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庸政治学(已出版)

  金庸政治学(17)王府那些事儿
    2、给萝卜找个坑也需要运气
    完颜洪烈请来的五位高手在实力上比较均衡,欧阳克相对略强,沙通天、彭连虎、灵智上人和梁子翁稍弱,但彼此间差距极微。前文说过,这是一次毫无水分的“引援”。
    但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微妙,沙通天和彭连虎是水陆双雄,关系甚好,但他们和灵智上人、梁子翁的交情就一般。至于欧阳克,排场太大,十分傲慢,多少也会让其他四人心存不满。大家关系一不融洽,工作效率就受影响。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组织学问题:什么样的团队才是最融洽的?
    大家都懂礼貌讲道理会换位思考,这是对人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往往不太现实——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那么懂事,对吧?就像天涯层出不穷的“JP帖”一样,现实中的极品太多了。
    有人又说了,那得靠制度约束。这话没错,制度一定得有,但问题是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也没有能够完全贯彻的制度,因为制造和执行制度的都是人,总会有偏差,这两个指标能达到60%,估计领导就得乐死了,但请先别乐,效果顶多也就60%,咋办?
    这时候就需要点运气了——融洽的团队总有“运气”的因素存在,从人员构成到层级差异,运气无处不在。
    比如说了,这个团队首先得各司其职,人人有活干,而且既不能太饱又不能饿死,太饱了有惰性,饿坏了会打架,但要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没运气是不行的——别以为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足够丰富的工种就万事大吉,领导冷不丁安排个亲戚过来,你得有合适的地方塞,领导心血来潮砍你一个工种,你也得给多出来的萝卜找一个新坑……
    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要存在一定的实力落差,你绝对不能指望大家都是骨干级别。个个精兵强将只是看上去很美,NBA早告诉我们了,五个全明星在一起肯定打不好球,一个全明星配两个二线球星,再配一个蓝领、一个“一招鲜”球员,再加上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板凳阵容,那才是王道。骨干还需枝蔓衬,骨干比例达到20%已经到顶了,个个都是骨干,那就等于没有骨干。完颜洪烈请来的五大高手就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实力旗鼓相当,打起架来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方面导致没人愿意干脏活累活,另一方面也虚悬一个“第一”的座位,少不了明争暗斗。
    到了《射雕》的后半部分,完颜洪烈的运气来了,他与欧阳锋相逢,并成功将之笼络。以欧阳锋的大宗师身份,一被纳入完颜洪烈的体系,立刻就成为群雄的领袖,五个一流高手有了一个超一流高手当头头,“第一”的座位也名花有主,大家没啥好争的,关系自然也变得融洽。
    
  
  沙发又被某人抢了呀
  
  魔屁股 :呵呵,是啊,就是我哈
  
  魔屁股:报纸现在广告多,那个版也是的,大家的稿子都是轮流发,比这里慢多咯
  
  金庸政治学(17)王府那些事儿
    3、沙通天,请淡定
    完颜洪烈请来的五位高手中,沙通天年纪最大,资格也相对最老,又有师弟侯通海辅佐,弟子“黄河四鬼”也在王府效力,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势力最大的一位。但结果呢?此君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倒霉孩子,露脸的事总是没份,倒霉事情总能摊上。
    先说他自己,他一出场就和全真七子之一的王处一对了一掌,结果半路杀出一个劝架的欧阳克,出手震开了二人的手掌。结果,成名已久的沙通天就这样成了欧阳克的“参照物”。
    紧跟着,王府设宴招待王处一,众人各自施展武功,沙通天用瓜子在雪堆上弹出“黄河九曲”四个字,本也是难得一见的高深武功,谁知道打到最后一个“曲”字时,老朋友彭连虎借机显露武功,半路把瓜子一颗颗都截了下来。他们俩交情莫逆,沙通天也不以为忤,但这么一来,他又做了彭连虎的陪衬。
    后来更惨,杨康中毒濒死,沙通天好心上前安抚,结果被杨康抓破手臂,也染上剧毒,好在彭连虎见机快,一刀砍下他的手臂,才保住性命。
    他的师弟和弟子也不争气,侯通海就是个负责搞笑的,从头到尾都处于被人戏弄的状态,而“黄河四鬼”一出场就奈何不了少年郭靖,在完颜洪烈面前丢了大脸,之后更是屡被蹂躏。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倒霉,沙通天的倒霉其实也是性格悲剧,你说你也是一成名人物了,整天那么暴躁干啥呢?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说一句:我们需要淡定。
    因为暴躁,不能循循善诱,沙通天教不出好徒弟,一出场就给他丢脸;因为暴躁,他总是先出手,彭连虎就比他聪明得多,总是伺机而动,一击奏效。而且,不出手的人显得高深莫测,出手多了就免不了失手,《水浒》中的“霹雳火”秦明也是性子急躁,总是率先出阵,结果败绩就远多于其他四虎将,影响了自身实力的评估。
    沙通天的倒霉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价值取向问题。书中提到,五大高手都是一方霸主,在完颜洪烈面前都十分倨傲,这种“顾问”身份无疑抬高了他们的身价。但沙通天还是有点其他想法的,他把自己的徒弟也带上了,让他们在王府当差,显然也是想混点功名,自己自重身份不能居于人下,就让徒弟出马。
    居高临下做顾问和仰人鼻息帮人打工,这无疑是两回事,沙通天这么一搞,在完颜洪烈心目中的地位就起码下降一个档次,加上四个徒弟都不争气,老沙的老脸就更没处搁了。
  
