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庸政治学(已出版)

  金庸政治学(14)五毒教的暗战
    3、元老派的倒戈相向
    因为老教主的托孤,何铁手得到了左右护法的辅佐,并在成年后顺利执掌教务。
    应该说,何铁手是个争气的孩子,在父亲早亡的情况下,她将自己的聪明灵秀发挥得淋漓尽致。论武功,她虽然逊色于袁承志,却远高于教内其他高手;论形象,她美艳绝伦,压根让人看不出她的教主身份;论心计,她能够让袁承志屡屡吃亏、防不胜防;论野心,她敢于参与朝廷内部斗争,率领教内高手从云南杀到京城……
    但这一切都因为温青青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何铁手误以为身穿男装的温青青真的是男儿身,还心生爱慕,不惜为她破坏了谋逆大计。
    这么一来,教内的野心派就得到了表现机会,为首的便是何红药和齐云傲,而其他教众并无异议。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四把手齐云傲、五把手何红药带头推翻教主,二把手潘秀达和三把手岑其斯为什么甘心跟随呢?而且,按照作者你之前的分析,作为二把手和三把手的左右护法,不恰恰是老教主安排给何铁手的亲信吗?他们当年匡扶幼主,什么腥风血雨、暗流涌动都挺过来了,现在何铁手成年了,翅膀也硬了,他们怎么又敢招惹她了呢?
    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内的元老派,左右护法全心忠于老教主,而对于老教主指定的接班人,他们也无条件扶持。按常理来说,这种没有野心的元老派其实是组织架构里最让人放心的一环,要权威有权威,要忠心有忠心,唯独没有野心,说白了就是“干活多还拿钱少,威信高又不计较”。这种人往往不会干涉整个组织的路线变化,换言之,何铁手率众赴京谋逆,他们会服从,但如果何铁手坚持留在云南发展,做一个守成之主,他们依然会服从。
    但何铁手却做出了他们唯一不能接受的事情,那就是放过了温青青——对于他们来说,组织路线不重要、帮会发展不重要(只要不是把云南老巢的基业都给毁了),重要的是老教主的仇,仇人的后代就在眼前,何铁手却贪恋私情,那自然是不可接受的。
    也正因此,他们轻易被齐云傲和何红药煽动,加入了反抗何铁手的行列,也导致了何铁手的孤军作战。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并无野心,所以也并没有成为推翻教主的带头人。
  
  哈哈
  仗剑的沙发最好坐了
  金庸政治学(14)五毒教的暗战
    4、有能力却不贴心的齐云傲
    何红药和锦衣毒丐齐云傲是逼迫何铁手退位的两个带头人,前者是何铁手的姑姑,后者则是何铁手的师兄。
    何铁手聪明灵秀,心狠手辣,是以在五毒教内发号施令,无人敢不从。但她在团结工作上做得并不好,书中借袁承志之口说了一句“五毒教这些人,我每个都交过手,没一人及得上她一半本事。但单凭武力压人,只怕这教主也做不长久。”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武力不可能压倒一切,人心向背才是关键。
    但何铁手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做呢?当然不是,何红药因为当年的重大过错,遭受万蛇咬啮之灾,且三十年内都得乞讨为生,在教内的“政治生涯”本已断送,但在何铁手掌权期间,她已重新回到领导层,成为第五把手,我认为这之中是有背景的。我曾分析过,由于父亲在位期间的重大失误,何铁手的根基并不稳,左右护法的忠心耿耿虽然能够保证她的教主位置,但要掌控全局,她还需要培育自己的势力,而何红药作为自己的姑姑,自然成为笼络对象。
    应该说,何红药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和何铁手站在了一起,并且认可了她的教主权威,比如二人在宫中向温青青逼问金蛇郎君下落时,何红药怒火攻心,要向青青下毒手,何铁手则以教中诸人都被袁承志点了穴道,需要对方解穴为由,予以制止,何红药依然不依不饶,何铁手怒道:“我见你是长辈,让你三分。但如你犯了教规,我可也不能容情”,何红药“见她摆出教主的身份,气焰顿煞,颓然坐在椅上”,由此可见,何红药即便是失去理智时,也不敢公然挑战何铁手的教主权威。如果不是何铁手为了温青青不惜打乱诚王的谋逆计划,何红药即便生有叛意,也不敢公然实施。
    但在齐云傲的问题上,何铁手显然处理失当。齐云傲是何铁手的师兄,辈分比左右护法和何红药都低了一辈,换言之,他是教内的中生代。对于何铁手来说,要想确保自己的位置,那么对于同辈的中层干部就得坚持“或拉或打”的办法,有用且听话的,那就拉拢过来为己所用,没用或者不听话的,那就得打入冷宫,不给翻身机会。而齐云傲又是什么情况呢?他在江湖上名头颇响,野心却又极大,桀骜不驯,这种有能力但不贴心的人对一把手来说是个巨大威胁,但何铁手没有压制他,反而让他担任第四把手,无疑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心腹大患。
  
