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今天说法家。有人认为法家不是一种哲学流派,而仅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我对这种观念的解释是,不要把我们这一代人生来就认为天经地义的,理所应当的事情,当作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至少从纸面上来说,世界主要国家和文明中,时至今日,我们的法制依然是最不完善的。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最大的组织,被法律明文规定允许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这就是党组织。点到为止。

  和西方相比,我们在法家思想这方面开慧最早,商鞅,韩非的著作振聋发聩,直到现在,不但理念毫不过时,甚至都不需要在哲学上有需要完善和修补的地方,而西方真正出现比较成熟的,相对应的思想,就要等到孟德斯鸠,卢梭那一代人了,直到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诞生,这种思想才算是完成。过一段再穿插一段时间怪力乱神,再讲西哲。当然,美国有了这种完善的以法立国的理念,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我们的法家哲学诞生虽然早,却至今从来没有贯彻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我看来,道家和法家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都属于把逻辑走到尽头的思想,而墨家和儒家都属于故意不把逻辑走到尽头的哲学,这句话前面说过了。那么,第一个发现道家和法家这种关系的人当然不是我,而是司马迁,他的老子韩非列传,就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四个人的合传。当然,商鞅和李斯历史作用更加巨大,他们的传在其他地方。最初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们四个合传,司马迁的解释在那时候的我看来也很晦涩,只知道申不害本身学的是黄老之学,而主张的却是刑名。那时候也没有百度,也没地方问去。后来我才明白。

  所谓道家,就是认为宇宙间有一个终极准则,这个准则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推理出一定有,强名曰道,而且这个准则对宇宙间所有事物都是完全平等的,顺着道行事,就会有好的结果,能好到不可思议,逆着道行事,就一定有坏的结果,坏到难以想象。所以道家关注的焦点在于作为一个具体人,应该怎么做,逻辑走到极致,就是要修道,就好像学生如果觉得考上大学就是现阶段最重要最终极的目标,逻辑走到极致,就是要学习,而且是功利的学习,考什么我就学什么。修道也是一样,想到极致,就必须功利的修道,虽然功利的修道这件事在世俗看来,表面上不功利到了极致。而法家关注的焦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那么他们觉得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国家与国家的总体,也就是这个世界,一定也有一个这个领域的终极准则,这个准则对每个国家,对每个国家的每个国民都是公平的。那么这个准则就是法。在国与国之间,简单说就是成王败寇,在国内的人与人之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道家的道是说不清楚的,老子,庄子的著作都是在承认说不清楚的前提下,尽量想说清楚。而法是可以说清楚的,那么能说清楚就要说清楚,让大家都知道,让大家都信任,知道杀了人就要死,立了军功就一定可以封爵。让国王知道这么这么做,就一定能富国强兵。所以,我觉得一言以蔽之,法就是社会的道,道就是宇宙的法。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逻辑走到头的哲学,往往开山之祖和集大成者一两个人,就能把这一门的哲学说完,说尽,直到几千年后,后人的学说,见解,认识,依然难以超越,只不过是补充,说明,解读而已。诸如对道德经南华经的注疏都有几十种,后人都不认为有什么超越,也没有公认最优的本子。无非是大家读不懂,作个注帮大家理解罢了。韩非子也是如此,这之后再也没有如此全面的法家著作,因为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而但凡逻辑走不到头的哲学,就会出现后人的著作超过前人的可能性。对于墨家,就是马列主义毛思想,对于儒家,唐朝独重孝经,宋朝流行周敦颐,二程,陆九渊。元明清独尊朱熹的四书集注,以为标准,王阳明一出心学大盛,他们的弟子们,其实从思想上,哲学上已经不太关心孔孟的思想是什么样了。更关心的是朱熹的和王阳明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有天天给孔孟挑刺的,也自称新儒家,有给理学翻案的,也自称新儒家,最近甚至还出现了崇拜毛 的所谓毛儒,也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

