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量过千】面对疫情,一个保险从业者的思考

谢谢 推荐一款不到30岁的我们 该买哪种 (so  what`)
具体的话,因每个人预算、预期、偏好而不同,涉及到个体问题的话,我们还是私信吧
哎,当时选专业也是脑子发热 (养猫大户)
想当年,精算在各个高校录取分数都非常非常高,回头一看,也就那几年特别高。。。有一种6000点冲进股市的感觉
嗯嗯 主要是担心保单看起来太费你精神了。。我都没怎么看懂。。

soga是这样,的确是走的美元的不过因此会有更大的汇率损失,有买投资型和重疾两种,重大疾病感觉和国内的还是很不同,国内我妈给我的买的很多不算重大疾病的只要能住院都好说,烫伤好像我记得都能报销。。当然我懒得找。。hk的好像不是这样呢。。

我去查一下什么叫有限告知。。什么叫无限告知。。 (Asukababy)
看我新更新的健康告知那部分,可能对你接下来投保有帮助
现在好多推荐保险的公众号,都是真的精算师吗? (不見舊時光.)
刚看到群里讨论,有一位不小的V落款一直是候选精算师。。。我们在研究啥叫候选精算师,哈哈
保险公司会倒闭么?答案正在编辑,欢迎回复你听说过的版本
保险公司实力很雄厚,他们也会买保险,目前没有倒闭的吧? (不見舊時光.)
的确目前没有。。。而且你提到了两个很重要的点,👍
正在接触保险,楼主说得都很中肯,每天来看一看,当作学习 (Jiera)
多谢你的鼓励,感觉大家热情不是很高,我真怕我会烂尾or弃坑…
保险公司所说的复利5%可以折合成银行年化利率的多少? (买定离手)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利率定义下只有一种计算方法。。。利率不分银行说的、保险公司说的、或者券商说的。。。你的这个问题,有点像A说苹果是圆的,B说不对,是红的。。。能不能再明确一点,啥情境下在说复利5%,我想我能更有针对性的回答
2018年底开始,全资的外资保险公司就可以在大陆境内单独销售了。你觉得他们针对大陆客户推出的产品会和在香港销售的有变化么? (买定离手)
你问的问题都专业性很强,👍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两地的监管模式、定价策略、风险经验、投资环境等全都大相径庭。即便保险公司有意照搬,客观情况也不可能允许。而且根据不用的地区差异化做产品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有针对性,这是市场发展的方向
你说的是万能险结算利率对吧,市场上用的比较多的是,“日复利、月结算、年化收益5%”,或者如你所提的“月复利并结算、年化收益5%”,若果说了变化收益5%,那客户万能险这部分的年化收益率就是5%
那我是不是还是可以理解为,在香港购买的保险是保障不了大陆居民的。尤其是重疾,医疗险。
保险的本质是合同,一份不受大陆法律监管的合同是根本不可能保护消费者的 (买定离手)
你的这个问题就是完全另一个问题了。刚才说的是香港能种出一种苹果,那这苹果在大陆种不出,并不代表大陆人不能去买这种苹果吃,当然也不能保证大陆人吃了这苹果是不是完全能消化。政策和监管的层面我们也只能试图去理解,定论就不要下了
是,所以我举的例子里提到一句话“当然也不能保证大陆人吃了这苹果是不是完全能消化”。 举一个不够恰当的例子,股票和债券哪个投资工具更好?分人、分时、分场合,尤其股票那么大风险为什么大家最近挤破头往里冲?保险更是了,评判的纬度更多了,市场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长处、各耍手段。我没有立场,所以我提示风险但不下结论
保险不会倒闭 但会收编 (哥白尼的呼吸)
多谢参与 哇咔咔,目前看到倒闭、清算、收购,现在多了个收编
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你说的那个500-1000万保额又带上出国医治的,有点像百万医疗险,不像是重疾,重疾保额一般到不了那么高,重疾到100万已经是高额件了 其余的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我私信你吧
