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界有句名词,叫做,意到则气到,气到则血到,血到则力到。所谓的意到,你们的病痛感觉就叫做意,有酸胀痛麻的感觉就叫做意到了,可是你们的气到了没有?
没气如何能到呀!可见治病其实都是在补气理气。别听仲景伤寒的那一套,清热解毒。他只针对病毒细菌的感染。对于气滞血瘀所产生的风寒痰湿,伤寒的经方,效果不大。
此时,理气派的治疗理念,就是主流,谓之中医调理,其实就是在补气行气,活血化瘀。补气理气在前,活血化瘀在后,更需大黄,双丑断后。没有大黄,双丑的方子,都不算良方。
修真人说,气是练出来的。瞎说,无气等同于枯坐,气更可以用补出来的,这才是医道同源的思路。尤其是那些个病人想通过修真强身,这更是个神话。本身病人皆气虚,靠意念根本就引导不出气感来。此时就需要医家的帮助了。补一补,理一理,就能更好的引气向下,引火归源。
前面,我说了中医的肾,其实就是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补肾其实就是在活血化瘀。只不过传统的活血化瘀大多指的是主血管的大动脉,大静脉,其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对这些个毛细血管的活血化瘀效果不大。此时就需要补气药与行气药的加入。
补气药与行气药,活血化瘀的就是这些个毛细血管。腰肾处,气多血少,意思就是毛细血管多,而大血管少,此处最易淤堵。故十个男女,九个亏。
黄芪是补气药,因黄芪富硒,何首乌富锌,肉苁蓉,补骨脂富锰,丹参,赤芍富铜,熟地,当归富铁。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所谓的补气药,其实都可以理解为是在补肾的,都是在补脾的微量元素。因为脾产激素与酶,而激素与酶都需要微量元素,故脾肾一体。脾就是肾,肾就是脾,气就是激素与酶,就是微量元素,补激素与酶就是在滋阴补气。
脾肾一体,我以前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的滋补肝肾,其实就是在滋补脾胃胰腺。醒脾,温脾,健脾,都需要靠补出来的。胃气存则能活。
理解了气,也就理解了血。血可不仅仅只是补铁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补充维生素。从维生素A,到维生素K,都可以用中药来补充。我在前面也有讲过的,那些个中药富合维生素A,那些个中药富含维生素B,一直到K,都有这些个滋补药的。这样一下,气血充盈之后就可以行气活血化瘀排邪排毒了。
理气派的重点,就是行气药了。人参是公认的行气药,还有行气向下,行气向上,行气发散向外,行气向里,行气横向,行气入经络的归经药,都可理解为是行气药。当然还有行血药,行血向上,行血向下。归经药就是靶向药,也可理解为是行气药,按脏腑经络走。
脏腑有病,其实就是脏腑气滞血瘀了,此时的补气补血,补齐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关键的归经行气药,将气血输送到脏腑。
送到还不够,还需振荡。人参,丹参,桃仁,乳香能扩张血管,而黄芪,红花,三七,没药能收缩血管。在这一张一缩间,瘀在脏腑,毛细血管内的瘀血就能流动起来。现在明白这个活血化瘀的原理了吗?就是一对反药在起作用,一个扩张,一个收缩,瘀血就能流动了。
人参,黄芪,实际上是一对反药。人参扩张血管,降压。黄芪收缩血管升压。这就是单吃黄芪很容易上火的原因,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能不上火吗?黄芪这味药,作用很大,既能补气,还能收缩血管,升压。人参,黄芪是一对反药。桃仁,红花是一对反药,丹参,三七是一对反药,乳香,没药是一对反药。就连张仲景的桂枝,麻黄汤也都是一对反药。桂枝扩张血管,麻黄收缩血管。
接下来就是排邪排毒了。双丑走气分,大黄走血份。二者一结合,啥毒素都能排。小的走尿路,大的走肠道,轻的走肺部,皮肤,宣肺排痰毒,发汗。病在表,可汗,可痰,病在里,大小便。半表半里不可光用汗,用汗者则死。需大小便为主,汗痰为辅。
