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哀帝刘欣显然并不轻松:这毕竟是他第一次违背太皇太后的意愿做事,其实,太皇太后的意愿到底是什么,他并不知道。准确地说,或者应该是他第一次事先没有征得太皇太后同意就做出了决定。
他知道,这大大不该,要不是怕引起内乱,按照太皇太后一惯的作风,她指定要废了他这个皇上。
偏是这个赵皇后不知进退,非要拿王根、王况两个说事儿。这可不同于给家里人争点儿好处,而是直接跟太皇太后叫板。他当然不能同意,但他也不想得罪赵皇后。咋办呢?交给太皇太后,由她自己决定。
太皇太后闻报,脸上灰蒙蒙的,许久,她猛地一拍案几,怒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噢,证据确凿,皇上和赵皇后也已有了意见。”
这是啥意思?同意还是不同意?哀帝到现在也想不出,他当然想问明白,但太皇太后已不耐烦地冲他挥了挥手。
以上为《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的第四章,总第六十章,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没办法,他只能去猜:说不同意吧,可证据确凿,太皇太后岂能公开偏袒?说同意吧,以现有的证据,按大汉律,王根、王况两个足以判处死刑,太皇太后仍脱不了偏袒之嫌。
猜测着,哀帝蓦然一惊,深悔自己做了一件大蠢事:这个赵太后,说是试探,竟暗藏玄机。应该说,是他把太皇太后陷入了两难之地。
看来,太皇太后的愤怒,绝对不单纯因为对贪腐的厌恶和赵太后针对王家的发难,还有他的愚蠢。
他必须要挽回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他赌气下了诏:既然王根、王况两个的罪证确凿,就按赵皇后的意见办。
如此,既保护了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又把责任推给了赵皇后,还显示了太皇太后的公正无私,自然也削弱了王家的势力,一箭四雕。
下诏后,哀帝暗暗留意太皇太后和赵皇后。太皇太后还是老样子,没人能瞧出他在想啥,赵皇后却日渐趾高气扬起来。
以上为《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的第四章,总第六十章,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一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这个可恶的女人,可千万别再给朕惹出什么麻烦来。”哀帝暗自叹息了一声,心居然慌得厉害,起身慢慢地踱着。
这时,贴身太监过来递给他一份奏折。他伸手接了,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他则继续踱着——即位后,他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踱步。踱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居然能让人身心愉悦。直到累了,他才漫不经心地去看手里的奏折。
王莽的请辞书!
“这是咋回事?朕并没有亏待过他呀。”他忍不住喊了出来。
贴身太监没少受王家的恩惠,闻言,忙道:“启禀皇上,这可怪不得大司马呀,是赵太后下懿旨让大司马去职回府的。”
“赵太后?又是这个女人,可不能任她再胡闹下去。”这话他可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说说。心里说着,嘴上道:“不批,朕坚决不批,你,去告诉大司马。”
贴身太监暗自高兴,转身欲去。
以上为《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的第四章,总第六十章,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二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以上为《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的第四章,总第六十章,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二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以上为《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的第四章,总第六十章,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三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爱你天津 2018-03-04 19:19:50
吧
-----------------------------
多谢关注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四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五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这个王莽还算勤勉,处理父皇丧事,举行朕的登基大典,都立了大功,就这样说是不是太简单了?朕既要挽留,就不妨说得再恳切一点儿。”
想罢,道:“你且回来,下诏:父皇把政事委托给大司马您而离开了群臣,朕得以继承皇位,确实深自庆幸能与您同心合力。现在您称病引退,显得朕不能奉承顺从父皇的意思,朕很悲伤。朕等待你来主事。”
说完,又道:“对了,就这样说,你去传旨,让尚书亲自前去宣诏。”
“这个皇上,倒还算重情重义。”王莽接诏后,心里不由一阵感动,但他转而又想:“别是他也学鬼了,说的竟是客套话。果真如此的话,也太小瞧我王莽了,我王莽也不是三岁小孩了,岂能被你几句好话所感动?”
想着,道:“请尚书转告皇上,臣王莽也想着日夜侍奉皇上,无奈身体欠恙,力不从心,万望皇上恩准。”
尚书不敢怠慢,即刻回宫交旨。
“这个老家伙,居然还拿起架子来了!说心里话,朕巴不得你去职回府。你去职回府了,王家的事儿也就解决了一半。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朕且容你,给足你面子。”
拿定了主意,道:“速传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四个进宫议事。”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六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七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四个奉旨匆忙进了宫,哀帝未等他们发问,已道:“大司马王莽称病引退,四位爱卿快快帮朕拿个主意。”
四个早就对哀帝和赵皇后的所做所为不满,暗暗为王家抱不平,闻言均低了头,不说话。
哀帝急道:“四位爱卿均国之重臣,难道跟朕一样毫无主意?”
见哀帝急了,左将军师丹看了看仍在沉默不语另外三位,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哪。”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呀。”哀帝说着,又转向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卫尉傅喜问道:“三位爱卿以为若何?”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八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三个不想多说话,一齐点头称是。
哀帝道:“好,既然四位爱卿都这样认为,那,四位就去说服赵太后收回诏命。”说完,见四个一脸难色,又道:“别犯难,你们可以告诉太后,这是朕的意思,就说朕听到赵太后的诏令很难过,大司马王莽若不留任,朕也不敢主持朝政。”
赵太后不过仍在试探,见自己诏命下达后,王家除了王莽辞职外别无其他反应,不由暗暗自得:“王家嘛,说这么厉害那么厉害,也不过如此。”
因此,听师丹等四人转达了哀帝的话后,只愣了愣,旋即道:“既然皇上发了话,哀家就收回诏命,令王莽重新辅政就是。”
王莽巴不得,但他还是进宫去向太皇太后问计。
太皇太后道:“服从。”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七十九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出了皇宫,王莽径直来见师丹。见师丹摇着头,不停地唉声叹气,奇道:“这是咋了?”