哇,mark一记 (冰淇淋)
我之前的100多个赞和收藏一夜之间都没了,好伤心
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 首先能不能?: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是不允许保险公司倒闭的。但事实上,保险公司只是众多公司中的一种,也能倒闭。那问题来了,本就争议颇多的保险行业,怎样才能切实的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呢? 公司不在,保单还在:保险法规定,倒闭的保险公司在清算之时,必须将保单转让给其他公司,如果没有公司愿意接收,则由监管指定。那如果转让时发现转让部分“资不抵债”怎么办?那就由“保险保障基金”来填补和救助。买保险时,每一个客户的每一笔保费都会提取一个很小的比例来组成庞大的“保险保障基金”,该基金交给监管、存于央行,成为消费者强大坚实的后盾(截至2018年,保险保障基金已达1200亿元规模) 问:虽然消费者们无需过度担心保险公司走到倒闭这一步,但保险公司究竟有多大概率走到“倒闭”这一步?答:很难!因为—— 有再保险:保险公司背后还有保险公司,就是再保险公司,风险得到进一步分担,保险公司和客户就能更安全 有%偿付能力监管:严格程度高于很多欧美现行标准,目标是保险公司在接下来的一年内99.5%的可能性不会破产 有保证金制度:实缴注册资本金的20%作为保证金,存入监管指定银行,只能用于清偿债务。有责任准备金:科学计算并严格提取足额准备金用于支付理赔和退保 因此,如果不是极端的情境,保险公司不会倒闭。如果保险公司倒闭,消费者手中的保单还是有效的,只是换了一家公司来兑付承诺 注:此话题提及的“倒闭”是日常用语。保险法中出现过的是“依法撤销”、“依法宣告破产”等用语,如有法律专业人士觉得“倒闭”不够精准,欢迎指导
保险公司实力很雄厚,他们也会买保险,目前没有倒闭的吧? (不見舊時光.)
答案已在回复中更新,请查阅楼上。再次感谢参与!
保险不会倒闭 但会收编 (哥白尼的呼吸)
答案已在回复中更新,请查阅楼上上。再次感谢参与!
坐标魔都的保险代理人员,顶一个,学到了很多 (Carlos陈)
谢谢,祝业绩好!
健康险承保之后都有一个观察期 换句话说 这期是良性 把身体情况都如实告知之后 如果可以承保的话 也是把肿瘤这块的责任除掉  不过大概率的情况下是不给保的 同时建议选择内地保险 (Fan)
谢谢补充 那提到观察期,我就再多说一点。观察期现在更多得称为等待期,对于长期健康险,比如长期重疾险,疾病等待期一般为90天到180天,因意外导致的没有等待期。等待期后的发生的重疾才能获得理赔。等待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客户逆选择风险,即带病投保。另外短期健康险的等待期一般为30天
现在有AIA 推荐的重疾 对应的是60种轻症,100种重症,6/7次轻症,3次重症理赔,保费豁免,我内心是想买保额30w的 但是有对应的18年(每年1w1)和25年(9k) 这个是不是还要在买大一点 年限上选择呢(本人29) 还是我应该在去咨询下别的保险公司 (coco)
这是aia最有名的all in one全佑系列,很早就开始出了,现在已经是升级到第N代了,明星产品。今年升级的最“奇特”点是轻症有7次赔付,我当时很好奇地问了他们产品部同事为啥,他们说想产品时,娃正在看葫芦娃,哈哈。。。你提到的“大一点的年限”是啥?是指缴费期么?另外我不知道目前18年缴费的还有么,因为当时我听说是18年缴费是专为开门红而设计的,之后会关闭
开门红这是专业用词么 (coco)
开门红是保险业对于每年开年伊始的promotion的称谓,会结合一些新产品、好产品、宽松核保规则和市场活动,去争取一个好开端。我记得有听说18年交并不是一个一直存在的缴费期、过了开门红好像是每年保费不变、只剩19年缴费期,当然也可能是我记错了。。。