中医方剂的核心是一张一驰,尤如振荡,更象是个能量源。我就以大家熟知的人参黄芪汤为例来作科普说明。
人参扩张血管,降压的同时,如单个吃了过量就会出血。黄芪能收缩血管,也能止血,在升压的同时就能集中血液,感到有力气,谓之补气,但如果也是单吃过量也就会如高血压一样的上火。
可是当人参与黄芪一组合时那就是中医治病的核心了,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振荡也。一个收缩血管,一个扩张血管,二药同在血管中作用时,这个血管就会抖动振荡。此时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瘀血就会纷纷的脱落。活血化瘀也就是这么来的。
中医中能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很多,但全都是对药,反药,一张一驰。桃仁配红花,丹参配三七,乳香配灭药,人参配黄芪,桂枝配麻黄。
除了让血管抖动振荡化瘀脱落之外,还需要让脏腑也抖动,中医谓之柔。柔肝,柔肺,柔脾,甚至柔肾。
万病皆堵,怪病从痰。脏腑之病都是堵,所以柔就是治脏腑的开始,也就是活血化瘀脏腑内的瘀血。
赤芍配黄芪柔肝,葛根配黄芪柔脾,桔梗配黄芪柔肺,地柴头根配黄芪柔肾。那么柔下来的瘀毒,又该如何排出化掉呢?也就是说血块如何的排出体外,这个就叫做血浊。排血浊,双丑,泽泻,萆薢,大黄。
我前面说了,痰就是糖,湿就是脂。出了痰湿就是脾脏胰腺出了问题,不能消化运化水津。津就是阴,就是精,就是人体的激素与酶。人不仅仅只依赖于血,还有这个阴液,津液的激素与酶。它们全靠着这个脾与胰腺的运化。出了痰湿就说明脾与胰腺的运化无力。
世人多食生冷,而脾胃胰腺需温,故姜附汤,温脾汤的香砂六君丸是很好的治脾胃良方。醒脾就叫做柔脾,醒了后就温,温了后就降胆,当胰腺,胆汁,脾脏的各个津液一同出力时,脾胃的消化功能就会正常。
如此一来,中医的治病,也就变得很简单。有病毒细菌感染就用伤寒经方的清热解毒,有风寒痰湿的三高就用活血化瘀,补脾生津。
肾脾一体啊!当活血化瘀,补脾生津,二个奏效后,你气多血少,微细血管最易拥堵的腰肾老毛病也就能自愈,自然而然的。我们所谓的补肾药,其实补的就是脾。补的就是这些个津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血与液都补齐,活血化瘀的振荡能源一开就抖动振荡,排邪的双丑,大黄,萆薢,泽泻一工作。这个血透机器就开始了运作。排出血浊,补充津液,血液就又就能焕然一新。
中医的这个活血化瘀啊,就好象我们日常中所见到的超声波清洗是一样的道理,其工作的本质原理,比西医的血透还要高深一层,因为血透只能排出能流动的血浊,对于淤堵不能流动的血浊就无能为力了,但中医的活血化瘀还是能做到这一点。
当然你们会说,难道西医就没有体外超声波碎石机,西医的超声波碎石,可总比中医的金钱草化石要快速。如西医再进一步发展,调整一下振荡的频率,也完全能做到柔肝柔肺柔肾。
尤其是这个柔肾,既能排这个肾结石,又能排这个肾脏内的血浊,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医治方案。
化学的方法可以用物理解决,同样物理的方法也可以用化学解决,不管用何种方法,尿毒症的本质就是血浊堵塞了肾脏排泄的通道,这个通道只要一打通,尿毒症也就能自愈了。
中医治尿毒症就是,先按摩拍打,通过拍打按摩产生振荡,从而柔肾,然后是艾灸,通过艾灸的这个远红外辐射,温肾。辐射的红外波其实也是个振荡波的能量。艾草的频谱与人体的共振频率相接近,很容易谐振升温,提高生化的工作效率。
再然后就是化学振荡柔肾,人参黄芪,地柴头根黄芪,乳香没药,蜈蚣蟹子,天龙地虫,这几组活血化瘀药的组合,共同振荡,化学超声波清洗肾脏。
问题来了,清洗出来的血浊如何排出,因为此时的肾脏还在淤堵之中,排不出血浊,也就医不好毛病。故尿毒症的排邪通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肠。双丑,大黄,巴豆衣,巴豆就登上了舞台,以肠代肾排邪,就是中医的成就。多少的尿毒症患者就是靠大黄,巴豆衣治好的。