  笑傲很遥远啊……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1、 窝阔台是接班人的样本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接班,这是史实。在《射雕》中,金庸也写了这一段,郭靖也掺和于其中,里面颇有点门道。
  在封建历史上,选接班人是一门高深学问,而且没有定法。袁绍废长立幼,搞到儿子互相掐架,曹操则坚持立长,但兄弟关系也不和睦,好在曹丕还算是一个守成的主儿;隋文帝废长立幼,结果整出个隋炀帝,李渊倒是打算立长,可人家李世民又不答应,捣鼓出了“玄武门之变”;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不幸早逝,他没选其他儿子接替,而是选了朱标的儿子,结果四儿子朱棣不干了,起兵造反当皇帝,康熙则同样是“看孙子下饭”,雍正能继位,有个好儿子弘历(日后的乾隆)也是一大优势,但与朱元璋不同,康熙这次却押对了宝,“康乾盛世”就是明证……
  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您得具体分析。基础很重要(起码得有一个好儿子可供选择),眼光很重要(看错人的老皇帝排起队来也是长龙级别的),运气很重要(小时候的聪明孩子长大了变暴君,也不是低概率事件),周边环境也很重要(你要挑一个守成的还是开疆拓土的,得看时势和自身情况)。
  可我们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老人家的事儿,而那些等待被选择的下一代呢?
  为了皇位不择手段者大有人在,弑父弑兄等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但这些都是非正常状态下的继承模式,而且干出这种事情还能成为“明君”的,只有李世民等寥寥数人。那么,在正常状态下,“准接班人”该是个什么样子?
  窝阔台就是一个标准样本。书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精明能干,二子察合台勇悍善战,两人互不相下,素来竞争极烈。三子窝阔台却好饮爱猎,性情宽厚,他知将来父王死后,继承大汗位子的不是大哥就是二哥,而父王在四个儿子之中,最宠爱的却是幼弟拖雷,这大汗之位决计落不到自己身上,因此一向与人无争,三个兄弟都跟他好”,结果,恰恰是这个精明强干比不上大哥、勇悍善战比不上二哥、受宠也不及小弟,而且全无争权之心的老三窝阔台,最终继承了大汗之位。
  水到渠成,才是最好的接班人状态。
  