这样啊 大一点的年限就是 18 25 还是30年的选择 (毕竟人都是很纠结的) (coco)
嗯,说来不怕笑话,理论我是一套套的,自己买的时候不也还是各种思量,有一次还纠结到去问同学,后台帮我拉一下,哪个选项投保的最多。。。理解的,因为本来就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多信息协助你判断,小窗吧
小小不同意楼主意见。我买了香港重疾险,一是因为保额,人民币三十几万的保额,对于癌症治疗费用太少。第二是契约精神,我闺蜜的表姐乳腺癌,香港理赔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说香港理赔麻烦的问题。如果只是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最后大家都哭就好了嘛。最后就是分红,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给我买过婚嫁保险,当时每个月交20元,那个年代月工资很多都不过百,十八年后,每年返还我几百块,返三年。如今的通胀速度,请问这几百块能保障什么,结婚摆一桌酒都不够吧🤣所以我还是建议大额保单买香港的。 (南南南南)
多谢你说了那么多非常实用的经验给到大家参考,我认真读了三遍,觉得也给自己以后观点的分享方式给到启发。 首先,我们达成共识,不能用个例来证明全体,你举出A,我举出B反驳,那是无休止的。行业理赔数据显示,超过98%的理赔案件最后是得到赔付的,相信无论在内地也好、香港也好,绝大多数都能顺利理赔。但如果出现纠纷,从维权、诉讼成本和难度上来说,内地客户无疑更有优势一些。香港的重视契约精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客户在销售过程中遗漏一些重要告知,结果会比较麻烦。我并没说香港重疾险不好,我只是提醒一下去投保的人,在不同的体制下要注意什么。 未完待续
小小不同意楼主意见。我买了香港重疾险,一是因为保额,人民币三十几万的保额,对于癌症治疗费用太少。第二是契约精神,我闺蜜的表姐乳腺癌,香港理赔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说香港理赔麻烦的问题。如果只是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最后大家都哭就好了嘛。最后就是分红,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给我买过婚嫁保险,当时每个月交20元,那个年代月工资很多都不过百,十八年后,每年返还我几百块,返三年。如今的通胀速度,请问这几百块能保障什么,结婚摆一桌酒都不够吧🤣所以我还是建议大额保单买香港的。 (南南南南)
其次,我在看你说的保额问题。事实上在内地,即便连像在互联网上能直接承保的重疾险,目前保额普遍能到50万,甚至60万或以上,涵盖中症、轻症、豁免、身故,而保费每年只有几千元。。。请允许我这里有一些私心,我真的觉得这一代重疾险真的是这个时代的良心之作,一点不输香港保险。时代在发展、产品在进步,我们有好的东西也不用藏着掖着 未完待续
我猜想 保额巨大但保费几千的这种,如果不发病,保费就打水漂,是吗?至于互联网保险,我点名批评阿里保险客服的不专业🤣我觉得,可能是保险两个字在大陆和香港的定义不一样?香港的一些保险产品更像带保障色彩的长期理财,生了病赔,没生病连本带利还。大陆的产品更多是保障,生了病赔,没生病要么打水漂要么只还本。老话说,买的不如卖得精。咱们决定买啥的时候,只能衡量自己的口袋和诉求,买最合适自己的保障。各家的重疾险保障范围都不太一样,单纯从内容比较其实没什么意义🤣 (南南南南)
哈哈,你说的都挺好,其实我们现在也没中心思想了,我也不知道就哪点讨论了,那就先这样吧,哈哈
你简直就是标准答案本案啊,10086个赞,大家快围观
我买保险的那家业务员说大病保险最多可以买50万是真的么? (啦啦啦)