巴豆,巴豆衣,服后拉稀脱水,这个脱水就是在排尿,就是在代替肾脏工作。只要控制好剂量,巴豆衣不超过3克,巴豆不超过1克,安全的很。当大黄排血浊,巴豆衣排尿,二者一组合在一起时,这个尿毒症也就能慢慢的修复。
尿毒症本质上就是个血浊的肝脾病。化瘀排邪,清肝凉血,补脾生津后也就能自愈。
金毛狮王赢了,这波的操作老练。他就是这么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制附子8,生甘草4,艾草10,菊芋(洋姜)10,生黄芪15,麦门冬20,党参10,南沙参6,五味子6,桃仁8,红花6,醋乳香6,炒没药6,牛膝6,四块瓦8,秦艽10,羌活6,独活6,川穹3,桂枝2,麻黄1,赤芍8,香砂4,芡实8,制首乌6,杜仲8,女贞子8,熟地10,当归6,益母草6,槐花10,鳖甲10,麝香0.3,补骨脂10,鹿角胶10,萆薢10,泽泻8,黑白双丑6,大黄6,芒硝2,共40味药,先吃三剂,有效后在吃七剂。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组方理念吧!
首先是个姜附艾甘汤,升阳,温通经络,祛寒气。然后就是一个黄芪生脉饮补肺气,因为没气,接下来的活血化疫,根本就推不动。只有气足才能气到血到。这里的黄芪,党参就是第一组的活血化瘀药了。
第二组的活血化瘀药,就是桃仁,红花,继续疏通血管。第三组的活血化瘀药就是乳香,没药。这个乳香,没药,它的疏通,更倾向于与骨相连的筋肉血管,一般治骨伤的中药方里都有这二味药,这里是治腰酸背痛,关节酸胀,颈椎麻木的。
然后就是牛膝,引血下行,四块瓦,秦艽,羌活,独活,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的骨骼病痛。川芎,引血上行,配第四组的活血化瘀药,桂枝,麻黄,发散风寒。其实这里的用意并不真的是在发散风寒,而是在通经活血梳理头皮的毛囊,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新头发的长成。如不是因为脱发,白发,这组药是可以不用的。故这组的用药量很少,但如要长发,有这组药会很快的见效。毛囊疏通有了气血的滋润,这新发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够出来。不过现在麻黄好象是味管理药材,这个方子还需要让正规的医生去把控一下。不然怕是自己配不出来。
赤芍,香砂,芡实,是柔肝脾,醒脾,补脾生津的。没有这三味药也是可以的,但加了这三味,就能事半功倍,因为后面一大堆的补肝肾脾的补药,全要靠它吸收运化,能不先送个大礼包吗?
制首乌,乌发生发,杜仲,益肝肾养筋骨,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熟地,补血,当归,与后面的益母草,槐花是调理月事的。鳖甲,麝香,补骨脂,鹿角胶,是温通督脉,治颈椎的。
最后就是一个排邪,排毒。萆薢善于排尿酸,对于骨伤科类的排邪多是用它,泽泻排血浊,利尿,也有排中药毒性积累的意思,因为是药三分毒,这里的很多中药其自身本就有些小毒性。双丑,大黄,芒硝也是排血浊的,更多的是排活血化瘀,化下来的瘀血。我多次说过,凡是活血化瘀毒必需要配双丑大黄,这是个常识,不能化下来的瘀血无处排泄,不仅治不了病,还会进一步的加重病情。
这不是伤寒经方,讲究个方子精炼,这是通调通治,讲究的是面面俱到,所以40味的大方,其实并不算多。
回楼上的。40味药可先吃5剂,对症有效的话,再吃十剂。
干姜10,制附子15,艾草12,生甘草12,制半夏8,厚朴4,苦参12,大枣10枚劈,芡实15,柴胡8,橘红10,郁金8,赤芍10,毛板栗壳20,苍术8,白术6,生黄芪20,党参15,南沙参10,五味子8,桔梗8,连翘6,桃仁10,红花6,醋乳香6,炒没药6,水蛭3,杜仲10,熟地10,补骨脂10,女贞子15,决明子12,萆薢12,泽泻10,黑白双丑10,石韦8,玉米须15,车前子(包煎)8,大黄8,芒硝4.
