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粉丝在公众号后台私信小编,说自己的店开了5年,起起伏伏。单看门店每天生意情况,车来得也不算少,但每个月账面数据一核算,就马上原形毕露,总觉得是自己哪里没做对,或者是对员工的考核的关键指标不精准。
其实,有这样类似问题的汽修店不占少数,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我们有很多同行开始照搬O2O那一套,但实际上考核门店的指标但看看流量是远远不够的。
01
你的店是否被“流量”带歪了?
汽修行业原本是一个体现工匠精神的沉淀型行业,但近几年却有点“浮躁”。很多有资本注入的汽修相关企业想尽快复制成功的方法论,而所谓成功的方法论就是搞区域连锁,扩张地盘。他们往往想尽快把门店数量开到一定的数量级,唯一的诉求就是流量,而对于单个门店的考核,就关注进店台次、换胎量、换油量等。
小编曾拜访过上海的一家独立后市场门店,目前已经在上海有三家分店,据店长说浦西店最好的时候每天进店台次在50台左右,每天从八点忙到晚上十一点,基本没有闲着的工作和技师。小保养是这家公司的主营项目,对他们来说流量就是生命。
“我们老板在初期开店的时候就说了毛利不能太高,还是要以客流量为前提,老板觉得店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过来,就会显得热闹,说明这个店是可以信赖的。”
听店长说这话其实也没错,毕竟新店开张初期确实是需要一些客户来做技术背书,尤其是汽修店这种会对用户产生很强粘性的行业,更是如此。但如何一个汽修品牌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没有强连锁的支持下,对于员工的考核只是看流量而不考虑其他的,这显然是门店运营大忌。
02
真正考核员工的抓手是什么?
曾经听汽修行业某大佬在群里发人深省的三问:“门店的返修率是多少?”“门店的标准化流程是什么?”“仓库里的配件准确率算过吗?”这最简单的三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门店管理者“脸红”。
所以,流量虽然重要,但任何一家门店运营都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而不是只抓着一个方面不放。那么也许有老板就说了,没流量了其他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门店运营或者说考核员工真正的抓手在哪里?说白了,其实就是抓人效和坪效。
某行业人士认为,要提升人效,就要将每个人的职责明确划分,什么项目该谁负责,负责什么等问题要清晰,并与服务客户联系在一起,绑定门店效应和员工收益,激发员工积极性。
在坪效提升方面,集中资源做高产出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工位能快速空出和填补,如果每个车的服务都是1小时内完成的,那么这家的坪效肯定不会低。
这就好比我们去一家饭店吃饭,这家饭店如果翻台率高,客人一波接着一波,那就说明其人效和坪效是比较好的。在汽修行业,大多数从业者认为,任何一个门店一个工位如果单月能创造5-10万的营业额,那就算是成功的。
当然,对于现在的独立后市场维修企业来说,人效和坪效虽然很重要,但还有其他的考核指标也需要关注,例如检测率、转化率等等。总的来说,门店运营是系统化的工作,处理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汽修门店永远不是简单地洗个车、换个机油。
近期文回顾▶▶▶
1、春节洗车、保养涨价30-50元,你到底跟不跟?
2、“30分钟内配送,无理由退货”是汽配行业噱头?
3、当年做“上门保养”的公司真的都倒闭了吗!
4、现在的独立后市场门店只能靠“内斗”活下去?
5、当年东莞收费最高大上的洗车店现在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