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 M2 机制和资金链断裂
(详细内容,我正在写出来)
房地产只是形式,印钞才是“硬道理”。 打个比方,一个房子总价100万,一个人有30万,贷款70万买房。 这时候,30万是既有货币,70万是M2的派生货币。在交易之后,M2总量就从30万增加到100万。 然后,开发商拿着这100万去付各种费用,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利润,100万就在社会中流动开了。 在社会中,人们贷款买房、zf贷款基建、工厂贷款买机器建厂房等等,都是增加了M2。 需要明确的是,房地产只是一个工具,扩大M2、让体制获得更多收益的工具。 假设,今年市场上增加了总共增加了10套房供应,人们手里总共有300万现金,那么房价就取决于M2。 如果国家决定,今年M2增加700万,那么如果卖出10套房子,总房价就是300+700万=1000万,每套房子100万;如果M2增加了300万,那么如果卖出10套房子,总房价就是300+600万=1000万,每套房子60万。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房价纯粹依赖M2的增长。M2增加得多,房价升的就多;M2增加的少,房价升的就少。美国“次贷危机”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美国M2每年以3-5%的速度温和增加,但是房价在5年的时间里提高了60-100%。 到最后,M2增幅无法支持房价上涨,于是房价开始下跌,引发“次贷危机”,并且进一步引发房价下跌,让房价最终与M2增幅相匹配。
而中国在1999年,M2只有12万多亿的时候,人们觉得一平方3000千块钱还贵;到了2010年,M2达到70万亿,人们觉得1.5万都便宜。 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城市化、房子价格永远上涨等等借口,完全是因为循环的M2过多,也就是资金过剩,导致房价持续上涨。 2009年初-2010年第三季度的一年半多时间,这个现象非常明显。 2009年初,M2总量是47.5万亿,到了2010年三季度,房价普遍翻了一倍有余。 为什么,因为2010年3季度,M2达到69万亿。 20多个月,M2几乎增长了50%。 如此巨量的资金,进入市场炒作房子,让2009年买房占到全民消费的一半以上,必然形成了房价翻倍的局面。 如果2009年,任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通缩继续,不发行4万亿政府+将近10万亿银行贷款的将近14万亿的巨量M2增幅,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房价像2009年初那样持续下跌,而且越来越没人买。 当然,如果那样的情况发生,银行就会大面积亏损、地方财政卖地收入接近零、地方与房地产有关的各种税费急剧下降。 那么,这对谁有益?谁有害? 答案很明显。 对地方财政有害,对炒房者有害,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自住房或者无房户无害或者大大有益。 更重要的是,房价低、房租就会低,就会引发整个社会民众的生活费用全面下降。 日本在过去将近二十年地产泡沫破裂后,民众生活费用明显下降。 对于出口竞争力仍然很强、利润高的产业-比如汽车产业,工人收入如果能够保持80年底的水平,那么生活福利就等于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 从这点来说,降房价明显是对绝大多数民众有利,但是对体制不利。 而对体制不利的坚决不能做,所以必须要用巨额的M2增加,来实现对体制的输血,保持体制的生活水准。
M2是刚性的,只能越来越多,这个不容置疑。房子是M2向体制输送利益的管道,是一种形式。 本来,其它方式也可以达成这样的效果,比如说满清就通过鼓励民众种鸦片、抽鸦片,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不过在21世纪,不能鼓励种鸦片,香烟产业也由国家控制,国家通过鼓励人们抽烟,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个利益获得已经基本上饱和,没有上升空间。 所以,国家需要新的载体,这个载体必须足够大、足够醒目、足够让人觉得“值钱”。 那么,房地产就是这样的一个最佳工具,所以国家就开始用起来这个工具。 这时候,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开发商从地方卖地,然后拿一些身份证直接办贷款盖房,然后从银行弄到钱,并且交给财政大头,自己拿小头,实现这样的财富分配。 但是,“房奴”们自不量力,非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参与进来。 正好,有了“刚需”和“房奴”的幌子,这个管道更加真实。 而且,“刚需房奴”们从自己家拿来的钱,加入这个管道中,也壮大了房地产和财政的力量。 这时候,银行里留下的就不是房地产商和一些空的身份证,而是实实在在“房奴们”的债务,从银行借的贷款。 所以,“房奴”进入市场,耗尽家人的储蓄,并且欠了大量按揭,而且生活非常痛苦,这纯粹是咎由自取。 那么,如果房价暴跌怎么办? 很简单,中国的银行房贷是无限责任的,不论房价多少,房奴都不能破产,都必须还银行钱。 否则,银行可以随时让“房奴”进监狱。 那么,如果大量“房奴”都还不起贷款的时候,怎么办? 很多人说,银行就要注销债务,导致M2减少。 