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 、围炉煮酒话桑麻、雁小驴1、大有行、野冰鸟、夜相当美、左道正门、luxiaojia2005 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八节 小丑一样的陈后主

  作为一个统治者,陈后主无疑是失职的、更是失败的,但是南朝的衰败,显然不是从陈后主开始的。

  陈朝太祖皇帝陈霸先,就只能偏安东南一隅了。
  在此前,东晋、宋、齐、梁都占据着巴蜀、荆楚。而在陈霸时代,南朝先就已无法统治了巴蜀了,更主要的是,荆楚两个最重要的两个重镇襄阳、江陵,也脱离了南朝的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江南的地缘优势丧失殆尽了,因为长江险已不存在了;隋军只要愿意,随时可以顺流而下伐陈。

  陈朝高宗皇帝陈顼,更把淮南地区丢失了。
  在此前,淮南作为南朝重要的缓冲区,而在陈顼时代,淮南地区就被北朝占据了。
  在这种背景下,江南的地缘更彻底丧失了。因为只要隋军愿意,分分钟钟都可以渡过长江,杀到陈国都城之下。

  从这层意义上,就算大陈帝国的太祖、高宗皇帝复生,也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了。

  隋军南伐时,陈朝虽然还是宋、齐、梁并称的南朝,但是它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无法与宋、齐、梁相提并论了。因为它实在太弱小了。


  如果我们处于陈后主上位后,面对隋朝的威胁,应该怎么做呢?
  似乎是怎么做,也是看不到希望的;在这种背景下,你让大家备战努力,他们会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变得毫无积极性可言。
  但是你让大家主动与敌人和谈,他们也实在不甘心、关键是这也根本无法说出口;因为谁敢提出这种论调,无非是白凭无故落一个汉奸之名,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

  更主要的是,大家对隋朝并没有强烈的排斥感。
  因为在江南人的潜意识中,江南由杨氏(隋)统治,还是由陈氏统治,其实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因为类似的原因,整个江南就是一副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样子。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陈后主想励精图治,恐怕也是无从做起的,于是陈后主也是一副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样子。

  这就好像一个人,已到了癌症晚期,努力的救治,也许有点希望,但是希望有多大?实在让人不敢做乐观的想象。
  在这种背景下,抱着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态度继续生活,算不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这个难说的很!

  谁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也会存在危机感的。事实上,这就是人的本能。
  要知道,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南朝已被北朝蚕食了大半疆域;在双方实力已悬殊的背景下,南朝随时会被北朝一举灭掉的。
  这种危机,是个人就能看到!

  而且,一切就如当年鲁肃所言,大家都可以投降敌人,唯独老大不能投降敌人。
  因为别人投降了敌人,乐观的想象,估计还能舞照跳马照跑官照当;而老大投降了敌人,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当个安乐公混吃等死。

  问题是,我们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即使有了危机感,又能怎样呢?
  以空对空的说,励精图治是一件好事。问题是,任何励精图治都需要大家牺牲既得得利益。总而言之,你不付出、我不付出,国家如何振兴呢?你不牺牲、我不牺牲,国家如何强大呢?

  但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让大家牺牲既得利益。
  大家都希望国家强大,但前提就是,不能损害我们的既得利益,甚至还得增加我们的利益。

  许多时候,帝国到了危机之时,只能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甚至是饮鸩止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励精图治,通常都是需要和钱说话的。
  而一旦和钱说话,它就会伤感情。因为,你让谁出钱,谁也会哭穷的;甚至会和你玩命的。

  以空对空的说,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只要不是弱智,就会励精图治的。
  但是,把现实因素加进去,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绝大多数人也是会混吃等死的。因为面对强大的隋朝,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怎么做,也是看不到希望的;对于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你让大家牺牲既得利益,你觉得有多困难,可以想象!