师丹没有接他的话,过来紧紧抓住了他的手,急切地道:“大司马留任了?太皇太后是啥意思?”
王莽苦笑了笑,道:“没办法,咱不过是人家手里的一颗棋子,人家说扔就扔,说留就留。太皇太后嘛,就两个字,服从。”
师丹长舒了一口气,道:“这下可好了,咱们总算又有了主心骨。”说完,又不解道:“也奇了怪了,太皇太后那么要强的人,怎么会听之任之呢?”
王莽道:“左将军指的是啥?”
师丹感叹道:“朝中小人横行,秩序混乱不堪哪。”
王莽“哦”了一声,两眼直直地瞅着他,那意思,继续说下去啊。
师丹清了清嗓子道:“前有大逆高昌侯董宏引秦华阳夫人称太后之史例,说什么母以子贵,非要称帝之祖母、母亲为太皇太后和太后,要不是咱们竭力反对,险引亡秦以为喻诖误朝廷。
今又有人要去‘定陶’藩国之外,车马服饰及立官置吏称‘皇’之意,为共皇立庙于京师。
丹以为,必须明尊卑之礼,正人伦之序。如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合乎‘母从子、妻从夫’之义,将车服与立官置吏比同于太皇太后,非所以明尊卑之无二上之义,定陶共皇的谥号前已决定,也不必再改。今帝已成帝,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王祭入其庙。”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一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猛一拍大腿,道:“高论哪,何不上书直陈?”
师丹道:“帝侧遍地小人,恐凭丹一人之力势单力微,大司马既已留任,可否共同捍卫人伦之序?”
王莽故作为难地摇了摇头,见师丹一脸失望,道:“这可不是‘可否’的问题,而是必须马上的问题,这可是捍卫正统哪。”
师丹闻言,用力捶了王莽一拳,高兴地道:“大司马果然国之柱石,丹这就去写奏疏。”
再说哀帝,得到王莽同意留任的消息,忍不住想:“看来王家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可怕,这个王莽虽官居大司马,还不是让留就留让走就走?”想着,起了身,自得地踱着步。
偏于这时,王莽和师丹的奏疏报了进来。哀帝阅毕,不由大怒:“这两个混蛋,真不识好歹。噢,你们咋说朕就咋办,朕岂不成了傀儡?朕之所以这样,就是不要做傀儡。”想着,随手把奏疏扔到了一边。
扔到了一边,哀帝仍在愤愤不平,却又有奏疏报进来。还是王莽和师丹的!只不过上面加了太皇太后的意见:哀家认为,莽、丹两大臣所言极是,应虚心接受之。另,董宏惑乱朝廷,是为大逆,必严惩之。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二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三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原来,王莽、师丹两个唯恐自己说话的分量不够,奏疏上报皇上的同时,也报了一份给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正想着该怎么反击一下,阅后认为以此作为回击点最为恰当,而且两人已经提出,比自己直接去说更有力。因此,直接在上面加了自己的意见,看你皇上咋处理。
对于太皇太后的意见,哀帝可不敢随手扔到一边,认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个老家伙,终于沉不住气了!这算什么,这不就是在干政吗?既然啥事都你说了算,还要朕这个皇上干吗?反过来说,啥事也说了不算,朕还做这个皇上干吗?
咋办呢?现在显然还不是跟她公开叫板的时候——人哪,跟人叫板必须得有跟人叫板的势力,没有势力的叫板,无异于自取羞辱,甚至于自取灭亡。
罢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姑且先听她的:名号这东西倒也不急于一时,迟早有一天,朕必要按自己的意见去办,看谁还敢再说三道四?
至于董宏,虽是赵皇后的人,却毕竟有功于朕,朕即位之初就严惩功臣,岂不要寒了功臣的心?不过,没办法,只能先委屈他了,就贬为庶民吧。
这也算是一种保护吧,不然,他们还不杀了他?只要他还活着,朕就少不了机会和办法重用他。”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四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五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有的人能够预知他人之所想,而有的人不能。其实,预知他人之所想也简单,只要遇到事多去自己该怎么处理,人同此心嘛。
因此,接到诏书后,王莽仿佛走进了哀帝的心里:他虽说批准了他跟师丹的奏疏,必已恨死了他们两个,或者说他是在大骂着批准的。
不过,王莽还是高兴,毕竟这是哀帝即位后唯一的让他感到有成就感的事。
因为这件事,王莽的心里又有了底气。人只有心里有底气,才会有活力。所谓活力,应该就是摒弃杂念放手一搏的勇气。
这一日,未央宫设酒宴,内侍令为傅太后设置幄帐,就在太皇太后座位旁边。
王莽巡视至此,见了,问道:“太皇太后旁边的座位是谁的?”
内侍令道:“傅太后的。”
王莽怒道:“定陶太后乃藩国之妻,岂能与太皇太后并坐?速速撤之。”
内侍令心里不愿,但见王莽一脸怒气,不敢有违,只得撤去幄帐,另设座位。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六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七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因为孙儿做了皇上,傅太后身边自也少不了人。这事儿早有人密告给了傅太后,傅太后亦忌惮王莽,但又不想因此丢了面子,怒道:“又是这个王莽,屡屡坏哀家的好事,哀家若是再容忍下去,他必认为哀家好欺辱。”
说罢,一时间竟无良策。贴身下人建议道:“太后所言甚是,可不能任他这样胡作非为下去,太后不去赴宴,看他又能咋办?”
