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学渣才能帮助学渣,谈谈大半年来我学习英语的经验

  我的学英语经历
  从18年4月以来,我花了大半年时间,共计约600多小时,投入在英语学习上,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的状态是听力的基本功已经练成,继续学习英语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消失了,新的一年里,我打算继续投入600+小时,把口语的基本功也练好,达成基本交流的能力。由于我本人是个英语学渣,所以我深知那些学英语而不得的人挣扎的心理状态,也相信我趟出的这条路,会对相当一部分人有帮助。在此先感谢一下给我介绍学习软件的人,也感谢一下天涯当年的大神漏屋先生。至于是什么软件,我就不提名字了,以避免广告嫌疑,何况,方法比软件重要,懂了方法,自然可以去选择合适的软件,同类型的学习方法,应该不止这一款软件。

  先简单定义一下什么叫听力的基本功,也好让大家明白我的状态。我所认为的基本功,大致是这几种能力,1,是大体上能听清楚native的发音,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单词,可自己复述,音节接近原始音节;2,在常规范围内,能做到自然听懂,无需借助单词的中文含义去理解对方;3,可以心分二用,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在浏览中文网页的时候,听懂耳机里的适合自己的英语节目中的大部分内容,至少能做到有印象;4,能适应不同的口音,比如美音英音甚至印式俄式日式。然后再强调一下,这个基本功中的听懂,不是说什么节目都能听懂,原因很简单,词汇量还差得远。在我达成这个能力的时候,听懂的范围应该在7000词汇之内。但我要补充一点(这是我个人的猜测,姑且一听就罢了,不要太当真),达成这个基本功的时候,词汇量越小,将来的成就可能越高,我感觉这个基本功应该在3000词汇量以内达成是最好的。

  再说一下我的英语学习历史,也好给有类似经验的英语学渣以希望。我是个标准的英语学渣,凡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英语差,当年去外企的时候,我的同学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同学,都在问我英语这么烂,怎么混进外企的。高考时,我的英语成绩大概是70分左右,满分150,不过幸好其它成绩尚可,勉强进了个985学习电子工程,当年还算是个C9,这可能是我不多的值得吹牛的事了。大学期间,其它课程都不怎么上,只有英语和政治课(忘了课程是啥名字了)一节都没拉下,然后大二开始考四级,从44分开始,一共花了7次,终于考到了61,此时已经是第五年了,其它人该干嘛就干嘛去了。毕业后,闲逛了两三年,也参加过新东方的GRE培训,能达到两个800,一个400的成绩。了解老GRE的都知道,那个400一定是verbal。也学习新东方神奇的背词方法,两个月搞定红宝书6000词汇,但这一切对英语的使用来说,都是惘然。后来加入一个现在让无数国人称赞的民企,然后因为不喜欢他的企业文化,后来跳槽去了外企。

  这个外企当时非常缺人,而且因为它的美国本部有非常多的第一代中国移民,所以中国区老板招人的时候对英语的要求很低,只要技术好就行,英语嘛,能看懂邮件就行了,勉强能写就可以了,原话是实在不行就写中文,美国那边有人会给你翻译的。我会安装盗版金山词霸啊,所以我英语过关了。在这个外企中,我英语能力的提高就是看data sheet时金山词霸的使用频率很低了。后来去了另一个外企,这个外企最后一面是国际长途英语电话面试,还好他们的要求是考编程能力,说了半天说不通,I beg you parden了好多次,最后要求他把题目发邮件给我,现场编程给他,于是通过。在此外企每年都去美国出差,也偶尔接待本部钦差,都不是中国人,很痛苦。一个痛苦的记忆是在一个堵车的高峰期,从机场接了中国区老大和本部的SalesVP去市区,听着一个口音稀烂的以色列人问我项目的进展,而受限于职场潜规则,中国区老大也是不说中文的。不过由于我老是听错,老大还是很给力的用中式口音去重复那些我没听出来的词的。在这个外企中,英语能力的提高是敢于开口说了,但非常结巴且很多想法无法表达,而且重要的是,很难听懂别人说什么,尤其是与软件无关。当时有个老外说我非常nice,星期天陪他逛街,其实是我英语太差了,就想多陪陪他们,练练英语。然而这种练习有效果,在SLA中也是效果最好的,但实在是机会太少,训练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我回忆在这个公司的经历,估计累计听说时间加起来,也不会超过50小时吧。

  以上对我英语历史的描述,是为了让同为英语学渣的朋友们,去估算我后面讲的经验对自己有多大帮助,毕竟学习是个很私人的东西,不同的基础,学习方法也是不一样,就像为什么说漏屋的n+1很美好但无法实现,因为你找到的n+1系列教材,到了我这里可就不一定是n+1了,也许是n+2,也许就是2n了。

  在2018年初,我由于业务往来,去美国出个差,因为是跟中国人打交道,所以讲中文。但尴尬的是我坐在路口,短短的两个礼拜,我碰到了两三次有人问路,我愣一点也听不懂,顺便说一句,后来那个外企裁员,我不幸下岗,去了无名小私企。可能有两三年不接触老外了,我确实听不懂,在当年,就算听不懂,猜也猜出来他说啥。这让我感到十分羞辱,在回国的飞机上,我还在思考这个事,我决定,虽然已经不惑之年,但我要重头开始学习英语。出差不是旅游,回去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做,于是我决定用看电影不睡觉的方式来倒时差,刚好那次的飞机是美航的,电影别说中文字幕,很多连英文字幕都没有,美国人看电影是不带字幕的,没看最近的电影讨论吗,为了看流浪地球,美国的影评人建议如果不能适应带字幕看片,那就去学中文吧。在这次为了飞行中不睡觉,下飞机顺利倒时差的航行中,我遇到了我学英语路上的奇迹,在长达15小时的观影中,在最后一部片子时,那片子我以前知道但没看过,是诺丁山奇缘,大嘴演的,我神奇的发现,我居然听懂了几个段落,总计有不到20分钟吧。要知道,前面这些片子,我是基本没听懂的。而且以前也在来往中美之间看过几次无字幕电影,但是完全看不懂,后来都是去睡觉的。

  现在大体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其实精髓就一句话,大神马克思说了,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忘掉你的母语。不使用母语,意味着不背单词,不学语法,不做翻译。所以我的方法,很简单,很粗暴,一是看无字幕(连英文字幕都不要有)的动画片,为防无聊,建议看迪斯尼的动画电影大片,有100多部,足够看200小时的,进阶的时候看美剧,几千小时的片子都能找出来,只有三个要求,无任何字幕,无任何字幕,无任何字幕。二,找一个能自动评价发音的,做跟读训练,要求也是不要带字幕,但要有图片,如果有动画或视频更好。这些教材一定是循序渐进的,练到最后,说不一定能练好,但听肯定是没问题了。在我的外企工作经历中,我发现,其实说真得不重要,能简单的说就够,难的是听不懂,听不懂就很难交流,尤其是工作之外的闲聊,small talk,你一听不懂,一卡壳,一来二去的,别人就不想跟你聊了。这就是漏屋说的,到了国外也学不英语的重要原因。

  所以,细分一下我这600多小时,都干了什么,首先,看了100多小时动画片,有迪斯尼的大片,有儿童动画,还有很多游戏的宣传片。有一部动画值得一提,当你进阶到一定阶段,就是看迪斯尼大片能听懂1/3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1001夜英文版,这个在爱奇艺上能搜到,不用会员就能看。这个片子神奇在除了主角,其它人说话都是带口音的,而且是不同的口音,听起来很搞笑,但也对英语听力和模仿能力有极大的提高。游戏宣传片主要是暴雪的Overwatch,WoW,以及CA的Total war系列。这些小片段,语言优美,发音清晰(怪兽除外),而且能找到transcript,值得多次回味,我经常把爱听的片段在睡觉前重复播放。这里要提一下学习方法,不看字幕,不找transcript,算是泛听,看字幕,反复听,或者对着transcript听,算是精听。我的总体感觉是,泛听,千万不要重复听,尤其没字幕或找不到transcript的情况下,最多听三次就别听了,重复听,听错了很难纠正,不重复听,听错了将来可以在其它的场景中纠正回来。精听有用,但缺点是太浪费时间,对听力的提高有,但效率不行。我感觉泛听更有用,我精听的东西全是自己感兴趣的,百听不厌,并且能找到transcript,这样才愿意重复听,才也敢重复听。