  呵呵,跟我差不多
  
  
  楼上,而且幼子守产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2、做成吉思汗的儿子,您得大气,
    作为“男一号”,郭靖跟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都有点交集。少年郭靖藏匿受伤的哲别,宁死相护时,就与其中三位相遇,当时,长子术赤鞭打郭靖,次子察合台让猛犬去咬郭靖,而三子窝阔台则以孔雀翎毛为诱惑,想骗郭靖说出哲别的藏身之处。至于四子拖雷,那是郭靖的结拜兄弟,一生肝胆相照。
    按照武侠小说和电视剧的定律,得罪男主角一般都没啥好果子吃,就算男主角宅心仁厚不收拾你,也自有人会找你麻烦,术赤和察合台二人一个动鞭子一个放狗,做不成大汗也算报应。
    ——那位说了,欺负一下郭靖就做不成大汗了?好像没啥直接联系吧!
    嗯,世间无小事,明星穿错衣服都能引来口水战,像成吉思汗的儿子这种有身份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就更得谨慎。这俩人用鞭子和獒犬(还是六只,我无语)来对付一个孩子,行为十分不人道,很令人不齿。那位可能又要说了,成吉思汗马上打天下,不就喜欢好勇斗狠吗?术赤和察合台这么做,算不算投其所好?
    好勇斗狠也分个档次,在沙场上所向披靡,那是“大勇”,欺负小孩子只能算是拣软柿子捏,纯属恃强凌弱。成吉思汗那么大气的人物,看着自己的儿子小里小气跟一个傻小子怄气,能不腻歪吗?
    而从深层次来说,术赤和察合台的做法也暴露了他们目光的短浅。如果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勇悍去博取成吉思汗的好感,进而获取大汗的继承权,那么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成吉思汗,尚未统一蒙古,更谈不上席卷欧亚大陆,但枭雄之气已显,如果术赤和察合台稍有识人之明,就应该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这片草原可以困住的人物,他完全可以逐鹿于天下,甚至可以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要做一个枭雄的接班人,就得具备两种技能: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打”是跟着老爹打,“治”是日后自己治理。
    勇悍之气,大可以在战场上展现,但面对普通小民,则是难得的怀柔时刻。即便是草原上的骁勇骑士,其实也少不得狡猾的一面——成吉思汗要是空有武勇,半点不滑头,估计连草原都出不去。三子窝阔台选择用孔雀翎毛诱骗郭靖,尽管未能得逞,而且有戏耍之意,但却明明白白告诉了父亲:你的三儿子并非只懂得用蛮力解决问题,你的三儿子也不会和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
    ——既懂得怀柔,又大气,窝阔台在这一事件中展现了自己的特质。
    
  
  嘿嘿,某人终于抢到沙发了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3、察合台跑赢了前九千九百米
    我曾说过,封建帝王选接班人并无定法,未知因素很多,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咱们的小学政治课本上也说过,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好吧,咱们来找找规律。
    翻翻《史记》、翻翻《资治通鉴》,就看出门道来了,只要不是流血政变等非正常状态的接班,那么选择方向不外乎两个:立长、立贤。
    立长是遵循正统,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立贤是长久之计,符合大多数人的诉求,二者都有道理,关键在于老皇帝是否根据客观情况下做出了相对正确的选择。选对了,自然皆大欢喜,但弄不好的话,两个方向都可能会成为派系扶持自身势力的借口。比如老大除了吃喝玩乐全无特长,他的狐朋狗友想扶他上位,就得抓住“立长”这个传统不放;又比如小儿子要想上位,就得在“贤”上做文章,所谓“贤”,可以是有德,也可以是有才,甚至可以是聪明机灵会说话,反正抓住个长处就往“贤”上靠,全当救命稻草。
    还是那句话,道理都是人讲出来的,关键看你安的是什么心。
    从表面上来看,成吉思汗若是想立长,那选择自然是术赤,但若是要立贤,那就有多种可能,二子察合台骁勇善战,三子窝阔台性格宽厚,四子拖雷也是一个一诺千金的重义汉子,而且最受成吉思汗宠爱,都颇具竞争力。
    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原本最有竞争力的人,其实是二子察合台,其他人都各有明显弱点。
    首先,术赤只是名义上的长子,书中交待,“成吉思汗初起时兵力微弱,妻子曾被仇敌蔑儿乞惕人掳去,数年后待得夺回,已然生了术赤,只是成吉思汗并不以此为嫌,对术赤自来视作亲子”,也就是说,术赤是“蔑儿乞惕人的种”,是蔑儿乞惕人给成吉思汗戴的一顶大绿帽,这个身份无疑使得术赤的竞争力锐减,如果他继位,民族正统性就无法保证,这个问题就算成吉思汗本人不在意,各将领和各部落首脑也会在意。至于三子窝阔台,他性格宽厚,但战功远远不及两个哥哥,对于正在马上夺取天下的蒙古人来说,他的竞争力无疑也有所减弱。至于拖雷,他毕竟是幼子,年龄上有差距,也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而察合台呢?术赤并非成吉思汗的亲生子,那么他就是实际上的长子,又战功显赫,等于兼具“长”、“贤”两方面的优势。这等于是万米长跑,察合台在前九千九百米都保持了领先。
    但这种大好局势却因为一句话而断送,最后一百米被人追上,用广东话来说,就叫做“临天光赖尿”。
    
