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从电影《霸王别姬》说起,聊聊京剧妆束的奥秘

  嗯大家久等啦,抓紧时间来继续说头面~~~

  梳好了大头,就要插戴头面了。“头面”是首饰的古称,戏曲中至今沿用。前面说了:是论套戴的,每套数十件,每件有固定的插戴位置。

  京剧中有一点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它的高度程式化。不仅表演上程式化,造型上也是:从头面到妆容到衣物,每一件都有它的象征意义,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场合、个性甚至未来的命运归宿,每个人物的造型都是相对固定的,不能乱穿乱戴。所以说京剧其实是很好懂的,只要你稍微熟悉一点京剧程式就可以:台上的人物一出场,他打扮的那个模样,就已经把他的一切都表明了。

  比如说“头面”吧,传统旦角头面的样式都是一致的,只是根据用料不同,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钉(又叫银锭、银泡)头面。不同的人物戴不同用料的头面。

  点翠头面,是身份高贵的人物才能戴。贵妃、公主、有品级的夫人、相府小姐…起码也是个富贵人家的千金。“点翠”是一种古老的珠宝制作工艺,以翠鸟羽毛镶嵌在金属底上,鲜亮的翠蓝永不褪色。这是定陵出土的明代皇后凤冠实物,大量运用点翠,埋在地底下好几百年,至今也艳丽如初:

  
  但是点翠的制作工艺是非常残忍的,一只翠鸟只有数十根羽毛可用,而且为了保证毛色光泽要活拔羽毛,做一套点翠头面要残杀一百多只翠鸟才能完成,如今已经禁绝了。现在京剧舞台上的点翠头面,大都用蓝绸代替翠羽,称为“点绸”,也很堂皇富丽。这是网上卖的点翠头面,看起来就是点绸的:

  
  接下来说说银钉头面。银钉头面的件数比点翠头面少,款式也简单得多,主要是贫苦女子或是贞洁烈女戴。比如《玉堂春》苏三、《生死恨》韩玉娘、《武家坡》王宝钏……

  
  最后说说水钻头面。水钻头面和点翠头面的款式基本一致,区别就是镶嵌有机玻璃,模仿宝石效果,bling bling亮闪闪。这是整套的水钻头面:

  
  水钻头面在舞台上的应用范围最广,它算是旦角头面的基本款,无论什么身份戴水钻都不算大错。像《牡丹亭》杜丽娘,作为太守之女,按规矩应该戴点翠的,但也有不少演员戴水钻。电影里给张国荣戴的也是水钻。还有演员演玉堂春蹲监狱里都戴个水钻的。

  但是点翠和银钉的佩戴还是非常严格,穷孩子绝对不能戴点翠,富孩子绝对不能戴银钉。

  
  给大家看看同一个演员戴上不同头面的效果。这是大连京剧院的青衣演员王安琪,从左至右依次饰演的是《凤还巢》程雪娥、《游龙戏凤》李凤姐、《伍子胥》浣纱女,根据身份不同,分别戴点翠、水钻和银钉。

  我个人觉得老祖宗对这头面的分类真是相当科学,当然了演员的表演功力才是区分不同角色的最关键因素,但是不同头面也确实为人物增添了不同的气质。

  
  吃饭去啦!有时间再来继续!谢谢大家!好孩子不要错过午饭哦!*^0^*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