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过去了,没想到帖子还有解封的一天,感谢留醉乘风 ,感谢未知学院的斑竹,也感谢鬼话的斑竹。也感谢我接到来自未知学院的邀请之后花了一个星期想出这么个主意。既然解开了,就接着写吧。首先,我会把庄子剩下的部分更新完。这些大概有十六万字左右,已经是写完了的,但是只给徒弟们看。我会删改成适合公开发布的,符合版规的内容,然后慢慢每天发出来。只要我不忙,还有时间在电脑前坐一会,我就会发,出远门就没办法了。同时我还会继续加紧更新世说新语,去年一年时间,我才写了世说新语的2%,按这个速度要更五十年,这样肯定不行,争取未来两年之内完成。过去两年对我来说是进步飞速的两年,是生活轨迹发生重大改变的两年,但是从读书写作的角度,也可以说是荒废的两年。我会从现在开始,回到2014年上半年的状态,这对我自己也好,至少能让心静下来。除此之外,我还会不定时写一些各自独立的专题文章,关于这个,关于那个,或者是我对某事物的看法,或者是我看了一本书或者一个电影什么的。
和两年前相比,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我是谁,而现在已经都知道我是谁了。我不避讳我作为职业道士的宗教身份,我只能说,无论是出于我个人对宗教和传教方式的理解,还是版规的要求,我在这个帖子内,尽量讲道不讲教,不涉及和道家哲学无关的道教内容,不涉及神仙信仰,不暗示或鼓励怂恿别人成为道教信徒或者道士,不讨论收徒事宜,不宣传收费宗教服务内容,例如法事,符咒,术数,风水,算命,起名,等等。虽然我有成立一个叫做广莫印经社的机构,印刷道教善书,但是我不会在这里为任何宗教事务募捐和化缘。尽量让别人感受到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职业。欢迎大家踊跃回帖,我力争和之前这个帖子一样,用广莫道人答问这个ID,做到有问必答。我的联系方式在我广莫道人这个号的个人资料里,照片也是我本人,就不必放在帖子里了。
以上。
达生一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达生篇,可以看作是内篇中非常短的养生主的非常长的注解和诠释。本质上讲的是如何长养自己的精气神,让自己更好的存在在宇宙大道中,这个存在,包括,却不局限于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既讲如何更好的活着,也讲如何能够不死。活着和不死的区别,前面说过了。这一段是总括全篇的文字。大概的意思是,我们之所以生活和生命,以及存在的质量不高,是因为我们在乎的外物太多,而这些外物是我们本来没有必要在乎的,和存在本身没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在乎了这些外物,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存在本身,精气神分散就意味着无谓的消耗,消耗的多了,存在的质量就会下降。而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让自己长久的存在,质量更高的存在,那么必然应该尽量少分神于外物。不仅仅是关于存在,关于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达到达人境界的要旨也在于此,我总结成两个词,一个是专注,一个是坚持。到后面文字那些具体的事例,再分别讲。
这里说点关于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题外话。你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不注重养生的人,大量抽烟,虽然是阶段性的,经常饮酒无度,几乎天天熬夜,吃饭也不怎么讲究。但是长期这样下来,很多懂中医,或者道医的人看我,都觉得我挺健康的,也极少生小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的解释是,一切危害也好,好处也罢,都是定性容易定量难的,我们很难讲这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到底对我有多大程度的危害,而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与此同时,我还有很多有益于我身体健康的因素,或许,这些因素的效果更大。比如说,我几乎永远处于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状态下,无论物质压力还是精神压力。我几乎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大部分时间,不想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个世界上我需要打交道的人数量极少,只要不想见,理论上我可以谁都不见。我基本上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说到吃,有人问我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最有利。我的回答是,如果自己的心性足够好,那么你面对足够多的选择的时候,那个你最想吃的东西,就是你身体最需要的东西,那么就去吃它就对了。现实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以上这些因素的一个共同的结果是,我可以说我虽然也活在红尘当中,但是我脑子里每天需要想的事,大概比大部分人都要少的多。换成这一段庄子达生篇中的说法,就是我在意的与存在无关的外物,要比大部分人要少,所以我的身体就很好。我这么说,也同时意味着,如果我某一天开始身体不好了,或者生了一场大病,我一定从以上说的同样的角度思考,观察和面对这件事,而不是和某些宗教徒一样,认为不好了是神灵仙佛祖师上帝对自己的考验什么的,这种逻辑不在我的逻辑体系之内,否则就成了怎么说都有利的不可知论了。我也不会学大宗师里的那些倒霉的奇葩一样坦荡从容,因为我认为我的身体本来就是好的,所以应该一直好下去才对。他们的身体禀赋大概本来就是坏的,所以才应该从容面对自己的命运。