  
  冷清的仗剑哈
  啦啦啦啦,但你为什么又抢我沙发?
  嘻嘻,慢工出细活
  而且哪里有几年啊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4、别在领导面前吵架
    察合台从最具竞争力到一败涂地,与接班人无缘,只因为一句话——“要术赤说话,要派他作甚?我们能让这蔑儿乞惕的杂种管么?”
    这个场景发生在成吉思汗誓师出征花剌子模之时,祭过天地后,成吉思汗说自己年事已高,又面临远征,所以今天要立接班人。事出突然,他的四个儿子和众将领都没有准备,现场鸦雀无声。
    之后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玩味,如果拍成电影,必然张力十足。
    首先是成吉思汗突然问长子术赤:“你是我的长子,你说我该当立谁?”术赤当场就懵了——这孩子在我看来纯属倒霉孩子,被人卖了估计还乐呵呵帮人数钱。他觉得自己“立功最多,又是长子,向来便以为父王死后自然由他继位”,一个人自大到完全看不清形势的地步,无疑是可悲的,他并非成吉思汗亲子,甚至“非我族类”,这么大的劣势,他竟然视而不见!
    成吉思汗当众问他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告诉了所有人,术赤不会是接班人——你见过“准接班人”当众推荐自己接班的么?老领导不会把接班人放在这么尴尬的境地之下。
    术赤遇到尴尬了,几个弟弟该怎样?那还用说,看热闹不就得了?官场上最怕的就是多事,如果事事瞎掺和,注定一无所获,聪明的人不会卷入任何纷争。而在这三位当中,老二察合台又是最应该看热闹的,本来就是二人相争,术赤没戏了,自己渔翁得利,多好!谁知道这傻孩子脑子也缺根筋,还没等术赤出声,就跳出来嚷嚷了,“要术赤说话,要派他作甚?我们能让这蔑儿乞惕的杂种管辖么?”
    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啊!而且攻击的是自己的哥哥。犯了多少错误?等我细数一下:1、老爸没让你说话,你就跳出来说话了,这是不尊重大汗老爸,目无组织纪律;2、攻击自己哥哥,没大没小;3、当众激化矛盾,不利于组织团结;4、粗言秽语……
    就这么多吗?还有一点,也是最致命的一点:他不该提大家都很忌讳的事情。在官场上,有些底线不能碰,某些大家都很忌讳的事情,绝对不能提,更不能拿来当成抨击别人的理由。术赤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而且是成吉思汗“少年之时数为仇敌所窘,连妻子也不能保”的大丑事,这是整个成吉思汗集团的忌讳,虽然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能提,这就好比你的领导被人戴了绿帽,老婆跟人跑了,全单位都知道,但你能到处嚷嚷吗?
    结果,察合台瞬间失了人心,“众将都责备察合台不该提起往事,伤了父母之心”,金庸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大家都为成吉思汗和他老婆叫屈,那么同样被侮辱了的术赤呢?没人帮他说话!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术赤也不得人心,而且大家都不是傻瓜,都明白了成吉思汗的想法,知道术赤不可能接班,无谓为他说话。这哥俩儿,都没有了接班的希望。
  
  幼子守产,我上面也提到了,呵呵
  
  不过我现在分析的基础还是金庸的小说,而在小说里,并未提到幼子守产
  所以……呵呵
  
  作者:sifawa 回复日期:2009-11-23 12:23:36 
      
    读史要透彻.
  
  
  ——————————————
  嘻嘻,我现在读的不是历史呀
  谢谢兄弟哈
  
  
  
  sifawa :嘻嘻,小说和历史确实不能等同,金庸写小说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信笔游疆,而他的历史功底,其实我们也知道,实在不高,当年硬伤无数。
  不过我分析呢,还是基于小说哈
  