  接下来,花了300多小时,做跟读训练,按那个软件的课程,由低到高,慢慢前进,最后在中高阶段的某一天,突然发现听英语能听懂了,就像听中文那样自然,那种感觉非常的美妙,好像自己生来就能听懂英语似的。关于这状态,老外一般叫做自然理解,中国有不少人叫做英语思维,但英语思维是包括说英语的,这里其实说还是有问题的,就是能说不少了,但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单词,于是卡壳了,有些人一卡壳就去找中文对应的英文翻译,于是连听的状态也给破坏了。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在我刚刚达成这个状态时,如果我不慎去尝试把听懂的句子去翻译成中文,那么下秒这个状态就丢失了,要重回这个状态,需要在不思考中文的状态,重新听英文5到10分钟。当然我现在状态切换已经没有那么慢了,但是,最好不要去翻译,连脑中翻译也不要有,养成不思考中文的习惯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使用软件的学习期间,我花了60个时,把托福词汇过了一遍,验正了两个被人说烂了的结论,1,托福词汇是常用词,有必要记住。2,背单词是没有用的,能记住单词的唯一途径是使用他,即通过阅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或者娱乐自己,再或者,天天去使用它,对计算软件行业来说,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的英文单词,那就是母语。当时还花了有30多小时做了阅读训练,后来就发现,新闻中经常使用托福词汇,如果我学习过的新闻中没用到,那么我当时记住的单词最终也会忘记。就好比当年背了GRE的6000单词,能记住的也就几十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出现在暗黑破坏神这个游戏中。

  最后,在这个软件到期之后,我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于是开始看电影,然而事实无情的打击了我,看电影的听懂率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90%,只是从40,50,提高到70到80之间,还得看电影类型,逼格高的电影,听懂不到60%,简单一点也就是不到80。我翻出电影字幕,发现听不懂的部分,有这么几种,一是单词不懂,二是文化背景不懂,三是使用不了解的比喻,四是超快变音了的日常语,还有最后一种,口音,之前的口音适应性只是入门阶段,还远不能完全适应所有人的口音。如果从词汇来讲,我估计,从陌生词汇在词频表上的位置来看,得认得3万以上的单词才能覆盖电影词汇,或者以词族计算,估计得1.5万词族吧。我现在的词汇大概是8000词族左右,按英语学者的标准,以英语使用的角度来看,刚刚及格。网站testyourvocab点com给出的测试结果就是以词族为单位的。另外公众号微软小英的测试结果似乎也是词族,因为我测了几次都是8000左右。

  但不要紧,听不太懂并不能打击我,按我的经验,持续看电影,总会有提高的。于是我继续看电影,找了十几部片子看着,另外就是把权利游戏给看完了,对英国各地方言的口音也有了极大的适应性。这部美剧极度推荐,真是又黄又暴力啊,18岁以下要学英语的千万不要去看。接下来去看哈利波特,结果发现听懂率居然不如权利游戏,词汇仍然是短板。话说权利游戏,从一开始的听懂率30%,到第7季的70+%,我最听不懂主要是这几个人的,小指头,侏儒Tyrion,Varys,他们的共同点是说话逼格较高。Tyrion受审那场戏倒是听懂了,主要情景非常有感觉,完全沉浸了。这一点也说明了当前的英语水平是入门级的,有文化的人一开口,逼格一提高,就又听不懂了。

  到了这个阶段,平时也可以开始听一些广播了,我主要听几种是NPR news,TED talk adapted for radio from NPR,Car talk,TED talk daily。其中TED talk adapted for radio极度推荐,因为这些都是人物访谈,对话比较容易听懂,比其他的强。对这些节目,我也是以泛听为主,能听懂多少算多少,不听第二遍。这些内容,到目前为止,累计也就是几十个小时吧,我一般是上下班开车的时候听,碰到堵车了就听得多,不堵车就听得少。

  另外,就是有两次在出差的时候碰到了老外,聊过几句,和10年前的煎熬相比,现在听他们说话,有一种看高清电影的感觉,像听普通话一样自然(方言我一般是听不懂的),听力确实有质的飞越,但缺点仍然是表达能力有限,说这方面比起以前有提高,但很有限,还需要专门的锻炼。

  所以,我在19年的计划里,打算投入600小时,专门练练口语。第一阶段是打算把那个软件重新过一遍,虽然我通过那个软件练出了听力,可人家的口号毕竟是让你练口语的(话又说回来,网上很多人也说这就是个练听力的软件)。我想重新过一遍,口语应该会有一定的提高。第二阶段就比较难了,我打算找些外教聊聊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最后我再提一句,从我的学习投入来看,漏屋所提的SLA中说,对中国人学英语来说,1000小时小成,2000大成是可信的。
  我工作比较忙,将来会在这里不定期更新我的感悟。这几天刚开年,时间比较多,就多写一点。

  最近一两年,因为工作关系,对当前热门的神经网络算法做了粗浅地了解,同时结合英语学习,有了一点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看有没有人跟我有相似的想法。

  语言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本质上不过是一堆符号,是一堆和脑内对现实世界认知相关联的符号。这些东西国外的二语研究应该有非常深入的认知,我还没有去学习这些较深的知识,所以不知道当前他们的看法是什么,这里我只谈谈我自己的感受。但从已知的语言研究来看,公认知识和语言在大脑中是分开存储的,所以背诵的单词,苦学的语法,都不能直接形成语言能力,还是需要经过大量使用才能转化。

  人的大脑本质上是一堆自然的神经网络,虽然处理过程和软件模拟的算法不同,但从结果看,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认为,训练语言能力,本质就是在训练大脑这个自然的神经网络。那么关键点来了,软件AI算法虽然粗糙,但这里是值得借鉴的,微软有个工程师给出结论,无论算法是什么样的,大量带标签的样本才是核心。那么问题来了,对语言训练来说,样本如何产生?标签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对听力来说,样本就是你要学习和模仿的那些语音,而标签,则是那些语音的含义。请注意,这里只是说含义,这不代表说这个含义是用母语来表达的,恰恰相反,我认为这里的含义是不能用母语来直接表达,可以是直接的,静态或动态的图像,也可以是大脑中的想像出来的图像。但简单起见,直接图像的样本最容易获得,那就是各种各样的视频,电影,动漫。

  所以,为什么我感觉看无字幕电影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这个猜想就可以解释了,无字幕电影就是海量的带标签样本,视频图像本身就带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直接的含义,有的是间接的辅助信息,比如对应词汇或短句的感情色彩,使用场景,等等。而且,对于非幼教的视频来说,纯图像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还需要用语音来补足,此时为了获取这些信息,大脑就自动开始分析所听到的语音了。

  为什么不能带字幕,甚至不能带英文字幕呢?我感觉,大脑如果有快速获取信息的途径,就不会去走那个慢速路径,即分析语音。对于英语听力不熟练的人来说,分析语音就是慢速路径,如果看到了中文,或者英文字幕,那么大脑就会放弃对语音的分析,仅仅把它当作杂音给丢弃了。