  仗剑人少啊……连续几个沙发被一位同志坐了……
  嘻嘻……
  你自己理解的哈,与我无关哈
  楼上又出现了,呵呵
  金庸政治学(14)五毒教的暗战
    5、齐云傲为何争不过何红药
    如果说何红药牢牢不忘的是自己与金蛇郎君的仇恨,那么齐云傲牢牢不忘的,则是功名利禄。
    我敢断言,在五毒教精英集体离开老巢云南,赴京帮助诚王谋逆的这一事件中,齐云傲绝对是最坚定的支持者,我甚至可以断言,诚王的使者在云南拜会、拉拢五毒教时,首先找的也不是教主何铁手,而是齐云傲,而如果何铁手曾为此事犹豫不决,那么让她下定决心的也必然是齐云傲。
    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明清两代强调办事先找门房,去权臣家办事得先找管家,都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外人直接和一把手沟通,很难达成共识,但如果先和下面的人沟通,就多了一大助力,当一把手犹豫不决时,下面的人可以适时提供参考意见,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何铁手的临阵倒戈,不仅仅败坏了诚王的阴谋,也粉碎了齐云傲的“梦想”,到手的功名利禄就此飞了。于是,他与何红药形成了临时的统一战线,要逼迫何铁手退位。
    不过,何铁手武功高强,确实令人畏惧,她只说了一句“你们要待怎样?”众人便“登时默不作声”。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时刻,因为何铁手的权威,众人心有畏惧,如果没有人带头,这一场武力逼宫很可能就无法演下去了。这时,挺身而出的是何红药,她说出了“另立教主”四个字,按照五毒教的教规,只有老教主过世,才能立新教主,这就等于公然与何铁手决裂,要取她的性命。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教众依然沉默不语。此时,又是何红药抢先出手,带动众人加入战团。
    齐云傲呢?他躲在一旁,用金蛇暗算何铁手,一举成功。如果没有袁承志相救,何铁手必然丧命。
    在我看来,在这个事件中,齐云傲体现了自己老奸巨滑的一面,但有得也有失。先说“得”,何铁手武功明显超出教中众人,齐云傲没有像何红药那样把自己置于明处,无疑是相当聪明的选择,也正是这样,他才能趁何铁手不备,偷袭成功;再说“失”,在冲突一触即发的敏感时刻,齐云傲选择了沉默,何红药则挺身而出,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有担当与魄力,会赢得更高的人望,而在此后的二人争位中,齐云傲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最终失败,被迫重新投靠何铁手,在我看来多少也与他“不够勇敢”的表现有关。
    
  (碧血剑部分结束)
  射雕系列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1、洪七公的管理哲学
    北丐洪七公堪称金庸武侠中最经典的人物之一,天性诙谐、义薄云天,但作为丐帮帮主,他却是不合格的。
    在我看来,洪七公的管理哲学应该是“无为而治”,也就是不管事,全靠内部机制的约束去维系整个系统的运作。这样操作并且能够成功的前提在于两点,一是整个系统的运作已经相对成熟,并能够让大多数人满意,二是领导本身具有较高的个人魅力。
    丐帮作为天下第一大帮,帮规严谨,弟子都把丐帮荣辱时刻记在心上,内部结构也很合理,包括长老负责制、层级制(布袋数量体现级别)以及地域制(各地都有分舵)等,这都是洪七公可以无为而治的外部环境。至于洪七公本人,他武功高强,且古道热肠,极具侠义精神,在帮内乃至江湖上都声望甚高,有了如此之高的人格魅力,他要做闲云野鹤,帮内弟子也绝不会反感,甚至以有这样一个侠踪遍天下的帮主为荣。
    但要注意的是,洪七公毕竟是一帮之主,即便是再成熟的内部机制,也需要人去实施,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突发状况,需要领导去拍板决策,洪七公的缺位无疑会影响丐帮在一些事务上的处理。
    按理说,领导总是有点特权的,有时候不坐班出去逛逛也没什么,但像洪七公这种长年累月不见人的,也确实令手下人头痛。那个时代通讯不够发达,不像现在可以遥控指挥,洪七公一玩失踪,弟子们找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帮务自然会受影响。
    另一方面,一把手长期不在,几个长老集体决策,这也是一个“积怨”的过程。要知道,丐帮尽管内部机制成熟,但毕竟是天下第一大帮,人员太多,成分复杂,内部产生派系是情理中事,而事实上,丐帮内部确实也分为了净衣派和污衣派。虽然经过洪七公的约束,两派表面相安无事,但携手抵御外侮容易,处理内部事务时想要意见高度一致却很难,如果没有人帮忙打圆场,从中协调,争个脸红脖子粗必然是家常便饭。如果洪七公“在岗”,就可以随时介入,就算无法让双方做到思想一致,起码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威进行拍板,因为他有足够高的威望,两派都不会对此产生不满,但在他长期不“在岗”的情况下,丐帮在内部决策时的争执必然会大大增加,两派的梁子也会越结越深。
  哈哈,你要来的话,肯定天天有哈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2、净衣派与污衣派的暗战
    丐帮分为净衣派和污衣派,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丐帮的原始形态还是很单纯的,就是一个叫花子组成的帮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讲,这应该是一个流民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
    但是,这种社会组织的纯粹性很难持久保障,除非它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只要它发展了,就要面对自身成分的复杂化。丐帮无疑是一个例子,一方面,它发展壮大,声望快速攀升,吸引了众多江湖豪杰加入,另一方面,它也因为这些人的加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问题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并非“职业乞丐”的人加入丐帮,而且这些人在加入丐帮前就普遍有着较高的声望,能力也很强,必然会在帮内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原有的“职业丐帮弟子”又会怎么看待他们?
    在我看来,对这股新势力,丐帮的“老人”免不了又爱又恨。先说“爱”,作为天下第一大帮,其组织运作不仅仅需要机制,还需要金钱——丐帮平时行侠仗义,国难当头时还要抵抗外侮,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只靠乞讨得来,如果有一批身家丰厚的江湖大豪加入,“带钱带枪又带人”,丐帮自然很欢迎。而在江湖中混,处理各种纠纷,光靠丐帮弟子也很难面面俱到,有些场合也需要那些江湖大豪的人脉,这就好比企业想做好,就得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光有技术型人才不行,光有营销人才也不行。但新势力的到来无疑会分化原有的权力和利益,“恨”也由此形成。
    于是,两大派系就此形成,泾渭分明。代表固有势力的是污衣派,都是以乞讨为生的乞丐,而代表新势力的则是净衣派,“除身穿打满补钉的丐服之外,平时起居与常人无异,这些人本来都是江湖上的豪杰,或佩服丐帮的侠义行径,或与帮中弟子交好而投入了丐帮,其实并非真是乞丐”,而且,他们还会因为彼此的“斗争需要”,继续扩大自身势力。而丐帮偏偏又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特性——它的老成员都是乞讨为生的叫花子,这些底层人物和那些似乎从不缺钱花的江湖豪客之间,天然就存在着一条观念上的鸿沟,正如书中所说,“污衣派严守帮中戒律:不得行使银钱购物,不得与外人共桌而食,不得与不会武功之人动手。两派各持一端,争执不休。”
    作为丐帮帮主,协调两大派系的关系绝对是第一要务,不然的话,丐帮很有可能会出现分裂局面,这个责任是任何一任帮主都担待不起的。
    洪七公无疑也为此做出了努力,他“为示公正无私,第一年穿干净衣服,第二年穿污秽衣服,如此逐年轮换,对净衣、污衣两派各无偏颇。”
  