傅太后喜欢御宴上那宏大的场面,心里委实舍不得,却因为丢了面子,终究气不过,冷“哼”了一声,道:“好,就这样办,我倒要看看这个王莽,还有那个老不死的,他们该如何自处。”
说罢,当真不去赴宴,转身去躺了生闷气。
宴会还是照常举行了,但因为傅太后缺席,哀帝一直闷闷不乐,气氛自然也淡了许多。
太皇太后正自纳闷,王莽乘敬酒的机会,炫耀地把事儿一五一十讲了。
太皇太后一愣,暗道:“好你个王莽,咋这样沉不住气?看来还需要历练?”想着,嘴上道:“大胆王莽,安敢如此?”
王莽奇道:“不该吗?臣可是在维护皇室的正统哪。”
太皇太后放低了声音道:“哀家懂这些,但彼气焰正盛,难道你非要彼联合起来,把全部的力量都砸到你的身上?你几斤几两,你承受得了吗?哀家命你上书引退。”
王莽似懂非懂地看着她。
她道:“马上,立刻,没有任何理由,不得有半点延误。”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八十九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回到家里,再去细品太皇太后的话,王莽竟颇多收获——本来嘛,为官者谁又会把话说尽说满?所以,他们的话必要用心去品,越品越有滋味——显然地,太皇太后既不想让朝廷发生内耗,又不想王家因此而大伤元气。说到底,太皇太后还是偏袒王家的。
虽说想通了这一点,王莽还是感到闷闷不乐:一旦去职回府,必又要陷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寂寞。
这可不是空话,而是现实,上次他还只是申请,就有不少人开始躲着他走。这是一种足以让为官者死掉了的寂寞。王莽发现,说不清从哪天起,自己已经习惯了或者说迷恋这种自己嘴里厌倦至极的喧嚣。
但是,对于王莽来说,太皇太后的诏命那才是真正的不容违拗的诏命,纵使他再不高兴,也必须坚决执行。
王莽叹了口气,开始慢吞吞地写引退奏疏。应该说,王莽是有才华的,虽有心放慢速度,引退奏疏还是一蹴而就。他看了再看,确信无误后才派人报了上去。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此时,哀帝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王莽的身上:“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竟敢屡屡跟朕作做对?朕乃九五之尊,岂容尔等小瞧?杀了他,对,杀了他。”
想着,欲写诏书,却转而又想:“这事儿太皇太后指定不能同意,只要她不同意,又怎么能杀得了呢?即便能杀得了,恐怕朕的江山也就坐到头儿了。名义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皇权需要靠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
正泄气,王莽的引退奏疏报了进来。
他阅毕,不由一愣:“这个王莽倒还真是个人才,虚话假话当中居然也能暗藏机锋,甚至威胁!这人若能为我所用,朕还何可惧哉?”
想着,心里的恨意再度泛了上来:“纵使你有经天纬地之能,朕偏不用你,你又能咋地?”
发着狠,忍不住又想:“他这又是什么意思?跟上次那样以退为进,还是良心发现真诚悔过?哼,无论你是怎样的用意,朕都答应你。”
想罢,待要批示,却蓦然灵机一动:“对,朕何不听一听公卿大夫的意见,借机探探他们的底儿,也打压一下他。这叫什么,这就叫掉进泥里再踩上一脚。”
拿定了主意,他喊道:“来人哪,速传公卿大夫们进宫议事。”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一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公卿大夫们闻传,不知所议何事,却还是忙不迭地进了宫。见哀帝一个人呆愣愣地坐在龙椅上,均低了头不说话。
哀帝莫名其妙地涌上一股自得:“这叫什么?这不就是权力吗?”充分地享受过这自得之后,哀帝干咳了一声,故作幽幽地道:“之所以请众位爱卿来,因为大司马王莽又提出了引退申请,众位爱卿一起议一议,看该咋处理?”
公卿大夫们闻言一愣:怎么了,大司马又要引退?噢,对了,指定是为了定陶傅太后的事儿。按说大司马这事儿做得也没错,可定陶傅太后毕竟是皇上的亲祖母啊。
从这一点儿看,大司马做得是有点儿过。皇上肯定恨死了大司马,巴不得立马同意。可也不能立马表态支持皇上啊,皇上上面毕竟还有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握有实权且不说,咱也没少受过人家的恩惠,就这么背叛人家又怎么说得过去?大司马毕竟是她的亲侄子,为人也极不错。
更何况,皇上虽说封了一些自己亲近的人,可这些人太不成器,太皇太后又是正统,真闹将起来,皇上也得不了多少好,咱又何苦去趟这浑水?