  把墨家,儒家,法家说完,虽然没有讲道家,但是穿插也说到了不少。之所以不讲道家,是因为我不敢讲。了解越多,越不敢讲,只能旁敲侧击,而对另外三家,其实我了解的相对道家少的多,所以才敢讲。或者说,我这几十篇儿,总体讲的就是道家吧。明天专题讲讲道家中最不为人知,最为历史忽视,而我认为境界可能最高的人,杨朱。
  讲讲杨朱。杨朱的故事事迹,基本上有三个来源,最著名的当然是被孟子韩非子记载的一毛不拔论。因为孟子属于四书之一,所以历朝历代的学子都知道杨朱,只不过都把他当作批判的对象。第二个来源是列子,有专门的杨朱篇,主要记录他的言行事迹,还穿插有别的。但是列子这本书很多后世学者认为是东晋伪书。虽然是否伪书,不会影响这本书作为道教冲虚真经的地位,但是如果要讨论杨朱这样一个具体人的思想理念和哲学,用起来总是缺乏些底气。第三是庄子中有很多疑似提到杨朱的地方,吕氏春秋中也有,但是很多都写作阳朱,阳子,阳子居,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杨朱,哪些是,哪些不是,学界似乎也没有统一的意见,这就让我这种只能接收知识的人很难办。另外,庄子里写的关于儒,道,墨,名诸家诸子的事迹,到底是史实,还是寓言?这也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我也没法讨论。

  所以,为了让我下面的这些说法都一定成立,我只用孟子和韩非子里提到过的这个一毛不拔的故事来说事,其他故事史料就先尽量不征引了。

  孟子说杨朱不愿拔掉自己小腿上一根汗毛,来换取对天下有利。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那么大概列子杨朱篇中更加细致生动的描写,也是可以相信的。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墨子的弟子禽滑釐问杨朱,拔你一根毛以利益整个世界,你愿不愿意?杨朱说整个世界不是一根毛所能利益的。禽滑釐问那么假如能呢?杨朱就不搭理他了。不搭理就显得境界很高的样子。然后禽滑釐出来问孟孙阳,孟孙阳说你不明白人家杨朱老先生的意思,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如果损坏你的肌肤,给你万金,也就是一万斤黄铜,很大一笔财富。你愿意不愿意?禽滑釐说我愿意啊。孟孙阳又问,那么损坏你身体一个肢节,简单说就是把你胳膊或者腿砍掉一节,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不愿意呢?这次轮到禽滑釐沉默了。孟孙阳说,一毛比肌肤更小。禽滑釐说我没法回答你,但是我觉得如果让老子,关尹子来说,可能你说的对,如果让大禹,墨翟来说,肯定我说的对。然后连孟孙阳都不理他了。

  其实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逻辑走到极致的故事,如果付出很大的代价,做一件很小的好事,是不愿意的话,那么把大和小往两个极端走,就一定出现,付出很小的代价,做一件很大的好事,依然不愿意。因为逻辑不走到极致的人,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以及自身所关注的客体的利益,所以需要随时衡量斟酌,而逻辑走到极致的人,根本不关心任何利益,一切只是为了探寻揣摩天道。话说回来,利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吃饱了你没吃饭,一个肉包子对我来说就不是利益,对你来说就是。没有全天下都认可的普适的利益,把利益作为一个永恒追求的目标就很可笑,无论是谁的利益。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在先秦诸子中,绝大部分人,无论成就高低,思想传播的广度如何,总是要写些东西,想要留下些文字的,当然其中很多都在后来佚失了,而杨朱就是从来没有写过书。这是在道家思想中很难得的一种境界。

  我们都知道,儒家讲圣人述而不作,所以孔子一生都在编辑整理,没有写任何自己的著作。道家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些理论都表明,不著书立说,的境界是比著书立说要高的,因为这是名,是功。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老子,庄子都要著书立说?难道他们的境界更低吗?如果用纯道教的解释,可以说他们都是仙人下降,有度人弘道的任务在身,所以才会著书。我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我们道士可以相信,对于不信道的人看来,就纯属无稽之谈了。我想这个道理古人也是明白的,所以特地给老子安排了一个见到关尹子,不得不被迫留下道德五千言的桥段,以为掩饰。这个桥段我也相信。但是我认为更理想的解释是,任何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是仙人的,都会有一个摸索,思考,修道,成仙的过程,那么在他的一生中,自然是一个境界越来越高的过程。既然如此,在他们境界还不够高的时候,留下些文字,也非常正常。甚至说不定庄子小时候也是玩尿泥的。毕竟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写下的文字,是他们一生最高境界的体现。这就是一种所谓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吧。这种眼光,不但适用于仙人,也适用于所有的普通人,于是假如津津乐道一个现在取得一些成就的人,几十年前如何如何,小时候如何如何,没出名的时候如何如何,其实从逻辑上都没有什么意义。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只是一个在修仙的路上有些思考的普通道人,我不是仙人,也不是高人,甚至我现在的核心理念,随时可能被我自己推翻。所以我知道要换个名字写下这些文字,以免若干年后丢我自己的人。写下文字是一执,怕别人知道又是一执,怕以后丢人,还是一执。所以我的境界,也就那么回事,我心里有数,你们也有数就好。说不定若干年以后心性提升了,反而不怕别人知道这些幼稚文字是我写的了,无所谓了也说不定。修在当下,莫问前程。
  道门的师父突然召唤我,我要去他庙里一趟,所以在未来的十五天左右时间,就无法更新了。你们先聊着吧。

