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35


四十三、文帝改元
在汉文帝刚即位的时候,新提拔上来的贾谊就上书要求:改正朔易服色。但当时因为功臣集体反对,最后以驱逐贾谊而告终。
其实大老粗刘邦在当皇帝以后,在这种礼仪方面不是很讲究。
当年刘邦立国都,开始的时候是想着立在周朝的故都洛阳,后来被娄静和张良给劝到了长安。
因为这里其实是有点别扭在里面的。
周天子是从远古时代起的老贵族根系,秦始皇亦然,等到了刘邦这里,就成了祖传贫农,真普通人家出身。
当然,现在你能自豪的说,俺们是白手起家打天下的布衣天子,但汉初距离先秦不远,虽然陈胜吴广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抱歉,老百姓还真的认为是有种的。
所以你看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于没种,骤然富贵的卫青和霍去病,都称人家为佞幸,同样是年纪轻轻就当大官的世家子弟,就没这种屈辱的待遇。
所以刘邦开始当皇帝的时候,用的还是秦朝的那一套,水德,后来想想不妥,就当自己是接了周朝的班,还是火德。
还记得斩白蛇的传说吗?传说里,刘邦是赤帝之子,斩杀了白帝之子。
赤帝其实是周德化身,所以这个神话也编的大有讲究,讲多了,于是刘邦就开始尚赤了,但长安城和关中,毕竟是老秦人的地盘啊,全盘否定秦始皇的尚黑也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呢,红+黑配着穿呗,外黑里红:一颗红心赤帝子,外罩黑衣尊老秦。
我们现代人看来,嗨,无非就是换个衣服呗,有啥呢?
但在功臣集团们看来,尚黑如故表示皇帝要尊重历史,尊重功臣集团帮庶民刘邦当上皇帝的功绩,你要改成你家自己的颜色。
感情,你刘家当皇帝是自己家积德,天命到了,跟咱这帮人抛头颅洒热血没关系了?不是我们成就了皇帝,而是皇帝成就了我们?
权利的跷跷板是不可能平衡的,功臣们一定要坚持共天下,而不是刘家人自己的家天下,这是汉初大臣们的一点倔强。
所以实际上不是衣服颜色问题,而是确认权力的基础问题。
在贾谊这条小鲶鱼挑动了骚乱以后,汉文帝在后面偷偷观望,好家伙,功臣们集体都懂了皇帝和谋臣的心,在那里闹呢。
汉文帝上台本来就德位不正,未免心虚,再加上也没有干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来撬动汉初的权力结构,所以最后张苍出面搞了个和解:尚黑如故。
于是大家假装没有这件事。
汉文帝是个心机很深的人,他认为易服色这件事决定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办下来,怎么办呢?
后世人评论汉文帝,总喜欢说他谦逊,爱民,仁慈。
《孝文帝本纪》里,皇帝的诏书里动不动就说自己德薄,动不动就说民如何如何当悯,把皇帝这个看起来高高在上,视万民为草芥的至尊形象,变成了一个满怀悲悯,谦逊仁爱的慈父形象。
其实这一招叫偷梁换柱。
汉文帝通过十几年如一日的树立自身这种形象,还不惜大搞形象工程,利用缇萦救父这样传奇性故事,把自己的仁君形象散布到大汉朝的每个角落。
其实这叫绕过中间官吏阶层,直接接触老百姓,底层老百姓心目中如果认定一切真善美都是皇帝,自己遭遇到的不幸苦难都是官员们造成的,那么皇帝就再也不用受官员摆布了,他就真的成了天子,而不是群臣之首。
这皇帝也挺能忍的,熬死了好些个知名大功臣,皇帝就开始准备搞易服色这件事了。
汉文帝十四年的时候,时机成熟了,儒臣公孙臣突然就上了个奏疏,里面说:
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
中国有一门学问叫五德始终说,无非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循环,赤帝子刘邦是火生土,秦是水德,还是土克水。
土德还有一说,叫厚德载物,也跟平时汉文帝营造的一种仁君慈父的形象格外温和。
所以公孙臣这个奏疏一上,汉文帝立刻龙颜大悦,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
当着大臣们的面,公孙臣还非常笃定的说,他感应到了明年的时候,一定会有黄龙出现。
功臣们的代言人,丞相张苍不同意,因为他即便再支持皇帝的工作,也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身份,否则他没办法跟同僚交代。所以他斥责公孙臣的话是无稽之谈。
结果第二年夏天,黄龙真的出现在成纪。
世界上有黄龙吗?反正我是没见过,现代人没有谁真的见过,但秦始皇需要,黑龙就能出现在渭水,那么汉文帝需要,当然黄龙就能出现在成纪。
既然黄龙出现了,那么就是张苍丞相失职了,且不管别的,先把丞相给撸了再说,给功臣们一点颜色看看。
新丞相皇帝想用自己的小舅子,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
这个窦广国也不见得有什么本事,但皇帝要的就是他没本事,好做自己的应声虫。
丞相的位子向来是在功臣集团内部继承和消化,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是用过外戚,但吕家也是功臣啊,况且吕后还是创始人老板娘,厉害得很,窦家人凭什么过来争?
当然,聪明的窦皇后知道这件事等于是惹火上身,自己的傻弟弟搅合进来,只怕一条命就要送在朝廷争斗上,于是她带头极力辞让,最后还是选了功臣集团的申屠嘉。
申屠嘉当然不会配合皇帝改正朔易服色,皇帝只好自己制造机会了。
于是有位神奇的术士新恒平就出现在了大汉朝廷里,他屡屡演示各种奇迹。 
先是立了个五帝庙,其实这也是给易服色造势,五帝庙里经常出现各种神迹,搞得大臣们也将信将疑的;
然后搞了个献玉杯,杯上刻着“人主延寿”,这个玉杯据说是上天赐下的神物,上天说文帝是人主,那么刘恒当皇帝就是天命,关功臣屁事,于是文帝喜滋滋的在十七年改了元。
紧接着新垣平又说周王鼎要于某月某日在泗水中出现。
“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知道周王鼎是什么意思吗?所谓问鼎就是问天下,这就是天把社稷之重托付给文帝啊,这种天命如果应验了,功臣们还好意思去反对改制吗?
功臣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来了个釜底抽薪,抓紧派人去查这位新恒平的底细,结果还真的被他们给查出来了。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後,文帝怠於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事情穿帮了,汉文帝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功臣们闹翻了,承认就是自己想改制,但文帝是不敢这么激烈的,因为盯着皇位的还有外面的强藩呢,万一功臣们一起激烈反对,内外勾结,再换一次皇帝,那怎么办?
最后变魔术穿帮的新恒平因为欺君罪被灭了三族,所谓易服色的事也就只好继续延下去了。
皇帝心心念念的是皇权,他被一帮功臣困住,那么他只好找自己的宠臣出来搞点事情了,于是一个叫邓通的宦官走到了前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