现在线上的产品,也就是微信、app、电脑端口能买到的重疾险,一般是50万保额为上限,个别能更高。线下的产品,比如代理人、经纪人那能买的重疾险产品一般有个免体检上限,比如100万,超过100万就需要体检。如果算上体检情况,理论上重疾保额没有上限。
另外我是良性肿瘤患者,是不是会影响投保呢? (啦啦啦)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什么部位、发现至今多久、有没有做过穿刺、有没有定期随访并配合超声、钼靶、核磁共振诊断,有没有过手术等等。你有进一步问题,可以私信我。 另外在投保过程中,尽量不要轻易留有拒保、加费记录,会影响之后其他公司其他产品的投保
说的是单张保险50万上限,而不是各种重疾保险加起来50万? (啦啦啦)
一般情况,不是高龄,单张保额也不会限制在50万,很多公司都直接100万、120万的
楼主写得特别客观,顶一个!最近正在考虑给全家配置保险,已经找了很多人出了几套方案,但是越来越不知道如果抉择了。。 (加油君)
哈哈,很高兴有这么充分的保险意识,虽然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给一个总体的思路吧:先保障(包括意外、重疾、身故、医疗),再储蓄(包括养老、教育)。保障部分尽量选择杠杆高的产品并拉长缴费期,储蓄部分缩短缴费期并拉长保障期限,适当滞后年金的给付时间,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家庭中首先考虑为中坚力量配置保险(尤其是家庭收入主力)、其次是孩子和老人
“储蓄部分缩短缴费期并拉长保障期限,适当滞后年金的给付时间,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啥意思 (加油君)
虽然购买保障作为储蓄工具时,不应当只考量收益率,但收益率是重要的一部分。有几个方式可以帮助提高收益率,一、尽量短时间得交完保费;二、保单的有效期长一些,比如保障40年的产品一般比保障20年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要高;三、如果不着急用钱,不要过快的集中返还在前,适当考后也能增加整体收益
好,我先收藏你的帖子,慢慢学习 (Domina)
嗯,多谢捧场,但能把“慢慢”改成“快快”就更好了,哈哈
请问定寿买到了65 有必要重新买到70岁吗 还在犹豫期 (气泡水)
个人觉得没啥本质区别吧,主要还是保额足够,能覆盖眼前的负债和家庭责任。。。不要太纠结,反正也不是一张保单能解决的,用发展的眼光看,以后可能还会做补充
请问定寿买到了65 有必要重新买到70岁吗 还在犹豫期 (气泡水)
还是想多夸一句,每一个买定寿的人都是懂行+有责任心
刷到了!我先看一下你的内容、看起来很专业! ([已注销])
嗯,感觉你是我争宠争来的,哈哈
除了医保、单位的补充医疗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额外保险只有意外险。曾经想买个重疾发现终身的都捆绑什么返还的万能险不然基本都不能保终身。最后打消了买的欲望 (炳叔)
感觉是行家里手啊,基础保障和杠杆最高的都拿下了。。。以前终身万能型的产品的确很多,现在市面上的重疾连分红都不能做了,完全就是非分红、非万能的形态。轻症、中症、豁免功能都有,近几年发展得的确很好很快很合理很有性价比,非常建议你回过头来再看一下
欢迎提问
隔壁贴的过来问个问题

楼主能不能介绍一下重疾保费的构成呀? (南海拾壹郎)
欢迎莅临指导。。。其实你懂的呀,每个产品都一样的,A净保费+B费用+C利润。A主要看所使用的发生率表激不激进,B看公司运作效率和渠道费用,C的话每家公司要求差非常多。。。所以一样的产品,总体定出来的价格会差很远
哎,好歹你也给个思维导图嘛!
 
我这不是觉得应该讲点稍微干货的东西嘛 (南海拾壹郎)
所以你的提问是设问句咯?不过还是非常谢谢你在这里帮助我普及,这图挺好的 不过的确这些还是理论化了,实务模型上图中的80%的内容只影响了价格差异中20%
那剩下的80%是什么呢?