  走之前,顺便聊聊道士收徒弟的事情。只说道士收徒,不说术士收徒,更不说什么培训班啊,卖法啊,供养我多少钱教你什么什么的这种。也只说现在的现实的,普遍的,不说历史上的沿革。我们道士圈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可以对祖师爷们定的规矩保持敬畏,但是祖师爷的规矩实在没法全部照搬执行。平心而论,这不是规避戒律,也不是纯粹因为急功近利,而是因为道家发展周期实在太长,历朝历代,各宗各派的戒律都不一样,你遵守一种戒律,一定还有遵守更高戒律的人说你不守规矩,结果戒律就成了道士们互相吐槽的工具。那么把逻辑走到极致,遵守最高级别的戒律,遵守所有有过的戒律的合集,这样好不好呢?好,非常好,但是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叫道教了,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传教弘道,自己修就是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师父的庙里的规矩是初一十五吃素,但是某一天正好是初一,统战部宗教局的领导因事请你吃饭,去不去吃?喝不喝酒?当然,铁了心装,也能不吃肉,不喝酒,但是稍有理智的人,或者当过领导的人都明白,想让这个庙以后有好的发展,得到官员的支持,那这肉就要吃,这酒就要喝,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逻辑往下发展,初一十五吃素是吧?那吃不吃葱蒜?锅碗要不要特地刷干净,以避免动物油?案板要不要好好刷刷?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就不叫道教徒了,就成穆斯林了。关于戒律,可能以后还会专题讲,现在点到为止。

  回归正题,所以我只说现在比较普遍的收徒做法,如果谁要说我们那比这严格的多,规矩比我说的要多的多。我只能说,好,您是好修行。

  宏观来说,全真道和正一道收徒也是不一样的。全真道人收徒,一般分为收道士,和收居士。因为全真道士是要出家住庙的,和全真居士的分野是非常清晰的。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乱的端倪了。收道士就是一个人拜某道士为师,然后跟着师父住在同一个庙里,给师父端茶倒水,鞍前马后,考验几年之后,头发也留的差不多了,进行冠巾仪式,道童就正式成道士了。这个人可以是冲着师父的德行,道行,也可以冲着师父的各项本事,技能,也可以仅仅是对于道的崇拜,或者对于这个庙的崇拜,对庙里供奉的神仙的崇拜,而遇到哪一个道士拜师,纯属随机,这些都可以。如果准备充分,给师父个红包供养师父,当然没问题,没有条件的,比如无父无母的,家境贫寒的,不供养师父也无所谓,因为天天跟在师父身边伺候着也是供养。一般来说,道士收这样的徒弟是比较谨慎的,要么是缘分非常大,要么是对其人非常认可,否则不会轻易收徒,因为徒弟以后犯了人事,师父跟着挨骂,犯了天条,师父跟着遭殃。

  另外一种徒弟是居士徒弟,往往道教信徒崇拜某一位道长,于是就拜他为师,供养师父一个少则几十几百,多则成千上万的红包聊表寸心,师父发给一张皈依证,就成为道教居士了。然后在世俗间生活也不受影响,经常去看看师父,庙里有法事的时候去帮帮体力劳动的忙,就可以了。出于弘道和宫观建设宣传的需要,道长们往往有很多居士徒弟,德高望重的道长,或者宫观管理者的居士徒弟甚至成百上千。道长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一一考验,所以我认为一个道士的居士徒弟无论做什么,表现出什么德行,都不应该因此影响对该道士本人的评价。插一句,如果上一句成立,那么一个道士无论收到多么优秀,有名,有财的居士徒弟,我也不会因此而提高对这个道士的评价。

