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0-03-28 20:44:52 楼主你就不要浪费时间说别的啦。赶紧回来说英语。 屈指一算,我大剂量听英语,从大学毕业已经50天了。就是从大年初八开始。 大剂量,是指每天听3个小时吧。 效果:基本上1)英语教学节目,90%都能听懂。因为本来就是英语老师。 2)cnn,现在天天讲coronavirus,所以播音员的能听懂50+吧。嘉宾的分人。biden的就不好懂。sander的好懂。 3)bbc,英音难懂。 还没有开始看书,也没有听美剧。但估计听...... ----------------------------- 那你英语很不错啊 关于英音,我觉得只不过是需要适应一下,我个人觉得英音的适应难度比印度口音墨西哥口音要大一点,也就是说适应的时间要长一点。但是也很简单,我推荐你看权利游戏,哈利波特,再加纪录片the Planet Earth,应该就够用了,我之前看完这几部之后,对英音这一系的发音已经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了,跟美音没啥区别。这几部加起来也有100小时了,不够的话,再上个唐顿庄园,肯定就够了。 另外,因为你的英语能力其实已经足够好了,实际上对你来说进步更快的是跟读训练,能说出来就能听清并听懂。我估计你英语流利说能测试到lv5,保底也是lv4。你把所有的跟读课程都做完,就是做到lv8,就很强了,至少会比我强。 不过我还是有个猜测,就是听懂率和进步幅度的关系,我大致认为听懂率在50%左右的材料提高最快,老听90%的材料,如果不去想办法搞懂那没听懂的10%,则进步不会很大。我的理由是,精听,也就是查单词的听,每个点或者说每个生词的进步幅度较大,泛听,对似懂非懂的单词,进步幅度较小,所以听50%听懂的材料,接触到的似懂非懂的单词数量是最大的,90%的材料则似懂非懂的单词较少,此时如果不针对那些没听懂的单词去学习,则总的进步幅度不会很大。听90%的材料,搞懂剩下的10%,这应该是漏屋推荐的标准的i+1的学习方法。 最后感慨一下,能让你们这些英语底子极好的人来关注我的学习方法,本渣深感荣幸。
@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0-03-29 15:10:08 这两天又看到了youtobe中bbc learning english频道。虽然正常语速,但是因为涉及很广泛的内容,而且有subtitle,所以我认为是扩大单词的好渠道。 当然,我也认为,千万不要去记单词。因为单词出现的词频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花相同的时间,去记词频完全不一样的单词。 但是我也感慨,英语单词实在太多了,如果没有大量的英语环境浸泡,在国内,这可能意味着大量的英语时间学习,掌握2万单词,几乎是不可能的。 ...... ----------------------------- 学习当然是必须,如果大家期望把英语学到跟自己中文差不多的水平的话,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长期的。 但如果仅仅用于应对在美国或者其它英语国家的工作,生活,平时以中文来娱乐,那么实际上掌握5000基本词汇,一两千生活工作相关的词汇就足够用了。 以2万词汇为目标的话,我的估算是听力和基本词汇5000需要500小时左右,听力和词汇进阶到8000再需要300小时,词汇进阶到总量13000大约再需要阅读120小时(我目前的位置大概在这里),由于再往后词频越来越低,所以我猜想词汇增加到20000,可能还需要阅读2百万单词,大概是400小时左右。但这20000单词是被动词汇,想主动使用的话,估计需要2000小时的写和2000小时的说才有可能。如果能有20000个主动词汇,其实已经比较接近native了。一般来说,主动词汇过万,已经是很牛B的事情了。 但话说回来,学 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现在的新瓶颈就是总想去理解100%的电影内容,但总做不到,我明知道有针对性的去把字幕学一遍是很好的,但总是懒得去做,因为一集一集往下看,只要理解超过80%,就能很快乐地沉浸在影片之中,而翻字幕学习,还是有点痛苦有点无聊的。 关于英文字幕,我之前的主张是不看的,现在还是支持这个观点。但当听力练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只是需要补充词汇的时候,不妨可以同时看看英文字幕,这样接受的更清晰一些。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先做一下大量阅读,把阅读速度练一练,否则很多像脱口秀那样的节目,打了字幕也看不清,太快了。另外,我在看到生词的时候,听觉还是会稍稍受到影响的,没有字幕时会听的更清楚一点。但有字幕的好处就是,可以暂停一下,把生词学一学。总之,我现在的结论是,在听力练成之前,还是不推荐看英文字幕的,直到听力练成,阅读速度也跟上的时候,再打开英文字幕吧。至于中文字幕,永远都不要打开。