纷纷各自盘算着,里面当然也有反对王莽者,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都已暗地里向哀帝表过忠心,自问即便不说话,哀帝也能知道。因此,竟没有人先说话。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二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哀帝知道,这事儿急不得,直到大家有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后才道:“众位爱卿应该已经想过了,大家说说看,这事儿该如何处置才算妥当。”
大家都是精明人,哪里会有人自惹是非——身在官场,纵使不惹是非,是非都会缠上你,还用得着去惹吗?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
官场上就这样,只要没人开头,大家往往都能忍得住寂寞。
哀帝急了,道:“先说明了,朕是不带有任何观点的,到底同不同意大司马引退,就由大家来定,大家都必须表个态。”
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是非呀,咋说?没法说,还是让别人先说,咱只管见机行事。
都是这样的想法,自是没人先开口。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三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首发于天涯文学,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四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相传西汉末年有一密林,闯入者轻则遍体鳞伤重者一命呜呼。但因为凡闯过密林侥幸生存者日后或衣食无忧或达官显贵,人们还是蜂拥而至。
这日,王莽居然也闯了进去。密林里荆棘丛生,虽小心翼翼还是不断地有荆棘刺入肌肤,麻痒地疼,再加上前途未卜的迷茫,王莽几次都想退出去,但他没有。
行了一程,也不知有多远,王莽已上气不接下气,不得不停了下来。他顾不得身上的伤痛,贪婪地呼吸着。沁人心脾。他美美地享受着。对,这绝对是一种享受。直到享受够了,他才睁开了眼。
居然有了光线!虽然很弱,但他已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里面的景物:丛生的荆棘,还有许许多多陌生的人。这些人或已死去,或躺倒地上痛苦地哼叫着。
意志薄弱。王莽心里鄙夷地说了一句,不屑搭理他们,继续前行。
前面的路上,荆棘倒是少了,地势却冷不丁地变陡。再行了一段,与其说是行走,倒不如说是爬行。王莽手足并用,爬至一狭小的平坦处,向上观望。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五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六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这路呈宝塔状,越往上越窄,到得顶部干脆成了一个点。爬行者却不少,其时已分成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只有一个人,第二梯队有三五人,第三梯队约三五百人,第四梯队不计其数。
王莽想:“这又是何苦呢?顶部至多就容得下一个人,全都上去,又怎么得了?”想着,不觉哑言失笑:“这些人多是爬不到峰顶的,能够爬至峰顶的终究少之又少。”
随即却又想:“少之又少也不是一个人哪,岂不是还要拥挤?拥挤也没法,咱既然已经进来了就必须爬到峰顶。可是,万一有人来抢又该咋办?”
想到这里,他突然涌上了一股豪气:“来抢?坚决推下去,哼,任何人都别想阻挡了咱。”
正发着狠,蓦然见王舜在向他招手。王舜已然气息微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王舜是他的好兄弟,他可不能丢下他,他挣扎着过去牵了王舜的手。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七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牵了王舜的手后,他的爬行居然变得轻松起来。他甚为惊奇,回头去看王舜,王舜居然变成了王邑。
“王邑也是好兄弟。”感叹着,王邑居然又变成了王宪。王宪虽跟王舜和王邑一样对他言听计从,他却是不喜,因为王宪头上有两个“旋儿”,据说头上有两个“旋儿”的人贪欲盛,贪欲盛的人都有反骨。
想着,他眼前又冒上了王宪那坏坏的笑,不由一阵反胃,王宪却又变成了他爹。
他爹不喜他。不该呀,哥哥虽做了个小官,却天生是个病秧子,将来继承衣钵的肯定还得是他。王莽不解,却不能不怕他爹,父为子纲嘛,这可是圣人说的。他屏息垂首,静待他爹暴风骤雨般地训斥。
他爹却许久没有说话,他实在忍不住,偷偷地瞄了他爹一眼。他爹正慈祥地看着他。他好感动,愈发恭敬。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八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他爹问:“何以为人?”
他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爹又问:“靠什么做到?”
他道:“非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
他爹道:“嗯,名声也很重要。”
他忙着点头。
他爹似乎还想再说什么,冷不丁地却突然转身疾走。他忙喊,竟不料他喊得越急他爹走的越快。说是走,毋宁说是逃。
“咋回事呢?莫非咱的形容出了啥古怪?”猜测着,王莽伸手去摸装在贴身衣兜里的铜镜。王莽素重仪表,随时随地都带着铜镜。铜镜当然在,他忙去照,铜镜里居然现出一条巨蟒来!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一百九十九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咋回事呢?莫非咱的形容出了啥古怪?”猜测着,王莽伸手去摸装在贴身衣兜里的铜镜。王莽素重仪表,随时随地都带着铜镜。铜镜当然在,他忙去照,铜镜里居然现出一条巨蟒来!
许久,王莽才缓过神来:“蟒似龙而非龙,不祥之物。”想着,王莽仿佛明白了点什么,但他旋即又执拗地想:“蟒虽非龙,终究状类,难道就不能变龙?”
这个念头刚一泛上,王莽的体内登上窜上了一股火,烧得他肝胆欲裂。他听人说过,蟒变龙都得过这一关。因此,他咬牙坚持。这股火却是越烧越烈,烧得他翻身倒地,边翻滚着边竭斯底里地叫喊着。一会儿,已气息奄奄。
他不想放弃,但他还是忍不住想:“与其受这煎熬,倒不如死了好。”却是死不了,意识反而更加清醒。“难道老天非要咱遭这份罪?老天的意志可是没法改变的。再说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虽如此不停地劝着自己,他还是权当自己已经死了,以抵御这令他无法忍受的疼。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这疼持续了整整七七四十九日方才止住了。疼过之后,他登时神清气爽,爬起来忘情地一跃。这一跃,居然有数丈之高。
他大喜过望,起身向前追赶。他竟变得身轻如燕,接连越过第四第三梯队,跨入了第二梯队的行列。
第二梯队的人对他这个后来居上者充满了敌意。他岂能容得他们?三拳两脚,他便打翻了他们,只剩下了他一个。
他不甘寂寞,再一个纵身,与第一梯队的人并行。
在过去,他对第一梯队的人只有仰视的份儿,现在却突然觉得第一梯队的人也不过如此。但是,能够先他一步进入第一梯队的人终究不同凡响,他不敢稍有轻慢,毕恭毕敬地扶他上了顶峰。
顶峰果如他预料的那样,只容得下一个人。多了一个人,两个人难免都要缩手缩脚。
他喜欢伸展,自然容不下妨碍他伸展的人。当然,他也最讲策略,他必须名正言顺地把他推下一级台阶。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一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啥叫名正言顺?名正言顺不过是一个理由,一个无可挑剔的理由。什么样的理由才无可挑剔的呢?自然只有上天的意志。上天说,让他下去吧,他就只能下去。
他下去了,便只剩下王莽一个。一个人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感觉终究只是感觉,又怎比得了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呢?他开始发号施令,全天下的人居然都肯听。
蓦然,一群人开始围攻他。他四处躲藏,有人从背后对他下了手:“他妈的,老子做了鬼也不放过你。”
正骂,又有人过来,要割他的首级:“他妈的,死了不可怕,没了头算个啥?”
