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9年销售路,苦乐我自知——与销售同行共勉

  七、 新的颠峰
  在一系列的变革和稳定之后,我和M开始了我两在华东区08年的销售。虽然M是我的直属上级,我负责上海、浙江和江苏,但是华东大区销售人来人往的,我和M两年里送了5个人,唯一不变的就我们两人,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两都是有商有量,共同配合着来做事情的。
  
  尽管我们对于完成08年销售指标充满信心,并且心中多少有了些底,但是的确没想到08年上半年能够这么顺利,销量节节上升,完全出乎了我和M的预料。就拿我这块业务来说,到08年6月30日的时候,我上半年耗材完成220万,设备完成130万,总销售额完成350万,比我2007年上半年销售额160万翻了一倍多。简直是神奇!也就是说,下半年我只要再做155万就可以完成全年销售指标了。那简直是易如反掌。特别是耗材,竟然用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指标,那不是神奇了,那可以称为奇迹了,当时我们部门全国所有销售,只有我1人用半年完成了全年的耗材指标,的确是策略用对了。
  
  当时我和M与公司里其他同事聊起销售额的时候,嘴上虽然一直都说哪里哪里,运气而已啦,但是心里还是明白,运气的确非常重要,我们的策略运用得当也是一个因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并且在以后的销售岁月里非常值得借鉴。
  1、 对各地区经销商施行差异化管理,即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不同的价格体系,不同的让利,使所有经销商都能良好的运行自己的销售职责。这点非常重要,绝对不要被公司的条条框框束缚了自己的想法。
  2、 对产品细分,对经销商只授权他最擅长的产品做,经销商的指标要根据不同的销售要求,定不同的标准,不能简单按照市场大小来分,不能听经销商的夸海口贸然给授权。必须将经销商的优点特点都发挥出来。这里特别要提M拉进来的上海地区设备总经销商D公司,从07年市场整顿时他说做做看,到08年正式接设备经销以后的认真对待,D公司的转变是我们在上海市场最大的收获。而D公司就是那种只适合做设备的顶级公司,如果让他把耗材也接下,那我们就会输的很惨。
  3、 耗材的销售策略运用成功:找最强的资金雄厚型经销商囤货,找大量二级经销商开发医院,对大型医院的开发我亲自协同,并用返利和赠货促经销商订货。
  4、 设备单一个都不放过,大单亲自跟,小单督促跟,不同的单找不同的经销商操作,我负责授权与招标,但是货全从总经销商那里拿。定期“烧烤”经销商,对定单意向的动向必须非常清楚。
  
  当然,我应该承认,08年上半年运气确实不错,上海政府接连招了几个大标(我们一家中了一大半),5月份逢汶川大地震,医院又有不少新单出现。在06、07年上海的医院采购沉寂以后,08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采购计划,其实这很得益于温总理要刺激国家内需的口号。曾经医院一名设备科老师告诉我,国家在医院建设方面的投入这几年将成上升趋势,这位老师果然一语成畿,英明!08年开始我就感到了医疗设备采购的春风。大量的医院新建,大量的设备更新,国家支持拨款等等,都是医疗设备的春天。
  
  2008年的上半年,我的销售达到了又一个顶峰,也靠着这半年的优异表现,09年年会的时候,我获得了公司Top Sales荣誉。虽然受之有点愧,毕竟运气占了一大部分,而且耗材占了一半多,和公司实际比例不符合,不过光从总体数字上来看,的确是部门内部最高的。这是我从药品转到医疗器械行业2年时间里,对我的最大肯定。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做医药代表也是2年的时候L集团给了我一个先进工作者,没想到我加入医疗器械行业2年以后,B公司又给了个Top Sales。所以我今天回顾的时候,把这半年称为我的又一个颠峰。
  