@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0-03-29 17:28:52 嗯。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下: 1)坚信:听不懂,99%的原因是听力或者说是听的少。不主要是因为单词。 2)我偶尔看带字幕,是感觉,嗯,好像很多听不懂是因为单词的原因啊,所以想看一下说的是哪个单词。看来还应该再回到听上来。 另外,楼主,有什么适合阅读的英文作品?但真的需要有意思,有趣味才行啊。我想,听和读,应该是最重要的。 ----------------------------- 单词也肯定会有影响,想想看,本身自己词汇量不大的时候,认一个单词,似是而非,要查单词,还要查例句,才能回想起来针对这个场景的意义,听肯定是无法立刻反应的,同时这也非常浪费时间。在这个阶段,我的意图是通过大量的模糊的感知来认识这个声音(还不是单词,因为没字幕),意义来自视频,通过数次模糊的含意和场景的关联,先预先建立一个映射,然后在以后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可以瞬间掌握这个单词。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总体效率是较高的。因为我认为基本1000单词是句子的骨架,仅仅认识,甚至熟悉都是不够的,只有在脑中建立很强的映射才可以,这个映射不管是精听还是泛听,我认为只和次数相关,因为这1000词早都认识了,那么泛听才是获取这个次数的关键的训练方法,它可以同时训练这1000词的意识反应,和n个生词的模糊映射,所以总体效率较高,其实关键是不累,精读+单词对人的意志还是有点考验的,在英语基础差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的。 但不管怎么说,泛听,对词汇的提高太难了,所以增加了跟读训练。跟读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精听,不但要听,还要重复,再加上画面的映射,这样就补全了词汇记忆,场景关联,发音记忆这几项训练。最终可以缓慢增加词汇量,我觉得5,6千往前的词汇,重要的不是记住它的中文含意,而且练出大脑的直接映射,所以不用太着急去记忆,当然了,已经有这么大词汇量的人,就可以通过海量无字幕影视直接把它们激活,步子可以更快一点。 按这个训练方法,当有6000词汇的时候,听力基本也已大成(如果词汇本来就6000,那么就练到听力大成再往前走)。然后6000往上,当然是靠阅读来增加词汇是最好的方式。其实推荐内容,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兴趣才是第一位的,我推荐的要是你不喜欢看,那就意义全无了。 我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两部分,一个是当时还没摸索出来这个阅读的方法时,背了托福单词,然后看了100天的新闻阅读,每天应该是400词左右,连听带读有人讲解的学习过程,背单词消耗了70小时,阅读消耗了50小时,增加的词汇有2000多吧;第二部分就是读小说,Chronicals of Narnia纳尼亚传奇(第二个故事就是有名的魔衣橱),7个故事共35W单词,读了有120多小时吧,增加的词汇有3000多,简爱,读了100多页还没完。总得来说,两者相比,我觉得读小说可能速度更快一些。对了,我读Narnia的时候是出声读的,所以速度比正常的要慢点,但效果非常好,发音变得流畅多了,连读变成很自然的那种,不再需要刻意地连读了。 所以,我要推荐,只能说是挑有意思的小说看,我觉得类似武侠小说最好吧。世界名著大部分我不推荐,我觉得中文都没意思。不过我手头有一本纸质版简爱,所以我打算先读完简爱,再把白鲸记读完,白鲸记当时是个电子版,后面我准备买纸书,或者用kindle看看是不是舒服。不过我挺推荐基督山伯爵的,中文我看过,就是武侠小说,同理三个火枪手应该也不错。对了,哈利波特,指环王,冰与火之歌(权力游戏的小说)也是我要去看的。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去看看。 补充一下,书的类型只能是按自己的爱好去选,但难度是有方法可选的,就是lexile蓝思值,这个有很多外网有对照目录,先从800左右的简单书看起,然后慢慢提高就行了。
@ty_141430467 2020-04-04 16:21:51 好像帖子里也没几个人聊天,怎么定义学习英语是成功了呢,个人感觉挺难的,当然听说读写都具备才是真正的成功。话说回来,如帖子所说,如果都听不懂,别的技能谈何容易。有些主观的描述,和楼主验证一下,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真有这样的状态。 流利说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从3爬到4.5,虽然听得清或者懂,但有些超级长的句子是真难做到瞬间记忆!有点不太友好,也算是挑战吧。 最近翻墙出去了,都是视频,铺天盖地就是网速...... ----------------------------- 成功没有尽头,终极成功的标准是听说英语都跟中文一样,但这没有10年恐怕不能成功。 分阶段的成功有很多,能沉浸了肯定是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只不过后面路还很长。我还有一个小阶段的成功标准,就是看电影或者看美剧,大部分都听懂并且立刻反映过来,能看得非常开心,我觉得也算是小阶段成功的一个标准吧。当然不是全部的剧,有些带悬疑的剧,如果不能听懂90%以上,看起来会比较吃力。 对了,在能沉浸之前,其时我觉得还有个小小标志,就是当你听1小时英语之后,如果听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方言,脑中以为他们说英语的话,算是个阶段性的标志,它标志着离沉浸状态不远了 流利说的长句瞬间记忆很有用。我现在有一个猜想,假如按我之前的分析,人的大脑和AI的工作逻辑相似的话,那么我认为瞬间记忆就是解析网络的输入参数,如果瞬间记忆太少,那解析网络工作的就很慢。所以刻苦训练瞬间记忆,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记得越长越准,理解得就越快越多,快到一定程度,反射的含义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母语化的听力感。 至于说,我觉得听懂了之后可以慢慢地练说。但国内没有环境,或者要多出点钱和老外对练。我现在不想花钱练,之前花了点钱跟一个专八有留学经历的小姐姐练了几个小时,感觉很不错,这样的训练如果持续100小时的话,口语应该能获取阶段性的成功了。我前一段时间出国溜达了一时间,感觉口语达到可用状态了,就是不完全流利,但各种办事没有问题,当然有个前提是对方的英语不能差的离谱,我去的是非英语国家,大部分人都懂一点英语但真说得好的人并不多。 以我目前这种状态,后面还有三个关口,一是流利,二是自由表达,三是接近母语。第一关是需要点时间练就可以了,估计2到3百小时可成,第二关光是练就不够了,还得像学语言那样学习,估计耗时得500到1000小时,第三关吗,我觉得1000小时的语文学习+5000小时的说话+不说中文,应该也是能达到的,如果还要说中文,我觉得可能得说10000小时。