那个人却不说话,挥刀砍来……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二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他大喊一声,醒了过来,竟是南柯一梦。
他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胸口,心兀自在狂跳不已。他长舒了一口气,记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贪吃了两杯居然迷糊了过去。
每逢生日,早中晚他都要去向爹娘请安。这一迷糊,居然耽误了,他忙起身整衣。
这时,有人“咣咣咣”地敲门。
“谁这么没有教养?”他暗骂着,不耐烦地问道:“谁呀?”
来人急道:“你哥,快起来,父亲大人不行了。”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三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共《励志少年》、《官路风云》、《篡汉建新》、《逝水东去》四卷,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四卷,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四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承蒙诸位的关注和鼓励,天涯文学已发至尾声,敬请继续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五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兵不血刃就篡了汉朝皇帝位的王莽,何许人也?年幼时,其父王曼患了臆想症,因为一个梦,把他投进猪圈;成年后,又因为其父早逝,迟迟与皇封无缘……费尽心机,他建立了新朝,大封群臣,推行改革,新朝却顷刻间土崩瓦解,成了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里面数不尽的不幸、危机、陷阱、福缘、诱惑、权谋等交织或并行,为了心中那个永恒的梦,他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演绎出一幕幕别样的执着与坚持与由此而来的辛酸……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六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七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苏轼有诗云: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谁复知?说的就是王莽,王莽到底何许人也?《王莽那点事》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试图解开这个谜底,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八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因为他爹的一个梦,一出生就遭受恶待,凭借着心中的那股信念,王莽勤奋好学,克己修身,让自己成了名人,引起了叔父们的关注,进而抓住机会,做了黄门郎。《王莽那点事》之《励志少年》卷,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带你品味其中的坚持与辛酸,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零九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西汉末年,做官但有才能和人品可不行。黄门郎是个不大的官,人品与才能俱佳的王莽居然都做不好。可就是这个王莽,居然一步一步做到了代皇上。《王莽那点事》之《官路风云》卷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带你领略王莽的为官技巧,品味其中数不尽的不幸、危机、陷阱、福缘、诱惑、权谋等交织或并行,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王莽那点事》,天涯文学已更新至第二百一十章,敬请关注。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 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做了代皇上后,适逢风调雨顺,朝臣们投其所好,歌功颂德声一片。王莽权欲膨胀,索性篡汉建新,自己做起了皇上。为了他心中那个所谓的目标,他不顾现实,一心复古,不仅用人不当,而且做事又虎头蛇尾,引发危机之后,又不肯放弃自尊,继续对征伐四方蛮夷,终致矛盾全面爆发。
《王莽那点事》之《篡汉建新》卷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带你领略王莽的固执与自尊,品味权力高峰的潇洒自如与风险,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他爹却许久没有说话,他实在忍不住,偷偷地瞄了他爹一眼。他爹正慈祥地看着他。他好感动,愈发恭敬。
他爹问:“何以为人?”
他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爹又问:“靠什么做到?”
他道:“非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
他爹道:“嗯,名声也很重要。”
他忙着点头。
他喜欢伸展,自然容不下妨碍他伸展的人。当然,他也最讲策略,他必须名正言顺地把他推下一级台阶。
啥叫名正言顺?名正言顺不过是一个理由,一个无可挑剔的理由。什么样的理由才无可挑剔的呢?自然只有上天的意志。上天说,让他下去吧,他就只能下去。
他下去了,便只剩下王莽一个。一个人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感觉终究只是感觉,又怎比得了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呢?他开始发号施令,全天下的人居然都肯听。
面对危机,心中的那个“梦”让他误判形势,应对适当,待到局面失控,却又误信咒术,终致兵败身死,难道这就是冥冥中的主动如此?
《王莽那点事》之《逝水东去》卷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带你品味其中的可怜可悲和可叹,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面对危机,心中的那个“梦”让他误判形势,应对失当,待到局面失控,却又误信咒术,终致兵败身死,难道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如此?
《王莽那点事》之《逝水东去》卷
http://book.tianya.cn/book/89225.aspx,带你品味其中的可怜可悲和可叹,敬请关注。读者的支持,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他猛地一拍大腿,道:“去年,我夜观天象,本地将有异儿降生,不曾想竟落入了你们王家。”说完,见王曼不言语,又道:“关于这事,我曾向你讲过呀。”
王曼依稀记得他讲过,但王曼最想知道的是自己该咋办,便道:“且不管说没说过,你只管说我该咋办吧。”
他“噢”了一声,嘴里自语着“该咋办”,已掐指算了起来。算了许久,叹息了一声,却不说话。
王曼催促道:“快说话呀!”
他道:“既为异儿,自该有异样,你所说的正是。”
王曼急道:“你这话跟没说有什么两样吗?我是傻子啊,我不知道这是异样啊?”