  很多到了一定阶段的人,会感觉有中文字幕的电影或视频,他讲的英语也大部分能听懂了。这个现象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好的地方在于,他证明你的词汇量还行,当理解了中文含义时,对语音的分析就加速了;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个习惯不好,大脑对语音的解析仍然是慢路径,而且,继续强化这个习惯,就是让大脑在强化利用中文字幕辅助解析语音的坏习惯。但好在这还是说明英语有一定基础了,此时可能只要去掉字幕,坚持看上100小时,甚至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影动画,听力就能大幅提高。
  忘了说明一点了,所有找到听力材料,不要语速慢的,比如VOA慢速,除非你打算练听写。找的动画也罢,电影也罢,尽量找2000年以后的,无论发音,用词,都更接近当前平时使用的英语。慢速英语用来练听力,有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多数人习惯上会把英语翻译成中文来理解,慢速英语给了你这个时间,让你更容易去翻译,所以不要用慢速英语来练习听力,宁可用快速英语,听一遍,看一遍transcript,再听再看的反复去练,也比慢速的要好的多,至少在听的过程中,你是没机会去翻译的。但如果打算练听写,那么VOA慢速是有用的,因为写的本来就慢,这个过程为了聚焦声音,手上还要写,虽然慢也没时间想中文。但我不推荐练听写,两个原因,一是太枯燥,二是,练跟读同时还能练习说,而听写的能力除了对考试,尤其是中国考试有用,平时是用不上的,写错的单词有软件可以纠正的。
  @ty_周游的风 2019-02-12 10:06:59
  你起码是985的脑子,呵呵!
  -----------------------------

  又如何呢,我也曾努力过,但还是用了7次考4级,这不是骄傲是耻辱,同时也间接说明以前的学习方法有很大问题,也说明在英语学习方面我毫无天赋,甚至是天赋较差的人。另外,方法正确之后,我的进度应该是会快一些,不是985又如何呢,无非时间多一点而已,但再多,以最坏的情况的估计,也不会多出一倍的。何况,我年已40,记忆力早已不是当年的能力了。

  另外,我感觉这个方法,评价学习潜力,可以来自于语文中的古文成绩,因为我感觉和学习古文方法很类似。我语文成绩也不好,但古文不错,接近满分。

  再次说明,我上985靠的是数理天赋,就语言天赋来讲,我也就比考不上大学的人好一点。
  @ty_周游的风 2019-02-12 10:06:59
  你起码是985的脑子,呵呵!
  -----------------------------

  另外,分析这个学习方法,与逻辑思维能力强相关
  但是,使用这个学习方法,对大脑进行神经网络大样本训练,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弱相关的

  换句话说,在语言学习方面,逻辑思维能力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否则我也不会到这个年纪才稍稍有点起色了
  再谈谈发音吧,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其实我倒不太关注,因为有了正确的学习顺序,发音根本不是个大问题。比如央视的杨锐,好像是这个名字吧,中国人很多都觉得他英语说的不好,中式发音严重,但native都觉得他英语说得真好,比大部分native要强。这里的偏差在哪儿?在于识别度,识别度够了,那么语调和用词远比发音重要的多。

  我先简单定个标准,10分,native播音员,9分,普通native,8分,发音极好的外国人,口音严重的native,7分,发音较好,语调很好的外国人,6分,发音一般,语调一般,识别度较好的外国人,5分,发音一般,语调不好,识别度不好的外国人,4分,发音语调识别度都不好的外国人。

  我的自我评价是刚刚到6分,离7分距离还远得很,目前发音和语调一般,不过识别度已经很不错了,不至于被误会,整体流利度较差,缺乏训练。用微软小英评价,是84分。那么在一年前呢,我自我评价是刚刚5分。我觉得大部分中国人的发音不是5分就是4分。日本人算3分吧。

  而中国学生的问题在于,更关注音准,但忽视了音调。实际上就中国人天生的发音来说,音准虽然不好,但够用了,差的地方往往在音调上。所以我在跟读训练上,更加关注的是音调。印式英语那么奇怪的发音,native都觉得比中国人的说的要强得多,原因在于这几点,一是元音准确,二是音调准确,三是用词准确,句式自然。

  那么发音怎么练呢?我其实也没特别去练,只是在模仿时尽量模仿音调而已。但我看的动画,听的材料中有大量不同口音的英语,漏屋在文章中也说,发音不准,是因为听的不准,听的口音多了,发音也会变准,我想这可能是其内在原理吧。

  另外,我倒是对他们认为成年人无法学成native发音有质疑,倒不是因为我自己,我的发音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是因为那个被说成中式口音的杨锐。我听过几期杨锐的节目,我发现他固然有大量的中式口音,但奇怪的是往往有些高端的词汇,反而口音很正。后来我想明白了,他在英国留的学,出国前成绩已经非常优秀了,也意味着至少1万多词汇以内,他的中式发音已经固化了。但在英国留学期间学到的词汇,则口音都很正,不过更高端的词汇是低频词,所以常规来听,就会觉得他中式口音严重。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用太担心口音,在大量的动画电影的灌输下,里面包含各种不同的口音,最后用纯正口音的跟读训练,口音自然会达标,音准是不成问题的,注意力放在音调上就好了。而且我的猜想是,英语基础越差的,越是不会说英语的,将来口音可能越好。

  在和native的交流过程中,音准只是个小问题,音调是个中问题,而用词才是个大问题。所以别太在意发音了,把音调练好,学会用轻声,即弱读的那个反写e,哦,就及格了。进阶的话,就是th音,vw要分开,f跟着v走,不能用中文f,如果尾音是辅音的话,带着弱读哦一起念。尤其是尾音带哦,一定要有,越轻越好,轻到别人无法查觉,就大成了,有了这个发音方式,连读根本就不用特意去练,读得快了自然就出来了
  @Jennifer翻豆 2019-02-12 18:02:55
  没有嫩高大上,我们很接地气的,出境游最好自己会英语比较好,对公司来说,你会跟不会,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

  我目前的状态是口语不好,但已经能轻松应对出国游了,实际上在纯英语的外企工作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不能做presentation,以及在正式场合就工作内容做翻译。

  那么我假定你目前的能力是四级良好的能力,口语不佳,不知道有没有低估你?

  但我所用的方法,不是速成方法,大概需要1年的时间,每天投入至少2小时,这才能解决听的问题,这期间口语会有提高,但不会特别大,不过应对出国游是轻轻松松的。之后的学习速度应该可以进入快车道,估计也是至少要1年左右才可以解决基本的口语能力,可以就自己的工作内容做presentation。

  我所提倡的看无字幕动画电影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很强的毅力就可以坚持,但在100到200小时以后,使用跟读方式学习,仍然是需要一定的毅力的,只是对毅力的要求没有逆向法那么高。而且,恰好适合有英语基础的人采用。如果没有基础,我会推荐Rosseta stone,英语入门最好的软件,次之是Duolingo,优点是免费。
  说说我心中学外语的正确顺序。公认的顺序,听,听说,听说读写。对零基础的人来说,简单的顺序如下:
  1,看几十小时的3岁儿童动画片,比如汪汪队,小猪佩奇,听一听儿歌,积累音感
  2,使用Rosseta Stone这个软件进行训练,同期坚持继续看儿童动画片,6岁往上的
  3,Step2持续约200小时左右后,动画片换成迪斯尼大片
  4,Rosseta Stone 训练约700小时后,基本听力应该过关,可以开始看电影了,普通大片
  5,同期开始读小说,从童话开始读上至少1000页吧,继续读其它小说
  6,此时训练时长应该超过1000小时了,可以花钱找外教训练了,此时的听力应该没有障碍
  7,学习对应语言的文化,宗教,看他们的流行电影,流行小说,流行音乐,追剧
  第7步有1000小时左右,应该是可以自由交流了。自由交流5000小时以上,应该能接近native
  我个人打算用这个顺序在2020年学习第二门外语,如有可能,我会在天涯用英语记录学习体会,也是作为我学英语第三阶段的写作训练来用。

  至于对中国学生来说,4级通过后,能掌握3到5K单词,但实际语言能力也就是native3岁的水平,此时的训练方法以激活单词为主,我唯一的建议就是看无字幕电影,直接从迪斯尼动画看起,50部后,换美剧,换大片,同期开始训练跟读,对软件的要求是有故事,有图像,无字幕,有评分。
  @Jennifer翻豆 2019-02-13 10:58:03
  那练习听力时,是只听,培养敏感度,还是可以边听边跟读?
  -----------------------------

  两个都要做。

  另外,没有只听,是边看边听。原因是其实很难找i+1的材料,所以我用图像视频来获取含义,去看那些能从画面中获取大部分信息的动画电影,来积累听力。这个过程对初学者来说可以积累音感,学习少量的基础词汇,对有基础的人来说,可以激活单词。

