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五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餬;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适合种植各种经济林木,树长到一定粗细就被砍伐掉做拴猴的桩子,房屋的栋梁,富人的棺材。所以这些树都没有享尽自己的天年就被砍伐了,这就是有用之材的祸患。而人们举行祭祀的时候,额头是白色的牛,鼻孔朝天的猪和有痔疮的人,都不可以扔到河里祭祀河神。高功法师都知道这些规矩,也知道这是不吉利的。可是神人因此觉得没用才是最吉利的。
齐国有个残疾人叫支离疏。看样子是得了很严重的罗锅病。他帮人磨针,洗衣服,足够糊口了,家里储存的粮食足够十个人吃。但是官府来征兵他也不用躲避,来征徭役他也不用服役,国家给病人发补贴的时候他还可以领到三钟粮食和十捆柴。一个形体支离的人,还能养活自己,享尽天年。更何况支离其德的人呢?
孔子到楚国去,楚国的狂人接舆从他门前走过,唱道,凤啊,为什么你的德行这样衰败,来世不可期待,往事不可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做一番事业,如果天下无道,圣人保住自己的命就足够了。当今这个时代,更只能希望免遭刑戮了。福比羽毛还轻,却没有谁知道承受它,祸比大地还重,却没有谁知道逃避它,算了吧,孔子你那种拿自己的德行凌驾于他人的做法,划定道路让别人走的做法,很危险啊。迷阳草不要伤了我的腿,郤曲草不要伤了我的脚。
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油脂做的烛柴被焚烧,都是自己造成的,桂皮可以吃,人们才砍桂树,树漆有利用价值,人们才割漆树,世人都知道有用之材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之材对自己有更大的用处。
这一段承启上文说没用的树,然后说到没用的人,接着举了个楚狂接舆的例子,最后收尾。这里面的道理,和上一段差不多,我只点两点。
第一是或许有的人会有疑问,庄子不是说什么状态都一样么,死也不可怕,因为不知道死了之后怎么样嘛。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却表现树木非常害怕被砍伐,人非常害怕为国捐躯,甚至接舆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免遭刑法,既然一样,为什么不顺其自然呢。这个问题如果想酣畅淋漓的讲清楚,要等到遥远的至乐篇庄子和骷髅对话了。这里我只简单的吧答案说清楚。首先排除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的桎梏,除了活着就是送死。我理解庄子追求和提倡的是,维持现状。这个维持现状不是简单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维持现状,而是追求保持生活所有方面总体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搞清楚。打个比方吧,好比我现在一个月挣一块钱,够我自己花了,挺好,但是我如果娶了媳妇,每个月就要两块钱了,我就要想办法挣两块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否则生活水平就要降低,老婆就要闹。那就想办法挣两块去,没有什么好说的。等到有了孩子,一个月需要三块钱了,那就去挣三块去。否则孩子奶粉都买不起,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质量。话又说回来,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娶媳妇呢?不娶媳妇岂不是更加清静,更加不改变生活的平衡?是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人逼你,给你施加压力,那么的确不结婚更加逍遥,就如同部分住庙的全真道人一样。而如果父母家长天天在你耳边唠叨,连同事朋友都开始怀疑你是同性恋了的时候,其实还是娶媳妇相对清静一点。生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是个公众人物明星什么的,甚至可能全社会都在关注什么时候娶媳妇什么时候生孩子。人越出名,就需要修到更高的境界对抗外在的压力,这是很辛苦的。所以,除非有巨大的利益驱使,不要谋求出名。庄子讲的维持现状,是指有了一个亿的时候,不要去追求十个亿。另外那九个亿带来的,除了危险之外,大多是一些追求清静可以舍弃,甚至必须舍弃的东西。
