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品牌经理转型自己开店,濒死前如何复生变成区域明星店?



今天的专栏,我们会分享一位从品牌厂家的经理到加盟店老板的创业之路,看看他在失去品牌厂家光环后,如何逐步蜕变成一位接地气的汽服零售店经营者。
时间回到2009年,那时候他还被叫做周经理。他早期是一位品牌轮胎厂家的销售经理,后来转型为米其林驰加在中国的第一批零售顾问经理。
他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他们做门店运营、服务标准等相关的辅导落地,帮助加盟店老板理清经营思路,执行好总公司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不断深入零售运营,却慢慢被纠结和疑问所点燃:为什么自己这些看似很正确的指导建议,加盟商表面附和,执行却如此不给力?如果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为何我还要当指导员,而不是自己亲自去赚钱呢?
01
成功开店,但初期经营不善
一次次内心的碰撞和冲击,让他萌生了自己开店的念头。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和碰撞,他选择了一位和他关系最要好的年轻加盟商合伙并提供了主要资金,在广州的老城区热闹商圈,筹建了第一家500平方、13个工位,租金只需要3.6万元的驰加店。

这事当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米其林顾问出来开店的第一人。然而,创业就如大海沉浮,这个店开业的第一年,只盈利了两个月。而且无论是人员、服务和业绩,都无法稳定住,第二年能稳定盈利的前景,似乎并不明朗。
其实,周总是一位好的加盟商运营顾问,但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好的门店老板。顾问讲究的,是对运营单一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他每个月到店,只会针对门店的某几个关键问题,做一些辅导。
但是零售店老板,天天要处理十多个这样的问题,讲究的是快速判断、先行动后完善,往往是靠本能反应和惯性思维去快速解决问题的。因此,老板讲究经验,顾问讲究逻辑。当顾问变成老板,就很容易出现简单事情复杂化。
高开低走是合作的常事,关键是如何再把业绩拉起来。经过一轮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位合伙人才真正把对方的强弱喜好了解得更深,一个接地气的变化,就是开始制定分月度的赚钱目标,把业绩弄回到运营的首要位置,然后马上开始绩效改革和人员编制重整。
第二年的运营,业绩终于提上来了,开始获得稳定的盈利。
02
对症下药,主攻快美和快保!
然而,门店的服务变得简单粗暴很多,卫生环境变差,很多为客户着想的服务没了,甚至不断地出现客户对质量和配件的投诉。这时候的周总,似乎比第一年更加揪心,虽然业绩改进了,但这并不是他心中想要做的门店啊!
于是又走过了一年多,很多身边的朋友和客户都开始慢慢离去,周总终于忍不住了,临近过年的时候,他和门店的主管们说,这个春节假期,他一定会想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给大家!

当年除夕前几天,周总给员工发完过节钱,送走员工返乡后,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出现了急性的眼疾,幸好由于治疗及时,他幸运地保住了眼睛。过完年开工以后,他带着沮丧的心情,和几位主管开会。这是他第一次向下属示弱,他坦诚地和下属讲,自己没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对不起大家。
让他想不到的事,当他把无力感摆出来,真正倾听他下属的意见时,原来自己的主管早就对这些问题有看法了,而且完全有能力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给出更好地建议。
照着大家共同商量的办法,门店开始进行断舍离,把业务聚焦到最擅长的快美快保中,放弃那些虽然赚钱但是过于投机的项目,尽可能把服务流程做得规范和简单一些,进一步精简了人员配置。

门店经过半年的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真正的运营特色,这是有别于加盟的标准模式,也不同于为业绩做的大杂烩模式。通过群策群力,一个有自己服务特色,有所谓有所不为的运营体系,逐步生长出来了。
门店接下来的三年,每年的净利润都提升了30%-50%,而且管理越来越简单,员工的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一家区域的明星店面,才真正长成。
虽然后续由于房东更替处理不当,这家年利润近百万的门店,没有成功延续下去。但是经历了这个过程,真正蜕变成一位懂门店经营、懂体系化运作的门店运营专家,依仗着这些能力,与新的伙伴创办了一个数十家分店的汽服门店连锁品牌!

说到底,没有人能不经历点事,就懂门店经营,只有越挫越勇,在克服困难中真正找准自己定位的人,才配在这个红海的市场,拥有自己的明星门店。
促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