我再来说说,上面方子的用药治病思路。
首先就是个姜附艾甘汤,助阳的,吃后就会有股暖暖的热流。不过,可不要被这姜附艾甘汤所骗,以为真的只有这四味药,其实是九味,后面还有萆薢,泽泻,双丑,大黄,车前子在配伍,四补五泄。排邪需要阳气推,化瘀需要肺气推。没有阳气,肺气的推动,所有的药都不太好使,都会使得运化无力,草药白吃。这是个动力源,就好象电源一样的正极。
然后就是个半夏泻心汤与大柴胡汤的化裁组合。半夏,厚朴,苍术,白术化痰祛湿,苦参,连翘泻心肺之火。芡实,橘红,补脾生津,毛板栗壳,清胰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之热,清热解毒消炎。柴胡,郁金,赤芍,加大黄,芒硝,泄肝脾之毒,柔肝理气。
黄芪,党参,沙参,五味子补肺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的活血化瘀,我是多次讲过这个道理的。方子中还有个桔梗,桔梗加甘草,能化上焦之结节。什么肺结节,甲状腺结节,都可用桔梗甘草汤来化解。
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水蛭,这五药的化瘀效果那是杠杠的,但必需要有二个前提,一个是需阳气,肺气的推动,另一个就是化出来的血瘀,血浊,必需要立即通过双丑,大黄,萆薢,泽泻等等排泄药的配伍排出。不然,没这二个前提,靠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排出体外的,只会象搅屎棍一样的把血液搅混浊,从而使得病人首先燥热难耐,然后,气虚力竭,最后加重病情,严重的还会一命呜呼。
说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排泄药的重要性了。治病就是一个排,没排那能治得了病。有排才能化瘀,更能在化瘀治病的同时,进补生津。
杜仲,熟地,一个补气,一个补血,另一个补骨脂,补津。至于女贞子,决明子是清肝明目的。这里补的药材并不是很强,主要是清热化瘀排邪。
40味药,对上热下寒的常见病症,大多能半月而愈。亚健康人员,只需将药量减半,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医讲辩证施治,一人一方,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很多的病与药,其实只要控制好剂量,很多都是可以共通的。尤其是中药,你多吃几克与少吃几克,危害不大。只要你排邪药多些,有啥问题。有些方子是没啥排邪药的,那问题就大了,多吃几克还真的要人老命。我开方的原则就是一个排邪药多,你去吃好了。
象这个方子里,萆薢,泽泻,车前子,双丑,大黄,芒硝,石韦,玉米须,都是排泄药啊!40味药里,排邪药就占了8个。能有啥问题啊,安全的很。
中医治病啊!真没那么多的复杂,之所以治不好病。大多都是治病的理念发生了错误。
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滋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暖肠胃。这是一个圆运动。左升右降的循环。
我们常说的补脾生津,指得就是脾土生肺金。在这里肺金的二字,世人多有误解,其实就是肺津,金就是津,而不是所谓的肺金肃杀。这一字之差,误了多少的医生与病人。千金难买肺津生,因为肺津能升肾水。
读书要讲究个悟性,不要拘泥于文字,文字最会骗人了,也只有死读书的人才会钻牛角尖,古书说是肺金,那就是指金属斧头肃杀的意思。你如果真要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了,不要与半吊子的人争辩嘛!