见王曼急了,他才又道:“此异儿之异,与别个不同,命硬,专克父兄,有九五之福,可惜不得善终。”
王曼愈急,问道:“杀之若何?”
他反问道:“你说呢,天意如此,你敢逆天?”
王曼摇了摇头,又问:“总该有破解之法吧?”
但见小巨君缓缓地爬了起来,蹒跚地走着。这小家伙竟心比天高,刚学步就去登山。蓦然,他摔倒了。她想去帮他,却是手脚不能动,只能远远地看着。
没奈何,她只好想:“老人们常说,小孩子不碰不磕不长,磕吧,碰吧,你会长得更壮实些。”
想着,她的心被紧紧地揪了起来:小巨君摔得定是不轻,许久,他竟没爬起来。她刚欲喊,他却已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继续攀登。
没登几步,他又摔倒了。这个小家伙顽强,摔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再摔倒。如此反复再三,他已能健步如飞。不一会儿,他居然就到了峰顶。
偏于这时,起风了。风越刮越大,他开始树叶一样飘摇。一个不小心,便坠入了万丈深渊。
她疾呼无声,一个愣怔,醒了,已是一身冷汗。“这是啥征兆?”她寻思着,再去想梦中之事,已然模糊了,转身去看小巨君。
小巨君居然在猪圈里!准确地说,是在猪圈里的一个笼子里。想是已经睡醒了,正没命地哭。
这肯定是王曼的杰作。夫人一眼便已认出,这笼子正是他回来时手里提的那个。她质问道:“为啥要作贱他?”
既然被她看穿了,王曼也不反驳,道:“该作贱就得作贱,这孩子必须要作践。”
夫人问:“凭啥?为啥?”
王曼不语。
夫人便再三问。
王曼还是不语。
夫人想:“看他那样子也不是不喜欢小巨君,他这样做肯定有他这样做的苦衷。再说了,夫为妻纲,妻岂能干涉太多?”
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趁王曼高兴的时候进言道:“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事儿,作贱归作贱,总该让他长点儿能够养活自己的本事吧?”
王曼冷冷地道:“你啥意思?”
夫人道:“要不,让他去年念点书吧,懂点道理,日后他也好过活。”
王曼道:“趁早死了这心吧,人哪,有什么比一生平安更重要?”
夫人反驳道:“平安固然重要,可他得先活着。”
王曼冷哼道:“活着?咋活着不是活着?不比死了强?”
夫人无言以驳,只能垂头抹泪。
王莽当然不知道,他越与众不同越通晓礼仪,他爹越是担心,自然也就对他越冷漠。
王莽不解,趁爹娘高兴的时候去问。他爹登时就会黑下脸来,“冷哼”一声,负气而去。
他爹在的时候,他娘不敢说话。他爹走了,他娘便把他搂进怀里,却只是哭,就是不肯说话。
王莽不想惹爹生气惹娘伤心,不再问,心里却难免存了疑问。
今日过来请午安,赶巧听爹娘在说话。偷听爹娘说话,属大不敬。王莽有心不听,但因话中涉及到了自己,忍不住提心吊胆地听了下去。
听罢,王莽忍不住想:“为什么爹一贯不待见巨君,凡事不肯让巨君如愿,听爹这话,原来是想让巨君平庸。爹定是为巨君好,巨君原该听从,但人活天地间,不能闻达于朝野,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可公然违背父命是为不孝,巨君又岂能做不孝之人呢?唉,咋办呢?”
偏是王涉不识好歹,追问道:“先生,我这次写的作业可算好?”
先生如实道:“写的好。”
王涉以为先生不知,想着不用再挨他爹的训,自是欢天喜地,只管盘算着该怎么给王莽恩惠,以拢住王莽不让他反悔。
先生却在想:“这个王曼,看着似个明白人,不想竟是个糊涂蛋,遇上了可造之才偏不知道珍惜。咱可不能埋没了这样一块美玉,反正王涉也不想学,便随他去,就由王莽代学吧。”
王莽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原点,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咋办呢?没办法,只能学王涉,只不过要瞒过了爹娘,也算是善意的谎言吧。
想到这里,王莽顿了顿脚,强自把堵在心里的高兴压了下去,轻手轻脚地进了爹娘的屋,行礼道:“不孝儿巨君请父母大人午安。”
王曼夫妇知到了王莽该来请午安的时间,却没想到他赶巧在这个时候来了,唯恐话被他听去,用心去打量他,见他与往日并无两样,才略略放了心,照例由王曼冷冷地道:“安,你去吧。”
王莽见爹娘没有察觉,暗自笑了笑,退了出来。
先生起身过来,轻轻地拍了拍他抖动不已的肩膀,道:“不是为师客气,而是你学得太快,为师确已无能为力了,为师不能耽误你,你该另投名师了。”
王莽当然想,但王莽毫无门路。门路还好说,实在没有可以找。更麻烦的是他爹,他必须要先说服他爹。师从于先生都瞒着他爹,若要再投名师,更是不可能。念及此,不由一脸的沮丧。
先生不知其所想,以为他跟自己一样伤离别,心中愈发感动,道:“沛郡的陈参便是名师,你去投他吧。”
陈参自然是名师,其门下弟子何止三千,十之八九为当今名士。王莽知道。因此,待先生伤感地离去后,王莽便开始想怎么说服他爹。
他娘道:“数你本事,俺咋看不出来,偷就偷了,能有啥法?”
他爹道:“不行,得抓紧阻止他。”
他娘道:“咋个阻止法?”