  恝凼荹:哈哈,下次我自己坐一个沙发
  
  hesy_007 :嘻嘻,好久没见你了嘛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3、美食家不适合当丐帮帮主
    净衣派和污衣派的纷争,表面上来看是丐帮的形式之争——净衣派不愿行乞,而污衣派则坚持靠乞讨为生,坚持履行帮规。但从深层次来看,这场内部斗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可以说是丐帮的路线之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丐帮究竟是属于谁的帮派?
    对于净衣派来说,“丐帮”二字其实只是一个身份符号,代表着正义、天下第一大帮、弟子遍天下这几个元素,“头顶丐帮光环,出门办事方便”,应该是许多人的心声,如果维持现有格局不变,把“丐帮”二字换成“净衣帮”甚至“阿猫阿狗帮”,恐怕他们都不会反对。而污衣派则强调“丐帮”的内在本原,认为这就是一个属于乞丐的帮派,净衣派那种大鱼大肉、锦衣华服的生活,已然脱离了丐帮的本质。
    一有路线之争,领导就很头痛,决策本来就有风险,内部分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于不爱管事的美食家洪七公来说,这场路线之争就是个灾难,严重影响他的情绪。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情绪一低落,行动就容易反常,比如胖人会茶饭不思,衣带渐宽,苗条姑娘会拿着包薯片不停大吃,化悲愤为食欲,而像洪七公这样的美食家,一郁闷起来,吃东西时就不太畅快。
    但也正因为洪七公的茶饭不思,使得丐帮内部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洪七公一手托着腮帮子做思考状,一手捂着肚子试图慰藉空空的胃,嘴里念叨着“美食家没胃口,就好比男人没有腰,麦当劳没了汉堡包”,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没胃口已是如此痛苦,有胃口却只能乞讨残羹冷饭充饥,岂不是更痛苦?
    ——一个美食家是不适合担任丐帮帮主职务的,丐帮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人。
    事实上,也正因为洪七公的这项个人爱好,丐帮的路线出现了重大变化——乞讨不再是丐帮弟子的“唯一行当”,净衣派真正成为了与污衣派并驾齐驱的一股势力。
    在这场博弈中,最后的结果看似是双方平等,但污衣派无疑是输家——污衣派原先是丐帮的全部,现在却要和净衣派分庭抗礼,等于股份从原来的100%变成了现在的50%,缩水一半;而净衣派却是从零开始,虎口拔牙,拿到了50%的股份,绝对大赚特赚。
    