脾包含胰腺,主管津液,也就是免疫力的激素,酶等,内分泌所必需的阴液。补脾生津,指的就是补脾土生肺津。其实补脾还能生肝津,肾津,等等的内分泌的物质,不只是单独生个肺津,但肺津比它们几个更重要。
为啥肺津会更重要呢?肺主呼吸啊!肺主气啊!肺主血液中的含氧量啊!含氧量一多就是气足,反之就是气虚。
现在也就能逐渐的理解,接下来的那句话了,肺津生肾水。因为肾指得是毛细血管最易堵的地方,是个气多血少,对气的需求量比较多的地方。当肺津一充足,血液中含氧量一提高后,那些易堵的地方也就会如开冻之江河一样,逐渐的流动起来。当然还是那句话,肺津生的不仅仅只是肾水,对于肝郁于内的肝血也是一样可以解冻流动的。
然后也就是那句话了,肾水滋肝木,当所有的淤堵都逐渐解冻,疏浚流通之后,肝木好了,肝木一好,心脏的功能也就可以恢复。这就是肝木生心火的意思。然后血液都疏浚后,气与血都得到改善后,我们的肠胃功能也就能得到逆转。成一个良性的正循环。
肠胃好,脾胰好,脾胰好,肺津好,肺津好,肾水好,肾水好,肝木好,肝木好,心火好,心火好,啥都好。
所有的病根先是肠胃虚寒,稍后是脾胰停摆,再稍后就是免疫力低下,肺活量降低,含氧量减少,然后血液就开始沉淀凝固在气多血少,易堵的肾部,最后连肝也堵住,肝气郁结,自然整个心脏也就会心阳不振,最终胃口不开,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可见气的重要性。
此时,治病就可先从心阳开始,回阳救逆,然后补脾生津,补肺气化瘀,补肾阴升阳,加强血液流通,生脉搏心率,疏肝理气,活跃气血,最后还得从肠道排邪,把活血化瘀下来的血浊全部排出体外。
抓住这条治病的主线,我就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了,不管你什么病症,我只需做到回阳救逆,补脾生津,补肺气,活血化瘀,滋肝肾,理气生血,排邪排毒就可。必要时可再配合伤寒的归经药引,定向的清热解毒一下就行。
当然现在的病情多还有一个癌症结节,此时除了活血化瘀之外还需再来个化痰散结,祛痰湿三高。这个时候的伤寒方还是比较有效的。补脾生津,活血化瘀可以理解为是扶正清热,伤寒方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就可以理解为是在排毒了。扶正清热也可理解为是在排邪。一个排血浊血邪,一个排脏腑痰毒,二个思路双管齐下,排血邪排痰毒后,病情也就能很好的逆转,药到病除。
虽说我多对伤寒多有诟病,诋毁,但伤寒的实力,我还是清楚的,治脏腑内的伤寒毛病,痰毒残留还是伤寒来的快速。但并不是说扶正后不能自愈。只要气血好,扶正后一样能自愈的,只是没伤寒来得快。但如果只用伤寒,那就犯大错误了,又要被我诟病诋毁。只有双管齐下,排邪排毒,才能彻底的重振中医的雄风。
回楼上,爱丽丝,乙肝网友的。
仙鹤草6,小蓟6,蒲公英3,夏枯草3,白毛藤3,鸡屎藤3,叶下珠6,垂盘软肝草8,金线莲6,赤芍6,柴胡6,姜黄4,金钱草4,生黄芪10,丹参8,苦参4,麦冬10,南沙参6,五味子6,补骨脂10,香砂仁6,芡实12,泽泻8,车前草8,大黄4,生甘草3。共26味。先吃五剂,有效后再吃五剂,一般来说十剂就能转阴趋好。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乙肝方的组方理念。
仙鹤草与小蓟是清热解肝毒的。蒲公英与夏枯草是化痰毒散结的,便于从血液中排毒。白毛藤,鸡屎藤是活血通络,拔毒消肿的,它们能把深藏在肝脏内部的病毒驱赶出来。
这六个药的组合,差不多,一般的肝病都能通用。之所以中药治肝会比西药要优秀快速,就在于这个拔毒消肿,能将药力透入到肝脏的内部。
叶下珠,垂盘软肝草,金线莲能修复受损的肝脏,使之能快速的康复。因金线莲较贵,你若不想化钱,这味药可以不配,也一样能康复的。时间只会稍长个几天,至一星期。
