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因东汉中后期,高层外戚宦宦皇帝三方斗争激烈,东汉桓灵年间,公司在宦官的领导下,主导了两次党锢之祸,很多知识分子和名士"破族屠身",在这种政治低潮下,过去名士"上议执政,下议卿士"的风气开始变化了,人们从议论政治转变成清议人物。如名士许劭曾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语一出,曹操大笑。后来孔融,祢衡都喜欢臧否人物,祢衡有"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的惊骇之言,孔融有"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的论调,其意思是儿子和老爸有什么亲情,儿子实乃老爸激情后的产物,孔融这段话经常被后人延伸,用于网络上骂人。孔、祢二人在世俗中是有违孝道,这也让公司很多人忌恨。认为他们的言论纯属大逆不道,有悖伦理纲常,后曹操不惜痛下杀手,以刹住可能有违公司管理的不正之风。但老曹只是消灭个人,清议之风并没有去干涉。既然谈公司政治有危险,臧否人物有风险,那我们就谈天地万物,自然宇宙吧,于是老庄的思想又开始抬头,经何晏、王弼等人一发扬,新的思想-玄学诞生了,从此曹魏公司的思想也就与前面公司有别了!但只是有别,还没有晋升,儒家思想还是公司管理层推崇的!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让大众接受,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而儒家恰恰林立于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其"中庸"为立足之本的。它介于道家顺其自然、不受约束和墨家尊重自然、过于约束的中间,如果道墨儒连接成一条数轴,儒家就是这个数轴上的零,左一点就是墨,右一点便是道。(如果法家也愿意加入这条数轴的话,显然是在墨家的左面,不过法家被秦公司玩得名声有点臭,后来的公司没有把它放在台面上,从此它一直以隐藏的状态,被老板们拿来寄生在零的里面)儒家的各种公司理论和制度也比其他各家完善,说白了,孔子创立这种儒家学说也是有备而来的,墨家虽然也较完整,但墨家对人的要求过于"苦行僧",这对富有天下的老板未免太苛刻了些。
  魏晋玄学并非道家的抬头,他的核心三本书里面是有易经的,玄学其实是道家和儒家杂交的产物,不像经学是儒家的正脉。这种杂交的思想在以后的公司会经常出现,比如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它们都是糅合了更多的学派思想,这是后话。
        魏晋玄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就是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七贤自曹爽覆亡,司马氏执政后,小团体也渐渐解散了,几人各就各业,毕竟说话是不能当饭吃的!
  他们上班工作之余,和公司其他人聊天才发现,公司上班的中高层领导已经流行于谈玄了,以前我们提到过"四聪八达三豫",以及夏侯玄、傅嘏、钟会,包括司马家的司马师也是谈论高手,清谈风气不会因何晏的死去而消亡,反而扩散开来。这些谈玄的多数是公元200年以后出生,也就是说他们都是零零后,而公司70、80、90后那些老人依然皓首穷经,对新兴的学问和思想不感兴趣,其实创建玄学的何晏还是个80后,就好比如今创建QQ的马化腾是70后,QQ却曾经是80、90后的社交平台。而王弼是个20后,竹林七贤山涛是个00后,阮籍10后,嵇康向秀刘伶20后,王戎是30后,阮咸生年不详,不是20后,也是30后。夏侯玄00后,司马师10后,钟会20后,这种00后出生的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其实是文明变革的重要信息,看样未来思想要大变革了。
  谈了一星期思想,下一篇不谈思想了,继续写人物事件
  五十二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山涛兄去公司上班,几经转岗,后任职于曹魏人事部门,工作干起来并非得心应手,他想到举荐比自己才华更高的嵇康胜任自己职位,在山涛心里,他最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嵇康,第二个人也是嵇康,第三个人还是嵇康。于是向公司高层反映,山涛的这种行为古代叫伯乐行为,发现千里马得起用啊!可是嵇康并不领情,他似乎觉得山涛的推荐信更像是法院传票,很让人反感,因为他是嵇康,并非马儿,他宁愿辛苦打铁挣点小钱,也不想去公司上班挣大钱,他认为山涛搅了他的平静生活,明知道他是什么人,非要用他不喜欢的方式来干扰,这是一种不尊重,老山是被世俗所污染了,再也不是竹林里放浪形骸的老大哥了。为了不想和这位发生质变的人打交道,嵇康决定断绝关系,于是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人交给山涛,嵇康不去上班也就算了,竟然写什么绝交书,搞得曹魏公司都知道了。