这个图是基于销售端给客户解释的
所以我就是想问问基于精算端,会怎么跟客户解释? (南海拾壹郎)
我刚才也说了,“这图挺好的”,如果客户非定量地问起,的确可以这么解释,框架是对的,除了一些小细节。我的第二段话补充的内容也是对的,从定量的角度来说,给到您这位隔壁贴贴主更多的信息补充
从你的角度说,你都不确定了。。。说明当时没有恶意不如实,非恶意and过了两年不可抗辩期,在大陆市场,还是很友好的,所以你不要过分紧张 如果你想要搞清楚,可以先把类似产品的健康告知问卷拿出来看一下,如果以你当时的状态做这份告知,能不能通过
同感,主要是觉得做的事情没有价值 (爱可朗明Iris)
哈哈,其实每一个行业中后台都差不多的,如果想更直接的创造价值可以走到偏前线一点,即便不是销售,也可以做销售支持、培训岗啥的,应该能感受到一些激情
关注了深蓝保,我觉得这个公众号就很棒呀。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最长情的告白)
嗯,内容非常好、粉丝非常多、生意非常好
大而不倒 (桥本舞善)
好吧,我也希望这样。。。但是的确会倒的,答案在点赞靠前的回复里,如果你有兴趣看的话
你是褒义还是说反话呢?
根据你的推荐我又去关注了保监微课堂这个公众号啦
不过我的确是根据深蓝保的内容为全家买的保险
希望没有错信 (最长情的告白)
不好意思,的确是我刚刚遇到了一个朋友来说了一件关于深蓝保的事情,因此带了一点点情绪,但也是那么久以来,第一次遇到并不太愉快的经历,也有可能是误会、还在整理。我觉得总体上来说,是褒义,而且一般按照这公众号推荐买的不太会错,所以没有错信,不用担心
欢迎提问
LZ大神,我想问,我快30了,想买消费性重疾险,但是根据以往体检结果,我有甲状腺结节方面的问题
距离最近的是今年1月,在一甲医院体检的,甲状腺回声不均匀
然后是去年4月在三甲医院体检,结果我找不到了
在往前是17年9月的三甲医院体检,结果也找不到了,但是甲状腺也有点问题,因为是入职体检,医生帮我美化了
然后16年11月在外地三甲医院体检,说我乳腺有结节,甲状腺没问题,高血压到了临界值
16年9月我在外地三甲医院专门做过一次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回声不均,双侧颈部低回声,考虑淋巴结

请问,以上的检查结果哪几次对我有影响呀,如果想要购买重疾险,需要去重新做全身体检么,还是只要去甲状腺超声呢 (旺仔秋秋糖)
我看了三遍,缕了一下,感觉几次之间出入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最近的一次又只是在一甲医院做的,权威性不够。甲状腺、乳腺、高血压都会影响核保结果和承保条件,建议去三家医院再做一次甲状腺和乳腺的检查,介于高血压在临界值,可以暂不必包括
感觉他们推荐的也是网红产品的
先不说推荐的产品怎么样吧,我觉得对于保险知识,他们还是讲的比较深入浅出的,普通人看看文章还是能学到一些知识的。
起码我现在一说到保险就不再是抗拒心理了,也知道了保险没有最佳最优的,只有最合适自己的了。
但我发现科普保险的道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国人对保险的误解还是挺深的,也习惯了所谓的返利啊分红啊,要说到消费型,一说没病没灾就等于白买了,都宁愿买返利分红型,还有所谓的万能险,捆绑型。太便宜的反而不敢信不敢买,网上购买也不敢,健康告知又不看的。很多人买保险的心理还是想赚一笔的,压根不懂保险不是投资,只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手段而已。 (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从你这段论述来说,深蓝保做得太有价值了,你说的几乎每一句话我都认同,甚至可以去掉“几乎”两个字。 前两年保险监管推出的改革口号就叫做“保险姓保”,因为在此之前整个行业的储蓄性保费占比太高了,虽然常有人说每年保费支出多少,但事实上人均保额低得可怜。以深蓝保带头的保险自媒体在保障理念传播方面,结合互联网产品的热销,着实让非常非常多的消费者接受保险、购买并拥有优秀的保障型产品,这些我都非常认同
lz,我还有个问题,就是我看中的康慧宝旗舰版,健康告知里面,没有提到乳腺问题哎,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做乳腺检查呢 (旺仔秋秋糖)
百年那个吧。。。有的,所有重疾告知都包括乳腺疾病,逃不掉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