  说起皇帝时,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所以自己当了皇帝,肯定能如何如之何。
  是的,如果针对某个人,皇帝的权力就是近于无限的;问题是,皇帝针对的,永远不是某个人。
  只要涉及切蛋糕、分蛋糕的事;谁也别觉得谁多牛X,这通常是站队决定的,如果你的行为,侵害了太多人的利益,你多牛也不管用的。

  因为有看读现代史的经验,所以看到各种弱智、变态的古代历史人物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应该是政治宣传,或是故事段子。
  因为现代史料料太丰富了,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在历史书上能留下名字的人,哪个也不是白给的;就是那些因为投胎好而身居高位的人,通常也因为有机会接受第一流的教育,所以综合素质也远远高于普通人。

  陈后主的智力,肯定不会比普通人差;因为一个人能写出玉树后庭花、谱出玉树后庭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更主要的是,陈后主从小接受第一流的教育,整体素质更不会比普通人差。
  而且他16岁当太子,29岁当皇帝;在强势父亲的要求下,在众多一流的军政高手辅佐下,虽然他绝不是雄才的人物,但是无论从哪角度,军政才能也不会弱于普通人。

  当我们帝国的衰亡,归于皇帝低能弱智时,常常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偷懒方法。
  就如我们把帝国的崛起、兴盛,归于皇帝的神功无敌时,常常也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偷懒方法。
  事实上,当历史研究到了一定阶段时,已很少有专业学者从这种角度分析历史了。因为这种分析历史的方法,不但廉价,而且也毫无意义。
  如果我们了解的历史,就是类似角度的历史,那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通常也就是一个个故事段子。因为类似的历史,总是正邪贤愚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清楚;而现实社会,永远也没有这样简单的时候。

  我上面的分析,多少是不合人性的。
  因为基于人的本性,通常总是相信,只要积极努力,就可以克服所有困难,并且能取得成功。
  甚至而言,基于人的本性,通常总是相信,只要积极努力,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虽然这只是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且在许多时候,人们都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望;但是从本能上,人们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所表达的观点,难免会被一些人曲解成宿命论。

  其实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选择努力,也可以选择不努力;但是不论你怎么选择,这个社始终会有很多人会选择努力,而且是选择极端的努力。

  对个体而言,努力与不努力的差别会很大。
  但是对于整体而言,你的努力或是不努力,真心说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在一百个人里面,总会有一些人是极端努力的;也总会有一些人是不求上进的;当然了,一百个人里面,总会很一些人是非常聪明的,总会有一些人显得比较愚蠢;有一些人显得比较勇敢,有一些人显得比较软弱.......。当然了,更多的人,是介入这两种极端之间的。
  如果是一千个、一万个、十万人、一百万个人,这一切就更明显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对于一个整体而言,你的努力或是不努力,通常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从某种意义上,你的努力或是不努力,只会改变你自己。因为人口基数大了,它永远不会缺乏积极上进的人,也不会缺优秀的人才。你也许会选择不努力,但是肯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努力的,而且是极端的努力。

  总的来说,一个人努力或是不努力,通常只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会影响时代的发展。
  因为时代的命运,是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人共同推动的,说得不毫不夸张点,有谁也不多,没谁也不少。

  我们通常总认为是某个英雄改变了历史,其实呢,改变历史的,永远是无数人博弈的合力结果;英雄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这就好像,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强秦砖崩瓦解了;并不是因为他们多牛,而是因为当时反抗强秦的人太多了。
  这就好像,如果没有无数此起彼伏的叛乱力量,李渊父子也没有机会杀入关中的。
  对此,千万不要说李世民神功无敌,再神功无敌,也不行。刘邦牛到天上了,没有风云际会。46岁还只是一县级土豪;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吕后也一样。

  总的来说,面对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口基数,优秀的人那是多的去了,少了谁,也不是多大的事。只要时代适合英雄存在,英雄就会如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如果不适合英雄存在,谁也别说自己有多牛,多牛也没有用。
  更主要的是,建成、世民之间,谁胜谁负改变的只是他们、他们利益相关者的命运,时代不会发生多不起的改变。
  因为处于当时的背景下,大唐帝国想衰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简单而言,李世民征高丽,含恨而归。但是李世民死了,还有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啊,大唐更辉煌的未来继续等着他们。并不会因为谁死了、没有了谁,就会发生多了不起的改变。

  也许有人会说,既如此,炀帝为什么把帝国折腾灭亡了?
  炀帝之时,天下户数是900万;唐初户数是300万。在小农时代,这种人口差距意味着什么,相信不用我重复了吧。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无法拥有大唐的盛世呢?
  这显然是因为特定的环境决定的。否则,就算曹操不行,诸葛亮总行吧;就算司马炎不行;刘裕总行吧;就算石勒石虎不行,苻坚总行吧:就算这些人不行,跋拔圭、跋拔焘、高欢、宇文泰也总行吧。
  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牛人,整体素质会弱于隋唐时代的牛人。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是一直分裂,而隋唐时代普遍处于统一之中。