  正一道的情况就很复杂了。住庙的正一道士,以及以道为事,也就是自己设个坛,为信众做法事禳灾祈福,灵宝济炼的道士,包括一些从事术数的,比较规矩的散居道士,他们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修行,道行而收到并不想传度当道士的居士弟子,但是更多的必然还是想做道士的。因为正一道道士规矩少,也不必留头发,还可以吃荤结婚生孩子。道士这个身份,头衔,对很多人,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是很有吸引力的。总之不管什么目的,愿意当正一道士的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多,虽然他们传度了之后,什么想法的都有,师父对他们的约束能力也非常有限,无法介入其世俗生活,大多数情况只好充当心灵鸡汤发放者,除此之外,就是自生自灭。

  更糟糕的是下面的一种,如果这个人拜师的时候,就是说要做道士,那么师父往往还能考验一番,至少仔细看看面相,要来八字算算,问问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有的就劝走了,有的就做好了虽然度他入门,其实和居士一样的思想准备。但是现在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很多人拜师的时候是准备当居士的,师父也是当居士来收他的,可是没两年,生活不顺利了,工厂裁员了,女友分手了,被父母逼婚了,于是突然想当道士了,这样师父就很被动了,如果劝说无果,又不愿撕破脸,就只能带他传度。名山大观的规矩大,这还好办,如果是一般的宫观,当家的遇到徒弟属于这种情况,想要在庙里住一段时间,也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时间长的,能住几个月,时间短的,刚安排好单房,几天就跑了,弄的大家哭笑不得。更有其中的奇葩,从此成了庙混子,美其名曰云游,其实就是有法事了帮忙念念经,没法事或者自己没本事,就用各种三脚猫术数哄骗老太太们供养。其实如果以每个月几千元为目标,不怕声名狼藉和灵官爷抽,在东南沿海省份忽悠,是一件省时省力的营生。只不过,被他们打旗号的师父就倒了霉了。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很多三十岁以下的正一道人在从事这样的营生,当然他们是不会承认自己在忽悠的,我也就是这么一说,谁真问我问到脸上,我也只能呵呵。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人心浮躁,社会变化太快,人的生活轨迹复杂,以及正一道传度门槛太低,程序过于简单造成的。现在有的全真大庙,甚至十方丛林,也开始学正一传度一样搞定期的,规模化的冠巾大典了,我就不幸观摩过一次,各路奇葩,砖头瓦块,交钱就可以冠巾,一张冠巾牒仅售人民币五百元,还送道裝,就连剃光头的都可以去冠巾,还会有冠巾师给进行象征性的拢发。有的人连牒上写的度师是谁都不认识,也不知道都是怎么想的。

  所以,如果你要拜师当道士,检验师父是否真的看得上你,诚心待你,最好的办法是看他是否愿意给你上表,所谓上表,就是奏达天听,告诉祖师爷和神仙们,道门中有你这一号人了,以后功过是非,师父也愿意替你担着。这一点全真正一都是一样的,就算师父本人不会科仪法事,也可以搞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者让庙里其他道长做。居士理论上是不用上表的,但是也不排除有道长一高兴给你上一个,彰示其功德或者诚心,那就赚到了。

  写了这么多篇文字,有些朋友问能否拜师什么的,我都看到了,不是我自视清高,也不是没有自信收徒,而是知道现在道门内都是些这样的事,我只要稍微郑重一些,谨慎一些,门槛显得就会很高。我不是靠以道为事挣钱吃饭的,也不住庙,自然没有必要收居士徒弟,更不需要吃那些所谓仰慕我的徒弟的供养,但是收徒弟要对徒弟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生活中多认识一个和自己缘分很大的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觉得我这辈子能遇到一两个称心的就算祖师爷给面子了,所以现阶段只能说随缘。带徒弟是一辈子的事,和一辈子相比,我在网上写这些文字的时间,和马路上萍水相逢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我穿一袭道裝,坐在马路人行道旁边,把我写的这些文字用A4纸打印出来,平铺在我面前,一定有人来围观我,哟,看我写的好,想跟我结个缘,甚至拜个师,然后我就说好啊,欢迎欢迎。这个场景是不是很滑稽?其实,在网络上,论坛上,和在马路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等我回来,讲讲科仪,符咒,风水,看相,八字之类的事情,我可能净写些砸人饭碗的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