  
  自己坐个沙发,顺便分页,哈哈
  
  既然如此,那我就安心分页吧,哈哈
  芝麻分页,芝麻分页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4、丐帮的多数派与少数派
    在我心目中,金老很牛,但最牛的不是他营造的大江湖,而是那些看似信笔游疆、却经得起推敲的细节。
    比如《射雕》中的丐帮构架,“帮中四大长老中,净衣派虽占了三人,但中下层弟子却是污衣派占了大多数”,这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管理学角度来看,都无懈可击,合情合理。
    小时候读《射雕》,我未曾留意这个细节,只是觉得唯一的污衣派长老鲁有脚势单力薄,很可怜,后来才琢磨出这里面的玄机,忍不住击节叫好。
    首先,为什么净衣派作为后来者、新势力,反而能在四大长老中占据三席?
    这显然和净衣派的人员成分有关,净衣派“本来都是江湖上的豪杰,或佩服丐帮的侠义行径,或与帮中弟子交好而投入了丐帮”,都等于是丐帮在急速扩张过程中吸收的人才。这就好比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企业越壮大,对人才的要求就越高,而中后期加盟的人才因为起点较高,往往可以在短期内成为中层乃至高管。丐帮同样如此,尽管净衣派均非元老,但加入丐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江湖声望,在帮内的话语权也超过了普通弟子,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素质较高、见多识广,具有一定江湖斗争经验,所以政治眼光肯定超出乞丐出身的丐帮基层弟子,在短期内形成派系,并扶持出三个长老,也是情理中事。
    而与此相对的,是在丐帮的中下层弟子中,污衣派占了大多数——净衣派是丐帮中的精英团体,综合素质较高,每个人拎出来都有点背景,但其劣势就是人数少,毕竟,他们都是以个人名义加入丐帮的。而按照天下乞丐多属丐帮的说法,丐帮的基石就是污衣派。
    金庸只用了“帮中四大长老中,净衣派虽占了三人,但中下层弟子却是污衣派占了大多数”这么一句话,便营造出了丐帮的内部体系,而且这个构架十分符合组织学,告诉了我们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离开了大多数人,活就没法干。
    如果要我总结丐帮的内部权力体系,我会说:净衣派作为少数派,掌握了较多的话语权,但它并不具备颠覆污衣派的力量,因为污衣派代表着基层人员的声音;而在权力高层,净衣派占据了3/4的席位,但污衣派的唯一代言人鲁有脚排名最为靠前,前者人数占优,后者权力最大,从而形成均势。
    事实上,金庸也确实这么写了——“在四大长老之中,他却对鲁有脚最为倚重,若非鲁有脚性子暴躁,曾几次坏了大事,洪七公早已指定他为帮主的继承人了。”
  
  嘻嘻,楼上,握手,谢谢回复
  我对洪七公的看法,主要是针对丐帮的组织状况来说的。一个领导好不好,其实个人声誉、个人魅力在其次,关键还是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比如张居正,人格缺陷,他有,当时的口碑,不佳,但他完成了重大改革。而在几十年前,我们某位备受人民爱戴的总理,却对错误路线无视,直到今天,他依然备受爱戴,但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洪七公确实如您所说,懂得退,但这种退是闲云野鹤的退,丐帮缺乏人才,除了天降黄蓉外没有其他合适接班人,都是问题啊。
  
  嘻嘻,是坚决不进入体制内的边缘人物
  不过是从小到大,见惯了的缘故
  
  没用的_阿吉 :呵呵,张居正是权臣啊,十分霸道
  至于周总,可能我看海外的书籍过多,看阴谋论的东西过多了吧。有时候我也分不清,那些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但我从小就是一个体制的旁观者,对政治,我只能下一个结论:没有人是干净的。如果有人做到了表面干净,那他的城府之深,起码是五百年罕见的。
  
  小锅鸡 :呵呵,好久不见啊
  一大早,分个页
  没用的_阿吉:我之所以更相信阴谋论,是因为我从小作为一个旁观者,一直在看着体制内的事情,不是通过书本、电视,也不是通过别人的说法,而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当然,我成长的环境其实也相对普通,所看到的也只是体制的一小部分。但一小部分已经如此复杂,何况整个体制呢?
  所以,我才认为没有干净的。
  在这个体制内,一个善良的、纯净的人,只会是权斗的失败者,这同样是我看到的。
  我也曾认为,自己亲眼看到的只是一个时代特定的东西,但后来,我慢慢长大,不停的在史料里查阅分析,我才发现,从古到今,其实这都是一个定理,一个纯净的人在权力斗争中注定失败,凡是成功者,他背后必然有隐秘的东西存在。
  而这种存在,往往是我们无法知道,甚至不愿意知道的。
  如关于您敬仰的那位总理,我始终持保留意见,当然,说出来就过于敏感了,这个帖子估计也不存在了,所以还是打住吧。
  
  嘻嘻,民间是永远有希望的,我绝对相信。
  
  但有一点,一个人要掌握话语权,他得进入体制,并登上高位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毛头小子到老人
  而人本身是会变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会让他变得更快。
  
  所以说啊,政治就是个大染缸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5、杨康一露面,斗争就白热化
    丐帮的岳州大会,本是洪七公的“交权大会”,如无变故,四大长老中唯一的污衣派人物鲁有脚将会成为新帮主。
    但意外发生了,洪七公因为身受重伤,又身在荒岛,以为时日无多,便将打狗棒法传授给黄蓉,指定其为新任帮主。之后,由于郭靖黄蓉在牛家村遇险,打狗棒落到杨康手中。于是,杨康冒充帮主,黄蓉意欲揭穿其面目,加上净衣派和污衣派的争斗,岳州大会就此乱糟糟。
    对于净衣派来说,杨康的出现无疑是一大机会,“这次岳州大会,净衣派的众丐早就甚是忧虑,心想继承帮主的,论到德操、武功、人望,十之八九非鲁有脚莫属。净衣派三长老曾筹思诸般对付方策,但想到洪七公的威望,无人敢稍起异动之念,后来见杨康持竹杖来到岳州,又听说洪七公已死,虽然不免悲伤,却想正是压倒污衣派的良机,当下对杨康加意接纳,十分恭谨”。
    而在杨康宣布自己是继任帮主后,净衣派三位长老虽然知道了自己无缘帮主,但也不失望,“只消鲁有脚不任帮主,便遂心愿”,这个细节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洪七公虽然无为而治,但因为个人魅力指数高,是一个“偶像派领导”,所以威望很高,高到下面的人不敢“搞搞震”;再就是净衣派与污衣派的争斗已经出现了“意气用事”的成分,净衣派三位长老的最大愿望就是鲁有脚不要继任,哪怕自己没份,也得把鲁有脚拖下来。
    内部斗争到了这种地步,确实很难收拾,书中借鲁有脚之口说“帮内分派,原非善事,洪帮主对这事极是不喜,他老人家费过极大的精神力气,却始终没能叫这两派合而为一”,可见斗争的复杂。
    而杨康冒充新帮主,更是添乱,使得斗争形势更加白热化。对于净衣派三位长老来说,杨康这小子一露面,就让他们的争权之心立马膨胀,为什么呢?只因他们想“杨康年轻,必可诱他就范。何况他衣着华丽,食求精美,决不会偏向污衣派”,换言之,是想立杨康为傀儡,由他们在背后掌控大权,发号施令。
    ——立小孩子做傀儡,在历史上十分多见,而倒过来说,“娃娃领导”的存在给了野心家机会,此说法也成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这个道理了。
    