今天想探讨一下关于看电影带不带英文字幕的问题。 我之前提过,除了不能带中文,也不能带英文字幕。但我现在要更新一下,把这个观点修正一下,加一个前提条件,在听力还不能进入沉浸状态之前,看英文影视不要带任何字幕。为什么呢,因为我最近看的有些youtube视频把字幕硬编码到视频内容里了,不看也得看,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能力比之前有所提高,被字幕干扰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我印象中我前面应该提到过,大脑可以同时针对同一个目标,同时按不同的路径去执行检索任务,哪个路径的速度快,得到结果后,就会放弃其它路径的检索任务。这体现在英语听力上,对初学者来说,就是这么几个现象,听英语带中文字幕时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听英语带英文字幕时也经常听不出来反应不过来,听英语时别人用中文讲解结果听不懂了。这几种情况就是听力被其它路径给抑制了,在这种情况下听力很难获得大的提高,无法完整地建立脑中的神经反射,所以此时看英文影视最好是不带字幕,包括英文字幕,这样大脑就不会依赖英文字幕建立本能反射。 但现在我的听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就是在熟悉的范围,有母语感,跟听中文的感觉别无二致。由于我暂时没有口语练习的环境,所以我现在追求让母语感覆盖更多的内容,我之前想的办法是,一,通过大量小说阅读提高词汇量,二,针对电影和美剧去读原版小说,这些方法肯定是正确的,但有没有更简单更舒服的办法呢?联想到我听力初成的时候,去读小说,心中有强烈的抗拒感,就是觉得看英文好难,速度好慢,反应不过来,不想继续下去了,还是想简简单单地去看电影美剧算了。后来我强迫自己读了一段时间,速度提高之后,读小说就读得很开心了。另外呢,之前看带英文字幕的电影,确实也影响自己听力的反应速度,经常脱离母语感,但最近发现看字幕的速度也有所提高,对听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了。所以我现在觉得,可以开始看来英文字幕的难度大的英文电影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来掌握词汇。总得来说,就是要让大脑去适应听,读同时进行的反应,因为中文我们能做到,所以英文在做大量训练之后,同样也应该能做到。 最后让我来做一个猜测,我之前说看英文字幕的电影对听力有影响,这是我的亲身体会,但我现在猜测,由于终极的母语感是听读同时进行有母语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听先达到母语感还是读先达到母语感,可能对最终的结果并无影响。当然我现在读英语也有母语感,只是速度不行,跟不上听力的反应速度,这表现在看电影当中就是字幕影响听力。那么根据这个道理,我的猜测是从一开始就看带字幕的电影,可能会首先练成高速阅读母语感,此时会觉得听力不行,反应不过来,但持续的训练下去,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样的,听读同时达到母语水平。
@HeyWF 2020-04-09 15:36:47 母语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怎么来判断 ----------------------------- 这种感觉不是很容易描述,但顾名思义,就是听英语有一种好像听到的就是母语中文一样的感觉,我觉得当你达到这个感觉的时候一定会明白过来的。帖子里有两个涯友也达到这个程度,他们虽然描述这种感觉跟我的说法不太一样,但我明白他们得到的母语感跟我是一样的。如果非要仔细地解释一下的话,我觉得就是你听到的单词都会被迅速地反应成其对应的实际意义,不经过任何翻译,自己会感觉好像自己从小就懂英语,这就是你自己的母语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要点,一是听到单词自动会反应成实际意义,没有中文的参与过程,二是非常迅速,反应速度和听到中文单词的速度是一样的。实际上也隐含了一个条件,就是整个过程是个沉浸式的过程,中间也没有听到过中文。 如果听到单词和句子能自动反应出其实际含意,没有中文在参与整个过程的话,一般老外会管它叫做自然理解(understand naturely)。但只达到这个程度,也还是没有母语感的,因为反应速度不够快,所以自己的感觉跟母语不太像。我也是首先达到这个阶段,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母语感的。我当时应该又花了有约100多小时的时间才达到母语感的吧。但我觉得,仅仅计算累积时间也不一定够,我觉得如果每一段时间沉浸时间不长,可能也不一定能练出来吧。我觉得这段时间的英语沉浸浓度一定要够大,要每天超过2小时的连续的无中文打扰的学习时间才会比较有效果。 有了母语感之后,学英语就可以说基本功已成,已经达到5岁native的程度,剩下的学习过程将会跟你小时候学语文一样了,但是是一个天才儿童,因为你什么都懂,跟真的小孩子一比,学得飞快。
