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讲道风格严峻,整理之后兑些水:
相信修行必须信有因果。道德经上讲: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焉?故为天下贵。
意思是坐进此道好处是免罪。
而信有命运的存在。是改变的开始,若本无命运。随便什么都可以叫改变,这是虚幻的开始。
能通技巧,只会把命运过程变得方便而复杂,但本质不会改变。这是因先天之过早有,若不补之。技巧无益也。是以此一世神通不必大,权能不必多,而改过之心不可少也。
心包括受想行识的许多部分。不仅是一转念叫心。要行为印证。才叫转心。
很多人心里总是在等一个什么,等一个什么机缘到,什么圣人来,有权,帮你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靠自己的善行,自己的恭敬勤苦去逆转命运的苦难,解决轮回中阴暗的罪根。
所以总不彻底。非要人催动一下。
修行是为自己好,并非学雷锋。所以是长期孤独的事。
传统节日有些是祭祀,搞成了商业,人自然失去了敬意。没有人之上的敬畏。
哪有方向可言?
这就是百年前青年们不惜一切追求的“美好未来”吗?
社会上三观坍塌的方式,无非是先以改造社会理想取代超世俗的道德修行。所以有种种暴力。
然后以政治理想取代社会理想。如建国后,大学社会学部取消了,无必要了。
然后政治权威不稳几十年后,以商业理想糊弄之。
象玩俄罗斯套娃。早已面目全非。所以现时名人早已耻谈理想。骂只会笑,有钱就好。
所以有仙佛信仰,知道有鬼。是重拾失去之事。理所当然。
社会名人谈重建至少不在这些年中。
因为人,根本离不开信仰,无非这个信正不正常。比如人总得信有钱。如果为了这个钱如何了,只怪自己倒霉。
这就形不成一个长期的信。
或者信美色好。这是近二三十年商人宣传之结果。众人受摆布而已。
娱乐界男神女神是古印度最下等不入流的顺世外道。还有众人崇拜。
由此可知国人精神萎糜至何等地步。什么多元,被操纵叫什么多元
修行到后来是全面性的,开始还是从单一坚持入手。往往一人坚持几句话,一世成就矣。
但这个坚持不可以在舒适区内。
一般人的利害计算让位于长时间超越生死的计算。
这坚持,平时限制,是提高水压,如筑堤。
然而人总有德行漏处。要补缝专修。修其弱处。否则一世修行,漏于缺德之处。
轮回与分化的主体性问题:
为什么要分化?是为了让各分支承担不同的方面业力。
其结果是,某分支相对出色,而其余大半沉沦。
多年以后,人们看我写的呛人的文字看到麻木。
那时我已不愿再跟某人争执他的对错,争夺天下人善业的一线之机,这大运势。
宁愿摇着串铃到处游历着为人疗伤。以便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没有那么深,那么紧,那么炯暗。
很久以前,某人好学,常过来问一些小问题。后来我说:自己修好。自然知道。
他说:“我就是多问点”
我说:那你问这些琐碎目的是什么?(比如以前哪个人如何强,哪件远古的事是谁干的)
他想了一会说:“知道多总好些。”
其实想知道些什么,是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不是去听了一堆就能拼出一个世界的地图。
根本上讲,若还了罪业,分散之炁回归。心脑经脉自健全而通。与你相关之事自然知晓。
虽非明通天下之义。自用足够了。
不是听闻可比。
书本知识是辅助手段而己。
重复出现的现象,无论是习惯口头语。喜欢的期代国王,一直到情绪,以及某段时期集中出现的同类现象,都是因果的表现。虽有后天学习之成分,而不可否定的是。个人的好恶,通于三世
讲道整理:
如果修行者觉得没有娱乐,没有同修就受不了,说明他内心很多事未了结,还离不开这些。
有些人名义上在修行。离不了手机。这就是排遣烦恼。
至于同修,有有形的同修,可以互助,但不可以有心理依赖。依赖了就不能体会个人与天地的交往。无形的不可以败德。
要由体会修德进入纯净单一的行道。进一步体会天意。若不能体会天意。先去揣摩人意。就是本末倒置。
天意不是让你们无所作为,或有所之功。而是要培养建立自己德行。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往世有些人住山苦修就是为了习惯独立。进入尘世后游刃有余。不至于离不开“修行群体”
所以
修行者之间的关系,是时间性的,即,某人转劫去了,还当他会再来。
若一般朋友,无非听诉苦。喝点酒了事了。
修行者往往记得往世。更注重互助。不会因为世间名利翻脸。
世俗中你要是不走运,和某人一同爱上某,势必同水火。
这就不是同道之行为。也就是知道自己压根儿不会消失。必须得承担责任,不能推托也。
修行不能靠别人发布的预言日子。
一来这个预言不是你本身修成神通。跟你的修行一点关系也没有。
二来预言若失误,岂不令人对修行有误解?