  跟读训练是单独进行的。理论上可以直接进行跟读训练,但实际上音感不强的话,很多词听不出来,而万一有一句话听好几遍也听不出来,那么就算听上十遍百遍也是听不出来的,因为训练软件只会重放录音,不会变调,不会调速,也不会根据你的发音准确性去重点强调你没听出来的单词。很多人放弃那个软件的跟读训练,和完全听不清,重复不出来所造成严重焦虑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当时也非常焦虑,是靠信念坚持下来的。但如果有点耐心,多看动画片,多预习单词,是可以顺利过去的。

  所以,看动画片泛听和跟读训练是要同时进行的。

  最后强调一下,跟读训练也要找有故事情节,有图像画面的,原因是你在跟读时,眼睛里的画面是有含义的,这个含义最终会和你听到的你跟读出来的这句话,在你脑中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概念。当这些概念积累的足够多的时候,就能自然听懂了。
  关于看动画片泛听和跟读训练如何取舍,我拿游戏打个比方。

  泛听就好比打小怪,每一个获得的经验少,但量大。跟读训练就好比打Boss,经验多,难打,费时间,还有可能打不过。那么很多明显,打游戏的时候都是先打小怪攒经验,经验到一定程度去打Boss,再打小怪,再打下一个Boss,这样循环。有的时候,打小怪,因为数量多,升级很快,但级别高了,打小怪又没经验了,这时候就得去打Boss。打Boss要是打不过,哪怕回去打小怪经验也不多,也得回去打啊。

  所以看动画片和跟读训练就是这样的关系,跟读训练很好,但搞不定的时候,会带来很强的负面情绪,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方法不行,换一个,这还好,有些人会认为英语好难啊,算了不学了。所以我觉得要经常性的习惯性的去看动画片,至少这个听不懂的情况下,看个乐呵也是不错的。而且,在本论坛里,你可以找到一个帖子,楼主名字我给忘了,他就是靠纯看动画片把英语学会的。当然,他看的动画片加起来应该超过1000小时了,再加上后来学习过程,在打基础上怎么也有2000多小时了。
  @Jennifer翻豆
  看完一部电影,里面有些说太快没听懂的,是要怎么进行?是一个影片重复看重复听,不看字幕吗?
  -----------------------------

  我在这里公开回答你吧。在个问题上,我的答案,听不懂的不要去管,也不需要重复听,就是要不重复的进行海量输入。我的理由是,大脑会自动的把声音和你可以理解的情节关联,即使情节的理解很模糊,也能自动总结音节出现的规律,为将来的模仿做准备。

  这一点,我的观点恰恰和i+1的观点相反,但实际上也并未违反SLA理论,因为SLA中提到early stage,就是那个沉默期。在沉默期,小baby们在干啥?他们能听懂吗?很显然,他们只可能听懂一部分,大多数是听不懂的。而且听懂的这部分,实际上也只是联系所看到的动作行为,猜出来的,多数情况下也应该是猜错的,但是大人可以给他纠正,一次又一次,他就学会了。但对成年人来说,猜错了怎么办,也无所谓,见多识广,看得次数多了,自然就能猜对,也能把以前猜错的东西纠正过来。我个人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一天学到一个东西,突然想起来以前听到过,还理解错了。并且自我纠正还算是个强刺激,记忆效果更好。

  听不懂的东西反复听,我认为有害。如果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想反复听,可以,一定要找字幕,没有字幕就上网去搜索transcript,如果找不到,千万别重复听。我自身有好几个例子,我拿一个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那是Overwatch的宣传片Dragons,就是讲Hanzo和Genji故事的,那个片子很好看,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于是就反复的看。但我当时找到的是真有没有字幕的,当时也不知道上网可以搜到transcript,所以在反复看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错误,并且给僵化了,后来拼命调整,到现在也没完全去掉。

  这个错误是什么呢?是他们其中的一句对话,Genji说“I know you tell yourself that your brother disobeyed the clan and that you have to kill him to maintain order. That it was your duty.”。在最后一句,it的t失爆了,然后尾音带哦,听起来像是“A呢”,was发音较完整,而我当时的训练材料中,was都特别短和快,所以这句被我听成了“That, you know it was your duty”,把A呢听成了you know,又因为was很长就脑补了一个弱化的it,结果听起来感觉还挺对的,然后反复听于是就是固化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只要是听这个片段,我一定听到的是you know it was your duty。后来查到了transcript,才发现自己错了。神奇的是,当时我眼睛一直盯着transcript,然后看片子去听,居然也是错的,我这才理解了什么叫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更神奇的是,我去听其它的视频,遇到it was不会听错。为了克服这个错误,我反复去看这个片子,心中默念原句,强制自己把那句话听正确,经历过几十遍的改正后,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超过一半的概率不会听错了,但也没法完全正确。从那以后,如果找不到transcript的片段,我听的就不会超过3遍。

  其实我遇到的那个错误,如果你们学习神经网络的话,就会发现他的合理性,那就是关于错误标签污染的问题,一个错误标签污染,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上千的针对这个错误的正确标签来恢复,所以通常只能是把训练结果删除重新进行训练。但你的大脑是不能reset的,所以千万不要反复的听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
  补充一点,当时听错的时候,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音节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常用词也没怎么掌握,甚至常用的说法也不怎么掌握,所以听的时候,大脑可能会瞎匹配。

  现阶段在掌握1万多常用词汇后,音节识别能力也很强,很多时候连口音都能听出来,这时候陌生的视频片段我就可以反复听来猜单词了,猜出来的单词不懂意思或不确认的,去查英英字典,再放到原句中去理解,十有八九是能猜对的。

  所以,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我还是建议不要反复听没字幕没transcript的视频,以避免石化现象。
  @没有地的地主 2019-02-14 16:39:54
  虽说学英语毅力重要,但方法也重要。你现在有进展,说明你的方法是对的,或者说是有效的。我也准备借鉴一下,感谢分享!一起加油!
  -----------------------------

  至少对我来说是极其有效的,因为我这个人啥都好,就是缺乏毅力。

  至于对别人是不是有效,需要大家起来检验,我也期望和大家一起来找到实践中最优的方法,同时要看看适应人群的特点是什么。
  想起来一个有意思的事,用我这个方法学英语的时候,尤其听的半懂不懂的那个状态,每天2个小时,饭量会提高50%!同时不会长胖,脸还会变瘦!

  我感觉大脑是处于全功率运转的状态,为了检索那个不熟悉的声音,所有的神经细胞都在努力工作
  @没有地的地主 2019-02-15 13:59:32
  说来惭愧啊!学了有一年多了,但见效差。目前的方法主要是看些书和新闻,基本不看电视,因为此方法对我效果不大(不是会不自觉看字幕,就是听不懂)。每天坚持听电台,但多是CRI NEWS PLUS和北京外语广播(国内的多少能了解或猜到些),少量NPR。最后精听走遍美国。
  你推荐的无字视频1001夜,感觉不错。虽蛮多听不懂,但看画面可以猜啊:)
  -----------------------------

  我觉得你应该差不多渡过了音感积累的阶段了,下一步应该开始做跟读训练了。就是那种放一个故事的画面,然后别人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的训练方式,也是不看字幕,纯靠听进行的,这比精听的要求还要高一点,因为跟读要求一个细节都不能少,很多时候,已经能听懂的句子,不一定能跟读出来,张开嘴,就会发现要说的东西都忘光了。

  跟读对加强听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不少连读弱读,是能说才会听的。
  我再说个背单词的办法,大家可以试试看。

  首先找一个单词集,4级或托福。我比较推荐的顺序是4个集合,初中全部,高中全部,四级,托福。有基础的人,基本上初中高中的应该都认识,这两加起来约有5000词,四级约3000词汇,托福4600词,里面有重合,去重之后全部加起来约1万词汇,恰恰就是那高频1万词。我推荐的这几个集合比较好找,你可以直接去找一个词频集合,叫什么我忘了,他的书出到高频12500词,但我不知道有没有对应的app可以去背这个集合。