  看历史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失败者的道德、能力,通常都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面对困难、问题,想办法解决解决它,并且相信能够解决它,这才符合人的天性!
  任何质疑、否定这一点的观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适。

  因为类似的原因,人们喜欢看的历史,通常都是这样的历史。
  第一、失败者不是弱智、就是变态;最起码也犯了一系列幼稚的错误。
  第二、成功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是玩了一些大都能理解、也能做到的事。

  这样的历史,会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面对困难、问题,只要我们努力解决,就肯定能解决。
  因为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弱智,就是因为他们变态,或是因为他们犯了一系列幼稚的错误;而我们既不是弱智、也不是变态,关键是,只要我们谨慎一些,就可以避免各种幼稚的错误。
  当然了,因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玩了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也能做到的事。这样一来,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肯定也能成就英雄的伟业。

  事实上,这是各种爽文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因为爽文的主要特点,就是主人公可以实现各种人们心心中渴望的成功,心中渴望的梦想。

  用类似的逻辑看历史,我们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应该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只要我们励精图治,肯定能避免南朝灭亡,甚至还可以中兴南朝。
  因为中兴一个帝国还不简单,皇帝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他只要这样一做,那样一做,就可以了!
  而实际上,这也把问题说得太简单了。
  如果让我们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从大概率上,估计都和陈后主没有多大的差别。
  如果我们一心励精图治,从大概率上,无非是弄得内部矛盾激化。因为你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帝国上下还可以保持某种安定团结;因为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就意味着大家暂时还可以安享眼前的既得利益。
  而你励精图治,难免会伤及太多人的既得利益,而伤及太多人的既得利益,难免会把帝国折腾的鸡飞狗跳的?

  对此,只要看看励精图治的大明崇祯皇帝就可以知道了。
  面对崇祯皇帝的励精图治,后世读史难免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太蠢了,随便换个人都比他强。更主要的是,后世读者难免也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在上面混吃等死,都比这要好的多!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陈后主说起。
  南朝的衰弱,并不是从陈后主开始的,陈太祖、陈高宗都是如虎如狼的人,但是面对北朝的挤压,南朝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最后被挤压到了江东一隅之地。

  我虽然不敢说,谁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也就那副德性;但是绝大多数人,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恐怕也就是那副德性。
  类似的观点,肯定会引起绝大多数读者的不适。

  因为类似的原因,陈后主在各种历史书中,就必须是一个二傻子般的人物。
  类似的观点,让人读起来就比较舒服了。因为类似的观点容易给读者以自信和优越感。总而言之,让我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肯定会比陈后主干得好。因为一个人想比陈后主更弱智,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许多如同小白文一样的历史作品,常常让人们喜欢,主要就是因为类似的作品与人们的天性契合了。
  读类似的作品,就如同读许多心灵鸡汤一样,虽然它毫无营养,但是读起来舒服啊。
  读类似的作品,虽然理性的分析,谁也知道,这就是标准的在扯淡。但是看它的时候,情感上、情绪上就是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心理上还会有一种舒适感啊。
  关键是,类似的作品好人、坏人、智者、蠢货;是非对错都是脸谱分明,一眼就能看清楚。这种文章,读起来自然一点也不费脑子。
  关键是,从大道理上,类似的作品都是在弘扬正能量。

  而那些直视现实的文章,却常常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关键是,这种文章难免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这种文章,就是传说中的毒鸡汤,看多了,难免会对人生、社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更主要的是,这种文章常常会模糊了好人、坏人、智者、蠢货、是非、对错的界限。从大道理上讲,这就是标准的三观不正啊。
  虽然类似的文章,你细琢磨时,总会有一些收获。但是架不住,你读它的时候,情感上、情绪上会受到一些冲击;而且从心理上也会常常伴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陈后主作为亡国之君,史书本来就会对他极尽丑化之能。
  隋文帝一伙只有丑化陈后主,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略者,而是江南人民的解放者。
  总而言之,江南人民在陈后主的统治下,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在大隋皇帝把他们解放了。