  谢谢指点,您也继续……呵呵
  
  六八老太 :呵呵,赖尿其实见于古汉语,后来白话文、普通话大行其道,很多词都没了,反倒是方言,保留了好多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5、把竞争对手变成粉丝的窝阔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我至今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一本儿童读物上,就画着一只螳螂一只蝉,后面还有一只张着嘴的黄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也是类似的意思。
    嗯,我们都知道这两场较量以黄雀和渔翁的胜利而告终,成功学也告诉我们,我们得做黄雀和渔翁,深谋远虑,一击奏效。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黄雀也好,渔翁也好,也得有相应的素质。
    首先得有实力。别说捕螳螂这种技术活了,就算是捡便宜的渔翁,也得有实力。那边有人说了,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多牛啊,人家就是捡便宜的典范,坐山观虎斗,看着大家实力都耗得差不多了,死得七七八八,他就来收拾残局了。但这个说法忽视了一个前提:德川家康有实力,他起码能自保,要没这实力,还想坐山观虎斗?人家先来灭了你!这就好比你让巴西队先和阿根廷队踢一场,累个半死之后紧跟着和中国队再来一场,难道中国队就能捡个便宜?谁收拾谁还不一定呢!
    其次,得沉得住气,要想螳螂放松警惕,就得让它尝点甜头。现实中功亏一篑的人,总会经过一个美妙幻想的过程,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结果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转头一看,原来是给别人做了嫁衣。真正聪明的人,未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都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随意表态。
    最后,还得有运气。所谓渔翁得利,但不是每个渔翁都能碰得上鹬蚌相争。
    窝阔台恰恰具备了这三种特质。
    他有实力,虽然战功不如两个哥哥显赫,但待人宽厚、平易随和,人望很高;他也沉得住气,任由两个哥哥激烈竞争,闹得水火不容,他压根不掺和,一点都看不出争权之心;他也有运气,两个哥哥自毁长城,尤其是二哥察合台,在接近胜利的那一刻,用一句脏话揭了老爸的短,重提一代枭雄成吉思汗一生中最没面子的事情,从而失去了继位希望。
    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作用。察合台虽然莽撞,但也非傻瓜,众将都责备他不该旧事重提、让父母伤心,他已洞悉自己的气话带来了恶劣后果,在这个时候,他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我不能上,也不能给你上”,把术赤一起拖下水是他唯一的选择。在官场上,这种情况很多。所以,他说“术赤的本事高强,谁都知道。但他不及三弟窝阔台仁慈,我推举窝阔台”,前一句算是给术赤戴顶高帽,相当于道歉,后一句则是点明窝阔台更出色,要捧其上位,从而达到把术赤一起拖下水的目的。
    术赤这个傻孩子反应慢一点,但也“心知汗位无望”,他“与三弟向来和好,又知他为人仁爱,日后不会相害”,于是也说推举窝阔台。
    ——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当然很牛,但杀敌一千,自损五百,权力到手却筋疲力尽,那远远算不上最牛,能把竞争对手也变成自己的粉丝,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亲口说出推举、拥戴自己的话,那才是最高境界。
    
    
  