三来若只是追新闻一样追预言,本身不立善行,不忏悔己之过失,与常人追秘闻有何不同?
有些人心里想把自己变成一块石头,无知无觉。这是无想定的外道。不会解脱。只会低智商。
还有一类人很奇怪,会很痛快地承认自己德行不好或做不到某些并不难的修行。
这类人计算短浅。只看眼前场面,应付过去。
这一世劝善劝过了有功。可以消业了缘。别的是以后时代的事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奉龙华经系统的各路人马在湘开万仙大会。
当时有人欲参与,但慎重远观,见其牵头者头上有黄光。而心中暗黑。询有知者。
人云:此是诵经而有光也。
故头口处有光为经文加持之光。心中无有为心不单修,全依门派势力也。
龙华系在民间多潜伏许久。经文多权术,非正统道门也。
什么叫依势力而修?江湖上人杂。知道一些事,和问事的人太多。
来一个人,若问你两句要紧的话,比如元神什么样啊?或圣人下凡在哪啊,是不是在伏牛山之类。怎么办?回答不回答?
所以养成一种习惯,来一帮人有用,就许诺些事。可以治病啦可以什么的。然后取得一些方便。
如果对方问太尖端的,就应对一下。算过场。
若向人求通关口令,论交情,谈师传信符一点不能少。勉强是难。因为有些因果要了要从人的地盘过。
这有点象集市。但习惯了,许多人把这当成修行的主干。
更次一等的人品,因此瞧不起看似没有资源的。
所以修行界有江湖流,高的高到莫测,一句话不知道讲的天地人哪个层次。
比如一句看似闲谈:“上个月我去了一趟你家。”(现实中没有。但非虚言)
讲的是哪个层次?无限暇想。怎么续下一句?问哪个点?
连通的作用好,但是易被乱解释。也就是乱悟一通。
或者有人老公出轨,看到了来一句:“那附近有个阿(二)房宫”
哪反应得过来。
也需要学术派。比较有层次。一层一层。不迷失。
讲一个因明逻辑的案例:自教相违。就是自己说的矛盾
某大师,文集在显密文库有。数亿弟子,传净土法门。
他曾发一文:《楞严经决定可靠》,文中说:佛教就是我们认识这些妖魔,——决定一生的成就。
又发文《西藏密宗是佛教正宗不可非议》,文中说:“真有这个功夫的人,吃那个跟没吃一样,他能够吃肉,你盛一大碗狗粪给他吃,他照样吃,他没有分别,这个是真正的密”。
————
口味比较重,不过论证的要点不在干不干净。
据楞严经五十阴魔之受阴区域第九种:拔无因果,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
菩萨悟空有何持犯。
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诽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同。——破佛律仪——当从沦坠。
——
檀越即施主,信众
除了古文,现代文口语的话之外。用语一模一样。
讲经说法数十年。这么明显的都看不出来?
