱。他曾经指定皋陶为华夏君主的接替者。可他却离我们而去。鉴于伯益一贯的表现,以及他优秀的品质,他决定选伯益为华夏君主的继任者。希望各位贤臣,在他百年以后,一心辅佐伯益,继续发扬仁德贤良的作风,让华夏繁荣昌盛,让天下苍生过上好日子。
  接着,封伯益的儿子玄仲为江地王,赐嬴姓。在江淮地区凡是有江水流经的地域皆为玄仲封地。又还把费、英、六、徐一带封给伯益的儿子纪仲和费仲,以及皋陶其他的后裔。
  祭奠仪式结束后,大禹马上委派伯夷和田吉随伯益一起,上六地安葬皋陶。
  这真是:
  圣明君鞠躬尽瘁,
  股肱臣死而后已。
  欲知伯益将怎样安葬他的父亲皋陶,请看第110章《箕山隐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