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启示录——解密中华文明的峥嵘岁月(版权所有)

  @听轩知雨 2021-02-06 11:18:27
  楼主请教一下,您文中说瓷器是Cina?Cina是什么意思,和Chin有什么区别?
  -----------------------------
  瓷器 的英文是china,因为中国的瓷器享誉全世界,大约从十七世纪后,世界就以China称呼中国,更早一些的则是chin,即“秦”。
  最早提出“脂-那”源于“秦”的可能是唐玄奘,在玄奘法师在印度对揭若鞠阁国王说的一番话对“脂-那”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 “脂-那者, 前王之国号;大唐者, 我君之国称” ,这里的“前王之国号” 可能是秦--此说待考据。约三百多年前, 明末西方传教士卫匡国也提出了与玄奘法师相同的看法, 认为脂-那是秦的译音。日本学者高桑驹吉在《中国文化史》里也认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建立了第一个集权的空前强大的统一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史记•匈奴传》、《史记• 大宛列传》等古籍中也有此记载。
  但公元前300年前, 印度梅陀罗简多王之臣商那阎的《政论》一书中有记载: “脂-那” 产丝, 其丝货曾贩卖到印度,而秦国强盛开始于公元前2 47 年, 时间上早秦一个甲子, 因此, “脂-那源于秦” 的说法也就难以成立。
  印度有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其梵文定本编成于纪元后, 但其基本内容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 其时业已出现“脂-那” 的称呼。公元前四世纪晚期, 古代希腊的亚历山大率大军东征, 希腊商人也紧随殖民军队远达亚非地区并活跃于各城市从事商业活动。公元前3 34 — 3 25年的战争中, 那些在希腊军中当水手的胖尼基人生意甚至做起了贩卖中国的丝绸,也有提到“脂-那”概念。可见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已经有了“脂-那”(Cnia)的称呼。
  Cina的字面意思在古印度是有所解释的:
  慧苑《华严经音义》载: “脂-那, 此翻为 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 多所制作, 故以为名。” ---意思是Cina国是一个思虑深沉的国度,善于制作,充满智慧;
  法云《翻译名义集》载: “脂-那, 此名文物国。” 以此称呼中国是个思维发达文物昌盛的国度。
  另外Cina 在方位上也是指葱岭、喜马拉雅以东的地方、国家,更早的看到太阳升起;
  不论从方位上,还是意识认知上,Cina都应该是西方世界对东方中国的称呼,而且这个称呼并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贬义词,贬义的衍化有着近代熟知的历史背景,还有马来的发音等。

  @古史沉珂1949 2021-02-06 17:03:3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华文明西来说都甚嚣尘上,古埃及 古巴比伦,苏美尔等等,楼主您怎么看?
  -----------------------------
  先梳理一下这些说辞都有哪些,怎么来的:
  埃及说:17世纪中期,德国耶稣会教士基尔什尔(A.Kircher)发表了《埃及之谜》、《中国图说》,并提出中华文明源自古埃及的说法,中国人是“闪”的子孙率领古埃及人到达东亚大陆的后代。这可能是最早“夏朝的历史有可能是埃及文明的一部分”的猜想。之后东西方学者都有认同此猜想的观点,如中科大孙卫东曾表示,夏朝是存在的,但是不在中国,而是在古埃及,依据之一是埃及有高放铅(青铜器)。此后有了中华文明来自古埃及,或古埃及是夏朝的流传,不明所以;

  古巴比伦说:19世纪末,法国学者拉克佩里(Perry)以欧洲考古界对近东地区的挖掘成果为基础,在《中国文明的早期历史》中提出“西来论”,并提出中国文明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汉族是在公元前2200左右从西亚迁来的。这一次中华文明的来源变成了古巴比伦。中国学者有样学样,1915年浙江学者丁谦出版的《中国人种从来考》以《穆天子传》为主要资料考证中国民族西来的有关史迹,不知所云。

  苏美尔说:牛津大学教授C.J.Ball1913年出版的《中国人与苏美尔人》一书中详细论证古代中国文字与苏美尔会意字的相似之处,随后还发表了一些其他著作辅助论述他的观点,之后“苏美尔人是中国人祖先”的揣测也就满天飞;

  每个说法都说的有鼻子有眼,把一般人弄得云里雾里,无所适从,于是民间依托《山海经》开发想象力,一统上古世界;

