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我发现很多朋友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单位发展空间如何,或者是我如何谋求发展,问题让人难以回答。讨论升职也好,如何利用背景或建立背景升职也好,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发展空间,什么叫在体制内成功发展。
总的来说,在中国,体制内发展的空间应该是最为巨大的,因为顶层就是入常,这是你做一个企业,或者在企业中如何发展也达不到的顶层。现在有人说富豪是,富可敌国。真的可以敌国吗,也许现在的国内的千亿富豪,国际上的首富等可以抵得上一些中小国家。但和美中日德等大国比起来,天壤之别而已。虽然国家财富不是私人的,但是到了顶层,一个人拥有的权力、影响力、可支配的财富等等,全然不是任何企业帝国可以比拟的。这也是很多人愿意投身体制内的原因,虽然现在很多人进入体制谋求的是稳定的生活,还有人是冲着寻租空间而来,但从古至今总有一部分人是为了体现个人抱负才投身其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中国体制内,怎么样才叫有发展,这么样才叫成功呢,很多朋友其实稀里糊涂考进来,稀里糊涂干下去,稀里糊涂抱怨,稀里糊涂辞职。
中国目前有多少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我也不知道,基本是笔糊涂账,根据官方数据大概财政供养人员为30比1,中国现在接近14亿人口,也就是说,体制内人员大约4000万人。你在体制内,不管是军队、政府、事业、还是国企高层都加起来,如果你要进入顶层,你的对手就是这么多。中国目前副国级领导有多少,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两院、人大、政协、军队,加起来不超过100人。你若以此为目标,认为这才是发展到位,你要成为40万中出一个人的佼佼者,自己想想,你有如此优秀和运气吗。
至于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科级的数量,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现在网上数字很多,但感觉都不大靠谱,不过好在楼主是个比较无聊的人,没事的时候自己还真用心算了算。
省部级干部一个省应该在三十到四十人,全国三十四个,共1200人左右,加上中央部委,人大政协,军队、国企,在职的应该在三千人左右。也就是说,你要是想干到省部级,要成为万分之一的精英。
地厅级有多少呢,我也粗略算过,连地方带中央,大概地厅级是省部级的五十倍,也就是说,全国大约十五万地厅级干部,4000万体制内,十五万地厅级,你成为地厅级,还要在将近300人中脱颖而出。处级干部大约100万,成为处级干部,4000万中平均40人出一个,那么你就要成为40人中胜利的一个,你做得到吗。
以上说了那么多,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管在哪里能够提上去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无法成为哪怕是个处级领导的。相信帖子里的朋友每一个人入职的时候都不会把处级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大家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入体制内,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是竞争对手中的佼佼者,是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人,心怀憧憬,壮志激昂,可能都会认为自己至少是干个市长的料,可你想过没有,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诸位到退休都干不上个副县处级。你现在还会认为提不上去不正常吗,事实就是,提上去的人才不正常,一辈子干到底才是个科级的人才正常。
不怕大家笑话,楼主干这行开始也胸怀壮志,是以总理为目标的。十多年过去了,楼主也现实了许多,目标降到副总理了。:)
@zhjcatv 4067楼 2013-10-15 18:51:47
楼主能发帖这么久,看得出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对官场分析的很透彻,写了这么多,相当有水平的。
能耐心回答网友的问题,真的帮不少人少走很多弯路。
经常潜水,很少跟帖,今例外,祝愿您真能做个好GUAN。
-----------------------------
谢谢支持,我会继续写下去。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4064楼 2013-10-15 17:42:40
以上说了那么多,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管在哪里能够提上去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无法成为哪怕是个处级领导的。相信帖子里的朋友每一个人入职的时候都不会把处级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大家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入体制内,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是竞争对手中的佼佼者,是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人,心怀憧憬,壮志激昂,可能都会认为自己至少是干个市长的料,可你想过没有,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
@悠然波段 4066楼 2013-10-15 18:41:06
一般在省直机关,大概率最后能成为什么级别,
成为正处长概率一般多大,或者几个出一个?副处长后调研员概率多大?