我再补充一个不太准确的例子,就是当你听到拜拜的时候,你知道这是再见的意思,但你永远也不会把它翻译成再见,你直接就理解了,它就是你的母语。同样的还有OK,fuck之类的。可是大家其实都明白,那是英语。但由于长期的使用,这些单词已经溶入了我们的母语中文,我们就是把他们当做母语。 我之所以说这个例子不准确,是因为这些单词在我们的大脑里实际上是中文,是发音不一样的中文词汇。我们所习惯的其实是它们的中式发音,我们所感觉到的含意其实也是跟中文联系在一起。如果在纯英文环境中,还没有达到自然理解的程序时,和外国人交谈,这些词的反应并没有这么快,因为此时大脑没有优先检索中文区,所以有不少词反应会比较迟钝,当然也是因为发音有区别的原因,我们对这些发音不敏感。 当达到自然理解后,我认为之前那些在中文中我们感觉已经接近母语的那些词汇和说法,在再一次听到的时候,反应还不够快,还需要再过一次,才能慢慢把它们从中文区迁移到英文区,再之后,才能对这些词汇自然理解。 如果只是能听懂这几个单词,很显然我们不会觉得自己有英语的母语感,是因为大部分英语都听不懂。但如果在一个很大范围内,比如由前5000词汇构成的语言范围,有超过80%的内容你都能听懂,而且反应就像听懂bye,OK,fuck那样快,那就是母语感。所以,母语感也可以这么说,就是听到那些熟悉的英语,就像我们能听懂拜拜,OK,fuck一样,感觉跟母语并没有什么区别。
@HeyWF 2020-04-10 14:19:51 明明成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但是我们用十年都有可能达不到人家五岁孩童的效果,学习环境也很重要! ----------------------------- 用不了十年,每天两到三小时,基本上两年就可以达到五岁左右小孩的效果
@ty_141430467 2020-04-19 23:31:14 爬到L5,当然等级测试都是跳过的(没这水平,表述部分),感觉进度慢,但感觉自己又有点强迫症,要把所有细节听出来才甘心,就是什么都不能漏掉。然而听出来又要完整复述一遍真的考验记忆力,所以有时候一个长句要折腾几十遍。接下去想快点,就当学单词?快速过完再复习?其实句子记忆下来就是口语了。楼主哥会复习学过的课程吗。 成年人都会有速成的想法,我感觉即使听清后,路也是漫漫无止境的。本人也算是怀疑论者,...... ----------------------------- 首先说一下,我认为你强迫自己折腾几十遍把长句拿下,非常好,很对路,是我的理论里强烈支持的。 学习英语的路,确实是漫漫无止境的,但这个其实与目标的改变有关系。我在顿悟之前,我的目标仅仅是学会英语,让它能用够用,能支持我的生活,支持我的工作,不要因为英语造成很多事情的障碍就可以了。顿悟之后,我的目标也升级了,我要追求自由交流,这个要求就很高了,如果要做深层次的交流,那基本上意味着接近native的水平,所以路变长了,学会英语只要1000个小时,自由交流,甚至是接近native,那是要大几千小时,上万小时的。 再仔细谈谈学习方法问题。我是不复习课程的,因为我发现不复习比复习的效率要高很多,我体会到的学习方法是类似AI神经网络训练的方法,这个的要求是海量不重复的数据,反复复习课程无法得到这个数据量,再加上课程的内容,有意思的东西不多,所以我不太复习课程。我比较强调的是兴趣,有兴趣的东西可以多多重复,加深印象,学习有兴趣的东西,代价较小,即使多学几个小时,并不会觉得累。我认为,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没有毅力,所以在学习的路上,减少枯燥的内容,减少对毅力的需求是很重要的。 我现在把人的大脑当做是一个计算机,计算机如何完成神经网络的算法呢,需要CPU做运算,需要内存做临时存储,需要数据做输入。长句的记忆能力,就好比是内存的容量,能够在瞬间记住超长的句子,就相当于有超大的内存容量,算法(大脑)输出的好坏与速度都与输入有关系,输入越少,检索就越难,就越慢。另外,通过观察我小孩的说话特点,我发现小孩子相对大人的超强能力并不是音节的识别,而是精确的记忆力,她总是能记住动画片里的台词(通过反复的观看),一个字都不错。我猜测这里面有语言学习的奥秘,结合我的学习过程,我认为瞬间记忆力非常重要,瞬间记住的长句,是整个神经网络的输入,这个输入越详细,检索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在流利说中,把精力花在课程中的每一个句子上,保证都能成功地都完整地重复一次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增强你的瞬间记忆力,这很可能是母语感的必要条件。 至于复习,我认为不重要,远没有海量数据重要。有些游戏宣传片,我非常喜爱,有一段时间晚上睡觉前我总会拿几部出来看看,几个月下来,那些片子看了个滚瓜烂熟,里面的单词也都全记住了,这种宣传片中语言极有逼格,生词很多都是GRE,GMAT范围之内的。但是,隔了一年我再去看这些东西,发现那些生词,如果没有其它的场景使用过,我能反应过来,但不够快,也不够立体,就是说,那些生词对我来说只是个熟悉的词,在这个场景我能理解,但达不到母语般理解的标准。所以,我认为,对于单词形象的建立,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去接触,同一场景中得到的形象太单薄,就算通过反复复习熟练了,也远远达不到母语的程度。再加上我个人,以及涯友Jennifer翻豆的经历,按每个句子都仔细地过一遍的方法,冲刺前面的课程,不做复习,然后再回头,比如学到L4回头复习L3,会发现当初要费很大力气才能顺利通过的习题,花很大力气才能刷4星,变得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所以我反对复习课程,觉得是浪费时间,我认为尽快把流利说课程过完,去海量地看电影美剧,去海量的读小说,对学英语帮助会更大。当然了,流利说的课程难度除了记忆力之外,对听力的要求很高,要求必须能听清,否则向前走是很费力的,所以我的推荐是先看足够的无字幕电影,把基础听力,也就是听清音节的能力练出来,再去冲刺流利说课程,会非常有效,而且速度很快,没有学不下去的痛苦。而冲刺完流利说之后,大量看片才是提高听力的有效捷径