又一例,古印度无著为寻弥勒,苦寻不得,见路边有一老狗,身有伤口,伤上有蛆。大悲,思移蛆必死,不移狗死。以身割肉,他以舌移蛆以免伤蛆。遂见狗即弥勒
楞严经五十阴魔受阴区域第一
心光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憨。不觉流泪。时有悲魔,入其心腑。——生于正受——当从沦坠。
所以无著传唯识乃魔境也
受阴区域第二与第七种,讲的是禅宗修行人易犯之过,以为一念可以跨越。佛像为木石。
给大家讲下,之所以常引经典。并不是按书修成,而是以诚修出无形贯通。
再以古代经文,戒律验证。以方便传于世人。
因为这样正规,准确,易取信人。
实际上的修行苦涩无味,如嚼老柴。既磨且干
如今讲的兑了许多水分也。
零八年,引天燃气点奥运圣火。实质是一次祭天。那时。张艺谋导的,有郑和下西洋的部分作为结局。才有了今日的小阳春。但是,那幅画是山上有日,并不是朝阳。所以前路并非平顺。有兴趣者可以研究。
历史的关节点之一零八年。许多人的命运都改变了。这是第二次改变。
西北属乾。属权。天燃气属历史。这次是一次历史的重现。重权威。
奥运,历来就是宗教仪式。德国办奥运。才有了开头,时摧枯拉朽的蛮力。日本后来办奥运。经济盛极一时。
这是十分明显之事。水墨太阳在山图,大脚印焰火。开出一个“小时代”。
珍惜吧,十几年美好年华。
其二,陈导之《大唐鬼宴之沙门空海》,也意示某体系之彻底崩落,为向世俗投降之故。而余众尚不自知。惶惶状
逆天行专权之事,当修行是自家院中风月。想关就关。虽当时无人可制。众掌门束手吃瓜!!!事后天地失衡。谁骨硬到可以担当?
在写下大唐鬼宴四个字之后,其
马上开始写白居易,杜甫。
这是开始。早无可回避了
以西游记第一回,悟空尚未见菩提祖师之前,历四大洲访道。穿衣裳而拟人行走人间之时。而未见一个为生为命。只有为名为利之徒。
这就是发心不同,远不是现代人为了名利去“修行”伪道。
有位老人几十年为村里看山林守水土,对来访记者说:“做了好事,身体好。可以更好地看守这些树”
这是真传。
书中原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
官居宰相望王候,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
现代人神经,多有冒充紫微圣人,弥勒想登大宝救世者。与这些愚人有何不同。一样想荫子孙。
菩提祖师评:诵经之类功德如壁里安柱。他日大厦倾,其福尽矣。
这是没有炼外功之故。
又评静字门参禅打坐一类如窑头土坯。为无火炼之故也。以现代人来说,持一静字。可保身于常,但不可渡劫于乱。是少锤炼挫磨心性之故也。故与心猿说之。
导引按服气一类如水中捞月。动之一道,可激金精现之,但无接引。自如月。
所以猴子以后其实入了动之门,大闹一场,不接继前缘又是阴阳不接,难成大道,勉强西去一场。功也是单方面的。互动不足。
数之一门,只可取势,未可长久也。
若以西游不过运气周天。实浅。
只要知同类之阴阳,自可相济。
如心中想,心外行,自心善意而彼皆欲者,多矣。
世人无非如此。若化解使彼此相应,善莫大焉。回环和合,同归于善。道即成矣。天心莫不为仁。体之者成道。
各地的名人都是些代表人物,比如陕西的贾平凹,上海的朱大可。
贾早年与相学陈鼎龙有交往。曾同去寻铁板数真传。据说以算盘按表,人世按诗句察之不差分毫。求感应。寻仙道。
入深山。而入山既深险迷,同行者烧纸祛邪以脱。
或为贾府一枝。其散文通地脉。
朱大可,好贬评人物。居沪上,近著神话考,语多轻断。为分支之一。
天津,燕王朱棣赐名。于爆炸案前一年。科幻世界国际版登文怪异巨兽大战于港口。
年后爆炸遂发。观已察物,可不慎焉?