  1986年造型天马行空的三星堆出土后其实冷清了近三十年,随着探源中华文明起源话题的兴起,好嘛!夏朝就又来到了三星堆。研究发现三星堆文明与哈拉帕有着一定的文化关联性,夏朝也顺理成章的和哈拉帕攀上了关系;

  尽管我们考古收获已经很丰富的今天,尽管已经结项的探源工程实证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悠悠历史,“华夏文明是西来的!不,西方文明是华夏迁徙的”,这两个争论依然隔空交手,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一切揣测和争端可能是因为不清楚中华上古史的相对脉络和中华文明发展路径导致的,那弄清了咱们的上古史脉络争议和质疑就会偃旗息鼓吗?弄清了夏朝是怎么回事就完事了吗?可能不会的,很多人关心的可能不是“客观的结果”,而是“想要的结果”,又或者根本不关心结果,仅仅只是喜欢“质疑争辩、畅所欲言”的过程罢了。
  但尽人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努力吧!

  

  这段时间,有好些热心的朋友给我私信提意见,一是让我不要写的那么晦涩,二是让我不要抡大锤,小锤就好,三是别触及太深的东西,有的东西跟真假没关系,是既定的事实不容更改....................
  谢谢大家的友情提示,我不砸了,不过我会在后面的叙述中按照我的理解来阐释,该破的还是要破,我会注意分寸,不该触及的层面我尽量不去碰,但请允许我阐释我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无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请师友们判断,我只负责陈述和分析!
  本文不想讨论政治正确、议论文化自信,也没有能力去追溯人类文明起源因为太复杂了,正如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提到的:在6000 年的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21 个成熟的文明--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其中前 6 个是从原始社会直接产生的第一代文明,后15 个是从第一代文明的衍生文明。另外还有5 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等等。另外,我说出我个人的一些考量和担忧,不论学术界还是民间学者,如果你们眼光只局限于黄河流域及以北草原地区,越往后研究会越来越坐实“中国文明西来”的结论,因为传说中的“黄帝”真的是“戎狄”,甚至周也是“戎狄”,黄河流域真的有许多来自域外文化的遗址和器物,这跟我们主观情感愿不愿意不发生关系,但这样的视野和思路显然是不足的,本文第一砸便是指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探源工程把“宝”压在良渚遗址上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的根本原因,更是证明了中华文明5000年不是传说!

  
  中华文明想靠孔子学院走出去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是行不通的,因为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存在根本的差异,要想和西方沟通只能靠中华文明的“内核”。那中华文明的“内核”是什么?要知道“内核”,那就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历史是什么样?曾经经历过什么?过往是什么样?给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过什么贡献?给我们今人留下了什么启示?………不管曾经过往经历了什么,好或者不好,我们都应勇敢的去面对,不能鸵鸟式的一味回避苦难过往,刻意编织美好来自我麻痹、自我感动,更不可以不切实际的盲目自大自吹自擂。曾经的辉煌不是后人自负的资本,曾经的苦难也不是后人自卑的理由,先人做的好的我们应该努力继承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先人没做好的我们应该努力改正而不是自惭形秽。古人囿于传统束缚和认知局限做不到达权通变,可以理解!在已经拥有完备文献典籍和完整考古序列的今天,如果还做不到那就应抚躬自问,不要解释!如果主观上不想去做那就是荏弱无能,不容辩解!

  
  我们在做好自己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思考中华文明曾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哪些贡献?今天的中国又能给人类文明,给世界发展做什么样的贡献?我们当放弃妄自尊大的做法和妄自菲薄的想法,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和世界一道来研究上古人类文化是如何接触、交流、融合和发展的,有理有据的阐释中华文明的演化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当然,不必刻意为了迎合“与国际接轨”而降低自己的维度,我们应该自始至终的对自身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中华文明的形成拥有人类文明进化完整的“基因”序列,她的形成过程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化有着无可替代的参考,她是探索世界人类文明源起的一个标本,她可以给人类不同文化如何相处提供很好的借鉴,如虞舜举八元用八恺就是“搁置争议”理念最早的历史实践!...........
  如何让世界了解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如何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内涵,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而不只是史学家,文学家的任务。

  

  年末了,我和大家一样应酬相对多一些,要去给领导们拜年,如果回复和更新不及时还请师友们多多包涵!拜谢啦!
  给师友们拜年啦!
  @一弯明月2017 2021-02-14 09:31:14
  楼主,你好,这是央视正在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你怎么看?
  
