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盘点 | 2亿元假机油案告破;700多家轮胎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城管施行人性化执法......



炎热的八月过去了,汽修市场的淡季应该也快过去了。回顾整个八月份,国内汽车后市场还是发生了几件重大事件,对于终端门店、经销商,甚至是零配件供应链、上下游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汽车后市场发生在八月份的几件大事:
①价值2亿元的假润滑油、防冻液案告破
经调查从2013年开始,原为某石油石化企业工程师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伙同其妻子在长春市城乡结合部租用厂房,以合法注册的小公司为掩护,购进化验、生产等专业设备,组织专业人员配制、生产假冒机油、防冻液、刹车油等汽车养护用品。
之后,其购进多个假冒知名汽车品牌标识进行包装,进而向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四川、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全国13个省市地区进行销售,以此牟取暴利。初核涉案金额2亿余元,冻结、查封、扣押涉案财物3000余万元。
点评:这件大案总结起来就是业内人士作案,汽配行业的假冒产品屡禁不止,这种“乱象”的产生其实是由于后市场初期发展过于迅速,行业标准与法制不够健全,造成了市场的监管空白。
不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优胜劣汰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目前已经有很多汽配联盟初露锋芒,有品牌背书、有第三方监督,相信未来行业会越来越规范,既能保障流通渠道的利益,更能保障终端车主的利益。
②山东715家橡胶及轮胎企业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山东广饶县人民政府发布《广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听证告知公告》,对715家企业涉嫌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违法行为做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包括多家橡胶及轮胎相关企业。
公告显示:715家企业2019年度未依法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未进行纳税申报且通过登记住(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
点评:众所周知,年初的疫情让国内轮胎企业遭受了重创,随着国内汽车市场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下游的轮胎品牌授权经销商和零售批发渠道日子也不好过。
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除,轮胎企业、门店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上下游需要心往一处使,行业才能走的更远。
③城管推行“人性化”执法,开首张《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上海开出首张适用《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的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也是上海城管行政执法部门避免“一刀切”执法,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的举措之一。
回想到今年5月,最新的《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开始实施,未及时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最高面临50万元的行政处罚。执法部门将不定期抽查,看洗车废水是否达标排放;对拒不办理“排水许可证”的洗车商户,执法部门将开展专项执法,将重拳出击,严格执法。
点评:洗车对于很多社会汽修门店来说是立足之本、台次引流的关键,因为这个服务是一个高频率的细分维保项目。
在很多年之前,消费者对于洗车的要求还不高,但近几年有些变化,大家对于洗美这类业务有了新的认识,洗车也被很多门店玩出了新花样,不过污水处理一直是洗车行业的顽疾。未来,行业管理肯定是越来越严格,但也会有更人性化的执法方式。
热门内容回顾
轮胎企业倒闭、门店生存困难,行业最紧要关头?
换个“零底薪”调动员工积极性,生意能马上好?
都月销300条轮胎,一家毛利13万,另一家只有8万?
渠道价格优势+门店销售支持,星脉机油来了!
周围3公里客户搞不定,店就开不下去?
同样轮胎,隔壁比我贵50元还卖得比我好?!


分享、点赞、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