另外,英语与梦想的见证的楼主,他的毅力是远超一般人的。 我的方法,仅能在前1000小时内让大家比较轻松的上一个台阶,要做到他那样的结果,后面这9000个小时是逃不掉的。因为我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大脑的神经训练,没有足够的数据,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ty_141430467 2020-04-19 23:31:14 爬到L5,当然等级测试都是跳过的(没这水平,表述部分),感觉进度慢,但感觉自己又有点强迫症,要把所有细节听出来才甘心,就是什么都不能漏掉。然而听出来又要完整复述一遍真的考验记忆力,所以有时候一个长句要折腾几十遍。接下去想快点,就当学单词?快速过完再复习?其实句子记忆下来就是口语了。楼主哥会复习学过的课程吗。 ----------------------------- 关于如何说,其实按我的神经网络训练的观点来看,你仅仅背下来,作用很小,它应该是存储在数据区的,好处就是,当你需要这么个句子的时候,你能想起来。但是,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管是你想起来也好,还是急中生智也好,此时此刻你说出来了,才是真正的训练了一下output的神经网络。当然了,在真实场景中,背得句子多的人是显然有优势的。如果真是背的句子够多,到海外去生活一段时间,口语应该就滚瓜烂熟了。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是先解决了听的问题,然后通过读小说,出声读,增加了大量词汇,同时训练了口腔肌肉,我觉得这个也挺重要的。当我念完35W单词的小说之后,那些常用的句型我只要脑子一想意思,句子就自然脱口而出了,不需要用大脑去控制怎么发音。所以后来跟专八小姐姐练习的时候,进步的就很快。但要想进步的更快一点,则需要专门的去准备话题,预习词汇,也是挺累的,我就懒得去弄了
@ps001405 2020-05-24 17:01:46 另我在学习的时候会借助翻译软件理解意思,但没有去背单词和句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我会多看几遍。有个现象就是一句话里我听清楚了,但是听不懂,有些整个句子听懂了,但是拆开单独某个单词我不知道什么意思。麻烦楼主帮我分析下,谢谢 ----------------------------- 你已经进了幼儿园了,该看书识字了。开个玩笑^_^ 1000小时的听力训练让你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你看的都是低幼的动画,那么稍微有点难度的当然听不懂了,就像小孩子听不懂大人说话一样。我记得论坛里有过一个帖子提到过,说有个50岁左右的大妈,通过连看三个月动画,听清了英语,结果也是能听清楚,不惧连读,但有很多词汇不认识。 但有一点疑惑,Stone如果学完,按道理不应该只有1000多词汇量,最近有个涯友从700词汇开始学习,Stone学完后她的测试结果是2800左右,她也按我说的不刻意去背单词。当然我觉得如果你不使用中文来记单词的话,可能只是测试时搞不清中文含义,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大可不必担心,我始终认为,模糊的理解,远胜精确的翻译,出效果虽然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对语言的理解在未来会更接近母语,这就是我所说的慢就是快。 目前我的建议是,一,提高动画片的难度,看一些12岁以上观看的动画片,或者直接上动画电影,我给的那49部就可以。二,开始基于文字的学习,如果能搞到外国的英语教科书,也许会更好,如果不能,那么现在开始看床头灯系列的英文小说,日后也渐渐提高难度。也可以开始看新概念,当小故事看就行了,我20多年前学过新概念3,那里面的小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但新概念的量太小了,所以提升词汇主要还是要靠海量小说。新概念的优势是词汇比较基础。 对了,还有一条路,用流利说的懂你英语开始跟读,也不用背单词,每节课都预习单词就行了。你现在学流利说,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就是能听清英语发音,这个优势极大,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听不清,复述不出来而放弃的。你只要能听清,流利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优秀教材,学习到lv6结束,可以覆盖约5000左右的常用词汇。 最后再说一句,你的1000小时虽然走了一点点弯路(主要浪费时间在同级别难度的听力输入上了,这点连i+1都没做到),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的浪费,能力实际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单单能听清楚英语,就是绝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做不到的,这个能力会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绝对不会浪费的。
今天发现我四个月没碰西班牙语,我的颤舌音还会发,还比以前更熟练了。学西语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词组,un perro rojo,我也还是发得不太好,不自然,而且两个颤舌音在一起还是有点难度的
@亡无日 2020-06-07 12:31:09 楼上两位请不要打广告,已投诉。 ----------------------------- 也说一下广告和讨论的区别。 如果楼上两位把自己学习的心得说出来,那很明显是讨论,不过如果学习心得很长,那么最好是另开新帖,这是基本的论坛礼仪。 像楼上这样,简单粗暴地把内容画面贴出来,这就是广告,没有任何讨论的意图。所以我只能是投诉了。