        山涛看罢书信苦笑了一下,他还是了解嵇康,也原谅了嵇康的小性情。司马昭总经理听说这件事后,他可不像山涛那般大肚能容,他很不爽,认为嵇康写绝交信给山涛,就是和公司唱对台戏,公司操盘手是我司马昭,你这种方式就是对我司马昭执掌公司的不满。
  "阮籍那么猖狂的人都来公司上班,你嵇康凭什么不来,当年公司遂汝心愿,安排了个闲职,事务不多,工资不少拿,你上了几天班便急急辞职,看样原因只有一个,你是曹操的孙女婿,心向着曹家,不满曹家大权旁落到我的手里。而你还无事生非地写什么《管蔡论》文章,为王淩、毌丘俭、诸葛诞等叛贼鸣冤叫屈,你什么意思?"司马昭想到。
  (关于嵇康,大多数认为他是曹操之子曹林的孙女婿,笔者认为有误,曹林的母亲杜夫人是曹操在建安三年破吕布后所纳,杜夫人和前夫秦宜禄生有一子叫秦朗,前文曾提过此人,所以曹林出生应该在建安三年以后,也就是公元198年以后,按老曹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曹林很大可能在出生在公元199年或200年,而嵇康是生于公元223年,时年曹林也在二十五以下,他和嵇康年龄正好相隔一代人,当嵇康老丈人正合适,再者嵇康和曹氏女所生的嵇绍生于公元253年,嵇绍姐姐生于公元248年,假设曹氏女16岁生子,那曹氏女出生不会迟于公元233年,如果曹氏女20岁生女,那她应该出生在公元229年。我们再反推一下,如果曹氏女是曹林孙女,那曹林和他儿子都得抓紧时间,在十五六岁前,必须完成晋级任务,这如果在北魏老板早婚家庭中完全可能,可是在曹魏老板晚育家庭中,未免有些太难为孩子们了。所以曹氏女极大可能只是比嵇康略小几岁,大约出生在公元230年左右,曹林是嵇康岳父可能性更大。)
     人在怀疑某人时,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统统成为负面的。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司马昭说:"以我观人,故人皆著我之心理!"
  总经理已有怀恨之心,嵇康危也!
       此时另一个恨嵇康的人也出场了,何人?
       钟会是也!钟会曾是嵇康的粉丝,有一次他兴高采烈地去拜访偶像嵇康,嵇康却没有李白对待魏万的态度,携手同游;也不像刘德华看到杨丽娟,先来张合影。也许钟会是公司红人的原因,假如是个像赵至一样的普通员工,说不定就凭钟会的《四本论》著作,嵇兄也得请他喝几杯,怪只怪钟会在公司上班,已经不是和自己一路人了。
        嵇康知道这小子是个公司二代,因嵇兄这种人见的太多,也就懒得理他,嵇兄依然在他的工作室干他的铁匠,锤子敲的叮叮嘡嘡,向秀还蹲在那儿拉风箱,钟会像程门立雪的杨时,站在一旁不敢打扰嵇兄干活的兴致。他不去学习向秀那样去拉风箱,他嫌灰尘呛鼻,也不像向秀那样去用钳夹那块将要铸璞的红铁,他怕打铁花会将自己的绸服烫成一个个虫眼,就这么聆听着叮叮嘡嘡的单调噪音,他如泥塑般呆立着,也不知过了多久,钟会耐心像灯盏中的油已耗尽了,准备开走。
        嵇康见钟会欲走,于是停下了铁锤!
  此刻寂静的只有虫声与鸟鸣,嵇兄问钟会:"你听到什么才来的?看到什么才走的?"
      钟会见这位铁匠不再是个哑巴,他更希望此刻他是个哑巴!
      "这种问话对自己就是一种耻辱,一种刻骨铭心的耻辱。我钟会拜访你不是听你打铁声、看你打铁。而你明明是让我听打铁声、看打铁,我不是铁匠,更不是来格物的,我是上门求学的,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位公司的知名人物。"钟会想道。
      但钟会还是把怨气藏了起来,只轻描淡写地回答:"听到所听到的才来,看到所看到的才走。"
      说完,树上一片枯黄的落叶不偏不移,不歪不斜,正好飘飘遥遥地点在嵇康的头顶上。
       此时钟会已经抛去了当年扔《四本论》的可爱!
  那时候的钟会就像一个好学的小学生,写完《四本论》后,想让嵇康看看,但又怕当着嵇康面,被嵇康揪出文章毛病,说他写的不好。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钟会决定学 些夜间通报重要消息的人,将自己的文章落了款后从门外扔进嵇康院内,自己急急跑走。
      文章扔进后,不知嵇康看了还是没看,这篇从天而降的文章,我想嵇康看了,只是没当回事,也就扔一边了。幸好钟会留了份底稿,四本者,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
  可是扔出去的玩意,人总是想到不是什么好东西,此文章还是失传了。
        如今的钟会是怀着满满的崇拜,来看自己的偶像,而偶像并不理他,只抛出"来去"之言论,钟会仿佛一位怀春的少女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喜欢的是别人,心中所有的爱化作愤怒的源泉,一起浇向了意中人。
  正所谓:
  爱极都成恨,情深转似痴。
  旁观明若镜,当局几人知!
      嵇哥就这么伤害了钟会,自己却浑然不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