  
  更新拉,顺便分页,哈哈
  
  今天的沙发是我的哈。
  恝凼荹 :这就叫以权谋私啊,自己来现场转一圈,然后自己坐下……
  还好整以暇状
  
  嘻嘻,这种假沙发不算
  嘿嘿,粉丝你找过来了
  分页阴谋未得逞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6、黄蓉负责洗牌
    黄蓉从险遭杀身之祸到成为丐帮新任帮主,其间一波三折。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夺权的过程,还是一个洗牌的过程。
    在黄蓉与郭靖初识鲁有脚时,有这么一段对话:鲁有脚告诉他们丐帮内部分为净衣和污衣两派,黄蓉说“鲁大哥,我说污衣派不好,身上穿得又臭又黑,一点也不舒服。你们这一派人多洗洗衣服,两派可就不是一样了么?”
    这句话看似无心的玩笑,但联系黄蓉日后的举动,还是颇有几分“阴谋”意味。
    按我的猜测,作为新帮主,黄蓉看到了前任洪七公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按理说,内部存在派系互相制衡是符合管理学的,但前提是两个派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倾轧,比如说曹操把袁熙和袁尚的残兵赶到了乌桓,关于是否勇追穷寇的问题,麾下众将与谋士出现争论,分为两派,这就是纯粹的业务探讨,不存在倾轧问题,但像“牛李党争”,就是出了格、过了火,后果恶劣。而净衣派与污衣派的纷争,已经到了见面不说话、彼此仇视的地步,那无疑会影响丐帮的内部运作,黄蓉必须介入解决问题。
    而从黄蓉的语气来揣摩,我认为内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她认可鲁有脚的人品,把他当成自己人,所以肯和他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二是她此时心里还是倾向于净衣派的,她毕竟是一个从小就锦衣华服、见惯奇珍异宝的少女,让她接受又脏又臭的叫化子,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但到了岳州大会的现场,黄蓉的想法就出现了变化,逐步倾向于污衣派。在她此后的洗牌中,也瞄准了净衣派,全力打压。
    这一方面是与其遭遇有关,净衣派偏信杨康,险些要了黄蓉的性命,自然在这位新帮主面前讨不了好。另一方面,净衣派的存在扰乱了丐帮的稳定,也是黄蓉对其打压的原因。
    客观来说,净衣派长老在帮中的威信虽然不及鲁有脚,但指数也相当高,比如三长老中相对最正派也最理智的简长老,说一句“众兄弟,听我一言”,全场立刻寂然无声,显然也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问题在于,他们三人并不代表丐帮中下层弟子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如果站在宏观的角度,领导不会满足基层的所有要求,很多事情要通盘考虑,但领导也决不会选择事事都跟基层人员对着干的中层干部,尤其当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及原则问题,造成组织危机时,就必须采取措施——净衣派因为夺权心切,险些引狼入室,几乎将丐帮基业断送,被新任帮主采取高压手段处理是意料中事。
  某人今天不来坐沙发啊?那我不客气啦,坚决不客气,坚决以权谋私
  还顺便分页呢
  
  恝凼荹:还真有现场啊?难道您老人家是交警?
  
