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今天这个话题,是源于小编一个汽修行业微信群里的两个“老法师”的讨论:
姜老板,从事做乘用车轮胎区域二级批发多年,后自己和朋友盘下一热门地块商铺,做起某一线轮胎品牌加盟店,店内有换胎、四轮定位、补胎几个主要业务。
鲍老板,10年前从和同事一起从某高端德系品牌4S店售后车间离职创业,合资开了一家300平米的汽修店,以保养、快修和洗车为主营业务。
姜老板:好几年之前开始就不好做了,价格太透明,薄利多销的路也走不通,原本想弄个实体店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没想到大家抢客流更厉害......
鲍老板说:洗车这个服务吸引力已经不够了,你在做别人也在做,看看我们这条街上那么多店,家家都有洗车......
流量!流量!流量!美其名曰流量不够,台次不高,随着品牌连锁汽修大批快速进驻社区,对于原来就常年扎根社区的独立汽修店来说,危机感不言而喻。行业有句老话:“做汽修的,谁距离客户近,谁就更容易能赚钱。”
流量、台次,确实是一个门店的立足之本,其实很多汽修店经营者对它的概念是模糊的,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吧,门店习惯关注的业务是维修、保养、洗美、钣喷等,这类传统业务中只有保养的流动速率比较快,其他的都是前提时间触发才能有流量产生。
做汽修行业有个行业准则:就是想方设法要在付出相同的成本之下,尽可能拉高毛利。因为场地、人员不会因为店里生意好或者不好快速发生随动变化,只有想办法尽力做高产值才能摊薄成本才能挣钱。
所以,想把汽修做好,一是增加流量(台次);二是增加单车产值(客单价、毛利)。
现在增加单车产值的产品和项目其实有很多,有时候还可以和一些时间节点上的促销活动打包做。但在提升单车产值的时候,很多汽修店老板却存在一些误区。最常见的就是喜欢花大力气搞加装项目,常见的就是洗美中的贴膜、车品中的行车记录仪、胎压监测等,相反却忽视养护类的产品。
分析原因,主要就是两方面原因:
首先,大部分加装类产品、外设的价格比较高,而养护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单纯从客单价这个维度上来说,显然是加装类产品更受到经营者重视。
其次,养护类产品大多需要做客户培养,且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售卖这类产品可能需要花上不少精力,而加装类产品作业效果立竿见影,客户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很高。如果按照投入产出比这个维度看,显然加装类产品更胜一筹。
以上两个原因乍看之下,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实际上,很少有门店经营者会意识到,只重视加装类产品而忽略养护类产品,本质上是在浪费你的客流。
为何这么说呢?其实小编在此前已经说过了,养护类产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周期性强,换句话说,这类产品可以让你的客户对你的店形成一种依赖,用行话说就是用养护产品做大“用户粘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近几年流行的“隐形车衣”,很多车店都引进了这个项目,因为客单价高,而且他还有保护车漆之类的作用,所以算是比较火的一个产品,老板收钱的时候喜滋滋,但无形中也把这辆车的潜力亲手断送了。原因就是,没有做养护类产品的转化!
有很多汽修店老板认为,做保养就是家常便饭,无论是什么项目,只要不涉及维修类的保养,客单价都很难做高,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高加装。但事实是,正因为客单价低好走量,也就更容易做促销。
结合养护类产品的周期性特点来看,1年1次小保养、2~3年保养刹车、4年换1个电瓶......其实只要客户对你的门店产生依赖性,并且信任你的服务,那么你的门店就会有粘性,客户就会到时间就想到你,来你店里做保养、换轮胎。
这里我们再来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假如你的门店每月有400个进店台次,养护类产品在相对充分的营销之下,会有15%~20%的业务转化率,我们按照15%最低值计算,那么就是60个销售。
如果每单销售额保守平均估值350元,每月养护类销售额是21000元,也就是一年营业额就是25万。当然养护类产品的毛利率远高于维修业务,这25万元的产值,其利润不会低于15万!
总结一句,行业注定是要发展的,汽修连锁想要做品牌、深入社区扩展渠道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同一条那路上互相“正面刚”也是无法避免的。但独立售后企业、汽修店也并不是完全没办法,毕竟就算是最后走上加盟的道路,也没办法能保证持久的流量。
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找到新的流量入口,提高客户的粘性。
热门内容回顾
轮胎企业倒闭、门店生存困难,行业到了最紧要关头?
换个“零底薪”调动员工积极性,真能一招破局?
都月销300条轮胎,一家毛利13万,另一家只有8万?
渠道价格优势+门店销售支持,星脉机油!
周围3公里客户搞不定,店就开不下去?
同样一条轮胎,隔壁报价比我贵50元还卖得比我好?!
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