  江南的军政大佬只有丑化陈后主,才能证明自己并不想投降敌人,只是因为陈后主就是一个脑残弱智,根本不值得大家效忠。
  总而言之,大家本来是想和隋军决一死战的。但是因为陈后主一副混吃等死的样子,所以他们就投降了隋军,并且给隋军当了带路党。
  许多时候,大家都需要一口锅;而陈后主从哪个角度来说,也是一口不错的锅。

  而许多读史者习惯性的丑化陈后主,是因为只有丑化了陈后主,才能坚定自己脆弱的信心;才能让自己纯洁的心灵得到保护。
  总而言之,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我们肯定比陈后主干得更好,因为从哪个角度上,我们也比陈后主强的太多。
  再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简单的,只要比陈后主那种弱智优秀,就能叱咤风云的。

  说到陈后主时,史书上有一个经典的段子。那就是隋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一心要躲到井里。
  虽然人们都劝他不要干这种荒唐事,但是陈后主还是冲破重重阻碍,躲到了井里。[注1]

  隋军进入皇宫后,很快就发现了井里有人,于是就对着井里大喊。
  陈后主开始还假装井里没人,但是听到隋军要往井里扔石头时。终于不敢再装了。
  隋军用绳子往出拉陈后主时,感觉陈后主实在太重了。拉上来一看,都不禁笑了,因为陈后主竟然是和两个美女拴在一起,怪不得这样重啊![注2]

  这真是:
  国破山河碎;后主有妙计。以为水遁可避难,却是千古荒唐事。
  危急时刻不独走,重情重义好郎君;奈何三人井里游,最后徒成落汤鸡。
  伤心亡国恨,笑声之中The End。
  总而言之,时代最佳喜剧明星,陈后主不当选,谁当选啊?
  因为有关陈后主被俘的内容,史书上只有这样一种说法;关键是,它还存在于所谓的正史之中。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这是真的。但实际上,它的可信度非常低;至于让我说,它也就是标准的故事段子。

  首先、陈后主怎么也有着正常人的智商吧。他难道连个最基本的利害关系都判断不清楚?
  敌军已入城了,一个亡国之君除了选择自杀,注定无法躲过被俘的命运。因为俘虏敌国皇帝,这是多大的、多重要的战功啊!隋军肯定会挖地三尺的去找寻。
  而区区一个皇宫,能有多大的地方?关键是,敌军胁迫陈后主身边的人,跟着一块去寻找,陈后主能藏到哪里呢?

  更主要的是,藏到哪里,也比藏到井里要好啊。
  因为想藏到井里,这得有人帮助啊,没有人相助,陈后主和两个美女,怎么可能藏到井里呢?
  甚至而言,就是一个人帮助,恐怕也无法把三个人安全送到井下;换而言之,它需要好几个人帮助。
  这种藏身,保密性何在?安全性何在?

  更主要的是,藏到这种地方,就算能躲过一时,需要出的时候,怎么出啊?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人帮助,陈后主和两个美女,是不可能爬出井里的。
  所以从情理上,陈朝灭亡时,陈后主应该和普遍的亡国君主一样。
  或是安坐在殿上,等着敌军俘虏;或是主动率众出宫,等着敌军俘虏。
  因为此时此刻,任何逃避选择,既是绝望的,也不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尊严。
  但是类似的表现,实在不足以让人们感觉到陈后主智商、勇气远远低于普通人。所以,所以只能给他编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段子。

  戏剧化的内容,总是容易被人们记住。
  但是,当我们看历史时,如果只是记住各种戏剧化的内容,那看历史,其实和看故事段子,已没有多大差别了。我们对这种历史非常熟悉,恐怕也就是韦小宝给大家讲明初历史罢了。

  陈后主被俘后,曾一度让人给隋文帝捎话说,希望隋文帝能给他一个官职。
  对此,隋文帝恐怕只会想到一个成语,那就是乐不思蜀。
  隋文帝开始也认为,这个陈后主也未免太没有骨气,也太没有心肝了。

  但是,隋文帝很快就明白了陈后主的意思。因为在此时此刻,陈后主需要用彻底的臣服,换取自己、自己家人的安全。

  生命到了此时,除了绝望就是绝望,除了空虚就是空虚,除了痛苦就是痛苦,除了屈辱就是屈辱。
  如果征服者愿意维护他最基本的尊严,也许不会肆意侮辱他;如果征服者愿意给他一点空间,他、他的家人还机会好好活下去。
  否则,等待他们的也许只是死亡、进一步的沉沦。

  所以,当隋文帝听到陈后主每天喝一石酒时,都有点吃惊。
  因为,他喝的未免太多了。
  所以就说,他不应该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但是,隋文帝随后又说,让他喝吧。如果不让他喝,他还怎么继续活下去呢?