达生二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列子问老子的弟子关尹说,至人能够在水中也不窒息,走在火堆上也不被烧伤,甚至感觉不到热,似乎一切事物都对他没有影响,至人是怎么做到的。关尹说这是因为至人能把自己的气,完全的守在自己的身体范围之内。包括后面讲的一大段很难翻译的话,大概意思就是假如说人的神有一个存在的范围,人的肉体也有一个存在的范围,至人就能让自己神的范围和肉体的范围完全准确的重合,这样每一寸肌肤都在精纯的神的覆盖之下,就形成了好像铁板一块的状态,外物就不会伤害到他了。这个说法很玄,似乎让我们很难理解和相信。很难理解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距离至人都很远。但是庄子中理论上是不能存在逻辑上凭空掉下来的概念,让我们没法相信的。所以下面举了一个例子。说醉酒的人如果从车上掉下来,虽然他的骨肉和常人一样,但是受伤的程度往往要比清醒的人要轻一些。就是因为他摔下来的时候是不清楚的,浑沌的,自己不知道的,所以也不去做任何生理和心理的应对,肌肉关节也不会下意识的因此而紧张。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是可以理解和想象的,就好像新闻中有时会说某某小孩,甚至婴儿从几楼坠落,竟然没有摔死,抢救过来了,堪称人间奇迹云云。大概其中的道理也是这样。道德经说柔弱胜刚强,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解读。人越注重,在乎自己的身体,受伤可能越重,因为年幼,醉酒等原因,不那么在乎了,受伤可能就轻一些,这个逻辑走到尽头,至人必然是连生死,物我,都完全混同齐一的人了,在他的脑海中就没有自己的身体这个概念,那么不受任何伤害也就是逻辑的必然了。
讲个前几天发生的我身上的故事吧。我跟一个人吵架,这人抄起不太硬的拇指粗铝合金空心圆管抽打我。吵架嘛,都处于激愤中,我也没有躲避,更没有还手,只是用胳膊阻挡而已。把这金属管都打弯了的时候,后来,这人很奇怪我为什么胳膊腿上没有任何淤青淤紫,而我虽然没有还手,但是他自己碰到自己,倒把自己弄了几块淤青。这金属管还挺结实的,事后我试图将管子掰直,却没有力气做到。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不受伤。用达生篇的逻辑解释,大概是我吵架挨打的时候,内心深处真的不在乎我是否受伤吧。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偶然,我没有任何信心再来一次还会同样不受伤。用我在齐物论里讲的,可能是恰好肾上腺激素刺激,跟南伯子綦一样,偶然跳起来摸到了一次篮筐吧。
后面几句讲的是,复仇的人不会记恨于伤害他的利剑,被偶然落下来的瓦片砸到的人也不会怨恨瓦片。那么我们如果足够齐物的话,就应该把伤害自己的那些有活动和思考能力的人,也看作和这些没有活动思考能力的物品是一样的,那么自然内心就不会起情绪,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境界,整个社会自然也就会非常好,所以真正由一群真人构成的上古时代,虽然可能没人管,也没什么规章制度和法律,但是秩序一定是非常好的。
达生三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这就是一个讲专注的故事。捉蝉的驼背老人捉蝉就如同捡蝉一样轻松,孔子说你这么厉害,其中有什么道理吗?老人说有啊,因为我专注啊。我一开始练把圆球摞起来,从两个三个到五个,训练自己的专注,然后再去捉蝉,只要我足够专注到眼中完全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只有要捉的蝉的时候,就能像捡蝉一样容易了。
我再讲个我生活中的故事,有一天我和我的道友。我们在咖啡馆坐着无聊,拿出自己的平头折扇立起来玩。他的扇子他自己试过多次,小头朝下是立不起来的。我不信邪,偏要立起来试试,虽然毫无把握,但是第一次却出乎意料的成功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再试验,无论如何都以失败告终。我想大概其中的道理是第一次我觉得立起来非常重要,所以专注凝神的程度才能够非常高,而成功已经被认可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也就屡屡失败了吧。庄子是一个纲,纲举目张,让我们脑子里有一大堆概念和逻辑之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小事,都可以往上套,来帮助我们悟道。
达生四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这还是一个关于专注的故事,有人拥有神奇驾船技术,颜渊问他这种技术可以学吗?人家说可以啊,如果水性好,就能够轻易的学好驾船,哪怕从来都没有见过船,都可以轻易学会。因为水性好,就不怕水,看到水就如同其他人看到陆地一样,没有恐惧,不必分神于恐惧,就能够专注于驾船的技巧,就可以很快学好了。就好像赌博一样,下注很小的人非常理性,也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是下注很大的人往往被自己前途命运的未卜而击昏了头脑,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这就是分神于外物的时候,就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的道理。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打个比方,如果在一个体育场跑道上告诉我们要走在一条跑道之内。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对职业运动员来说甚至可以跑的飞快,也极少听说哪次比赛有运动员因跑偏踩线而犯规。但是我们假设一下,这里有一个和一条跑道同宽的十米高墙,掉下来就摔死,让我们在上面走,还会那么轻松吗?让运动员在上面跑,还能取得平时的成绩吗?这是不可能的。区别在哪呢?在于对外物的恐惧。分心于外物,就不能专注事情本身,就不能像平时一样做的那么好。所以,所谓专注,就是将一切外物,齐物。
达生五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这个故事是讲一般意义的养生的,以牧羊为喻,讲的是木桶原理。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放羊让羊群往前走,不停撵最后面那只羊就行了。养生也是一样,补短比取长更重要。因为最后要你命的也好,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也好,一定是身体最先坏的那个零件,一定是生活中最坏的那件事。就好像单豹身体保养的很好,但是不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结果被老虎吃掉了。张毅倒是让生活在一个很和谐很安全的环境下,结果四十岁就病死了。后面孔子讲的一段话,本质就两个字,守中。