  背的时候我用的是百词斩发音模式,即不看单词,只听声音,屏幕有个中文含义,可以用眼睛看,但不要去念,也不要在心里念,看一眼就够了,听到声音,嘴里跟读一次,声音放三遍跟读三遍就过,这样每个单词约3秒左右,400个单词也就20分钟。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单词是什么含义,而是为记住大概有这么单词的声音,将来听到的时候可能能想起来。最终也就是10天左右,可以过一遍单词。

  另外,再强调一下,单词本上的中文含义对理解词汇的帮助没有那么大,所以记中文含义意义不大,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将来在实际应用的句子中遇到了这个单词再去查也是来得及的。对了,单词本上的例句意义也不大,反正我是记不住的,我觉得例句没有上下文,含义也是不够深刻的。

  过单词的同时,每天的动画电影不要停,这时候,重头戏来了,我说的四大集合是常用词汇,词频非常高,当你不重复地不停地接受输入时,很容易能碰到他们!也许一遍两遍你放过去,没听出来,但不要紧,因为他们的词频之高,很容易三次四次的反复出现,这时候,当你听到熟悉的词汇时,按下暂停键,打开查词软件,去查一下,然后回到画面,再听一遍,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中拥有整个故事情节的上下文,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这个单词了。

  为啥一定要过单词集呢,其实原因是听力的初级阶段,会听错音节,这样根据声音查单词往往是找不到单词的,而且过一遍单词集,你就可以缩小范围了,这样很容易找到刚刚听出来的生词,而根据SLA的理论,这样认识的单词是符合here and now原则的,是很容易记住的。就算一次没记住也不要紧,1万以内的单词是高频词汇,只要你不停的进行不重复的输入,他总是会反复出现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材料必须量大不重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补充一点,当词汇超过5000之后,每次查一个新单词,一定要去看看词源词根,不用去背,这些东西看多了,慢慢也就记住了。
  @没有地的地主 2019-02-15 13:59:32
  谢谢!是的,现在也在跟读奶爸推荐的ESLPOD。打通耳朵听力的同时,说/表达也很重要啊:)
  -----------------------------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现在觉得图像非常非常重要。我在突破前的那段时间里,一直在做跟读训练,跟读的时候很苦,因为没有字幕,于是我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声音上,去听并且要记住是什么单词,多数情况下还要靠猜,同时还要去记忆细节,如时态,单复数,单三形势等等,当我完整的复述这句话时,实际也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甚至每一个单词都不能,唯一理解这句话的途径,是画面。它的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很多画面,基本每句话一个单独的画面,当我全副精力用在跟读上的时候,确实是无法从声音中获取到含义,甚至连单词的含义都没有,因为来不及想,纯粹在做机械式的跟读。但回想起来,那些画面给了我提示,虽然很模糊,不如中文来的清晰,但它毕竟是带着含义的。

  所以我现在大胆的猜测,练出自然理解,也就是不通过任何中文翻译去理解的关键要素有这么几点,1,完全阻断中文的思维活动;2,在无中文的情况下,理解声音的含义;3,足够覆盖基本句型,常用单词的训练材料。关于2,我认为应该是有连贯画面的故事,所以这里画面很重要很重要,它是含义的钥匙。

  综上所述,我想问一下你,在做跟读时,你脑中有任何中文的思考过程吗?如果没有,那是如何进行含义理解的呢?
  翻看大卫王之盾的帖子,在239楼找到一段引用,是关于模仿的。我看感了很有感触,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并不为了学习英语,纯粹就是喜欢,巧合的是,我模仿的也是Blizzard的作品,有魔兽,有Overwatch,当然还有CA的Total war系列。我想,我的口音进步应该也是来源于这些吧,只不过我模仿的还太少,不超过100句,所以进步不够大。

  我想,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能沉浸在那个意境之中,能感受到他们说话的感情色彩,然后模仿他们的语气,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锻练,尽管不能提高口语能力,但会打好语音基础,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极大的帮助。
  @LKRE 2019-02-18 20:32:18
  什么(゚o゚;软件?私倍也可以,谢谢!
  -----------------------------

  这倒没必要保密,其实就是英语流利说的付费课程。

  但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在我同期的一百个学员里,只有不到20人拿到了返学费,只有我一个人是从level3学到level7的,有几个人一开始就是level5。很多从level学起的,卡在了5,6之间。所以我觉得,我自身的体会,忘记中文这个要点也很重要,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有个人6级成绩不错,上手就level4,level5过的也很轻松,可是到了level6,她跟不上了,原因只有一点,她脑中翻译的能力很强,所以level5这个难度的她都能跟上,但到了level6,语速,语句复杂度已经快接近正常人说话了,于是翻译的再快也是来不及的。

  我觉得我学的快,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无意间彻底阻隔了中文思维,给了大脑去关联英文与场景含义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诀窍
  又翻看大卫王之盾的帖子,在267楼找到关于英语思维的帖子,写得很好,原文在豆瓣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ote/142960684/

  看了这系列文章,我感觉,可能之前那些编程文档也对英语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基本句型是类似的。我猜想,在我去年开始练习英语的时候,至少对英语中关键词前置,修饰成分后置的句型是不抗拒的,如果按训练时长折合的话,我觉得怎么也能折成50小时的训练时间吧。
  还有关于镜像神经元的说法,这对我通过看无字幕动画片猜剧情来学英语的方法是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这两天又重新开始跟读。一个感觉,无字幕看电影,非常有用,非常有用。

  我上次停止跟读练习是在12月初,到今天为止,我看完了权利游戏,哈利波特,及几部其它的电影,再加上平时听的新闻,电台之类的,有差不多150小时左右。重新开始跟读后,之前学习内容,当时的感觉听清略略有点困难,因为这个TED演讲是个老头讲的,典型的老人口音,粘粘的感觉。现在的感觉则不一样,听清完全没有障碍,有限的生词,提前复习一下,19分钟的内容,30个不到的生词,尽管讲的内容有点抽象,但听的时候完全没障碍了,直接吸收达到95%以上。

  从去年12月到现在,除了看电影,我其实什么都没干。
  今天感冒好了,继续学习。这两天的跟读是一个黑人小哥的TED演讲,这人的教育背景很好,所以这次生词较多。但对我来说,不是生词,而是他说话强烈的节奏感,对我的听力吸收才是最大的阻碍,我花了三天共计2小时才开始慢慢适应。

  另外开始阅读童话Narnia,共500多页,可能有50万单词吧。粗看了一下,生词偶尔还是有的,不过不影响阅读。
  @ty_智智265 2019-03-04 10:53:22
  膜拜楼主,我也近不惑之年,一直想学好英语,奈何生活中用不上,一直不了了之。目前有迫切学好英语的需要,可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真渣!如何是好?楼主可否给些建议,期待你的回复!
  -----------------------------

  我建议用Rosseta Stone,但这个软件不免费,也不返费,但它很有意思,应该不累。同时也看一些无字幕的迪斯尼动画大片,去猜剧情,同时也养成不思考中文的习惯。

  双管齐下,如果每天加起来能搞上个2个小时,一年下来应该能达到出境游的水平,差不多是4到5000词汇,及相应的听说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再搞一年,两年加起来1400小时的话,应该能达到基本交流的能力,也差不多就是全英文办公的水平。

  第三年第四年需要广泛阅读,再加一些写作练习,差不多把词汇扩大到15000往上,也就是超过10000词族,应该可以接近自由表达了。但第三第四年是我还没达到的水平,所以进度如何,我只是这么一猜,准不准我也不知道。也许到明年后年我还会回来这个帖子,再来谈谈后续学习的心得。

  年纪大的人学英语,是有很大的劣势,记忆力下降,背不了单词。但其实这么大年纪也不是白活的,也是有优势的。这优势就在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说白了,就是活的时间长,见识的东西也多,很多情况下,放的电影,甚至新闻,听懂了几个单词,就能把整个情境给猜出来。