  面对这种内容,总让我有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如果从未曾拥有,也就无所谓失去。
  曾经拥有那样多,突然都失去了。会是什么感觉?

  普通人失败了,周围人通常会劝他、鼓励他。总而言之,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要勇敢的、开心的继续活下去。再总而言之,你现在与从前相比,虽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但是与普通人相比,你还是要啥有啥的!
  而陈后主呢?即使没有人对他说什么,陈后主也知道,所有人的其实都是想告诉他,你怎么还有脸继续活下去啊?你怎么不赶紧死呢?

  一个人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恐怕每天睁开眼,就是噩梦的开始。
  千古艰难唯一死。
  在这种状态下,陈后主恐怕只有用醉生梦死的方法,去逃避那个他无法直视的现实。

  陈后主在亡国之君中,总的来说幸运的。
  因为隋文帝一直让他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他的生活虽然没有尊严,但是普通人希望得到的奢侈享受,他大约都能尽情的享受;而他也一直就在醉生梦死中挥霍着随后的生命。
  15年后,陈后主在病死了;享年52岁。
  当时,隋文帝已死了三个月!

  说到陈后主时,人们常常只会记得一些风流的韵事。比如,他宠爱张丽华、孔贵嫔;再比如,他写的玉树后庭花,以及他谱玉树后庭花;再比如,亡国之际,带着两最心爱的女人,一同躲到井里。

  其它呢,好像没有了。
  陈后主死时,晋王杨广已当了皇帝。
  杨广给陈后主盖棺定论时,谥号是“炀”。
  此时的杨广,有理由看不起陈后主;更有理由尽情的嘲笑陈后主。

  若干年后,杨广死了,人们在总结杨广的一生时。
  有人给他的谥号是“明”;有人给他的谥号是“愍”。
  前者纪念他生前的各种伟大功业,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在人们心中,永远也是光辉伟大的;因为他生前的许多功绩,是注定会千古之后鲜有人超越的。
  后者纪念他死前的不幸。他最疼爱的幼子,被人砍死在他面前,鲜血溅在了他的身上。更心痛的还在于,杨广直到死,也以为这是自己年长的儿子在阴谋作乱;而他年长了的儿子呢,直到死,也以为这是杨广要杀死自己。类似的场景写在小说中,恐怕也有一种扣人心弦的痛。

  但是,关于大隋皇帝杨广最后的盖棺定论,有一个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谥号,那就是“炀”。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大隋皇帝杨广给陈后主的谥号是炀;大唐皇帝给杨广的炀号,也是炀。
  古人有诗云: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总而言之,你们两个人,也就是难兄难弟罢了;甚至而言之,你比陈后主更不堪。

  [注1]:从宫人十余出后堂景阳殿崐,将自投于井,宪苦谏不从;后舍人夏侯公韵以身蔽井,陈主与争,久之,乃得入。
  [注2]:既而军人窥井,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嫔同束而上。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雁小驴1 、秦风不灭、我是一皮狼98、围炉煮酒话桑麻、ty_郑鹤271828、zhu_old 、luxiaojia2005、赖不叽叽、大有行、夜相当美 、左道正门、我喜欢胡扯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九节 江南叛乱

  平定江南后,隋文帝就让晋王杨广返回了并州。
  但是不久后,江南就发生了大乱,所以隋文帝又让晋王杨广坐镇江南。
  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隋文帝对晋王杨广此前的工作非常满意;否则绝不会在江南发生大乱后,又让晋王杨广坐镇江南。

  按写秦王李世民的套路,这段历史,自然应该这样写。如果没有晋王杨广,大隋帝国就无法统一江南了;即使统一了江南,也无法维持江南的统治。
  因为平定江南的领衔人物,是晋王杨广;安抚江南大乱的领衔人物,也是晋王杨广。