一直是主任科员后副调退休概率多大?
-----------------------------
一般会在副处级,正处则不一定。如果不是公安等特殊单位,70%以上可能副调退休。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4069楼 2013-10-15 21:58:00
一般会在副处级,正处则不一定。如果不是公安等特殊单位,70%以上可能副调退休。
-----------------------------
@悠然波段 4070楼 2013-10-15 22:11:30
副处长还是要在处长下面干活,既然大多数人只能到副处长这一级别,那也就是虽然在省直部门,但是大多数人也只能勤勉的干活,而不是风光无限。
副处长一般多大就不在提拔正处长了(非调研员),也就是上正处长希望不大了
-----------------------------
53岁,不过正处也未必就风光无限。什么地方勤勉干活的也是大多数。
@悠然波段 4075楼 2013-10-16 12:23:50
楼主觉得如果排序,
省直一般部门副处长,地市副局长,副县长,
楼主会怎么比较。
-----------------------------
如果年轻的话,三十多岁,副处长,副县长均较好,如果四十多岁,副县长比较实惠,副局长也可以,五十多岁的话副局长最舒服,适合养老。
此君写的甚好,转一下让大家看到。
诗人猫的话发在天涯会被猛拍是难免的,因为很多人是站在社会金字塔内来看这篇文章的,视野难免会偏斜。社会中的人群按照天资禀赋、教育学历、能力才华和能获得的资源去分类,本就是个金字塔型。公务员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是整个金字塔中的中等偏高,而公务员所获得的福利待遇确实是中等偏下。所以诗人猫对待遇有所抱怨也是自然的,但为何这么多的人会来拍砖?
有很多猛拍诗人猫的人论据之一就是——公务员抱怨,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考?那么多的人想进?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是想进的人是多,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想进。金字塔型的社会人群中,哪些层级的人多,不言而喻,对这些层级的人来说,受到专业、学历、能力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得到中等偏下的稳定收入就觉得满足了,他们自然会拼命考公务员。这并不能说明公务员在整个社会中有多好,只能说明对他们个体来说,找不到比公务员更好的位置而已。而另一类想当公务员的人,确是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影响,希望直接服务于公共事业,并将此作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对这群人来说,只要待遇不是过去下去,那他们更重视的是“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这两类人都有,但都不能说明公务员待遇有多好,前者是公务员只是个体的最优选择,后者是待遇问题在他们的选择中次序是靠后的。
泛泛的去说,怕没有说服力,就举我身边的例子吧,我的研究生宿舍有四个人,毕业时一人拿到商务部的offer,拒绝了,去了建行总行,一人拿到人行总行的面试资格,放弃了,去了摩根大通,而我和另一个同学,更是都没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们班最终只有一个热衷公共事务的男同学选择了部委,在他政审的当天,宿舍的其他三个同学被请去跟部委来政审的人来,来人问,“你们为什么没报公务员?”答曰:“公务员?不考虑!”。在同学校友朋友圈子里里,外企、国企、高校、公务员都有,但没有谁认为公务员在当中有多好,确实只是个中等(部委)、甚至中等偏下(地方)的选择而已。在聚会的时候,公务员同学更是因为收入低而成为受到照顾的对象,基本不让他们买单,如果真是轮到买单了,关系好的朋友一般都会问一句,“有没有问题?”