  我在最近这6个月中,听电台的新闻,就经常能因为新闻内容,反过来把单词给猜出来。
  这几天统计了一下,出声读的情况下,每小时大概能读5到6页,这样看来,当初觉得自己两个月能读完Narnia,是有点高估自己了,现在看来估计至少得100天。

  目前的训练计划是,每天40分钟跟读(实际跟读只有10分钟,大部分时间在听和做题),1小时电影,1小时朗读
  昨天开始做流利说level8的最后一个part,结果发现讲的是宇宙起源,对我这样的理工科学生来说,这节课反而是我学level8以来,最简单的一节,80%的内容,一次性就听懂并清清楚楚地听出来每一个单词,剩下的内容,能听懂,但不能识别每一个单词。并没有提前预习单词,结果里面的生词猜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

  这反应了SLA中的一个道理,即练习材料最好使用自己熟悉的知识。

  同样的经验也出现在我平时的听的电台里,有一个节目是NPR的Car talk,就跟我们平时听的那种聊汽车的电台一样。由于是普通人说话,并且是电话录音,所以并没有那些专业的TED talk清晰,所以一开始完全听不懂。但由于他们聊的是汽车的内容,而我本身对汽车的知识还比较丰富,再加上他们形容故障时也经常用拟声的方式来描述,结果听着听着,就能听懂很多东西了。不过总时长也就是二三十小时吧,所以基本上只能是听个大概,能听出来他们的汽车大概出了什么故障,但是关于闲聊时的很多内容也不大清楚。
  另外,由于最近坚持每天朗读英文小说Narnia,现在已经50页了,我发现我在自言自语(有时候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并不出声)的时候,我的造句能力在提高,可以就一个话题说上至少七八句了。

  我感觉,朗读英文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其实听说读的能力是在同步提高的。
  今天读完Narnia第一个故事,总共不到70页,主要是这周出差在路上。以此估计,全部读完需要16周,也就是四个月。不过我感觉最近的速度在逐渐加快,也许后面能读的快一点。
  本周进度尚可,完成50页的朗读量。
  @没有地的地主 2019-03-25 15:56:06
  一起加油!我也精读完了《走遍美国》,个人感觉有点进步。因为过程全是自己边学边摸索,加上年龄和不好的基本功,所以成效不明显。不过,还是希望自己能看到荷塘效应的那一天的快点到来。
  -----------------------------

  我觉得你精读精听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你需要泛听。因为精读虽好,但总输入量太小了,只有泛听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输入。
  昨天发生第四次中文失语了。所以我猜想所谓的长时间说英语,最后母语退化了,这是遗忘导致的,这个观点可能是不正确的,很明显,我每天只有两个多小时使用英语,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中文。我认为在外语能力推进的同时,母语就会退化,原因并不是遗忘,而且大脑神经网络的解析冲突。

  第一次失语,封杀,我在和别人讨论明星的时候,想表达封杀的时候,居然把这个词给忘了,一直都没说出口,直到第二天才想起来

  第二次失语,审计,我在和别人讨论计算机方面的时候,应用程序行为审计,这个术语中我到要表达的时候把审计给忘了,过了几天才想起来

  第三次失语,高举高打,我在和别人讨论商业行为时,需要表达这个含义时,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还是别人猜到了我想说什么,说出了这个词,我只能说对对对

  第四次失语,贝叶斯统计,我在和别人讨论AI算法时,把贝叶斯这个名字给忘了,只记得是个统计算法,实际上这个词我应该是非常熟悉才对,因为我认为贝叶斯统计相比神经网络算法有个巨大优势,就是支持高并发网格计算


  这四次失语是发生在两个月之内的,我估计,只要我不停止英语的学习,以后我还会不停地遇到中文失语。所以以后我会尽量把把失语记录在这个帖子里,看看是不是伴随着我英语能力的提高,失语的情况会不会越来越多。希望不会这样下去,毕竟我是要靠中文来工作生活的。
  @帝都孤儿2017 2019-03-26 12:11:31
  我也是学计算机的哎,算不算同行((#^.^#)),山大算几类学校
  看来我还是对自己太放松,每每励志要学好,结果总不能坚持下来,看楼主这么腻害,我应该对自己要求在严格一点。
  -----------------------------

  首先,我并不是苦学派的,我一惯喜欢偷机取巧,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严格,打出生以来,我都是一切以玩为第一优先级的。在英语学习上,我反对钟老师的逆向法,我觉得这个方法会让绝大部分人放弃英语学习。

  我所推荐的方法,看无字幕动画电影+跟读训练,应该说是对毅力要求非常低的方法,再不会有第二个方法更轻松了。但我希望用这个方法的人得明白这里的原理,否则他们会因为不信任而放弃这个方法。

  我觉得同为计算机业内的朋友,你应该能理解我的学习方法核心的,你可以试试看,即使不成功,也没有付出什么东西,就当自己业余时间放飞自我,多看了几部电影而已
  终于把Narnia第二个故事看完了,完成了2/7的阅读量。
  今天有空,顺便查了一下,原来Narnia系列,一共仅35万单词,之前的估计太乐观了。并且,它最佳阅读年龄是6年级11岁,但也适合4到11年级,也就说4年级8到9岁就可以读了。

  还需继续努力。原计划不变,Narnia看完之前都保持朗读,换下一本的时候再开始练习默读,尝试加快书的速度
  今天终于打破最后一个舒适区,开始用英英字典来查单词,完全抛弃中文的干扰。不过这样以来读小说的速度就越来越慢了。我下载的Merriam-Webster字典app并不是那种只使用最基础词汇来解释单词的,所以看单词释义就比较慢了。最恶心是居然经常闪退。打算先看上两个礼拜再说,看看能不能适应它。
  今天简单翻阅了一下《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作者伍君仪,他自己称之为透析法。
  我虽然对他整体的学习思路不是很认同,但当我看到书中写他读名著的过程中,感觉到其背后的本质和我看无字幕电影的方法是一致的,目标都是海量输入。

  他的整体思路其实是大量阅读,在词汇到4000时,就开始看名著,由简单的名著看来,慢慢增加难度,这都是老生常谈,但他要求每天阅读32开本名著的40页,以保证词汇的输入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减少查词,因为查词太浪费时间。所以他建议每页只查一个单词,哪怕有20个单词不认识,这才是透析法的精髓,有舍有得,舍弃了几棵树木,得到是大片森林。由于你选的书是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所以尽管有大量的单词不认识,但一定能看进去,而随着内容慢慢的展开,词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甚至他建议,如果你真感兴趣,去看英文的pornography也行,看硬了算你本事,BTW,pornhub上的视频分类,不需要图片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无它,看得多了猜出来的。

  对比一下我的建议,在词汇3000到4000左右时,大量看无字幕电影,再去做跟读训练或查电影transcript以增加词汇,其实本质上是一模一样,无非我的目标是听力,他的目标是阅读。阅读到尽头,他可以不通过中文翻译来理解英语,那么此时只要加上听力训练,自然也很容易能做到自然听懂了。只不过,我认为读书没有看电影轻松简单而已,并且读书对想象力有要求,想象力差的人,用我的方法可能更好。

  我非常赞同用这种方法来增加词汇。我的朗读计划,是为了在增加词汇的同时还要训练口语的,目的是把各种句型读顺口,这样在口语时,能减少因发音所造成的思维停顿。不过实际上,我现在读了100页后,觉得提高得已经不少了,估计后面的提高会越来越少。所以我打算读完Narnia,就改成大量阅读模式,即,好读书,不求甚解。
  计划今天晚上就把第三个故事看完,the horse and his boy。我还有14页要读,而我以前的速度是每小时5页,昨天有所提高,100分钟12页,希望今天能在2小时内把14页读完。

  今天白天在youtube上把1988年BBC出的the witch, the lion & the wardrobe看完了,一共是两个半小时,前后分了几天才看完,主要最近的时间太少了。这部7集真人剧相当地忠于原著,几乎就是小说的缩写复刻版,The Witch演得也是相当地神经质,唯一的缺点就是五毛钱特效,跟2006年的迪斯尼大片相比弱爆了。