龙虎山天师府,据传早年不重文物时铁路截府而过。今已不可言。
有形显象,皆为世人罪重。贾平凹寒微时。于瓦屋下写作,瓦微散裂,七处星光落下。遂叹人在做天在看。
有些人一世为官,十世牛马。不平故。无须多怨。
格非人面桃花,上承唐朝政治之余波流孳,以清末叙事,含义接古之罪。叙脉一条,不可以不识。
废都主角庄之蝶。红楼宝玉亦爱读庄子。两人行为近似。庄最终中风傻。而对应之人十几年之后,亦应此劫。
宁荣街建立于正定,为旅游。而实为与蒙元部分妥协。红楼中人,富贵傲骄,名为修行,实喜安乐。以可治病为神通。执拗不喜因果。为倚大树可乘凉。如今已凋残。为后人诫。
天津滨海大爆炸,从卦象上五行变异。土木之变。应是天津富商为求财,连上了一条不该连上的脉。
而非仅仅蕴存危化品不当之故也。
毫无修养经验之人,上手就读经。其实意义不大,应先检视身心,清除累积之情绪怨结。先重身心之调养。经脉之畅达。
若按重要穴位,如心包经后打哈欠。是出浊。以拳击背之隔俞。轻松者是不通畅。其余太冲按涨。肝气不舒。以三七代茶饮。
各种减压方式中,运动减压对内在触及最小。也最为无效。冬季尤不适于出汗运动。
做一下八段锦就可以。
经常看历史,对现实中很多事。观点就与寻常人不同。
比如韩流吧。韩国传来种种流行风尚,从啤酒炸鸡到骑马舞。仅从养生上讲。这两个都不好。何况韩人自己对骑马舞流行也尬尴。国内居然普及到幼儿园。此性舞也。
历史上数次伐朝半岛。
如孔庆东《独立韩秋》一文中。落花岩一章。唐将与新罗攻百济,百济君臣逃亡。三千宫女于扶苏山跳下白马江。
有此类前因。整容在韩本被儒学压制。身体发肤。不可毁伤。而居然成风。
是知不仅是商业。也正是动刀有前因了。
一般还没发心入门修行的人,容易发错心。比如,最基本的心应该是惭愧心。很多人听到果报只觉得可怕。那不是根本。
或产生羞愧心,即不愿面对自己犯了过失。
惶恐不安是在惭愧心之后有才行。因为一般人不会为责任惶恐。只会为安全惶恐。
要有比较。才可以惭愧。所以要读修行者传记。比如佛祖传。七真传。王善人传。有仰望才生惭。
至于对人的愧要有信用的人才可以发起。
这样上下都有了。
而且仙佛无不历劫而成,长远心。利益自身来世,开始又不可少。
哪象有些人吹嘘的一悟便得呢?都是长期培养之结果。内外洞达,不拘于时空。是从上下过去长远熟练而成。
道因修成,不修而成是迎合世俗的。恶俗之见。迟早害得修行大众为世俗嫌恶,鄙视。若到那日,再无人以修士自居了。
主要是“信”这个字,太易被污染。世俗人一进圈子。马上一套简化程序。要维护某观点维护不成即咒人下地狱,无味已极。好比狱卒,或是小弟。不似指方向之人。更不似解惑之人。
这是什么信?一点自信也无。
这种“信”包括某经,某法,某师。然后有争论一定是对方谤法。
其实要是有共许,本无必要争许多。
什么是共许?圈内外共许有自性,本自如如,一切皆空。那是绝不可能。圈内求利,也担不起这个圆明之性。
还不如降格到底都讲因果。
要么圈内,圈外都自欺。互相利用着用江湖套路玩信仰,无底线。玩到还不如世俗为止。
所以圈内许多人目光不远,以为自己境界好高。其实早已经烂成一片,为名为利为小团伙。
好比毒舌张绍刚那样的人,也是一种属性之代表而且代代层出不穷。
名人,是聚拢众人之业的器具,会引领众人进入必经发生的果之中。
以六般若第一布施来说。三十三种不净布施。出于毗耶娑问经,其精义及发挥如下:
赠人有害之物非净布施
赠人己必无之物。如临终无子。亦此
赠人之物为他人之物
为攀比非净布施
为回报人情
付工钱非布施(所以企业家说有恩于员工甚谬)
望回报非净布施
如此种种。欲修行。无说因果之法施。无助人之力施。无对仙佛恭敬。言语不柔。不担当责任
那么住世罪重。修功法无异于等人取精气。受劫数。
为建立道德,顺便的都不行。非得全心付出,常有碍日常方便。有碍自己个人名利。
顺便不绕道做一点,不起作用。根本是贪“舒适”。对降伏心中烦恼不起一点作用。是一点福分而已。
是机巧之心起作用。
甚至明知道德上不对的事,去征询他人意见。就更机巧了。
机心本与因果违背。不承担之故。所以修行无味而涩。是真味也。
人性千机万巧。水银泄地。找理由方便简省是常态。所以流行一些鸡汤。
:只要你平静自然,不执着于眼前,烦恼都是无常。
这样,能不迷茫吗?
比如某人没工作了,你恰巧知道一差事。等哪天偶遇到某人,说一下有这事。
说起来还以为自己多关心人了。如果过期了人家不招人了呢?
这就叫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