  蓝血人530 :嘻嘻,批准你天天顶,哈哈
  
  粉丝,你在那边运气好,在这边运气还能这么好么?嘿嘿
  我来分
神了,这要换在其他版,应该早就分了吧
  
  哈哈哈哈,我分页啦
  哈哈
  
   金庸政治学(15)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
    7、丐帮的板凳深度很有限
    丐帮强不强?强!号称天下第一大帮,弟子满天下,帮主是华山论剑的主角之一,能不强吗?
    但请看下面一系列的战例:八袋弟子黎生在欧阳克面前一败涂地;四长老中排名居首的鲁有脚在裘千仞面前一招受制,十指断折;四大长老还有一次一起出手的战例,结果却是一招之内被裘千仞逼开,个个狼狈不堪。
    金庸在书中也说得明白,丐帮八袋弟子的武功只是与尹志平(还是年轻版的)、杨康二人相若,郭靖一出手就击倒了其中四人。要知道,八袋弟子共有九名,在帮中身份仅次于四大长老,作为仅次于班子成员的最高级别中层干部,这样的战力确实不高。八袋弟子尚且如此,其他弟子自然更弱。
    换言之,丐帮存在着实力断层,这就好比NBA,一个超级球星肯定不够,其他四个首发球员也得有点斤两,但是不是有一套先发阵容就够了?那也不是,你还得有足够的板凳深度。丐帮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有一个超一流的洪七公,四大长老却算不上一流,充其量是准一流,板凳深度也很有限。
    在《射雕》中,几大门派或帮会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比如全真教有王重阳这样的顶级高手,但全真七子本身参差不齐,而且实力最强的丘处机和王处一也只是一流档次,再下一辈的尹志平和赵志敬等人实力更弱;又比如铁掌帮,除了裘千仞这个顶级高手外,帮内并没有其他高手,以致裘千仞被一灯点化后,铁掌帮立刻瓦解,连个野心家都冒不出来;大理贵为一国,但也只有南帝一灯大师这一个顶级高手,渔樵耕读四大弟子也算不得一流。
    这种断层不仅仅影响了各大门派与帮会的整体实力,还直接影响了接班问题。全真七子同辈接位,“兄终弟及”,倒是传了三代,而且马钰为人低调、内敛深沉,完全可以压制住名声更大的丘处机和王处一,便保住了数十年的稳定,但到了下一辈,因为七子各自广收弟子的缘故,形成不同派系,彼此间注定更为疏远,加上尹志平虽然整体素质高出师兄弟,但也非出类拔萃,因此导致了一场明争暗斗。而丐帮问题更为严重,洪七公本身就是个不管事的领导,而且不但不理帮务,连接班人都没有好好培养,在业务上没有传帮带(本人没收徒弟,只是心情好时向有功的丐帮弟子传个一两招,就是明证),直接导致了接班人难觅的问题。鲁有脚为人正直,但个性莽撞、武功有限,压制不住净衣派,他若是上台,帮内的两派相争只会愈演愈烈,其他三位长老在业务能力、人品上更加逊色,甚至还出现了彭长老这种通敌叛国的败类,更不足道。
    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接班人难觅也是一个佐证,若是没有黄蓉的临危受命,丐帮还真不好收场。
    
  
   金庸政治学(16)郭靖的仕途
    1、奋斗十八年也喝不上咖啡的郭靖
    郭靖从一个天赋极差的顽童变成人人敬仰的大侠,可谓际遇非凡。他身兼全真教、北丐的绝学,又是东邪的乘龙快婿,与南帝一灯也有渊源,和老顽童周伯通是结拜兄弟,政治履历丰厚,人脉也极广,他的“仕途”经历很值得研究。
    郭靖的出身十分悲苦,出生前父亲就已辞世,母亲被迫远走大漠,举目无亲。而且,父亲郭啸天尽管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但已沦落至打猎为生,在我看来,这多半与梁山好汉自身的政治遭遇有关,在《水浒传》中,宋江等人剿灭方腊后,陆续被害死,得以善终者不过数人,而且多数是弃官不做才得以安养天年,至于郭盛这种在征讨方腊过程中阵亡的好汉,虽有追封,但也只是张空头支票,子孙后代无可庇佑,日子注定越混越差。郭啸天的身份,决定了他无法为自己的下一代留下多少东西。
    我们都知道,成功不可能只靠父辈的庇佑,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出身论”的说法并不可取。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什么时代,家庭基础对人生道路都还是存在着一定影响,没有父辈庇佑的人想要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弥补起点上的差距,网上流传的帖子《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说的就是这种家庭差距导致的际遇不同,一句“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引来无数人的共鸣。
    郭靖同样如此,即便郭啸天不死,他无须在大漠中成长,那也不过是一个牛家村里的小小顽童。他的童年没有四书五经,没有琴棋书画,也没有美食佳肴,若是运气好的话,长大了可以读读私塾,但他开始认字的时候,有点出息的官宦子弟已经能作诗了,他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人家官宦子弟已经学着赏画鉴宝品女人了,即便有一天,他进京考个状元,那也还是个土包子,无法成为身兼美食家、书画家、音乐鉴赏家等多层身份的翩翩佳公子。记得当年与朋友谈起纳兰容若,都说他惊才绝艳,但我们还有一个结论:他有这么一个有权又有钱的内阁成员老爸,要啥有啥,所有时间都用来陶冶情操玩艺术,再不写点好词出来,岂不成了一无是处的恶少?
    成长环境恶劣的郭靖,从一开始就缺乏喝咖啡的基础,如果没有机遇从天而降,别说十八年,估计一辈子都得呆在牛家村里。
    