估计来拍砖的看官们看到此处说可能会说,“切~~公务员那点工作中学生都能干,不给他们最低工资就不错了,他们凭什么抱怨待遇差?”那好啊,就请中学生来做做全国的经济形势分析,来搞搞金融监管,来答答人大政协的各种提案,来撰写各领域的法律条文,来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救灾和重建,来在中国各方面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制订出台各种制度、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我感觉在网上,说出公务员工作中学生都能干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诗人猫这类的公务员,而且没有在自己的单位担任过任何管理职务,所以他们不知道管理包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工作量有多少,他们更不明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复杂、繁重更甚于个体经济领域,否则绝不会说出这么轻率的话。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稍微不那么冲动,就应该明白,目前中国的社会管理领域还有太多的事需要改善、需要推进,甚至需要变革,那谁来做这些事呢?我相信理智的人都会意识到,中国要进步,需要一大批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且有能力做好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务员,中国需要有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并留在公务员队伍里的体制机制。当然,这种体制机制不仅仅是收入问题,可是从天涯这呈现出的态势是——对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大家有很高的要求,可是对于提供这些公务事务管理的人员待遇,大家又认为应该是很低的水准。在市场经济中要素自由流转的情况下,大家认为这样高低相悖的失衡状况可能出现吗?[color=#FF0000]至少在北京我敢说,在现在的公务员待遇水平下,发改、财政、一行三会,这样的经济部委,别看报名的人多,其实他们很难招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家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北清二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以收入来抉择职业,那么最优秀、最聪明、最上进的一群人肯定是会进入各大外资企业,而相反最平庸、最保守的那几个人则只好选择去各经济部委,当这两拨人在工作中交锋时,你们认为后面这些相对差一些、笨一些的人能占据主动,保护中国利益短期不受损失,且构筑出长期战略优势吗?长期以往,受到损失的恐怕也包括拍砖的各位吧。上述假设是绝对的,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些不理智的、凡公务员都反的人士所持的高低悖论之荒谬和误国!
最后才跟题目挂上钩,给大家说说自己从外企到公务员的心路历程。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导师推荐下,去某中央部委实习了半年,这半年的见闻让我在找工作的那年连公务员都没去考。在实习的司局,跟我混得熟得有一北大的师姐和一清华的师兄,按他俩的说法是工作一小半交给了房租,北大的师姐约我去逛街买衣服,首选之地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说此处才跟收入相配。印象依然深刻的是,某次我们出差归来,车子在长安街上经过西单首都时代广场时,正跟我聊天的某司级领导突然发了一句议论,“这个地方的东西好贵啊,买不起。”搞得也曾在不少外资企业实习过、见过金领们怎么消费的我心里拔凉拔凉的。所以,尽管实习的几位领导都挺喜欢我的,还在公务员报名时亲自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也招人,让我报他们那,可在那拔凉的心理状态下,我到底也没打起精神去考试。
毕业了,我如愿去了某知名跨国外资企业,先做市场,后负责政府关系,收入确实跟公务员不一样,首都时代广场也能经常出入,而且朝九晚五,工作也不太忙。可是我却越来越感到工作得并不舒心——不止一次的发现同样的机器设备,在国外定价40万美金,却偏要在中国定价50万美金;总是要忘记诚实,在客户面前不屑的诋毁国内企业的产品,尽管我知道这家外资企业的产品除了一个小小的专利外,其他所有部件都是从国内其他企业采购组装的,它除了一个牌子,性能并不优于国产设备,可是却要卖出高出5到10倍的价格,而最终这些进入到老外兜里的额外的钱,实际上都是财政买单,也就是所有中国老百姓在掏钱;在跟总部连线会议时听到,这家外资企业为又一次拒绝了中国想要合作某项行业技术的请求时那傲慢的喜悦;还有我的直接领导跟我谈到销售和公关的真谛时说到,“我们的销售和公关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让这些有决策权的中国土老冒们知道他们那点财政发的工资有多么可怜,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给我们办事。”……我总是在想,我的工作除了赚钱外,还有什么意义?我是在一个本该受到政府更多管控、甚至本土企业应该像日本那样得到准入限制政策保护的行业里,充当着掏中国政府和中国老百姓腰包的角色。
这时我终于放下了对公务员低工资的嫌恶,重新燃起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为中国某一行业的发展尽一点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服务于构筑有利于内资企业成长的环境,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之举,参与让中国老百姓能够更好享受公共资源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又一年的公考尘埃落定,在毕业的若干年后,我从零开始,再次踏入了部委的大门。工资依然是那么低,工作也依然繁忙而有挑战,领导和同事知道我以往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时,都表示了不理解,甚至还记得去面试的那天,引导我进面试考场的那位人事司的同事,在电梯里都问我,“你来这干嘛呀?收入这么低。我们还想去你那呢。”面对不理解和疑问,我从来都只是笑笑,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没有对谁说起过。但是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我的每一次选择也是真实的。同样,从我的经历中也能看到,公务员职责和收入的不够匹配也是真实的。
早就有人说过,公务员就是一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或许吧,但也许,得我想得、得我能得、知足常乐,就无所谓围城了。不知道这篇从未对人言过的心语发出去,会收获板砖几篓,仍想在这淡漠了理想情怀、嘲弄着家国责任的时下,借曾公之语结文——“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关心者请入局,入局者少计较,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汐贝薇薇 4087楼 2013-10-16 21:41:29
请问楼主,市人社局下属的市人事考试中心和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是属于教育厅下属的招生考试院吗???还有海关的待遇怎么样啊?LZ一定要看到我!!!!!