  恝凼荹:呵呵,政治的最大妙处,就在于顷刻之间的翻云覆雨啊
  小锅鸡 :握爪
  
  hesy_007 :是啊,有实力的渔翁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6、帮主一失踪,大家就散伙
    好的团队有两种,一是靠精英领导,一是靠制度规范。
    打个比方,前一种的模板是马拉多纳时代(是球员时代,而非教练时代)的阿根廷队,有他在场上就意味着有了一切,他可以带领球队做出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后一种的模板是1990年的德国队,近乎刻板地遵守着战术纪律,用一致的思维、划一的战术素养去击败所有对手。
    前一种,你得有个天才,后一种,你得有一套复杂且合理的制度。
    现代组织学对前一种模式非常抗拒,这是因为工业化时代强调流水线运作和团队协作,个人能力被极端弱化,“制度为王”几乎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成功组织、成功团队的范本。但在历史上,前一种模式却是真正的主流,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振臂一呼,众人响应,比如刘邦、比如朱元璋、比如李世民,人治为主,制度为辅。说句题外话,因为网络、因为表达权的无限放大,因为创意时代的到来,精英领导团队已经开始“回潮”,成功团队往往同时拥有较严密完善的制度和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比如《南都》与程益中、比如王石与万科……
    现代组织学之所以抗拒“精英领导团队”这一模式,是因为这类团队往往在精英离开后迅速陷入低谷(就像姚明与中国男篮)。在封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老爸英雄盖世打天下,儿子整个一废物,生下来就是为了败家的,刘禅就把刘备的家底给败了,胡亥这个“秦二世”更是让“始皇帝”蒙羞,要知道,他老爹本来还想千秋万代地把家当传下去呢!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拥有顶级政治强人的“美好”时代,都意味着大乱将至,比如张居正的到来把明朝从衰落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他的离去却成为明朝崩溃的开始。
    《射雕》里也出现了这么一幕:裘千仞在位,铁掌帮名震大江南北,裘千仞被一灯大师点化出家,铁掌帮立刻风消云散。
    这里得先说说《射雕》的一个“BUG”,当年金庸在《明报》上连载小说,很容易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这就好比茶楼里的说书人、单田芳的评书一样,前面出现的高手,到了后面往往不堪一击,高手后面总有高高手,高高手也别偷着乐,您后面还有高高高手、高高高高手……
    《射雕》也存在这个问题,华山论剑的五大高手都是武林中最顶尖的人物,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之名却没多少人知道,甚至江南七怪这种已然成名一段时间的人,也不太清楚——那时候消息再封闭都好,二十年前的成名人物总不至于半点影响力没有吧!可能金老一开始是打算渲染几位高人的神秘感,但到了后面,这几人的神秘面纱揭开了,名气也就跟着回来了,到了哪里都是“久仰久仰”,比如欧阳克亮相的时候,没人知道白驼山是啥地方,没人知道他的名头,但到了欧阳锋出场时,他一报大名,完颜洪烈王府中的几位高手都“仰慕已久”。
    说回裘千仞,他牛不牛?那当然牛,当年就在华山论剑的受邀之列,与五大高手齐名。但这位高手,因为封剑归隐的缘故,同样也不为小字辈所知——这跟铁掌帮的消失有关系吗?有,且听我一一道来。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7、在山脚下办公的裘千仞
    我们都知道,在《射雕》中有俩裘千仞,一真一假,真货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齐名,假货则是同胞哥哥裘千丈,武功不咋地,整天冒着弟弟的名字招摇撞骗。
    这俩裘千仞的首次登场,都很值得留意——政治课本不是说了嘛,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割裂来看,好吧,咱们联系联系。
    首先是假冒裘千仞的裘千丈在归云庄的出场,庄主陆乘风那可是东邪的弟子,见多识广,一听对方报名字,立马大惊,心想“铁掌水上飘”的名头在二十年前便已名震江湖,铁掌帮也雄霸湖广,但这老头早已封剑归隐,久不现身。
    再看看正版裘千仞的出场,那是在丐帮的君山大会上,裘千仞率领铁掌帮众人“踩场”,简长老告诉假帮主杨康,铁掌帮乃是大帮会,需要好好应对。
    ——把这两个场景联系一下,你会发现什么?嗯,原来裘千仞他老人家已经二十年未现身江湖了,许多江湖后辈都已不知道他的名字了,但是铁掌帮呢,人家运作很正常,丐帮都得惧其三分。那是不是说,铁掌帮就是一个制度很完善的帮会,不管领导在不在,大家活照干钱照拿?
    那当然不是,我们先得搞清楚,裘千仞这二十年都干嘛去了。这又得从当年的华山论剑说起了,书中提到,“当时王重阳等曾邀他参与,但裘千仞的铁掌神功尚未大成,自知非王重阳敌手,故而谢绝赴会,十余年来隐居在铁掌峰下闭门苦练,有心要在二次论剑时夺取‘武功天下第一’的荣号”。也就是说,老爷子没在江湖上走动,但就在铁掌峰山脚下办公,啥事也没耽误,就好比满清皇帝跑去承德避暑山庄度假一样,想干活的话照样可以天天看看奏折见见大臣。如果裘千仞跑去大漠或者荒岛,又没带上几只可以飞上铁掌峰的信鸽,那可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铁掌帮在这二十年间并没有陷入低谷(黄药师说早已不闻铁掌帮名头,但丐帮长老们却对其十分重视,金老此处写得矛盾,考虑到黄药师也是个爱隐居的,这里以丐帮的观点为准),这个成绩是在裘千仞没露面的情况下闯荡出来的,这是啥概念啊?就是主力队员没出场,靠板凳球员把你打得稀里哗啦,难得啊!
    可见,铁掌帮能在这二十年间正常运作,裘千仞的“办公练功两不误”是一个基础,铁掌帮自身的实力也是个基础。
    