另外一个我要说的是支离其德。这是讲,我们在社会上不要做太好的人。还是那句话,不做好人,不是意味着要做坏人,要杀人放火,对于道家来说,做好人和做坏人都是要主动行为的。捡了钱包无论装自己兜里还是交给警察叔叔,不都要弯腰么,庄子主张的是不要捡钱包。
因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原点其实就在不好不坏之间,保持在道德原点,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受到责难和惩罚,而如果让别人知道你是个好人了,那么你就只能永远做好人了,稍微退步就会受到责难。比如说幼儿园,一个小朋友不爱吃苹果,每天都把苹果给朋友,突然有一天他爱吃苹果了,不在给了,习惯于接受苹果的小朋友一定会受不了。某个明星这次自然灾害捐了一百万,如果下一次自然灾害只捐了十万,就会遭到指责,反倒是从来不捐款的明星,跟没事一样。往往道德原点无论设定在哪,效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向后移动它,就会出问题。比如我结婚以来的习惯就是去丈母娘家总是空手去,这么多年了,都是空手去,老人家也没有觉得不正常,而我在这么多年中,省下多少钱不论,少思考多少事也不论,至少老人家会少很多他们用不到,甚至不想要的东西。而如果一开始就养成带东西的习惯,突然空手去了,就一定会有脸色看了。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真要练支离其德,千万不要着急练,盲目练,而要在不经意间找机会慢慢练,突然从某一天开始跟换了个人一样,原有的社会关系就有全部崩塌的风险,社会关系崩塌,所带来的不清静,要远远大于支离其德带来的清静。一切改变,都是修心的负担。现在再看道德经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和清静经讲的,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德,是一种与外界交往的时候才存在的东西,这个外界,小到家人,大到山河林木,水流空气,北斗银河。在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先做到有德,再做到支离其德,最后做到全德,就算修行到位了。什么叫全德,后面会说。所以我有时候戏言,可能一般所谓的坏人,修道到比好人更快一点,因为让好人做到支离其德很难,对他来说美德如同珍贵的瓷器,不舍得打碎。而坏人就没有这件瓷器,让怎么样做怎么样做就是了。
最后说一句,如果有人说,现在我的一切都很好,我都很满意,什么也不想改变,也看不到任何潜在的危险,一切维持现状就是最好了,又该如何修心,如何修道,如何修仙呢?我只能说,修道这件事不比学佛,学佛往往会告诉你,学佛好,不学佛可能就会坏。而修道讲的是,修道好,不修也无所谓。现在很好,那好好珍惜现在就是了。真正的道家,绝不会用威胁的方式拉拢信徒或者牟利,说些如果不信道,如果不修道,就会怎么怎么倒霉,死了要去哪哪哪。我们没有这回事的,假如有,就是骗人的。不过话说回来了,世界上谁能在一生中永远认为维持现状最好,而且都能始终维持心境的现状呢?比如说,生病的时候,快死的时候,又该如何自处呢?毕竟,修仙这件事,人人能做,成仙这件事,却相当于国家 ,之于普通公务员一样了。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餬;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适合种植各种经济林木,树长到一定粗细就被砍伐掉做拴猴的桩子,房屋的栋梁,富人的棺材。所以这些树都没有享尽自己的天年就被砍伐了,这就是有用之材的祸患。而人们举行祭祀的时候,额头是白色的牛,鼻孔朝天的猪和有痔疮的人,都不可以扔到河里祭祀河神。高功法师都知道这些规矩,也知道这是不吉利的。可是神人因此觉得没用才是最吉利的。
齐国有个残疾人叫支离疏。看样子是得了很严重的罗锅病。他帮人磨针,洗衣服,足够糊口了,家里储存的粮食足够十个人吃。但是官府来征兵他也不用躲避,来征徭役他也不用服役,国家给病人发补贴的时候他还可以领到三钟粮食和十捆柴。一个形体支离的人,还能养活自己,享尽天年。更何况支离其德的人呢?
