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雀起乡到烛镇》(Lark Rise to Candleford)
名字翻译的真好,既古意盎然又形成了意思上的对仗。雀起乡是一个英国村庄,烛镇是附近相对发达的小镇,线索人物少女Laura把这两个地方联系了起来。
温暖美好的乡村田园故事。雀起乡的村民贫穷但纯朴善良,Robert和Emma这一对是好夫妻好父母的典范,思想开明,教育方法科学且极具现代意识。Caroline一贫如洗要养活好几个孩子却永远豁达开朗,不过有时她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Twister和Queenie在穷困的一生中白头偕老,知足常乐。这里物质生活水准不高但村民们积极追求精神生活,会为音乐会、朗诵会而兴致勃勃大张旗鼓。
和雀起乡的纯朴相比,烛镇的居民有些小小的势利和自私,且热衷于打探和传播八卦,但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人。邮局是小镇传播消息的一大途径,也是本片的主要场景。女主人Dorcas lane是最聪明的管理者,最贴心值得信赖的朋友,最友善热心有影响力的小镇居民,她和小镇的行政官Sir Timothy对过往恋情似有若无的追忆贯穿了全剧。她的女助手Laura正如前面一位童鞋所说,很喜欢摇头晃脑,大概是为了表现年轻气盛吧。邮局对面开服饰商店的Ruby和Pearl姐妹承担了表现虚伪势利热衷打探小道消息的主要任务。
本片的色调明亮温暖,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晕,由单簧管和笛子(我猜)演奏的音乐优美动听,多首古典诗歌穿插其中,衬托着这个村镇世外桃源般的美好。很多细节也体现了时代变迁,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居然还出现了“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样的句子。
这部片子我看得断断续续,因为其时看完《克兰弗德》不久。虽然都是平淡温馨的小故事,但《克兰弗德》明显更加具有内在的张力,虽然第一集就交代了所有人物还是让人欲罢不能一气呵成。而本片几乎每一集都会由一个外来的人物承担本集的主要矛盾冲突,这样难免在叙事上显得结构松散,而贯穿全剧的几条线索:Dorcas和Sir Timothy及其妻Adelaide隐形的三角关系、Laura的puppy love等等都似乎有点缺乏扣人心弦的魅力。
本片第一季共十集,几乎是我看过的最长的古典剧了(它的松散和长度有关系),第二季好像也出得差不多了,不过似乎还没有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