  
  嘻嘻,后面还有……
  嘻嘻,后面还有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8、裘千仞同志的履历
    裘千仞在二十年后重入江湖,可谓来势汹汹(只是哥哥裘千丈假冒他老人家到处招摇撞骗,虽然喜剧效果极佳,但多少影响声誉),他本人铁掌功夫已有大成,铁掌帮又和大金国牵上了线,个人事业和集体利益“双丰收”。
    此人作为一帮之主,确实也是个枭雄角色,从他打伤瑛姑的儿子,想让南帝自损内力解救,就可看出他处心积虑的一面。而与金国勾结之后,完颜洪烈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逼迫丐帮离开北方,移至南方,他趁着丐帮群龙无首之际杀上门去,轻松击败丐帮四大长老,但被郭靖黄蓉二人搅局,他审时度势,看出黄蓉接替帮主之位已成定局,已无便宜可捡,便不动声色离去,同样是老谋深算、心机深沉。
    他老人家能混到这火候,少不了年轻时的积累——要是年轻时浑浑噩噩,老了还能发达,那只有中彩票一途,裘千仞的时代没有彩票,也就没有捷径,非得靠自己不可。
    让我们来看看裘千仞同志的履历表吧:
    13岁时,无意中救了前任上官帮主的性命,被上官帮主收为门徒,正式进入铁掌帮。在武侠小说里,依靠救人性命获得奇遇的事例数不胜数,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的事,可见其胆识。胆识,是裘千仞迈出第一步的关键。
    24岁时,武功方面已经青出于蓝,换言之,这是个业务能力强的好同志,甚至已经超越了一把手。作为帮主的弟子,也是候选接班人,有业务做保障,是其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25岁时,上官帮主去世了,临终前指定他为接班人,从后备干部到一把手,他只用了12年。
    25岁-30岁之间,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协调能力和业务能力。在协调方面,他大肆扩张,使得铁掌帮从一个小帮会变身为名震天下、势力范围囊括长江流域的大帮会。在业务方面,他的代表作是“铁掌歼衡山”,把衡山派打得一蹶不振(衡山地处湖南,恰恰属于铁掌帮的势力范围,应该是争地盘的一战),闯出了“铁掌水上飘”的名头,甚至进入了华山论剑的受邀请行列。
    三十而立,裘千仞同志在自己30岁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武功天下第一”,所以转入半隐居状态,苦练功夫——对于我们这些到了30岁还在挣扎的同学来说,裘千仞同志实在太令人羡慕了。
    但可惜的是,这位同志走了一条歪路。
  
  恝凼荹:哎呀,你还分页了
  
  wjwangdq :呵呵,谢谢夸奖哈
  
  :画罗轻扇:好,下次尝试一下,修订时也试图补上
  书剑部分其实是有的,后来就没咯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9、谁让裘千仞走上了歪路?
    看完了裘千仞同志的前半生简历,我们来看看铁掌帮的“简历”。
    裘千仞是铁掌帮的第十四任帮主,换言之,这个帮会已经传了十四代,也算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帮会,只是到了第十三代帮主上官剑南和第十四代帮主裘千仞掌权时,它才迅速壮大,势力范围囊括南方各省,声势甚至可以和北方的丐帮分庭抗礼。
    上官剑南是个牛人,他原是韩世忠部下,后来岳飞被害,老韩也回家赋闲,他干脆跟着辞职不捞。那年头,奸臣当道,解甲归田也是常事,可更牛的在后面,他还带着一帮兄弟落草了!
    这可是韩世忠的部队啊,是那个年代屈指可数的“精兵”,这群人跑去做强盗,起点太高了,想混出点名堂来也太容易了,没过多久就被笼络,整体加入铁掌帮,上官剑南更是接任帮主。他上任后,铁掌帮开始整顿,多行侠义之事,吸引了众多好汉前来投奔。
    这里有点不得不说的“隐秘”,在我看来,上官剑南势力加入铁掌帮,应该是有预谋的,而且表面上是被收编,实际上应该是变相兼并铁掌帮。首先,这群人落草做个强盗,在能力上绰绰有余,但作为前军人,他们要进入江湖这个圈子,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机会,加盟铁掌帮,更像是借壳上市。而上官剑南对铁掌帮的整顿,则恰恰说明铁掌帮之前的声誉一般,一批韩世忠部下的精英军人加盟一个名气不大、名声也不好的小帮会,要说里面没有点阴谋阳谋什么的,我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后来,上官剑南率领帮中高手潜入皇宫,盗出《武穆遗书》,完成了人生中最漂亮的一幕。高潮之后就是谢幕,他召集群雄谋划北伐,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南宋朝廷支持,反倒被围剿,因为人单力孤,山寨最终失守,上官剑南重伤不治,死在铁掌峰上。
    这里就值得注意了:上官剑南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是死在南宋官兵的刀下。这一幕对于接替帮主的裘千仞来说,触动之深不言而喻。25岁的他明白了几个道理:1、实力很重要,实力弱了就斗不过官兵,就没法在江湖上混;2、不要过问政治,起码在有足够实力之前不要过问政治,朝廷打的就是出头鸟;3、南宋朝廷信不过。
    也正因为这样,裘千仞继任帮主后,选择的是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一开始,他专心带着帮会混江湖,决不涉足政治(估计大厅里就挂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逐步壮大实力。当铁掌帮成为与丐帮齐名的大帮会后,开始成为政治力量的拉拢对象,此时他选择的,也不是他认为信不过的南宋朝廷,而是金国。
    ——裘千仞和铁掌帮,就这样走上了歪路。
  