他爹沉思了一会儿,道:“实在不行,给他大婚。”
他娘想:“反正这孩子就这样了,大婚也算是个正经归宿。”想着,道:“大婚倒是能拴住他的心,只是大婚算不得小事,须得仔细筹划。”
他爹道:“无须筹划,他不能跟常人一样举办婚礼,找个人凑合到一起就行了。”
他娘不满,又不好公开反对,便道:“跟谁凑合,总得有个盘算吧?话又说回来了,你想凑合,人家女方能让?”
其实,大婚之法是王曼花重金从老神仙那里求来的,不过通知一下夫人而已。
见夫人虽不满,却并没有反对,王曼心里高兴,道:“据说济南王咸之女最是美貌贤淑,便跟她吧。”
这夫妇俩倒是商定了,人家王咸却不干了,嚷道:“魏郡元城王家是望族,济南王家也不算孤门小户,而且,我给俺家闺女找神仙算过,那可是做皇后的命,岂能嫁你家无名小子?”
王曼不怒反笑道:“嚷啥嚷,娶的就是她的皇后命,要不是她是做皇后的命,要嫁咱还不娶哩,这可也是老神仙给指点的。”
王咸道奇道:“为啥?”
王曼道:“还能为啥,老神仙给指点的,你说为啥?”
王咸道:“这么说,你家小子是皇帝命了,那,为什么默默无闻?”说完,意识到自己失言,忙用手捂了嘴。
王曼道:“休得胡言乱语,平安是福。”
王咸道:“懒得跟你争。”
王曼道:“不争就不争,岂是你说不嫁就不嫁的?”
王咸发狠道:“偏不嫁,你能怎样?”说完,负气而走。
王曼心道:“我才不跟你怄气呢,总有法子治你。”
啥法子呢?花重金。不过,不花给王咸,花给王咸的至好亲朋。王咸的至好亲朋自是尽力劝说王咸。王咸贴了心,坚决不肯。
王曼无奈,只好托大哥王凤求王咸的上司。王咸的上司不遗余力地保媒,王咸吃罪不起,不得已应承了。至好亲朋的劝说便成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也堵了夫人的嘴。
王咸既已应承,王曼当即按跟夫人商定的为王莽举行了大婚。
王曼见火候已到,便道:“这事须得保密,不知你能保密不?”
“保密?他肯把保密的事交给咱去办?这是何等的信任!”想着,怀能心里一阵感动,忙道:“老爷信得过怀能,老爷不让说的事,打死怀能也不说。”
王曼笑道:“有老爷我在,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死你?”说完,见怀能一脸的感动,顿了顿,才又慢吞吞地道:“你把王获偷出来,择一干净人家寄养着。”
怀能吃惊道:“为啥?二少爷和二少奶奶知道吗?”
王曼道:“这,你别管,你且瞒住他们两口子。”
怀能迟疑了一下,又问:“为什么不是王宇或者王安?”
王曼道:“王宇是长孙,长孙乃是根基,动不得;王安太小,让人不放心。”
怀能还欲再问,王曼已不耐烦地道:“你的话是不是太多了?”
怀能不敢再问,只管依着他的吩咐去做。
怀能试探着道:“要不然,咱们把王获接回来吧?”
王曼摇了摇头,道:“再说吧。”说着,冲怀能挥了挥手。
怀能无奈地走了。
王曼眼瞅着她离去,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地上,也病倒了。
王莽正春秋鼎盛,果如大夫所言,吃过了药,没几天就好了。
王曼的病却是老病,一旦发作,吃了无数药,就是不见好转。人久病最容易胡思乱想,王曼猜自己时日不多了,坚决不肯再吃药。不吃药,病愈重,渐渐地连话也不能说了。
不觉便到了王莽生日这天,王曼又开始回忆。他的记忆竟开始变得模糊,但他还是记起了那种种怪异。正因为那种种怪异,才让他做出了种种怪异的举动。
之前,他从不怀疑自己的举动,因为他不敢。现在,他想:“反正自己时日不多了,就客观地评判一下吧。”想着,柔情立转:“巨君倒是平庸了,可是,日后该怎么活呢?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个一技之长,还真没法活。”
想到这里,王曼暗自叹息了一声,旋即又想:“怎么就没法活?王家毕竟是望族,怎么着还能让他活不下去?可是,万一我死了呢?他终究没谋个正经前程,岂不是要寄人篱下?寄人篱下也是活呀,终究能保平安。话又讲了,谋个前程难道就不好?”
夫人以为他的病情有了好转,忙命王永去请大夫。王曼道:“还是算了吧,没用了。”
夫人劝道:“咋能说没用了,病情不是已有好转了吗?”
王永也跟着道:“就是嘛,有病不就医算啥?”
王曼强撑了一口气,懒得跟他们辩,斩钉截铁地道:“去,快去请老神仙来。”说罢,仰身而倒,大口地喘着气。
王永看了看夫人,夫人道:“还是按你爹说的去做吧。”
老神仙还住在破庙里,坚决不肯去。王永怒道:“我爹难道少资助过你?”
老神仙道:“多说无益,你不懂。”
王永生性无多少主意,又遭了他的辩驳,心下愈怒,骂道:“忘恩负义之徒。”
老神仙也不着恼,重又向隅而坐。
王永气急败坏,但听老神仙道:“快回吧,你爹不济事了,耽搁不得。”
王永想:“老不死的,敢咒我爹?哼,你先等着,待我去叫了人,看回来怎么修理你。”想着,负气而走。
老神仙又道:“回去告诉你爹,命数使然,他已尽了力,安心去吧。”说罢,死了一般。
王永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里,便大声喊人。王曼奇道:“你喊人做啥?”