  今天还做了个简单测试,我用中等速度看了18000字的历史故事,用时14分钟,按1.8字换算成1个word(我对比了Narnia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字数,分别是35万和64万),相当于10000words用14分钟。而我目前最快的读书速度是100分钟12页,约10000words,也就是说我读英文的速度只有读中文的1/7不到。未来的训练目标已经出现了。
  今天完成第三个故事的朗读计划,在110分钟左右,完成13页半的朗读,速度比之前有所提高,毕竟词汇量在慢慢地增长。
  今天懒得工作,就重新看了下之前漏屋的雄文,对比自己的学习经过,又有了新的认知。

  我当时在使用英语流利说时,有一个感觉,就是我觉得我的听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甚至突破到了自然听懂的境界,但口语仍然不是很好,似乎提高非常小。网上也有很多人,说这个软件应该叫做英语流利听。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中就有这一条,“理解式输入是语言的 得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并不依赖输出”。后来人VanPatten又总结出 “多说外语并不增长说正确句式的能力”。一切都很明显了。

  在流利说的训练当中,因为我封闭了中文的思考过程,同时辅助以大量电影做为听力输入,所以最终结果是把听力练出来了。然而口语确实提高不大,回头想来,原因也很简单,输出来自输入,我的输入还是太少,教程里的内容,也不过就是多认了一些单词,电影里只是激活了之前认得的内容,并没有新的输入,所以其根因仍然是输入量太小的原因。最近一月的造句能力有所提高,根因也还是做了更大量的输入,Narnia前三个故事,加起来也有15万单词了。

  所以,我以前认为我应该大量阅读,只是我潜意识认为大量阅读是有好处的,现在看来,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大量阅读是我将来能正确说英语,自由说英语的必要基础。Narnia朗读计划完成后,应该继续提高阅读速度,并继续阅读大量的英语小说,新闻,等等。

  下文引自漏屋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近二十年,外语学 的研究进入了真正意义的高科技时代,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了脑神经学和大脑认知的领域,虽然仍然不断在印证克拉申的理论基本是正确的,但是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早已超越了克拉申那个时代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已经比克拉申理论基础又提高了一步。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在克拉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克拉申提出的“理解式输入是语言的 得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并不依赖输出,就被很多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的继续研究所接受和继续发展。比如VanPatten 等对输出的研究发现:在说外语的时候,人会更是会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含义的表达上而很少注意句式的正确表达形式,所以 “多说外语并不增长说正确句式的能力”(VanPatten ,2004)。目前大多数著名语言专家都认为,“说外语”最多可以让说话的人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但继续说下去甚至被别人纠正错误,并不能弥补这些不足(Gass ,1997; Mitchell and Meyers ,1998; Machey, 1999;Williams,1999;Van Patten,2004)。终究在学 外语上,“理解式输入”才是必要条件,而输出不是。“即使学 者在输出的时候努力尝试调整表达方式,也很难确定学 者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从而提高输出能力”(Gass,1997)。
  追加一个结论,我现在认为没有沉浸式英语环境的话,很可能正确的学习顺序是,听,读,写,说。
  周末总结,本周一鼓作气把Narnia第四个故事读完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the prince Caspian。从前面这些故事来看,其实Narnia就是圣经的童话版,Aslan就是耶稣
  @God2019 2019-04-14 13:10:37
  不错 楼主继续更新 ,天涯英语版块也就我们几个活的帖子
  -----------------------------

  是啊,我最奇怪地是,他们在这里打广告,有意义吗?白白占了我们的版面
  @choulaiziABC 2019-04-17 11:36:55
  本人雅思8分,母语水平,词汇近4万,写作几百万字,欢迎交流
  -----------------------------

  欢迎交流。

  我比较希望知道的是,你现在的英文阅读速度是多少?我看到一个说法,说一般母语英语的人阅读英语小说的平均时速是250 WPM(words per minute),但我觉得这对母语来说太慢。我不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就认认真真地阅读中文小说的状态下,差不多要1300字每分钟,对应的英语速度大概应该是700WPM,所以我希望了解一下,你当前的阅读速度是多少,花了多少时间达到200WPM?从200WPM开始,到300,400,等等,又大概花了多少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最好也有对应状态的大概词汇量。

  我觉得这些数据对学英语的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也需要估算一下我超过500WPM的话,我需要多少时间的阅读量。我期望在阅读量达到1000万words的时候,速度超过500WPM,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大
  Narnia第五个故事也朗读完了。速度没有怎么提高,不过最近投入的时间较多。并不是因为故事多有意思,恰恰相反,我已经很厌烦里面出现的各种宗教隐喻了,所以我打算速战速决,早点结束它。
  Narnia第六个故事结束。根据最近的统计,2小时大约阅读13000多words,约等于110WPM,比native平均值250要小得多。还需要继续提高,不过这是朗读,所以速度比阅读应该低一些,等Narnia朗读完,再找一本书看看自己的阅读速度到底怎么样
  受五一假期影响,我最后几十页拖到今天才完成。现在Narnia终于读完了,以后就只阅读,不出声了。不过the last battle这个故事居然是个黑色幽默,最后他们打仗也输了,被反派逼到了魔鬼面前,按说应该是被杀了,结果因为他们信Aslan,Aslan就把魔鬼赶走了,他们得救,进了天堂般的国度,和他们的父亲朋友祖父团聚了。然后小男孩和小女孩问Aslan,这里这么好,但你不要那么快就把我们送回英国,好吗。Aslan说,放心这回不送你们回去了,因为事实上你们能来和Tirian一起战斗,是因为你们的火车出了事故,实际上你们已经死了,以后将永远生活在这里了。
  @lwf小伟 2019-05-06 22:34:05
  像大叔学习,兴趣使然,内心必定趋之若鹜,最近我在B站看到一个很有名的外教,也是大叔说的马克思学习外语方法,必须摒弃母语思维,不能用母语思维去理解,要回归到孩童时期牙牙学语时,先听先看再理解,单词可以后学,但是思维要先养成。最后学习语言不单身学习它更是了解它背后的文化。
  -----------------------------

  嗯,有个语言学家(我不知道是谁)说过,to speak a different language is to have a different soul. 我觉得很有道理。

  另,大叔这个称呼总让我感觉被歧视了,还是免了吧。如果喊大哥你不舒服的话,称我一声足下呀,兄台呀什么的应该不为难吧。
  @有涯生已晚

  我现在暂时没有精力去查阅那些SLA文献,所以不知道有什么理论根据。但我稍稍了解一点关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知识。在目前的流行的神经网络模型中,都会包含很多卷积层,这些层的目的是抽取特征,这里的特征可不是什么已经的特征,而是未知的特征,换句话说,顶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也只知道抽取的大概范围,而不知道具体会抽取什么的特征。比如说,图像分类器模式的卷积层会在不同的层次抽取不同大小不同范围的几何特征,颜色特征等等。

  而人脑呢,则是比当前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高级无数倍的神经网络,所以它也应该会抽取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具体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怎么抽取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我个人猜测,它会抽取音节特征,及文法特征,比如主语后面大概率是动词,介词后面奇怪的没听说过的东西可能是个人名或地名等等。所以,大范围的泛听,我认为至少可以抽取音节特征,以后就会听得越来越准,而偶尔听懂的东西,又会增加文法特征的识别。我个人的例子就是,我天天听新闻,从来没去学过新闻相关的单词,但是后来居然能听个半懂不懂的,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后来我能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没听过的词是某个地名或人名。

  所以呢,我认为泛听和精听相比,平衡点并不是难度,并不是说泛听要听稍简单点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平衡点其实是数量。精听太浪费时间,5分钟的材料,反复听,解析词汇,模仿,完全搞下来,估计要1小时都不止。但总量也就是5分钟,还可能吸收不完全,有些东西记不住。而且,由于缺少数量优势,其实单词的背景,通常的搭配,使用的场景,隐含的情绪表达等等,是无从去了解和吸收的。但泛听虽然听懂的少,但1小时就是1小时的量,再加上选取的材料可以大致了解其背景,所以吸收的总量并不少,而且各种隐含的东西也会慢慢被吸收,这不是精听能比的。当然有一点就是,由于吸收的东西大多是隐含的模糊的背景特征,所以泛听的进度不是线性的,初期会极慢,但到了后期,由于精听无法吸收那些背景特征,进度反而会越来越慢。所以最合适的方法泛听精听结合,初期可以考虑1:1,即用1小时做5分钟材料的精听,然后做1小时材料的泛听,到后期,就可以减小精听的精度,比如用2小时做泛听,用5分钟预习再加5分钟的听力练习就差不多了。