-----------------------------
我说过了,这两个地方根本不挨边,人社局和教育局是平行单位,这是常识。海关待遇还行,略高于当地公务员。
@ahwucheng 4091楼 2013-10-17 10:14:54
你们市长被双规了,怎么说?
-----------------------------
是你们市长吧,我们可没有。
最近看帖和回复的朋友少了,可能是楼主讲的太专业了吧,在谈建立后天背景前,现说几个关于背景的段子吧,轻松一下。还是那句话,除个别楼主注明的外,保真。
先说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注:这个是听说的,真实性70%)。话说前一阵子,十八大换届前后人事调整频繁,一个四大商业银行的行长要换人,某排名靠前的副行长托了组织部领导的关系,希望能够在适当时机提出来敲敲边鼓或者预热一下。现任国家副 ,当时的中组部长李XX某次组织小范围开会讨论部分省部级干部事项,期间还有中央领导在座,正好会议期间气氛和谐,就有人顺道提出来该行的人事事项,结果李部长当时就说,会议议程里没这项吧,议程这么紧张回头再研究吧,再说,(关键是这个再说)你突然提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连个资料都没准备,怎么讨论。
这件事我想说的是:领导干部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一个四大总行的副行长,也算得上是大众眼中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到了中组部长那里,就成了大家都不认识的路人甲。所以当了领导也别自傲,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咱们小兵呢,见了领导,即便是地厅级或省部级的也别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别人眼中的路人而已。领导也好,小兵也好,自己的心态放正最好。
接着说一个,楼主父亲有个朋友,是个火车站的片警,五十多岁了没有任何职务,应该是个副科级待遇,然后按年龄走的警衔,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级别。有一次他和楼主父亲几个人吃饭,吃到一半有人给他打电话,他说了一会说到,要不你过来坐会吧,我和几个好朋友吃饭呢,然后就撂了电话。大家问他是谁,他说是省政法委书记,大家都吓了一跳,以为他开玩笑呢,没想到过了一会真来了人,真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说正好在附近没事,有一阵没见老朋友了,就过来看看,坐了一会就走了。大家很惊讶,他说,我们是发小,从小就在一起的,两家都非常熟,有人就问,你和这么大的领导这么好,怎么不解决你个级别。他说,嗨,我除了实在为难的个人的事情,基本从来不给他找事,我的事情也从没提过,他要是觉得我是那块料,早就提我了,我也知道自己干不了领导,也就不为难他,有了难事他也不会不管,因为不求人,所以我们到现在还这么好。
这件事我想说的是:有时候背景这东西不一定人人适用,关系也因为不参杂过多利益才能更好的维持,抱着太强的功利性目的去结交,反而落了下乘,要是他仗着关系索求无度,强人所难,也许两个人早就分道扬镳了。
@pgloyp 4111楼 2013-10-19 23:00:11
牛人楼主,我是普通二本,人比较内向,不懂人情世故,考国税,有发展前途吗。问一下面试有黑幕吗,农二代,没钱没背景,只有背影。
-----------------------------
国税会很公正,关于你的问题,请看我的另一个关于背景帖子,里面写的很详细。
回复第4048楼,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回复第4022楼,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君子嫣然NO1 4021楼 2013-10-13 20:25:24
楼主能帮我答疑解惑吗?我明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化学专业,请问有哪些与化学相关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我打算去考?