赤芍,柴胡就是个柔肝疏肝的升阳理气药。要让清热解毒药深入到内部,就需柔肝疏肝,也就是说让它自己动起来,这个血液才能更好的流动交换。
姜黄,金钱草是利胆的,降胆才能升肝,肝有病往往胆也会跟这有病,故大多是肝胆同治。
生黄芪,丹参,是既补气,又能活血化瘀的,苦参利下,凉血降火。麦冬,沙参补肺气,便于活血化瘀,更便于柔肝升阳。这是个动力源。没有气很多的方子都是死的,就算你清热解毒的苦寒药最多,都还是死的,治病的成效不大,还多容易损伤正气脏腑。
五味子滋肝,补骨脂补脾,香砂芡实醒脾生津,就能提高体内的免疫力,内分泌,加剧身体的自愈。
后面就是几味排邪排毒药了,泽泻,车前草,大黄。最后生甘草调和苦寒药,缓释其药效的作用。
26味药,一般十剂就能治愈肝炎。
作为一个滋阴扶正派来讲,其治病的理念是完全不同与伤寒的。就算有病了,伤寒也只起辅助的作用,更多的是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三个主要的对象,气,血,津。其所对应的就是三个脏腑,肺,肝,脾。这与藏医,都是相暗合的。隆病,就是肺,就是气,赤巴病就是肝,就是血,培根病就是津,就是脾胃胰腺。隆就是呼吸,一高一低。赤就是红,就是血,凝固后就是块,就是巴。培根就是土,就是脾,生津的地方。这样形象化的解释,就能更好的加深理解了。
这里是没有肾的,肾是被肺,肝,脾,这三个脏腑,分而治之的。水液归肺管,滋养归肝管,生津归脾管。我们所谓的肾病,初期都是肺出了毛病,中期是肝肺,后期是肝肺脾这三者都出了毛病所故。象腰腿痛,头发白,阳痿,早泄,妇科病,其实都是气血病,其治疗也多从气血着手。
而我们所谓的补肾,其实就是在补津,就是在补脾,在这里,脾肾是一体的,脾就是肾,肾就是脾。而脾与胰腺又是一体的,脾就是胰腺,胰腺就是脾。
所以,从扶正派看来,治病真的是很简单。扶正清热,补脾生津,滋养肺气,活血化瘀,排邪排毒,这五个组合拳一出,大部份的病都能好,严重的就可再加上个伤寒的清热解毒,更严重的那就再加上一个化痰散结,拔毒消肿。这七个组合齐上阵,没有治不好的病。
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药多。统调统治,药自然是不会少的,都是大方,好处就是其剂量都不会大,毒副作用少,治病不伤身。不象伤寒方,药虽少,但剂量大,在医病的同时也在伤着身体。
其实世人多虚,虚了才会生病,不虚能生病吗?在疫情下,不也多是些中老年人在发病嘛!年纪轻,体格好的人,相同的疫情环境下,不也是照样没事。正强而邪去,故扶正才是治病的第一良方。
回楼上苏凡阳网友的。
干姜8,制附子10,艾草10,生甘草6,丹参8,生黄芪10,麦冬15,五味子8,仙鹤草10,蒲公英6,白毛藤6,叶下珠10,垂盘软肝草15,郁金6,赤芍6,毛栗子壳10,仙人掌8,补骨脂10,香砂仁6,芡实15,金钱草6,龙胆草6,鹿衔草10,熟地10,泽泻8,车前草8,双丑6,大黄4.共28味,先吃三剂,有效后再吃七剂。十剂后看效果。
还需配个镇逆香囊,挂床头,方子如下。
佩兰,防风,荆芥,薄荷,冰片,香茅,苍术,高良姜,艾草,木香,降香,檀香,甘草,紫苏,菖蒲,水晶石。共十六样。各10-30克,视你荷包的大小而定。水晶石,白水晶与紫水晶都可,但不要买到玻璃的仿品。大小都是无所谓的,小的便宜可多些,大的贵可少些,但不能缺此水晶石。这里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巫术。没有水晶黑耀石也行,科学的意思大概或许与舒曼波有关。原则上这个水晶石是多多益善。
同时家里还需象端午那样,挂艾草,石菖蒲。门,窗,与睡房都要挂上。
回楼上萌宠医生的。
艾草8,丹参6,生黄芪8,郁金4,赤芍4,仙鹤草3,蒲公英2,白毛藤,1,叶下珠8,山萸肉8,金线莲8,麦冬6,南沙参6,连翘3,桑白皮2,葶苈子1,香砂仁3,葛根6,芡实10,大枣8枚劈,补骨脂8,桃仁4,红花2,杜仲6,熟地4,怀牛膝3,玉米须8,萆薢4,车前子(包煎)6,双丑4,大黄2。共30味药,也是吃三剂看效果。
