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一撤军,便宣告了汉军作战计谋的破产,其时有点不甘心的汉军还追到边塞,因为追不上,就只能全军撤回,无功而返。而想侧击匈奴的王恢,因思忖敌不过匈奴主力,也不敢贸然出击,最终是灰溜溜退还,一无所获。
马邑之战由此结束,没能打起来。当然,即使是因为偶然因素失败了,马邑之战还是被赋予了多重历史意义,在这方面决不会是“一无所获”。
虽然马邑之战因一个小细节(为什么不假装派几个人看一下牛羊呢?真是百密有一疏,传忌之道没做到家)功亏一篑,汉朝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但这却不意味着一点意义都没有,这好歹也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正式宣战,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汉武帝主动打响对强大匈奴的第一枪,从此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对匈奴反击战的序幕,其历史意义不可小觑。
关于此事,有历史研究者还曾进一步假设,如果马邑之战能旗开得胜,匈奴10万虎狼之师被大汉30万大军围歼,从此换来二十年的边境平安,放慢了防务,不再举全国之力对匈奴穷追猛打,让匈奴人有喘息机会,那么进行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之后的匈奴最终还是西汉的最大威胁。
最重要的是,马邑之战给很想建功立业的铁血皇帝汉武帝上了一场最生动的战争课,那是任何军事理论家都不能亲自授予他的。正是马邑之战的失败,使汉武帝明白了用步兵被动防御,根本不能解决来无踪、去无影的匈奴骑兵的灵活作战方法和持续骚扰,只有改变战争手段,实行新的军事变革,也就是以强劲的汉朝骑兵主动出击,深入敌国和他们正面交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大规模歼灭敌军的力量,跳出此前的战斗旧模式,才能彻底改变西汉自立国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创了汉朝“长途奔袭”的新战法,涌现出了卫青、霍去病等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铁骑名将,铁马冰河踏过之后,便是曾以骑兵自傲的匈奴人的噩梦,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形势,成就了汉武帝的“盖世武功”,留下了史上最流光溢彩的大汉盛世传说,虽然此中也留下了李广难封、苏武牧羊的以悲凉为基调的历史典故,不过主旋律始终嘹亮豪迈,令万世景仰。
“马邑之围”失败后,汉武帝只好让主战派代表王恢当“替罪羊”,王恢被迫自杀谢罪,背了“黑锅”,甚至于求王太后通融也没用,必须要有一个出来扛这失败的责任,好向民众交待,以平息大众舆论,不过王恢以自己的血唤起了皇帝的用兵决心,从此汉朝铁骑踏上匈奴国土,壮饮胡虏血,不亦快哉!这背锅侠做得值了。
(3)名将世家横空出世
那么,卫青、霍去病何许人也?卫青、霍去病后来都成了皇亲国戚,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弟,而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可谓是一门皆豪杰是也。关于这,还有一段好的故事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阳公主,悦讴者卫子夫。子夫母卫媪,平阳公主家僮也;主因奉送子夫入宫,恩宠日隆。陈皇后闻之,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
从以上这段文字,就知道作为歌伎的卫子夫得到风流倜傥、金屋藏娇的汉武帝的临幸纯属偶然,出身低微的卫子夫,能成为后来汉武帝整肃后宫的“最利砍刀”是运气好的缘故,却由此催生了汉朝名将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个的大概故事是,大约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三”节,皇帝到霸上(也作灞上)举行祓除仪式(开春祭典),回途中顺便去探望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公主的老公平阳侯曹寿是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叙一下旧,增进一下感情,不料却由此让汉武帝的后宫大0乱,皆因平阳公主也是一个很有政治0谋划力的皇族女人,于是从此改变了皇后陈阿娇的命运。
话说平阳公主见到自己的姑姑刘嫖,因献女儿给自己侄子皇帝做老婆而地位显贵之后,也有心学学姑姑的手段来取得显贵地位,所以平时就有心在封地搜罗各色美女以献给皇帝弟弟。这不,弟弟还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不失时机地在酒宴上展示侯府的各色美女取悦弟弟,而当楚楚动人的歌女卫子夫出场时,刚润喉清唱几嗓子,就给了风流倜傥的汉武帝眼前一亮的感觉,直勾勾地看着卫美女,聪明的平阳公主知道有戏,于是在弟弟去卫生间时,机灵地派出卫子夫前去“照应”,这一去就是半晌,也玉成了一段佳话,受到皇帝临幸的卫子夫从此跟随入宫,经历了一番磨难,终于成了皇后。