  回答echo2009abc
  你的问题我已经认真看完,今天太晚了,暂时想不好该怎么回答,明天一定帮你补上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另外,回答一位朋友提出的公布联系方式的问题,我想说一下:有几位朋友建了两个群,把我也拉进在里面,群号帖子里有,我记不住,在挺前面的。但是最近家事公事都很多,除了抽时间写文章外,没有时间上去聊天,聊天是个很费神的运动。还请群里的朋友暂时原谅一下我,真的不是我故意潜水哈!
  等文章告一段落以后我会上群里和朋友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我也想从大家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天涯处处皆能人!我的文章也快结束了。
  八、 何去何从
  2008年7月初的一天,我们设备部突然收到了S总发出的邮件,宣布从2008年7月1日起,设备部不再负责耗材的销售,所有耗材统归耗材部门管理,设备部只负责设备的销售,2008年7月1日起,奖金与销售指标只考核设备的销量。
  我和M再次被S总的通知打懵了。2007年的7月,S总的邮件让我们损失了上海最大的经销商,2008年的7月,S总的邮件让我们损失了耗材的销量。而且这次的打击不亚于07年。
  说实在的,我至今都不清楚S总为什么要宣布这么一条命令,因为是在我们耗材销量井喷式增长的时候把我们T开了,让耗材部门的同事白白拣了一个大便宜。也许S总只是为了公司长远考虑,希望设备部的同事能一心一意的做设备;也许S总看到我们这样的增长方式,对于奖金发放是不利的,需要及早制止;也许S总是因为和我们部门D经理不和,借此机会给D经理一个下马威(S总和D经理一直都不太好);也许S总仅仅是为了规范渠道。。。。。。。。
  
  总之,对于我和M来说,我们损失的就是实打实的销量和实打实的奖金,我因为耗材被拿走,2008年下半年至少少拿6万的奖金,真的是非常非常郁闷。有意思的是,这6万奖金,耗材部的同事也没有拿到,因为把产品换到另外一个组,需要根据我上半年的销量重新给他们定下半年指标,结果他们下半年的指标高的离谱,弄的耗材部的同事也是一片不爽。公司白白又拿回一笔奖金。
  
  如此一来,我和M下半年只能一门心思做设备去了,用M的话说,这下我们要裸奔了。上半年尚且可以用耗材的量混在总量里充个数,下半年不行了,除了设备还是设备,从0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我离开B公司,我们一直都是裸奔着做设备,做的非常辛苦,不过幸好指标还都完成了,这是后话,回头再说。
  
  08年7月到08年9月,这三个月,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真应了星爷在哪部电影里的话:人生大喜大悲,实在是太刺激了!三个月,我只完成了30万设备的销量,在公司里几乎和其他销售同事不敢谈销量,没面子!不但销量裸奔了,收入也裸奔,奖金一分钱没有,死工资拿了3个月。
  其实销量差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仓库没库存,因为国外工厂生产跟不上了。由于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我们供应了大量的设备,一下拉走平时要销三四个月的货,这些生意都是属于突发事件,和国外工厂的生产进度不符合,国外工厂不会为了中国那么点生意而专门加班开工的,于是从6月底开始到9月中旬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漫长的等货期中度过。最难过的莫过于我和M,因为好歹南区和北区有地震和奥运会两个大标的量顶着,第三季度不用愁,我和M是真正的裸奔,盼货盼到眼睛都发酸。
  
  而就在这时,一个重大的机会出现在我面前,一下子把我摆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机会来的太突然,何去何从?让我在走还是留之间艰难的考虑了好久,不过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为B公司奋斗。那次机会就是————世界500强的一家企业突然找到我,希望我加盟。
  
  2008年9月份的1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居然说她是P公司的HR,他们公司正在招一名上海、浙江地区做大型医疗设备的高级销售代表,问我有没有兴趣?
  P公司?打电话给我?这的确让我有点喜出望外,P公司是世界五百强排名靠前的公司,业内属于顶尖级别的公司,他们怎么会找到我的?估计是哪个朋友介绍的吧?不管怎么样,这么牛的公司找我,当然要去试试。当即应承下来,约好时间面试,我就是想去看看世界500强是个什么样子。
  
  面试前老一套准备工作,行业、背景、产品等熟悉一下,公司熟悉一下,不再多作表述。P公司的确很大,各种硬件软件设施一看就比B公司拽多了。面试过程还算顺利,HR两轮,销售部2轮,全部通过,待遇福利指标区域等全部谈过,基本都符合心理价位。
  接下来我陷入了两难境地,是走还是留?那边HR打电话问我最后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和全国总监见个面,就定下来了。我请求HR给我2天时间考虑一下。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SWOT分析,我发现SWOT非常有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做SWOT分析,分析过以后,你就很清楚该怎么做了。建议大家碰到选择的时候,可以尝试用用看。
  我这里简单回顾了:
  