@哥本哈根B0: 关于动漫的电影版和tv版有什么区别,我想是这样的,电影版比较短,tv是比较长的。很多集的tv好处是它就是SLA中的narrow input,所以长期看下来,就这个topic而言,会越来越熟悉,听懂的越来越多。但反过来说,也是比较浪费时间的,总时间是大大超过电影了。 假如每一部都选择tv版,那么熟悉是熟悉了,但要么就是总时间太长,要么就是topic太少,这样对于总得输入覆盖来说是不利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掺着来,tv剧集,和电影都看。但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当然就无所谓了,看剧看动漫本身就是个消遣嘛 不管怎么说,随着看剧的时间越来越长,基本的听力练出来之后,再通过看剧能带来的提高就会越来越少,最终还是要走到精听精读这条路上来,这就是刻意学习。由于基本的听力能力已经练成,再进行这些学习,就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感觉太难了。
感谢@哥本哈根B0,我在B站上终于把降世神通前三季看完了,一和三是挡着字幕看的,二找到了生肉版本。 顺便给大家安利一下这部剧,降世神通,英文名是Avatar,前三季叫做the last air bender,跟我以前理解的不一样,实际上是美国漫画,只不过基于中国文化制作的,就像功夫熊猫一样。当然,里面还是有一点点其它的文化元素,比如日本文化和爱斯基摩文化。里面有几个人物的名字明显是日语发音的,但我不知道对应的汉字是什么,还有Kyoshi虚子武士都是标准日本造型,这也是我一开始看到片段之后怀疑是日漫的原因。 这部动漫不仅仅中国元素丰富,它更强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格斗都是有中国武术原型的,比如水善族的御水招式都是太极拳,火烈族则是少林拳,气和族的八卦掌,以及土强族的洪拳。Avatar小分队里的盲女Toph,则使用的是螳螂拳,而且是当年一个瞎子创立的螳螂拳分支。我还看到一个细节,好像是Zuko吧,在屋子里寻找敌人的时候,步法也是标准少林拳架式,非常有味道。在这部剧集里,那些动作精细到格斗中的每一帧都十分考究,据说每集50万美元的费用里有三分之一都是武术指导的费用。 不但武打动作非常原汁原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片中出现的所有文字都是正确的汉字,内容都是可读的,有各种字体,还有大量的简体字。文字的风格也非常原汁原味,比如他们找到的一部御水术神功卷轴,也就是武功秘籍,里面某处的文字显示,『截水神功第一式』,这就是典型的武侠语言,没有正经的中国人参与,是不可能写的这么地道的。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这部剧有大量的中国人参与,构建的Avatar世界自然是非常的中国风。 Avatar里讲的是一个东方文化背景的传奇故事,架构宏大,深受欧美喜爱,可能是为了让欧美人更容易接受的原因吧,没有使用中国的五行做基本的元素,而是使用了西方的气火水土四元素。Avatar世界里,有四个国家(对应四元素),他们中的御术师都只能掌握本族的元素,而Avatar则能掌握全部四种元素,所以负有保卫和平的使命。并且,也可能这就是被官方禁止引进的原因,Avatar是可以转世的,每一任的Avatar死后都会在四个国家中转世,按照火,气,水,土的顺序。 100年前,火烈国国主发起了统一世界的侵略战争,因为当时同样来自火烈族的Avatar反对火烈王的侵略,被害死在火山里。火烈王知道下一任Avatar会转世到气和族,因此首先侵略气和族,杀尽所有的御气师(air bender),但转世的Aang却抗拒自己的命运,在12岁时离家出走,阴差阳错之间躲过了屠杀,却掉到海中被封冻100年。因为Aang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御气师了,所以Avatar前三季的名字就是The last air bender。100年后,当南极水善部落的Katara和Sokka发现被封冻的Aang之后,Avatar小分队就从此走上了拯救世界,维护和平的道路。
@亡无日 2020-07-09 10:48:32 重新编码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下Avatar的动画资源, 友情提示,按顺序看,先看the last air bender,再看the legend of Korra。 ----------------------------- 还是不能被共享,我简单测试了一下,发现是the legend of Korra还是不能被共享。百度的版权保护还真是可以。 先共享一下the last air bender吧 链接: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s/18pBNsBI7QOvJzQOWCMi0gw 密码:p9jz
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颓废,也可以说过得比较悠闲。总之就是每天锻炼锻炼身体,偶尔看看美剧,感觉虽然词汇量暂停上涨,但双语切换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总之还是有提高的。从这段时间来看,词汇量和听力反应是两个不同的维度,缺一不可。几个月前看完了简爱,词汇量涨了一拨,最近这段时间词汇就没怎么涨了,主要是手头没有纸质书看,看手机又太伤眼睛了。 不知道看片的朋友们都怎么样了?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啊?