可以说,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当“房奴”买房的一瞬间,钱已经是房地产商的了,已经开始进入经济系统流通。 或者说,钱已经存在于其它人的名下,如果“房奴”还不起房贷,总不能找房地产商去要钱。 即使能够找房地产商要钱,如果房地产商已经不存在了呢? 难道再一道道向上追溯? 决不可能如此荒唐。10套房子销售获得的1000万元已经归于社会中不同人的名下,这些钱是无法消失的。 那么,如果“房奴”还不了贷款,亏损只能由银行承担,注销银行的资本金。 银行资本金减少了,M2就减少了,经济通缩,物价下降。 但是,这也是荒谬的想法。 中国的银行资本金本身就不足,如果因为亏损而减少资本金,立刻让资本金比率变得更少,让银行规模立刻缩小。如果亏损数额达,那么银行直接倒闭了。 但是,中国的银行可能倒闭吗? 可能亏损吗? 可能注销资本金吗?规模可能缩小吗?决不可能。 所以,就需要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账,让这些已经亏光的钱还留在账面上。 然后,未来用通胀的“铸币税“冲销这些坏账,因此银行坏账的结果不仅不是让货币减少,而是让货币变得更多。 所以,一次“房奴”如果拖欠贷款不还,等于制造了两次的M2。 这就像我住的小区门口,开始在小路上的安装了造成大家很不方便的护栏,创造了一次GDP,不到一年拆除并卖到废品收购站,又创造了一次GDP。 当然,这个护栏还可以重复上岗和下岗,创造更多的GDP。 同理,二手房也可以卖来卖去,给地方财政和房地产中介创造更多的收入。
有个词叫做“透支”。 人们经常会说,但是并不真正理解是什么意思。 而Shibor利率的飙升,会很快告诉人们“透支”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市场中有10套房,人们手中有300万元,M2在2010年的增量为300万,那么10套房子应该卖600万。 但是,这时候,市场房价已经到达每套100万。 所以,房地产商就要以100万的价格,卖掉6套 房子,留4套房子在自己的手中。 这时候,从房地产商来说,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更有雄心在2011年把这4套卖掉,并且盖更多的房子,销售更多的房子。 于是,房地产商把自己几乎所有的利润用来高价买地,等着2011年赚更多的钱。 但是,到了2011年,房地产商突然发现,银行贷款批不下来了,自己没法盖房子了。 但是,这时候前面的10套房子正在建设过程中,各种税费都要缴纳,还要缴纳新购买的土地的各种费用。于是,本来巨大的收入希望,突然就变成了空,资金链快断了,已经卖了的房子马上就没钱往起盖,快成烂尾楼了。 那么,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房地产商。 有的差一些的房地产商,在2010年下半年就难以卖出房子了,资金链本来已经绷得很紧了。希望开年能够获得贷款,否则资金链随时会断掉。 而这是一个方面,因为房地产商的日子毕竟还好一些,大多数房地产商都能撑几个月没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才是最头疼的,就是地方财政的资金链处于更紧张的状况。 在2010年初贷款额度还非常宽松的时候,地方财政就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大肆借钱进行建设。 而大多数建设的建设周期都在两年以上,比如说地铁、高速公路等等。 那么,到了2011年,不仅本来宽松的贷款突然变紧,而且融资平台也失去了再融资能力,这等于对地方财政“雪上加霜”,这就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 虽然地方财政不透明,不知道地方财政从2009-2010年到底借了多少钱,但是地方宣布的各种经济刺激方案就可以看出,这个数量是极其巨大的。 例如,美国一次量化宽松可以达到6000-7000亿美元,但是湖北一省就可以宣布12万亿元的经济刺激,一个省可以顶美国三次量化宽松的规模。 而这块的需求是最为急迫的,因为在2010年下半年贷款已经开始收紧,无数项目张着“血盆大口”等着资金的注入。 但是2011年一月份下旬之后,国家的政策又让这些项目失望了。
如果上述推测基本属实,那么2011年的资金已经无解。 现在,全国到底有多少建设项目,一般人估计很难了解明白。但是,从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国家铁公基、房地产和地方建设来看,就是国家在1月份多填2万亿进去,也是暂时缓解资金压力。 到了2月份,大量的需求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问题在于,2011年只有区区7.5万亿的贷款额度,这样房贷的话,两三个月就用完了。 而且,如果这样做的话,民众必然在两三个月之内就要开始行动,尽快把自己手里的钱都花出去。 而一旦人们开始加快花钱,那么资金流速就会骤然加快,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就会立刻短缺。 短缺的状况更刺激人们加快购买。 而如果75万亿资金中的一半开始动起来,那样的景象将很难想像。 同时,外资也要加速逃跑,可能让资金状况变得更难以预测。 那么,这时候又回到最简单的基本问题:如果进行大规模印钞贷款,就会在两三个月内形成大量资金涌入生活必需品的状况;如果不大规模印钞贷款,就按照目前推测的巨量资金需求,Shibor很容易升到10%以上,进而引发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导致金融系统开始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