  这种历史意义,如果大肆吹嘘,那可不是一般的了不起。要知道,在过去的三四百年时间里,大江南北一直是以分裂为主流。
  而晋王杨广一出马,很快就让大江南北实现了统一;关键是,经过晋王杨广的努力,大江南北以后就是以统一为主流了。

  问题是,隋炀帝杨广是个反面角色;所以不管晋王杨广干什么,也只能是一个打酱油的形象;总而言之,不要说他是主角,他连一个配角都算不上,也就是一个友情客串出场的角色。

  清查隐藏的人口、田地,为什么会威胁豪门大族的根本利益呢?
  因为豪门贵族政治无法去除,就是因为豪门大族拥有众多不受政府控制的人口、田地。

  如果豪门大族拥有众多这种依附人口,那政府任命的当地官员,敢与豪门大族作对,通常就会死得很难看。
  因为拥有大量依附人口的豪门大族,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豪门大族不但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拥有众多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壮丁;甚至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得罪官府,也不能得罪豪门大族。因为得罪官府,官府还未必敢肆报复你;得罪了豪门大族,分分钟钟会灭你满门,而且你还没处告冤去。

  在这种背景下,空降而来的政府官员,如果不愿意与豪门大族合作,任何工作也无法展开;甚至而言,就是皇帝不愿意尊重豪门大族的既得利益,任何工作也无法展开。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官员如果是中央政府空降而来的,就只能与这些豪门大族合作;地方官员如果就是当地推选出来的,更不用说了,因为他肯定就是豪门大族的代理人。

  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皇帝想有效维持统治者,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得给豪门大族留下众多重要的席位。否则,中央政府任何重大的决策,也难以有效得到落实。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许多豪门大族的子弟,刚刚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马上就已名动天下了,而且皇帝也好、执政官也好,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也好;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请他们出来当官;而他们呢,通常也都是一副牛X哄哄的样子,总而言之,我视功名富贵如浮云,所以只想没事在家种种田、看看书什么的。
  你想让他们出来当官,必须得拿出足够的诚意(换而言之,官员地位能让他们动心)。

  因为他们的权力基础,就是拥有众多政府不能掌握的人口、田地;所以他们即使任何官职都没有,一言一行也可以左右大局。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开展工作时,就得时刻与他们的代理人沟通好了,否则,政府必须得考虑好后果。因为这种力量在关键时候使坏,政府啥事也能被搅黄了的。
  整个两晋南北朝时代,皇权之所以一直处于危机伺服之中,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遍布这种势力巨大的豪门成员。在这种背景下,不论皇权多牛X,天下也永远是皇权与豪门共有的天下。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自然会想办法动摇豪门政治的这种基础。在北方,类似的工作,早已不断展开了。
  江南皇权相对弱小,所以类似的工作,相对推行的比较滞后。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北朝官方掌握人口有三千万;而南朝官方掌握人口只有三百万。这种巨大的人口差距,自然是因为南朝后期控制范围非常小,但是有一个原因永远不能忽视,那就是南朝的皇权相对衰弱。

  隋军进入江南后,江南豪门依然认为大隋皇帝,并不敢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在隋军大举南下时,他们才会表现出各种麻木不仁;总而言之,无论陈氏当皇帝,还是杨氏当皇帝,江南的真正主人,也是他们。

  但是很不幸,大隋皇帝很快就开始清查人口、田地了。
  更主要的是,大批江南豪门大族的成员,被踢出当地权力舞台的中央;众多空降的官员大批进入江南;众多庶族地主成员开始崛起于当地权力舞台。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豪门大族为什么拥有众多依附的人口呢?

  许多人为什么愿意依附于豪门大族呢?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逃避徭役。
  依附于豪门大族后,政府的户籍名单上,就无法掌握他们了。这样一来,政府的傜役就与他们无关了。

  第二、逃避赋税。
  依附于豪门大族,他们的田产,政府的田籍上就无法完全掌握了。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给政府交赋税了。

  第三、依附豪门大族后,有什么事,就可以从主人那里寻找到救助。这样一来,政府官员想招惹他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当然了,豪门大族不会是活雷锋;所以依附的他们的人口,必须得通过各种形式,把本应交给政府的徭役、赋税交给豪门大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