@mybbs123 2020-12-30 21:18:27 楼主和大家都加油。 欢迎常回来看看,顺便也说说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吧。我们从楼主的分享中得到了感悟和帮助,也要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有缘人。 ----------------------------- 最近的感想不多,不过我有点怀疑大脑神经网络和时间的关系。因为我最近半年没怎么学,片也看得少,但对英语的反应进一步提升了,进入状态的时间更快了。 前一阵考了一下Duolingo,纯裸考,只考了105分,约合托福80到85左右,受口语拖累挺大的。
@ty_141430467 2020-12-23 18:51:17 很久没来到这里了,怎么说呢,日子也平淡无奇,上班下班。 当然,每天学英语已经成了习惯,尽量保持在三个小时。 楼主所说的自然听得懂英语(当然肯定有听不懂的内容)假以时日大家也肯定达得到的,我看youtube上有很多人存在或者说达到这状态,也就是听清加部分听懂。 这也可能是小孩子学语言的状态了,我的孩子现在三周岁,基本上你说一句,她就跟回一句,也就是说她起码听清了。再继续说小孩子的沉默期,两年...... ----------------------------- 我目前的猜测是,要达到自然听懂,需要一,完全放弃中文思考,二,较强的瞬间记忆能力,三,足够快的思维反应。第三点实际上是基于前两点的,前两点完成后,积累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其中,瞬间记忆能力我建议通过跟读训练来完成,无脑复述,注意力完全放在音节上,不要去关注句子是什么意思。 至于状态的跳变,我觉得跟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高密度学习,那么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如果日常使用过程中,渐渐积累了外语的使用,那么可能不会有跳变的节点。
天涯这两天好像在抽风,我还以为我帖子被删了呢。还好没有,先试试能不能发贴。
@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0-03-28 20:44:52 楼主你就不要浪费时间说别的啦。赶紧回来说英语。 屈指一算,我大剂量听英语,从大学毕业已经50天了。就是从大年初八开始。 大剂量,是指每天听3个小时吧。 效果:基本上1)英语教学节目,90%都能听懂。因为本来就是英语老师。 2)cnn,现在天天讲coronavirus,所以播音员的能听懂50+吧。嘉宾的分人。biden的就不好懂。sander的好懂。 3)bbc,英音难懂。 还没有开始看书,也没有听美剧。但估计听...... ----------------------------- @亡无日 2020-03-28 21:30:08 那你英语很不错啊 关于英音,我觉得只不过是需要适应一下,我个人觉得英音的适应难度比印度口音墨西哥口音要大一点,也就是说适应的时间要长一点。但是也很简单,我推荐你看权利游戏,哈利波特,再加纪录片the Planet Earth,应该就够用了,我之前看完这几部之后,对英音这一系的发音已经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了,跟美音没啥区别。这几部加起来也有100小时了,不够的话,再上个唐顿庄园,肯定就够了。 另外,因为你的...... ----------------------------- @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1-01-16 21:20:22 今年初是level3,现在又测了一遍,经过10个月学习,是level5 ----------------------------- 不错啊,level5其实是很高的评价了,因为都评的很高了,他们还怎么收钱呢。要想评价到level6,我估计没有熟练使用英语个两年,可能性不会很大。 我觉得到了level5之后,学习英语就是看书补充词汇,用英语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了。当然了,如果要考试,还是得针对性备战,除非你像我这样,对考试成绩不是太在乎。
@亡无日 2021-01-17 00:40:39 不错啊,level5其实是很高的评价了,因为都评的很高了,他们还怎么收钱呢。要想评价到level6,我估计没有熟练使用英语个两年,可能性不会很大。 我觉得到了level5之后,学习英语就是看书补充词汇,用英语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了。当然了,如果要考试,还是得针对性备战,除非你像我这样,对考试成绩不是太在乎。 ----------------------------- @这些圆圈是什么 2021-01-23 22:15:45 经过十个月的学习,我的感受如下: 1,听力基本与最初还是有差别了。感觉入了基本的门,感觉只要再不断的听,不断的在听的过程中学习积累单词,应该是可行的。 2,我没有阅读。估计阅读对单词和理解应该是帮助极大的。但是因为要工作,也是比较懒,就没有读书。 3,我觉得听friends非常重要。楼主说的20篇无字幕动画片,我认为也是听力提升的绝对性的里程碑式的改变的课程。我听friends估计只有2季的总量,动画...... ----------------------------- 阅读确实对单词和理解帮助极大,它和看动画片电影美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看剧带来的是模糊感觉,但胜在量大,感观更直接,可以将极高频的基础词汇训练成本能,也就是我说的母语感,但对低频词汇来说,恐怕很难搞到足够的训练量。而看书,则是精确的训练,搭配查字典,可以掌握中低频词汇,阅读的量够大,连极低频也能掌握,这就相当于是高学历的native了。 另外,关于你说的以前觉得英语永远也学不会,我这十几年来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直到最近这两年觉悟之后,才发现,即使是无天赋的成年人,也有机会真正地学会英语。 一起努力吧
最近一直在忙博士申请的事情,好在告一段落了,应该是问题不大了。在申请过程中,有一份自述,我一开始没看清,写了2500词,后来重新看了下要求,人家要求只写1000词。那个郁闷啊,人生第一次写英文作文是把字给写多了的。拼命的想办法压缩,费了几天功夫才压缩到1000词以内,真是不容易。 回头看看最近英语的使用情况,基本是可以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内容,把想表达的东西能表达的八九成,但还是有些词汇搭配不熟悉,说法不是native的说法。回想起Krashen的理论,输入假说,输出不能大于输入,体会更深了,就是进一步的英语能力提高,是来源多做输入,输出的再多也很难提高,除非有专家帮忙。我有个好朋友是英语专八级别的,写作非常厉害,帮了我不少忙。但我感觉这个过程中,新的修辞手法和词组我并没有记住太多,所以我感觉纯输出训练的总效率,可能还是赶不上多输入的训练方法,即大量输入,少量输出。 同样的道理,既然写得没那么好,那么口语自然不会那么酷炫,好在日常口语还凑合,发音说不上好但比较流畅,再加上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基本上通过了视频面试,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所以,我感觉,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在后面的阶段中,还是要把输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没有海量输入,那么输出就不会自然。我的朋友说我写得确实不是Chinglish,但有些说法理解不是问题,但感觉很怪。我觉得,这就像小孩子在模仿大人说话一样吧,用的是类似的逻辑,但说出来就是挺怪的。