卫子夫在宫中的日子当然不会很太平,就因为一个善妒的阿娇,当然是斗个你死我活的,阿娇还为此寻死过几次。
话说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卫媪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也就是卫子夫的同母弟,卫青长大后在平阳侯家中当骑奴,很有点能力和军事天才,当时也交了很多道上的朋友。
因为怕卫家势力坐大,于是大长公主刘嫖就伙同女儿阿娇,绑0架了当时还未成气候的、后来打败强大匈奴的名将卫青,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幸得卫青的好友骑郎公孙敖和各位勇士帮助他越狱给救了出来,免遭杀0害。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汉武帝得知卫青的不幸遭遇后,怒不可遏,原来对没有子嗣的阿娇皇后就有意见(因为窦太后的缘故隐忍了一阵子),从此就更加冷落自己的皇后表姐。与此同时,卫家因祸得福,大难不死的卫青火0箭式升0官,又是侍中又是建章宫的宫监,不久升任太中大夫,赏赐上千金的。汉武帝还正式册立卫子夫为夫人,地位直逼皇后。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家也由此多有赏赐,卫子夫的兄弟姐妹基本上都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卫子夫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大0官或者官0二代,一个嫁给太仆公孙贺(后为丞相),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她和在平阳府内当差的霍仲孺私通而生霍去病),嫁给了计王陈平的曾孙陈掌,陈掌由此升为詹事,光宗耀祖是也。
于是,汉武帝的两大名将卫青和霍去病都和卫子夫沾上了亲戚关系,也正是这两个深入虎穴的大将,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成就了汉武帝的千古武功。
正因为立心要同匈奴决一死战、成就一番绝世武功的汉武帝的锐意军0事改革,精心组建皇家骑兵,加上卫青和霍去病等猛将的横空出世,为横扫匈奴准备好了物质条件和干0部基础。
如狼似虎专抢别人东西的匈奴人差点被人“关门打狗”全军覆没,恼羞成怒之余,从此便绝了和亲之心,既然已经卯上了劲,那就甩手大干,大家开打吧。所以,匈奴人常常骚扰汉朝边境,进攻要塞,小仗打个不断,尽管此中需要中原物资的匈奴人仍然保持和汉朝的边贸交易。
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军0队,“帝国双璧” 卫青和霍去病两甥舅正好有了“表演时间”,从此推上了历史前台。
也正是在剿灭匈奴的伟0大反击战中,在此种重要交战平台上成就了卫青的威名,由骑奴变成大0将军(皇帝之下的最0高军政首0脑,位于丞相之上),堪称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而霍去病更是据此“封狼居胥”,声名远播,留下一串传奇。尤其是卫青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歼敌七百,由此打破了自汉立国以来“逢匈必败”的魔咒,终于治好了“恐匈症”(中国足球居然也曾有一个“恐韩症”),并由此开始了其光辉灿烂的七战七胜神话,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军臣单于之弟),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现在想来还激动人心。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战无不胜的匈奴人又耀武扬威地挥兵南下,入侵上谷郡(今河北省怀来县),在那里烧0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匈奴的恶行,上次在马邑因为保密工作做得不到家功亏一篑的汉武帝,早就憋足了一股劲,要和匈奴大干一场,以扫积郁。
于是,雄0才大略的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初出茅庐的卫青为车骑将军,并寄以厚望,击退匈奴。这次用兵,汉武帝还煞费苦心地兵分四路。卫青从上谷郡出兵,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地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引人注目的飞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他们手中各带一万精骑,合围屯兵在边贸市场附近的匈奴军队。结果除了首次出战的卫青高奏凯歌,直捣龙城(此是匈奴人祭扫天地祖先的圣地),斩敌 700人,打破了多年来匈奴不败的神话,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也大0大鼓舞了汉人的斗志。“骑奴”卫青的军事天0才更令皇帝眼前一亮,从此卫青一路凯歌战果累累。