  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本意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和金文加“等号”(重复),疑似表示“先贤著作 = 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的是非评判意义。
  从其本意可以看出来,无有历史记述之意,而有标准权威的意思
  @一弯明月2017 2021-02-14 09:32:34
  
  这个台词想必不是小萨想着说的,应该是节目组深思熟虑过的,说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而您说历史最早是从谥法开始,最早也早不过西周,怎么说?
  -----------------------------
  关于历史记述的起源,我坚持个人的看法,原因文中也有记述,详细过往,我会在后文一一阐释,请明月君观效!
  @俗人无语 2021-02-18 14:30:34
  既然弄通了,那就想请教一下楼主和各位。正好俗人对“文明”也有点想法,胡乱揣测。“中华文明”和“中原文明”分别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关联?“文明”和“国家”又有什么同异?望各位高人不吝指教。多谢了。
  -----------------------------
  谢谢兄台的提问,下面是我个人的见解,说的不对的,请多指教!
  其实文明和文化让我二选一的话,我更愿意谈文化,关于文明和文化的含义和概念,应该很容易从网络和书本上获悉,我就不做复制粘贴了。我就说说个人看法
  文化是一个时代、区域的行为和精神总合,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不论好坏善恶,它就存在过;文化是时代的烙印和阶段性注解;
  文明是长久的文化积累,它也是精神和物质的总合,但去粗取精做了选择的;文明是时代的选留和集合性总结;
  仅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看,研究文化的价值显然要比文明来的有效,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获悉相对真实的历史,那得从文化入手,分时段,分地域,分类型逐一排查,因为文明已经做了阶段性历史总结,丢失了很多信息,不利于还原历史真实。
  回到问题
  中华文明,是一个中华各地域文明综合的泛称,是一个时代累进名词,有着强烈的民族和时代属性,3000年前,2000年前,1000年前,现在,各个时段都可以叫中华文明,很明显,这些时段的文明属性以致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
  中原文明,是一个区域称呼,带有地域性质,盖4000年前起,中原地区成为南北西东逐鹿之地,各区域文化在这个区域剧烈碰撞,交融,中原文明的主导者给中华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以致让此区域的光辉盖过他处;
  满天星斗的原生性文明(化)是中华文明的种子,中原地区则是发酵缸,中原文明是催化剂,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层累形态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文明上面已经说过了,国家定义是清晰的,就不复制粘贴了,文明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宜放在一起对比!
  国家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疆域和时代的概念,而文明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可以无限延伸,同一个文明体系里可以有不同的国家形态,比如欧洲,同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文化但很难有不同的文明,比如中国。
  中华民族的性格究竟是什么?
  不是“尧舜们”的贤德无双、不是“大禹们”的天下为公,也不是儒家的仁义礼乐,而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那“不屈的意志”和“野蛮的骄傲”,不论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文化,历史上都不是那么的斯文和懦弱,反而是倔强和不屈,个人完全同意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观点:中华文明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文化基础,外来的物种技术只是刺激发展的催化剂,并没有改变内在性格。我们要让强大的文化底蕴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熊熊燃料,而不是把她重新改造成压在咱们背上一座又一座的沉重大山。
  
  我们的生活、精神似乎都是半截的,半截历史、半部论语、半截教育、半截故事、话说半句、半截信息、半截人生……………不禁要发问,另外半截哪去了?另外半截的丢失有时间遥远的客观原因,也有时代局限的主观要素。限于个人水平制约,主观要素就不论了,还是从缺失和迷茫的上古历史的缺失说起,正如前面诸多“砸”一样,要探寻历史的真实,没有破立的勇气和胆识是不行的,正如(法)布洛克在《为历史学辩护》(又译《历史学家的技艺》)说的:历史学本质来说更加倾向于理解,而不是知识,由此便产生了真正的科学,即成功地以自己的方式在现象之间建立解释性关系的科学。历史学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几乎漫无边际的列举,而是为我们合理的归类和逐步理解提供可能性。…………它正努力深入事件的表象之下,在摈弃传奇和修辞的诱惑之后,它还必须排除各种在今天看来更加危险的毒素,这就是旧式的博学以及伪装成常识的经验主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