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23


三十一、政坛母子
《史记》和《汉书》都是汉代人写的,从汉文帝一系开始,皇室并没有吕氏血脉。如果从正统性上看,汉文帝等于是跟着功臣集团一起搞了宫廷政变,篡了皇位。
所以对吕后的评价是不可能客观的,到后世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地位日渐低下,吕后的种种政治手段,就套上了一层愚昧悍妇的外衣,弱化了她身为政治家和在当时社会环境里的相对合理性的选择。
吕后家族是齐地人,当时齐地有很深的东夷旧俗。
《春秋左氏传里》记载了大量齐国国君的绯闻事件,都是家族乱伦,这在恪守周礼的正统思想看来是特大丑闻。
但是殷商时期,贵族们都其实流行族内婚,后来流传到朝鲜日本,霓虹国的皇室到现在还有近亲结婚的习惯。人家自称神族,万世一系,就是病了也不敢输尔等凡人的血。
春秋时齐地最有名的政治家管仲很会刺激经济搞贸易战,其实管仲不过是因地制宜,调动了齐国民众原有的经商积极性。
再调转过头去说这个族内婚,现代有个被神秘化的犹太家族罗斯柴尔德,人家到现在一样在大搞近亲结婚,为啥呢?看中财产,不愿意把家产分薄了呗。所以你再品品齐地,殷商,吕后给儿子安排的奇葩婚姻。
其实本质上,吕后并非是有意想迫害儿子,拿自己的亲外孙女儿张嫣跟刘盈凑一起,在她自己的认知体系里,这很正常,无非是加强吕氏家族和刘氏皇族的一场族内婚,这样可以确定刘与吕共天下的帝统,把权力基础给夯实了,不让外人过来摘果子。
但是刘盈对于世界的认知来自儒家,从叔孙通到天天跟着壮胆的商山四皓,都是正宗的儒家传入。
两种认知体系和价值观的冲突,一度造就了西周跟东夷连绵的征战,反作用到母子关系上,怎么可能真做到母慈子孝?
刘邦一生的认知体系都是在法家严苛的规范下建立的,所以他虽然反抗秦始皇的暴政,讨厌苛法,但最后汉承秦制。
刘邦执政时期,有抑商的政策,但令人非常费解的是,刘邦居然允许民间私铸,这在继承秦始皇制定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汉代,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是大一统的基础啊,就这样把货币给放开了?
如果我们再去看从曹参从齐地拿过来的无为之治,到萧何常年在吕氏家族的监督下治国,大约就能看出来,这一手放开铸币权,搞活商品经济是商人治国的常用手段,背后姓吕不姓刘。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放开私铸,主要是秦半两太重,民间铸造四铢钱方便大量投放市场。这简直是胡扯,难道中央政府不会降低钱的重量,大量铸造?别忘了,当年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还能铸造12个金人,汉高祖竟然弱鸡到无力收天下之兵吗?
其实不过是西汉初年,汉高祖治国还是比较抓瞎,忙着打架,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行政里占了上风,吕家的商人治国思想暂时能用,但刘邦本身很讨厌商人,所以虽然免为其难的放开了金融业,免不了在政治上予以打压。
等到汉惠帝亲政,惠帝亲自抓了一回金融工作,废除了民间私铸四铢钱。
然而吕后却放开了汉高祖对商人在政治地位上的打压。
其实,在残留在历史书中的许多细节里,我们能看出来,吕后跟汉惠帝之间的矛盾,源自彼此的治国理念有冲突。
还记得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吗?
萧何死后,曹参按照汉高祖生前的安排从齐地回京,担任相国。
年纪轻轻的刘盈以为萧何死了,总算是把爹妈压在朝政上的一座大山给搬掉了,年轻人总想搞搞新主张,然而曹参回来坚持啥都不干,把无为而治搞成了无所作为,天天过着快活日子。
这可把想大干一场的汉惠帝给愁坏了,他派出了很多大臣去劝谏曹参,都被曹参给打法了,最后没办法,让曹参的儿子去劝,老子对儿子不客气,一顿暴打。
最后曹参跑去觐见汉惠帝,说了一大段道理:
“请问皇上,您和先帝相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当然是先帝,这不是一目了然嘛。我怎么能比得上先帝呢?”
曹参又问:“那我和萧何哪一个更能干?
”汉惠帝很坦率地回答道:“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于是说,确实不错,陛下不如先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那么,他们平定了天下,又根据社会现实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我们既然无法超越他们,那么就按照他们的规定制度去治理国家。只要不失职就可以了。
其实我认为这些说法是扯淡,治理国家,是一个渐进打补丁的过程,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分别,萧何有萧何面对的实情,曹参有曹参的实情,都按照同一个模式,僵硬的去操作,真的可以吗?
其实萧何的那一套并非是完全出自萧何,曹参敢于糊弄年轻的汉惠帝,但他不敢得罪吕后。
如果是吕后喊他过去聊聊,要搞搞新制度,你看曹参还敢说个不字吗?
