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 来源 | 品牌头版
自从ofo黯然退场、摩拜卖身美团之后,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共享单车的消息了。
不过,如今这一沉寂被打破!
不久前,有相关媒体的报道称,滴滴旗下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另一家国外基金跟投。
尽管滴滴方面表示不予回应,但融资的传闻大概率是真实的,即便具体的融资金额存在稍许的差异。
这就意味着,这笔融资不仅是青桔单车的首笔融资,也是2020年共享单车行业获得的首笔融资,并且刷新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
联想到此前美团表示将继续加码单车业务,以及哈啰单车强势进场包括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让共享单车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01
青桔、哈啰加码
共享单车上演“三国杀”
关于共享单车,外界最初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上班去地铁站或者公司,如果路程不是很远的话,可以选择骑一段单车,可以避免打车、堵车、停车之苦;第二,周末游玩或者空闲的时候,骑上单车可以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第三、单车出行的生活方式更加的健康、环保。
简单的说,所谓的共享单车其实就是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出行场景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按照这样的设想,共享单车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非常具有公益色彩。
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也是成立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2017年的野蛮生长后,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大量过剩。再加上折旧和人为的损坏,共享单车企业出现了严重收不抵支的现象。
只能寄希望于资本的持续输血!
进入2018年后,随着资本热潮的逐渐褪去、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整个行业进入到了ofo和摩拜的“双雄争霸”时代。
最后的结局也正如我们所见,债务缠身的ofo转变成了返利网,继续在风中飘摇;卖身后的摩拜单车也被刷上了黄色,被消化吸收成了美团单车。
不过,共享单车行业并未因此画上终章。因为,市场还有后来者,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哈啰和青桔单车。
先说哈啰单车。
2016年11月,趁着共享单车的投资热潮,哈啰单车在宁波正式上线。与财大气粗的ofo、摩拜不同,“出身平民”的哈啰单车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当其他共享单车品牌打得头破血流、深陷债务危机后,哈啰单车开始被关注。
那么,哈啰单车如何逆袭的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哈啰单车十分注重技术的投入,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这也是为何?哈啰单车的损耗率较低,而且体验感很高的原因所在。
另外一点,就是获得了蚂蚁金服的青睐。
2018年4月,哈啰单车获得了近7亿美元的融资;同年12月,哈啰单车再次获得了近40亿元的融资;到了2019年,哈啰单车又先后进行了两轮融资。
在蚂蚁金服和阿里的赋能下,哈啰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并且覆盖有“助力车”、“打车”和“顺风车”等多个场景。不仅如此,哈啰单车还获得了蚂蚁金服在流量上的扶持。
再说青桔单车。
一开始,滴滴想通过收购ofo的方式弥补“最后一公里”布局上的不足。但由于双方的分歧过大,滴滴选择最终小蓝单车,并且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
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发展后,如今的青桔单车已经成为了滴滴事业部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在接入网约车业务后,开始显现出了成为头部的野心。
由此,“双雄争霸”演变成了“三国杀”!
02
“单车生意”变成“生态生意”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在经历了2018年和2019年的惨痛教训后,资本还是不长记性?
因为,市场环境变了!
一方面,消费者习惯已经培养了起来;另一方面,品牌竞争从最初“干掉对手”获取垄断利润,转变成了“完善生态版图,让场景得到进一步丰富”。
怎么理解呢?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9年底各大共享单车品牌纷纷上调了价格,将原先的1元/半小时提高到了1.5元/半小时。但是,我们看到共享单车的用户并未因此减少,更没有因此出现大面积的抵制。
为何?
消费者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巨头将共享单车纳入进了其生态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共享单车的骑行费用是1.5元/半小时,相比于之前贵了很多,但是如果捆绑套餐的话,价格就显得相当的便宜。
以美团为例。
比如,90天的骑行套餐售价为45元,180天的骑行套餐售价为75元。这就意味着,按照上下班每天骑行两次计算,半年预计节省超过300元;再比如,通过与美团外卖捆绑,一个月的联合会员仅售20元,相当于骑行免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骑行共享单车比以前更加的优惠;对于美团来说,通过共享单车可以进一步加深外卖业务的消费粘性,增加品牌的竞争壁垒。
至于说哈啰单车,覆盖的场景则更加的丰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正如去年底哈啰内部交流时提到的那样,在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依旧能够保持高速的业务增长。这就意味着,只要品牌加强运营、减少损耗、提高用户使用频次,那么就能够实现集团的盈亏平衡。
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互联网生态的功能,即便是战略性经营亏损,但只要对整体生态有益,共享单车的业务还是值得加码的。
03
共享单车之间的硝烟
会有大结局吗?
对于平台来说,单车业务力争能够实现盈利,同时实现单一业务与集团旗下其他业务的融合,最大化发挥生态的作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共享单车的“战国时代”已经结束,整个行业彻底进入到寡头垄断市场。正因为此,未来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将是:
虽然有强弱之分,但是不能一家独大!
其一、目前涉足的互联网巨头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资本投入的金额取决于其对整体战略的预判;其二,共享单车三年左右时间定期更换的特点,决定了品牌为此需要不断的投入。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谁的车新用谁的,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做法。
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下半场,不会有终章!
尽管资本依旧很重要,但已经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接下来,就靠各平台的运营实力,以及凭借科技所塑造起的品牌差异性。
参考来源:
[1] 柯晓斌,《共享单车硝烟又起?它已成为资本的无限游戏》,2020年4月20日,界面新闻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热门内容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