-----------------------------
事业单位就多了,高校很多啊,但政府的就很少,大约只有环保,质检和他们的下属吧。
--------------------------
@君子嫣然NO1 4045楼 2013-10-14 13:27:18
恩,还有一事,今年的银行校园招聘开始了,每年的银行校园招聘,是正式工吗?柜台和非柜台岗位待遇有差别吗?以后的发展前景各自如何?
-----------------------------
是不是正式工要看招聘情况,现在一般都要先下柜台的。
--------------------------
@君子嫣然NO1 4114楼 2013-10-20 15:30:28
恩,多谢楼主。敢问海关怎么样?比如厦门海关,上海海关之类的,听说海关很累,24小时倒班!
-----------------------------
海关还好,窗口人员需要倒班,但也不会很累
@weiguangjun 4121楼 2013-10-21 10:10:03
看看回帖,全都是问楼主哪个单位好,哪个单位有钱,哪个单位容易升官。楼主不是立志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么?看了这样的回帖,感觉怎样?有没有点伤心?从这些回帖,间接可以看出公务员的素质了,全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去当公务员的。这样的目的去当公务员,焉能不腐败?
楼主的贴其实已经歪楼了,标题可以更改为“报考公务员怎样选择好单位”。
-----------------------------
其实我应该再开一个帖子,专门解答比较好吧。其实要想升官倒也不是坏事,体制内有一句话,叫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要想发财就容易出问题了,不过现在大部分人想考进体制内,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也无可厚非,毕竟脱离了生存基础,光谈奉献就假大空了,大家其实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好了,有一点时间,接着给大家谈一谈后天背景的建立吧,其实先天背景的部分并不完整,只是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也就是三十岁之后,到了中层阶级后,先天背景相对就会淡化,后天背景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或者说,之前有的先天背景,很多也变成了需要自己维护的关系,与后天努力糅杂在一起。并且较高层次的背景及关系运作更为复杂,往往职业的发展更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也并无特定规律可循。与形势,机会,运气等都有较大关系。所以直接讲一讲后天背景的建立和维护运用,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罢了,还请大家斧正或互动吧。
开说之前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建立并维护后天背景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它的目的,并且预期会给自己带来利益,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凡事莫不如此,我有一个观点,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是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但是绝不会让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那这种事就不会做。包括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真的如此吗,也不尽然,他做的事情必然会带给自己满足感,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让自己有成就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欢愉。所以建立并维护背景的目的是什么就很重要。
接着写帖子,我个人认为一般人体制内谋求背景支持(这么说太麻烦,以后就说建立关系吧)主要是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关系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寻求支持,也就是为了升得更快,能够上到更高的职位。二是通过建立各种关系拓宽自己的人脉,俗话说公门之内好修行,也就是方便自己、家人、朋友等办事吧,毕竟公务员工资又不高,但是办事方便些,通过建立各种关系在孩子上学,家人看病,办个户口,开个证明啊之类的事情上图个便利,毕竟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头熟了,不仅私事方便,甚至公事也好办,工作都好开展。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关系,尤其是没有先天背景的朋友,如何建立起三、四类关系,并通过努力把三四类关系进展成二类关系甚至达到一类的效果,在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起到帮助自己的作用呢,这实际已经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课题了,但是在体制内又和社会上略有不同。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是自身建设,什么是自身建设呢,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先天关系的人,那么通常任何人都不会对你有先入为主的亲近感,你的社会关系都需要自己努力从头开始建立。你首先要自己有建立社会关系的意愿,并努力付诸实施,这是内因,你一个年轻人,位不高,权不重,没有任何资本和经验,那么别人为什么会主动关注你,并主动寻求和你建立关系并打算给你帮助呢,没道理啊。所以你要自己主动,争取和别人建立关系。