在世俗意义上来说,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追求成功,是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到极致,哪怕是一招鲜吃遍天,成功的概率都极大。但是避免失败却恰恰相反,要想办法弥补自己的最短处,而尽量不要发挥长处。因为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有长的,就显得其他更短了。养生,就属于避免失败。所以很多人锻炼身体,锻炼肌肉,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对于养生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虽然感觉身体好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后要命的往往是其他器官,而且,心肺功能强大,就会不生心脏病和肺癌吗?似乎完全没有关系吧。所以,很多人觉得锻炼利于养生,在我看来,从统计学上没有任何价值。关心自己哪最弱,才叫养生。
修行,本质上和养生一样,是一个要避免失败的事情。如果能在自己不该死,不想死的时候就不死,这样下去,得道也就差不多了吧。
(这一句话是上面一段的,刚睡醒复制粘贴失误。。。)
达生六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曰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之中
,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这一段很简单,就是礼官用自己认为好的观念对待被当作祭品的猪,而猪不认同。引申开来,我们用我们身体和智慧认为好的观念来对待我们自己,怎么知道我们
的心神就一定认同呢?礼官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被当作祭品的猪,但是我们是有可能理解自己的心神真正的需求和观念的。这个方法就是内观其心。等到所有的需求
都被满足的时候,也就是心无其心的时候了。
达生七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这个故事看似在说鬼,其实说的是心病。说的是,人自己是怎么想的,这件事,非常重要。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呈现在桓公面前的事物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是由于别人的解释,带来的他自己内心想法的改变,这种想法变得让他高兴,合他的意的时候,病自然就好了。我前面说过,人世间的病,一部分是人体机能和器官衰退导致的身病,更多的是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不合于道,导致的心病。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说,比关注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时刻关注自己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这件事,大概对身体的健康,自己的存在,对养生来说更有价值,更有好处吧。只不过,不要矫枉过正,让时刻关注自己脑子里是怎么想的,成为了自己的心病。我们追求的最终是没有观念,所以在这之前的任何观念,哪怕是正确的,合于道的观念,发挥到了极致,都会成为病害。
达生八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的典故出自这里。讲的是训练斗鸡的故事。纪渻子其实在训练斗鸡的不是格斗的技术,而是对于格斗本身的专注。前面专注讲的够多了,这里讲坚持。王似乎很没有耐心的样子,总来问训练的进度,而纪渻子知道,训练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坚持。我们谋求成为某一方面的达人也好,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好,以至于谋求得道成仙也好,必不可少的都是坚持二字。除非有奇高的天赋,不能否认这种人的存在,但是我们都不能以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天赋英才,作为进入这个领域的前提。因为前面写过,一个人适合做什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尤其在社会分工日益细致的今天,有更大的可能性是一辈子都找不到,遇不上的。我说过日本有很多达人,而更大的中国,似乎现在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达人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老,后继无人了。不可否认,因为日本的社会更加发达,更加稳定,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一个卑微的,细分的领域,对他来说,坚持下去付出的机会成本都比较小,安于他这个现状,也不太影响在其他社会角色的扮演的质量。比如一个年轻小伙子,就是做一个拉面师傅,这也不影响他找到心仪的妻子,也不会在社会上因为从事职业的卑微,收入的平庸,遭受周遭的社会压力。于是他就很可能做一辈子拉面师傅,假如其中有一些人,真的热爱这个职业,愿意用心的感悟和思考,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达到专注的境界,最终成为拉面达人,甚至如同庖丁一样从中悟道。而在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年轻的拉面师傅,除非手艺好了之后成为拉面馆老板,否则很难在社会上体面的立足。反过来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的压力,导致他也很难热爱这门卑微的手艺,坚守这个工作的岗位,就算有天赋,肯下功夫肯吃苦,脑子里打圈转的也八成是以后如何开自己的店,这样脑子里有了外物,或许以后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餐饮业老板,但是成为拉面达人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虽然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太理想,但是从方向上我还是建议如果没有大的利益诱惑,尽量还是选择坚持,大家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能立足于工作,不被别人轻易的替代,都是由于自己具备满足这份工作要求的技术。一切技术,都是技术。修行就更要求坚持了,因为除了坚持之外,连个转变角色的机会都没有,除了坚持,别无选择,除非不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