王永道:“还能做啥,拆庙,老匹夫真真气死我了。”
王曼急道:“你这孩子,咋这么不着调,他咋说?”
王永如实说了,王曼已不能言。
夫人便命王永去找王莽。
王莽也急,不过,王莽急而不乱,命家奴去请大夫后,才跟了王永而来。
王曼见了王莽,用眼神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夫人和王永。
夫人和王永不懂,王莽却懂,道:“您老放心去吧,我懂。”
王曼闻言,强撑着的那口气终于咽下了,放心地合了眼。
王永、王莽先是心里空落落的,他娘这一喊,两个意识到,他爹已真的去了,眼里不觉都夹了泪。
两个的眼泪当然是各不相同的。王永打小体弱多病,王曼对他自是百般呵护。他想:“爹去了,呵护没了,依靠也没了。”想着,泪里免不了夹杂着突然失去的巨大失落。
王莽则在想:“爹再也不能历练我了,若是没有爹的历练,真不知能不能有今天的我。今天的我咋了?也算是学有所成吧?学有所成有啥用?还不是没人知道?人不能只想着别人知道吧?这也正是爹不断历练我的原因吧?爹肯定是想让我知道,只要学有所成,就不怕没人知道。”
想到这里,王莽意识到自己大婚后实在太过懈怠,白白浪费了不少大好时光,不由暗自悔了起来。
两个还在各怀心思地想着,他娘已哭晕了过去。两个忙一齐上前,轻轻地拢肩捶背,半晌,他娘总算缓过气来,任两人苦劝,只管啼哭不止。
他娘奇道:“咋了?”
他爹叹了口气道:“我有心事未了。”
他娘劝慰道:“不打紧,咱有儿子嘛,有啥心事未了,你只管说,我管保让儿子去办得熨熨贴贴。”
他爹摇头道:“他们办不了。”
他娘道:“他们办不了,我亲自去办。”
他爹道:“我都未办好,你也未必能办好。”
他娘道:“办了办不了是天意,我尽力就是。”
他爹无奈地如实讲了,他娘吃惊不小,却理解了他爹的反常之举,又惊又敬,半晌不说话。
他爹又道:“巨君倒是有孝心,只是不能让他如愿,他一旦如了愿,恐不得善终。”
他娘还欲再问,他爹已无法再说。
“真是烂狗肉上不了大席面。”他娘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开口说话,不由恨恨地想着。恨也没用,他就是不开口。他娘正想着该怎么点拨他,王莽已说了话。
他娘止了哭,乘机向王永道:“永儿,你是长子,你爹去了,长子如父,你该早拿主意才是。”
“早拿主意?”王永哪里想过这些,不由一脸的迷茫。
他娘转身看了看王莽,见王莽一脸的急,但念及他爹的叮嘱,只好退了一步,想:“永儿从未经历过这个,又怎么会知道?他毕竟是长子,这事儿必须靠他来办。”想着,道:“不知者不怪,为娘讲给你听,你可要听好了。”
教自个的儿子,做娘的都有足够的耐心。他娘把该做的事儿从头至尾讲了一遍,为防他记不住,又捡其中的关键步骤和容易出错的地方重复了一遍,而后问道:“你可记下了?”
王永道:“娘啊,你说的太急了,我连纸和笔还没找到哩。”
他娘奇道:“你找纸和笔做啥?”
王永一本正经地道:“记下来啊。”
他娘气极反笑道:“为娘要的是你用心记下来。”
王永辩驳道:“我怕记不住啊。”
他娘想,这孩子做事认真也是好事,便道:“你快去找来。”说罢,静待他去找来,而后一字一句地又重复了一遍。
王永认真地记着,待他娘讲完,他赶巧记完,拿给他娘看过,虽潦草了点儿,却是一字不差。
他娘苦笑道:“你抓紧办吧,可别误了日子。”
王永道:“娘真是小看儿了,娘说的这样详细,还能有错?您老只管瞧好吧。”
正着急,他娘来了。这时候,王永最怕的就是见到他娘,硬着头皮上前如此这般地把自己的辛苦讲了一大通。
他娘怕他误事才来的,懒得听他摆功卖好,打断了他,道:“做事情,辛苦肯定是有的,只不知进展怎样?”
王永登时傻了眼,不知所语。
他娘见状,心登时凉了半截,冷冷地问:“给亲朋好友的告知找人送了吗?”
王永摇了摇头。
他娘又问:“宴席所需之物备好了吗?”
王永又摇了摇头。
他娘再问:“灵棚搭好了吗?怎不见请你爹过去?”
王永还是摇头。
他娘恼了,却是说不出话来,只用手指不停地点着他,许久,才道:“去,快去找你弟来。”
王永巴不得快离了他娘,闻言大赦似地忙去找王莽。
他娘又问:“那,该咋办?”
王莽道:“凡人最不肯循规蹈矩,要想让之循规蹈矩,必须要先有规矩,而后明分工,重赏罚。”
他娘闻言,暗自赞叹,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她已顾不得王曼的叮嘱,道:“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可不得丢了王家的脸面,你知道的,生死事小,脸面事大。”
王莽满心欢喜,却故作一脸愁相,不肯应声。
他娘道:“怎么,你不乐意?”
王莽道:“怎敢不乐意,只是儿有个条件不敢提。”
他娘道:“只要不丢了王家的脸面,你只管道来,为娘的一概应允。”
王莽看了看身边一言不发一脸不服的王永,道:“只是,家里的人……”
他娘知他心意,道:“无论老少,也包括老身,全都归你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