  我目前在做的精听是一个商务英语的课程,由于听力已经完全过关,所以学起来感觉像学习中文课程一样,如果遇到生词,课程本身是有英语讲解的,所以我就完全不去查其中文含义了,同时我也不去反复复习,不求完全记住,只要留个印象就可以了,这样速度就非常快了。当然也有缺点,就是我就不会知道他对应的中文术语是什么了。但由于这跟我谋生的专业毫无关系,所以不知道也无所谓了。

  所以,总得来说,我还是非常强调泛听的了,我觉得泛听的作用无可取代,必须保持大量的练习。至于是泛听还是泛读,我倒认为这是个人相关的选择,优先的选择是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否则无法坚持。但如果两种都无所谓的话,先泛听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脑中的记忆是以语音为基本符号的,所以先泛读的话,如果读音不准,将来校正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优先泛听的话,加上一些模仿,至少读音不会偏差太大,比较有利于将来做泛读时的词汇记忆,那种记忆是记发音,不记拼写的,拼写有个大概感觉就够了,完全的拼写记忆其实靠得是写作,而且只记忆发音,速度会快很多。
  泛听泛读还有一个精听精读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关于词频的一致性。精听精读使用的材料有限,尤其专门编撰的教材,其努力的一个目标是覆盖常用单词,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即材料中的词频覆盖与实际使用中不一致。

  我个人认为(感觉如此,我觉得大家应该有相同的感觉),高频词,大脑的反应会非常敏感,低频词就不太敏感,敏感度的高的词汇,说的再含混,也能听得清听得懂,低频词就不行了,这个观点在我们的母语中文中应该也成立。那么问题就来了,精听材料数量有限,高频词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无法训练到足够敏感,再加上音节也不敏感,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新概念倒背如流,却听不懂老外说话,其实新概率四本足够覆盖常用词汇了,但缺少了泛听,就缺少了敏感度,音节敏感度,方法敏感度,含义敏感度。

  最终,我个人认为,无论前期是怎么学的,背单词也好,背课文也好,像伍群仪那样泛读也好,或者像我这样一开始就泛听也好,最终英语要学好,我觉得就是下面几个指标要做到:
  听过1000万words的音视频
  读过1000万words的文章
  写过100万words的作文
  说过100万words的话

  我个人的话,指标大约是3M,0.4M,40-50K,10-20K吧,所以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到今年结束,我计划让我的四项指标攀升到4M,1.5M,0.3M,0.3M,慢慢进步
  最近开始看Moby Dick,白鲸记。总字数200K,目前看了20K。一开始的感觉的感觉,难度确实比Narnia大了很多,因为作者总喜欢用一些类似古文的言辞,比如把makes写成maketh之类,thou,thy,thee之类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倒装,模仿各种口音的写法,比如把earth写成airth,early写成airley,更不用说常用的把you写成ye了。不过开始之后,当进入了这个故事,慢慢地就不觉得这么难了,其实也就是习惯了而已。

  其实Narnia里也有古文,比如那个星星变成的人就是满嘴的thou thy thee,Aslan也偶尔说,但总得来说还是简单一些,主要是其它的句子,大多数都是描述性的句子,写各种风景,动作之类的,直来直往,基本上不会话里有话。而Moby Dick则不同,成年人在真实的世界里冒险,各种话里话外带着不满,威胁,调戏,蔑视等等都会出现。

  简单统计了一下,我大约需要2小时来看10K,如果我每天拿出2小时,那么一周就是70K,少算一点,给点休息时间看看电影什么的,一周就是50K,今年后半年的26周,可以看1.3M,加上已有的0.5M,所以完成今年的目标,让我的阅读达到1.5M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可能超额完成任务。
  写了几句歪诗以博大家一笑

  人生识字四十始,
  牙牙学语忆童真,
  Would you have dream now?
  Wasn't million years ago.
  Different language different soul
  Harder work sweeter gain
  一朝闻道旦夕死
  亦留魂魄问鬼神

  @hulexi2019 2019-05-25 11:19:13
  老师你好,我是那种非常没有毅力的人,想学英语的动力也是忽有忽无的,各种学英语的方法也试过不少,看起来你这方法比较适合我这种懒人。
  现在刚按这学习方法看朵拉,有两个问题想咨询下,一个就是听到自己熟悉的词或名字脑子里就下意识的翻译成中文怎么办,第二个就是看动画片看着看着就走神怎么破?
  谢谢~~
  -----------------------------

  不要叫我老师,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终身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稍有一点体会,但还达不到老师这两个字的分量。也许有一天我会达到,但不是现在。

  第一个问题,我个人的方法是听更快语速的英语。语速足够快,你会来不及想中文的,偶尔想一下是无所谓的,以后就会想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不看朵拉这一类的,语速太慢,单位时间内听到的词汇数量太少。如果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比如CET4左右的的能力,那么建议直接上迪斯尼动画电影。同时可以搭配语速超快的英语听力资料,比如科学美国人,CNN新闻之类的,每天磨耳朵磨上20分钟。如果英语基础在2000词汇以下,就先学习Rosseta Stone。

  第二个问题,说明你选的动画片不适合你自己。选动画片的原则,是感兴趣在第一位,与你的英语能力匹配是第二位的。哪怕看一个完全听不懂的,但你看的很开心的电影,也比你强忍着看这些无聊的,哄小孩的动画片要强得多。就算看小孩子的动画片,看个汪汪队什么的,怎么也比朵拉强太多了。除了汪汪队,我再推荐两部,超级飞侠,科学小子。但我不知道无字幕的资源在什么地方下载。不推荐佩奇,除非你打算学英音。前期以美音为主,资源好找,未来适应英音很简单,权力游戏,哈利波特,加上BBC的Planet Earth,看完之后,英音就问题不大了。

  真是惭愧,最近工作非常忙,997,本周仅完成跟读训练4小时,看了部电影Ready player one。读书完全暂停了,唉。期望赶紧把这段时间忙完了
  @lwf小伟 2019-05-28 23:24:44
  大哥我用罗塞塔石碑学习中 这个软件要学发音,朗读,语法,按漏屋说的二语习得理论,初学者应该直接看图学单词,听和看才对。不学语法,朗读,口语,如果单独学习词汇表的话里面是名词 动词 词组 短句一起学,总感觉哪里不对,说不出来。是不是我自身的问题,希望大哥传道解惑。
  -----------------------------

  不太清楚你用的罗塞塔是什么软件,你最好发几个照片来看看。假冒罗塞塔的软件也不少。我没用罗塞塔学英语,但用ios版的学过三天(三天是免费的)日语,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我感觉给我半年时间,日语肯定就能入门,就可以开始看动画片的学习方式了。

  另外,学外语,其实关键点在于理解场景,理解但不要去翻译,反复拿句子去表达就够了。词汇,语法,慢慢地就能自动增长。
  @lwf小伟 2019-06-01 21:43:35
  常用单词是不是需要单独在过一遍呢,我觉得里面学习的单词不太够呀。。
  -----------------------------

  应该不需要。Rosseta Stone学英语,全学完我不知道有多少,不过5000肯定不止。
  不要小看5000词汇,正确地掌握这么多基本词汇,基本上就够用了。我的朋友在美国待了两年,看无字幕电影毫元压力,但用百词斩测试,也就不到6000。

  当然,因为他在美国两年闲着没事就看电影,估计很多词汇写下来不认得,但能听出来。尽管可能是这样,但也说明,这多单词你不需要认识,只要多看电影就够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