这几天重考了一下Duolingo,终于得到一个115的成绩,算是过了线。有这么几个感触, 1,听力确实是学外语的基础的基础 2,背单词屁用没有,那怕是为了考试,也不要投时间去背,效费比太低了,不如多刷刷题 3,当听力基础过关后,通过阅读把词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经过出声读小说一定时间后,练口语很快。 4,语言基础能力过关后刷题其实很快的。 我目前投了40小时复习托福单词,实践证明,几乎无效,纯属浪费时间。在italki上口语实战12小时左右,有一定的提高,然后刷了大约5小时的看图写句子,8小时的看图说话和看图演讲,6小时的听写,成绩提高了10分。如果把背单词的时间投入到刷题上,那么达到120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我没刷其他题目,没时间了。如果把登登上的Duolingo题目都刷一遍,那可能需要三百多个小时,我觉得达到120到130之间应该问题不大。之前105是因为口语太差,自从我练出听力之后,口语一共就练了8小时,实战了两三小时,所以口语能力远远不能达到使用的能力。加上本次的口语课和刷题,口语一共也就练了30小时左右,假如能练个100多小时,我想不管考啥试都不会太难了。 所以,即使对一些需要考留学英语的学生,我想专心把听力基础打扎实后,再训练100小时口语,刷题刷个300小时,应该也能拿到不错的考试成绩。 不过,通过这次备考,我发现了一个低成本的练口语方式,就是去备考Duolingo的看图写句子和看图说话,看图演讲什么的,练真题1个月才80块,刚好这些题目也算是基础的语言能力了。参照那些答案,加上自己的训练,我才练了不到10小时,就能一直扯淡扯到时间结束了,比italki的口语实战效果还好。要是真得在这几个题目上练个上百小时,扯淡的能力应该能加满了。
另外一个比较深的感觉是,就是在练口语的过程中,我隐约发现,也有一个状态的问题,就是我需要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进入状态之前,不但磕磕巴巴,而且会有很多单词想不越来。而在看图说话的训练期间,我感觉我克服了一部分这个问题。 经过看图说话的训练后,我发现,随口扯淡,其实隐含着一个能力,就是不投入太多精神在说话上,这样大脑才有余力来思考下一句说什么内容。而这个能力就需要对一些简单的句子不假思索,当然也包括不需要对发音思考。我之前说的念小说就很好地做到了不需要对发音思考的训练,所以我认为这种对着一个图片用最简单的句子胡扯,而且是要做到不假思索的胡扯,是个很重要的能力。
@sgmxk 2021-03-14 21:43:17 请问看无字幕的脱口秀。与无字幕的剧或电影相比效果如何 -----------------------------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长时间,我的结论是这个效果是取决于你自己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我最终认为,训练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语音,一个是含义。我之前认为含义主要是来源于画面,这个观点是很直观的。但实际上,经过很长时间思考之后,结合一些案例,我觉得只要有含义就行,可以是很熟悉的内容然后联想猜测,也可以是因为是听过的新闻,也还可以是把英文单词翻译过来。只不过呢,通过画面猜含义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而翻译出来的含义效果最差,因为我之前提到过一个猜想,就是大脑可以并行处理,但慢路径的处理会被最快出结果的路径给中断,从而无法加强刺激,听力进步是非常慢的,所以英语越差的人,越不能去翻译。我的两个无画面的案例是,一是我有个朋友,六级优秀,通过听新闻提高听力,因为新闻大概是啥,其实都用中文了解过了;二是我自己,因为对汽车比较熟悉,听Car talks时渐渐地听懂了很多内容,猜出了不少汽车相关的单词。 所以,常规答案是,脱口秀不是个好的选择,尤其是听力水平不高的时候,因为极难从中获取信息,也就无法获得大量的成组出现的含义和语音。但如果当你的英语提高到一定水平,听脱口秀能一知半解了,那么用这个来训练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它仍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的建议是等英语能力进一步提高之后,看脱口秀可以带字幕看,同时训练听力和阅读。
说个跟英语没关系的事儿,不过呢,可能在大脑里,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我最近几个月住的房子,电梯的噪音很大,一开始没太注意,后来发现噪音很大很明显,只要电梯在外面运动,就总是能听到呼呼地,或者克里克朗的声音,尤其是深夜,马路没什么噪音的情况下,特别地明显。然后前一段时间出门去旅游了几天,住的是一个住过的酒店,去年住过的,觉得那个酒店不错,就又去住了几天,因为那个酒店并不大,所以很凑巧的是还住在同一间房间里。然后住的时候就发现,晚上的电梯声音也比较明显了,当然没有我住的房子里大,然而去年10月份的时候住的几天没感觉到有电梯声。这就很奇怪了。 我思考了一下,有一个猜想,就是我住的这几个月,大脑在一个有比较清楚的电梯声的环境里被迫训练了一段时间,现在对电梯声很敏感了,不大的声音就能让我的大脑识别出来。那么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总之这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大脑可以通过某些训练方法把针对某一种声音的敏感度给训练出来。放在学英语或学其它外语上,我猜就是应该在初期,就是零基础的时候,找到一些特别清晰的声音去学习,去训练对英语声音的敏感度。学习时也最好不要有环境噪音,当然了通过戴耳机可以轻松搞定这个环境。当然这对现在来说,这个环境确实很容易打造,只不过在当年,我们学英语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随身听,只能通过老师讲课来学习英语发音,对我们这些没有语言天赋的人来说,确实是有点太难了。 当然了,过了零基础之后,还是要多听不同的声音,才能训练出更进一步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