  如果留在B公司:
  优势:产品熟悉,渠道熟悉,公司环境熟悉,负责区域大,利于以后发展跳槽
  劣势:公司环境多变,政策多变,不稳定
  机会:产品目前处于上升期,储存了很多大单,市场需求多
  威胁:竞争多,可能价格战在以后会更加厉害
  
  如果去P公司:
  优势:世界500强,福利好,产品好
  劣势:产品不熟悉,环境需要重新认识,职位低,负责区域小
  机会:竞争对手比B公司少,经销商强大
  威胁:产品型号比竞争对手少,对于大单情况不明,经销商难于管理
  
  综合对比:B公司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那是因为断货而引起的销量下跌,其实市场意向还是很多的,相信只要货到位,销量可以立刻起来。而且无论对领导还是对产品,我都觉得B公司是一家不错的公司,我有信心做好,也值得我继续留下来。而P公司除了世界500强这一点不错以外,待遇只能说中上,职位也只有高级销售代表,太低了点,负责区域也太小,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而且产品虽然好,但是做大设备,在市场上竞争激烈程度也不亚于B公司。
  多方考虑,2天后,我礼貌的给P公司HR回了一封信,告诉了她我觉得可能不是很适合这个职位,并对她们连续两周以来安排的面试深表感谢,同时对于我的拒绝深表歉意。用M后来的话来说,我把P公司的HR涮了,我就算以后想去P公司,他们都不会再要我了。呵呵,再次对P公司的HR深表歉意!
  
  今天,当我回顾起这一幕的时候,要说心里一点都不后悔,那是骗人的。特别是当我今年9月份仍然还是离开了B公司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曾经与P公司失之交臂,心中泛起一丝叹息。不过也仅此而已了,人生总要不断向前看的,为往事过多后悔就显得没有男人气概了。何况,世界500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过得舒服,销售做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工作说到底还是为自己在工作。
  
  事实证明当时的分析也是正确的,后来货到了以后,我和M很快就把第三季度损失的销量补回来了。到了年底,我和M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华东区100%的销售指标,同时,我顺利拿到了当年度公司的Top Sales。在经历了2008年跌宕的一年以后,我跨入了2009年,我在B公司的最后一年。
  专门上来回答echo2009abc的问题,你写的那么详细,如果我不回的话,那就属于不仁义了,这是做销售的大忌呀,呵呵。希望你还能看到。谢谢!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你那份仪器销售的工作,我觉得还是别做了。关键不是销量或者市场的问题,而是你说你已经失去销售的激情和动力了。做销售的最怕是自己本身没动力了。仪器销售是跑大单的,前几天我也回过一个朋友类似的问题,主要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仪器销售,关键是大单的意向要多,你有可能还是跑客户的面不够广。不知道你做的这50万销售额和你丢掉的单相比,比例有多少?如果你有1千万的意向,最后成交了50万,我觉得很有潜力,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你只有100万的意向,最后成交了50万,表面上看成单率很高,但是你的意向太少了,生意很难继续下去了。
  2、如果我个人招销售人员,我就招那种只适合做销售的人。这话看上去象废话,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只适合做销售的人,有哪些特点?首先,爱销售,最好是疯狂的热爱销售。其次,没有很大的职业野心,那些一心想职业发展,想着几年以后做老总做全国总监的人,是做不好一线销售的。然后,心态很好,经受过挫折仍然在做销售的。最后,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允许他在外面奔波。至于经验,学历,专业知识等都是次要考虑的。当然,这纯属我的个人意见,每个公司招人的要求不一样,你碰到什么样的面试官也靠运气了。
  
  给你几点我个人的小建议:
  1、你不跑客户不打电话肯定是不行的,业务都是人做的,不会主动找上门的,这样消极的态度很要不得啊。
  2、找工作,网上投简历用处不大,能够熟人介绍最好是熟人介绍,有猎头介绍就更好了,再不行也可以买前程周刊看看,如果你够胆量,可以直接打电话给你想去的公司的HR。大多数公司的HR都是有招聘指标的,只要人家有这个指标在,你就有机会,大不了被拒绝就是嘛!做销售的,还怕拒绝不成?
  3、不要指望出现贵人,贵人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就算有贵人,你也得有实力人家才会帮你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