这个方,已经是属于守方了,能守得住现在的成效就是胜利。故苦寒药很轻,而滋补药适中。原则就是消一消肝炎,消一消肺炎,排一排肝毒,排一排肺部的痰毒,为后面的补肺补肝补脾做准备。
还需再活血化瘀,故还有丹参,黄芪,桃仁,红花,但剂量已轻。增加了些滋补肝脾肾的药,补肺的仍不变,排邪的,除剂量有所减少,原则上也不变。
回楼上萌宠医生的。
艾草8,丹参6,生黄芪8,郁金4,赤芍4,仙鹤草3,蒲公英2,白毛藤,1,叶下珠8,山萸肉8,金线莲8,麦冬6,南沙参6,连翘3,桑白皮2,葶苈子1,香砂仁3,葛根6,芡实10,大枣8枚劈,补骨脂8,桃仁4,红花2,杜仲6,熟地4,怀牛膝3,玉米须8,萆薢4,车前子(包煎)6,双丑4,大黄2。共30味药,也是吃三剂看效果。
这个方,已经是属于守方了,能守得住现在的成效就是胜利。故苦寒药很轻,而滋补药适中。原则就是消一消肝炎,消一消肺炎,排一排肝毒,排一排肺部的痰毒,为后面的补肺补肝补脾做准备。
还需再活血化瘀,故还有丹参,黄芪,桃仁,红花,但剂量已轻。增加了些滋补肝脾肾的药,补肺的仍不变,排邪的,除剂量有所减少,原则上也不变。
很多人或许会说,治病靠直觉,那还真是醉了,那还要仪器作甚。其实只要你们把病情说得越详细,这个直觉就越准确。直觉是一个人的悟性体现。相反没头没脑的几句,这个胃病咱治,这个肝病咱治,我又不是神仙,我知道咱治?病症的信息量太少了,形不成一个整体的感同身受。
没事的时候,我会坐在一个角落,默默的看着每个过路的行人,从头看到脚,从脚看到头,从外想到里,他们的相貌,他们的体型,他们的气质,就能联想到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悟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再联想到他们体内五脏的运行,此时此刻他们体内的自我感觉。谓之望气,谓之体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练练,多看看,这个直觉就会越来越准确。有一种俯视的全局整体观出来。
这种的感觉,其实算命看相的人特别的准。医者也可以说是半个看相算命的人。这种的感觉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只能意会却难言传。易与算命看得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而医者看得是一个人的气血规律。所以同病不同方的现象相当普遍,因为人的气质千差万别。
所谓一个人的气场,就看他是否能意气焕发。意就是你的病痛感觉,每个人都有,有痛就有感觉,就是意,而气就是你自身的抵抗力,你对病痛的忍耐的抵抗力。治病就是在补气,增加你的意志力。以意领气,充气以为和。意到则气到,气到则血到,血到则通,通则不痛。这是理想的状态,可现实中却是意到气不到,气弱血不来。
气是说不清楚的一种存在,要理解它,只有自悟。自悟者冥想必不可少,冥想又叫欲界定,四个脑波中的西塔波,频率4-7赫兹。深睡眠的婴儿波为1-3赫兹,是得尔塔波,佛家中称作未到地定。细定是8-13,阿尔法波,粗定是14-30,贝塔波。
粗定,细定,欲界定,未到地定,就是脑波的频率从30到1的静心过程。婴儿般的深睡眠我们是没有感觉的,出直觉的多在闭目养神时的冥想欲界定。那时候的思维很快,你把病症一说出来,我的脑子中就把方子给呈现出来了,尤如神助。可是这种的感觉却是长期的观察,领悟锻炼出来的。就好象我做电工搞维修那会。闭上眼睛,强迫自己让眼前呈现电路图。是一种看的形式,而不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