我怎么感觉在教大家腹黑和权谋呢,罪过啊罪过,下边的东西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不屑和反感,批评我光想着如何教人拉关系走后门,不把心思放在为人民服务和认真工作上,不过我保证,我写的内容三观绝对正,充满正能量。其实也可以叫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觉这不就是好多成功类书籍的说法吗)。
不行了,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说吧。
接着说吧,首先,一个人要想从零开始,从基层开始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不要懒,有的人上班到点到,下班就回家,既不愿意和别人多交流,也不愿意提升自己做一些充实自身的事情,通俗点说就是宅男宅女。下班回家上网打游戏,看韩剧美剧,看娱乐节目,然后到点睡觉,都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也不愿意接触新的环境和事务,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连了解都提不起精神,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除了吃睡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你怎么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关系。指望别人上赶着来和你沟通联系吗,你有这个资本吗。所以第一步,别做一个懒散的人,别做一个满于现状的人,别做一个只知道脑子里想象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站起来,走出去,积极的接触别人,和同事,朋友,同学,师长,上级,同僚,甚至是来办事的人沟通和交流,政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和交流,无论是工作中和同事,兄弟部门,还是对外和群众、办事人员。我从未见过一个沉默寡言,性情冷漠,闷声闷气,死气沉沉的中层干部,高级干部就不说了,有时候是地位太高导致了亲和力欠缺,但他们在年轻时绝不是这样的。这无论在体制内外都是如此。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3918楼 2013-10-11 16:56:35
送大家几句话吧,体制内适用,体制外其实也适用。
一个是形势比人强,顺水推舟事易成,缘木求鱼事难为。
二是命运很重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没办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
三是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人若心中无底线,做事不求手段,得到的会比失去的多。
与诸君共勉。
-----------------------------
@东莞工作服装厂 4135楼 2013-10-22 18:13:37
看来楼主应该至少是厅长的料,牛人。佩服佩服
这样年轻有这样的见识。
-----------------------------
借您吉言,过奖过奖。
@我是复读机是我 4138楼 2013-10-24 11:36:51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红尘大哥,看了你写的几个帖子,很实在也很受用,确实将体制内外的现状表述的很清楚,我也想说说我的家庭组成情况和收入水平,我在三桶油之一的垄断国企做技术工作,单位所在地为直辖市,中级职称,年到手收入(不出差情况)12万左右(包含各种福利),公积金每月3000左右,如果出差做项目的话应该在20万以上,父母和姐姐姐夫均在某建筑类央企工作,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企业效益也一般早已退休......
-----------------------------
社保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了,我知道你所在的地区,已经参公了,工资就这个意思,补贴是因为开发区的关系,应该不会有大变化了。工资待遇,体系等应该基本这样了。
@我是复读机是我 4138楼 2013-10-24 11:36:51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红尘大哥,看了你写的几个帖子,很实在也很受用,确实将体制内外的现状表述的很清楚,我也想说说我的家庭组成情况和收入水平,我在三桶油之一的垄断国企做技术工作,单位所在地为直辖市,中级职称,年到手收入(不出差情况)12万左右(包含各种福利),公积金每月3000左右,如果出差做项目的话应该在20万以上,父母和姐姐姐夫均在某建筑类央企工作,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企业效益也一般早已退休......
