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9年销售路,苦乐我自知——与销售同行共勉

  一、 初进外企
  2009年的6月16日,我与上海中智对外合作公司、B公司签定了3方雇佣协议,正式加盟了B公司。
  我隶属于B公司某部门医疗器械耗材部的华东地区销售,抬头虽然是主管,其实是光杆主管,下面一个兵也没有。负责的区域又很大,整个华东,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江西。16日下午我到B公司和X经理沟通销售任务的时候,他告诉我,我的任务很重,06年的全年指标是480万,但是到我入职那天,才完成了50万,还差430万。。。。。。。我明白我的前任为什么要离职了。一个人管那么大区域,下面没有兵,一切都得靠自己,难怪销售这么难。不过,当时还是有点茫然的,尽管X和我说了很多我的困难,但是我因为是刚进公司,对于X说的那么多困难,我一点概念都没有。到后来我才知道我所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是我初进外企的第一个月,主要是在公司学习以及开始学会用电话与经销商沟通。学习着,同时也在陌生的外企环境中摸索着,逐渐适应了外企的工作方式和医疗器械的经销模式。我觉得我当时初进外企碰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
  
  首先,就是碰到的语言关。做过外企的人都知道,英语是外企的常用语言,电脑操作系统是英文的,邮件往来是英文的,订货也是英文的,连讲话都要带几个英文单词。对于我这样的常年奔波在销售一线的民企员工来说,的确碰到了不小的挑战。说实话,这条我大概到半年以后才慢慢适应,把大学英语重新拣起来的确不容易。
  
  其次,是公司流程的习惯。外企和国内企业(尤其是民企)最大的区别就是流程。民企里,老板一句话,什么事都可以敲定,什么事都可以改变,没有规矩可言。然而外企里要讲流程,付款找谁,订单找谁,发货找谁,第一步什么第二步什么,一步都不能错。流程里走的程序,天王老子也改不了。电脑系统确认3天后才发货的,客户催再急也没用,这就叫SOP。这种标准流程操作最大的好处是责权分明,差错极少,最大的坏处就是死规则害死大活人,特别是对于销售来说,有时真能急死人。
  
  另外,外企内部的部门分明,关系淡然,同事和同事之间公事公办,搞一个活动,你出多少钱,他出多少钱,各走各的财务账。不象在国企民企,反正大家都是一个锅里的,你出我出都一样,只要不是自己家里的钱就行。而且同事之间很难象国内企业那样混的很好,因为大家工作就是工作,既没人来陪你聊天,也没人来请你喝茶,更不可能象我做医药代表时一样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打牌。
  
  当然,也有让人一下就能适应的很舒服的地方,比如打电话,没人会来过问你打了多长时间电话,打了几个国际长途。以前在X公司的时候,一次不知道是谁打了一个国际长途,搞掉老板几百块钱,老板专门在公司里挨个询问,弄的大家都不爽。再比如咖啡机和吧台,现磨的咖啡,进口的牛奶,吧台上可以坐着喝喝咖啡放松放松。外企这方面的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
  
  关于产品和医疗器械的操作模式,我的学习就相对轻松一些了,毕竟是做过销售的,而且又是学这方面专业的,买了几本书,找几个同事和X经理多问问,慢慢就入门了。
  这里介绍我的产品学习与销售模式学习的方法:我买了一个小笔记本,有什么问题随时随地写下来,然后找不同的人咨询,知道最好的答案以后就在旁边打上勾,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这么写下来。不要怕别人笑话,不要怕麻烦,不要自我感觉这个问题太傻,要不耻下问。我刚进B公司的时候,我1天可以记三四十个问题,一个月以后,我1天大概只有十来个问题了,到三个月以后,1天都难得有一两个问题了。这个时候,对于产品和销售模式基本就入门了。
  
  二、 朋友可贵
  在进入B公司1个月以后,我认识了B公司里的一位名人J。J是福建人,但是在东北上的学,既有福建人的聪明,又有东北人的豪爽,他是公司商务部的主管,我认识他是因为受X经理的指派,让我找J要一袋样品,J对我出人意料的热情使我一度有点迷惑,难道我碰到自己的知己了?后来我才知道,J是公司的红人,八面玲珑,很有人缘,他和很多外企工作的同事不一样,他喜欢结交朋友,可以不按套路出牌,能够赶在老板前面把事情做好,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吸引着我,他和我的初次见面其实就是他的职业习惯使然,并不是他对我很有好感。
  我打定主意要结交他。结交的过程很简单,赶个节假日送个小礼品给他女儿,请他吃顿便餐等等,反正是销售一线那套东西我也用在同事身上了。很快,J和我成了公司里的好朋友,一直到我离开B公司,我们也没红过脸,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1、他告诉我B公司的操作流程和每个环节的关键人物。2、他告诉我如何订货出货,如何最快把货送到客户仓库。3、他告诉我主要经销商的资金动向和操作模式。4、他告诉我B公司的产品概况以及推广方式。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如果说X经理把我领进门的话,那么J告诉了我门里有些什么。
  
  随着我在公司继续工作下去,我对公司里的人都开始熟悉起来。我心里想,管你们什么外企部门之间有什么隔阂,同事之间如何冷漠,我是来享受工作的,不是来忍受压迫的,天天一个人上班,对着客户,对着领导,对着电脑,人不疯掉才怪。我必须有我自己的朋友,有我关系好的同事才行。不久以后,除了J以外,我又认识了一大堆的兄弟,这些兄弟,有些在我之前离开B公司,有些到今天还在B公司奋战,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一直到今天还在的感情。
  这些朋友,在我以后的工作中,都给予我或多或少的帮助或指点,甚至直接就带来了生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06年年底的时候江苏招标,我恰好身在浙江有事回不了上海,当时就是委托商务部另一位同事Z帮我赶的标书,而且都帮我盖了章寄给了江苏的经销商。再比如,我们有一个做大设备的部门,他们的华东区主管F和我关系很好,他在工作中不断的给我介绍生意,因为他们做大设备的,带着我做些耗材小设备基本不成问题。感谢这些朋友们,兄弟们!是你们让我在B公司的日子不再孤单!
  
  所以对于我前面初进外企里写的那一条外企同事部门之间关系淡然,我想作一点补充说明:那就是在我在外企呆了几个月以后,我明白了一点:外企同事之间的确很淡然,而且领导也不希望下面太团结。但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一样可以在死规则下找到你的生存活路,一样可以有朋友有兄弟姐妹,关键是不要被死规则限制了你自己,是否愿意和人交往,如何交往,完全在于你自己!
  
  所以我想说:朋友,无处不在!朋友,非常可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