  恝凼荹 :没辙,射雕其实硬伤极多
  最吓人的,是江南七怪这种据说闯荡江湖多年的人物,刚开始的时候压根不知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金庸政治学(18)《射雕》里的那些片断
  10、周伯通玩垮了铁掌帮
  铁掌帮勾结金国,裘千仞也成了完颜洪烈的臂助,荣华富贵似乎就在眼前。
  别得意太早,武侠小说里的铁律就是坏人一得意,好人就准备发威了。裘千仞隐居了二十年,才出来透透气,满以为选对了时候跟对了主子,结果就遇上了命中的克星。
  谁啊?老顽童周伯通!
  说铁掌帮是周伯通一个人玩死的,那决不为过(而且真的是“玩”死的)。他曾答应过黄蓉一句“不论何事,必当遵命”,结果黄蓉让他杀了裘千仞,这裘千仞本就是个大大的坏人,又和瑛姑有血海深仇,老顽童哪有不干的道理?于是直奔铁掌峰,找裘帮主的晦气。
  裘千仞虽然也是超一流高手,但抗不住周伯通的左右互搏(等于俩周伯通),干脆认输,谁知道老顽童死缠烂打,非得要他的命,而且还不说原因——“要知‘刘贵妃’三字,那是杀他头也不肯出口的。”
  这可苦了裘千仞,“两人打打停停,逃逃追追,越走越远”,一路从两湖地带跑到了塞外大漠!估计裘千仞最后已经成了男版祥林嫂,天天自言自语,念叨着“我命苦,二十多年没露面,一露面就有人想杀我,有人想杀我也就算了,居然还是个顶尖高手,是个顶尖高手也就算了,居然还不说为啥想杀我,啥也不说也算了,关键我怎么逃他都跟着,环游大半个中国,他还是跟在屁股后面!”
  我还要加上一句:一路跟着也就算了,关键是真被逮住了,还捞不着个痛快,为啥?老顽童的顽皮劲发作了,“一路与裘千仞斗智斗力,越来越是兴味盎然,几次已制住了他,竟已不舍得下手杀却”。
  折腾啊,太折腾了!谁抗得住这样的折腾?裘千仞是“受害者”,他的铁掌帮更惨——一转眼,帮主不见了,您老出去遛达散心可以,但好歹交待一声啊,比如谁主持全面工作,谁管人事谁管业务,某些工作该谁拍板,某些工作该派谁去,一声不吭就跑了,咋办?
  领导走了,走之前还啥也没安排,工作自然就难搞。没人出面管事,工作就没法进行,可有人出面管事,就肯定有人不服,许多组织一旦群龙无首就容易崩盘,说到底就是在无约束的状况下,人际关系瞬间复杂。
  其实裘千仞还有一次挽救铁掌帮的机会,他偶然间发现周伯通怕蛇,立刻反客为主,从被追的变成追人的,掉过头来把周伯通追得到处跑。可是,大哥您倒是见好就收啊!把周伯通吓跑了就行了,您赶紧回您的铁掌峰,那里已经乱糟糟,说不定已经有人为了夺权打开架了。可裘千仞也许是受压迫太久了,情绪需要宣泄,抓着两条蛇,愣是一路追着周伯通,跑去了华山。
  在华山上,他遇见了洪七公,慑于对方的正气,又想到自己一手把铁掌帮变成一个藏污纳垢、为非作歹的邪恶帮会,辜负了师傅的重托,突然良心发现,又得一灯大师点化,出家隐去。这当然是大好事,但也正因此,他也失去了重返铁掌帮的机会,而铁掌帮也随之风流云散,在江湖上彻底消失。(《射雕》篇到此结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