-----------------------------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4139楼 2013-10-24 13:36:35
社保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了,我知道你所在的地区,已经参公了,工资就这个意思,补贴是因为开发区的关系,应该不会有大变化了。工资待遇,体系等应该基本这样了。
--------------------------
@我是复读机是我 4140楼 2013-10-24 14:02:12
听您这么一说,我想对您我所在城市很了解啊,哈哈,不排除各种可能性,还想问下,对于开发区的补贴,后期会不会取消,以前可能开发区的优势还挺大,现在逐渐在减弱,没赶上好时候。对于新区的建设,红尘大哥有没有自己的理解,国家很重视给钱给政策,但是我个人感觉发展速度和区域位置不匹配,政府机关效率比较低下,官僚气息浓重,人浮于事。
-----------------------------
整了好多年,体制都没理顺,层级都没弄清,没办法,人员整合没下狠手。过两年自然消化了就会好些吧。补贴短期不会取消,长期看也应该不会,但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会拉小。
@我是复读机是我 4142楼 2013-10-24 14:48:14
@红尘万丈向李学习
楼主大哥,想问下参公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转公的可能性大么,对于社保基金这类事业单位是继续参公好还是转成公益事业单位好,我老婆说这块晋升渠道很窄,干一辈子有可能也就是个科级,有没有什么正当途径调动,学金融的哪些体制内单位最对口,能和企业有接触,有一定的审批管理权限。 另外我还想说说我对垄断国企的感触,其实现在进入途径最不公的是国企,相对来说公务员招考要透明、公......
-----------------------------
公务员考试越来越严格,别说参公事业单位转公,就是事业单位借调到行政机关干行政的活,干到一定职务的的个人都转不了。社保中心这种单位基本不会转公,就这样参公。我之前说过,很多人干一辈子就是个科级,这是正常的,提上去的毕竟是少数,你到各个省厅看一看,四十左右的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都一大把,别说再低一级的机构了。到哪儿都差不多,心态不要太浮躁,不要自恃过高,到哪干,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好。学金融的,金融办,三会一行,财政,税务,发改,国资、商务委,经委,都比较对口,都是热门单位。业务处室都有审批权。你难道想利用职权收钱吗,别抱这种心态,风险太大,再说这些单位都是热门,第一不好考,第二事业编想转公务员基本不可能,除非处级以上。
@wjhqlsh 4150楼 2013-10-28 09:02:44
LZ不用扯了,广东公布公务员平均工资了,17.5万,这可是平均工资啊!还不用交税,在社会上工作,要拿到这个收入,税前估计的22万以上!这能占多大比例!所以,别在这里立牌坊了!
-----------------------------
你看清楚再说,新闻上也不是平均工资,是政府支出的工资薪酬和各类货币及非货币福利。这笔钱包含的费用非常广,不是平均工资,你在社会上如果月到手8000元,公司为你付出的各项人头成本应该在一万三以上,这里包含了公司为你付的各种保险、公积金等,你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和所得税等,你不信回去问问你们单位的HR,也就是说,单位为你支出的所有金额一年也是超过十五万的,但不能说你一年收入十五万,这么说你也不愿意不是,所以报道本身就有偷换概念之嫌。
@wjhqlsh 4150楼 2013-10-28 09:02:44
LZ不用扯了,广东公布公务员平均工资了,17.5万,这可是平均工资啊!还不用交税,在社会上工作,要拿到这个收入,税前估计的22万以上!这能占多大比例!所以,别在这里立牌坊了!
-----------------------------
还有,新闻里说的根本就不是广东,而是广州,这两个概念差别很大,你不要混淆,广东有很多地方还很穷。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公务员人均到手收入八千元左右并不高,因为当地人均收入本来就高,这种收入在全国属于极端情况,根本就不具备普遍性。我之前在帖子里也说过,有些发达地区科级干部到手收入是可以在八千到一万的,广州很明显就是这样。科级干部收入基本就是平均收入,新闻里说的1.75万也包含了很多其他支出,根本就不会发到个人手里的,个人其实也享受不到,这和会计科目计算有关,你们单位食堂改造要算到你工资福利里,你会高兴,离休人员一个人一年报了30万医药费摊到你头上算你的收入,你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