在皇帝制度下,皇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但吕后作为凌驾于皇帝制度之上的超级政治人物,她爱自己的儿子,所以不愿意直接伤了自己儿子的自尊心,通过操控臣子来避免母子直接冲突,这是慈母之心,但何尝不是往汉惠帝身上泼的冷水?
在吕后的主张之下,汉惠帝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当皇后;
在吕后的主张之下,汉惠帝在朝堂之上成了个木偶娃娃,实权大臣们用你爹说过的借口,能怼得他无能为力;
但是吕后作为母亲,当然不希望儿子被动的接受权力,成为一个无用之人。
所以刘盈以皇帝的身份还是能办很多事,比如说,打着法制精神的借口,可以把母亲的亲信审食其抓起来,名正言顺的处死。当然最后被人给劝阻了,没有办成,但这也是伸张了皇权。
刘邦留下来的几股政治势力里,吕后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厉害手段,死死克制功臣们,在刘盈,搞了个曲线救国,加强跟刘氏皇族之间的互动。
汉高祖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在高帝死后,被吕后扔进了冷宫干粗活。
这个女人真是全无脑子,十分天真。
当年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跟着儿子刘如意到赵国去避难,傻傻的待在汉宫里,以为自己还是以前那个宠妃。
吕后作为斗争里的胜利者,本来也没把这个女人放在眼里,人家要干的是星程大海。
偏偏丫被关在冷宫干粗活还不消停,自己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来诉苦: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戚夫人是个玩音乐高手,刘邦在世的时候,两人一起唱歌跳舞创造了好多宫廷流行乐,这首曲子大概是因为旋律优美,背后又有许多故事,很快就在大汉里传唱开了。
一传传到吕后耳朵里了,以她的政治敏感,立刻就知道自己跟戚夫人、刘如意这个仇是接定了,对付仇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的消灭掉。
于是吕后召刘如意回京城,开始汉高祖给赵王刘如意派的赵国相周昌在那里阻拦,于是吕后直接召周昌回京,这下子没有周昌庇护,刘如意只好按旨意回长安了。
刘盈在政治上需要通过扶持刘氏皇族来对抗母亲,在感情上大约受过父亲临终托付,因此决定好好保护自己的弟弟。
很可惜,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防不胜防,一个疏忽,刘如意就被吕后给毒死了。
毒死了刘如意,刘盈肯定会找母亲理论的,这场母子之间的直接冲突史书里没有记载,但我以为,政治人物吕后跟儿子理论,不会那么没出息大谈家长里短,小狐狸精的儿子如何留不得之类的,更多的是谈自己的执政理念,以及未来推行理念而杀掉刘如意的必要性。
当然,这母子两个本身的世界观差异很大,肯定谈不拢。
于是吕后就要给儿子看看自己的决心,于是她挑了戚夫人下手。
漂亮迷人的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彘。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这是《史记》里的说法,但我以为,以汉代的医学水平,把一个柔弱的女子切割成那样,放在厕所里,断然是活不了几天的。
另一个在历史书里被女主做成类似产品的还有武则天对付王皇后和萧淑妃,据说是做成了骨醉。实际上,武则天杀王、萧二人是得到了唐高宗的允许,如果死于酷刑,只能说明李武夫妇决定用后宫的惨死来表决心,震慑政敌。
反过来推吕后杀戚夫人,虐杀是肯定了,而且一定会当着汉惠帝的面来虐杀的,不是为了吓唬儿子,而是想教育自己的儿子,做皇帝该怎么做,不能信腐儒的那一套,要杀伐果断,要防范刘家皇族内部的潜在威胁。
估计配套附加了说教若干,激动之下把治国差异真心话说了若干,也许把萧规曹随的真相也顺便告诉了。
直到这一刻,刘盈才最终看清了老娘的真面目,所谓让你放开手去干,去亲政,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感情都是在骗自己的。
原来自己在老娘眼里,竟然是如此不堪之人,原来自己干的一点小动作,老娘竟然看得透透的,哎,太伤心了,这皇帝也没啥意思了。
当刘盈终于看透了自己妈宝男的本质,泪流满面,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再也不想玩政治了,干脆天天在后宫醇酒美人度日,折腾了几年,终于把自己的熬死了。
刘盈并非是没有经历过战争和死亡的,当年在逃命的路上,老爹N次把他从车上踹下来,一路上肯定不是什么太平光景,什么死尸遍地,血流成河,那都是小菜一碟子。
至于吕后的狠辣杀人手段,难道刘盈以前一无所知?要知道韩信可是被做成了肉酱,诸侯哪怕是捏着鼻子都要吃完自己的那一份的。
我不信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刘盈当年没有跟韩信打过交道。
哀莫大于心死,刘盈最后是死于发现自己永远逃不过厉害老娘的手掌心,不想挣扎了,放弃治疗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