孔子到楚国去,楚国的狂人接舆从他门前走过,唱道,凤啊,为什么你的德行这样衰败,来世不可期待,往事不可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做一番事业,如果天下无道,圣人保住自己的命就足够了。当今这个时代,更只能希望免遭刑戮了。福比羽毛还轻,却没有谁知道承受它,祸比大地还重,却没有谁知道逃避它,算了吧,孔子你那种拿自己的德行凌驾于他人的做法,划定道路让别人走的做法,很危险啊。迷阳草不要伤了我的腿,郤曲草不要伤了我的脚。
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油脂做的烛柴被焚烧,都是自己造成的,桂皮可以吃,人们才砍桂树,树漆有利用价值,人们才割漆树,世人都知道有用之材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之材对自己有更大的用处。
这一段承启上文说没用的树,然后说到没用的人,接着举了个楚狂接舆的例子,最后收尾。这里面的道理,和上一段差不多,我只点两点。
第一是或许有的人会有疑问,庄子不是说什么状态都一样么,死也不可怕,因为不知道死了之后怎么样嘛。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却表现树木非常害怕被砍伐,人非常害怕为国捐躯,甚至接舆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免遭刑法,既然一样,为什么不顺其自然呢。这个问题如果想酣畅淋漓的讲清楚,要等到遥远的至乐篇庄子和骷髅对话了。这里我只简单的吧答案说清楚。首先排除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的桎梏,除了活着就是送死。我理解庄子追求和提倡的是,维持现状。这个维持现状不是简单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维持现状,而是追求保持生活所有方面总体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搞清楚。打个比方吧,好比我现在一个月挣一块钱,够我自己花了,挺好,但是我如果娶了媳妇,每个月就要两块钱了,我就要想办法挣两块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否则生活水平就要降低,老婆就要闹。那就想办法挣两块去,没有什么好说的。等到有了孩子,一个月需要三块钱了,那就去挣三块去。否则孩子奶粉都买不起,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质量。话又说回来,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娶媳妇呢?不娶媳妇岂不是更加清静,更加不改变生活的平衡?是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人逼你,给你施加压力,那么的确不结婚更加逍遥,就如同部分住庙的全真道人一样。而如果父母家长天天在你耳边唠叨,连同事朋友都开始怀疑你是同性恋了的时候,其实还是娶媳妇相对清静一点。生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是个公众人物明星什么的,甚至可能全社会都在关注什么时候娶媳妇什么时候生孩子。人越出名,就需要修到更高的境界对抗外在的压力,这是很辛苦的。所以,除非有巨大的利益驱使,不要谋求出名。庄子讲的维持现状,是指有了一个亿的时候,不要去追求十个亿。另外那九个亿带来的,除了危险之外,大多是一些追求清静可以舍弃,甚至必须舍弃的东西。
另外一个我要说的是支离其德。这是讲,我们在社会上不要做太好的人。还是那句话,不做好人,不是意味着要做坏人,要杀人放火,对于道家来说,做好人和做坏人都是要主动行为的。捡了钱包无论装自己兜里还是交给警察叔叔,不都要弯腰么,庄子主张的是不要捡钱包。
因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原点其实就在不好不坏之间,保持在道德原点,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受到责难和惩罚,而如果让别人知道你是个好人了,那么你就只能永远做好人了,稍微退步就会受到责难。比如说幼儿园,一个小朋友不爱吃苹果,每天都把苹果给朋友,突然有一天他爱吃苹果了,不在给了,习惯于接受苹果的小朋友一定会受不了。某个明星这次自然灾害捐了一百万,如果下一次自然灾害只捐了十万,就会遭到指责,反倒是从来不捐款的明星,跟没事一样。往往道德原点无论设定在哪,效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向后移动它,就会出问题。比如我结婚以来的习惯就是去丈母娘家总是空手去,这么多年了,都是空手去,老人家也没有觉得不正常,而我在这么多年中,省下多少钱不论,少思考多少事也不论,至少老人家会少很多他们用不到,甚至不想要的东西。而如果一开始就养成带东西的习惯,突然空手去了,就一定会有脸色看了。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真要练支离其德,千万不要着急练,盲目练,而要在不经意间找机会慢慢练,突然从某一天开始跟换了个人一样,原有的社会关系就有全部崩塌的风险,社会关系崩塌,所带来的不清静,要远远大于支离其德带来的清静。一切改变,都是修心的负担。现在再看道德经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和清静经讲的,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德,是一种与外界交往的时候才存在的东西,这个外界,小到家人,大到山河林木,水流空气,北斗银河。在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先做到有德,再做到支离其德,最后做到全德,就算修行到位了。什么叫全德,后面会说。所以我有时候戏言,可能一般所谓的坏人,修道到比好人更快一点,因为让好人做到支离其德很难,对他来说美德如同珍贵的瓷器,不舍得打碎。而坏人就没有这件瓷器,让怎么样做怎么样做就是了。
最后说一句,如果有人说,现在我的一切都很好,我都很满意,什么也不想改变,也看不到任何潜在的危险,一切维持现状就是最好了,又该如何修心,如何修道,如何修仙呢?我只能说,修道这件事不比学佛,学佛往往会告诉你,学佛好,不学佛可能就会坏。而修道讲的是,修道好,不修也无所谓。现在很好,那好好珍惜现在就是了。真正的道家,绝不会用威胁的方式拉拢信徒或者牟利,说些如果不信道,如果不修道,就会怎么怎么倒霉,死了要去哪哪哪。我们没有这回事的,假如有,就是骗人的。不过话说回来了,世界上谁能在一生中永远认为维持现状最好,而且都能始终维持心境的现状呢?比如说,生病的时候,快死的时候,又该如何自处呢?毕竟,修仙这件事,人人能做,成仙这件事,却相当于国家 ,之于普通公务员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