  
  hesy_007 :精神领袖搞不定实际问题啊
  
  金庸政治学(16)郭靖的仕途
    2、苦孩子也有政治遗产
    命运这个东西非常奇怪,如果丘处机不经过牛家村,郭啸天就不会死,李萍也不会流落大漠,但这样的话,郭靖的前半生就很可能就在牛家村度过,种种田打打猎,后半生则刚好赶上南宋灭亡,免不了流离失所,压根不会有什么奇遇发生。
    也就是说,郭啸天留给郭靖的第一笔政治遗产,就是他与丘处机的关系。郭啸天虽然是忠良之后,有正气讲义气,但藉藉无名、武功平庸,能和名满天下的丘处机成为结拜兄弟,也是机缘巧合。
    之后,郭杨两家遭遇惨变,丘处机和江南七怪也在寻人过程中发生误会,双方解除误会后,定下十八年的赌约,丘处机去寻杨康,江南七怪去找郭靖,各传武艺,十八年后相约一较高低。就这样,郭啸天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得到了第一次扩展,江南七怪又给绕进来了。
    我们都知道,所谓人脉,就如同树的枝蔓一般,开始呈线性,也就是一对一的模式,但到了后来,就呈脉络状,开枝散叶,通过A认识B,通过B认识C,呈几何倍速增长,而且只要自己会交际,这种增长可以无穷无尽。郭靖在还未出生的情况下,丘处机就主动为他带来了江南七怪这一笔政治资源。
    除了主动的,还有被动的,这就是丘处机本人也始料不及的了——大师兄马钰对这次赌约很不以为然,一方面觉得出家人不该如此好胜,另一方面也钦佩江南七怪的侠义,于是也来到大漠,暗中传授郭靖内功,为郭靖打下了扎实的内功基础。
    在我看来,江南七怪就好比郭靖的革命领路人,说句“小伙子不错啊”,就把他拉进了组织。但“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江南七怪的起点并不高,这样的革命领路人并不能保障郭靖日后的发展。这就好比你经人介绍,进了一个好单位,但要想升职,一方面得做出点工作实绩来,另一方面得靠贵人相助,江南七怪在整个江湖系统内,也就是三四流高手的档次,充其量是个股级干部,自顾不暇,又如何去提携郭靖呢?
    但马钰的出现则让郭靖看到了曙光。马钰是谁?全真七子之首,江湖中的一流高手,他在武林中的地位,若是拿官场级别来类比,那起码是总督、巡抚级别,绝对的封疆大吏。他传授给郭靖纯正的全真派内功,等于让郭靖带薪留职深造,起点立刻比同龄人高了一大截,这种机遇,连江南七怪都免不了眼馋。
  
  金庸政治学(16)郭靖的仕途
    3、别说郭靖笨,好孩子有好报
    郭靖不聪明,地球人都知道,要是换到如今,谁家孩子像郭靖那样,他老爸老妈肯定心急如焚,日日恨铁不成钢,天天把“老实人会挨欺负”挂在嘴边。我小时候去同学、邻居家玩,就常听家长如此教育孩子,“道理”不外乎几个——“人家打你的话,疼不疼你都哭,这样老师才能护着你”,“打扫卫生的时候别那么卖力,老师在旁边你就干,老师走了你就看人家干”……
    换言之,就是从小就得学精了,啥事都不能吃亏。所以,从小学开始,我身边就不乏“滑头小孩”,事事不吃亏,糊弄老师如家常便饭,总是老师的“宠儿”。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老师的“宠儿”似乎都不是社会的“宠儿”,如果有个好老爸,倒还衣食无忧,要是毫无背景,就都混得很不如意。
    其实,老祖宗早告诉我们了:吃亏是福,做人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太计较。我那些同学的不如意,根源就在教育上,他们看似精明,但全用错了地方,心里想的都是鸡毛蒜皮,胸襟自然也小。相比之下,郭靖的母亲李萍尽管目不识丁,但要说胸襟之开阔、眼光之长远,绝对到了伟大的程度。
    也正因此,郭靖做了许多傻事,却也奇遇连连——
    他费尽力气爬悬崖,没想过有没有退路的问题,那是聪明孩子绝对不会做的事情,结果,他的收获是马钰向他传授内功法门。
    他初遇黄蓉,就请她吃饭,任她点菜,甚至连汗血宝马都肯相赠,连店小二都暗中嘲笑他傻,被人诓了还不知道,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诚挚赢得了黄蓉的芳心。
    他起先不肯学《九阴真经》,对这个武林中人人窥伺的至宝无动于衷,结果却被周伯通“哄骗”,不但把绝顶武功学了,还在桃花岛的招亲比试中误打误撞,在“背诵”环节中赢了欧阳克……
    有些事情,其实不能只用幸运来解释。许多人爱埋怨社会的不公,并将自己的不顺利归咎于此,但问题是,他们又付出了多少呢?我从不相信,一个小时候打扫卫生都一心偷懒,只关心老师有没有看到的人,长大之后会变得有勇气、肯担当。其实,所谓的“大智若愚”,代表的是一种气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则是敢于担当的先决条件。很多人提及官场之道,总爱强调什么眼明手快、什么城府深沉,其实都是些小儿科的玩意儿,官场上最需要的,莫过于“肯吃亏”。金庸在《书剑》中借乾隆之口,已经说出了“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这一至理。而在官场之上,水到渠成才是最好的形态。真正能脱颖而出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声不响不抱怨的。
    所以,郭靖会从一个傻小子变成大侠,而嘲笑他吃亏的店小二,则永远只是个店小二。
    