只可惜另三路汉军却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公孙贺空手而回,公孙敖损兵七千,最丢脸的居然是很会打仗有“飞将军”美名的李广,他不仅败得一塌糊涂,甚至于作为主将的他居然还被匈奴人活捉了,这就糗大了。
曾经把匈奴人戏耍得灰头土脸的李广,最后靠装死麻痹敌人,才机智地夺得匈奴人坐骑,打马狂奔逃回汉国,要多狼狈有多狼狈。这样的“战绩”,难怪唐朝诗人王勃也曾留下“李广难封”的慨叹,毕竟你是一个实打实的败将也,无话可说。
其实,李广虽然很会打仗,也很受士兵的拥戴,却不大会“治0军”(相对于正统而言),几乎是“军0民鱼水情”官兵平起平坐,你拍我胸脯我拍你大腿,大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乐融融,没什么纪律可言,李广一生与匈奴军队大小战斗70多次,威振敌胆,却难封侯,最后还以最悲壮的自0杀了却残生,大概和他的治0军模式有关。
有人曾总结了李广一生倒霉的深层原因,大致是生不逢时、运气太差、性格缺陷,最终被竞争对手挤兑,又被对他观感不是很好的皇帝摒弃,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太追求战斗的随心所欲,常常别出心裁(比如以10数人的疑兵阵吓退高于己方几十倍之匈奴军队),输在了没有纪律和毫无章法上,就像跳水运动员追求高难度动作常常招致失败一样(比如说他常常窜到敌人眼皮底下才放箭,果然也有百发百中的效果)。
据《资治通鉴》报道,就在马邑之战的前一年六月,其时驻守云中郡的李广,突遭免职,大概和他带兵的标新立异有点关系,同时被解除军职的还有另一名将程不识,他那时驻守雁门郡。
这两位仁兄带兵,套路正好相反。李广行军布阵没有固定编制和行列阵势,总是强调临场发挥及随机应变,也大都有点效果。反正李广用兵,很喜欢标新立异,别人用过的都不想用,他总是喜欢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驻扎下来,然后人人自便,形同放羊,近于流寇,你就是赌钱都无所谓,而且夜间也不设岗哨(除了在远处派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军中文书更是简单至极,形同虚设,却很少出事;而另一名将程不识刚好相反,强调纪律,讲究程序,常常加班加点,防备不懈,也没事发生。程不识曾煞有介事地比较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战法,各有利弊,最终的结果是匈奴人更害怕李广,而且士兵们更加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就图那份自由自在。
为此,历史牛人司马光曾评价李广的战法是凶多吉少。这从李广一生的坎坷从军经历可见一斑。一生历文帝、景帝和汉武三帝,终生与匈奴作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匈奴畏惧如虎的猛将,最终还是因为用兵飘忽经常出现状况,而在漠北之战中迷失道路,失期未能参战,因怕受审对质愤愧自杀,让人扼腕长叹。
对于李广的“超常规”用兵,司马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大意就是说,军队一出动就得有严格的军纪约束,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凶多吉少。李广倒好,率兵作战总是纪律松弛,人人自便,没有言必出行必果,始终都会有偏差甚至招致失败。
如果只靠李广的奇才,庶几可能获胜,但如果要把之推广开来,那就会贻害无穷!因为说到底,人的本性都好逸恶劳,如果没有严格的军纪,那么没有如李广这种能镇得住场面的军神时,势必因接近祸害时自乱阵脚,不能形成有章法的阵势而遭致失败。
所以,即便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至少打仗会有章可循,进退有据,不会乱套,即使打不了胜仗,还可以保证不失败或不败得一塌糊涂;但如果用李广的方法,却很少能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得不偿失。
所以,虽然跟着李广打仗很灵活,很随心所欲,很爽,却因为太飘忽没有章法,也比较容易大起大落,有时输得主0帅都被俘虏,公元前129年的这一次战役他被匈奴活捉逃回之后,还差点被军0法处斩,最后用钱赎罪才削职为民,逃过一劫,便是明证。
为什么同是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出身低微的卫青就能总是打胜仗?皆因卫青是一个视野开阔、眼界奇高的军事天0才,除了有勇有谋,还有常人所没有的全盘统筹能力,进退有据,终成大器。而李广,虽然仗打了不少,却太飘忽,最后一役甚至汉武帝不准他正面对敌,也反衬出了汉武帝的知人善任,是英明皇帝。