  
  嗯,不是金砖,是下水道
  
   金庸政治学(16)郭靖的仕途
    4、从“ST郭靖”到“蓝筹郭靖”
    地球人都知道,郭靖最后没有娶华筝公主,而是娶了黄蓉,但“金刀驸马”的威名却传遍蒙古,无人不晓——公主没娶成,也没做成成吉思汗的女婿,却背了一辈子的“名分”,换成别人也许是不幸,可对于郭靖来说,却是荣耀。
    郭靖从一个穷孩子变身为金刀驸马,无疑是一个“山鸡变凤凰”的典型案例,这个过程很值得玩味。
    郭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于哲别的被追捕,哲别射伤成吉思汗,成了被追捕目标,受伤的他躲在郭靖家中。以郭靖的傻气,自然无法隐瞒,谁都能看得出哲别躲在草垛中,但还是一个孩子的郭靖做出了勇敢的选择,他受哲别所托,就要保护后者到底,于是,他指挥自己的牧羊犬和六只藏獒搏斗,自己挨打也不退缩。后来,哲别挺身而出,较量射术后归顺成吉思汗,并将成吉思汗的赏赐转赠给郭靖。郭靖也依靠着自己的不屈和仗义,被成吉思汗接纳,并成为神箭哲别的弟子。
    此后,他向成吉思汗报讯,使之免遭伏击,并勇斗黄河四鬼,立下大功。要知道,击溃王罕、札木合的联军,是成吉思汗霸业的开端,是他的“第一桶金”,郭靖在这一役中立下大功,自然会得到成吉思汗的垂青,也正因此,成吉思汗当众宣布,将女儿许配给郭靖。
    如果用资本市场来类比,那么童年时的郭靖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ST股”,身在偏远大漠,与母亲相依为命,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只能靠放牧维系生计。而通过保护哲别,以自己硬气和仗义赢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则是“脱帽”的一步——成功进入成吉思汗的系统,等于摘掉了“ST”的帽子。至于此后立下大功,成为金刀驸马,则等于正式进入了成吉思汗体系的权力核心,可以和诸王子、众大将平起平坐,成为大蓝筹。
    谁都知道“武侠是成人的童话”,但这个童话绝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毫不真实——即便是那种掉下悬崖吃仙丹妙药的运气主角,其实也有努力作为铺垫。说白了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跌落悬崖的。郭靖的运气的确好得出奇,但好运气的前提就是自身的努力。而现实中,在任何的权力体系内要想成功上位,都免不了耍耍滑头看看眼色拉拉关系,还需要运气,但要谨记的是:不能只靠滑头,不能只靠关系,不能只靠运气。
    
  
  嘻嘻,很快就不写实了……
  蓝血人530 :呵呵,谢谢啊,多来看看哈
  
  金庸政治学(17)王府那些事儿
    1、完颜洪烈的跨国选材
    在《射雕》中,金国的赵王完颜洪烈妄图盗取《武穆遗书》,于是邀了一群武林高手相助。
    要说助拳这个事情,在武侠小说里也属常见,这就好比小混混街头讲数,也得呼朋唤友,人多的话起码能装装样子,气势上不至于先输一筹。所以,“某君担心某某派寻仇,邀了某某门的某老师、某寺的某大师等前来助拳”这样的句子,几成武侠小说一大套话。
    但问题是,人一多了,就免不了良莠不齐。以孟尝君的身份地位,门下食客都不免有一大半纯粹混饭吃的,更何况江湖中人的友情客串?所以,凡是助拳的基本都是“死跑龙套的”,也是武侠小说的一大定律。
    可完颜洪烈的这一出倒是个例外,他邀来的欧阳克、沙通天、彭连虎、灵智上人、梁子翁,都是可以与全真七子一较高下的一流高手,侯通海相对较弱,但也远胜于江南七怪这种声望颇高的人物,可算作强二流,而且此人在《射雕》中的作用纯属负责出场搞笑的,研究正经事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这么说来,完颜洪烈邀人助拳,可算是半点水分都没有。
    能做到这一点,完颜洪烈依靠的是自身的优势。
    首先,他贵为金国赵王,而且执掌金国的军政人事大权,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换言之,就是拥有自家的人才资料库,管你穷山僻壤,乃至大宋境内,只要有名气有能力,都得在他的人事部门那里挂个号,一有什么事情就好像如今的跨国公司一般来个跨国选材。一般的江湖中人哪里有这个资源?当年又没有搜索引擎,顶多就是亲戚朋友师兄弟找找熟人罢了。
    其次,他有钱,金山银山任搬,这一点十分关键。现在好一点的机关招个雇员,都动辄数百人报考,招公务员的话更是随时一个名额过千人报名,图的就是收入的稳定,部门油水越足,想去的人就越多,已是通例。而我以前就读的中学还曾在全国范围内招教师,如果原学校不肯放人,他们甚至还会支付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转会费”,说白了都是“有钱好办事”。书中明确提到,沙通天等人都是完颜洪烈重金邀来,他们都是一方大豪,呼风唤雨惯了,金银珠宝视作等闲,能让他们满意的“重金”,想必确实重得可以。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完颜洪烈招募的不是职员,而是顾问。我认识一位专家型人才,退休后被某企业请去做顾问,老爷子兴致勃发,牵头搞了不少大活动,企业高管作为受益者,自然十分感激,对其更为尊敬,这么一来,老爷子兴致更高,干脆顾问也不做了,来了个返聘,挂名当了个企业中层,可是身份一变,很多事情就跟着变,原先的相敬如宾立刻变了味道,过了一年不到,老爷子含恨离开该企业。为啥?说到底就是身份的变化,做顾问的时候,你是一个合作者,但作为职员,你就成了下属,人家对你的要求自然不一样。而沙通天等人都是独霸一方的牛人,谁也不甘于人下,如果完颜洪烈自恃有权有钱,对这几人发号施令,他们恐怕都不会买账,但完颜洪烈心机深沉,他对这几人十分尊敬,给足面子,几人对他报以分庭抗礼的态度,他也丝毫不以为忤。也正因为完颜洪烈这种平等的态度,才使得这几人能够最终为其所用。
  
  嘿嘿,某人得郁闷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