总之,在卫青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打破匈奴不败金身之后,接下来就是匈奴人的不尽恶梦,在经历了十年的穷追猛打之后(后来卫青还七战七捷),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大0将军卫青战胜匈奴伊稚斜单于,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左贤王,封狼居胥山为止,从此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匈奴之患,更让汉武帝立下万世景仰的“绝世武功”,可谓是大快人心。
(4)“常胜将军”卫青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当时军事还没有遭到重创又不甘心失败的匈奴人(以前基本上都是他们赢,汉人得给他们送美女),又以二万铁骑大举南下,入侵汉境,来势汹汹。
匈奴人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郡守,掳去汉子民两千多人,然后又击败渔阳守将韩安国,侵入渔阳郡和雁门郡,在两地疯狂掳杀汉人各一千多人,一付报仇雪恨的样子。
战败的韩安国无奈之下,被迫后退,移至北平镇守,数月之后病死。汉武帝无奈,于是又一次起用已经因战败削职为民的李广(国难思良将是也),任命他为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防备匈奴。匈奴人也知道打仗看似很随便很没章法的李广的厉害,曾称其为“汉朝的飞将军”(因为他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到你眼皮底下你都不知),和他打了几十仗的匈奴人很忌惮。于是就有意畏避李广,不再进攻右北平郡,而是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想捏“软柿子”。
汉武帝得知之后,立马派常胜将军卫青再度出征,正面出击匈奴主力,然后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包抄匈奴(上次马邑之战因故失手),形成夹攻之势。
卫青于是率三万骑兵长驱直入,凭着主帅卫青的身先士卒和将士们的奋勇争先,是役又一次大破匈奴,斩敌数千,战绩辉煌。
就在这一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如愿成为了皇后。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被卫青打得气急败坏的匈奴人又集结大量兵力,再次入侵上谷郡、渔阳郡,大肆掳杀0汉人官民一千多人,当作泄愤与报复,却由此引来了汉朝对匈奴用兵的第一次大胜利,收复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
由于边关告急,汉武帝立马派遣卫青、李息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击,采取“迂回侧击”战术,绕过匈奴主力,从后方攻击匈奴军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有效切断了驻守河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与匈奴主力的的联系,形成各个击破之势。然后卫青迅速飞兵南下,一直打到陇西,并迅速形成对楼烦王、白羊王的包抄态势。
匈奴两王见势不妙,竟然望风而逃。汉军趁机掩杀过去,获取匈奴首级和俘虏数千,牛羊一百多万头,还夺取了匈奴占据已久的河套地区。这也是西汉对匈奴打响的第一次大战役,从此扭转了与匈奴作战处处挨打的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再没有了“恐匈症”,意义重大。连司马迁和班固都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威风占尽,此后的几次围绕河套地区争夺的匈汉大战,匈奴人都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曾经战无不胜的匈奴人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几年之后被汉朝铁骑干脆利落地赶回漠北老家,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匈奴之患。
卫青此次又立大功,被皇帝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卫青的助手即校尉苏建和张次公,都因功封侯,皆大欢喜。
因为河套地区水草肥美又地势险要,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所以汉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汉武帝在内朝的主要智囊人物,是卫青的把兄弟,他尊立卫皇后,提出“推恩令”,有效巩固了中0央集0权,同是削藩,他比晁错高明多了,晁错用的是驱虎吞狼之计,重在剥夺和惩罚,夺人所爱;而主父偃却重在奖赏和示恩,成人之美,于是高下立现)的建议,基于河套地区在抵御匈奴、转运物资和扩大中国疆域方面的显而易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并派遣苏建征调十多万民夫修筑朔方城,与此同时,还在那里定居,增强边疆力量。